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書籍

有關教育書籍心得體會

欄目: 書籍 / 發佈於: / 人氣:2.5W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教育書籍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有關教育書籍心得體會

有關教育書籍心得體會1

八年級年級組:王文娟3 8我相信,每個在從事教育的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講台上的時候是坦然的,自信滿滿的,胸有成竹的。自己的教學能夠符合新課程教育理念,能得到別人的肯定,能讓學生有一個好的發展。而這一切,最基礎的是,每個教師都需要豐富的教育理念,而讀書就是獲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

通過閲讀教育類書籍,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有了一些體會,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多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創新能力

有人説:讀書就是在和大師們對話。確實是這樣的,多讀書,特別是讀一些教學設計方面的書,就常常會驚歎“原來還可以這樣上”,“我怎麼沒想到呢”。所以經常去讀些書,在教學實踐中思路會更寬,更具有創新性,這也是新課程理念所提倡的。

二、多讀書有利於更深入地鑽研教材

多讀教育書籍,有了更深厚的教育理論作支撐,對我們教學實踐中分析教材是很有幫助的。新課標施行後,剛開始教學時,拿到教材不會分析或者分析地很淺,不會自己深入研究。慢慢地,有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就知道為什麼教材上這樣設計,為什麼又要這樣處理,遵循的是什麼教育規律等等,知道了這些在教學時就能更好的把握教學重點難點,提高課堂質量。也就有能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一定的改變和重組。教材能研究透了,相信課堂質量肯定會提高。

三、多讀書會促進自己的教學反思能力,關注課堂細節

教師是否願意花時間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是教師是否具有專業素養的標誌之一。而會不會反思,對教師來説也是一個問題。多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那就應該及時地記錄下來。在反思的

過程中,我們的教育智慧也隨之不斷增長。因此,我們要逼迫自己勤於閲讀和思考,才能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

閲讀教育書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讓你更加關注課堂的細節。比如説:上課過程中沒有關注全體學生了,課堂上對學困生的關愛不夠了,某些方面沒有讓學生養成習慣了,忽視了一些教學中重要的隱性問題了等等。而當你關注這些細節後,你的課堂將更加精彩。

書籍是我們寶貴的財富。就讓我們在百忙之中抽點時間來好好讀點書,邊讀邊思,與思考結伴,為自己的成長之路打下紮實的基礎吧。

有關教育書籍心得體會2

10月31日下午,在全體教師會上,我校李良校長給在會的每一位教師發了建民辦中心校給本辦全體教師買的朱永新的《致教師》一書,我欣喜萬分地拿在手裏,撫摸着嶄新、光滑的書皮,嗅着透着墨香的文字,心裏甭提有多高興。

教學之餘,我捧着書靜靜地看着,書中很多一線教師給朱老師提的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學中的困惑、如何快速成為一名新教育的實踐者以及其它方面的問題,朱老師都一一詳細地進行了答覆。書中的每一個問題都問得特別好,甚至有些問題有些困惑也是我在教學中經常遇到的。我越看越覺得有益,越看越覺得對我很有幫助,一些教學中的困惑也在朱老師精彩的答覆中找到了答案,快速拜讀完後有一種茅塞頓開、受益匪淺、躍躍欲試的感覺。

諸如,有一個老師給朱老師寫信的內容是這樣的:朱老師:人們常常説老師要做紅燭、要做春蠶。可我覺得,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標準。我給自己樹立的標準是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在我的周圍,有一些老師,連學生都瞧不起他。我覺得,這些人其實根本沒有資格做老師。做一個教書匠,做一個混日子的老師很容易,但要做一個真正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老師對該老師的想法表示認同。朱老師認為,教師職業大致有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其中最基礎的境界,就是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

的確,做為老師,能做一個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就已經很不錯了。假如一個不修邊幅、常爆粗話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一個吐字不清、發音不準、時常講錯知識或知識儲備不足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一個不關愛學生、歧視學困生偏愛優等生、老是體罰學生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一個言而無信、表裏不一、時常在校園丟棄煙頭紙屑的老師,學生會瞧不起的要做一個真正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惟有淵博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具備各方面的素養,培養各方面的興趣愛好,時時事事想着學生。當學生生病時你第一時間來到學生牀前(或打電話詢問學生生病情況),當學生輟學在家你主動到學生家裏瞭解情況並儘量勸其返校,當留守兒童缺吃少穿你主動伸出援助之手,當學生出現叛逆心理你如益友般地耐心開導,當學困生學習困難你主動義務補課相信這樣的老師學生不但瞧得起你,而且會非常尊重你,非常信任你,甚至一輩子會記住你。

作為大多數一線教育工作者,要達到教師職業的最高境界讓歷史銘記的老師,是比較難的,而我們要成為一個讓學生從內心瞧得起的老師還是不難做到的。只要我們從小事開始,從小事做起,一件一件堅持不懈地做着,當我們用心書寫着自己每一天的歷史,從教學中得到了成長,收穫着幸福,雖然我們短時間內不能企及教師的最高境界,起碼我們能做到讓我們的學生瞧得起,只要達到了教師職業的第一境界,在此基礎上持之以恆地不懈努力再做一個讓自己心安的人,接着你要求自己成為讓學校感到榮耀的人,那麼你就很有可能成為一個讓歷史銘記的人。

有關教育書籍心得體會3

近期我們在讀朱永新《致教師》這本書,該書圍繞一線教師普遍關心的重要問題和成長的關鍵問題,通過朱老師的深入全面地思考,給詢問者,也是給所有走進這本書的同事自然、和藹、坦誠的娓娓道來。讀來有時心胸豁然開朗,有時茅塞頓開,有時不自覺的笑了笑,終覺受益匪淺。

書中解惑的內容非常的多,但我很喜歡書中的這一句話: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與學生,相信他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書寫自己的精彩;就是要發現孩子與學生,發現他們的潛能與個性,讓他們真正的成為自己。不知從何時起,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信任,上級不信任下級,教師不信任學生,每一個人都在監督和不信任中生存和成長,作為教師無法理解。讀來心中不免又有了陽光。

作為老師我們遇見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有聰明漂亮,有乖巧懂事的,有成績不好或紀律不好,我們很容易在心裏產生喜歡和不喜歡兩種態度。其實,這些孩子的背後有着無數的潛能和優點,如果我們整天看到的全是他們的缺點,永遠是無休止的批評,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糟糕;如果換個角度,細細觀察,卻能發現再後進的學生也有他自身的優點,假如能夠把優點加以放大,給予他們自信,給予他們希望,定能讓他們收穫一個更美麗的童年。這正如朱老師所説:人活着的意義,或許就在於活出獨特的自己。作為教師,讓每個生命在教室裏綻放各自獨一無二的美麗。班裏的每個學生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你給他一個舞台,他就能還你一個精彩;你給他一點空間,他就能為你創造無數輝煌。作為教師,就是要善於發現學生的特別之處,一旦孩子發現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會爆發出我們難以想象的能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這些新教育的理念,值得我們一路學習下去。

朱老師通過《致教師》告訴我們:相信自己,自己的胸懷、眼界、努力、思考、學習決定未來,説大一點就是決定未來的教育,決定未來的孩子。如果我們對學生不信任,始終用一個眼光去看待,那教育是什麼?讀完這本書是不是值得去深思。

有人説教師不幸福,那是你用了另類眼光去看待教師這個職業。朱老師説,幸福是一種奇異的事物,幸福需要分享。如英國哲學家邊泌説:我們在分給他人幸福的同時,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所以我們要懂得在教學中去發現,去選擇,有了不同的發現和選擇,同樣是教學活動但就有不同的收穫。

讓我們為這個美好的收穫走進我們花季般的學生,走進我們看似單一的教學。

最近我細細閲讀了《致教師》這本書,讓我看到的是一頁一頁的生命發現在事實中發現價值,在日常裏發現永恆,在現象中發現本質,在局部裏看見整體。見真實,見真誠,見理性,見理想;見證深度,也見證温度。書中每一個問題像是一個火種,照亮我們這些教師生命裏的昏暗與現實。讀到第二輯借我一雙好教師的慧眼,倍感興奮。因為,在內心深處,我也想當一名好老師。在完善自己與學生的同時,享受作為教師的尊嚴與成長。體驗教育的快樂和幸福。看到文字,我似乎找到了心靈的導師,一起讓心靈去旅行。因此,我記錄了書中的點滴文字及一些淺顯的.思考。

書中説做一個智慧型老師應該是一個有責任感充滿愛心的老師。俗話説:育人之道,愛心為先。要實現真正意義的教育,愛幾乎是惟一的力量。只有當教師用赤誠的真心去愛每一位學生時,才會消除火暴脾氣、減少急躁情緒、避免對學生疾風暴雨般的訓斥,以温柔的方式去開啟和誘導學生。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因為許多偶發事件的肇事者,通常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只有教師擺正了他們在自己心目中的位置,才能夠對他們的行為容忍,不發火、不動怒,對事件進行冷靜的、超常規的處理。讓這樣的孩子在同學之間得到愛和理解,他就會產生真正變化。記得有一次,寫作業時,教室裏靜悄悄的,突然啪的一聲打破了安靜。不用説是水杯掉地上了。同學們一下子把頭扭向聲音發源地,又齊刷刷地扭向我。眼睛圓瞪着,屏住呼吸,室內更靜了。我心裏一愣,大家是在等着我批評肇事者吧?此時歡歡同學已經蹲在地上,把身子幾乎縮到了極致,我站在三四組中間過道上只看到他的頭髮(他坐在一組靠過道的位置)。叮叮聲很是小心翼翼!他在撿玻璃片!別用手撿了,小心劃傷了手!用掃帚掃吧!我説。明顯地,同學們都輕噓了一口氣。眼神都柔和了。樂樂同學連忙跑到教室後邊拿來了掃帚。掃帚摩擦地面發出的唰唰聲充斥了整個教室。樂樂同學真不錯!我由衷地讚歎道。同學們發出了輕鬆的笑聲此時,我想起了兒子小的時候我父母的叮囑:如果孩子的碗啊杯子啊打碎了,不要吼她,孩子這個時候已經嚇壞了,你再吼,她會慌神了的,要安慰孩子!有道是:師者,父母心也。是嗎?

書中還説做一個智慧型的老師應該是一個理解學生可能性的老師。作為教師,每天生活在兒童之中,注意觀察他們,研究他們,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兒童都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必須認真的對待每一個不同的生命體,分析每個人成長的不同環境與生存條件,研究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特點與生命潛質。讀到這裏,我想起一個故事。這則故事講的是,在英國一所國小裏,校長很喜歡小動物,在他飼養的小動物中,他最喜歡一隻叫拉愛科的小狗。他經常在課餘時間帶着拉愛科跟學生們一起玩耍。有一天,校長突然發現拉愛科不見了最終,他在花園邊找到了心愛的小狗,卻發現小狗被剖開了肚子,內臟幾乎全被掏了出來。兇手很快就找到了,是國小生麥克勞德。校長通過了解得知,這個孩子有一顆極強的好奇心,總是想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愛狗但更愛學生的校長最終決定給麥克勞德以懲罰,罰他畫兩幅畫一副是人體骨骼圖,一副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長大以後的麥克勞德成為一位有名的解剖學家,那兩幅畫至今還收藏在英國皮亞丹博物館裏。

我驚歎於這位校長高明的懲罰手段。麥克勞德後來的成功,得益於他小時候校長對其好奇心教育,但怎麼教育卻大有學問。我們有時認為教育有錯誤的學生就是把他們制服,讓他們不敢再犯。於是,學生一旦有點錯誤,就不分青紅皂白大聲呵斥、侮辱、貶低。這樣孩子們稚嫩的心靈會遭受到難以承受的刺激。而麥克勞德的校長呢,心愛的小狗被害,最初的他卻容忍了,而且給了一種善意的懲罰。這,不正像一枚蚌面對突然吸入的沙子嗎?一種無條件接納與包容!真是師者如蚌!孩子們的過失與錯誤彷彿一粒粒沙子,從某種角度來説,對蚌是一種侵害。然而,偉大的蚌卻不僅僅默默的接納了沙礫,而且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愛去浸潤它,用自己的生命和精神去感化它,直至把那沙礫變為晶亮閃光的珍珠。這種欣賞花兒自心靈開放的美景是多麼幸福啊!

最後我用朱永新老師《致教師》這本書前言中最受感觸的兩句話和大家共勉:教師,不是園丁,教師本身應該是一朵花兒,教育是師生互相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春蠶,教師的固步自封才會作繭自縛,心靈的成長來自每個季節。教師就是教師,每天都在神聖與平凡中穿行。願我們在這場穿行中感受生命的律動和活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有關教育書籍心得體會4

讀了《一份特別教案》這本書心中有一些體會,深知要當好新時代的教師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老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為人師表”則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師生關係主導在教師,據有關調查表明,教師的行為和態度是決定師生關係親疏的決定因素,70%以上的受訪問者認為影響師生關係的主導因素在於教師,66%的學生認為自己和班主任的關係還可以,24%的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比較融洽,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或是因為自己學習好老師喜歡。只有少量學生認為和老師關係不太好,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學習成績不好或不守紀律。過去那種認為師生關係情同父子母女的傳統認知受到了挑戰。而且,師生關係和學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聯繫。隨着學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們與班主任的關係出現趨於平淡的趨勢,也就是説年級越小、學歷較低的學生與班主任的關係越好。而學歷較高的大學生,他們生活學習獨立性更強,與教師的接觸機會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瞭解的機會,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認為自己與班主任的關係一般。

一、師愛最為公眾期待

教師應該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主動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願意與學生成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遇事冷靜,不隨便發怒,不以威壓人,處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見,對自己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樹立較高的威信。

教師要重視教育法規的學習,具有依法執教意識,以及對違法違規行為的辨識力,要尊重學生,不得變相體罰。

教師應重視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視教師職業的特質修養和個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標。如教師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備”、“嚴格負責”,又要“幽默風趣”、“熱情活潑”;對教師素質,要注意培養學生喜歡的“幽默”、“熱情”、“機智”等特質;對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舉止優雅”、“談吐高雅”等較高素質修養層次的追求。

教師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有關規定,以身作則,潔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為學生樹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師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感。一名稱職的教師要以對歷史、對社會、對家長、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努力做好教書育人過程中每個環節的工作。熱愛學生的老師最受歡迎學生渴望的不僅僅是從老師那裏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師的關愛。 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師生關係的潤滑劑

影響師生關係的重要原因其實是師生之間缺乏正確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實教師都是本着教書育人的態度來要求學生的,他們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子女來看待,基於恨鐵不成鋼的想法,教師希望每一位學生提高自身的能力,發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質,達到他們所期望的目標。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是為每一個學生着想,教師本身並不能得到任何的回報。學生應該正確地理解教師的行為,不要產生厭學和反感教師的情緒。絕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師的,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對教師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師是一種極不文明的行為,比如學生見了教師不説話,上課時間吃東西,不服從教師的管教等,這些行為應當堅決的制止。 如果説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的話,那麼離開了理解和尊重同樣也談不上教育。因為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師的理解和尊重。老師對學生的批評,恰當的,就是一種激勵;不恰當的,就會成為一種傷害,甚至還會導致逆反心理產生。絕大部分學生

不喜歡老師批評時挖苦、損傷學生,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師應把握批評的“度”,變“忠言逆耳”為“忠言悦耳”。

參加了多次的教研活動,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無論是哪個年級的學生,都希望自己能碰到好的老師。作為學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教師。作為教師,也都願意與有道德的人接近和交往,當然也願意接近有道德的學生。所以,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同學都願意接近的學生,或者要做一個讓教師和學生都願意接近的教師,你本身就應當是一個有道德的人。

二、教師要經常自省

我認為教師這項工作,體現師德的意識是很強的。為人師,不僅要對學生負責,也要對社會負責、對科學負責。如果馬馬虎虎教學,也可以應付過去,這只是敷衍塞責履行教學工作。如果我們養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一日工作完了之後,自檢一下自己是否盡職盡責。反省自己可以激勵自己,這是積極進取的表現。一個人,貴在自知之明,這需要有自省作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長在哪裏,缺在何處,一個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驕傲自滿,時間一長,就會脱離羣眾,就會退步,就會降低自己威信。當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三、教師要正確對待學生的意見

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我認為要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教與學的關係實際上是一對矛盾,處理得好,會教學相長,形成一種師徒般的師生關係,但處理不好,會產生對立情緒,造成教師不願教,學生不願學的局面。老師應去研究學生的心理,研究人的個性,因為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然後根據不同個性的學生去因材施教,去處理一些問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老師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不管是在思想工作還是教與學工作中,只要多瞭解學生的要求,我們的辦法才會更多,處理問題會更慎重,師生間只要形成了一種和諧關係,教學工作、思想工作就會比較順利。

教師必須樹立平等對待觀:

我覺得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閃光點,只是我們老師沒有把他發掘出來。每一位學生都是祖國的花朵。我提倡平等對待,教師應服務於全體,不厚此薄彼,想到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生,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讓所有學生同乘一輛前行的車;教師應服務於全面,對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品質,學習成績以及身體素質都要悉心關照,服務周到,促使其全面發展。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促進學生的智力,潛能開發

作為教師深感責任重大,對學生嚴格要求固然是必要的,但不能認為師生間就是一種教育與被教育的簡單關係,因為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係會阻礙師生間的平等交流,觀點具有“權威性”,久之則會壓抑學生的潛能,不利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是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之言。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既然做“父親”,就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