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政範例 > 總結

口腔知識點總結

欄目: 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11W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在自身的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後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肯定成績,得到經驗,找出差距,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使我們更有效率,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但是總結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口腔知識點總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口腔知識點總結

口腔知識點總結1

1、阻生牙是指由於鄰牙、骨或軟組織的阻礙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後也不能萌出的牙。

2、引起牙阻生的主要原因是隨着人類的進化,頜骨退化與牙量退化不一致,導致骨量相對小於牙量,頜骨缺乏足夠的空間容納全部恆牙。

3、常見的阻生牙為上、下頜第三磨牙,其次是上頜尖牙和下頜第二前磨牙。

4、對有症狀和病變或可能引起鄰近組織產生症狀和病變的阻生牙均應拔除。

(1)引起冠周炎的阻生牙;

(2)阻生牙齲壞或導致鄰牙齲壞者;

(3)阻生牙引起食物嵌塞;

(4)阻生牙壓迫導致鄰牙牙根吸收者;

(5)因阻生牙壓迫導致鄰牙牙周組織破壞者;

(6)阻生牙導致牙源性囊腫或腫瘤者;

(7)因正畸治療需要拔除的阻生牙;

(8)可能為顳下頜關節紊亂病誘因的阻生牙;

(9)因完全骨阻生而被疑為原因不明的神經痛或病灶牙者;

(10)正頜手術需要拔除者;

(11)預防下頜骨骨折。

5、阻生牙拔除術前必須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全面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口腔檢查。

6、病史詢問:包括年齡、有無系統性疾病史、手術史、服藥史等。

7、體格檢查:包括面型、面色、表情、頰部皮膚有無紅腫或竇道,頸部淋巴結是否腫大、有無壓痛,關節區有無彈響、壓痛,下脣感覺有無異常,張口型、張口度有無異常等。對患有全身疾病的患者還需要進行生命體徵檢查。

口腔知識點總結2

1.純漿液腺:腮腺

2.純粘液腺:舌齶腺、齶腺

3.以漿液腺為主:下頜下腺

4.以粘液腺為主:舌下腺、脣腺、頰腺、磨牙後腺

5.牙髓中細胞以成纖維細胞為主,纖維以膠原纖維和嗜銀纖維為主

6.牙周上皮剩餘也稱Malassez上皮剩餘,是頜骨囊腫與牙源性囊腫的來源7.口腔黏膜角質形成細胞由表及裏分為粒層、棘層、基底層

8.口腔黏膜非角質形成細胞;①黑色素細胞:位於口腔黏膜上皮的基底層,來自於神經嵴細胞,對銀染色、多巴染色、S-100蛋白染色呈陽性反應;②朗格漢斯細胞:位於棘層基底層,來自於造血組織,對多巴染色呈陰性反應,與黏膜免疫功能有關;③梅克爾細胞位於基底層,HE染色,是一種壓力或觸覺感受細胞,來自於神經嵴或上皮細胞

9.咀嚼黏膜:牙齦、硬齶

10.被覆黏膜:脣、頰黏膜、口底和舌腹、軟齶

11.特殊黏膜:舌背黏膜①絲狀乳頭:遍佈舌背,舌尖最多,剝脱為地圖舌;②菌狀乳頭:

較少,分佈絲狀乳頭之間,位於舌尖和舌側緣,病變為草莓舌和鏡面舌;感受甜、鹹味;③輪狀乳頭:體積最大,數目最少,約8-12個,沿界溝前方排成一列;感受苦味;④葉狀乳頭:位於舌側緣後部,呈5-8條平行排列的皺襞,炎症時腫大伴疼痛;感受酸味12.脣裂球狀突和上頜突未聯合或部分聯合13.面裂上頜突與下頜突未聯合

14.齶裂一側側齶突和對側側齶突及鼻中隔未融合

15.頜裂前齶突與上頜突未聯合

口腔知識點總結3

1.恆壓編號:右上牙11-18;左上牙21-28;左下牙31-38;右下41-48

上六斜嵴(近舌、遠頰)是特徵,因此好發於隱裂;上頜中切牙牙根較直,或略偏遠中

頜面接觸區:上1:切1/3靠近切角

上2:近遠中接觸區均在切1/3,距切角較遠下1:近遠中接觸區均在切1/3,靠近切角下2:近中接觸區在切1/3,靠近切角遠中接觸區在切1/3,距切角稍遠

3的外形高點在中1/3與頸1/3交界處的脣軸嵴上

上4為45中體積最大者,頰尖略偏遠中,舌尖偏近中,外形高點在中1/3;接觸區近中在近頜緣偏頰側,遠中在距頜緣稍遠偏頰側

下4外形高點在頸1/3處,頰尖長大而舌尖短小,兩尖均偏近中,解剖標誌為橫嵴,遠中窩大於近中窩

上6近中舌尖最大,遠中舌尖最小,少數舌尖的舌側有第五牙尖;近中頰髓角較高,近舌次之

下6近舌髓角最高

上Ⅲ近中斜緣長於遠中斜緣,是區別於上3的主要標誌可用旋轉力拔牙的有:上1、3

2.下頜的縱頜曲線(下頜牙的切緣、尖牙的牙尖及後牙的近遠中頰尖的連線)是spee曲

線;連接上頜雙側同名磨牙頰舌尖,形成一條凸向下的.曲線,wilson曲線

3.長正中:從牙尖交錯位無偏斜的後退約1mm到後退接觸位,此間距離稱長正中4.舌背黏膜:舌前2/3,4種

絲狀乳頭:數目多,體積小司一般感覺菌狀乳頭:數目少有味蕾,司味覺輪廓乳頭:7-9個,體積最大有味蕾,司味覺葉狀乳頭:5-8條皺襞,位於舌側緣後部有味蕾,司味覺

舌神經:支配舌前2/3的一般感覺

舌咽神經:支配舌後1/3的一般感覺及味覺舌下神經:支配舌的運動神經

舌的血供來自舌動脈,舌前2/3一般感覺由舌神經支配,味覺由參與舌神經的鼓索味覺纖維支配,舌後1/3的一般感覺及味覺由舌咽神經支配,舌後1/3中部由迷走神經支配;舌的運動由舌下神經支配。

5.面部表面標誌口角:正常位置在34之間

耳屏:外耳道前方之結節狀突起,其前方顴弓根部之下查髁突情況,耳屏前1cm可觸及顳淺動脈的搏動頦孔:下頜體外側面,5或45之間的下方,下頜體上下緣中點微上方,距正中線2-3cm,為頦神經阻滯麻醉的進針點翼外肌視為面側深區的鑰匙6.間隙感染

①1-5的根尖感染、鼻側部及上脣的感染→眶下間隙感染→向後→頰間隙感染;↓經面靜脈、面動脈

內眥靜脈→眼靜脈←→海綿竇

②頰間隙為間隙感染相互擴散的途徑,磨牙根尖感染可侵及頰間隙、咬肌間隙、翼下頜間隙、顳間隙、顳下間隙

③下8感染→咬肌間隙感染→翼下頜間隙、顳間隙、顳下間隙感染④下牙槽阻滯麻醉感染→翼頜間隙感染

顳下、顳間隙感

⑤↑

頰間隙感染←翼頜間隙感染→咽旁間隙

↓↓後經顱脣血管到達顱內舌下間隙感染⑥上頜結節阻滯麻醉→顳下→常伴發其他間隙感染⑦腮腺間隙→咽旁前間隙、翼頜間隙⑧顳間隙→頰、咬肌間隙、顳下間隙

⑨咽旁間隙→翼頜、顳下、舌下、下頜下、腮腺、咽後諸間隙舌下間隙走行舌神經、舌下神經、舌下動靜脈、→後通下頜下、頦舌肌間隙→後上通翼頜間隙→後內通咽旁間隙

7.上頜骨:形態上分一體四突:上頜體、額突、顴突、齶突、牙槽突顳突不屬於上頜骨,與上頜骨也無直接接觸

8.下頜骨內面的結構:上頦棘、下頦棘、內斜線、舌下腺窩、頜下腺窩、二腹肌窩9.下頜骨的薄弱部位:正中聯合、頦孔區、下頜角、髁突頸部10.顳下頜關節的組成:下頜骨髁突(前斜面是功能面、負重區)、顳骨關節面(關節結節後斜面為功能

面、負重區)、關節囊、關節盤、關節韌帶

顳下頜關節的關節韌帶:每側三條,即顳下頜韌帶、莖突下頜韌帶和碟下頜韌帶11.翼外肌:①位於顳下窩②上頭起自蝶骨大翼的顳下面和顳下嵴③下頭起於翼外板的

外側面,向後外方走行④止於髁突頸部的關節翼肌窩、關節囊和關節盤⑤使下頜骨向前並降下頜骨

咀嚼肌中,咬肌、顳肌、翼內肌的功能為上提下頜骨,參與下頜骨側方運動,咬肌和翼內肌亦參與下頜前伸活動;翼外肌和舌骨上肌羣起降下頜作用,翼外肌使下頜骨向前

12.頸外動脈的主要分支:甲狀腺上動脈、舌動脈、面動脈、上頜動脈、顳淺動脈13.三叉神經分支及分佈:三叉神經分為眼神經、上頜神經、下頜神經

①眼神經:為感覺神經,經眶上裂出顱,主要分佈於淚腺、眼球、眼瞼、前額皮膚

和部分鼻粘膜②上頜神經:為感覺神經,頸圓孔出顱,形程分4段:

⑴顱中窩段:發出腦膜中神經,分佈於硬腦膜

⑵翼齶窩段:發出顴神經、翼齶神經(鼻齶神經、齶前神經、齶中神經、齶後神

經)和上牙槽神經

⑶眶下管段:上頜神經進入眶下裂後改稱眶下神經,發出上牙槽中神經和上牙槽

前神經

⑷面段:於眶下孔處發出瞼下支、鼻內側支、鼻外側支和上脣支

③下頜神經:為混合神經,是三叉神經中最大的分支。經卵圓孔出顱,發出如下分支:

⑴腦膜支⑵翼內肌神經⑶顳深神經⑷咬肌神經⑸翼外肌神經⑹頰神經⑺耳顳神經⑻舌神經⑼下牙槽神經

14.面神經為混合神經,經莖乳孔出顱,以莖乳孔為界,可分為面神經管段和顱外段。面神經管段分支:巖大神經、鐙骨肌神經、鼓索顱外段分支:顳支、顴支、頰支、下頜緣支、頸支

15.面神經損傷分支表現:顳支損傷---同側額紋消失;顴支損傷眼閉合障礙;頰支損傷鼻脣溝變淺;下頜緣支損傷口角歪斜

15.腮腺咬肌區的境界:前界為咬肌前緣,後界為胸鎖乳突肌,乳突及二腹肌後腹的前緣,

上為顴弓及外耳道,下以下頜骨下緣為界

16.下頜下三角境界:上界為下頜骨下緣,下界為二腹肌的前後腹,其底由下頜舌骨肌、

舌骨舌肌和咽上縮肌等構成

17.下頜下三角內容:①下頜下腺②下頜下淋巴結③前靜脈④面動脈

舌神經、下頜下腺導管、舌下神經自上而下的位於下頜下腺深面,舌骨舌肌的淺面18.舌盲孔①位於舌背②位於界溝尖端③位於舌體與舌根交界處④是胚胎甲狀腺舌

管的遺蹟

19.眶下間隙的境界:上界為眶下緣,下界為上頜骨牙槽突,內界為鼻側緣,外以顴骨為

20.頰間隙的境界:前界為咬肌前緣,後界為下頜支前緣及顳肌前緣

21.頸動脈三角境界:前上界為二腹肌後腹,前下界為肩胛舌骨肌上腹,後界為胸鎖乳突

肌前緣

22.頸動脈三角內容: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頸內靜脈、舌下神經、喉上神經待續

Tags:知識點 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