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藝術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

欄目: 藝術 / 發佈於: / 人氣:1.31W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藝術活動教案優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歡快的情感演唱歌曲,接好前奏,並能用動作表現歌曲。

2.感受音的。厚與薄,發展聽音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節奏樂器、磁帶、手偶燕子。

活動過程:

1.幼兒聽音樂《小聲輕步》,用前腳掌練習輕步走,愉快地進入教室。

2.聽音練習:要求幼兒注意力集中,反應準確。

(1)教師在鋼琴上彈單音、合弦讓幼兒聽,比較哪個音薄,哪個音厚,感知單音與合弦的不同,反覆聽練習。

(2)用動作表現單音:輕拍(弱),合弦音厚強。

3.歌曲:鮮花開

花園裏的花開的可漂亮了,一朵朵,特別的可愛,像我們小朋友漂亮的臉蛋,咱們快來用最好聽的歌聲來唱鮮花開吧!

(1)為了幫助幼兒記住歌詞,按內容畫一幅《鮮花開》的圖片。

(2)集體聽前奏演唱歌曲,提示幼兒要接好前奏、間奏。分清蜜蜂採花蜜、蝴蝶採花粉。

(3)教師用清唱的方法輔導幼兒唱準音調和吐字。

4.複習歌曲《小燕子》

(1)歌曲中的前兩句請一名幼兒領唱,後兩句集體接唱,接唱要銜接緊湊,唱準,唱齊。一字兩音要唱清歌詞。

(2)幼兒利用手偶邊唱邊表演,還可以自編動作來表現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

5.節奏故事:小老鼠和大獅子

(1)老師編故事,幼兒用樂器打節奏,講到獅子得意的時候停下,讓幼兒繼續編故事,打節奏。

輔導幼兒選擇樂器要符合模擬的.聲音。

如:大鼓(雷聲)xx

或沙球XX

沙球(雨聲)XX

木魚(老鼠)XX

雙響桶(馬跑)xx

響板(鴨子)XX

木魚(兔子)XX

小動物們一起唱歌跳舞用鋁板琴或木琴敲擊,∣:1356∣531:∣

(2)幼兒自由結伴分成3個組,每組選一名幼兒講故事,其他幼兒用樂器伴奏模擬自然界的聲音和節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6、結束部分:一人用樂器敲擊,幼兒按自己的想法用動作表現出來,自然地離開教室。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2

一、活動的由來及意圖:

通過前一階段的“瓶藝”活動,幼兒充分體驗到在製作過程中的樂趣,也在多姿多彩的成品中得到了美的享受,小朋友的學習興趣也越來越濃。因此,我結合主題活動“七彩世界”開展藝術活動:“七彩花瓶”,滿足幼兒的創作興趣,進一步提供豐富的材料,為幼兒創設自由發揮的平台,使幼兒在製作七彩花瓶的過程中創造美、感受美,並在欣賞自己作品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

二、活動目標:

1、試用多種材料,在光滑的瓶身上創造性地進行裝飾,能耐心地完成作品。

2、讓幼兒學習、體驗新的裝飾方法:“灌沙”法、“粘沙”法。

3、感受作品的色彩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準備:

1、各種瓶子,作品展示台。

2、彩紙、固體膠、剪刀、橡皮泥、彩沙、膠帶、毛筆、丙稀顏料。

3、統計表。

四、活動過程:

1、導入話題,激發幼兒的'活動願望。

1)、引導幼兒談論、回憶已有的製作經驗。

2)、擴散幼兒的思維,啟發幼兒想象用其他材料來製作。

3)、介紹提供的新材料:彩沙,讓幼兒學習新的裝飾方法:粘沙法、灌沙法。

2、製作七彩花瓶。

1)、交代活動要求,請幼兒自由選擇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2)、幼兒製作,老師適當指導。

3、七彩花瓶展示會。

1)、讓幼兒將自己製作的花瓶放在展示台上。

2)、引導幼兒相互欣賞自己的作品,重點欣賞作品中豐富多變的色彩。並交流自己的感受。

3)、介紹有關統計表。

延伸區角活動:

幼兒自由欣賞瓶藝作品,並可填寫統計表,數一數相同材料裝飾的瓶子有幾個。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3

鞋子也會嗒嗒響

活動目標

1、感覺歌曲活潑、歡快的性質。

2、嘗試用填詞演唱的方法學唱第一段歌曲,發展傾聽及演唱能力。

初步獲得有關附點、休止符的感性經驗。

活動準備磁帶及錄音機自備圖譜

活動過程

一、感知音樂,熟悉音樂旋律。

1、教師彈奏樂曲,幼兒欣賞

2、幼兒自由發表聽後的感受

帶領幼兒仔細傾聽旋律及哼唱,使幼兒初步感受到音樂活潑、歡快的性質。

二、理解歌詞,學習歌詞

1、出示圖譜。提問:看看圖譜上她們怎樣走?做些什麼?

2、教師根據幼兒的講述及時梳理歌詞。

3、師幼一起學習歌詞。

三、填寫詞學唱

1、看着圖譜和老師的指揮棒,聽着音樂先在心裏唱一唱。

2、幼兒嘗試唱:跟着音樂,看教師指揮棒進行試唱。

3、重點學唱難句:教師範唱後,幼兒比較異同

(教師將幼兒唱錯的難句範唱,通過比較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從而自我感悟,學會正確的唱法)

4、完整演唱:提示幼兒用怎樣的歌聲不唱出快樂的心情。

鈕釦拼花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通過欣賞多種花的圖片,感受花的美麗。

技能目標:嘗試運用鈕釦進行拼、貼、畫等技巧進行創作。

情感目標: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將鈕釦貼到畫紙上。

活動難點幼兒能在鈕釦下添畫葉子。

活動準備前經驗準備:

1、課前幼兒觀察過五顏六色的花。

2、幼兒已有使用雙面膠和即時貼的經驗。

物質準備:

各種顏色大小不同的鈕釦、雙面膠。

綠色即時貼剪好的葉子。

活動過程導入:

導入活動,師生互動,引起幼兒興趣。

師生共同跳舞蹈《茉莉花》,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基本環節:

通過觀察、欣賞,感受花的美麗。

帶領幼兒欣賞梅花、菊花、牡丹花等花的圖片。

請幼兒説説各種花的'顏色及形狀。

三、交代要求,幼兒動手操作。

1、請幼兒欣賞範畫。

2、介紹操作材料。

3、教師交代貼鈕釦的方法。使用即時貼貼葉子的方法。

分組請幼兒自由選擇材料進行操作。

結束:

四、展示作品,欣賞評價。

1、請幼兒自由評價。

2、將作品放入展示架大家共同欣賞。

活動延伸將鈕釦等材料放入美工區供幼兒操作

我是小豆子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熟悉旋律學唱歌曲技能目標鼓勵幼兒在感受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大膽創編動作情感目標在活動中與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動重點熟悉旋律學唱歌曲活動難點鼓勵幼兒在感受樂曲旋律的基礎上大膽創編動作

物質準備錄音磁帶,錄音機,課件

活動過程導入:

一、啟發式談話,導入課題。

1、出示用小豆子製作的小兔,引起幼兒的興趣。

2、教師:你們知道這隻小兔是用什麼東西製作的嗎?(我們自己種的小豆子),引導幼兒來認識小豆子。

二、學習歌曲《我是小豆子》

1、教師引導幼兒觀看課件:在一片種植園裏,小豆子發芽、長葉、開花,以及小豆莢成熟了裂開後,小豆子自己跳出來的情景

2、教師請幼兒説出他們看到了什麼?小豆子是怎麼從豆莢裏出來的?引導幼兒熟悉歌詞。

3、教師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教唱歌曲。、幼兒隨音樂伴奏完整跟唱。

撥浪鼓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學習《撥浪鼓》中前半段的二聲部輪唱。

2、在教師指揮動作和圖譜的提示下,遷移原有歌曲中回聲經驗學習演唱第二聲部。

3、願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與同伴合作演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會唱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已學會歌曲《撥浪鼓》後半段;原聲和回聲圖1-8。

活動過程

(一)複習歌曲《山谷迴音真好聽》

教師和幼兒合作演唱歌曲。引導幼兒回憶《山谷迴音真好聽》中原聲和回聲的關係。

(二)欣賞歌曲《撥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的形式。

1、教師和配班教師合作二聲部輪唱《撥浪鼓》,幼兒初步感受二聲部輪唱。

2、教師再次合作演唱,引導幼兒説出二聲部輪唱的方式並嘗試演唱。

3、教師範唱第一聲部,幫助幼兒瞭解歌曲內容。

(三)教師逐步出示圖譜,引導幼兒學習二聲部輪唱。

1、根據幼兒所聽到的歌曲內容,教師逐步出示圖譜並練習。

2、引導幼兒觀察圖譜,瞭解每個樂句的音值並正確演唱。

(三)幼兒嘗試演唱《撥浪鼓》,體驗合作演唱的樂趣。

1、教師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2、教師指揮,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

3、教師指圖,幼兒與幼兒合作輪唱歌曲前半段。4、幼兒看圖譜輪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整演唱表演歌曲

幼兒自由選擇原聲和回聲,加入歌曲後半段,玩着呢演唱歌曲。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4

設計意圖:

藝術領域目標中指出,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體驗創造的快樂。孩子們對跳跳糖手舞足蹈的描述是產生此次活動的契機。音樂源於生活,通過引導幼兒將已有的生活經驗遷移到音樂中,在音樂中再現生活的情景。我選擇這個幼兒熟悉的吃跳跳糖的經驗,進行舞蹈創編活動,讓幼兒在自由、寬鬆、愉快的環境中體驗舞蹈創編的樂趣,激發孩子大膽的表現和創造的慾望。

活動目標:

1、能認真傾聽音樂,理解音樂表達的內容。

2、能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創編吃跳跳糖的過程。

3、能大膽想象、表現,體驗參與創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吃過跳跳糖

物質準備:音樂磁帶、圖譜、地上畫一個圓圈。

活動過程:

一、討論吃跳跳糖的感覺,説説跳跳糖在嘴裏融化的過程。

引導語:小朋友都吃過跳跳糖,跳跳糖在嘴巴里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慢慢的跳跳糖怎麼啦?最後跳跳糖怎麼樣?

小結:跳跳糖剛放進嘴裏很快地跳跳跳,接着跳得越來越少慢慢的融化,最後變成糖水沒了。

二、傾聽音樂,理解音樂表達的內容。

1、第一遍傾聽,説説對音樂的感受理解。

師:老師帶來了一首跳跳糖的音樂,請小朋友聽一聽,音樂中哪段説跳跳糖很快跳跳跳,哪段説跳跳糖慢慢的融化,哪段説跳跳糖最後變成糖水沒了。

2、第二遍傾聽,看圖譜理解音樂內容。

師:現在老師是魔法師,當音樂變化時我畫的線條就不一樣啦。(幼兒邊聽音樂,老師邊畫圖譜)

附圖譜:∨ ∨ ∨ ∨ (很快跳跳跳)

∫ ∫ ∫ ∫ (慢慢的融化)

﹒ ﹒ ﹒ ﹒ (變成糖水沒了)

3、第三遍傾聽,和老師一起邊聽邊畫圖譜。

三、分段創編,能用誇張形象的動作表現內容。

1、幼兒邊聽音樂邊集體自由創編。

2、請幾個幼兒上來表演,老師小結提升創編的動作。

①編跳跳糖跳跳:老師引導幼兒可以單、雙腳跳,左右、前後跳,還可以加上手的`動作跳。

②編跳跳糖融化:老師引導幼兒除了手變軟表現融化,還可以把腰、肩膀、脖子、頭變軟來表現融化。

③編跳跳糖變成水:引導幼兒按節奏,最後靜止不動。

四、完整表演兩遍(引導幼兒傾聽音樂進行表演)

師:小朋友你們現在是一粒一粒的跳跳糖,地上的圓圈表示嘴巴,當前奏開始時小朋友都站在圓圈上,前奏完,跳跳糖就跳到圓圈裏開始表演。

理解感受:我以幫助幼兒理解感受音樂為主,沒有急着讓幼兒就開始創編舞蹈,而用簡單、易懂的魔法線條表現音樂,並在再次欣賞時讓幼兒嘗試模仿描畫,這個環節讓幼兒對這首樂曲的段落輪廓有了初步印象,效果很好。

自主創編:是本活動重要的一個環節,我給幼兒提供自由創編、互相學習的機會,充分發揮每個幼兒的潛能,整個活動過程教師始終是以引導者、支持者的身份幫助幼兒,能較好地使幼兒的能力和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鼓勵幼兒大膽的想象和表現,體驗創編的樂趣。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5

活動目標

1、初步探索毛筆是我國古代時發明的書寫工具。

2、輕鬆愉快地氛圍中感受書法的美,激發幼兒對書法的興趣。

重點難點

新接觸書法,感受握筆,感受書法之美。

活動準備

1、圖片、視頻、音樂CD、書法作品、黑板、宣紙、毛筆、硯台、墨汁。

2、新毛筆、筆擱、墨汁、水桶、毛邊紙、舊報紙、抹布、盤子。

活動過程

一、 聽音樂,參觀書畫展。

小朋友, 老師今天帶你們去參觀書畫展,好嗎?(提前在教室裏展出若干書法作品)

二、 認識毛筆。

1、小朋友剛才看了許多毛筆,這些毛筆有什麼相同的地方?(都有筆桿、筆頭)那它們有什麼不同呢?(有大小、粗細、長短)

2、小朋友知道毛筆為什麼叫毛筆呢?(筆頭是毛做成的)那是什麼毛呢?(羊毛、黃鼠狼毛)

三、觀看視頻。

讓幼兒知道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文化,並認識毛筆的種類。

四、引入故事《墨池》。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國晉朝的一位大書法家,被人們譽為“書聖”,紹興市西街戒珠寺內有個墨池,傳説就是當年王羲之洗筆的地方。王羲之7歲練習書法,勤奮好學。17歲時他把父親祕藏的前代書法論著偷來閲讀,看熟了就練着寫,他每天坐在池子邊練字,送走黃昏,迎來黎明,寫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寫爛了很多的筆頭,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裏洗筆,天長日久竟將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這就是人們今天在紹興看到的傳説中的墨池)

五、 幼兒自由嘗試書寫。

1、讓幼兒自由探索毛筆的使用方法,並且用清水在毛邊紙上寫寫畫畫。(請個別小朋友示範一下是怎樣握毛筆的?)

2、請幼兒觀看視頻,瞭解握筆的'正確書寫方式。

六、 再次嘗試書寫。

1、教師做“山”、“力”字的示範。

2、幼兒進行蘸墨,嘗試書寫。

3、作品分享,教師小結。

4、請幼兒將作品送給客人老師,請客人老師點評。

七、活動延伸,觀看圖片。

提問:毛筆除了寫字還可以做什麼呢?(畫畫)

讓幼兒欣賞中國水墨畫,認識毛筆出了寫字還可以作畫。

八、活動結束。

快把寫好的書法作品拿出去給隔壁班的小朋友也欣賞欣賞吧…

活動總結

書法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和孩子共同來完成,需要雙方互相協作,發揮各自的積極性。因此,孩子們不應只是消極被動地接受,而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和投入。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都是初次接觸書法知識,對筆墨紙硯等並不瞭解,作為教師要把握住活動節奏,要分清楚活動中的重難點,要有突出性,讓孩子們有清晰的切入點,由易到難。我的課間中有兩個視頻,活動開展中,我發現視頻內容太多,孩子們消化不了,重難點沒有突出,不得要領,之後我又重新反思和思考。一個好的教學活動是要以孩子出發,要適於孩子的需要和發展。於是,我調整了活動環節,預留了更多地時間讓孩子們去交流、嘗試、體驗。書法是一種國粹,是我國傳統的文化,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我將把這一系列活動繼續延伸,培養孩子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自制力,養成做事耐心、專心、持之以恆的良好習慣。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6

活動目標:

1、在欣賞的過程中,瞭解有關圖書的基本知識,激起幼兒動手製作的興趣。

2、學習將紙正反四等分,並用畫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

3、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分享同班的故事,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動準備:

1、供幼兒欣賞的圖書(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一本,大開本圖畫書一本)

2、一盒錄音帶(課前錄製好的幼兒講述自己的彈簧故事錄音)

3、稍厚且有韌性的長條形白紙,油畫棒,勾線筆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欣賞小朋友製作的彈簧故事書,激發幼兒動手的興趣。

1、出示幼兒自制的彈簧故事書。

教師:這是一本小朋友自己製作的故事書,想不想聽聽書中的故事?(想聽)

2、教師播放故事錄音,幼兒安靜傾聽。

3、教師:故事好聽嗎?(好聽)剛剛有沒有聽清那位小朋友叫它什麼書?(彈簧故事書)想不想自己動手製作一本?(想)

二、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書的基本知識。

1、教師:我們先來了解下圖畫書。這是什麼?(圖畫書)這是圖畫書的什麼?(封面)封面上有什麼?(書名、作者、圖畫)最後是什麼?(封底)封底上有什麼?(條形碼,小圖標等等)

2、中間是什麼?(內容)用什麼來表示?(圖畫)右下角有什麼?( 頁碼)

三、討論彈簧故事書製作的方法。

1、教師:小朋友覺得它像彈簧一樣會彈起來,所以就給它起了個名字——彈簧故事書。

2、教師:製作一本彈簧書看看需要準備些什麼?(一張長條形紙)

3、怎樣把這張長條紙折成這樣?(正反四等分)教師講解:

a、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b、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c、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平,成W形狀。

4、教師:什麼地方可以做封面?封面上有些什麼?(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書名、作者,老師可拿出甘心雯小朋友的做範例。)什麼地方做封底?封底需要畫什麼?(條形碼、標價等。)

5、教師:裏面還有幾頁?(4頁)怎樣把一個故事分成4頁來畫?(以小朋友的彈簧故事為例)每頁需要畫些什麼?(開始、發展

一、發展二、結束)

四、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

1、老師:你想畫什麼故事?需要先做什麼?(設計封面、封底)後做什麼?(將故事分成四個部分來表現,不會寫故事名字的可叫老師幫忙寫上。)

2、指導幼兒進行彈簧故事書的繪畫和製作活動。

五、展示和評價

教師:説一説你的書上畫了什麼?你最滿意的地方在哪裏?你最喜歡哪一本書,哪一個故事?為什麼?

前言

以下這些是我個人在教學活動“愛的故事書”課後的反思、頓悟,以及改編的原因和細節。在教學的不斷實踐和總結中,我明白,教學是個常思常完善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完善、改進才能達到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從“愛的故事書”到“彈簧故事書”

3月4日上午第二個活動是美術“愛的故事書’.因為最近有點私事沒來得及提前備課,所以在上課之前我粗略地看了一下教材。多年的教學經驗讓我知道小朋友會喜歡上這個手工兼繪畫的活動。

活動按書上的教材一步一步地進行着,小朋友也的確如我所料的一樣——趣味盎然。但在第四步“幼兒製作愛的故事書”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教材書上只是説將紙正反折成四層,並沒有怎樣具體教幼兒的操作方法。因為正在上課,來不及細想,拿起紙來,就教小朋友正一下反一下地對摺。結果最後一層明顯比前三層少了許多。再看看小朋友的,機靈一點的正反折成了四層,最後一層多出了或少了部分的馬上嚷嚷開了“老師,多出了怎麼辦?我這裏少了許多……”;反應遲緩一些的小孩如卷席子般將紙朝一個方向捲成了四層。看到這些,直罵自己的馬虎,課前應該認真備課。沒辦法,暫時我只能告訴幼兒這是我們的第一本書,試驗品。抽時間老師再重新教他們做過一本,這會兒就這樣摺好就成。

這一環節過來,幼兒在進行愛心故事的繪製上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幼兒因年齡差異,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大一點的孩子知道幫助、關心別人或別人關心幫助自己都是愛。可有的小朋友卻認為愛就是自己想畫什麼就是什麼(即便是課前我們曾討論過有關愛心故事的話題)。幼兒這樣,我加以指正,他面露難色:“老師,我不會。”就無興趣再畫下去,另一個被指正的孩子也跟着如此。(其實想想,“愛的故事書”的繪畫內容對於孩子來説,是存在一定的難度和侷限性,孩子遇到困難就退縮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怎樣才能讓他們有興致的繪畫完作品呢?

我想前提必須是幼兒自己感興趣,願意主動去繪畫。平時小朋友課間休息時間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拿筆畫畫,那會兒從沒聽誰説過不會。於是,當即我就把繪畫內容拓寬了:幼兒可以畫自己親身經歷的愛的故事,也可以畫自己想象的故事。“哦,知道了!”小傢伙們活躍起來,剛剛幾個説不會的小傢伙這會兒也忙乎。

一段時間後,小傢伙“愛的故事書”問世了,有作者、有內容、有頁碼……象模象樣的。有幾個會寫字的還給自己的書寫上了書名。像熊佳祺的“會飛的鞋子”,諶佳馨的“我會飛”…..

嘿嘿,小朋友們並沒有因時間過長感到到疲倦和厭煩,反而個個笑開了花,爭着給老師看。瞧他們那份自豪感!看着他們這樣,內心的那份愧疚更加重了。從今往後決不能以任何事情為藉口馬虎的對待工作,同時也許諾小朋友下週教他們製作過一本故事書的。

活動結束後,我再一遍認真地翻閲了教案。覺得他們編輯的教案也有不足之處,需要完善。

稍後一星期,單位出通知:縣教育局舉行送課進私立幼兒園的活動。突然想到這個活動,如果按自己的`思路把教學過程重新設計一下或許不錯,同時也想看看私立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存在哪些區別。於是,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離送課的活動還有些時間,於是我開始按自己的想法着手設計教案了,因為涉及到幼兒最後繪畫的表現,“愛的故事書”範疇較窄,不利於孩子想象力的發揮,我把活動目的2改為:學習用連環畫的方式表現自己最喜愛的故事,這一改動就豐富幼兒的繪畫創作內容。

有了這一更改,標題“愛的故事書”就顯得過於硬梆,必須有一個既有童趣又讓幼兒印象深刻的題目。那天,我把玩着手中一本幼兒的“愛的故事書”,甘心雯小朋友走過來問:

“劉老師,你在幹什麼?”

“甘心雯小朋友,你説這像什麼?”我提按着故事書。

“像彈簧,媽媽睡的牀就是這樣壓下去,又彈起來的。”

思緒豁然開朗,“彈簧故事書”多有趣味!我抱起甘心雯小朋友響亮的親了一下,

“謝謝你,寶貝!你幫老師解決了一個難題。”

“彈簧故事書”這一活動名稱便孕育而生。

接下來活動過程也需要重新編排一下。原教材第一步驟是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關於愛的故事。幼兒大部分只會人云亦云:爺爺早上開車送我來幼兒園,媽媽給我買新衣服了,奶奶給我蓋被子了……有些小朋友等不及你請他説,便自顧自地和身邊的夥伴聊開了。老師為了課程需要又必須硬性地讓幼兒回到活動內容上來,幼兒情緒上不免有些起伏。而且這部分內容現在也不適合我的活動標題,所以我決定捨去這部分,改為我增設的一個活動內容。

出示我班幼兒的成品“彈簧故事書”,讓小朋友欣賞並傾聽他的“彈簧”故事(課前我錄製好故事錄音)。我想小朋友聽完後,肯定會露出羨慕的表情,併發自內心的想自己動手製作故事書,這也是我增設這一內容的目的。

幼兒有了自己想動手的念頭,爾後我就直接用了書中的第二步欣賞圖畫書,瞭解圖畫的基本知識。幼兒迫切地想製作故事書,這一環節他們會很認真地傾聽,想知道圖書裏故事外,還有哪些他們不知道的知識。

隨後很自然地過渡到原教材的第三步:討論愛的故事書(彈簧故事書)的製作方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已有感觀經驗基礎上(剛欣賞過我班幼兒的彈簧故事書),進一步把圖書的基本知識進行了一番梳理,又明白製作所必須的材料和製作步驟。同時也加深了印象,製作就不會落下哪一個環節。

活動的第四步就是幼兒製作彈簧故事書。在這一步,原教材只有將紙折成四層,並沒有具體的教學方法,也欠一個將紙等分的説明。已上了的活動經歷讓我明白必須自己琢磨出一個摺紙的方法,且要組織好語言,通俗易懂,讓幼兒一聽就明瞭。怎樣將紙折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四層呢?

這一環節,對於幼兒來説,掌握折成大小相等的四等分容易,但後者就不是件易事。説實話,我自己琢磨了許久才頓悟:

①、將長方形的兩條長邊對摺再對摺成相等的四等分。

②、將四等分的紙翻轉放在桌面上。

③、提起最上面一等分沿痕跡反折,完全重合在其他三等分紙上壓

為了驗證摺紙方法的可行性,我抽空在班上試驗了一下。班上45名幼兒,其中只有2名幼兒不會,比起以前上的那節課,效果算不錯的。

這一難度被攻克,幼兒最喜愛的故事繪製就不成問題了。大班幼兒具備一定的相像力,雖説幼兒個體的差異會影響到故事繪製內容的簡易,人物的多少。但我覺得這一點大可不必深究,重在幼兒極大的發自己的主動性,從中獲得了愉悦、成就感。

活動過程最後一步依舊採用了原教材的“展示和評價”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所有的小朋友都在期待着自己的作品會得到老師、夥伴的讚揚與肯定。但在這一環節,老師必須更好地照顧到那些相對弱勢的幼兒,鼓勵他們,讓他們保有信心。

整個活動過程時間持續會比較長,但我想孩子的態度是積極的,明朗的,因為最大限度的挖掘併發揮了他們的自主性。已上的“愛的故事書”也證明了這一點。

我堅信,並期待着這次活動的到來!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7

一、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表達、表演的勇氣。

2、發展幼兒初步的合作能力、藝術表現力。

3、引導幼兒在瞭解秋季服裝特徵的基礎上,用撕、剪、貼等方法進行製作,並能表演。

二、活動準備:

1、提前蒐集有特色的秋季服裝。

2、製作材料:紙、筆、顏料、剪刀、膠水、樹葉、及時貼等。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小朋友,你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讓幼兒觀察自己和別人的.服裝並與幼兒討論秋天人們着裝的變化。

2、今天老師要開一個秋季時裝發佈會,請小朋友來參觀,參觀時老師提一個要求:要認真參觀,參觀後要製作服裝,然後老師幫你們開一個時裝發佈會。

3、引導幼兒欣賞時裝:看一看時裝的樣式,時裝的顏色,時裝上的圖案。

4、説一説你喜歡哪些時裝?為什麼喜歡?

5、下面老師就請小朋友自己設計服裝:(1)、選擇自己喜歡的區域和材料,想想自己打算製作什麼樣的服裝。(2)、選擇合作伙伴,共同商量怎樣製作服裝。

6、在老師的指導下製作服裝:(1)、引導幼兒選擇合適的圖案,粘貼在合適的位置。(2)、在半成品服裝上進行裝飾,塗色。

7、選擇幾個能力強的幼兒做模特,幼兒當觀眾,進行服裝展覽,每展覽一件,教師便介紹是誰製作的,然後請該幼兒介紹自己的服裝:顏色、款式、特點等,教師可加以補充。

8、看圖書,選擇秋季服裝。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8

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以紅色為寓意的“喜慶、吉祥”事物過程中,感受中國紅明快豔麗的色調,傾聽同伴的表達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2、嘗試製作各類紅色的民間裝飾品,提高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活動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紅色的吉祥物,如:紅包、中國結、窗花等。

多媒體課件“中國紅”。

傳統樂曲“恭喜恭喜”和錄音機。

剪刀、膠水、紅紙、彩筆、打印好的福字若干。

活動過程:

一、 欣賞傳統樂曲“恭喜恭喜”,體驗樂曲中“喜慶、熱鬧、紅火”的'情感

1、 欣賞傳統樂曲“恭喜恭喜”,請幼兒談談自己的感受。

提問:“這首樂曲給你們的感受是怎樣的?”(喜慶、熱鬧、紅火)

2、 出示四種顏色“紅、藍、紫、綠”,選出一種和樂曲給你的感受相同的顏色。

3、 紅色象徵喜慶、熱烈、吉祥,世界上再沒有哪個國家會像我們中國人那樣喜歡紅色了。

最近我們小朋友也收集了一些紅色的物品,今天請他們來介紹一下。(紅包、福字)

提問:你收集的紅色的東西是什麼?是用來幹什麼的?

(老師要對這些東西充分地瞭解,對孩子回答中有價值的東西提升一下,可以再問問為什麼喜歡,如:這樣東西我也很喜歡,為什麼?師生的呼應)

二、 欣賞課件,感受“喜慶、吉祥”的寓意,體驗中國紅明快的色彩

1、今天我們再來看一看、找一找、猜一猜,還有哪些中國特有的紅色物品。(中國結、剪紙、燈籠、鞭炮、國旗)

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我們會在什麼時候用到?都是什麼顏色的?看見了這些心裏有什麼感受?有些什麼意義呢?

2、你們知道嗎?外國人啊可沒有我們中國人的這些紅色的物品,所以他們對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他們來到我們中國總是會到小商品、城隍廟去買一些帶回去,在那裏他們還蹺起大拇指GOOD、GOOD連聲説好,你們猜猜看他們會帶哪一樣紅色物品回去?(互動)

(教師小結:在中國紅色代表“喜慶,吉祥”。過年,過節的時候,人們喜歡穿上紅色衣服,表達開心快樂的心情。用許多紅色的飾物來裝扮周圍的環境,表達祝福。)

三、幼兒自制紅色飾品,佈置周圍環境,表達喜慶快樂的情感

在音樂中幼兒分五組,開展以下活動:剪窗花、貼福字、卷炮竹、貼紅包、製作中國結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9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活動經驗,用"近大遠小"的方法畫出窗外的景物。

2、培養幼兒從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的'能力。

活動準備:

1、關於春天的圖片(課件)。

2、水彩筆,繪畫紙。

活動過程:

1、説説窗外的景色。

2、引導幼兒欣賞窗外,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景物?這是什麼季節?

看圖片,共同欣賞窗外春天的美景小結:窗外有樹、人、天空、還有各種建築物,現在是春天,窗外的景物更美。

3、畫畫窗外的景色。

(1)討論:自己想通過窗口表現什麼?

(2)用什麼方法表示近處和遠處的景物。

4、自由作畫,教師重點指導畫面上遠小近大的層次上的處理。

5、欣賞幼兒眼中窗外的景色。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自己的繪畫內容。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10

活動目標:

1、欣賞低沉、可怕和歡樂愉悦的兩段音樂,能用動作形象表現出符合音樂特徵的好細菌和壞細菌。

2、能用繪畫的形式勾勒出不同細菌的形象特點,並選用深沉與明快兩種不同的色調錶現出細菌的可怕與可愛。

3、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活動準備:

1、兩段不同情感的音樂。

2、細菌大戰的作品若干。

3、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有關細菌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音樂活動。

1、幼兒共同分享收集到的有關細菌的知識。

師:你知道的`細菌是怎樣的?

小結:在我們的身體裏,既有好細菌,又有壞細菌,壞細菌出來,就會在我們身體裏搗亂,讓我們生病;好細菌則會維護我們身體及健康,。

2、欣賞音樂,感受兩段音樂的不同情感。

提問:哪段音樂説的是好細菌?哪段音樂説的是壞細菌?

3、聽音樂,用動作形象表現壞細菌與好細菌。

請幼兒説一説、做一做好細菌與壞細菌的形態。

二、美術活動。

1、展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好細菌與壞細菌的形象、色彩特徵。

師:你覺得哪些是好細菌?哪些是壞細菌?為什麼?

2、幼兒邊聽音樂邊繪畫。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3、把自己畫的細菌大膽編成故事,並與同伴分享。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11

設計意圖:

通過語言與藝術相結合的方式,以散文詩為切入,利用優美的配樂朗誦形式,使幼兒感受到散文詩的優美意境,同時萌發創作的願望,培養幼兒以多種形式表現文學作品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嘗試運用多種繪畫方式表現散文詩“七彩的風”。

2、鼓勵幼兒相互學習,交流經驗,使幼兒瞭解單色版畫創作技巧。

3、通過感受詩歌優美的意境,萌發幼兒大膽創作的願望。

活動準備:

學具:音樂《春野》;線描畫;圖畫紙、彩色筆;單色版畫工具材料;

知識經驗:幼兒對成語詞彙有一定掌握;部分幼兒有單色版畫創作經驗。

活動過程:

一、教師與幼兒討論,導入活動

猜謎:“水皺眉,樹搖頭,草彎腰,雲逃走。——打一自然現象”(風)

“風有顏色嗎?”“為什麼?”

“現在,請你們輕輕閉上眼睛,聽聽兒歌中的風有沒有顏色?都有哪些顏色?”

教師配樂“春野”,朗誦散文詩,同時出示詩歌掛圖。

提問:“這幅圖畫漂亮嗎?為什麼?”

“看着這幅圖畫,回想一下,這首散文詩中都有哪些顏色的風?”

“為什麼説他們有顏色?”

“散文詩中都用哪些成語描述了風帶給大自然的色彩?(引導幼兒重點理解:鮮豔奪目、一片金黃、清脆欲滴、碧波盪漾等詞彙)

“你喜歡這些有顏色的風嗎?為什麼?”

二、討論繪畫創作的內容

“想一想,在我們生活周圍,在大自然中,還有哪些彩色的風?它給哪些事物帶去了美麗的色彩?”教師引導幼兒發散思維。

“想象一下,冬季的風會是什麼顏色的?它把北方的大地和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怎樣的顏色?”“秋天呢?夏天呢?”

三、幼兒繪畫創作(配樂),教師指導

“今天,小朋友可以通過版畫、線描畫、蠟筆畫的形式,進行創作,請你們先想好,自己所要表現的畫面,選擇哪種繪畫方式效果最好。”

教師引導幼兒用鮮豔的色彩表現不同季節中“七彩的風”。對繪畫能力較弱的幼兒進行引導,並對有創造性作品的幼兒及時給予鼓勵。

(部分有單色版畫創作經驗的幼兒,可主動教授沒有經驗的幼兒,增強相互之間的交流。)

四、評價活動

教師請幼兒分別講述自己的繪畫作品,教師可根據幼兒畫面所要表現的內容,隨機的引入恰當的成語,幫助幼兒作品增加美感。

延伸活動:

安排一節語言活動,展示幼兒作品,幫助幼兒以散文詩創編的形式,記錄畫面主題內容。

附:七彩的風

假如風有顏色,我認為它是七彩的。

春天到了,風姐姐來到了田野,用手一揮,田野上嫩綠的秧苗就翻起了波浪。風姐姐飛過花園,五顏六色的花便紛紛張開了笑臉,而小樹也冒出了新芽。當風姐姐在小河邊上散步,撫摸着凍成冰的小河,小河不一會兒就有了生機,嘩嘩地流向海洋。

夏天漸漸地走來,風姐姐換上了碧綠的舞裙來到農田裏,農民伯伯們的滿身大汗就舒爽多了。秋天,風姐姐帶着金黃金黃的顏料,把田野變成一個金色的海洋。冬天悄悄地來了,風姐姐便捎來潔白潔白的雪花,為怕冷的大地媽媽做了一牀厚厚的棉被蓋上。

下雨了,雨水輕輕地打在窗户上,發出“滴!滴!滴!”的響聲,風姐姐又趕來了,這時她穿上了一件七彩的公主裙,她譁——譁——地吹着,給小雨伴奏,雨過天晴,風姐姐又飛過天空,留下一道美麗的七色橋!那就是彩虹呀!

誰説風沒有顏色?我覺得風就是七彩的!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12

教材分析

風箏節起源於中國的唐朝,中國的很多城市也依舊有風箏節,濰坊國際風箏節是一年一度的國際風箏盛會,一般定於每年4月20日至25日在風箏都濰坊舉行。風箏節不但是交流風箏技藝的節日,也是瞭解風箏民俗文化的好機會。瞭解到濰坊國際風箏節的信息以後,孩子們也想辦一個自己的風箏節,為了讓更多的人來參加我們的風箏節,於是設計與製作邀請函活動就應運而生。本活動通過繪畫、拼貼等美術技能製作風箏節邀請函,讓幼兒知道邀請函是聯繫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媒介,可以增強彼此間關係和交流。瞭解邀請函在現代社會人際關係之間的意義和作用。

活動目標

1、瞭解邀請函的作用,學習製作風箏節邀請函。

2、能用各種輔助材料,以剪、貼、畫的方法制作風箏節邀請函。

3、感受邀請別人的喜悦之情。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5、能呈現自己的作品,並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各色彩紙、卡紙,水彩筆、剪刀、膠棒和雙面膠等人手一份。邀請函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邀請函,引發幼兒興趣。

(1)認識邀請函,瞭解邀請函的用途。

提問:小朋友,你知道這是什麼嗎?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邀請函”,誰知道它是用來幹什麼的?什麼時候要用到邀請函?

小結:邀請函就是邀請朋友來參加某項活動而設計的卡片。

2、出示各種邀請函,幼兒觀察瞭解其組成。

提問:邀請函上有哪些信息?它想告訴人們什麼呢?(引導幼兒説出邀請函有活動主題、活動時間、地點等。)你喜歡哪張邀請函?為什麼?你最喜歡哪些地方?引導幼兒説説各種邀請函的特點,如上面有好看的圖案等。

小結:邀請函分為封面、主頁、尾頁三部分。在主頁上,我們要寫清標題、稱謂、活動內容、活動時間、落款。

3、引導幼兒設計製作風箏節的邀請函。

引導幼兒討論製作邀請函的方法及步驟。提問:我們幼兒園馬上要迎來首屆風箏節,你想製作什麼樣的邀請函?怎麼做呢?上面應該有哪些內容?

小結邀請函的製作步驟:選擇自己喜歡的卡紙封面——繪畫或剪貼邀請函內容——製作封面(不會寫的字可以用圖畫表徵)。

4、幼兒大膽想象設計製作,教師進行巡迴指導。

(1)教師交代注意事項。

想一想自己想設計什麼樣的邀請函,選擇自己需要的製作材料,要求要體現出風箏節的相關內容。

(2)幼兒製作,教師指導幼兒完成作品。

(3)教師和個別有困難的`幼兒討論製作的主題以及用什麼方法進行製作;鼓勵幼兒完善自己的作品。

(4)邀請函展覽。

將小朋友的邀請函佈置展覽,邀請小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邀請函是用什麼做的,上面有哪些內容,介紹一下自己的想法。

活動延伸

風箏節到臨之際,請小朋友到幼兒園門口給叔叔、阿姨分發風箏節邀請函,邀請叔叔阿姨來參加快樂的風箏節。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13

活動目標:

1、感受樹葉的自然美

2、利用樹葉的自然形態製作自己喜歡的玩具

3、提高剪貼製作能力、垃圾分類的能力

活動資源:

1、經驗準備:嘗試較簡單的樹葉製作

2、物質準備:色紙邊角料、剪刀、雙面膠、牙籤、放置落葉的筐、垃圾分類箱

活動與指導:

一、撿落葉,觀察感受樹葉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兒園的後花園觀察秋天、撿落葉。提醒幼兒要撿各種完整的`落葉。

二、整理落葉,發展分類能力。

回到活動室,要求幼兒把自己組的落葉分類,分類的標準由每組幼兒自己商量決定。

三、製作樹葉玩具,發展動手能力。

師:“你們想想看,這些漂亮落葉可以用來做什麼?” (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示範做拖鞋:找一片大一點的厚一點的葉子,在樹葉的前面一點的中間劃一個小口子,然後把靠近葉柄的葉子劃出一圈,把葉柄插到切口處固定。一隻可愛的葉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師請一個幼兒穿這隻拖鞋,走一走,激發幼兒製作的興趣。

四、教師提創作要求

1.做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2.可以和同伴協作完成;

3.可以利用輔助的材料。

五、幼兒分組製作

教師幫助動手能力較弱的幼兒完成作品,讓他們也體驗成功的樂趣。提醒幼兒注意樹葉的特性,在製作的過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場地整理

請幼兒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覽區,大家自由參觀。

每組幼兒先在組內進行選拔,推薦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講解。

最後是場地整理:工具歸位,多餘的材料放回原處,廢物分類放到分類垃圾箱。

延伸活動

1.剩餘的完整葉子放在美工區,為區角活動提供材料。

2.剪下的樹葉、破的樹葉,自由活動的時候拿到後花園進行填埋,為樹木提供養料,使樹木明年長得更好。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14

活動背景

在“感官總動員”這個主題中,我發現孩子們不再對每天都要面對的這個世界熟視無睹,他們漸漸注意到了自己的眼睛和周圍世界的關係: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繽紛的,而正是眼睛發現了這一切。為了讓孩子們對此有更深刻而美好的感受,於是便有了這個活動。

設計意圖

該活動以眼睛為貫穿始終的線索,通過“眼睛是一架照相機”“大眼睛”“眼睛的家”三個環節來展開,並且力求將審美情趣、數學對應關係、身體動作、合作與分享的社會行為整合其中,同時體現繪畫與造型兩種不同藝術手段的交融,讓身體造型成為對繪畫作品展示與再加工的方式,通過體驗藝術活動的多種樂趣,激發孩子對藝術活動的喜愛之情和源源不斷的聯想。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紅、黃、藍三原色畫一畫自己眼中的五彩世界,感受變出新顏色的樂趣。

2.集體合作完成作品“大眼睛”“眼睛的家”,體驗合作與分享的愉悦。

3.對用自己的身體進行造型感興趣,獲得大膽聯想和想象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形狀各異的砂皮,紅、黃、藍蠟筆,幼兒人手一份。

2.老師“拍的照片”兩張,“大眼睛”相框,錄音機、磁帶、數碼相機。

活動過程

一、眼睛是一架照相機

1.導入:遊戲“找五官”。

2.拍照:嘗試用“眼睛照相機”拍一拍周圍的物體。

請幼兒在活動室裏自由尋找自己喜歡的物體,用“眼睛照相機”拍下來。啟發幼兒變換角度拍。師幼互相拍。

3.交流:

(1)剛才你的“眼睛照相機”拍了什麼?你拍的照片上有哪些顏色?(個別回答)

(2)以前你的“眼睛照相機”還拍過什麼?拍到過哪些美麗的顏色?(輕輕告訴旁邊的小朋友)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首先通過把眼睛想象成一架照相機來幫助幼兒調動記憶中的相關經驗,從而組織起繪畫的內容,換句話説,就是讓孩子有東西可畫。其次是讓孩子意識到,我們的眼睛看到的世界是五顏六色的,這為隨後的設疑作了鋪墊。)

4.設疑:老師出示自己用“眼睛照相機”拍的五彩照片和紅、黃、藍三支蠟筆讓幼兒猜一猜,只用這三種顏色怎樣畫出照片上的綠色、橙色等顏色。(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5.嘗試:幼兒嘗試用紅、黃、藍三種顏色畫出五顏六色的照片。

教師巡迴指導、提供幫助,引導幼兒在變出新顏色的同時,發現所用顏色多少與變出的顏色深淺之間的關係(例如:在用黃和藍混塗時,黃多藍少為淺綠,藍多黃少為深綠)。

(評析:這個環節讓孩子們體驗了只用紅、黃、藍三種顏色作畫的樂趣,這種全新的嘗試,充分調動了幼兒繪畫的積極性,豐富了繪畫的方式,同時也讓孩子們獲得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例如:平時畫畫缺少顏色時,可以利用現有的顏色變出所需要的新顏色。)

二、大眼睛

1.送照片:出示“大眼睛”相框,幼兒根據所畫照片背後的色塊和數字,將照片貼到相框相應的位置上。

2.感受成功合作:小朋友拍的照片合起來變成了兩隻美麗的大眼睛,你們高興嗎?

3.交流:你變出了什麼顏色,你是怎麼變出來的。

小結:小朋友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變出了綠色、橙色……還發現顏色塗得不一樣多,變出來的顏色的深淺也是不一樣的。

4.引申:除了大眼睛裏的這些顏色,你還見過哪些顏色?

5.小結:是啊,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顏色,可是科學家説,這許多許多的顏色都可以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變出來,是真的嗎?以後請你再試一試,看能不能像科學家説的那樣變出今天我們沒有變出的顏色來。

(評析:這個環節既擔負着承上啟下的任務,又滲透着多種教育因素3首先,孩子們在完成大眼睛的過程中,先要運用數學分類的知識,必須將照片背後的一個小色塊和數字同“大眼睛”上的顏色和數字對應起來,才能將照片不多不少地貼進去。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體驗到了變出和發現新顏色的喜悦,同時又注意到了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遠不止這麼多顏色。我及時地拋出問題“科學家説: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的各種顏色都可以用紅、黃、藍三種顏色變出來,真的嗎?”讓孩子們的興趣不僅僅停留在變出有限的幾種顏色上,也讓這個藝術活動有了進一步延伸的空間。同時這個環節也是為了讓孩子們體驗合作、分享以及成功的快樂而設置的。“大眼睛”包容了個別差異、接納了不同水平,這裏沒有橫向的比較,有的是探究和合作獲得成功的愉悦。)

三、眼睛的家

1.討論:眼睛的家在哪裏,眼睛的家裏有誰,怎樣為眼睛造一個家。

2.啟發:用自己的身體為眼睛造一個家。

3.幼兒嘗試:請一名幼兒先做鼻子,依次合作完成嘴巴、眉毛、腦袋、耳朵的造型。其餘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蹲下,成為一個大大的臉蛋。

4.師幼遊戲:師唱歌曲《眼睛的家》,唱到的角色招招手,確認自己的角色造型,加深對身體造型的感受。

5.配班老師拍下集體造型。

6.觀看集體造型照片,集體唱着《眼睛的家》找一找照片上的各個角色部位。

(評析:在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進行了身體造型的嘗試。先通過老師唱歌、幼兒動一動的方式,讓孩子們確認自己在集體造型中的角色,初步感受這種造型方式的樂趣。由於孩子們身在其中,無法看到集體造型的效果,於是配班老師將孩子們的造型拍攝下來並讓他們邊看邊唱找角色,讓孩子們更深刻地體驗身體造型藝術的樂趣,體驗合作的歡愉和魅力。)

藝術活動教案優秀15

活動目標:

1、通過學做餅乾,培養幼兒對泥工的興趣,提高孩子們的動手能力。

2、複習常見的幾何圖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三角形)。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種印花工具、各種形狀的餅乾。

2、吃點心時,讓幼兒吃三角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的餅乾。

3、學會做餅乾。

活動過程:

1、律動《餅乾》歌。

“餅乾,餅乾圓圓,我最喜歡吃餅乾”

2、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餅乾的形狀。

師:小朋友唱得很好,你們喜歡吃餅乾嗎?

幼:喜歡。

師:你們吃過一些什麼形狀的餅乾呢?(圓形、長方形、正方形、橢圓形)老師逐一出示食物餅乾;

我們吃過的餅乾上有沒有花紋呢?

幼:有

師:你們見過有花紋的餅乾嗎?(小兔?花蝴蝶)老師出示餅乾的圖案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做餅乾,好嗎?

幼:好

3、幼兒探索:自己做餅乾

4、老師示範: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團一團,團成圓形;

b.把團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壓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歡的花紋;

d、用幾何圖形模具將橡皮泥切割下來,變成一塊圓形、方形或橢圓的餅乾,將邊上多餘的橡皮泥去掉。這樣一塊餅乾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餅乾放在盤子裏,多餘的橡皮泥放在盒子裏。

5、小朋友自己來學做餅乾......(放一點音樂)

師:剛才小朋友自己動手做過餅乾,你學着老師的樣子再做做看看。

6、請小朋友把做好的餅乾放到中間的桌上來,讓大家都來參觀,比一比誰最能幹,做得最好。

7、評講幼兒作品:

師:多漂亮的餅乾呀!説一説你做的餅乾是什麼顏色的?

幼:有紅色、綠色、藍色……

師:説一説你的餅乾是什麼樣的?

幼:是紅的,花的,好看嗎?老師

總結:小朋友都很能幹,做出了這麼多的餅乾,真棒!

8、獎勵餅乾:

你們覺得自己做的餅乾好吃嗎?我們大家來嘗一嘗吧,你喜歡什麼形狀,就拿什麼形狀的餅乾吃,嘗一嘗是不是香香的、甜甜的。(洗手、吃課前準備的餅乾)

【活動延伸】

將橡皮泥、印花工具、幾何模具放在活動區,讓幼兒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