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關於中醫護理胃痛的方法

欄目: 職場健康 / 發佈於: / 人氣:3.08W

“胃痛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胃痛常常困擾人們的生活,胃痛的時候束手無策嗎?今天小編就胃痛怎麼辦,胃痛怎麼緩解,胃痛吃什麼食物好來帶大家認識胃痛。給大家介紹胃痛食療方法來輕鬆養胃。

關於中醫護理胃痛的方法

胃痛的原因

胃痛,中醫病證名。又稱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症狀的病證。多由外感寒邪、飲食所傷、情志不暢和脾胃素虛等病因引發。

胃是主要病變髒腑,常與肝脾等髒有密切關係。胃氣鬱滯、失於和降是胃痛的主要病機。治療以理氣和胃為大法,根據不同證候,採取相應治法。

1、胃痛之名最早記載於《內經》,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脹,胃脘當心而痛。《內經》首先提出胃痛的發生與肝、脾有關,還提出寒邪、傷食致病説。

2、唐宋文學中把胃痛、心痛混為一談,直至金元時代李杲《蘭室祕藏》首立“胃脘痛一門,將心痛和胃痛明確區分開來。

3、明清時代進一步提出了胃痛的治療大法,《醫學正傳》説:“古方九種心痛,詳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實不在於心也。“氣在上者湧之,清氣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熱者寒之,虛者培之,實者瀉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醫學真傳·心腹痛》還指出了要從辨證去理解和運用“通則不痛之法。

病因

1、外邪犯胃外感寒濕熱諸邪,內客於胃,皆可致胃脘氣機阻滯,不通則痛。其中尤以寒邪為多。

2、飲食傷胃飲食不節,過飢過飽,損傷脾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

3、情緒不佳易惱怒,傷肝傷脾,橫逆犯胃,胃氣阻滯,均致胃失和降,而發胃痛。

4、素體脾虛脾胃為倉稟之官,主受納運化水谷,若素體脾胃虛弱,運化失職,氣機不暢或中陽不足,中焦虛寒,失其温陽而發胃痛。

病機

胃痛的病位在胃,與肝脾關係密切。基本病機為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病理因素主要有氣滯、寒凝、熱鬱、濕阻、血瘀。

病理性質:早期多為實證。後期常為脾胃虛弱,但往往虛實夾雜。

胃痛的症狀

1、疼痛

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複雜。病因包括受寒、氣滯、血瘀等,表現形式有隱痛、刺痛、絞痛。

2、氣脹

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3、食脹

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腸胃蠕動過慢,都會導致食脹。

一、疼痛的位置

胃位於上腹部,胸骨下放凹陷、肚臍上方(靠近心窩處)處。如果將肚子劃分為四個區域來看,左側偏中上的部分這一區域的疼痛,最有可能是胃痛。不過,也有可能是食道、十二指腸、膽、肝或胰等疾病引起,所以還需要以疼痛的時間、伴隨症狀等,作為判斷的準則。

二、疼痛時間

胃痛是發生在餐後或餐前?食用某些食物後?或在過飢過飽暴飲暴食等狀況下發生的。由於胃不適大多與進食有很密切的關係,因此,從飲食的.時間、習慣、內容、種類等作為辨別的準則,也較有準確性。

三、觀察症狀

胃不適伴隨症狀繁多,如打嗝、脹氣、噁心、嘔吐、腹瀉、胸悶等,由於每種疾病表現的症狀不同,如果伴隨胸悶燒心、吐酸水、打嗝等症狀,可能是食道疾病。

假如伴隨空腹疼痛、飽脹餓痛、打嗝具酸味、甚至吐血等症狀,可能是胃潰瘍,但如果打嗝、黃疸、發燒等症狀,與胃可能無關,或是膽囊的問題。因此不能忽視腹痛外所伴隨的各項症狀。

胃炎

急性胃炎的患者,往往發病比較突然。病人會感覺上腹部,也就是胃所在的部位有隱隱作痛,或者僅僅是不舒服,比如有發脹的感覺。有可能會伴有噁心嘔吐的症狀。

有的急性胃炎病人會出現糞便呈柏油樣的顏色,臨牀上稱之為黑便,或者是嘔吐物中有血,這就提示有消化道出血的症狀,並且出血量不少,應當立即送往醫院。

慢性胃炎的患者表現不一,可能完全感受不到任何不適,也可能僅僅是表現為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胃隱隱作痛等。

胃潰瘍

呈現出有規律性、節律性的表現,即進食後疼痛出現,當食物消化之後,疼痛也隨之緩解。但下一次進餐後又重複這個過程。

患者會有消化不良的感覺,食慾減退,上腹部隱隱作痛或是發脹等。

和急性胃炎一樣,胃潰瘍嚴重發作時,也會出現消化道出血的症狀,即嘔血或黑便。

假如突然出現劇烈疼痛,且腹部的肌肉異常緊張,一按就痛,而手放開的瞬間疼痛加劇的話,那麼就要警惕是否出現了胃潰瘍穿孔而引起了急腹症,必須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胃痛怎麼辦

胃痛治療以理氣和胃止痛為主,再分虛實施治。屬於胃寒者,散寒即所謂通。屬於食停者,消食即所謂通。屬於氣滯者,理氣即所謂通。屬於熱鬱者,泄熱即所謂通。屬於血瘀者,化瘀即所謂通。屬於陰虛者,益胃養陰即所謂通。

屬於陽虛者,温運脾陽即所謂通。根據不同病機而採取相應治法,才能善用“通法。

(一)寒邪客胃

症狀: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得温痛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薄白,脈弦緊。治法:温胃散寒,行氣止痛。方藥: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

常用藥:高良薑、吳茱萸、香附、烏藥、陳皮、木香。

(二)飲食傷胃

症狀: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後痛減,不思飲食,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後稍舒,舌苔厚膩,脈滑。治法:消食導滯,和胃止痛。方藥:保和丸加減。

常用藥:神曲、山楂、萊菔子、茯苓、半夏、陳皮、連翹。

(三)肝氣犯胃

症狀: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歎息,大便不暢,舌苔薄白,脈弦。治法:疏肝解鬱,理氣止痛。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

常用藥:柴胡、芍藥、川芎、鬱金、香附、陳皮、枳殼、佛手、甘草。

(四)濕熱中阻

症狀: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乾口苦,口渴而不欲飲,身重疲倦,納呆噁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化濕熱,理氣和胃。方藥:清中湯加減。

常用藥:黃連、梔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陳皮、甘草。

(五)瘀血停胃

症狀: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後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治法:化瘀通絡,理氣和胃。方藥:失笑散合丹蔘飲加減。

常用藥:蒲黃、五靈脂、丹蔘、檀香、砂仁。

(六)胃陰虧耗

症狀:胃脘隱隱灼痛,似飢而不欲食,口燥咽乾,五心煩熱,消瘦乏力,口渴思飲,大便乾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養陰益胃,和中止痛。方藥: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

常用藥:沙蔘、麥冬、生地、枸杞子、當歸、川楝子、芍藥、甘草。

(七)脾胃虛寒

症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受涼後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納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方藥:黃芪建中湯加減。

常用藥:黃芪、桂枝、生薑、芍藥、炙甘草、飴糖、大棗。

鍼灸療法

1、針刺:內關,中脘,足三裏。適用於各種胃痛。實證用瀉法,虛痛用補法。

2、艾灸:中脘,足三裏,神厥。適用於虛寒性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