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六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探索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1W

導語:在培養學生思維、文學素養等方面,語文教學也有不可替代的價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探索,歡迎閲讀。

六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探索

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我在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讓學生接觸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重視各種語文學習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學會觀察生活、記錄生活、思考生活,嘗試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進而改變生活、創造生活。

指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中學語文的種種渠道和資源,我主要嘗試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在語言交際中學習語文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點組成部分”,這就註定了語文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聯。新課標提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時情感態度方面的要求:“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根據這個要求,實踐中我鼓勵學生在與人進行語言交流時注意正確使用文明語言,並留心傾聽別人的語言,對其好的、美的語言加以吸收,對其不好的、粗俗的語言予以捨棄。比如社會上一些文明禮貌用語、校園裏一些洋溢師生親情和同學情誼的話語,都提醒學生記載下來,揣摩品味,以提高自己的語言成熟度,增加自己的語言美感,努力達到新課標口語交際的總體要求“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

 二、在課外讀寫中學習語文

在新課標環境下老師不再是 “教課本”,而是“用課本教”,也就是説師生的閲讀視野要有大的拓展,在課外讀寫的廣闊天地中有所作為。

1.開展好讀書讀報活動。開學初,我即根據新課標的推薦書目和語文教材的指定閲讀書籍,要求學生或買或借,在每週的語文閲讀課上循序漸進地進行閲讀。還推薦學生訂閲《中學生報》、《語文報》,我自己也將平時讀書讀報時發現的好文章好語句摘抄給學生共享,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閲讀量,同時要求學生把閲讀與積累結合起來。“國中生必背古詩文”一定要做到能脱口而出、隨手寫出,此外還要背一些自選的“古代經典名句”(如七年級上冊有關月亮的古詩詞名句)。這樣,當學生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古詩文和中外經典名句後,學生的語文功底就能不斷加厚,語文能力也就逐步加強。

2.課前幾分鐘進行的短小語文活動。如讀一首小詩,講一個小故事,唱一支好歌,抄一條名言,記幾個條成語,發佈一條新聞(包括學校新聞和班級新聞),發表一篇一分鐘講演,通過這些活動,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3.千方百計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和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積累,一是記在本子上,二是記在腦子裏。為此,我要求學生每人要有一個課外筆記本,記下自己的生活素材和知識素材。同時也重視訓練學生的“背功”,以做到“下筆如有神”。這樣做,使學生的思想和感情比較豐富了,説、寫的內容也比較豐富充實。

4.既重視寫的訓練,又重視説的.訓練。在教學中注重為學生創設各種説的機會,像討論、辯論、講演等形式,如學期初的自我介紹、假期後的見聞介紹、讀書心得的交流等,以提高他們的口才。

  三、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討論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時強調“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著名教育學家顧泠沅説:“在課堂教學範圍裏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地進行學習。為此,我在教學中進行了積極的實踐探索。

在教學《五柳先生傳》一文時,我播放典雅優美的古曲《蓮》,將陶淵明的畫像投影在大屏幕上,迅即抓住學生的心,他們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一個個露出沉浸在審美享受中的笑容,對畫面上的拄杖老人更是指指點點,議論紛紛。此時,我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陶淵明的作品,比如《歸園田居》、《桃花源記》等,讓大家對陶淵明有了一個大致的印象。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伴着優揚的古樂盡興朗讀,初步感受文章的內容。接着,我用“激將法”讓學生覺得學習本文不過是小菜一碟,拋出“互動列車”的教學模式。(課堂猶如列車,每個教學環節都是一個小站,在駛向知識殿堂的行程中,師生、生生互問互答,互相啟發,充分展示語文魅力及個人才華,共同營造出良好的互動氛圍。)

  四、充分討論,讓學生在大膽的嘗試、探究中學習。

如何學好語文?對教師而言,《大綱》強調“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鼓勵運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要避免繁瑣的分析和瑣碎機械的練習。”課堂上,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而新課標認為學生是關鍵,學生要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取知識。

  五、教學方式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這節課的課堂教學方式完全突破了教學的固有模式。它不是計算機輔助教學,不是多媒體教室中的教學,而是將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到教學之中的具體體現,是建立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和國際互聯網基礎之上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把教學擴展到校園網、互聯網上,是資源在全校,甚至全國、全球範圍共享的教學。網頁代替了書本,鍵盤、鼠標代替了紙和筆。學生面臨着網絡提供的大容量、高速率、多方位的信息,它具有滿足學生教育需求的潛力,可以讓任何人都能隨時隨地接受到個性化的教育,這是傳統的、現代的課堂教學所無法達到的。它體現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淡化教而突出學,並採用協作學習的結構化模式。這是一種自我導向的學習系統,重點在學生的學習上,而不是教師的講課上。它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交互學習”和“發現學習”,使學生成為主動的探索者和個性化的學習者。充分的人機互動使課堂充滿活力,教學焦點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教師不再是教學的、學生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引路者,學習資源的開發者。

第二、真正結束了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代之以學生為中心、參與為中心的網絡教學模式。虛擬現實的產生,可以創造出讓學生身臨其境、完全真實的學習環境,學習者從中可以獲得真實的感受。同時老師與學生的交流方式與傳統教學的交流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區別,教師與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相互提出問題、解答問題;教師通過“聊天室”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分析問題,並發表各自不同的見解。這就由過去面對面的交流方式,被現在思想對思想的交流方式所取代,交流的重心由外表轉移到內在情感上,這比傳統的師生交流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