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如何講好國小語文課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2.89W

導語:講讀課文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憑藉,老師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接觸也比較多,國小語文如何教講讀課文?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如何講好國小語文課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何講好國小語文課文
  如何講好國小語文課文

閲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與語言,培養學生的閲讀與寫作能力,有許多途徑與方法,其中講讀法是大家常用的教學手段。

“講讀,講讀”,既教師的“講”和學生的“讀”,“講”是為“讀”指引方向和目標,“讀”是“講”的昇華和豐富。教師的“講”不是滔滔不絕,一人包辦滿堂灌。它應是課堂的主導,學生的“讀”應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的講是課堂的畫龍點睛,提綱挈領,其目的是引領學生走出文本的迷惑,能自由遨遊知識的海洋。但實際操作中,閲讀教學的現狀並不令人滿意。一些閲讀教學,脱離課文的語言,做天馬行空的發揮或在人文內涵上深挖,課上盡情展示教師的文化底藴,甚至把閲讀課上成文學欣賞課,忽視學生基礎語文能力的培養。具體體現在:首先,閲讀教學過於面面俱到,教學內容多,環節多。有些教師在對於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總是怕有遺漏,怕教少了考試考到怎麼辦?教多了,即我們常説的把課文教“腫”了,又使教學過程繁瑣,內容宂長,造成學生厭煩、老師疲憊、教學效率不高的情況。“課文是例子”,但不完全等同於教學內容。面面俱到,只會蜻蜓點水,勞而少功。其次,是教學過程太繁,太複雜,又太雷同。內容多,重點多,環節多,又往往千課一面,千篇一律。老師累,學生煩,效率低。第三是方法、策略不合適。表現為“兩化”和“三多三少”:教師活動多,學生活動少;師生對話多,學生個體與文本對話少;分析內容、開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語言,引導學生理解、積累、運用少。

針對以上種種問題,結合《新課標》中關於閲讀教學的建議:“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同時,文明要知道,閲讀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價值。閲讀可以學習知識,可以獲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閲讀是使人精神得到成長和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與基本途徑。喜歡閲讀,學會閲讀,終生閲讀,是一個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所以教師要“少講多讀”,那麼,教師到底要怎麼講?講什麼呢?

一.抓重點,多精講

在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的教不是為了學生教,講不是為了學生講。教學是一個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對話就是一口清泉。大家都知道,只有明確的目的性,在教學中才能避免或減少盲目性。講解課文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現在,恰恰在語文教育上因目的不明,或對學生的情況不明,花費許多無效勞動。如教一篇課文,不論長短,不問難易,從字到詞,從詞到句,從句到段,從段到篇,由內容到寫法,從頭講到尾,面面俱到,不肯割愛。這樣做,精神可嘉,效果可疑。國小的課文除了幾篇古文以外,都是白話文,學生識了字,自己去讀,遇到難理解的詞語,查字典,結合上下文去理解,是可以讀懂的。特別是現在使用的教材,多數課文的語言都很通俗,有的就是學生自己的語言,教師何必講那麼多呢?還不如少講點,騰出點時間來讓學生多讀讀,多練練,效果會好些。教師的講解,一定要抓住文章的重點字、詞、句、段,講學生不懂的,講學生理解不到的,不能平均使用力量。這樣,學生才會感到有學頭,有想頭。

二.找規律,教方法

古人説:“授人以魚,只供一餐,授人以漁,可享一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受用無窮。語文課本中的課文,是幫助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個範例。作為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學習一篇課文,目的絕不是僅僅讓學生理解課文主題思想和各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課文這一載體,教給學生課文成功運用的語文知識讓學生掌握、學會怎樣讀寫此類文章的方法。大家知道就語文而言,一個人從國小到中學畢業,老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都教給他,何況社會在不斷髮展,知識在日益更新。教師無論教給學生多少知識,都是有限的。有位大學校長曾在畢業典禮上説道:“我們教育學生就象獵人打獵一樣,要教會他們如何使用,而不是老讓他們帶乾糧。”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掌握知識,將知識轉化為一種工具,並最終運用這個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如果説“熟練使用”是獵人生存的基本保證,那麼“靈活運用知識”一定是學習成功的必然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教給學生方法極其重要。教師把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掌握了方法並運用這些方法得到的知識將會是無限的。

三.多朗讀,找體驗

《新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語文閲讀教學要根植於情感,朗讀是加深學生情感體驗的最好方法。《新課標》中指出:“國小各年級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閲讀中陶冶孩子們的情感。”國小語文教材在編排上,給孩子們閲讀的情感開闢了一個廣闊的園地——在內容的選擇上,多是韻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圖文並茂,吸引了孩子們的閲讀興趣;在意境上,飽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及人文精神,這些都必須經過學生反覆朗讀、吟誦、想像才能理解和感受。為此,我們在閲讀教學中要為孩子們的情感發展創設情景,尊重並鼓勵他們獨特的閲讀感受,挖掘情感因素,昇華情感體驗,引導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

四.找重點,練思維

在學生對課文的內容和形式有了全面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老師的講解的起點必須比較高。一般的東西不要講,只選擇難點、優點和缺點加以分析。所謂難點是學生提出的問題或者估計學生不懂的地方;優點主要是指選詞煉句方面的精華;缺點不一定有,也可能有。這些知識點包括主題、題材、結構表現手法在內,但更主要的是在語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