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藝術

《旅行的藝術》讀書筆記

欄目: 藝術 / 發佈於: / 人氣:2.07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旅行的藝術》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旅行的藝術》讀書筆記

《旅行的藝術》讀書筆記1

沒有無緣無故的開始,也沒有隨便跌撞的巧合。之所以閲讀這本書,是在自己即將畢業之際,在正式踏入社會之前,可以抽出時間出去走走,去做一個畢業旅行。至於為什麼去旅行,從旅行中可以收穫點什麼,我想從這本書中,已經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旅行的出發點很簡單,可能僅僅是因為一幅畫中美麗景色的吸引,恰好這時也厭倦了現在的生活與環境,在嚴冬裏想象夏日,在《冬日豔陽》的畫冊封面中找到了嚮往的地方,那便決定去吧。或是好奇心驅使我們一探究竟,亦或是認為自己目前的生活有違自己邏輯,去尋求與自己性情與邏輯必然的契合。總之,我們有很多種原因促使旅行,但必須瞭解自己是為什麼去旅行,這很重要,接下來會解釋重要的原因,説走就走的旅行是不現實也不可取,極少部分人可以將旅行作為生活的全部,絕大多數人旅行之後還是要回歸原本的生活,如果可以,在不打擾目前生活的情況下出去走一走,未嘗不可。

影響旅行的因素很多,心態,情緒,矛盾等等。消極的心態在即將踏上旅行的時候,會覺得旅行非常痛苦疲憊,大量地行李,路線的規劃,都會否定旅行本身。以及一種恐懼,兩種矛盾,即將去曾經僅僅是在書本畫冊上了解的地方,萬一差別很大,有?K腦中的想象,萬一一模一樣,這次旅行本身是否已經失去了意義。在旅行途中與同伴或其他人發生矛盾,致使情緒上的灰暗。半途而廢或是形態或意識上的不完整都不是想要的旅行。我想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當然,風雨兼程的本身已經是旅行的一部分。

真正美的畫面很少,常常因為一張一段美麗畫面的吸引而旅行,但不得不説,在旅途中真正美的畫面就那麼幾張,寥寥無幾,但為了追求這寥寥無幾的畫面,在其背後付出的艱辛是人們所忽略的,是否可以為此,付出很多,一路堅持,我想一開始就想明白為什麼去旅行,那任何困難都不是問題。

應該擁有旅行的心境,什麼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許是它最主要的特徵。我們懷着謙卑的態度接近新的地方。對於什麼是有趣的東西,我們不帶任何成見。我們也許會讓當地人感到不解。因為我們在馬路上或狹窄的街道上,欣賞那些他們認為有些奇怪的小細節。我們冒着被車輛撞倒的危險是因為我們為一座政府建築的屋頂或是刻在牆上的題字所吸引……。書中給出的答案在我心中無懈可擊。

旅行之後,依舊要回歸本身,更熱愛現在的生活,珍惜現存的美好,不需要準備,不用舟車勞頓,現在完全可以做一個室內旅行家,仔細欣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每個珍惜的畫面。能通過旅行對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審視和定義,這才是旅行最值得收穫的。正如在書的結尾所寫,讓我們在前往遠方之前,先關注一下我們已經看到的東西。

《旅行的藝術》讀書筆記2

旅行是多麼令人愜意的'存在啊,約幾個好友,奔上火車裏,一下子就到了一個嶄新的地方。在那裏談天説地,在那裏遇見生活。

旅行和書籍在一定程度上發揮着相同的作用,正如馬塞爾·普魯斯特所説:“書籍及只不過是一種光學儀器,作者將其提供給讀者,以便他發現如果沒有這本書的幫助他就發現不了的東西”,書籍在擴大着我們的視野的同時讓我們發現很多平時無法遇到的驚喜,旅行也是同樣,旅行是向外的放大鏡,放大每一寸不曾踏上過的土地,放大每一絲欣喜,放大思想。所以古人常説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是不無道理的。

近來很流行的概念是“來一場説走就走的旅行”,放下生活中的壓力負擔,到外面走一走。在大眾的影響下,向來很喜歡這種旅行,似乎是青春期對於更年期的一次大叛逆,或是對社會的自我反抗,旅行此時是一份慰藉,是逃離的港灣。但是阿蘭·德波頓在眾多個旅行片段裏卻沒有透露出對這種類型的旅行的嚮往。我們似乎很容易被一些旅行照片迷失了心智,澄澈的天空,乾淨的海岸,椰子樹和比基尼。這些通過網絡手段被剪輯過的旅行片段完完全全地抓住了我們的內心,似乎只有那樣詩意的旅行才叫做“旅行”。然而現實總是和想象背道而馳的,當我們一時興起跑到遙遠的海岸,語言、旅館、擁擠的人潮將我們推到了現實的邊緣,這一切,都無比真實。“現實的生活正像是纏繞在一起的長長的膠捲,我們的回憶和期待只不過是選擇其中的精彩圖片。”

我想起了17年底和好友B一頭熱跑到了南京,因為有另一個好友S在那給我們安排行程,於是一切便不用動任何腦子,只需享受。我們穿行過很多的博物館,走在時而寬廣時而狹小的街道上,夜裏忙着趕作文和ddl,我開始懷疑自己,這次旅行穿越的各個著名景點是否有意義。

阿蘭是這樣解釋的:“旅行的一個危險是,我們還沒有積累和具備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觀光,而造成時機錯誤。正如缺乏一條鏈子將珠子串成項鍊一樣,我們所接納的新訊息會變得毫無價值,並且散亂無章。”這可能就是博物館讓很多感到乏味的原因之一,南京是四朝古都,博物館可謂是遍地開花,然而從一個博物館到另一個博物館,知識上的跳躍性是我們無法想象的,但我們只是一味的看一味的接受,在這裏知識上的接收是無效的。我很讚賞每到一個城市就必到其博物館走一圈的人,但是我毫無準備地迎頭而上卻讓我不是很喜歡博物館。

“旅行是萬眾的權利,每個人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但是,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調,會使旅者邁出不一樣的腳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都紛紛跨出了旅行的步伐,從黃髮到垂髫,無論男女,都陷入了對旅行的痴迷。但同時,“中國遊客”的標籤在全世界被深化,每一點不恰當的舉動都變成了令國家蒙羞的大事,這是從大眾的角度來講的。當我們忽略這旅遊大潮中的個體,着眼於大部分的遊客時,卻發現這腳步着實不太一樣。被冠以“土豪”一稱的中國大媽在美國瘋買黃金,中國遊客在日本搶購馬桶蓋,不知何時起,旅行成了消費的代名詞。這可能是對烏合之眾最佳的解釋,也就是,當個體淪為羣體,個體便喪失了原有的理性。阿蘭所論文化基調的不同對旅行腳步不同的觀點,實在是讓人大為讚賞!

如果你有一個休閒的午後,希望你讀一讀阿蘭·德波頓的這本《旅行的藝術》,那個時候,可能你會想來一場真正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