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交通運輸方式與佈局和聚落教學案例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8.37K

一、教學目標

交通運輸方式與佈局和聚落教學案例

(一)三維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

①根據某地自然和經濟狀況分析該地聚落形成與交通的關係。

②分析聚落空間分佈及其變化與交通運輸線的走向及交通運輸線路和方式變化的聯繫。

2.過程與方法

①學會選取案例,分析交通運輸對聚落形成和空間佈局的影響。

②通過讀圖分析交通運輸與城鎮分佈的關係。

③理論聯繫實際,結合家鄉所在地交通及經濟發展狀況,分析交通運輸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關注居住地附近交通運輸的發展,增強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②通過分析交通線路的有關數據,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二)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分佈。

2.教學難點:交通運輸與城鎮的分佈。

二、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通過必修二《城市》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對聚落形成和空間形態有所瞭解;大部分學生對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認識,有一定的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2.思維特徵:高中生經過必修一的學習,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教師啟發式的引導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學生也有能力完成任務。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展示老阜寧城和新阜寧城圖片,讓學生欣賞。

[師問]:同學們,圖片上是什麼地方?

[生答]:阜寧。

[師述]:對。圖片中有寬闊的射陽河和美麗的射河外灘風景,其中射河兩岸中心老城最密切的'是什麼?

[生答]:射陽河。

(二)推進新課

[師問]:同學們,為什麼河流兩岸容易形成城市?

[生答]:充足的水源。

[生答]:還有便利的水運。

[承接]:其實我國很多大城市的形成也與河流有關。

[活動]:分兩組開展活動,每組推選一人展示成果。

讀圖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説出上海、武漢的位置,並分析這些城市形成的原因。

2.在黃河入海口,為什麼未能形成大的城市?

[生答]:

1.上海位於長江入海口,武漢位於漢江與長江匯合處。這些城市所在地都有便利的水運條件,商貿活動頻繁,有利於形成城市。

2.歷史上黃河下游多次改道,無長期固定入海口;黃河含沙量大,河口泥沙淤積嚴重,無法建港;黃河下游為地上河,水運條件差。

[承接]:交通運輸不僅影響聚落的形成,對聚落的分佈和形態也有很大的影響。

[活動]:閲讀課本103和104頁,分析在不同歷史時期交通運輸對聚落分佈及聚落形態的影響。

[小結]:古代形成“南船北馬”格局,南方沿河設城成條帶狀,形成的代表城市有蘇州,北方城市呈團塊狀,如洛陽;現代由於公路和鐵路的發展,城市多沿交通幹線分佈,如株洲。

[承接]: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感受到交通運輸條件對一個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師問]:展示圖片,回憶早期城市起源的原因。

[生答]:早期城市大多位於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農業發達,水運便利,非常有利於城市的發展。

[承接]:現代因鐵路的修建,能夠帶動沿線地區社會經濟發展,也可以促進一些城市的崛起和繁榮。下面以河北石家莊市為例,探討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對城市發展的影響。

[師問]:展示圖片和相關資料,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1949年以前石家莊規模怎樣?

2.如今的城區主要沿什麼發展?

[生答]:1949年以前石家莊規模很小,僅是一個小村莊而已;如今石家莊是一個大城市,主要沿鐵路線分佈。

[小結]:京廣線、石德線和石太線的相繼建成,促進了石家莊市的發展。

[承接]:通過對石家莊的分析,可以發現,一個地區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會給該地區城市的佈局和發展帶來很大的影響。

[活動]:展示揚州城興衰的相關圖片資料,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分析歷史上揚州繁榮的地理原因。

2.分析清代中葉後揚州衰落的原因。

[生答]:

1.京杭大運河的開通,使我國南北方的經貿聯繫得以加強;揚州為我國水陸交通樞紐和鹽運中心,南北漕運的咽喉,商業發達。

2.大運河的淤塞;京滬線的建成和海上運輸的發展,昔日水運的優勢逐漸喪失;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

[拓展]:阜寧老城區和城南新區的發展與交通的關係。

[課後思考]:

1.阜寧歷史上的繁榮與交通運輸有何關係?

2.近幾年城南飛速發展的原因,請從交通運輸條件的變化這一角度分析其原因。

[小結]:交通運輸條件只是影響城市發展的一個要素,例如石家莊的發展還與政治有關,所以要更全面地瞭解一個城市的發展必須從多角度分析。

四、教後反思

(一)成功之處

1.該案例採用設問討論式教學,既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使每一位學生找到自己認識上的不足,完善和提高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2.瞭解知識點在全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並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分解知識點,化繁為簡。從實際出發,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掌握與運用。

(二)今後再教學的建議

1.作為教師本人應該加強學習,拓寬知識面,練成紮實的教學基本功。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對新課程改革的適應能力,輕鬆地駕馭課堂教學。

2.教師加強集體備課,共同探討高中地理各章節中的知識點及其成因規律,備課組在正常教學中,統一教學要求,一人主講,共同討論,集思廣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