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課文漁歌子教學教案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43K

一、教材簡析《漁歌子》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單元的主題是田園生活,伴隨着詩一般的語言,一幅幅清新的田園風景展現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張志和更是以凝練的語言再現古老的鄉村,田園的意趣。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全詩不僅畫面美,而且情意濃。張志和十六歲,舉明經,曾獻策肅宗令招待翰林,後被貶官,不再復仕,在湖州隱居五年,後來到會稽隱居,十載後再回湖州,寫下千古絕唱《漁歌子》,傾吐了他對悠閒生活濃濃的眷戀之情。

課文漁歌子教學教案

二、教學對象分析四年級的學生處於二、三學段的銜接期,學生的求知慾強。他們已經有了近四年的學習經驗,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但還應不斷加強。學生在課內已學習了本組的前兩首古詩,在課外收集了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詞,對於田園生活的主題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本課的學習,對田園生活的詩情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三、教學目標一、認識4個生字塞、箬、笠、蓑,指導書寫鷺等字。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詞句,並能熟讀成誦。三、體會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四、培養閲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課外積累的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像畫面;有感情地朗讀,在讀中入境,讀中悟情。

五、教學策略:情境教學法、誦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六、課前準備(一)教學媒體:多媒體課件(二)學生課前準備:收集有關張志和的資料

七、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預設】:

一、初讀,建構田園生活的主題

(一)教師用語言渲染,用圖片輔助,幫助學生對單元本題温故知新。(二)師生交流,理解詞牌名。(三)請學生自由朗讀詞句,把詞句讀通順,字音讀準確(四)教師檢查整首詞的讀音,重點指導塞的讀音及鷺等字的書寫。(五)請學生再讀詞句,指導讀出詞的節奏。

設計意圖: 1.詞這種體載在本冊第一課中已經出現,學生對其特點已有所認識。通過師生交流,再次回顧詞的特點,讓學生加深對詞的瞭解。2.紮實進行初讀,掃清讀音障礙,努力做到讀不通順,不開講。】

二、細讀,走近田園生活的畫面

(一)請學生藉助已有的經驗,回顧理解詞意的方法。 (二)學生自主學習,理解整首詞的意思,並在小組內交流自主學習中的見解。(三)反饋彙報對詞意的理解。

【設計意圖:1.理解詞意是體會詩人情感的`基礎。學生經過幾年的學習,已積累了理解詞意的多種辦法。通過師生交流,回顧已有的學習經驗,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詞意。2.彙報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學生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去描述詞意,鼓勵學生對詞意有自己的理解,相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賞讀,觸摸一顆眷戀的內心

(一)教師配樂範讀,請學生談感受,讓學生初步感受詩人的不須歸。(二)由不須歸切入,讓學生交流彙報詩人不須歸的原因。1.景美中感悟不須歸。(1)請學生了解詞中描寫的景物。

(2)教師配樂範讀,讓學生想象詞中的畫面。(3)學生交流想象的內容,教師緊扣畫中的色彩及 飛字進行點撥,並引導學生用其他詞語來形容春景。讓學生通過多元品讀,繼而誦讀,感悟畫面的和諧與動態之美。(4)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初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2.鱖魚肥中感悟不須歸。(1)引導學生關注肥字,讓學生交流從肥字彷彿看到了什麼。(2)讓學生品讀前兩句詞,感悟詩人用詞的精妙。(3)回讀斜風細雨不須歸,進一步感悟詩人不須歸的原因。3.箬笠、蓑衣中感悟不須歸。(1)學生感悟斜風細雨,引導學生用其他的詞語形容春雨的特點。(2)學生品讀,繼而誦讀第三、四句詞,感受春景的寧靜之美。4.讓學生把感悟到的畫面用文字描繪下來,並在全班中交流,提升畫面的整體美。

【設計意圖:1不須歸是詞眼。抓不須歸作切入點,是觸摸詩人眷戀的內心的有效途徑。2想象詞中描繪的畫面,是本課的教學要求。詞句中描寫色彩的詞語有很多,因此引導學生在想象中感受色彩的繽紛,在交流中體會色彩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3.誦寫結合是本環節的特點。背誦的落實在於讓學生在品讀中達到熟讀成誦。而小練筆則在學生對畫面的感悟達到一定程度時,用語言文字再現詩境。】

  四、拓展,感悟一份眷戀之情

出示補充資料:每垂釣,不設餌,志不在魚也。讓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並讓學生提出心中的疑問。2.師生交流詩人的生平,教師補充對詩人的介紹。理解詩人不須歸的是什麼地方,進而走進詩人的內心。3.教師引讀第三、四句詞,提升情感。4.補充學習詩人的另一首《漁歌子》,讓學生初步瞭解詞意,並朗讀積累。5.回顧詩人生平的著作,師生帶着對整着詞的感悟,一起誦讀《漁歌子》。

【設計意圖:1. 知人論詩,以詩帶詩是教學古詩詞的方法。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是本年級的教學重點,也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教師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梳理資料,補充詩人的資料,引導學生與詩人心靈的對話,感悟一份眷戀之情。2.補充學習另一首《漁歌子》,既起到積累田園生活的詩詞的目的,又能進一步感悟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留戀之情,深化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