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音樂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5篇)

欄目: 音樂 / 發佈於: / 人氣:3.14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音樂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5篇)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

這是一首天真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歌曲。歌曲節奏活潑,旋律幽默詼諧,歌詞具有很濃的童話色彩,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歌曲採用了二四拍,節奏較複雜,每個樂句都採用問答式的一呼一應,樂句間休止符的運用表現了小動物的可愛。

在教學《我當老師》以後,通過反思我有以下的幾點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一、巧用多媒體創設童話情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本節音樂課開始,大屏幕就出現了動物學校的場景,通過一羣活潑可愛的小動物的畫面,教師妙趣橫生語言的描繪和引人入勝的音樂渲染,把學生帶進了“動物學校”的童話世界。

接着,教師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自己當上了動物學校的小老師,並以問答的形式啟發學生:“你想教小動物來幹嘛?”一下了就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由於創設了這樣獨特的教學情境,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轉換成了“動物學校”的小老師的角色,不僅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狀態下體驗了當老師的快樂,而且使學生初步熟悉、理解了這首歌的歌詞。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為學生學唱《我當老師》打好基礎。

二、多種感官聯合並用,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新課標指出,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境域之間的綜合和現代教育科學技術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拓展學生的審美空間。

在學生初聽歌曲時,隨歡快的音樂,大屏幕上出現了動物圖譜,既有小貓、小狗、小鳥和小羊可愛的卡通動物頭像,又有隨樂曲跳動的旋律線,這時學生眼看、耳聽、口哼、手拍,多種感官聯合並用,同時出現《我當老師》的歌詞。以這種形式出示歌曲,體現了濃郁的童話色彩,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2

我在教學中一直認為,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所以,凡是國小階段所開設的課程,只有課程設置節次的多少之別,並無正副課之分。只要是學校分配的課程,都得無條件的完成任務。

一、指導學生熟讀歌詞。

在進行完歌曲範唱以後,可指導學生用比較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進行朗誦歌詞,要注意咬字、吐字的準確度和清晰度,要求字正腔圓。同時根據歌詞的內容向學生進行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等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引導學生理解歌曲的情緒。

在一首歌曲的左上角往往出現如“親切地”、“歡快地”、“深情地”、“熱烈地”、“莊嚴地”等等歌曲情緒,可讓學生結合歌詞含義,在歌唱時力求處理的恰到好處。

三、讀譜訓練。

在識譜時先給學生標準音,即歌曲的調號。當學生按標準音唱有一定的困難時可進行音階訓練。由於學生音域窄,確實難以達到標準音時可以適當降調,並鼓勵學生要經常練習音階,達到拓寬自己音域的目的。

四、教唱歌詞。

這一步是前四步的綜合訓練。首先教師應泛唱二至三遍讓學生視聽,對於較長或難度較大的樂句可以先分小節教唱在連接起來唱,以至圓滿完成全部教唱。在學生對本歌曲沒有完全學會之前不能讓學生練唱,因為學生自己識譜能力有限,一旦個別樂句唱錯,則難以糾正。

此外,根據不同年齡段所掌握方法的區別,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法,教學效果顯著。

1、對於一、二年級學生來説,自制力差,但動感極強,於是我採用“律動教學法”,即將每節所學歌曲以律動的形式來進行,這樣即省時又省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對於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説,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識譜能力較差,我採用“聽唱教學法”,即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聽力,在反覆視聽的過程中來完成教學任務,效果不錯。

國小音樂課教學是國小基礎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民族的音樂文化素質。音樂教育不但可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鑑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也能培養學生的優良的品德和情操,還能使他們的智力得到發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時,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3

新課程不僅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應成為學生探討新知識過程中的合作者、促進者、教師要在新的課程環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學期的教學過程中我也逐漸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現總結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許學生從事有意義的獨立學習活動;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認識和見解,想説就説;可嘗試取消舉手點名發言的做法,學生隨時可以站起來。一年級音樂教材中有一課是學唱《跳繩》這首歌,我有一個環節是安排讓個別學生上台來跳繩的,但是學生一聽可以上來跳繩都非常激動,結果有半個班的學生都跑上來了,頓時沒了該有的課堂秩序,這種情況在以往是不被允許的,正想叫他們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卻忽然接觸到學生們那一雙雙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頓時軟了下來,就讓大家邊唱歌曲邊來跳繩,結果竟然還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對“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給學生一些行為和言論的“自由”吧!

2.多一些創造,少一些模仿。教師應該多組織一些創造性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使學生想創造、敢創造,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敢於懷疑書本、教師、他人的觀點,回答問題有新思路、新觀點、説真話、説實話,能經常積極主動地提出新問題。我聽過一節公開課,內容是欣賞《鴨子拌嘴》,我們知道《鴨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擊樂器演奏的樂曲,沒有固定的音高。這個老師在給學生聽完後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樂曲好聽嗎?”結果有幾個膽子大的同學卻回答“不—好—聽!”我覺得這首樂曲如果沒有經過正確的引導,學生是不太容易能體會到其中的妙處的,那他們説不好聽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是這位老師顯然沒有想到會是這種回答,一下子連詞都接不上了,接着惱羞成怒地用生硬的語氣説了句:“這麼好聽的樂曲,怎麼會不好聽,你們有沒有認真在聽?”那些回答不好聽的同學頓時沒了精神。在後面的教學中,雖然老師的講解生動有趣,但是課堂氣氛卻一直調動不起來。很顯然這位老師的回答是欠考慮的,學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見的權利,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回答問題有新思路、新觀點、説真話、説實話。如果當時老師沒有急着否定學生而是用啟發性的語言對樂曲進行生動的説明,我想學生們一定會口服心服的説《鴨子拌嘴》是一首好聽、有趣的樂曲的。還有,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總是把自己為歌曲編配的動作教給學生,而忽略了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而現在我採取了讓學生自己或是以小組為單位自行來為歌曲編排動作,最後來比比看誰的動作編的好看、編的新穎。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還活躍了課堂氣氛,真是一舉兩得。

3.多一些開放,少一些封閉。教學要求遵循教學大綱,但教學內容不拘泥於課本。聯繫社會、生活科技選取素材,學科知識滲透,針對國小生的個性特點我就把這兩首歌曲搬進了課堂,“猴哥,猴歌,你真了不得……”“白龍馬,蹄朝西,馱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

4.多一些討論,少一些講解。成立自學討論學習小組,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建立學習責任依存關係,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討論;自學討論活動貫穿於教學過程的始終,使討論經常化;自學討論活動有充足的時間,使討論得到深入;教師和學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討論氛圍。這裏要強調的是,討論必須是有效果、有意義且目的性強的。必須要以解決問題為最終目標,像一些簡單的問題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時間拿來討論了。

5.考試形式多樣化。可嘗試用多種多樣的形式來進行考試,如:編排舞蹈、演奏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歌詞等等。只要是有創新的、目的明確的都可以得高分。實現教學內容開放。動畫片《西遊記》學生非常愛看,而當中的兩首主題歌學生更是耳熟能詳,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4

欣賞維瓦爾弟的《春》採用了這樣的教學程序:

一、揭示樂曲的曲式結構:直截了當告訴學生,這首音樂是迴旋曲。它的曲式結構是這樣的:A-B-A-C-A-D-A-E-A。其中A是主題音樂,B、C、D、E分別為不同的插部。

二、瞭解音樂的主題樂句。唱音樂主題:聽老師唱一唱,跟隨老師唱一唱(音樂相對學生的年齡水平有相當難度);聆聽音樂主題,你覺得主題音樂帶給你怎樣的感覺,讓你聯想到春天的什麼?再次聆聽哼唱主題音樂加深對主題音樂的印象,並感受春的生機。找主題音樂,聆聽全曲,如果聽到主題音樂哼唱並舉手錶示。

三、聆聽各個插部。聽後説一説,音樂的特徵,想象可能是表現春天的那一種形象?聆聽驗證,並結合“生活實際——繪畫色彩——音樂特徵”三者的聯繫,為各個插部填上顏色,並説出理由,要求以音樂特點為主。

四、完整的聆聽。分兩個環節,一通過錄像觀看聆聽,瞭解小提琴協奏曲所用的樂器,聆聽中觀察每個形象分別用什麼樂器表現,有什麼特點。二完整聆聽,整體感受欣賞。

反思:

這樣的教學程序,和以往不同主要在於第一個環節。自從音樂新課程實施以來直截了當的告知,幾乎從音樂課堂上消失了。似乎只有學生自己探索的才是唯一正確的,否則就不符合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會扼殺學生的發展了。可是將近三年毫無疑問的引來了爭議:有時候為什麼放着直道不走,偏偏要拐彎抹角呢?淡化了雙基的音樂教學,路走得長嗎?

從課堂實施的效果來説,我覺得學生就瞭解了迴旋曲的曲式結構,並能夠感受到《春》是迴旋曲這一點,是非常樂意和自豪的。(現在想來如有一張量化的表格來衡量該多好!)這一點從學生認真聆聽的表情、態度和言語上體現的很明顯。本次教學,三個教學班的紀律都非常好。

就首先哼唱了解主題音樂這樣的教學設計,最初的想法是承接曲式結構的介紹,直奔主題,比較省事、省時。瞭解主題音樂共安排了四個環節,唱——聽——再聽——找。逐一加深印象,增強體驗,春天的音樂印象被牢牢刻在學生的腦海裏。學生在初聽主題時都面帶微笑、眼露喜色。丁一涵説:“我覺得彷彿春天的萬物都在復甦的感覺,充滿了生機。”徐陽説:“好像小草欣欣然張來了眼,小動物們在忙碌着,大家都很開心。”蔣紫嫣:“人們的心情是喜悦的,好像在春遊,很熱鬧。”……而尋找“春天”時,三個班的學生幾乎全都能高舉手臂,快樂的哼唱,學生完全沉浸在音樂的意境中。

色彩和音樂的通感有時是建立在一種直覺的表達上的,當要學生回答一個為什麼的時候,則更多的是建立於生活實際的感受中。於是音樂便從生活與色彩間淡出了。有意識的要求學生將聯繫的着眼點放在音樂上,圍繞音樂,從音樂的高低、強弱、快慢、音樂的情緒等音樂要素出發來談談感受,這很有必要。比如學生在表現第二插部的音樂時,顏色感各不相同,那麼不妨再來聆聽一遍音樂,再次感受一下音樂的特徵。學生都説這段音樂很柔和,很優美。交流中劉蕊同學來了個總結:“我覺得音樂很柔和,淡雅的顏色都很適合。”真讓人心花怒放。

這節課花了大約三十五分鐘的時間欣賞《春》,這樣的教學時間安排,如果參照教師用書的建議,我顯然是大大超時了,但是從課堂上學生的情緒反應和注意的集中度來觀察,學生沒有表現出一絲一毫的煩躁不安或者不願意繼續聆聽的感覺。相反,聽完一遍,學生還會有所擔心的、着急的懇求:“再聽一遍!我們還要再聽一遍!”究其原因,我覺得當學生覺得能夠清晰的瞭解音樂要素,並明白音樂要素所要表達的含義時,也必將對音樂產生興趣,而且這種興趣決不是停留在表面的淺層興趣。原因之二,器樂的演奏在音樂諸要素中同樣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觀看錄像時,就等於給了學生與大師交流的機會。在錄像欣賞中,學生可以通過視覺直觀地感受小提琴、大提琴的演奏,各種樂器的配合。尤其當小提琴表現小鳥的鳴叫和大提琴表現春雷聲聲時,更加身臨其境。學生可以清楚明白的感覺到小提琴的顫音從演奏者的指尖流淌出來,而大提琴演奏者有力的振臂則讓人感受了那盡情投入的演奏。錄像的現場表演讓學生大開眼界,學生很樂於接受。真希望教材能多一些這樣的配備。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5

音樂是一門聽覺藝術,因此“聽”應作為中國小生音樂教育的一條主線。如果説音樂欣賞課是培養學生聽的審美能力,那麼聽唱培養的則是學生的記憶力與再現能力。

在學習歌曲《蝸牛與黃鸝鳥》一課時,我根據國小低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中以外部活動和遊戲為興趣的特點,在上課前,我把學生分成蝸牛隊和黃鸝鳥隊來展開聽音視唱的音樂遊戲競賽,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聽音排序

聽音遊戲開始了,每隊在隊長的帶領下各選派出兩名同學參加比賽。每人頭上戴一個音符頭飾,隨意站成一隊。教師先給一個標準音,然後按照樂句中音符出現的先後順序分別彈奏出來,戴頭飾的同學則按照師彈奏的順序從新排成一隊。教師分別彈奏出的音符是“5、3、1、6”,戴頭飾的同學們屏住呼吸、側耳傾聽,恐怕自己給隊裏抹黑。很快根據自己的判斷從新站成一隊。教師再彈奏出第二組音符“5、3、2、1”,請另外一組的同學進行比賽。

二、評委評判

擔任本次比賽的評委是全班同學。教師只起一個輔助作用。當一個同學聽辨後,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準確的用手勢判斷對錯。遇到有爭議的時候,教師及時補充,給予標準答案。凡是判斷正確的隊能夠獲得一個小獎盃,於是歡呼聲一片。教室裏立刻成了歡樂的海洋。

看的出來,同學們對這種形式的學習非常感興趣。

三、聽音模唱

歌曲的主要構成單位是樂句。樂句的主要音符順序聽出來後,教師再分別請代表視唱完整樂句

(1)55535︱165︱;

(2)55532︱132︱;比賽難度加大了,同學們的積極性卻更高了。在緊張、激烈的競爭中,一首歌曲的主要樂句非常輕鬆地學會了,再學唱歌曲就輕車熟路了。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6

器樂教學是國小音樂教學階段的一項重要內容。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理解、表達和創造音樂的能力。我們這學期就開展了樂器進課堂活動,校長特別重視、家長也很支持、學生興趣很高,這給了我莫大的鼓舞。這次的家長開放日我也很榮幸的加入了行列,讓我也迫不及待的想把我們的特色展示給家長,把這個你我共同努力的成果進行展示。

兩星期的訓練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5、3、2、1的位置。練習完單音我選擇一首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小曲,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產生豐厚的學習慾望,躍躍欲試。我教的《瑪麗的小羊羔》,它的旋律學生們再熟悉不過了,能很熟練的跟着音樂哼唱起來。於是我就先讓學生欣賞老師的演奏,並幫我劃拍子,讓他們對這首曲子的樂器演奏先有一個整體感性的認識,接着我向學生出示了曲譜,提醒學生注意曲子中運用了哪些音符,再跟着老師將譜子唱熟了。一切學習前的鋪墊工作結束後,我讓學生對這些音符再進行了逐一練習,然後我將這些音符互換要求學生從1到5的連貫起來,讓孩子們找到連貫的手感,隨後我不斷的給學生增加連貫音的數量,並變換不同的順序,學生們興致勃勃,並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各個音轉化時的指法,不枯燥,也不覺得複雜。

這時我知道這幫孩子們已經克服了畏難情緒了,他們自然而然的就跟上了教學的節奏。短短的一節課學生都已經掌握這首歌曲,下課學生還意猶未盡到我面前吹給我聽,讓我倍有成就感,這是你我共同的努力。每一節課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我這節課雖然整體上我很滿意,但好多細節我沒有注意到。比如:評價語言不夠豐富、沒有照顧到個別接受能力慢的學生。

我一直堅信:教師要相信學生,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學生的接受能力是很強的,只要我們堅持遞進式的教學由簡及難就一定能達到我們的教學目標,讓我們學校的這個特色愈發的深入人心,同時也為聚源路國小這個美麗的大畫卷上增添上亮麗的一筆。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7

1、 用故事去引發想象。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於是我就從故事入手,儘量把故事講得生動,特別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時讓學生説説,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徵。

2、 用表演激起情感體驗。在學完歌曲之後,我便讓學生上來表演,因為有了

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對貓和老虎的個性把握得較好!而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

都還有創新,有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於歌曲表現

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較為精確!歌曲最後一句歌詞:“森林之王——你服不服!”

唱的很有表情,把小貓的得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3、 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今天這節課學生通過感受音樂,模仿動物來達到學生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到最後,探索到最後,而且效果很好。

4、 探索過程有淺入深,環環相扣。要使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探索,教師必須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方式中轉變過來,注重研究學生,根據學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識水平進行設計。

5、教師語言的引導。教學過程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語言的引導是致關重要的。在探索過程中,除了讓教師自己來説以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演唱、欣賞的方式從中來體會。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 歌曲《兩隻老虎》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而且很喜歡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編寫是在原來歌曲的基礎上,把它變成了(卡農式)!學生比較的陌生。於是,我就順勢把歌曲的兩個聲部變成了“兩隻老虎”,請學生來唱第一隻老虎,我就在後面當第二隻老虎,讓學生聽,找一找這兩隻老虎有什麼區別,學生聽了幾次後就找出了,然後,再請其他學生與我合作,從扮演簡單的第一隻老虎開始,然後逐漸讓他們也來扮演第二隻老虎。最後由學生來扮演全部的角色,就這樣慢慢的學會了歌曲!對於國小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藝術主要還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審美愉悦的體驗,而沒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樣一種審美愉悦的體驗的。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8

《小雨沙沙》是一首充滿活力的兒童歌曲,它是以春雨為素材,引發出種子的生長離不開雨露的主題。樂曲的旋律輕盈、活潑,流暢。

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各種手段讓學生在短短的四十分鐘內得到美的體驗,指導學生在演唱中發揮想象,在編創中得到發展。

一、創設情鏡,激發情趣。

學生説説上學路上看到的春天美麗景象,再放一段春雨風光的錄象在學生初步感受春雨的畫面和音響後,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或自制的打擊樂模仿下雨的聲音,在教唱環節中,一創造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結合看課件,聽錄音及老師用輕柔的聲音描繪,向學生再現了一幅大自然春天的美景,學生彷彿看到了天上下着濛濛細雨,綠柳條在空中飄舞,種子競相破土而出的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良好情境的設置,激發學生演唱慾望為學唱歌曲做準備。

二、淡化教唱,培養自主性。

這首歌短小簡練,充滿童趣,學生易唱易記。在教學中我淡化了教學環節,以聽唱為主。打破老師教學生唱的模式,並用鼓勵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大膽上來演唱做示範,雖然學生的音準把握的不是很準確,但節奏非常穩,表情豐富,給其他學生樹立了好榜樣。

三、鼓勵積極參與,發揮想象。

選出創編環節中運用生動活潑的遊戲引入,激起學生創編的興趣。選出創編好的同學分別扮演“小雨”和“種子”,邊唱邊表演,引導學生把種子在雨水的滋潤下破土而出的喜悦之情表達出來。這時孩子們都想參與到當中,無形中創立了一種自由平等愉悦的學習氛圍,使孩子們大膽的參與充分的表現。

四、不足之處:

1、一年級歌曲的音準方面,雖然在第二學期有很大進步,但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近一步提高學生的音高、音準。

2、在授課過程中,應帶領學生把歌詞在《小雨沙沙》的歌曲旋律中,有感情朗誦一遍,這樣學生在學習歌曲時,就會把這首歌曲所表達的情感更好的表現出來。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9

“生態課堂”提出:課堂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十分重要的場所,作為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堂構成因素的複雜性,重視課堂建設。教師應堅持的原則是:多方面、多角度地協調課堂的多種因素,保證信息流動在課堂中的暢通無阻,保證信息能通達到每一個學生,並促使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為本身的心理品質。

剛開始學習“生態課堂”教學理念,實踐“生態課堂”教學過程,我膚淺地認為:作為教師的我就是“陽光、水、空氣”,而學生就是“植物、動物”,教學方式就是“土壤、細菌”等等。然而,通過此次課堂教學改革經驗交流會的研課、聽課、學習、探討,才進一步意識到“生態課堂”絕非如此簡單。下面我就以錢亞萍老師的《荷塘歡歌》為例談談我的體會。

  一、走近學生,啟迪學生的音樂聽覺

都説音樂首先是“聽覺”的藝術,但在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學生感受、體會音樂,往往是在教師的講授下再去體驗,而不是通過對音樂的直接體驗——傾聽中產生。這種學習方式能使課堂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及時完成教學流程,卻違背了音樂學習的規律。那麼,如何引導學生自覺傾聽、感受音樂又巧妙結合教學環節,進行符合音樂學習規律的教學呢?

錢亞萍老師在《荷塘歡歌》課堂教學中的一個環節對這樣的情況作了巧妙處理。錢老師在出示兒歌后,插入現代音樂家班得瑞的輕音樂《大自然的吟唱》,錢老師要求“聽音樂,用想象作畫筆,畫出傍晚時分池塘的美麗景色”。在無語、寧靜、自然的短短一分鐘音樂中,給學生一定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感受音樂,發揮想象描繪大自然美景,環節緊湊,處理巧妙。一方面充分體現了音樂具有模糊性和多解性的特點,另一方面又充分發揮音樂自身的魅力,引領學生進入寧靜、和諧的氣氛中。這樣的課堂環節生動地詮釋了“生態課堂保證信息能通達到每一個學生,並促使每個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最大限度地把有效的和有用的信息固定為本身的心理品質”。

  二、走近學生,啟發學生的節奏創造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於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經常激發他們體驗學習快樂的願望。”音樂課堂更是培養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舞台,教師要努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慾望,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可創造因素,點燃學生創造思維的火花。在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卻是為了“創造”而創造,常常忽視孩子們的興趣,或者只在乎孩子們表面上的興趣。錢亞萍老師在《荷塘歡歌》的課堂教學中,就較好地處理了這個問題。

同樣是為熟悉歌曲節奏玩節奏遊戲這一環節,錢亞萍老師設計用圓舞板模仿“蛤蟆唱歌”。圓舞板的音色與蛤蟆的呱呱聲比較接近,老師領,學生學,一唱一和,整個教室就是一片歡快的“荷塘”,一片快樂的歌唱“蛤蟆”。在這樣一片歡快的鳴唱中,錢亞萍老師再請學生們自主選擇同學商討,共同進行節奏創編,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效果達到一致,效果凸顯,充分體現了教師和學生的智慧,更體現了“生態課堂的自然美與和諧美”。

  三、走近學生,巧誘學生快樂的歌唱

音樂課堂中的歌曲教學是音樂課的“重頭戲”。音樂課堂中的歌曲演唱,不僅需要歌詞背唱,音調準確,音色優美,還要求通過演唱的速度、力度、表情投入等表現歌曲。如果在演唱時還具有個性化的表現,那是對歌曲本身的豐富,再創造,是歌曲演唱的完美演繹。而這樣的表現,只有學生具有了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才能在歌唱教學中表現、表達出來。在我們的教學公開課中,有聲音優美,表情投入的演唱,卻很難尋覓個性化的表現,強烈的創造熱情。那麼,怎樣激發學生強烈的參與意識和創造熱情呢?

錢亞萍老師在《荷塘歡歌》的課堂教學中對這樣的情況作了巧妙的處理。錢亞萍老師在教授歌曲《數蛤蟆》中,巧妙地應用了《數蛤蟆》中的“數”,用接口唱的形式,老師唱:“一隻蛤蟆幾張嘴,幾隻眼睛幾條腿?”學生接唱:“一隻蛤蟆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依此類推,分別用接口唱的形式演唱了“兩隻蛤蟆……三隻蛤蟆……”,學生強烈的創造熱情,個性化、情趣化在這樣的接口唱中被充分激發。體現了“生態課堂是學生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場所”。

通過學習錢亞萍老師的《荷塘歡歌》這堂課,我領悟到:真正的生態課堂是教師和學生智慧火花的碰撞、迸發;是教師和學生智慧的互動、交匯乃至昇華;它是自然和諧而產生的超乎異常的默契、協作。這樣的課堂教學充滿着靈動和智慧,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我所追求的理想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老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教者、學者,他們是相互作用,無法單獨剝離的一個整體。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0

  【背景提示】

大家都知道一年級二班的李洋同學是一個很特殊的學生,上課經常跟你搗亂,時不時地大吵大鬧,有時真的讓人很討厭。我有一段時間不去理會他,把他放在一邊,隨他去。自從有一次……

  【案例描述】

那天我正在教一首新歌《小樂手》,小朋友都在投入地唱着、跳着,表現很好,李洋一個人趴在桌子上玩,我看他也挺可憐的,就笑着温柔地説:“李洋,你乖一點,宋老師送你一樣東西玩。”於是,我就順手拿了一個小鈴(一件打擊樂器)給她,告訴他怎麼敲,並示範了一下。李洋拿到小鈴後開心地不得了,兩眼發光,馬上敲了起來。一開始,他是亂敲的,可當我彈起《小樂手》時,他居然能和着音樂敲起了節奏,而且敲的很不錯。我和同學們都感到很意外的。我帶頭鼓起了掌,同學們也跟着鼓掌,誇李洋聰明。只見李洋也露出了笑臉,很興奮的,因為像他這樣的孩子,是很難得到稱讚的。老師和同學真誠的笑臉給她帶來了快樂,同樣也給我們自己帶來了快樂,這堂課上得特別開心。

  【教後反思】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人的教育,培養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審美能力,而不是把所有的學生培養成音樂家。在我們的音樂教育中一直存在着這樣一個困惑:老師辛辛苦苦地教學生一遍又一遍唱譜、打節奏、聽音程……又歎息孩子的悟性怎麼這麼差,教了好幾遍,總還是似懂非懂。我們是否想過其他的原因呢?孩子是無辜的,他們需要的是音樂的源泉,而非枯燥的樂理、技術;他們需要音樂給予的歡樂,而非畏懼;他們需要活潑開朗、自信的性格,而非怯懦、緊張。<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1

本課教學以聽春天——找春天——唱春天——畫春天為主線,引導學生感受春天的美好,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我堅持讓學生安靜充分地聆聽《杜鵑圓舞曲》的每個樂段,用優美、流暢的聲音歌唱《報春》,歌唱春天,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中,啟發他們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表現自己聽到的音樂形象,並指導他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大膽的音樂想象與集體創作,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和他們一起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羣體中的協調能力,獲得了好教學效果。

《報春》,是一首旋律流暢、歌詞優美的歌曲。本課教學目標,是要學生在演唱這首歌的同時,體會春天給我們帶來的快樂,備課時我也立刻意識到,這是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最好的一課。

上課時,我先出示一幅大的春景圖片:有青翠的草地,七彩的花朵、成片嫩綠的樹林、即將融化的殘雪、出洞的小動物等等。然後問:“畫中是什麼季節?你從哪裏得知是春天呢?你喜不喜歡這樣的景色?”讓學生自己找春天,然後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圖中的景色,表達自己對這幅圖的情感,在朗誦歌詞時,也帶着對春天無比喜愛的情緒。學生們在座位上紛紛交流起來,我也陷入深深思索中。

平時面對這些孩子,我總是感到不知所措,回想上個學期的音樂課,課堂上經常“亂”到了極點,總覺得他們什麼也不懂,説什麼也講不清楚一樣。對於這個班的孩子來説,我從來沒想過他們會有這樣的表現,看來,我大錯特錯了。後面所產生一系列對話,真是我在備課時所不曾想到的,我為自己的錯誤觀念和準備不足感到不安,為孩子們的表現感到驚訝,也很感動。

孩子們帶着對春天的直觀美感,不僅置身於歌曲的詩情畫意中,還對歌曲中演唱的“春姑娘”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們的回答充滿了童真和對大自然美妙意境的理解,那春天不就在孩子們的眼睛裏,在孩子們的心裏嗎?下課後,我再回頭想想這節課,真正感覺到新課程實施後,給音樂課帶來的變化,把感受音樂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並把可持續發展教育注入課堂,更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孩子們的心是那麼純潔、天真,但願世界少一些不和諧,多留給孩子們一些美麗。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2

《這是什麼》是一首短小的兒童謎語歌曲,2/4拍,歌曲富有童趣,它運用了“嘀嗒嘀嗒”和“噹噹噹”象聲詞,形象的表現了鬧鐘走動的聲音,接着它以猜謎的形式“會走沒有腿,會説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道出鬧鐘的樣子和用途。歌曲歡快活潑,適合低年級的孩子們來演唱,孩子樂於學習。

好的導入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根據歌曲的特點,我選擇了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先不提示,通過歌詞的描述讓學生猜猜看這是一個什麼東西,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揭開謎底,通過謎語的教學讓學生記住歌詞,並通過給謎語標節奏,讓學生學習了歌曲的節奏,為後面歌曲的演唱打下了基礎。

通過演唱謎語導入歌曲的學唱部分,歌曲短小易學,在實際教學中出現的難點是教師預想到的,歌曲得第二句,模仿鬧鈴得聲音與第一句有所區別,孩子掌握起來比較困難,所以我運用肢體語言和話語,提示學生把它們想像成兩個不同的鬧鐘,一個高音鬧鐘一個低音鬧鐘,通過這樣的講解,孩子很快就能掌握了這一句的演唱。同時我通過“反覆範唱”、“聽聲音模唱”、“男女生演唱”等方式進行了難點的處理,效果非常好。通過樂器模仿,調動孩子的形象能力,參與創作與表演,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在充分表現歌曲的同時也訓練了孩子的節奏感。我覺得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如下環節的設置不但符合了學生的特點,而且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一節好課有優點的同時還會很客觀的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遺憾,在此次課的準備上,我選擇以謎語開始,不讓學生知道此節課的課題,但我忽略到了電子琴上的擺着我的教材書,並讓學生看到了圖片,提前揭示了謎底,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這種小細節。另外,下午第一節課,孩子的精神狀態不是很好,因該更加註意他們情緒的調動,在這點上我做的不夠好,在今後的教學中會加強這方面的研究。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3

教學反思:

1、孩子們對歌曲中沒有演唱歌詞的地方(也就是間奏)掌握得不好,容易連着唱不知道這個地方是要停頓的。特別是在跟伴奏的時候,孩子們還聽不出來哪裏是前奏哪裏是間奏,不知道哪裏開始該他們唱。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一年級的孩子才第一次接觸有間奏的歌曲,如果經過老師的長期訓練和引導,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應該掌握得很好,這就提出了在我們音樂課上,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進行一些音樂知識的講解,給孩子們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2、樂器為歌曲伴奏,由於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樂器,所以顯得很興奮,左看右看,當老師把樂器發給他們時,孩子們就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和手了,雖然告訴孩子們不能讓你們的小木魚講話,但還是有個別同學就是情不自禁地要去動樂器,原因主要出在課前準備不充分,如果以前的音樂課中能讓學生多接觸接觸相信這堂課中學生就不會這麼好奇了,小孩子對新鮮的事物總是充滿好奇的,教師在開課的時候應該考慮到這樣的情況。當然一年級的學生音樂課總共才上了3、4節,出現這樣的情況是非常正常的,總的來説學生的表現還是令人滿意的。

3、我們的備課強調備學生,可我在這一點上做得不好,由於我這幾年都是上的中年級的課,這次借班上低年級的課,沒想到低年級的孩子那麼好動,好奇,因此在上課的時候感覺不能得心應手,總是有少數孩子走神,我想這既跟孩子的特性有關,也跟老師的課堂設計有關。我在設計這課的時候總覺得沒有新意,沒有能吸引眼球的東西,只是一節平常的音樂課。

總之作為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一定要堅持做好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後反思。在反思中總結在反思中成長。讓我們的孩子為能有我們這樣的教師而感到幸運,讓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教育和關愛下快樂健康的成長吧!。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4

音樂教學反思,音樂教學的一點反思,有視力殘疾的兒童都喜歡聲音的刺激,音樂課中有規律的節奏更受學生喜愛,所以在選材時,我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這種愛好,除選擇節律性強的歌曲外,還儘可能多的選擇一些打擊樂,讓孩子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小樂器,一起配合演奏小小節奏樂。多重殘疾兒童的主動參與意識和相互合作意識都非常地薄弱,他們很多時候都無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既能讓大家每個人都動起來,又能增強他們之間的相互合作,我想就不失為一堂好課。所以在節奏樂《小樂器吵架》、《我愛北京天安門》、《盆、碗、碟、杯在歌唱》等中,每個同學都有不同的分工,不同的分工就意味着自己的節奏型也是不同的,除記住自己的節奏型外,還要求要關注到他人的節奏型,只有這樣才能在準確的時間敲擊自己的節奏型,這有利於學生相互合作意識的培養,同時也能增強他們的自控能力。選材還要結合時令特點和學生生活經驗的豐富,如:《水花花、泥花花》中,讓學生在下雨時到院子中踩一踩水花花,聽聽聲音是不是像歌裏唱到的“噼啪、噼啪、噼啪啪”、“踢踏、踢踏、踢踏踏”。

我還重視多給孩子們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由組合,選擇夥伴一起唱、一起表演等,同時還注重增強他們的競爭意識,課堂上採取比賽的形式看看誰唱得好。更重要的一點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以前,我經常會對學生期望過高,總會不時地拿他們跟正常孩子相比,現在,我已經在不斷地調整着自己的期望值,力爭能更好地發揮期望的效應,教育目標的確立不要過大,根據教育學中提到的最近發展區問題,給孩子確立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夠得着的目標。音樂課中加如一些簡單的動作更能滿足盲生的需要,也有利於促進他們對歌詞的理解,如《請你和我跳個舞》中根據歌詞做動作:拉手、伸右腳、伸左腳、跺腳、拍手、轉圈等。

國小音樂教學反思15

讓學生有興趣,是使音樂課的得以進行的要素。良好的開端關係着整學期的教學,所以,讓學生充滿興趣盎然的學習,是本課的宗旨。

由於教學條件有限,我只能根據現有的條件讓學生感受迴音的美感與樂趣。本課的重點是在歌曲中模仿迴音的效果,強弱的對比中,讓學生感受山谷的迴音情境。為了強調效果,我安排了迴音遊戲。我來喊,孩子們當山谷中的迴音:找同學來喊,其它孩子模仿迴音:還可以讓學生安前後順序分3組,分別模仿迴音由近及遠,由弱及微的效果。

在歌曲的處理上,要提示孩子們模仿迴音時的弱音效果。孩子們喜歡的歌曲唱起來琅琅上口,因為很熟悉了,有時會不太注意效果的處理,往往唱得正帶勁兒呢,忘記弱音了,要適時給予提示。

在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教學中,要求學生用鮮明的強,弱力度對比來表現回聲的效果。二年級學生對迴音比較陌生,講解迴音的概念,當聲波碰到一個障礙物時,它會彈回來,我們會再聽到這個聲音這種反射回來的聲音稱為回聲。迴音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為了使學生教快的掌握迴音,進行了喊名字的遊戲,老師大聲喊一個同學的名字,其他的同學小聲的喊這個同學的名字,或三個同學一組,一個同學大聲喊其中一個同學的名字,另一個同學小聲喊這個同學的名字,通過一強一弱,讓學生理解迴音出現的強弱效果,遊戲開始了,同學們認真的喊著名字,一個個的臉上露出了笑容,班上每個同學的名字喊了一遍,同學們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了迴音,課堂氣氛活躍,但在遊戲活動中,有個別學生不好意思喊同學的名字,效果不太好,以後還需要多鼓勵,多表揚,使每個視障生都主動參與活動,發展創造性思維,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在趣味性的活動中快樂的接受知識,同時通過歌曲學唱,激發學生注意發現自然現象,提出問題,自己尋找解決途徑,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