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品15篇】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55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風俗作文【精品15篇】

家鄉的風俗作文1

一大早,老媽老媽就忙活起來了,窗外的炮聲響個不停,弄得碗筷叮噹響。

我睜開朦朧的雙眼,無奈的看着一大堆人忙來忙去,“你們起那麼早幹什麼呀?天還矇矇亮呢!”“別貧嘴!就只有你沒起來了,快點!快點穿。一會還要跨火堆呢!”“啥!?什麼是跨火堆?”我被老媽推着往外走,“就是字面意思。”

院子裏,舅舅、爺爺還有我老弟在忙活着點火呢。他們把松樹枝、枯樹葉、稻草等一切可以點燃的東西堆在一起。讓爺爺掏出打火機點燃。“噗嗤”一下子火苗竄起,張牙舞爪。大家都很興奮。尤其俺老弟,興奮成啥樣了,圍着火堆直打轉。“嘿!”老媽拍了我一下,“知道你是漢子,但也離火堆遠一點。至少為我着想一下。你衣服上全是灰燼。快!離它遠一點。”

火又大了,一下躥得老高。原來是小舅舅來了,還抱着一盒子炮。“你們快點跨火堆,跨完我們去放炮,OK?”“好!”弟弟興奮極了。

濃煙從火堆上冒了出來,“咳咳!”我被嗆得眼淚都流了出來,不由捂住嘴抱怨道:“真是的,幹啥不好,偏偏跨火堆,嗆死我了!咳咳!”“你不懂,跨火堆是為了給人祈福。跨過去的人新的一年裏會有好運的。”媽媽一邊幫我脱外套一邊説。“封建迷信。”我小聲嘀咕着,卻偏偏被老媽聽見了:“不管怎樣,這是這的一個風俗。你跨不跨?不跨我推你了!”“跨!當然跨!”我英勇地走到火堆旁,饒是漢子般的我不由嚇了一跳,“這麼大的火,燒死誰呀!”“燒不着的`,快點!我還等着放炮呢。”老弟正等着我跨後他跨呢。“哼!誰怕誰!”我不願讓他瞧笑話,跨完後跑得遠遠的,拍着我砰砰跳的小心臟,鬆了口氣。

這真是一個神奇的習俗,火焰,跨過表浴火重生,在新的一年裏以全新的面容面對。又代表着辭舊迎新。還代表着燒燬壞運氣,帶來好運氣。但無論如何,都代表着人們對新年的新的自己的美好祝願,希望新的伊寧自己可以像鳳凰一樣“浴火重生”。

家鄉的風俗作文2

過年嘍!過年嘍!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我都會和家人們看着春晚共同來製作我們的佳作——餃子。

每當這一天的下午媽媽都會提前把餃子餡兒準備好,而且餃子的餡兒還有好多種呢:肉餡兒、韭菜雞蛋餡兒、豆腐餡兒的實在是太豐盛了!每一次我都忍不住要流口水。實在是太香了,整個屋子都被香味瀰漫。

馬上我們就要開始大展身手了,因為我這是第一次包餃子,都不知道該怎樣去包。我便跟着媽媽一起學習,看了半天,可是卻一頭霧水,怎麼都包不好。我失望地説道:"包餃子也太難了吧,根本就學不會啊”!這次媽媽開始手把手地教我,我一步一步跟着媽媽學習,可是最後包出來的餃子的形狀實在是太難看了,連我都不忍直視。我覺得我實在是沒有包餃子的天分,於是我放棄了學習。

可是一直坐在這裏什麼也不幹也不行吧,我靈機一動:既然不會包,我幫他們夾餡兒得了。我便急急忙忙地開始了我的工作。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了,我們的進展稍微有點慢,我想了想説到:“要不然我們來進行包餃子比賽吧,包的.餃子最少的人只能吃別人的一半,當然不包括我在內,因為我根本就不會包餃子。”只見我的一聲令下,媽媽、小姨、爸爸立馬動起手來包餃子,生怕自己是最後一名。

時間馬上就要到了,開始倒計時,五、四、三、二、一時間到。我開始數餃子了。最後的成績是:媽媽二十四個、小姨二十個、爸爸十五個,所以最後爸爸輸了,他吃的餃子是最少的。

經過了剛才的比賽,恰好我們的餃子已經包完了。媽媽把餃子下鍋,餃子在鍋中嬉鬧着,但是不管怎麼樣,它們最終的歸宿還是我的肚子,雖然包餃子我不擅長,但是吃餃子我倒是很擅長。這次爸爸實在是太慘了,我都替他感到傷心,誰讓他輸了比賽呢。哎!吃完餃子之後,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春晚。度過這美好的新年。

今年我的包餃子任務失敗了,但是明年我一定要學會包餃子。包餃子也是過年的習俗呢!

家鄉的風俗作文3

——記正月七年級掃墓活動

新年的第一天,也許很多地方,很多人都是高高興興地出門拜年。可在我們這裏卻不同,這一天,我們要去給已故的祖先們掃墓。

這看似很平常一件事,但實則大有學問呢!這一天,我們要起得特別早,要搶在上午掃墓上墳。出發前我們要準備好蠟燭、肉、香、鞭炮、銀元、酒、筷子等祭祀用品,一切準備就緒,爸爸便驅車帶着我們一家老小前往墓地。公路上的汽車寥寥無幾,且大多行駛於墓地的方向。我們雖來得不算遲,但早已有人開始掃墓、祭拜,鞭炮聲此起彼落……

我們先來到奶奶的墓前,爺爺先把肉、飯、酒、筷子、蠟燭擺放好,這時大伯點燃了鞭炮,“噼裏啪啦…。”,我剛開始不明白是什麼意思,便問媽媽“為啥要放鞭炮?”媽媽説“鞭炮是用來叫醒奶奶告訴她過年了,我們來給她拜年,讓她多吃點東西,跟我們一樣開開心心的。”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鞭炮放完大家都來到墓前,點燃香每人3根不能多也不能少。這又是為什麼呢?沒等我問,爺爺告訴我:原因有三,第一根是敬天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第二根是敬地希望來年大豐收、第三根是敬去世祖先感謝祖先留下的基業。如果不懂的`人少一根都是大不敬。我拿到香後,媽媽説:“按照我的動作做好。”只見媽媽雙手拿着香在奶奶墓前鞠三個躬,嘴巴里面低估着,像是讓奶奶保佑我們之類的話。然後媽媽把香插在奶奶墓前,並將酒灑在墓前。我按照媽媽的樣子照做一遍,家族的人也便依次燒香、祈福。我實在不能理解,這樣真的能保佑我們一家嗎?

我想起了奶奶生前對我們的好,她是多麼希望我們一家人過上好日子啊!她對我的好,仍歷歷在目,有什麼好吃的,她第一個就想到我……雨天替我送傘,熱天給我扇風……她曾無數次的鼓勵我要認真學習……奶奶温暖的手,温和的聲音,慈祥的面容……至今還一直在我的腦海温存。今天掃墓,讓我回想到很多的往事……(加上這個小節,回憶奶奶的好,你才能與下文悟出掃墓的意義相銜接。必不可少哦!)

我突然明白,祭祖是為了感謝祖先們賜予我們生命,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生活中一切。

新年第一天,和家人一起掃墓,意義非凡。

家鄉的風俗作文4

俗話説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春節到,家家户户真熱鬧!一年之中,過春節應該是大家最喜慶的日子吧。

按照我們廣東的規矩,春節從掃塵開始了。掃塵顧名思義就是將家裏打掃的乾乾淨淨,煥然一新!掃塵的傳統風俗,由來已久。民謠説:“二十四,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南方稱“掃屋”,北方叫“掃房”。在年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一直有的傳統習慣。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用青竹葉與柚子葉綁在杆上清掃屋頂天花、牆壁上的塵垢蛛網,謂之掃去“窮運”、“晦氣”,來年清吉。

對聯窗花,也是春節必不可少的.吉祥物。大人們拿着嶄新的對聯,踩上凳子,將對聯整整齊齊的貼在家門口。貼福字可還真有講究,要把福字倒過來貼,寓意着福氣到家。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事情就是買新衣服。衣服、褲子、鞋子、襪子,樣樣俱全,煥然一新。即使沒有鞋子和襪子孩子們也總會擁有一件新衣裳。第二件事就是買各式各樣的零食飲料,薯片、餅乾、利是糖等等各種零食。恐怕第三件事是買玩具或用品,特別是未成年的孩子們。

春節眨眼就到了。年三十晚,大人們準備年夜飯,廣東人必備的白切雞,清蒸魚,各種美味佳餚大飽口福。一口接一口,吃個不停,一勺接一勺,美味不會停。恐怕是吃完這頓飯就要胖個三四斤啊!在我們老家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就是在吃完年夜飯後我們要用柚子皮熬的水來洗澡,從頭淋到腳,寓意着將來年的厄運都統統洗掉。煮好的柚子水倒倒一個大盆中,放進浴室,香甜的柚子皮散發着迷人的味道,使人忍不住喝上一口。洗完澡換上新衣服新鞋子,拿上揹包和同學們,朋友們,親戚們在樓下玩耍。

大年七年級,和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一起玩耍和同學朋友玩個夠。吃好玩好睡好,真是又舒服又輕鬆啊!不過一年之中,也就只有這幾天可以無憂無慮的玩耍啦!趕緊看這幾天好好嗨皮嗨皮一下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風俗才形成了五彩斑斕的中國。

家鄉的風俗作文5

正月初五拜財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雲……我覺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請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飯”,是人們對祭祖的稱謂。一般都是晚飯。這天,人們總要買來香燭冥紙,擺上酒席,虔誠地祭祀一番,也是為了感恩祖先並祈求來年的平安和財運。

今年,媽媽照常挑了一個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並且我不需要上課的日子來做羹飯。大清早,媽媽就去菜場買了最主要的食材,回來立馬準備了起來。下午,我們一家去墓地化紙錠回來後,馬上忙活了起來。

第一桌:請六神;媽媽端上整隻雞(旁邊還要放一把刀),整條魚,整刀豬肉,素菜和豆腐,點了紅的糰子,還有水果和糖。隨後,爸爸將六個小杯子整齊地放在桌子的東西兩排,再倒上酒,擺上筷子。媽媽又拿出了香爐放在桌子北邊,然後打開大門,用方言説了句:“來吃年夜飯咯!”以往,這個時候還會放鞭炮,但現在禁止燃放,我便靈機一動,找來了天貓精靈來放“無煙”鞭炮,樓下的住户聽到這聲音也開門納悶。我和姐姐還有媽媽在門口鐵桶裏化紙錠,媽媽一邊化,一邊喃喃自語。燒完紙後再回到香爐前輪流磕頭。磕完後,爸爸又在他們的酒杯中添了點酒。之後我們開始盛飯了。

吃了一會結束後第二桌就要開始了:請祖宗;這次要準備十二個酒杯和十二個碗,把整個的雞、魚、豬肉切塊加熱端上桌。同時,香爐也要換位置,從北邊移到南邊,大家就團團圓圓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結束了。儀式結束後,爸爸媽媽把酒和飯都倒了,我看着白米飯和酒就這樣被倒入了垃圾桶,實在覺得太浪費了,畢竟粒粒皆辛苦。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做羹飯的'方式也有了些改變,雖然這些行為看似迷信,愚昧,但實質包含了樸實的人們心中深深的情意。

家鄉的風俗作文6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準備端午節。

最終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鑽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牀,忙前忙後;大人們則在屋裏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們在幹嘛?他們正忙着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粽子。那裏的粽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着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粽子包裹着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並且,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瀰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並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裏那片空地啦!看!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着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隻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着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午時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隻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划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説:“今日的比賽必須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裏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彷彿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後,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着火堆盡情地跳着,唱着,饒有興趣地聊着午時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繁忙中帶着幾分悠閒。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異常激動。因為,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7

我的家鄉在安徽省的一個小城市——渦陽,在我的家鄉里有許多不同的傳統節日,其中最重大的莫過於春節了。

每個人家鄉的春節習俗都各有不同的特點,而我的家鄉的春節也是多姿多彩,別具一格的。

過節了,姥姥家就非常熱鬧,一家人圍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門外傳來鄰居家一陣陣的鞭炮聲,那鞭炮在天空中炸出各樣的形狀,空中一會兒開滿了五顏六色的“海棠”,不一會兒又出現幾朵光彩奪目的“玫瑰”……讓人目不暇接。吃完飯的小孩子們總跑到門外仰望高空,討論着哪個煙花更好看!有些調皮的孩子聚到一起,拿出一支支的小鞭炮,用一個蓋子蓋住,點火後迅速退到一邊,一兩秒後便聽見幾聲炮聲連同蓋子一同炸飛,真刺激。

當然光有鞭炮一定不夠,孩子們最想要的可是大人手中拿的'那一張張裝着錢的紅包,小孩們湊到長輩跟前,喊一大聲:“姥姥、姥爺。”他們便拿出不同樣式的紅包,望着手中那紅彤彤的紙,能激動好一陣子,而且小孩總在收到紅包後開心地詢問對方今年收到多少紅包,好像在互相傳遞着喜悦。

吃過晚飯後,我們聚在陽台上仰頭望天空,可以看見星星與炮花一同綻開,零零散散的鞭炮紙從天空撒落,好似是月亮和星星的祝福。第二天一大早,門前便貼了春聯與年畫,春聯上大多寄託着大人和小孩的期望,也有許多長輩貼上希望家庭團圓快樂健康的春聯,而姥姥就希望家庭幸福美滿,所以貼的是:上聯:福星高照全家福四季沐歌,下聯:春光耀輝滿堂春五福臨門,橫批:閤家歡樂。

臘八、除夕、七年級,春節也快接近尾聲,可人們的心卻依然停留在除夕,那香甜可口的餃子,有素有肉,一口下去,滿滿的幸福感,帶着對新一年的期望吞入肚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陣陣爆竹聲中送去舊年,迎來新年,這讓我對自己家鄉的習俗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與認識。

家鄉的風俗作文8

每年正月七年級,我的早餐午餐都會被甜軟的湯圓餡包裹起來,早上是芝麻,中午是紅糖,吃得我滿嘴甜乎乎、油膩膩的。與別家不同的是,我家的紅糖和芝麻湯圓都是自己做的。

在大年三十也就是做湯圓的前一天,我們會去奶奶家,拿她老人家熬好的芝麻糊和從米易帶回來的紅糖,用保鮮膜蓋好芝麻糊,把紅糖塞進冷凍層裏,準備晚上開始動手包湯圓。在一個下午的盼望之後,終於開始包湯圓了,我和幾個小表弟、小表妹圍着大人們做湯圓。首先應該是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團,可媽媽一看糯米粉用完了,她只好打發我去樓下超市買一袋,這一下可慘了,我要吭哧吭哧着提一個大袋子爬三層樓呢,這可怎麼辦呢?我只好自己跑到超市買了糯米粉後,找朋友借上他的小推車,把那一大袋東西給拽上了3層樓,終於在我的拼命努力下包着灰塵的糯米粉,終於成功到站。在我滿是汗水的`背上,一碗熱騰騰的湯圓,顯得更加可貴,更加值得期待了。

媽媽先按照大姨經過千百次嘗試的2:1和1:2祕方調製糯米糰,首先把糯米粉加水不斷的又推又揉裹成一個糯米糰,再把這個糯米糰切成小塊擀成皮加上紅糖塊或芝麻糊,弄成一個球就好了。

在小表妹無數次央求下,媽媽塞給她一小塊多餘的糯米糰,她把糯米糰捏了又捏,最後也就捏了個“四不像”,我看不下去了,這分明就是一種對於藝術的輕視嘛,我直接把“四不像”捏成一個球,丟進了她那小胖手夠不到的蒸籠裏。

終於盼到了正月七年級的這一天,我們終於可以大口吃湯圓了,太棒了!我已經饞了一夜了。

媽媽把五個白胖的臉上有微微紅暈的紅糖湯圓放進我的碗裏,我看着湯圓不由得思緒萬千。那小小的碗裏承載着的是中國的民以食為天的文化,是大唐盛世繁榮的後續,是風雅宋朝美味的傳承,是家人間一碗濃厚的愛。

家鄉的風俗作文9

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元宵節。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燈,猜燈謎,而我的家鄉—歙縣汪滿田的花燈可是別有特色喲!

説那裏的花燈很有特色,因為它們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內,糊紙於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繪畫與色彩點綴共同組成的各式各樣的魚兒。花燈為何都是紙魚兒呢?傳説由來以久,老人們説,古時火神總是來燒房子,人們損失了許多的財產,為了驅趕火神,人們就把花燈都做成魚的形狀,並帶着如同真的.大紙魚繞着村子轉。火神看見魚,以為整個村子裏有好多水,就不再敢來燒房子了。以後,人們就年年做魚,戲魚,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點,花燈會便開始了。瞧!只見那天空中出現了許多煙花,有的金光閃閃,似一座金橋橫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斕,升上天空呼啦開出各色的花朵…,各種煙花爭奇鬥豔,讓人目不暇接。之後,真正的主角上場了!一個個頭能裝下兩三個小孩的巨大紙魚游來了,它的身體裏有幾十枝甚至上百枝紅蠟燭,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在魚隊前,一個漢子拿着一個火把引路,十幾個壯漢抬着一個“巨無霸”魚緩緩地走來。“巨無霸”魚搖頭擺尾的,似乎在向人們問好,人們歡呼着揮手錶示歡迎。緊隨其後又是幾條大魚兒,後頭跟着一條條可愛的小紙魚歡快地遊着,不時地互相親暱着。小紙魚的主人可是我們孩子,花燈會上也隨之增加了幾分童趣。

魚隊的中間雜着敲着銅鑼,打着大鼓的大人,聲音震耳欲聾,使花燈會更顯熱鬧。幾個淘氣的小男孩跟着他們的爸爸和爺爺,舉着燃完的煙花剩下的杆兒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魚隊的最終面,來回跑着,樂着。魚隊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該煙花炮竹上場了,“叭”,這兒的炮竹響了,“轟”那邊放煙花了,真不明白該看哪兒了呢!

元宵燈會“紙魚兒”遊,燈火通明喜樂洋洋!

家鄉的風俗作文10

我的家鄉在貴州省銅仁市德江縣,位於雲貴高原。這裏的春節有一個特有的習俗炸龍燈,熱鬧的炸龍燈意味着熱鬧和祥和。

炸龍燈原本是土家族求雨祭祀的活動,延續至今,已成了祈求平安幸福的一種活動。除夕是小年,元宵是大年,炸龍從元宵開始。

正月十四是炸龍的彩排。在這之前,龍燈的製作者們已經緊鑼密鼓地幹了很多天。正午,龍出發了,紅色流滿大街小巷,與之相伴的是鑼鼓喧天。

十五是最精彩的,也是游龍的正日子。因為炸龍燈鞭炮是不可少的,所以在四點前鞭炮煙花已完全脱銷。各家各户都將晚飯提前了,五點半,鞭炮由四處響起,聲音逐漸變大,此起彼伏,像一支交響樂。全縣的百姓都出來了,越來越集中的鞭炮聲把整個德江似乎都震得地動山搖。鞭炮的火焰閃閃爍爍,紅紅火火,映着人們喜氣洋洋的臉,大街上一片新年景象。

六點半,各路龍燈出發了。短的有十米,長的有五十米,在龍燈製作老手藝人的打磨下,龍的製作很精細,它代表着德江的歷史和傳統,藝人們説,大意不得。舉龍者皆是二三十歲的男青年,他們戴着頭盔,袒胸露臂,健壯的手臂舞動着龍,整條龍像活了一樣,上躥下跳,舞的我眼花繚亂。隨着時間的推移,每家都準備好鞭炮,準備往舞着的龍和人上炸。我和大伯舉着纏上鞭炮的竹竿,我害怕被炸到,畏畏縮縮的,但又想再對準一點,於是身體向後傾,雙手伸得長長的,那姿勢實在有點怪異。不久,龍成了網狀,大部分的'龍鱗都炸掉了,而舞龍的人則顯得龍馬精神,毫無畏懼。

八點多,炸龍達到了高潮,所有街道都是人流、火光流。天神一定看到了彩光流溢的人間街巷,如果從無人機航拍,這時候,整個德江都是流動的彩,閃爍的光。空氣中到處都充滿火藥味,九點過後,炸龍漸漸結束,大部分龍已不能首尾相連,很多隻剩幾根骨線。十點後,鞭炮聲漸漸平息,在萬家祥和的期盼中扎龍燈緩緩落幕。

炸龍燈的鞭炮聲雖已漸漸遠去,但家鄉人祈求安康吉祥,幸福美滿的願望,隨着新時代的鐘聲正大筆繪就燦爛的康樂景象。

家鄉的風俗作文11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一個過年到了,每一個在外上班的人都要急急忙忙地回到自我的老家過年。在我們的家鄉——磐安,還有一項祭祖的活動,更是千門萬户都要舉行的一種民風民俗。

在我國,祭祖的方式有許許多多種,有的以一個村為一個團體一齊去,有的以同一種姓氏為一個團體一齊去,還有的以一個家族為一個團體一齊去。只要到了該祭祖的日子,大家就會聚集起來,到村裏的某個地方祭祖,但我們的家鄉祭祖的方式卻與眾不一樣。

大年三十,是祭祖的日子,我的家鄉,家家户户都是自我祭的,只要吃完了午飯,就會開始做許多的事情。首先是,在自我家祭祖,因為祭祖都是以近到遠的。所以先是在家裏把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叫進來,讓他們坐在椅子上,然後,奶奶把他們愛吃的豬頭肉,豆腐等,放在桌子上,奶奶説這是給玉皇大帝吃的。等他們吃好以後,就好了!”他們吃完後,奶奶便拿出了香,把香點燃後,給了我三根,我説:“為什麼不給我六根呢?”單純的我以為有六根就來年六六六大吉利了。此時此刻,在一旁的嬸嬸説了一句:“雙數不吉利,大妞!”我當時感到很不解,但我也沒多説什麼。

不一會兒,家裏的祭祖完畢了。之後是去祭我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了,在那之間,我和奶奶折了許許多多的金元寶,折着折着,我便鬧了笑話,我莫名其妙的折了一艘小船。我媽媽還笑着説:“你要是給他們送去一艘船,去海的世界遊玩嗎?”之後是一陣鬨堂大笑,頓時我的`臉就紅了。祭奠爺爺奶奶的爺爺奶奶,和之前的大不相同,因為他們的“家”在山上,我們要走幾千米才走到哪裏,沒有瓜果僅有錢。媽媽説;“只要有錢!他們想要什麼就要什麼。所以就沒帶了。走啊、走啊,最終到了,我們一家的祭祖活動也立刻結束了。

這次的祭祖活動讓我回味無窮,它既讓我明白了家鄉的祭祖活動的方式,又讓我吃到了美味!

家鄉的風俗作文1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雖然我們的大中華地大物博,風俗千千萬,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她——春節,一個千家萬户團圓的好節日,她是我們家鄉最傳統的風俗,更是我們萬千炎黃子孫傳承的好節日。

春節,每年大年七年級,家家户户都歡歡喜喜貼春聯,轟轟烈烈放鞭炮,高高興興吃年夜飯。

傳説,每年大年七年級,山中有一隻怪獸,叫做“年”,會從山上下來到村莊裏吃牲畜,不僅如此,連人也不放過。所以人們都躲在家裏不敢出來。許多勇敢的人去和年鬥爭,但都一去不復返了。有一次,一個人躲在家裏用竹子烤火,突然竹子爆裂,發出巨響,驚動了外面的年。人們見狀紛紛點燃竹子,最終成功把它嚇跑了。後來人們發現,年獸害怕聲響,每到大年七年級便點燃爆竹,從此再也沒有收到過年的攻擊。這一天,人們歡聚於一堂,放鞭炮,貼春聯,人們稱之為過年,又叫過春節。

除夕,春節前的一天,大人們貼春聯,上燈籠。他們買來對聯,貼在家門口,婦女們在家裏打掃衞生,把一年的塵埃都掃去,孩子們則幫大人們做助手……這一天,大家都忙完了,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外辛苦工作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在外求學的孩子們回來了,還有些一年不見的親人們都回來了,只為在這一天吃上一頓團圓飯,盡訴一年對家人的相思。這個晚上,看春晚也成了必不可少的節目,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時而大笑,時而感動……

星星跟着月亮走了,終於迎來了我們最期盼的日子,春節這天早晨,孩子們紛紛向大人們拜年,説一些吉祥的話,大人們便拿出壓歲錢給孩子們,孩子們欣喜若狂,這天,鞭炮聲不斷,好不熱鬧。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飯,説説笑笑,把一年的成績和收穫都分享給大家。下午,老人們聚在一起打牌,大人們則陪同孩子們玩耍……

春節是最熱鬧的`,也是最令人開心的一個節日。年雖然只是一個傳説,卻給人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限的温暖,無限的期盼,無限的夢想。

家鄉的風俗作文1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句話不假,我們家鄉的許多習俗就和別的地方不一樣,現在,我就來介紹家鄉的葬禮吧!

葬禮就是家裏的親人去世了都要做的事,我們家鄉的葬禮是非常複雜的,不像大城市只要人一去世就送到了火葬場去了。我們這裏有人死了,要先給去世的人穿上壽衣,把遺體放在棺材裏,放在靈堂的中央,前面擺上逝者的畫像,供人們弔唁。家中有老人去世了,遠方的兒女不管遠近,就算在天涯海角,也要在這時候趕回來見親人的最後一面。

親人去世後,家裏就要鑼鼓班子來,鑼鼓敲起來,悲哀的嗩吶吹起來,周圍的鄉親鄰里,遠處的親戚只要得到消息,都會趕來吊念,幫助安排喪事活動。逝者的晚輩都頭戴身披長長的孝布,在棺材前的一個火盆裏跪着燒紙錢,他們心情悲傷哭泣着,叫着那位去世的親人的名字。到了傍晚七點多,鼓鑼聲就不會停了,會一直響到天亮,還有人悲傷地唱着歌謠,這被我們這的人稱為鬧夜,就是有兩個唱夜歌的人,一人提着鑼,一個人挎着鼓,圍着逝者的靈柩慢慢地轉圈,踏着緩慢的節奏,用悲傷的聲調現場自編的夜歌,內容大多是歷史故事,更多述説逝者生前的.功德,讓現場的聽眾都心情都很沉痛。深夜一二點時,就會開棺見親人最後一面,這是最悲傷的時候,所有的人都要去逝者告別,有的親人甚至會爬在棺材上大哭,因為這是永別。

到了第二天,我們這裏就會把棺材抬上山入土為安,時間有早有晚,上山和下葬的時間,必須按照道士事先算好的吉時才行,不像縣城天還沒亮就把人送上了山,這應該就是“百里不同俗,千里不同俗”吧!

送葬時,有一列長長的隊伍,前面有親戚晚輩舉着花圈,後面就是抬棺材的和鑼鼓班子。一聲嗩吶打破了寂靜,鑼鼓響起來,震耳的鞭炮聲不絕於耳,後面還有撒紙錢的跟着。棺材抬上了山,那裏有早已挖好的井,在道士的指揮下就把逝者安葬在這裏了。

埋墳的第一天傍晚時,逝者的親人要到墳上去“燒包”,就是拿着一條用稻草編成的一個大辮子一樣的東西,去給亡者燒掉,前三天每天晚燒一個,傳説是為亡者死後怕冷就晚上一晚上燒一個,給亡者作伴,到了第三天就要建墳了,墳建好之後,這喪事才算完畢。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葬禮,你説是不是很有意思?

家鄉的風俗作文14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有件事兒人們回老家過年時都要做串門!每到春節,絡繹不絕的串門人總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親戚家拜年串門。因為每家每户的茶几上都擺滿了糖果和零食,我總能撈點糖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領紅包,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到親戚家,首先要想長輩們問好。可我們老家人特別多,一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臉盲”,我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如何稱呼,只能拋個眼神給媽媽,讓她告訴我該怎麼叫。之後,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我一邊吃糖一邊聽阿姨們嘮家常,好不熱鬧!

比起串門去別人家,我更喜歡親戚們起來我家串門。

“丁零”門鈴響了,舅公舅婆來了。媽媽趕緊迎上去,互相問候。媽媽給他們作了介紹了以後,大家坐下來,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來了,於是你請我讓,大家一一入座,爸爸舉着酒杯笑容滿面地説:“來,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也歡笑着,“嘭”十多隻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邊吃邊説着新年裏要大吉大利的話。媽媽又為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説:“我在這兒祝大家家庭和美、財源廣進!”“好”隨着歡呼聲,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媽媽招呼着:“別光喝酒,吃菜呀!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紛紛夾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像有一股暖流,流過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機站起來説:“我祝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牙齒天天曬太陽!”“好!”大家鼓起了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外婆説起小時候我的糗事,大家聽了都笑起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吃飽喝足,娛樂節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們打起了撲克,其樂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緣故,國家不允許串門拜年了。我心裏有點失落,不過風雨過後見彩虹,我期待着明年過節的串門!

家鄉的風俗作文15

春節期間喝“元寶茶”是我家鄉的風俗。

每年的除夕夜,我都會回外公家過年。四世同堂的除夕夜熱鬧非凡,吃年夜飯、賀歲拿紅包、一起看春晚,當然還有一項最重要的事——陪外公煮“元寶茶”。

關於“元寶茶”,小時候我還鬧過笑話。有一次,我對着煮茶的鍋子裏,用勺子撈了半天,也沒見着一隻“元寶”。外公笑話我是“小財迷”,邊刮我的鼻子,邊告訴我:“傻小囡,‘元寶茶’不是真正的.元寶煮的,你看,這個兩頭尖尖的像不像元寶,其實它是用金桔加枸杞和冰糖煮出來的。”待我再長大點,有次參觀民俗博物館,才知道原來“元寶茶”最早源於江南,開始是向皇帝進的貢茶,後來民間也逐漸興起,寓意新年‘元寶進門,發財致富’。

煮元寶茶不難,關鍵在掌握火候。外公會先將金桔的一面劃個十字,然後放入水中大火燒煮約十分鐘,再撒入冰糖和枸杞用小火慢慢熬。待金桔的清香逐步散開來,茶湯變得有點粘稠,呈現鮮亮的橙黃色,外公就雙手合十,喃喃自語,有時是“祝老祖宗福如東海,無病無災”,有時又是“保佑我們一家平平安安,福氣滿滿”……

除夕夜的第一盞“元寶茶”,一定是外公親手奉上給我們家的“老祖宗”的。這時候的外公就像個小孩子,恭恭敬敬地雙手端好茶盞,遞給已經笑得合不攏嘴的老阿太。阿太接過“元寶茶”,舀上茶盞裏的兩隻“元寶”,開開心心地宣佈:“年年送寶入我家,雙福臨門保平安!”然後,我們按照輩分、年齡,每人捧上一杯茶“雲寶茶”,咕咚咕咚喝下去,就也把新年的健康福氣帶到了身上。

現在我已長大,自然而言地也就接過了家裏煮“元寶茶”的任務,並創造性地進行改進,比如,除了金桔外,有時還用雪梨或紅棗,冰糖也用得少了,補血少糖,滋陰補肺。每當有親朋好友來家裏時,我也有模有樣地學外公的樣子,煮上一杯杯“元寶茶”,將我對長輩、親友們的祝福和感恩,都融化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