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住房調查報告(15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08W

在人們素養不斷提高的今天,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住房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住房調查報告(15篇)

住房調查報告1

農村住房是農民安身之本,擁有一幢稱心的住房是農民心中揮之不去的情結。從經濟意義上看,農民住房既是生活資料,又是生產資料,它是農民用以遮風避雨的生活設施,同時又是生產勞動的直接或間接場所。農民的住房投資理念和方式決定於農民家庭的經濟基礎,除了對農民本身的生活、居住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外,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生產資料購置和日常生活消費,並最終影響了農村的生產組織方式和生產力發展水平。住房問題因而成為農村經濟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農業基準點調查户,採取實地對農户現有住房情況進行了調查統計。

一、農村住房調查現狀分析

(一)現有農村住房調查情況

對*鎮*村二組、關口村八組、獨山村一組、馬安村八組,南莊村八組、大路村四組、鐃鈸村三組共318户農户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户的住房總面積為10494平方米(包括畜禽圈舍),人均住房面積約33平方米。其中:住房為磚混結構的有305户,佔調查户的96%,面積10284平方米佔被調查户總面積的98%;其他結構的有13户,佔調查户的4%,面積210平方米佔被調查户總面積的2%。通過調查,我鎮農村住房在1996年-20xx年是農村建房高峯期,房屋規劃相對合理。房屋結構以磚混為主,户均33.72平方米;其他結構户均16.15平方米。

在被調查的318户農户中,現有房屋結構情況是:磚混結構擁有二層樓房的農户佔總數的20%左右;居住在平房中的農户較多,佔總數的70%左右,廚房比較簡陋,燃料以煤球為主,柴草為輔。

(二)農村住房結結構狀況

住房狀況主要表現為:一是設計落後,結構不合理,廁所簡陋,衞生狀況較差;二是設施不配套,佈局不合理,雜亂無章;三是佔地無序,少批多佔,甚至不批也佔。農村住房狀況與城市住房狀況差距很大,居住條件的落後成為制約農村居民生活生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一是農村生產力水平落後,經濟收入整體水平不高;二是住房規劃缺乏指導,在設計上仍沿襲祖輩傳統模式;三是農村自然條件較差,交通不便,部分有錢的農户不願意在農村建房。

(三)制約農民建房若干因素

在所有接受調查的農户普遍認為:目前,新建房屋最大困難在於家庭經濟實力欠缺,表示經濟上難以承受;又因近年建材漲價,建築費用不斷提高,造成修建房屋成本高,現在有點積蓄就存起來,以防備子女學業和養老預期支出等,暫不考慮改造住房。農村“三改”進程及覆蓋面相對不高,農民都想,但多數農民缺少資金,但是上級部門只要給點補貼都願意改造。

(四)未來農村住房需求

一方面由於我鎮自然資源匱乏,土地相對貧瘠;另一方面,由於南方等地經濟與待遇較為殷實等因素,造成我鎮農民子弟外出做生意、求學、打工人數不斷增加,實際從事農業的人口數量逐年減少,農村剩餘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轉移,且最終落户於城市的人數近幾年呈明顯上升趨勢。

當前,對大多數普通農民來説,一年純收入和較高的日常生活費用相比,尚不足以支付翻新、改造房屋的款項,少數高收入户中又出現了在城鎮購買商品房的傾向。所以,在普通農民的家庭經濟聚積到一定程度之前,大規模的房屋翻新、改造現象不會出現。因此,初步判斷,在未來幾年內,我鎮農村住房總需求將不會多旺盛。

二、存在的問題

一、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小城市及小集鎮轉移,使我鎮農村住房面積的需求減弱。

二、農村二、三產業發展進程緩慢,成為制約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村居民對房屋質量和功能的需求等方面的主要因素。

三、以往的農民住房建設,農民個人建造的房子分散零星,大量的附屬設施佔用了不少耕地。建設圖紙和其他配套設施不完善,單體工程造價不斷提高等。

三、政策建議

一是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結合小城鎮建設,合理規劃農村住房修建的總體佈局。改變分散建房到集中規劃建房,合理利用土地,減少環境污染、統一設計與規劃建造,向新型農民新農村發展。

二是改變雜亂建設到有序建設。以前農民建房是農民自己找施工隊施工或找幾個工匠施工修造房屋,用的建設圖紙是“統一版本”或沒有建設圖紙想怎麼修就怎麼修,更沒有相應的污水處理和其他配套設施,有的新房用的是舊房子拆下的建築材料,這種情況下建造的房子十年左右就要翻新,造成重複建設的怪圈。因此,應努力改變這種雜亂建設,嚴格按照村鎮佈局規劃實施。

三是未來農村居民單體房屋工程造價,會隨着農民收入的增加和居住環境、居住條件、居住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為此,要進一步提高基層農村居民的生活和生存環境,還有待切實加快“三農”發展進程。

住房調查報告2

根據桃城區、高新區、冀州區、兩房中心上報審核通過的申請公租房家庭情況,為儘快有效解決這部分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結合市區現有公租房實際,為切實做好市區20xx年度第一次保障性住房分配工作,擬於近期分配特制定如下分配方案。

一、擬分配保障性住房房源及申請家庭基本情況

現有桃城區、高新區、冀州區、兩房中心上報625户申請家庭(公租房二類267户、三類358户,)

以上分配家庭房源由市兩房中心提供

本次搖號抽取住房分配順序按申請家庭申報時間先後排序

二、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原則

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和諧、人性化的分配原則。

三、保障性住房分配對象的確定

由桃城區、高新區、冀州區、濱湖新區,市兩房中心住房保障部門審核審批通過的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的合格家庭。

四、分配方法及程序

(一)在房源數量大於合格申請保障性住房家庭數量的情況下,以上合格家庭直接進入搖號分配程序;如房源數量小於申請保障性住房合格家庭數量,在優先保證先申請家庭和享受最低保障家庭入住的前提下,按申請時間前後進行輪侯等待下次分配,如輪候期間超過一年,需經再次核實住房和收入情況合格後按照分配程序搖號。以單位組織申請的三類公租房的家庭,結合單位辦公地點為方便管理,由住房保障科商兩房中心統一安排入住。

(二)保障性住房申請人,持本人身份證到指定報到點報到,按照申請家庭申報時間先後順序排隊進行現場抽號確定房號。

五、保障性住房搖號時間、地點、會場安全、後勤保障的安排

結合工作實際,保障性住房搖號時間確定在 20xx年4月11日。

由住房保障科負責通知分配對象,按時參加。搖號分配住房困難家庭規模大,涉及人員多,結合天氣情況,擬採取:1、選擇一個能承受此次大型活動的封閉性會場,地點選擇在永安北里小區,由住房保障科會同兩房中心聯絡並做好會場的部署安排工作。為確保此次活動的順利進行,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聯繫公安部門出警予以協助參加,維持秩序,並做好到場前的排隊佈局等工作。2、採取分類分配方式上午分配二類公租家庭、下午分配三類公租家庭,設置6個報到點,排成6隊。本次活動約需要佔用1天的時間,由辦公室做好工作人員、車輛等後勤保障工作。

六、參加人員

為確保本次分配的公開、公平、公正、嚴肅性,此次活動邀請市公證處參加並公證、市紀委駐市住建局紀檢組、市廉租住房和經濟適用住房管理中心、桃城區、冀州區、開發區住房保障部門負責同志參加。

七、工作要求及規定

(一)分配工作實施全過程監督。由市紀委駐市住建局紀檢組對本次分配搖號過程實施全過程監督,嚴肅工作紀律,確保分配的公平性,公正性,嚴肅性。

(二)1、對於確定分配的申請家庭,接到通知後不按時到場參加分配的,視為自動放棄住房保障,2、如無特殊原因,在規定的有效期限內沒有簽定相關合同的視為自動退出保障性住房保障。

住房調查報告3

為全面瞭解我縣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進一步推動我縣保障性住房建設,根據“建辦保[20xx]77號”文件要求。現將我縣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對保障性住房建設高度重視,把城鎮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工作作為一項民心工程來抓,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文件精神,紮實推進保障性住房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截至目前英吉沙縣已建設完成保障性住房2915套,建築面積18.98萬平方米,在建保障性住房4792套,建築面積27.37萬平方米,合計7707套,46.35萬平方米,總投資為54539萬元。具體進展情況如下:

1、廉租住房:按照英吉沙縣廉租住房建設規劃到20xx年,計劃建設廉租住房4909套,總建築面積約24.54萬平方米。20xx年計劃建設廉租住房603套,建築面積30150平方米。目前我縣已建設完成廉租住房2643套,17.92萬平方米;在建3492套,20.84萬平方米,合計6135套,總建築面積38.76萬平方米,總投資為45078萬元,與08—11年4909套的建設任務相抵,超額完成1226套廉租住房建設任務,實際上我縣已完成了20xx年、20xx年的廉租住房建設1400套任務的87.57%。

2、棚户區改造:按照保障性住房建設“十二五”規劃,20xx年至20xx年規劃改造英吉沙縣城鎮九個社區,合計改造棚户區住房6003户,計劃總投資11.4億元。其中其蘭巴格社區625户、英巴格社區625户、吾爾也提社區1000户、歐阿達阿勒迪社區553户、英協海爾社區750户、拉瓦社區500户、阿克巴格社區500户、克勒克霍依拉社區700户、阿依丁庫勒社區750户。20xx年計劃改造完成1524户,總投資為26999萬元。其中新建安住房400套,貨幣補償改造1124户,完成年初計劃的100%。安住房建築面積3.21萬平方米,投資為4337.83萬元,目前主體已完工,工程款與安補償資金合計支付9714餘萬元。

3、公租房:20xx年到20xx年規劃建設公共租賃住房5246户,計劃投資4.61億元。20xx年計劃建設公共租賃住房1148套,截止目前1172套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已開工建設,建築面積4.36萬平方米,總投資5122萬元.完成年初計劃任務的102%。其中900套,3.32萬平方米,建設地點位於新城區,目前正在三層施工;另有272套,1.05萬平方米,分別建於依格孜牙鄉、色提力鄉、託普魯克鄉、克孜勒鄉、烏恰鄉、蘇蓋提鄉、薩罕鄉、縣醫院,現已竣工並交付使用。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縣在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管理方面雖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認真加以解決。

1、建設資金壓力較大。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緊,資金需求大,但由於上級補助資金有限,資金自籌配套的壓力較大,特別是拆遷成本高和居民小區的附屬工程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導致保障性住房總建設資金缺口較大。

2、建設任務日趨繁重。總的看我縣保障房建設仍處於起步階段,建成數量還不大,預期明年建設實施任務將是今年的3倍,保障房建設的壓力日益加大。

3、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機制還有待完善。一是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健康長遠發展的規劃、土地供應、資金保障、建設標準的長效機制沒有形成。二是保障對象的政策制定、資格審查、收入核定、住房退出等方面的機制還不完善,離應保盡保的要求還有差距。三是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相配套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機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人員和經費等不足,給保障房的後續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

三、幾點建議

1、要提高和深化對保障性住房建設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的領導。建設保障性住房是全國上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舉措,對促進經濟發展,保持社會和諧穩定意義重大。各級要增強大局意識,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長期性、艱鉅性,把保障性

住房建設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為保障性住房建設設立綠色政策通道,認真研究破解制約保障性住房建設的難題。房管、建設、國土、發改、財政、民政等主要責任單位要強化服務意識,嚴格落實責任,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形成快速推進全縣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合力。同時,要採取有力措施,確保工程質量,重視完善住房配套設施建設,切實建成民心工程。各單位特別是企業、社區和勞動保障部門等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既要積極幫助困難羣眾做好申請工作,又要認真把關,嚴格審查,切實提供真實可靠的信息,為做到應保盡保打下基礎。

2、立足長遠,科學編制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保障性住房建設不是解決困難羣眾住房問題的權宜之計,而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長期工程,因此,要立足長遠,科學論證,編制好建設規劃,要優先考慮土地規劃,提前做好土地儲備,確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用地。建設規劃既要儘可能選擇市政設施健全,教育、醫療、交通便利的地方,又要考慮羣眾的承受能力,確保規劃一批,建成一批,安一批,使困難羣眾真正享受到保障性住房建設帶來的實惠。

3、拓寬融資渠道,加大籌措項目配套資金力度。要把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作為保障性住房建設、管理工作的重點,千方百計解決建設資金緊缺的問題。一是設立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專户,專款專用。把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納入年度預算,並根據經濟發展水平逐年遞增。認真執行有關政策規定,確保將土地出讓金10%和住房公積金淨收益足額提取。二是要加大向上爭取的力度,做好項目儲備,抓住國家加大保障性住房投資的時機,積極爭取更多的中央資金支持。三是要積極探索社會資金參與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新途徑,建立保障性住房融資平台,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有實力、社會責任感強的企業家,投資保障性住房開發建設,努力擴大建設資金來源。

4、積極探索,進一步加強住房保障工作制度建設。隨着我縣保障性住房建設速度加快,保障性住房保有量越來越多,加強住房保障工作制度建設,做好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十分迫切和必要。一是要儘快研究制定我縣的保障性住房建設使用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相關部門

職責,確定主管部門和保障對象的權利、義務,確立保障性住房穩定增長的機制,對限價房、經適房的管理、分配和審批,廉租房、公租房的使用、審核、退出及物業管理,保障對象收入和住房狀況信息監控等作出規定,從制度上保證我縣住房保障工作規範發展。二是要成立專門的住房保障管理機構,按照上級有關文件精神,進一步理順管理機制,核定機構職能和編制,充實工作人員,保障辦公經費。三是切實落實好住房保障政策,逐步擴大保障性住房保障的範圍,適時向鄉鎮、農村延伸。

住房調查報告4

報告名稱: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調查方法:入户訪問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時間:x年

被訪者:城鎮居民

調查機構: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

報告來源:x

報告內容:

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入户抽樣調查,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家庭擁有了自己的產權房,户均購房金額2.6萬元,户均使用面積52平方米;家庭裝修已成新產業,三成多的家庭户均裝修支出1.4萬元;12.9%家庭今年打算購房。以上數據表明購房已成家庭最大消費。

55.7%家庭已經購房,户均2.6萬元

隨着國家房改力度加大,我國城鎮居民已形成掏錢買房住的觀念,超過半數居民已購買了住房。

在購房家庭中,户均購房金額2.6萬元,為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1.5倍。其中購房改房的家庭佔86.9%,户均購房金額1.9萬元;購商品房的家庭佔9.7%,户均購房金額7.9萬元;購買其它住房的家庭佔3.3%,户均購房金額3.4萬元。户均購房金額小於1萬元的家庭佔購房家庭總數的31.1%,户均購房金額1至3萬元的家庭佔46.5%。

購買住房的家庭中,1990年以前購房的家庭只佔4.2%,1991-1994年購房的家庭佔19.0%,1995-1996年購房的家庭佔32.5%,1997-1999年購房的家庭佔44.3%。可見隨着房改力度的增加,居民購房呈上升趨勢。

65.8%家庭住房產權歸己

隨着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已初步構建起了住房新體制基本框架。它打破了單一的公有制住房產權形式,形成了以居民自主產權為主、多個產權形式並存的格局。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房改力度,公有住房比例下降,私有住房比例上升,其中居民家庭擁有原有私房的為12.0%;擁有房改私房的為48.4%;擁有商品房的為5.4%。近1/3的居民家庭實現了擁有一套產權歸自己的住房夢想。傳統租賃公房的家庭由1993年的76.8%急劇下降到目前的28.6%。

户均使用面積52平方米

住房面積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標,從實際使用面積來看,户均小於20平方米的家庭佔總調查户的7.8%;户均20-40平方米的家庭佔32.7%;户均40-60平方米的家庭佔35.5%;户均60-80平方米的家庭佔14.1%;户均80-100平方米的家庭佔5.4%;户均10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佔4.5%。

從不同的行政區域看,使用面積最大的為海南和福建省,户均為76和74平方米,使用面積最小的為上海、北京和天津,户均分別為30、38、38平方米,高、低相差一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户均使用面積小於20平方米的家庭中,仍然存在着15.2%的三人以上家庭的安居問題。其中,大多是離退休、下崗待業及家庭負擔重、就業人口少的低收入家庭。這些家庭的成員因工作單位經濟效益差、福利待遇低,住房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

住房成套率達到72.7%

我國城鎮居民居住的房屋類型分為7種,58.7%的城鎮居民家庭住房結構為二居室或三居室,其中二居室達到39.0%;三居室達到19.7%;一居室和四居室比例較低,分別為9.6%和2.6%;普通樓房和平房居住率達10.1%和17.2%。

絕大部分家庭居住條件較好,擁有比較齊備的生活設施。其中擁有暖氣設備的家庭佔31.5%;擁有廁所浴室的家庭佔40.2%;擁有管道煤氣天然氣的家庭佔30.3%。部分家庭的居住條件較差,生活設備不配套,8 .1%的家庭沒有單獨屬於自家的衞生間;38.8%的家庭無暖氣設備;17.7%的家庭使用煤炭燃料。

32.3%的家庭户均裝修1.4萬元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對居室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近1/3的家庭進行了住房裝修。户均裝修支出1.4萬元,其中房改房户均裝修支出1.3萬元,商品房户均裝修支出2.4萬元。裝修家庭中,户均裝修支出小於1萬元的家庭佔58.3%,裝修支出1-3萬元的家庭佔33.7%,3萬元以上的家庭佔8%。

12.9%的家庭打算購房

有12.9%的家庭打算在20xx年購房,其中6.8%的家庭打算購買現住房,3.2%的家庭打算購買商品房。

不同收入家庭購房意向差異較大。在20xx年打算買房的家庭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為7.1%;年收入在3-5萬元的家庭為18.4%;年收入在7-10萬元的家庭為22.7%。低收入家庭對住房的需求比較迫切,但是受收入的限制難以立即轉化為有效需求。可以看出準備買房的大多數屬於中、高收入家庭,他們有較強的改變住房條件的願望及相應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有比較優惠的鼓勵購房的政策,這部分人將成為今後實現住房消費的主體。

住房調查報告5

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社會學研究所發佈的上海居民住房及物業狀況最新調查報告顯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築面積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築面積為24.16平方米。

上海人的居住和購房情況如何?4月13日,上海社科院社會調查中心、社會學研究所發佈了上海居民住房及物業狀況最新調查報告。報告顯示,上海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環間購房,户均居住建築面積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築面積為24.16平方米。

中外環間居住較集中

課題組依據最新獲得的民生民意年度調查數據,深入分析了上海市居民(18-65歲本市常住居民,包括户籍居民和在滬居住半年以上的外地户籍居民)的居住及物業現狀。

調查顯示,上海居民居住於內環內、內-中環間、中-外環間、外-郊環間、郊環外的比例分別為20.3%、19.3%、37.1%、6.5%、16.9%。調查還顯示,上海居民在內環內、內-中環間、中-外環間、外-郊環間、郊環外購買商品房比例分別為17.4%、18%、46.4%、5.3%、12.9%,近一半居民在中-外環間購房。

另外,居民租住單位宿舍、租住商品房、與親友同住、已購商品房、保障性住房、自建房的比例分別4.8%、16.2%、5.4%、58.5%、13.1%、1.9%。

課題組負責人表示,近六成上海常住居民通過購買商品房實現了“居有其屋”願望,一成居民通過保障性住房解決住房問題。這表明,經過近20年的城市建設,上海百姓居住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

户均面積71.04平方米

調查顯示,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築面積為71.04平方米,人均居住建築面積為24.16平方米,上海常住居民家庭共住人口平均為3.09人/户。

課題組負責人指出,這表明家庭小型化為上海市主流居住模式。調查同時顯示,上海居民建築面積內部差異仍較大,最高人均建築面積(129平方米)是最低人均建築面積(2.5平方米)的51.6倍。

低學歷“擠出效益”明顯

調查顯示,教育程度與上海常住居民的居住地理分佈,呈現出明顯的“w”趨勢。換言之,教育程度越低的常住居民羣體居住於郊環外比例越高,達到了40%,是其他羣體之兩倍。

調查同時顯示,個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3-5萬元的上海常住居民居住在郊環外比例分別是33.6%和19.2%,幾乎是個人年收入在7-10萬、10萬元以上居民的2-5倍。

課題組負責人表示,上海郊環外居住環境雖説不錯,但通勤、就學、就醫設施相對市中心區仍有較大差距。這提示我們,為廣大低收入羣體提供更便利、更優質的居住房仍是政府公共服務的一項艱鉅任務。

30歲以下購房壓力最大

調查統計發現,上海市從業人員中,30歲以下、30-39歲、40-49歲、50-59歲四個年齡段的居民,擁有商品房的比例(不包括購買保障性住房)分別為37.2%、57.9%、62.3%、68.2%。可以看出,隨着年齡增大,購房比例也隨之提高。對照發現,30歲以下年輕羣體擁有商品房比例遠低於其他年齡羣體,他們當中有近四成(38.5%)人租住在單位宿舍或商品房。

課題組負責人稱,上海30歲以下年輕人的購房壓力最大,政府應該在公積金貸款、提供過渡性保障房等方面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以改善這一羣體的住房條件。

收入對購房面積影響小

調查顯示,個人年收入在3萬元以下、3-5萬、5-7萬、7-10萬、10萬元以上的上海市常住居民,其人均購房建築面積分別27.51平方米、25.62平方米、23.87平方米、25.93平方米、28.15平方米,趨勢上顯示出“v”形,但絕對值相差不大,最大面積值與最小面積值差距在5平方米以內,且最高收入羣體(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與最低收入(年收入在3萬以下)羣體的人均購房面積差在1平方米以內。

課題組進一步交互分析表明,收入對居民購房率的影響更大,高收入羣體(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購房率比其他羣體高出10%~20%。這一結果表明,收入對居民購房率的影響顯著,而對購房面積的影響並不明顯。

有商品房自我認同增加

調查顯示,租住單位宿舍、租住商品房的居民,自我認同“中產階層”比例分別為19.6%和12.6%,而已購商品房居民,自我認同“中產階層”比例一下子提高到了35.2%。

課題組負責人指出,在上海這樣高房價的大城市,擁有商品房與沒有擁有商品房,會導致居民對社會地位自我認知的明顯差異。

另外,上海本地户籍居民購買商品房比例,顯著高於非本地户籍居民。對照發現,本地户籍和非本地户籍居民的購房率分別為70.3%和16.4%,前者是後者的4.29倍。

課題組負責人表示,這一方面反映,總體上本地户籍居民居住條件明顯好於非本地户籍居民;另一方面也從側面反映出,外地來滬居民若想在“北上廣”大城市生活、工作,必須要具備各種競爭拼搏的條件與準備。

住房調查報告6

前言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這也是為我在兩年後踏入社會做準備。

但是,近幾年來,住房問題不單單是每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頭疼的問題,更是每位老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住房制度經歷了從以福利分房制度為主發展到以住房市場化制度為主的過程,建立了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代住房體制。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目前在一定範圍存在着部分百姓住房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房價持續上漲、住房供應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使住房市場化制度面臨着嚴峻的考驗。

為此,近半月的時間對我區城鎮居民住房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首先,我進入了住房和城市建設局進行了實習,在此期間,我以諮詢、查閲資料的方式,瞭解到了我鎮的大致的住房情況;然後,我又詢問了有關領導,從他們那瞭解到我鎮的一些住房問題,及解決措施和方法;最後我又利用晨練時間,對城區裏的部分居名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以及和他們交談,從他們瞭解到社會底層的一些想法。希望我的報告能作為一個橋樑,有利於百姓解決住房的一些問題。

正文

這裏作為內陸城市,可並不很發達但是近幾年來,走在馬路上,會看到到處都在建設高樓大廈我家也面臨着拆遷問題,但是,拆了之後有住哪呢,農民公寓還是自己再造一處房子,這是很多農村人想的問題,而且,城裏許多人也有各種各樣的住房煩惱,究竟我國當今社會的是否滿足居名住房要求呢?所以,我利用此次暑假對居名住房情況現狀進行了相關的調查,下面就是我對我鎮居民住房情況坐的一些釋和總結。

一、 目前住房問題的基本情況:

(—)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房價上漲成為全國各個城市的共同現象,房價過高,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説是佔民眾消費支出的比重過高,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以我市為例,從1998年實施住房貨幣化分配到20xx年期間,我市的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總體上是平穩上升的,以市中心區為例,據統計,1998年以前的幾年間,市中心區商品住房約為1000元左右,到 20xx年上升到2100元左右。而自20xx年起我市商品住宅價格上升加快,尤其以20xx-2010年商品住宅價格上升較快由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20xx年四季度至20xx年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其中,中心區:20xx年的住房均價為4500,20xx年一季度的住宅均價為3650元,該區域的價格本季漲幅較大。住宅銷售量同比環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

(二)房屋拆遷糾紛多發 從拆遷科周科長口中得知,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快,拆遷成為每個城市中最常見的現象,而拆遷糾紛也是每一次拆遷過程中的必發現象,更有嚴重的發展到暴力衝突。據信訪部門介紹,目前城市拆遷問題已成為羣眾信訪反映的焦點之一。國家信訪局接待的羣眾集體上訪中,反映企業勞保、城市拆遷、徵地三類問題的批次和人次佔到60%以上。

(三)老小區住房設施老化嚴重 。 現在,人民羣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方面舊城區房屋混雜,不僅有大量住宅,而且還有相當多的商業用房、倉庫用房、工業廠房、辦公業務用房等;另一方面舊城區人口數量多、人口密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僅新舊房屋交錯,而且居住和經營交織。再一方面舊城區房屋陳舊,配套設施及環境質量存在先天不足。由於歷史原因,沒有很好的規劃,大多房型老化,式樣陳舊,房屋質量特別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陳舊的狀況尤為明顯,而且亂搭亂建的現象特別突出,嚴重破環了住宅區環境和公共設施。

二、 住房難存在的問題原因

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的原因:

城市人口及外來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對住宅的有效需求從建設局有關領導那瞭解到,從需求來看,人均GDP在不斷提高,適齡房地產消費人口數量也在增加,消費者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不斷提高,需求趨勢增加;20xx年,我國人均GDP接近1352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約為。11平 方米。他給我的資料顯示,根據中國統計網數據,1999~20xx年10年間我國辦理的婚姻登記超過1億對,這都直接導致房地產的需求不斷增加,行業發展不斷擴張,使得房地產行業發展經歷了初創階段後,在20xx~20xx年間快速進入一次加速階段;進入年短期整合調整後,1962~1982年出生的人年齡在26~44歲之間,處於購臵新房和改善性換房兩種需求都很高的階段,這種雙重作用,將進一步加快房地產業的發展,使得在20xx~2010年間進入第二個加速階段。,人口逐年遞增,對住房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加。 我家坐落在蘇北一個發展縣級市的農村中,那裏雖為沿海城市,可並不很發達,但是近幾年來,走在馬路上,會看到到處都在建設高樓大廈。我利用此次暑假對居名住房情況現狀進行了相關的調查,下面就是我對我鎮居民住房情況坐的一些解釋和總結。

(—)、目前住房問題的基本情況:

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房價上漲成為全國各個城市的共同現象,房價過高,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説是佔民眾消費支出的比重過高,這是一種合理的現象。以我市為例,該區域的價格本季漲幅較大。此後,20xx年二季度商品住宅銷售面積與一季度相比增加14.41%,上半年商品房住宅銷售比20xx年同期增加78。13%,住宅銷售量同比環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20xx上半年徐州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 雖然人均收入增長了,但購房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以一個三口之家的收入購買一套普通住宅為例,比如目前100平方需要30多萬,而且 家庭裏目前居住投入是逐年增長的 ,

(二)房屋拆遷糾紛多發

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快,拆遷成為每個城市中最常見的現象,而拆遷糾紛也是每一次拆遷過程中的必發現象,更有嚴重的發展到暴力衝突。據信訪部門介紹,目前城市拆遷問題已成為羣眾信訪反映的焦點之一。國家信訪局接待的羣眾集體上訪中,反映企業勞保、城市拆遷、徵地三類問題的批次和人次佔到60%以上。主要原因:(1)貨幣補償的金額趕不上快速增長的房價,拆遷安臵價一般要比商品房市場價少一半左右,所以拿到貨幣還建的價錢往往買不到一套商品房。(2)房屋產權調換不能安排合適的房源,這也是被拆遷人不願意拆遷的原因,被拆遷人一般不願意去地段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既不利於上班,也不利於上學。(三)老小區住房設施老化嚴重 現在,人民羣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居住條件提高的需要越來越大,幾十年前所建的住宅區特別多,這類房屋隨着時代的演變,新房已變成舊房,一方面舊城區房屋混雜,不僅有大量住宅,而且還有相當多的商業用房、倉庫用房、工業廠房、辦公業務用房等;另一方面舊城區人口數量多、人口密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僅新舊房屋交錯,而且居住和經營交織。再一方面舊城區房屋陳舊,配套設施及環境質量存在先天不足。

三、 解決住房難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解決住房難問題關鍵要在土地制度、房屋建設開發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做根本性突破,才能實現居者有其房的願望。

(一) 發展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住房保障的實質,就是要由政府承擔住房市場價格與居民支付能力之間的差額,提高部分低收入、無收入家庭對住房的支付能力。

㈡嚴格依法行政,加強住房制度管理

加強住房制度管理,應當強化工作協調,統一協調規劃、建設、土地、房管、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關係,統一規劃、建設和開發城市住房,統開展對納入住房社會保障體系家庭的資格認定、補貼發放、經濟適用住房銷售管理等工作,確保住房制度建設科學合理並順利實施。

總之,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體制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因此推進住房改革和建設,完善城市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解決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市場要承擔起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更要求政府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明確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理清住房難問題的實質,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住房調查報告7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始終堅持優化環境作為促進城鎮面貌“三年上水平”的一條主線,以行風帶政風,以政風促落實,加壓力、增措施、強信心,團結一致,奮力爭先,在提升縣城聚集能力、輻射帶動力和人口承載力方面狠下功夫,在短短的幾年裏,逐步構建起“9縱8橫”城市框架,縣城面積由5。4平方公里迅速擴大到30平方公里,城市道路總里程69公里,給排水管道137公里,住宅小區18個建築面積逾100萬平方米以上,污水處理廠的建成投用,填補了我縣污水處理能力“零”突破,城市化率由23%提高到38%,加快形成我縣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初步建立起宜居宜業“邢台衞星名城”任城新區。

為實現項目建設的快速推進,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針對部分審批項目涉及科室多、運行時間長等問題,該局採取“並聯審批”和“一審一核”制度,一口受理,抄告相關。對重大項目的審批,實行聯動,確保在最短的時間內辦結。同時,把窗口工作職責及審批服務事項公之於眾,以方便羣眾查詢、監督。各窗口審批即時辦結件佔審批件的比例不得低於20%,做到即辦事項不過夜,承諾事項不過期,充分發揮窗口作用,能即時辦結的即時辦結,需要到現場勘查、論證的,儘量縮短審批時限,方便辦事羣眾。以往,一個工程項目審批從招投標、施工許可審批到竣工備案,開發商需要到4個科室,現在全部集中到一個窗口,即可辦結全部審批和備案手續。

該局樹立“窗口就是投資環境”和“內樹部門形象、外樹政府形象”的工作理念,通過服務前移,領辦、幫辦、代辦使投資商、施工企業等辦理前置手續由平均30個工作日縮短為1日。對辦理工程招標、施工合同、質監、安監等四項備案由3個工作日改為現場即辦,施工許可由15日也改為現場受理、現場即辦。廣州(邢台)聖豐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攪拌站項目為我縣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工程投資5000萬元,年生產能力200萬立方米商品混凝土,年利税超百萬元以上。項目在入駐時期,相關手續該局僅用了半小時辦理完畢。據統計,建設局窗口成立以來接受羣眾諮詢400多人次,按時辦結率100%。

二、基本經驗

(一)人人關係環境,事事關係形象。近年來,該局在解決羣眾反映問題上,以窗口標準化建設為載體,建立了一系列便民服務機制。為高效能地服務於企業,該局依據建築法和招標投標法等法規,對現有的行政審批和管理事項進行縝密梳理,對確需保留的事項,進行了調整和並,簡化辦事程序,進一步完善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行為規範》《房地產服務流程示意圖》等管理制度,並根據項目規模及服務對象的要求,推行一般事項直接辦理制,特殊事項承諾辦理制,重大事項聯合辦理制,上報事項專責辦理制,控制事項明確答覆辦理制的“五辦理制”,倍受羣眾歡迎,再次投訴率為零。

(二)運行機制抓創新,服務效能再提高。按照省建設廳關於提高行政效能若干規定要求,嚴格遵守房地產開發審批收費項目、收費標準、辦理時限“三條紅線”,嚴格落實並聯審批、限時辦結、一站式收費、全程代理服務、全程政務信息公開五項制度和審批申請材料及補正內容一次性告知制度,加大對申請材料的審查頻率、縮短審查間隔,實行一個公章對外、一站式審批程序,形成了完備的制度管理體系。此外,在大力改進工作效能的基礎上,該局建立了股長述廉述職報告制度。評議和述職涉及職能工作、任務落實、作風建設、服務態度、室內衞生、精神面貌等多方面內容,評作風、評奉獻、述能力、述進度,讓全體幹部時刻繃緊“作風建設”這根弦,形成爭榮譽、講奉獻、團結向上、想事和幹事的良好局面,營造了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事好辦的和諧氛圍,樹立了清正廉潔、務實高效、熱情周到、耐心服務的建設形象。

(三)中心圍繞窗口轉,窗口圍着項目轉。為讓更多的項目落户任縣,該局開展了“服務無缺位”活動,各崗位配置實行AB角制,各窗口組織全體人員進行崗位交叉練兵,確保窗口服務不斷層。一是審批通報。對項目的申報審批採取科室集中會審,確認有關情況,實現審批與監管的對接,形成了審批監管相結合,監管促審批,審批促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提升的快捷高效工作局面。二是強化監管。全面落實行政審批後的職責和責任,加強對工程的監督檢查,將工程質量強制性規範標準落到實處,構建起各司其職、相互協調,監管銜接的工作格局。三是跟蹤服務。採取上門服務、跟蹤服務、預約服務等多種服務方法,打破八小時服務時限和節假日的侷限,拓展服務項目,改變由淺層次服務向市場準入主體、招標投標、資質升級、項目申報、竣工驗收等方面的服務發展,對於需要跑市進廳的項目,積極協助跑辦,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辦理環節。

(四)政務公開轉作風,羣眾擁護快發展。在出台《廉政風險監控管理考核和獎懲機制》的基礎上,對審批項目實行公開審批依據、公開審批程序、公開審批條件、公開審批時限、公開收費標準“五公開”,有效避免了人為化隨意性審批,真正把政策交給了羣眾,提高了透明度,方便了辦事羣眾。不僅如此,該局不斷提高羣眾知情權,從明確內容、羣眾關心、豐富形式、健全制度、強化監督五方面入手,大力推進工作公示建設,就羣眾關心的城市發展方向、基礎設施建設、拆違拆遷等熱點、焦點予以公佈,對重點工程、形象進度、施工要求向廣大羣眾公開,讓羣眾所關心的工程建設進展情況一目瞭然。通過公開各項政策,讓廣大羣眾及時瞭解城市發展現狀,對各項工程的實施,積極配合,受到羣眾的普遍歡迎和好評。

三、幾點啟示

實踐證明,過硬的作風、一流的環境是實現城市跨越式發展的根本保障。

(一)把優化環境的着眼點放在強化幹部的責任意識上。一是組織保障。成立優化環境領導小組,一把手負總責,全體班子成員共同參與,共同研究方案抓謀劃,共同制定措施抓落實,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各科室分工配合、參建單位上下聯動的組織領導體系,使優化環境切實做到了年初有計劃、有部署,年終有總結、有落實。二是思想保障。即一查羣眾反映的問題是否得到及時解決,看黨員幹部為民服務意識是否增強;二查執法形象,看執法人員在行政過程中行為是否規範;三查思想作風,看幹部職工廉潔自律意識是否樹得牢固。通過三查三看,統一了思想,改進了作風,形成了合力,收到了效果。三是制度保障。建立一系列加強和改進作風建設的若干規定,將作風建設納入年度考核目標,採取發表電視講話、街頭宣傳、公示公開、邀請社會各界人士和發放《徵求意見書》等形式面對面徵求意見徵求意見,形成人人是環境,個個是形象的局面。

(二)把優化環境的切入點放在自身問題的查找上。在查找問題過程中,不遮掩、不護短,敢於拿起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緊緊抓住與人民羣眾聯繫最密切,羣眾最關注的熱點問題,有針對性、紮紮實實地開展自查自糾。通過走訪社會、企業、羣眾,徵求意見和建議,制定整改措施,確保立黨為公、勤政為民的工作理念。應完善學習制度,把優化環境與全縣經濟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把優化環境與創先爭優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把優化環境與學習張雲泉先進事蹟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幹部隊伍服務經濟意識,愛崗敬業意識,服務城建發展意識。要進一步完善辦事承諾制度,樹立“崗位就是投資環境”和“內樹部門形象、外樹政府形象”的工作理念,對一些社面影響廣、羣眾關心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要採取重點扶持、重點督促,努力將其建成示範工程,以示範工程帶動整體工作,擴大羣眾影響力,樹立在羣眾中的新形象。

(三)把優化環境的落腳點放在促進城建工作和羣眾滿意上。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牢牢把握事前、事中、事後三個環節,立足防範,健全完善監督制約機制,大力開展“親民、為民”活動,從維護羣眾利益出發,組織黨員幹部深入企業、羣眾,面向基層、面向羣眾,及時瞭解掌握廣大羣眾想什麼,盼什麼,城建工作應該做什麼,把羣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圍繞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工作,真正把“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落到實處。

住房調查報告8

分行信審部:

應分行信審部審查人員要求,我們於200x年3月8對客户***購紅館1-1-5號商鋪的真實性進行了調查,情況如下:

該客户於200x年初在雙流中和鎮一次性付款購置安置房一套。購買紅館1-1-5號商鋪為其投資行為。其所在單位四川南方開創實業有限公司主要經營消防器材、建材的安裝和銷售。客户李秉信在單位為其安裝方面的技術主管。在該單位已經工作了6年時間,且收入穩定。

寶嘉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我行現有存款4000餘萬,其開發樓盤——紅館銷售正常。近期開發商無大量資金需求。開發商出售1-1-5號商鋪應屬真實行為。故應無辦理假按揭套出現金風險。

請審批。

  經辦人:

  協辦人:

 200x年2月1日

住房調查報告9

調查地點:澧縣閘口鄉

調查時間:XX年10月14日

調查對象:當地居民與工作人員

調查步驟:

1、實地觀察

2、採訪

3、對比總結。

具體內容:

過去的狀況:

媽媽説:“以前的閘口,非常貧窮。那時候,只有泥濘不堪的小路,路邊瘋長的野草,還有一堆臭氣熏天的垃圾。“

爸爸説:”那時候的房子,全是用泥做的,人們從田裏用犁將土平好,再用方塊將泥填成一塊塊長方形,然後晾乾,再一鍬一鎬的把它平整好,最後再將它們拼積成一個簡陋的房子。“

現在的情況:”隨着祖國科技的飛速猛進,現在的閘口鄉,都建起了一座座三四層樓的房子,地面是用混凝土做成的,房頂也用磚瓦蓋成,下雨天再也不用怕水衝散房子了!“

劉叔叔説。”而且啊,一個房子裏好幾個房間呢,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樣幾個人擠在一張牀上睡了!“

鄰居説。我的建議:跟以前比起來,住房問題確實好了許多,人們都蓋起了一幢幢高樓大廈。但是,唯i想提出以下幾點住房問題:

1、不濫蓋房子,有多的房子可以租用給別人。

2、房子前、後有多的空餘地,可以種一些綠色植物,可以美化空氣。

我的想法:現在的科技可真發達啊!而且也解決許多問題,看着祖國的日益強大,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學習,將祖國發展的繁榮富強。

住房調查報告10

前言

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我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這也是為我在兩年後踏入社會做準備。

但是,近幾年來,住房問題不單單是每個初入社會的大學生頭疼的問題,更是每位老百姓最關注的民生問題,也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住房制度經歷了從以福利分房制度為主發展到以住房市場化制度為主的過程,建立了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代住房體制。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目前在一定範圍存在着部分百姓住房問題,特別是近幾年來,房價持續上漲、住房供應結構不盡合理等問題,使住房市場化制度面臨着嚴峻的考驗。為此,近半月的時間對我區城鎮居民住房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首先,我進入了住房和城市建設局進行了實習,在此期間,我以諮詢、查閲資料的方式,瞭解到了我鎮的大致的住房情況;然後,我又詢問了有關領導,從他們那瞭解到我鎮的一些住房問題,及解決措施和方法;最後我又利用晨練時間,對城區裏的部分居名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以及和他們交談,從他們瞭解到社會底層的一些想法。希望我的報告能作為一個橋樑,有利於百姓解決住房的一些問題。

調查時間: 20xx.8.1-20x.8.14

調查地點:XXX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及居名住宅御景花園

調查方法: 實習,諮詢,調查問卷

調查對象:XXX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有關領導和人民公園晨練居民,

及大中鎮阜北村村民

正文:

我家坐落在蘇北一個發展縣級市的農村中,那裏雖為沿海城市,可並不很發達,但是近幾年來,走在馬路上,會看到到處都在建設高樓大廈。我家也面臨着拆遷問題,但是,拆了之後有住哪呢,農民公寓還是自己再造一處房子,這是很多農村人想的問題,而且,城裏許多人也有各種各樣的住房煩惱,究竟我國當今社會的是否滿足居名住房要求呢?所以,我利用此次暑假對居名住房情況現狀進行了相關的調查,下面就是我對我鎮居民住房情況坐的一

些解釋和總結。

一、目前住房問題的基本情況:

(1)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

房價上漲成為全國各個城市的共同現象,房價過高,超出了普通消費者的支付能力,或者説是佔民眾消費支出的比重過高,這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以我市為例,從1998年實施住房貨幣化分配到20xx年期間,我市的商品住宅平均價格總體上是平穩上升的,以市中心區為例,據統計,1998年以前的幾年間,市中心區商品住房約為1000元左右,到 20xx年上升到2100元左右。而自20xx年起我市商品住宅價格上升加快,尤其以20xx-20xx年商品住宅價格上升較快 。

由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給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從20xx年四季度至20xx年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其中,中心區:20xx年的住房均價為4500,20xx年一季度的住宅均價為3650,,該區域的價格本季漲幅較大。此後,20xx年二季度商品住宅銷售面積與一季度相比增加14.41%,上半年商品房住宅銷售比20xx年同期增加78。13%,住宅銷售量同比環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幅。20xx上半年徐州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 雖然人均收入增長了,但購房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以一個三口之家的收入購買一套普通住宅為例,比如目前100平方需要30多萬,三口之家年均收入為12837元(20xx年徐州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37元,)乘以3等於38511元,所以不吃不喝還要近10年時間。在每個家庭裏目前居住投入是逐年增長的 ,如我市20xx年12月每個家庭居住投入佔66。5%,所以住房是每個家庭經濟壓力的主要來源。

(二)房屋拆遷糾紛多發

從拆遷科周科長口中得知,隨着經濟的發展,城市化進程的步伐加快,拆遷成為每個城市中最常見的現象,而拆遷糾紛也是每一次拆遷過程中的必發現象,更有嚴重的發展到暴力衝突。據信訪部門介紹,目前城市拆遷問題已成為羣眾信訪反映的焦點之一。國家信訪局接待的羣眾集體上訪中,反映企業勞保、城市拆遷、徵地三類問題的批次和人次佔到60%以上。主要原因:(1)貨幣補償的金額趕不上快速增長的房價,拆遷安置價一般要比商品房市場價少一半左右,所以拿到貨幣還建的價錢往往買不到一套商品房。(2)房屋產權調換不能安排合適的房源,這也是被拆遷人不願意拆遷的原因,被拆遷人一般不願意去地段偏僻,交通不便的地方,既不利於上班,也不利於上學。

(三)老小區住房設施老化嚴重

現在,人民羣眾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對居住條件提高的需要越來越大,幾十年前所建的住宅區特別多,這類房屋隨着時代的演變,新房已變成舊房,一方面舊城區房屋混雜,不僅有大量住宅,而且還有相當多的商業用房、倉庫用房、工業廠房、辦公業務用房等;另一方面舊城區人口數量多、人口密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不僅新舊房屋交錯,而且居住和經營交織。再一方面舊城區房屋陳舊,配套設施及環境質量存在先天不足。就舊城區物業本身而言,全部是舊房,使用時間至少是年限不等,有的時間甚至還要久遠,由於歷史原因,沒有很好的規劃,大多房型老化,式樣陳舊,房屋質量、設備、各種質量指標遠遠不到規範設計要求,老化程度較嚴重。特別是在老城市中,房屋陳舊的狀況尤為明顯,而且亂搭亂建的現象特別突出,嚴重破環了住宅區環境和公共設施。

二、住房難存在的問題原因

商品房價格上漲過快的原因:

城市人口及外來人口的增加,增加了對住宅的有效需求

從建設局有關領導那瞭解到,從需求來看,人均GDP在不斷提高,適齡房地產消費人口數量也在增加,消費者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不斷提高,需求趨勢增加;20xx年,我國人均GDP接近1352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居住面積約為26。11平方米。他給我的資料顯示,根據中國統計網數據,19xx~20xx年10年間我國辦理的婚姻登記超過1億對,這都直接導致房地產的需求不斷增加,行業發展不斷擴張,使得房地產行業發展經歷了初創階段後,在20xx~20xx年間快速進入一次加速階段;進入20xx年短期整合調整後,1962~1982年出生的人年齡在26~44歲之間,處於購置新房和改善性換房兩種需求都很高的階段,這種雙重作用下,將進一步加快房地產業的發展,使得在20xx~20xx年間進入第二個加速階段。以我市人口為例,20xx年我縣級市總人口80萬人,(3)人口逐年遞增,對住房的需求也是不斷增加。

(三)老小區舊房改造難度大

老小區的房屋福利性成份比較重。由於住房制度改革是在20世紀90年代後才比較深入地開展的,實行住房社會化、商品化、私有化的時間不長。在這之前,我國一直實行的是低工資、低房租的福利制度,住房由國家或單位統一修建,統一調配,統一養護,福利性住房是我國計劃經濟條件下的一個社會顯著特徵。儘管舊區不少房屋目前已按優惠價出售給了職工,但公房出售本身就帶有福利性色彩。同時,即使沒有出售的房屋,雖然經歷了多次房租的調整提高,但各大城市的房租仍舊未能達到成本租金的標準,所以仍可以説具有福利性。 舊城區的房屋產權性質多樣化。舊區的房屋有的已按公房出售的形式變成了私有房產,有的是斷續租住房管部門的公房,繳納房租,使用權在住房,但所有權為國家所有,有的是住單位自管的房屋,但所有權在企業。在舊城區,這種產權、使用權分離的情況還比較普遍。而新建小區,住房商品化程度較高,私有化程度較重。

三、解決住房難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解決住房難問題關鍵要在土地制度、房屋建設開發制度、住房保障制度等方面做根本性突破,才能實現居者有其房的願望。

(一)完善拆遷補償制度,保障被拆遷人居住條件

拆遷屬國家徵收行為,建議由政府來主導完成。20xx年10月1日,物權法開始實施。作為物權法的配套法規,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制定《城市拆遷條例》。 所以我們首先要在理念上轉變,要以政府為拆遷主體來進行制度設計。以往,政府決定開發後往往交由開發商實施具體拆遷行為,並由其與被拆遷人協商補償標準,政府作為仲裁者。但部分開發商為了追求經濟利益,往往會做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甚至是野蠻拆遷,嚴重損害了老百姓的利益。拆遷的補償標準是老百姓的關注重點。目前發生的大量拆遷糾紛,仔細研究後會發現,多數

的老百姓並不反對拆遷,主要還是補償不到位。 拆遷屬於國家徵收範疇,應該給予一定補償,這也就是説,若是貨幣拆遷,應該確保被拆遷人能夠買得起房子,若是就地安置,應保障居民的居住條件,至少不能比現有條件差。此外,若有條件同時提供貨幣拆遷和實物拆遷,應允許被拆遷人自由選擇。

(二)發展保障性住房,完善住房保障體系

住房保障的實質,就是要由政府承擔住房市場價格與居民支付能力之間的差額,提高部分低收入、無收入家庭對住房的支付能力。但是,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由於受到國家和地方財力的限制,可用於社會保障特別是住房保障的資金必然是一個有限量。這樣,可保障的人口數量就受到限制,保障的人越多,保障的力度就越小。因此,在住房保障制度的重新設計中,應使保障水平體現出明顯的`層次性。目前保障房的比例還非常低,所以要確保保障性住房所佔的比例。

(三)嚴格依法行政,加強住房制度管理

加強住房制度管理,應當強化工作協調,統一協調規劃、建設、土地、房管、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的關係,統一規劃、建設和開發城市住房,統一開展對納入住房社會保障體系家庭的資格認定、補貼發放、經濟適用住房銷售管理等工作,確保住房制度建設科學合理並順利實施。

總之,解決老百姓的住房問題,建立理性的良好的住房體制是一項長期而又艱鉅的任務,因此推進住房改革和建設,完善城市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解決人民羣眾安居樂業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不僅市場要承擔起其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更要求政府一定要嚴格依法行政,明確在市場經濟中的定位,理清住房難問題的實質,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住房調查報告11

報告名稱: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調查方法:入户訪問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時間:20xx年

被訪者:城鎮居民

調查機構: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

報告來源:經濟參考報-20xx/04/17

報告內容:

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入户抽樣調查,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家庭擁有了自己的產權房,户均購房金額2.6萬元,户均使用面積52平方米;家庭裝修已成新產業,三成多的家庭户均裝修支出1.4萬元;12.9%家庭今年打算購房,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市場調查報告。以上數據表明購房已成家庭最大消費。

55.7%家庭已經購房,户均2.6萬元

隨着國家房改力度加大,我國城鎮居民已形成掏錢買房住的觀念,超過半數居民已購買了住房。

在購房家庭中,户均購房金額2.6萬元,為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1.5倍。其中購房改房的家庭佔86.9%,户均購房金額1.9萬元;購商品房的家庭佔9.7%,户均購房金額7.9萬元;購買其它住房的家庭佔3.3%,户均購房金額3.4萬元。户均購房金額小於1萬元的家庭佔購房家庭總數的31.1%,户均購房金額1至3萬元的家庭佔46.5%。

購買住房的家庭中,1990年以前購房的家庭只佔4.2%,1991-1994年購房的家庭佔19.0%,1995-1996年購房的家庭佔32.5%,1997-1999年購房的家庭佔44.3%。可見隨着房改力度的增加,居民購房呈上升趨勢。

65.8%家庭住房產權歸己

隨着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已初步構建起了住房新體制基本框架。它打破了單一的公有制住房產權形式,形成了以居民自主產權為主、多個產權形式並存的格局。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房改力度,公有住房比例下降,私有住房比例上升,其中居民家庭擁有原有私房的為12.0%;擁有房改私房的為48.4%;擁有商品房的為5.4%。近1/3的居民家庭實現了擁有一套產權歸自己的住房夢想。傳統租賃公房的家庭由1993年的76.8%急劇下降到目前的28.6%。

户均使用面積52平方米

住房面積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標,從實際使用面積來看,户均小於20平方米的家庭佔總調查户的7.8%;户均20-40平方米的家庭佔32.7%;户均40-60平方米的家庭佔35.5%;户均60-80平方米的家庭佔14.1%;户均80-100平方米的家庭佔5.4%;户均10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佔4.5%,調查報告《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從不同的行政區域看,使用面積最大的為海南和福建省,户均為76和74平方米,使用面積最小的為上海、北京和天津,户均分別為30、38、38平方米,高、低相差一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户均使用面積小於20平方米的家庭中,仍然存在着15.2%的三人以上家庭的安居問題。其中,大多是離退休、下崗待業及家庭負擔重、就業人口少的低收入家庭。這些家庭的成員因工作單位經濟效益差、福利待遇低,住房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

住房成套率達到72.7%

我國城鎮居民居住的房屋類型分為7種,58.7%的城鎮居民家庭住房結構為二居室或三居室,其中二居室達到39.0%;三居室達到19.7%;一居室和四居室比例較低,分別為9.6%和2.6%;普通樓房和平房居住率達10.1%和17.2%。

絕大部分家庭居住條件較好,擁有比較齊備的生活設施。其中擁有暖氣設備的家庭佔31.5%;擁有廁所浴室的家庭佔40.2%;擁有管道煤氣天然氣的家庭佔30.3%。部分家庭的居住條件較差,生活設備不配套,8 .1%的家庭沒有單獨屬於自家的衞生間;38.8%的家庭無暖氣設備;17.7%的家庭使用煤炭燃料。

32.3%的家庭户均裝修1.4萬元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對居室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近1/3的家庭進行了住房裝修。户均裝修支出1.4萬元,其中房改房户均裝修支出1.3萬元,商品房户均裝修支出2.4萬元。裝修家庭中,户均裝修支出小於1萬元的家庭佔58.3%,裝修支出1-3萬元的家庭佔33.7%,3萬元以上的家庭佔8%。

12.9%的家庭打算購房

有12.9%的家庭打算在20xx年購房,其中6.8%的家庭打算購買現住房,3.2%的家庭打算購買商品房。

不同收入家庭購房意向差異較大。在20xx年打算買房的家庭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為7.1%;年收入在3-5萬元的家庭為18.4%;年收入在7-10萬元的家庭為22.7%。低收入家庭對住房的需求比較迫切,但是受收入的限制難以立即轉化為有效需求。可以看出準備買房的大多數屬於中、高收入家庭,他們有較強的改變住房條件的願望及相應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有比較優惠的鼓勵購房的政策,這部分人將成為今後實現住房消費的主體。

住房調查報告12

根據常委會年初工作安排,xx月份,市人大環資工委對我市近年來保障性住房建設及使用情況開展了相應的調查,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始終高度重視保障性住房建設,將此作為提升全市羣眾幸福指數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列為中心工作常抓不懈。市住建部門不折不扣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保障房建設工作決心大、建設標準高、覆蓋範圍廣、保障水平高、推進速度快,工作成效明顯。

(一)領導重視。我市成立了保障房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分管石市長任組長,住建、財政、國土、民政、人社、公安等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部門之間加強協作,統籌解決保障性住房建設中遇到的各項問題,為順利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奠定了組織基礎。近年來,市政府支持市住建部門根據中央、省、鹽城市文件,結合xx實際,組織編制《xx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規劃》,先後出台了《xx市市區廉租住房實物配租實施辦法》、《xx市公共租賃住房建設管理實施辦法》、《xx市市區經濟適用住房分配銷售管理試行辦法》等文件,從制度層面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措施得力。市住建局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及使用工作的主動性,通過電視、報紙、專欄櫥窗等途徑,進一步加強保障性住房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宣傳和信息告知工作。市民政、人社部門加強信息共享,認真把關,為擴大保障覆蓋面提供了有力支撐。市財政部門支持住建部門通過上級財政轉移支付、公積金增值收益、日常租金、經適房購房款、本級財政預算撥款以及融資平台等多種方式籌措建設資金,保證了建設資金需求。市國土部門配合住建部門將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與土地供應計劃、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相銜接,在土地供應中予以提前單列,明確用地規模和供地時序,保證了保障性住房建設的有序推進。

(三)效果明顯。近三年來,我市共建成保障性住房1472套,總面積14.1萬平方米,為1347户家庭提供了安居保障,另有374户次享受到了廉租住房租賃補貼。今年當年新完成新東苑二期12幢保障性住房共5.55萬平方米,年底前將交付使用。拆遷安置房建設方面,已完成主城區拆遷安置房5萬平方米,德惠花園、潤富花園、同福花園等小區的保障性住房正在按序時推進,另外還在港區、開發區籌集了3648套(間)公共租賃住房。我市在20xx年鹽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設考核中名列第一,20xx年被省住建廳表彰為鹽城市唯一一家棚户區改造先進集體,保障性住房建設考核列全省第九名。

(四)反響積極。與大部分地區將保障性住房規劃在城市周邊不同,我市充分保障困難羣眾切身利益,將保障性住房全部規劃在市區,保證了入住居民的交通、入學、就醫等方面的便利。我市還在鹽城各縣市中率先出台了《xx市市區20xx年度廉租住房保障認定條件和標準》,繼去年將申請廉租住房家庭的人均月收入由848元調整為993元后,再次將標準放寬到xx24元,並將廉租住房實物配租擴大到低收入無房家庭(無力購買經濟適用住房家庭),進一步降低了住房保障門檻,住房保障制度和保障標準在鹽城各縣市中處於領先水平。這一系列惠民措施得到了羣眾的充分肯定和廣泛歡迎,為全市社會大局穩定祥和、建設幸福xx作出了積極有益的貢獻。

二、存在不足

(一)資金保障後力不足。資金是保障房建設的基礎,我市在不斷降低保障門檻、擴大保障範圍的同時,保障房建設資金也面臨巨大壓力,資金結構的不合理也可能會形成一定的風險隱患。今年保障房建設預計所需資金1.34億元,通過積極爭取中央、省專項補貼資金,預計全年可爭取5000萬元,加上市本級財政預算、公積金增值收益、房租收入、經適房購房款等解決部分資金,還有超過6000萬元的資金缺口由市城建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發行債券解決。隨着城投公司去年發行10億元債券、今年又申請了15億元債券,償債壓力將逐年加大,後續面臨的不確定因素將會越來越多。

(二)管理制度尚未完備。讓最需要的困難羣眾優先得到住房安置,是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正的重要體現,而把好准入資格認定關和退出管理關,是保證公平公正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市現行的申請對象資格認定辦法還是入户調查、鄰里走訪、居委會證明、張榜公示等較為傳統的套路,一方面佔用了大量的工作量,難以保證全面、準確地獲取申請對象家庭收入的準確信息;另一方面對困難家庭的資格認定也有所侷限,難以對整個家庭的住房、車輛、有價證券等總資產進行全面認定。在後續動態管理方面,我市住建部門正在進行探索,對入住後條件改善或不再符合保障條件的對象,如何採取分級調高租金等辦法強化管理,但還沒有形成一個十分行之有效的退出機制。

(三)公眾認知仍有偏差。儘管市委、市政府不斷降低保障門檻,住建部門高標準保障水平也得到了絕大部分羣眾的認可和肯定,但在調查中我們還是發現,有些羣眾對住房保障政策不夠了解,存在認識偏差,有極少數甚至存在主觀惡意。比如一些經適房住户把自己出錢購買經適房當作一種普通的市場買賣行為,甚至當成投資手段。極少數羣眾認為自己買經適房也花了錢,住公租房也是國家的政策,與地方政府無關;有的認為保障房申請時間長、房子面積小,是地方政府故意把申請者推向商品房市場,進而對政府所面臨的困難不瞭解,對職能部門為此所做的努力不體諒。由於對政策不瞭解,還有一些羣眾容易道聽途説、胡亂猜測,對政府惠民措施的落實和政府公信力產生了一定的不良影響。

三、幾點建議

(一)修編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市政府十分重視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已於20xx年制定了《江蘇省xx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規劃》。但隨着xx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以及上級政策的調整,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健全符合國情的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釋放出強烈的改革信號,住房保障的形式可能將逐步由實物配租向貨幣化方向轉變,市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密切關注中央、省相關政策的調整,同時結合我市實際,充分調研論證,及早做好規劃調整完善的準備。

(二)建立穩定的投入保障體系。要建立起科學、有效、可持續的資金保障體系,穩定資金保障方式。近年來,政府的融資平台逐漸增多,債務規模也越來越大,對債務總量的把控就尤為重要。長久來看,用舉債的方式籌集保障性住房建設資金並不是可持續的。但保障性住房建設事關民生幸福,事關xx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不能因為資金問題停滯不前。對於未來保障房建設所需資金要提前做好謀劃,要通過融資平台、財政預算、公積金增值收益、租金收入、土地出讓淨收益等渠道多方籌措資金,確保資金供給的穩定、可持續和住房保障水平的穩步提升。

(三)完善有效的管理機制。當務之急是出台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我市現行的認定方式明顯滯後於實際需要,在鹽城各個縣、市、區中,目前僅剩xx還未出台相應的規範性文件。市領導小組要協調民政、住建、公安、人社、金融等各部門,通力合作、認真調研,學習借鑑外地經驗,充分運用現代化網絡手段,搭建信息平台,實現信息共享,科學制定出符合xx實際的認定辦法。要將家庭住房、車輛、有價證券等所有資產納入認定範圍,嚴厲查處為申請保障性住房而轉移資產的投機行為,讓投機取巧者無空可鑽,維護政策的公正性、嚴肅性。超出保障條件人員如何退出是保障房工作的一大難題,各地較多采取的是提高租金標準等軟性措施,但政府有限的保障性住房資源仍然被佔用。建議市政府及住建部門研究完善相應的退出機制,加強對羣眾的政策宣傳引導,探索通過非訴行政執行等多種方法,加大有效約束力度。

(四)確立協調發展格局。要像建商品房一樣來建保障房,繼續強化保障房工程的建築品質,做到“廉租廉價不廉質”。對保障房集中的小區,在保證容積率、綠化率以及衞生保潔、停車位配套等方面品質的同時,要與城市整體規劃相銜接,在建築色彩、建築造型設計等方面與城市總體規劃相統一。在嚴格執行中央、省、鹽城市政策的同時,考慮xx的地區特點,合理設定保障房的建築面積、户型等標準。要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保障房與商品房的關係,合理確定保障房與商品房建設比例,在保障中低收入和住房困難家庭住房的同時,也要確保不對房地產市場產生衝擊,促進城市整體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城建品質的逐步提升。隨着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中央、省政策的調整,住房保障方式的調整將成為今後一段時期的大趨勢,市住建部門要敢於嘗試、勇於探索,充分領會中央鼓勵改革創新的精神實質,加強政策研究,學習借鑑“三房並軌”、“共有產權”等創新做法,確定合理的保障房類型比例,為我市住房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階夯實基礎。

住房調查報告13

一.導言

本人按照老師的要求,在暑假進行了深入基層的社會實踐活動,實地參觀過一處政府保障性住房。在商品房市場發展旺盛的今天,保障性住房受眾羣體以及面積設置等方面的特殊性,讓我對保障性住房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經過查閲相關資料並與業內人士溝通,對保障性住房有了更全面更細緻的瞭解。在瞭解的同時,也進行了很多思考。保障性住房的設計因為受眾羣體的不同,而與商品房有很大的差異性,作為一個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通過對保障性住房設計的研究,對住宅設計的方方面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受益匪淺。

二.調研結論

保障性住房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還是存在着比如,資金及土地來源不足、分配製度不合理、沒有完善的法規和退出制度等等缺陷。在幾天的實踐中,引起我思考最深的思考的是關於保障性住房的設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設計標準不明確,具體實施有困難

在建設過程中,國家以及地方上出台的各種政策文件中,重視的是對保障性住房數量的要求,而對於保障性住房的質量是否過關並沒有做詳細的要求。這就導致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帶來了較大的困惑。

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保障性住房究竟應該按怎樣的面積標準設計?

2.公共部位應如何處理?

3.日照通風應如何解決?

4.小區的選址以及總體規劃應如何解決?

如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保障性住房的質量有着非常重要的關係,保障性住房沒人住,或者老百姓住的不滿意,就起不到解決民生問題和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

三.關於保障房設計的思考

1.定位: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住宅,每個家庭生活所必須的,住宅的好壞,質量水平,直接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質量,社會的安定,以及經濟的發展。改善居住條件是重要的民生問題,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對於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説,在保障性住房的設計過程中,針對居民的特點,應細緻得考慮不同人羣的需求,精益求精,合理安排空間,優化採光以及通風條件,規劃周邊配套設施以及交通線路。真正能提升羣眾的居住調節,改善民生,

然而眾所周知,建立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中低收入羣眾的住房問題,與此同時,存在住房問題的中低收入羣眾數量巨大,但是,用於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資金非常有限。用有限的資金儘可能解決更多羣眾的住房問題,這就對保障性住房的成本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此同時,保障性住房的設計標準必須低於市面上住房的一般水平,在提供基本保障的情況下略低於舒適線,這對於保障性住房相關政策的執行也有着非常總要的意義,同時也可避免產生賴居現象,積極鼓勵人民羣眾通過商品房市場來獲得更為舒適的居住條件,更有效得利用有限的社會資源。

有限的資金以及高質量的住房,這也成了保障性住房所面臨的最大的矛盾。如何解決呢,我認為,首先,我們要將保障性住房的定位定好。保障性住房是為了解決住房困難家庭的燃眉之急,而不是未來滿足富裕家庭享受生活的慾望。所以可以把保障性住房看做是“雪中送炭”,而非“錦上添花”。

2.基本原則:簡單而不簡陋

簡單而不簡陋可以作為保障性住房設計的宗旨。想要做到“簡單”並不容易,實現“簡單”意味着要做減法減去哪些不多餘的,不重要的,而哪些該減去,哪些該留,就是我們在設計中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認真探討人類對住宅的眾多需求,從而找到人類對住宅建築的最重要,最核心,最基本的需求。在有限資金以及土地條件下,摒棄掉那些不必要的,適當放棄一些合理但是不重要的,兼顧一些次重要的,專注於滿足人類對房屋的核心要求。從而真正做到簡單而不簡陋。

最核心的:安全、水電暖、適度的空間、廚衞、卧室(休息的空間),採光及通風次重要的:、起居室、交通、周圍的基本配套設施

合理但是不重要:寬敞的空間,美觀大方、便利的交通,避免空氣污染以及噪音污染,周圍環境優雅

不必要的:優美的造型和奢華的裝飾,開闊的空間,、緊鄰商業區等等

3.關於住房面積標準,以及空間佈局

關於保障性住房的面積問題,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

20xx年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20xx年全國建設工作會議上,住建部部長姜偉新表示,保障性住房面積嚴格執行60平方米的標準。針對這一規定,貴州亨特地產董事長楊中安認為,保障性住房面積應梯度設置,上限應增至100平方米,至少考慮兩三代人居住問題,而60平方米的設定有可能會成為房價高漲的催化劑。20xx年5月8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一位領導在接受中央政府網在線訪談是提出:“對於人均建築面積低於10㎡的,保障到13㎡左右。換句話説,就是三口之家應該有40平方米左右的居所,這是廉租房的建設標準。”

首先,因為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面積既不能過小,無法滿足基本的需求,也不能過大,浪費了社會資源,背離了保障性住房制度設置的初衷,對政策的實施也造成了很多阻力。 20xx年我國人均住房面積達到,保障性住房的面積必須低於平均水平。根據滿足基本需求的原則,我認為保障性住房的面積標準應設定為15----20㎡/人較為合適。

保障性住房的受益家庭構成情況非常複雜,有兩口之家,有兩代同住,三代同住等等各種情況,所以説,保障性住房嚴格執行某一單一的標準顯然是不合時宜的。我認為,保障性住房的面積標準的制定應根據不同的家庭情況,家庭成員數量,進行梯度設置,設定上下限,根據情況靈活調整。

同時,我還認為在保障性住房的面積標準配置過程中,要着力於滿足家庭的基本功能,放棄諸如大客廳,大餐廳,豪華沙發,大廳櫃,進入時衣帽間等強調舒適性的設計,更應該充分考慮安全、衞生、人的生理、學習等方面的基本需求。用有限的面積,設計出佈局合理,能充分滿足人民羣眾基本生活需求的住房。

一般來説,一件住宅可以分為起居室、卧室以及廚衞等功能性空間,這是對於住宅最基本的要求。

對於兩口之家來説,總的住房面積達到30㎡左右,去除必要的廚衞空間以後,留給起居室和卧室的空間僅僅為20㎡左右,不大的面積在強行加以分割的話,不但空間的質量降低,而且非常不利於採光和通風,嚴重影響住户的生活品質。所以我認為,對於兩口之間的小户型,可以將卧室與起居室合併,有效提升空間的質量,雖然卧室的私密性以及封閉性受到影響,但是在面積非常小的情況下,我認為合併起居室與卧室,利大於弊。

住房調查報告14

4月10日,大連春季房展會如期而至。為了第一時間瞭解新政後大連市民買房心態及地鐵即將開通後百姓全新的地腳觀、區域觀,本報地產觀察專刊借參加春展會契機,在現場舉行了“後新政時代百姓住房消費有獎調查”活動。在為期三天的問卷調查活動中,近500人蔘與了本刊現場的有獎調查,回收有效問卷近400份。誰是此次展會中市民最認可的當紅熱盤?哪些區域是市民買房首選的區域?相信本刊獨家分析、用心呈上的”後新政時代市民住房消費調查報告”,將對更多急於洞悉買家需求和動向的房企提供一個更有益的佐證和參考。

市民最喜歡居住區域甘井子區高居榜首、沙河口區緊隨其後

在“你最喜歡居住的區域”的調查選項中,本刊將大連劃分為中山區、沙河口區、西崗區、甘井子區、高新園區、旅順口區、開發區七個區域供讀者選擇。調查統計發現,甘井子區以35.7%的得票率高居榜首,成為大連人最喜歡居住的區域,這也和當下我市中高端樓盤新盤多集中在甘區的產品供應現狀基本吻合。

沙河口區則以26%的得票率位居榜眼,中山區緊隨其後,以20%的得票率位居第三,高新園區得票率則位居第四,西崗區5.2%位居第五,旅順口區和開發區因為地腳相對偏遠,以2.3%和1.5%的得票率墊底(具體參見市民最喜歡居住區域排序餅狀分析圖)。

在隨機採訪中筆者發現,選擇甘井子區的讀者,大多偏向於華南和機場這兩個區域,這和地鐵開通所帶來的商業人流與更多新項目的集聚效應有很大關係。而選擇沙河口區的讀者則是偏重星海廣場、西安路區域;選擇中山區的讀者偏重於青泥窪和老虎灘兩個區域。側面説明那些有着成熟的生活交通與完善的醫療文教配套的區域依然是市民們的熱選。

展會最受市民喜愛樓盤top5揭曉學區和地段起決定作用

在“你最喜愛的樓盤”的問題調查中,鵬生·三鼎春天以7.2%的得票率穩居第一,一躍成為最受百姓喜愛的樓盤。遠洋榮域則以6.7%的得票率位居第二,萬棵樹獲得6.4%的支持率位居第三。億達春田和華潤考拉住區分別以4.6%和4.3%居於第四、第五位(具體參見XX春展會最受市民喜愛樓盤top5一覽表)。

筆者發現,學區房成為此次房展會最受購房者熱捧的一類房源。鵬生·三鼎春天之所以能夠成為最受百姓喜愛的樓盤,除了它獨具特色的水景園林是吸睛亮點外,與它良好的學區配套是離不開的。遠洋榮域緊鄰華南商圈且屬於地鐵沿線樓盤,交通和商業的配套都較為齊全。此外萬棵樹的成熟地段、億達春田的自建學區和特色景緻、華潤考拉住區的實惠價位,都是將他們推上榜的絕妙理由。

後新政時代購房者:繼續觀望還是現在出手?

在“樓市新政會否促使你做出買房決定?”的調查選項中,75%的展會調查參與者表示有近期出手的打算,25%的參與者選擇持續觀望。筆者瞭解到,有近期出手打算的購房者多為剛需或學區房的需求者,“遼9條”的落地在為這些買房者減負的同時,也明顯加快了其入市的腳步。選擇持續觀望的則是一些改善型購房者,不急於出手的原因是精挑細選的同時期待着政府有更多利好於民的樓市政策。

隨着近期二手房營業税的減免、公積金貸款及首付政策的放寬、二套房首付比例的下調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有效落實,再輔之以開發商“以價換量”的務實舉措,相信會有更多的新增買家準備入市,期望搭乘政策的順風車。當然也不排除一些有房並不急於改善的挑剔買家會選擇繼續靜觀後市。但是,無論怎樣,新政暖風的吹拂下,我們注意到,更多人已經開始為改善居住品質而躍躍欲試了。這恰是我們最樂意看到的局面。

住房調查報告15

報告名稱: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調查方法:入户訪問

調查地點:全國

調查時間:20xxX年

被訪者:城鎮居民

調查機構: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

報告來源:經濟參考報-20xx/04/17

報告內容:

國家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總隊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入户抽樣調查,調查顯示:近七成的家庭擁有了自己的產權房,户均購房金額2.6萬元,户均使用面積52平方米;家庭裝修已成新產業,三成多的家庭户均裝修支出1.4萬元;12.9%家庭今年打算購房,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市場調查報告。以上數據表明購房已成家庭最大消費。

55.7%家庭已經購房,户均2.6萬元

隨着國家房改力度加大,我國城鎮居民已形成掏錢買房住的觀念,超過半數居民已購買了住房。

在購房家庭中,户均購房金額2.6萬元,為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收入的1.5倍。其中購房改房的家庭佔86.9%,户均購房金額1.9萬元;購商品房的家庭佔9.7%,户均購房金額7.9萬元;購買其它住房的家庭佔3.3%,户均購房金額3.4萬元。户均購房金額小於1萬元的家庭佔購房家庭總數的31.1%,户均購房金額1至3萬元的家庭佔46.5%。

購買住房的家庭中,1990年以前購房的家庭只佔4.2%,1991-1994年購房的家庭佔19。0%,1995-1996年購房的家庭佔32。5%,1997-1999年購房的家庭佔44.3%。可見隨着房改力度的增加,居民購房呈上升趨勢。

65.8%家庭住房產權歸己

隨着我國住房制度改革不斷深入,已初步構建起了住房新體制基本框架。它打破了單一的公有制住房產權形式,形成了以居民自主產權為主、多個產權形式並存的格局。

近年來,國家加大了房改力度,公有住房比例下降,私有住房比例上升,其中居民家庭擁有原有私房的為12。0%;擁有房改私房的為48。4%;擁有商品房的為5.4%。近1/3的居民家庭實現了擁有一套產權歸自己的住房夢想。傳統租賃公房的家庭由1993年的76.8%急劇下降到目前的28.6%。

户均使用面積52平方米

住房面積是衡量居住水平的重要指標,從實際使用面積來看,户均小於20平方米的家庭佔總調查户的7。8%;户均20-40平方米的家庭佔32。7%;户均40-60平方米的家庭佔35。5%;户均60-80平方米的家庭佔14.1%;户均80-100平方米的家庭佔5。4%;户均10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佔4.5%,調查報告《城鎮居民住房消費市場調查報告》。

從不同的行政區域看,使用面積最大的為海南和福建省,户均為76和74平方米,使用面積最小的為上海、北京和天津,户均分別為30、38、38平方米,高、低相差一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户均使用面積小於20平方米的家庭中,仍然存在着15.2%的三人以上家庭的安居問題。其中,大多是離退休、下崗待業及家庭負擔重、就業人口少的低收入家庭。這些家庭的成員因工作單位經濟效益差、福利待遇低,住房條件長期得不到改善。

住房成套率達到72.7%

我國城鎮居民居住的房屋類型分為7種,58.7%的城鎮居民家庭住房結構為二居室或三居室,其中二居室達到39.0%;三居室達到19。7%;一居室和四居室比例較低,分別為9。6%和2.6%;普通樓房和平房居住率達10。1%和17.2%。

絕大部分家庭居住條件較好,擁有比較齊備的生活設施。其中擁有暖氣設備的家庭佔31。5%;擁有廁所浴室的家庭佔40。2%;擁有管道煤氣天然氣的家庭佔30。3%。部分家庭的居住條件較差,生活設備不配套,8 。1%的家庭沒有單獨屬於自家的衞生間;38。8%的家庭無暖氣設備;17.7%的家庭使用煤炭燃料。

32.3%的家庭户均裝修1.4萬元

隨着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對居室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近1/3的家庭進行了住房裝修。户均裝修支出1。4萬元,其中房改房户均裝修支出1。3萬元,商品房户均裝修支出2.4萬元。裝修家庭中,户均裝修支出小於1萬元的家庭佔58.3%,裝修支出1-3萬元的家庭佔33.7%,3萬元以上的家庭佔8%。

12.9%的家庭打算購房

有12.9%的家庭打算在20xx年購房,其中6.8%的家庭打算購買現住房,3.2%的家庭打算購買商品房。

不同收入家庭購房意向差異較大。在20xx年打算買房的家庭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為7。1%;年收入在3-5萬元的家庭為18。4%;年收入在7-10萬元的家庭為22。7%。低收入家庭對住房的需求比較迫切,但是受收入的限制難以立即轉化為有效需求。可以看出準備買房的大多數屬於中、高收入家庭,他們有較強的改變住房條件的願望及相應的經濟承受能力,如果有比較優惠的鼓勵購房的政策,這部分人將成為今後實現住房消費的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