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面積單位的課堂實錄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83W

數學教學是一種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力求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分享了面積單位的教學實錄給大家參考!

面積單位的課堂實錄

設計理念

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動。國小數學的學習是一項重要智力活動,也不例外。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國小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只有通過親自操作,獲得直接的經驗,才便於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數學的概念和法則。因此本節課重在:

1.自主探索,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建立新概念,拓展新認知。

2.讓學生在獨立觀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認知,發展個性思維。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P71-74頁面積和麪積單位

教材簡析

《面積和麪積單位》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概念教學。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後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的順序編寫。學生認知的過程是由淺入深、感行到理性的過程。

學情分析

《面積和麪積單位》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概念教學。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也是學生在後面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的基礎。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 “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

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並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三組長方形紙片、1平方米的正方形

學生每個四人小組一組圓形和正方形、正方形和正方形、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組合;面積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認識面積

(一)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師:同學們,今天鄭老師和大家一塊來學習,大家有信心能上好這節課嗎?來,同桌之間相互擊個掌。誰來和我也擊個掌(生起立,停留在師生互相擊掌狀態)同學們,請看他和我的手掌面,哪個大,哪個小?請大家把你的一個手掌輕輕地放在數學書的封面上,看一看哪一面大?

生:數學書的封面大

2、師:剛才我們都提到了一個字“面”,這裏所説的“面”讓你想到什麼?(板書課題:面 )

生:面積

師:能不能舉例説明什麼是“面積”?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調動起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熱情。體現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課的所學的內容與學生的認知之間的距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

二、面積的含義

1、在學生舉例的過程中,完善面積的第一層含義:説的真好 象數學書、每課一練、黑板、大家坐的課桌都叫做物體,我們把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3、感悟面積第二層含義:

師: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有大小嗎?

生:第三個圖形面積大,第一個圖形面積小

生:第二個圖形是一個角,這個角和其他圖形不一樣,它的面積大小很難説。

師:説明這個角與其他圖形有區別,那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其他四個圖形都是封閉的

師:説的好,其他兩個都是封閉圖形,而它不是封閉圖形,所以無法確定它面積的大小。

(3)總結面積的概念

師: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圍成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所以説物體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

三、明確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1、觀察思考,探究交流

師:通過觀察法,我們知道黑板的面積和桌面的面積大小差距很明顯,我們通過觀察能很容易知道它們的大小。這種比較的方法改叫做什麼法?

生:觀察法(教師板書:觀察法)

師:(實物呈現:兩塊面積大小很接近的長方形硬紙片,一張紙片的面積略大,但是學生很容易看成一樣大。)這個兩塊硬紙片的面積誰大誰小?

生三種意見,一樣大,紙片1面積大,紙片2面積大。

生:我們可以把它們疊在一起比一比。(教師將硬紙片疊在一起)

師:你們發現什麼?

生:紙片2面積略大一些。

師:説的對,我們給這種方法也取個名字。

生:重疊法。

師:(呈現兩個顏色不同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面積略大,)你們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碼?

生:觀察法不行,用重疊法嘗試下(結果學生髮現還是很難説出誰的面積大。)

師:怎麼辦?

生:重疊後再剪開比較它們的大小。

師: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比較,有沒有其他方法?

生:測量法,量出它們的邊長和長和寬。

師:算的是周長,是不是周長越長面積就越大?

生疑惑

師:大家來看

出示課件:三個面積不相等、周長卻相等的長方形

師:你發現什麼?

生:周長不能決定面積!

師再次提問:還能不能想出辦法來?

生:用相同大小的格子蓋在紙片後面,然後數一數那個紙片後面的格子多。

師:大家同意嗎?想試一試嗎?

學生分組操作。(教師故意給幾個小組的學生準備方塊、圓形的組合、和大小不一的正方形的組合)

2、 明確統一單位的必要性

師:有結果了嗎?

生:一個長方形後面能擺15個,一個長方形後面只能擺14個

師:有沒有小組遇到困難?

生:我工具不能用(師將學生的工具貼上黑板)一個是圓形,一個是正方形。

生:我的工具也不好用(師將學生的工具貼上黑板)有大有小。

師:你發現什麼?

生:要用同樣大小形狀的小正方形比較合適。

3、 引出面積單位:

師:那麼我們用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還是用圓形合適呢?

(課件出示:用圓形覆蓋的長方形紙片和用小正方形覆蓋的長方形紙片)

生通過觀察發現:還是用小正方形比較合適

師:計算長度要用長度單位,那麼計算面積就要用面積單位。國際上統一規定一定標準的正方形大小叫做面積單位。

四、認識面積單位

1.學生翻書自學面積單位。

2、將學到的知識和同桌説一説。

3、認識平方釐米

(1)説一説1平方釐米是個邊長為幾釐米的正方形;

(2)找出學具袋中的1平方釐米;

(3)找出身邊的1平方釐米。

4、認識平方分米

(1)説一説1平方分米是個多大正方形;

(2)找出學具袋的1平方分米;

(3)找出身邊的1平方分米;

5、認識平方米

(1)説一説1平方米是個多大正方形;

(2)找出身邊的1平方米;

(3)體驗1平方米:將1平方米的學具鋪在地板上,讓學生站在學具上,看能站幾位同學,從而體驗1平方米的大小。

6、總結:學習了三個面積單位,説説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常用的面積單位中,認識平方釐米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觀察小正方形,通過量邊長、比一比、記一記、量一量等活動去理解1平方釐米,建立一平方釐米的表象,接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生活中什麼物體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通過遷移和推導的形成來認識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建立正確的表象,對形成常用面積單位實際大小的觀念,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鞏固延伸。

1、 判斷測量桌面該用多大的面積單位;

2、 學生用教師提供的學具進行測量,驗證自己的判斷

3、 推測:測量教室的地面用什麼單位?測量福州市的面積呢?

【設計意圖:學習數學概念的重要目的是運用這些概念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利於學生體驗概念學習的科學研究過程。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説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和麪積單位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