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7.6K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5篇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前些時候,縣教研室組織全體語文教師一起學習了《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回來後,我又通讀了一遍。讀完後,我對語文教育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在以後的教學中也有了更明確的目的。

在這次新課標中,一些修改過的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也更加人性化和有針對性,對於傳遞祖國的漢字文化無疑是更有益的。現在我針對第二學段的目標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1、新課標在識字和寫字目標上減少了會寫字的數量,減輕了學生會書寫漢字的負擔,也減輕了一些學習壓力。現在的學生接觸的新事物多了,他們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也更強了。但是我們的教育卻仍然把他們牢牢鎖在應試教育的框框裏,讓他們失去了開發自己興趣和培養自己愛好的時間,適當的減輕一些學習壓力,可以讓學生嚐到更多的童年樂趣,在這些童年樂趣中積累的經驗和經歷對他們以後的學習也會有促進作用。

2、在閲讀目標上增加了對學生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的要求。學習貴在有疑,針對疑問可以提出問題,並且找到解決的方法。現在的教育還是停留在教師講授的階段,學生髮現問題的機會和能力都不足,而發現學習已經幾經論證,是最有利於學生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學生在發現問題,並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的探究能力和思維方式,並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在以後的學習中舉一而反三,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非常必要的。

3、習作目標中指出“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這個目標的提出比原先“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更具體,也更明確了。使得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有更清晰的思路,也更有利於學生把作文寫得生動有趣,在寫作時突出重點,抓住細節描寫。

總之,新課程標準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教育越來越貼近生活和釋放學生天性以及跟隨時代發展而不斷改進的一面,相信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學生各方面的學習能力有更大的進步。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解讀了語文《新課程標準》,讓我認識到語文新課程標準改革的重要性及改革的實質性,在新教學理念的支配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怎樣才能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尊重學生個人的感受,一改以往語文教學孤立,封閉,僵化的局面,下面,我就這幾方面淺談自己的體會。

一、改變觀念,樹立全新的人才觀。

課堂教學需要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和創新精神是“新課標”賦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教師就應該激活學生的情感,營養學生的德性,並用自己的航標之燈,去照亮學生的希望之路,使他們的心靈世界也通明透亮。孕育着這樣的心靈,一切美好的事物才能從外部走向內部,從客體走向主體,一句話,才能內化為學生的素質。

二、創設情境,輕鬆學習。

《新課標》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強化語言實踐便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的能力,其主要途徑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一個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三、拓寬外延,夯實基礎。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如(七~九年級)認識常用漢字3500個,其中3000個左右會寫;背誦優秀詩文80篇。但同時又要求,基礎知識的學習應該充分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實際。如錯別字改正和病句的訂正,可以從廣告、招牌、標語、報刊文章中選取新鮮活潑的材料進行命題,使學生通過考試真正體會到語文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這就提醒我們必須繼續由封閉向開放轉變,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教育觀。語文課本的選文是一部小百科全書,無所不有,無所不包,要把教材作為培養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範例,堅持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教學方式;同時以課堂教學為主,開闢第二課堂,挖掘隱性課程,融通學校、社會、家庭多種語文教育渠道,形成立體式、網絡化的語文教育環境。語文教師應像導演、像領航員,課外閲讀、社會調查、書法訓練、日記撰寫、詩歌背誦等等都可成為教學內容。就課堂而言,“天地閲覽室,萬物皆書卷”,而教學手段更應該是“語言+普通教具+現代媒體”。

四、注重評價,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説,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説“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綜上所述,新理念的確立,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更新課程觀、學生觀、質量觀,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掌握新理念指導下的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由於舊觀念的痕跡很深,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很艱難的、有時甚至是很痛苦的。人們常説,在歷史的轉折關頭,有人被飛馳的時代列車拋棄;同樣,在教育理念的轉變時刻,也有人由於因循守舊而被時代洪流所淘汰,這就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

我參加了聯合校組織的國小語文20xx年版新課程標的學習,我感覺自己有了明確的目標,受益匪淺,讓我無論是在教育教學方面還是師資培訓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點心得。

一、提高教育教學思想認識。

通過本次培訓,我的思想認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為什麼要學習新課標;

第二,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師要有愛心、有智慧、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讓學生喜歡你,以至於喜歡你所教的學科。

第三,明確了語文教師的職責在於精通育人之道,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即“授之於漁”的作用,教師應重視為學生創設語文學習的大環境。

第四,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目的理念,認識到教學活動的意義在於培養人的發展所必備的素質,諸如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全的意志品質,陶冶豐富的情感,培養研究性學習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等。

第五,要明白教書育人,教書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在語文教學中要能潛移默化地塑造人的靈魂,提升人的涵養和文化品位,啟迪智慧,感悟人生,心得體會《國小語文新課標培訓個人心得》。要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生活、學會創造、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所力求達成的目標。

二、培訓時機恰當

作為一線教師誰都知道,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作為新課標下的教師,到底該怎樣做才能把學生培育成才呢?通過今天的培訓,我有了新的教學定向:

1、拼音、識字教學要強調一個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學生想學、甚至好學。

2、把寫字教學當做語文教學的基礎。堅持每天練習10分鐘。

3、閲讀教學應注重引導學生鑽研文本,且要注意糾偏。

4、習作教學要以學生生活接軌,不能脱離生活,憑空想象。

今天的學習,我看到了自身的問題、明確了努力的方向、瞭解了可以嘗試的各種方法,總之,要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語文教育觀。要把學生從沉重的課業負擔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讓我們的教學另創一番新滋味。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4

20xx年4月30日上午,有幸線上聆聽了鄭國民教授的公益講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主要內容和變化。鄭教授從語文課程標準主要變化、語文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核心素養與課程目標、語文課程內容、語文學業質量、語文課程實施,進行系統分析和深入解讀。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啟發。

一、關於語文課程性質與課程理念

20xx版課程標準表述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突出了語言文字的重要性。強調通過體會語言文字的特點和規律,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發展思維,提高審美,積澱文化底藴,可見語文課程在培育時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凸顯了它的奠基作用。課程理念統領課程目標設計需要關注:從課程目標來看,強調立足於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從課程結構來看,注重課程的節段性與發展性;從課程內容來看,就是突出時代性和典範性;從課程實施來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實踐性;從課程評價來看,主要是倡導的是過程性和整體性。

二、關於培養核心素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當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

(1)從文化自信來看,強調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心。通過語文學習,熱愛中華文化,加強課程內容整合,學習凸顯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品。達到增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自信心。

(2)從語言運用來看,我們要強調學生熱愛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語文課程應要求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積累豐富語言,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語感,有效溝通交流,發展思維能力,讓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3)從思維能力方面來看,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崇尚求真創新的精神和意識。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保持好奇心、求知慾、積極思考、敢於探索創新的態度。注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強調在綜合性學習中/要具有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注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學科間的溝通,書本與實踐活動需緊密結合,教師細心耐心的教導引領,提高教學質量。

(4)從審美創造來看,要涵養學生的高雅情趣。讓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語言文字及其作品,在體驗語言文字及其作品的過程當中能夠獲得豐富的審美經驗,具有初步的感受美、發現美和運用語言文字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三、關於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

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羣的關鍵要素:語文情境、學習主題、典型的實踐活動。隨着構建、探索語文學習任務羣,將會帶動教與學的方式進行改革。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關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注核心素養的形成,關注不同學段學習任務羣內容的設定,增強學科間的互通互學,進行資源的整合,追求“少而精”“實而活”。

四、關於自主閲讀、探究

從課程實施來看,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不斷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強調了“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具有獨立閲讀能力”這一部分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注重閲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在喜歡的基礎上,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能夠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句的意思、藉助插圖閲讀。並在閲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樂於交流,介紹自己讀過的書。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五、關於學業質量與教學評一致性

按照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這樣一些方面來呈現出學業質量。根據語文實踐活動來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實用性強。同時重視評價的導向作用。過程性評價主要理解“評什麼”、“怎麼評”和“如何用”。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評價。提示通過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來促進我們的評價。

通過這次學習,加深了對新課標的理解。為教育教學指明瞭方向。文以載道薪火相傳。今後將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讓語文課堂呈現精彩與活力。心中有課標,前方有道路!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5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與20xx版和20xx版有了很大的變化,如:課程目標分學段的要求由原來的“識字與寫字”“閲讀”“寫話/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變為“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交流與表達”和“梳理與探究”。通過仔細對比閲讀,我發現“閲讀與鑑賞”大致等同於以前版本的“閲讀”目標,“交流與表達”則整合了前版本的“寫話/習作”和“口語交際”,而“梳理與探究”則可以算是以前“綜合性學習”的升級版了。

以第二學段的“梳理與探究”目標為例,20xx版課程標準要求“嘗試分類整理學過的字詞。”“嘗試用表格、圖像、音頻等多種媒介,呈現自己的觀察與探究所得。”“嘗試運用語文並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這幾點要求都是以前版本的課標中所沒有的,尤其是“跨學科學習”,讓我聯想到了四年級階段性檢測中的題目,在數學中出現“詹天佑開鑿隧道的課文片段”,語文中則出現“根據售票方法計算買票費用”的題目,學科融合、跨學科學習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是很有必要的。

因為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其實許多問題是很難只用一個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的,例如生病吃藥,我們既要看得懂説明書,有時又要能根據年齡和體重計算出需要服用的劑量。又如照食譜製作美食,既要能看懂步驟,又要根據食材和調料比例進行稱量。

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第三單元綜合性學習《輕叩詩歌大門》便提出瞭如下要求:“可以配上插圖,還可以用書法形式展示喜歡的詩”,教師在指導學生編小詩集時,就可以引導學生用擅長的方式去設計,鼓勵學生用表格的形式給收集到的詩歌分類、用配圖、書法或者朗誦的形式去展示自己喜歡的詩。

學習分學科,而生活不分學科,我們培養學生,就是為了讓他們將來能更好的生活和創造,去適應科技日新月異的變化。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6

語文教學中,該怎樣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

一、明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要求

自主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自立(基礎)、自為(實質)、自律(保證)。具體表現為:學生參與制定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內容,參與制定學習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自己發現認識解決問題,發展思維,掌握方法,養成習慣。有自己的情感投入和體驗,並以之激發自己學語文、用語文,自己能在語文實踐中及時反思並調整學習活動。合作學習要求明確共同的任務,要求學生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相互支持和配合,共同完成任務,要求師生共同評估學習活動,尋求改善途徑。合作學習不僅要求掌握合作的學習方式,更要培養合作的生活態度。探究學習着重探索和研究。探究學習要求在語文實踐中,學生自主獨立的發現重要現象,在對重要現象的觀察體驗感悟中,有針對性的所及與處理相關信息,在對問題的探索認識體驗感悟的過程中,積極表達交流,逐步形成,並呈現、説明、評價和檢驗探究解惑,在探究學習中掌握防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培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發展實踐創新和探索進去精神。

二、正確認識自主合作探究的對立面

對立面包括教師的指導性學習,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強化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要對學生驚醒必要的指導和要小的幫助。包括使他們明瞭學習目標和內容,開發和利用學習資源,涉及語文學習活動,發現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反思評價學習過程和結果。合作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個體學習。合作學習錢,個體都應對學習內容有自己的思考和認識,這樣,合作學習才會有知識和經驗的新的建構。探究學習的對應面是學生的接受學習。如果接受學習中學習者是主動地,能夠將新知識與已有的知識體系建立實質的聯繫,就是有意義的。

三、在綜合性學習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又具有現代社會的學習特徵,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有利於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7

通過今日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現簡要説説我的想法和感悟。

1、觀念的突破。首先教師要從教書轉向育人,改變傳統的知識中心和考試導向的教育理念。課程教學必須從知識學習為主轉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促進完整的人的發展。其次教師要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教師需更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特點,深入瞭解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真正關注學生和學生的學。

2、育人方式的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提高站位,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單元設計,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化為一個單元,在情境問題的解決中進行學習。同時教師的研究重點轉向研究學生和學生的學習,精心設計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活動,讓深度學習在情境中發生,從而達成核心素養的培育。

3、評價方式的改變。對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評價要突破傳統的紙筆考試,從學生的實踐中尋找過程評價,推進表現性評價、真實性評價,評價不再僅僅是檢驗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還包括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品質、信念等,通過綜合性的外顯行為來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生無機巧姿,所貴唯實踐。”通過本次的新版課標培訓,老師們表示努力方向更加清晰,下一步將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深入實踐新課標理論知識,確保教育改革目標的順利實現。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8

只有在不斷學習中才能進步,這正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我參加此次培訓學習後再次深刻領悟到的真理。

首先,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發展,教學思想有了進一步的更新。聽了各位專家的報告和講座,我明白了現代教育對教師成長髮展提出的新的、適應時代的發展的要求,而我對教學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發展。各位專家的專題講座和優質課,新穎獨特的教學理念,嫻熟實用的教學技巧,適合當代國中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背景介紹、情感激發、語言品味、意理闡發和機智點撥等,讓學生體驗到了一種富有教學個性與文化氣息的,同時又令人陶醉的詩意美感與自由境界。專家們對議論文、散文、小説、説明文的教學建構思想,無疑是給我們在一線從事國中語文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教學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為我們今後的教學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為老師,不能只停留在知識傳授的層面上,應是一個教育科學的研究者,不斷研究學生,研究教材,關注社會,關注學科的發展;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經常進行案例研究,把教學看成是一種藝術,一種追求,讓自己擁有先進的課改理念,新的教學方法,豐富的知識儲備,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結合自身的教育實踐,運用講座中的科學方法指導自身的教學工作,爭取學有所得,學以致用。

其次,經典課例分析,開闊了我的視野。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就應該是全面系統的語文學科本位知識。在學習中,每一天都有感觸,每一天都有收穫,每一天都有驚喜,聆聽了專家的一場場精彩講座,我獲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靈的洗禮。通過專家引領,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對國中語文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通過參與學習、反思體會,我準確地把握了小説,散文,議論文,説明文等各類課文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的重難點,認識並掌握了語文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在這個平台上,我們相互交流,共同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討論和交流的環節上,讓我知道了現在語文這門課在全國大背景下的現狀和發展。專家通過教學的課例,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與把握,極大地開闊了視野。

第三,專家講座,使我把握教材和設計教學的能力有了提升。以前的我,對教材研究不夠,教學設計不精,課堂教學的方法有待改進,對課堂教學改革建議中的課堂教學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課堂教學環節安排不科學;舊的教學方法仍然存在,教學過程注重於教而學的重視不夠;結果學生的語文思維訓練不夠,能力提高緩慢,情感薰陶不深入。

通過專家講解,我真正瞭解了現行教材在內容體系、活動方式、組織形式和考核評價等方面留給教師較大的空間,教師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進行個性化的整合與重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應手。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認真落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學習目標,根據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繼續學習的能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注意知識的內在聯繫,學習環節完整,聯繫緊密,銜接自然。課堂教學要能將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完整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明確“學什麼?怎麼學?解決什麼問題”,注意對學生加強訓練,數量要合理、梯度恰當,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總之,通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自己立足課堂教學,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信念,讓我明確了自己今後課堂教學中需要改進與努力的方向。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9

2022年,新冠疫情反反覆覆,終是擋不住,萬千企盼的目光。在新版課程標準落地的那一刻,許多飄忽的心也落地了。他告訴我們,不必追,守住本心,踏實前行。

守正,以“學”為中心。

“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樹人的根本底線,守住語文學科的特有屬性和育人價值,追求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培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中國人。在中央作出關於義務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雙減”工作決策部署後,大家就開始有了各種探索,但全面檢視課程修訂體現的改革方向,究其本源,還是“以學為中心”的理念。

語文教學的本位意識已由“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知識已不再是傳遞性的,是基於活動而生成的,它需要我們將之轉化為幫助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學習。落實全面育人、面向全體、素養導向、加強綜合、突出實踐、減負提質等,就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即“以學生為中心”。

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聚焦,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就成了根本任務。這就得將教師從過去的單一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歷程,由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教師一篇一篇地教”轉變為了“學生一組一組地學”。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活動的豐富,探究空間的開放,都是要求“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

創新,以“思”作根基。

語文新課標將思維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思維能力是一個整體性概念,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之間是互為融合甚至互為促進的。“素養”則是長期養成並在生活中自然表現出來的,這都指向學生能力的養成。此前教育部表示,現行的語文教學較多地關注形象思維,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所欠缺。要改變這一現狀,就急需不斷“創新”。如此“創新”,都是以“思”作根基。

“創新”就需要教師自身多“思”、能“思”、善“思”。教師的教學思維會成為學生被潛移默化感染的“範本”。新課標對語文教師職能和職業修養的要求都有了變化,在堅守語文課程性質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我們就得多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更新自我、發展自我、豐富自我。

要強化思維能力培育,首先要求教師提高文本解讀與獨立思辨的能力,能以貼合文體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文本,並得出具體閲讀指導的程序和策略,讓自己的教學清晰且有深度,嚴謹而有趣味,方能讓學生深入而快樂地學習語文,發展思維,提升素養。

其次,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創設真實具體的學習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羣教學,多種課型相互結合,真正激發其內驅力,讓學生多“思”、會“思”、樂“思”。每一節課都要有思考軌跡,有序、有邏輯,“起承轉合”,由淺入深,由此及彼。每一節課都應有明確的思維培育目標指向、方法策略和評價機制。同時,這些學習活動要貼近學生的思維發展,帶有思維力挑戰,使學生學習行為、邏輯思維能力均得推進到鍛鍊。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思維得以重塑、建構,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更推動“樂”思習慣的養成。

研讀新課標,讓“學科核心素養”入腦入心。我們當守住立德樹人之本,以“思”作根基,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用“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培育有“文化自信”的新時代接班人。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0

帶着新課程改革濃濃的春意,沐浴創新教育縷縷陽光,花季的雨露和園丁的微笑一齊映進我的視野。新課程改革讓我體會到了教學的生命過程。——題記

一、以“生”為主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改提出的教學理念。在國中語文教學中,對這一理念最好的踐行就是從學生心理特點出發,樹立與新課程理念相適應的發展教學觀念,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採取有效策略,創造一種興趣盎然、生動活潑、風采迷人的課堂教學氣氛,強化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趣味性,讓語文課堂教學"高潮迭起",使學生在精彩紛呈的'課堂學習中獲得情感、能力、知識等方面的協調發展。而這一切的出發點都是為了讓我們的語文課堂能有一股新興的魅力牢牢吸引學生,只有學生“樂學“才能”“好好學”,才能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一切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勢必與教師不厭其煩的細講精練、單一以課堂為主的資源、沒有多大激勵作用的單調評價是格格不入的。於是新課標下的以學生為主,其實累的是我們一線教師,我們不但要好好琢磨學生的心理特點,要選好教學內容,要設計好課堂環節,要定好教學手段,掌握好教學藝術,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內在的學習動機,想想覺得我們又在風口浪尖中做一個時代的弄潮兒,難啊!

二、以“學”為主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是老師的“教”學生“學”,為了讓學生的終身學習的,老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機會提供給學生。課標中指出要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時間能力、、、、、、這些要求和理念,讓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學生的“學”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課堂上多留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老師閉嘴”“放手讓學生質疑解疑”的新課改精神便強有力的佔據了語文課堂,對文章整體的感知質疑,對部分的感知質疑,及對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學生自己主動探究才能真正讓她們掌握知識。其次要讓她們多讀多思多講。其次在課外要引導學生如何自主預習,自主複習。於是一些省市的《導學案》的使用,在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讓學生面向更廣闊的語文天地中自主學習。古人云:“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所以新課標倡導多讀書少做題,作業“變臉”尤其重要,只有從課業負擔解放出來後學生才有更多的時間與書本接觸,於是我們要善於利用課外閲讀促進學生語文積累,老師要不遺餘力地培養學生得閲讀興趣並給予正確積極的引導,學校和家長要給予全力支持。給學生創設廣闊的閲讀空間。比如定期地給他們推薦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然後讓大家暢談讀後的心得體會。還可以佈置她們去閲覽室或者圖書館等文化中心去翻閲好書。還可以藉助綜合實踐活動讓他們從互聯網、報刊等媒介上搜尋自己要的資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誘發他們向高層挑戰的求知心裏。

課改的大潮湧動着,我們也努力去做一個好的弄潮兒吧!儘管比較艱難,我們也要勇往直前、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

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1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語文教學中讀、説、聽、寫四種基本能力的培養;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及探索綜合實踐性學習等方面,形成了比較系統的教育觀、學生觀和教師自我發展觀。通過學習明白了新課程自由度大,教師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需要精心設計,巧妙安排,富有創造性地挖掘課程資源,恰當合理地調整教學進度和內容,對教材有重新整合的能力。新教材安排的課時內容是有靈活性的,需要施教者認真研究學生,聯繫學生生活實際,立足於人的培養與發展。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形式,真正體現在樂中學、趣中學、動中學、做中學,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做好如下準備:

一、深鑽課程標準,領會課改精神。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 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閲讀教學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不要淡化或輕視了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新課標對各學段學生的閲讀能力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逐步學會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這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閲讀能力。如果對新課標的這一內容把握的不準確,教師對各個學段的學生應具備何種能力茫然無知,無形中拔高或降低了教學要求,學生閲讀能力培養將達不到標準。因此,語文教師要在深刻領會課標的理念基礎上,有目的地探索各種方法的訓練和指導,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真正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具備全面的語文素養,形成真正的語文能力。

三、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學法轉變,喚醒主體意識。學法指導不應只看作是簡單的傳授方法,而應突出學生學習活動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只有驅動學生自己去主動介入,歷經注意、思考、生疑、解疑、創造等心理體驗,才能使之理解和把握語文學習的規律,養成習慣,形成學力。其次,課堂設計要變“教”為“導”,形成教與學的互動推進。教師應充分了解“學情”,營造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情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訓練,提高學法指導的自覺性;適時引導學生自悟學法,有意識地強化活用,加強能力遷移。

四、鼓勵合作學習,不能忽視獨立思考。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學習,是這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改變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不過,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語文課堂中,學生既需要人人蔘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更需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有時課堂上的合作學習,未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熱熱鬧鬧,實質上是流於形式,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師沒能真正理解合作學習的含義,未處理好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係。

今後,對於自己的教學,我還需要不斷地反覆地學習 ——實踐——反思——調整,這樣才能逐漸摸索出真正適應新課標要求也適合學生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不斷積累課堂教學經驗,不斷地產生、積累靈感。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2

第一次接觸語文課程,接觸課標是大約在20xx年。到時候還在讀大學,坐在師範學院聽班主任郭琦老師上課。

那時候,在那個小教室裏,每人拿着一本淡黃色的課標,跟着老師圈劃“三維目標”,死記硬背其中的內容。那時候對這本“小黃書”一知半解,學完之後很快就仍在書櫃裏了。直到工作之後,叩開教學研究的大門,才知道這本書的重要。

20xx年的課標是一個版本,十年過去了,課標經過一線老師和專家們的研磨終於有了新的版本。十年,曾經的少年可成也成為大腹便便的老先生,近幾年出生的孩子也將接受新課標的洗禮……

話説對於新事物的出現我是很激動的,那天雖在忙其他事,但也插空點入教育部的網站,想第一時間瞭解這一版本的新課標。可惜網絡實在不通暢,或是網站問題,從10點一直到12點才打開了這個版本的《語文課程標準》。

一、語文核心素養

以前在國小和國中的義務教育階段,是沒有明確提出什麼是核心素養的,用的是高中課標的“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如核心素養則根據時代的變化,定義為:

文化自信

語言運用

思維能力

審美創造

這樣的核心素養內涵,更加指向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其邏輯是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學習中華文化的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思維和審美創造的能力,實現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

語言運用是指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一定的語感,並且使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平時我們在學習一篇篇課文中。遇到一些高級的表達,優美的句子,要求學生被送下來,學以致用。豐富學生的生活。

思維能力在這次語文新課標有很明確的論述,包括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簡單來説就是要求學生説出“你從這段文字中看到什麼畫面?”學生在描述畫面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的過程。邏輯思維則是訓練歸納課文大意,辯證思維則是訓練闡述“辯證類”問題中正反兩方的觀點,創造思維則指向表達,説或者寫出一些不一樣、有意思的文字。

三、課程的主題內容

根據時代特徵,明確了課程的主題內容應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語言能力的發展需要通過一次次學習,一章章閲讀,一輪輪訓練,而訓練的內容的主題就是以上三種文化。其中中華傳統文化放在首位,因此我們作為語文老師需要多涉獵中華文化的知識,豐富腦海中知識理論體系。同時,也要對黨的百年革命奮鬥史及其精神有一定的瞭解。

四、學習任務羣

先是高中的課標提出了十八個學習任務羣,終於義務教育階段也提出來了六個學習任務羣,分別是:

第一層設“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一個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第二層設“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羣,第三層設“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2個拓展型學習任務羣。

任務羣的意義是讓學習不只是學習知識,更加指向問題的解決,知識的運用。也就是説,以後學生不只是學知識,更是完成語文學習任務,通過通過觀察、閲讀、分析、整理、寫作、遊覽、參觀、查閲等等學習活動,解決具體情境的問題。將知識藴含其中,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中,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因此,我大膽猜一猜,往後的考試,或是中大學聯考,試卷將會分成一個個的專題任務,配以大量的閲讀材料,老師通過學生任務的完成情況,評價學生的學習水平。知識的掌握將成為完成任務的前提條件。

五、課程評價

新課標更加指向“立德樹人”,對“人”的培養,因此特地強調了“過程性評價”,就是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等,態度更重要,知識掌握因人而異,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在“雙減”的背景下,課標中還加入了“作業評價”,作業要多樣化,精緻化。課標中提到:除寫字、閲讀、日記、習作等作業外,還應緊密結合課堂所學,關注學生校內外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設計主題考察、跨媒介創意表達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學習的能力。

課標提出,階段性的評價更加建議用表現性的評價,這點和我前一篇推文的觀點不謀而合。確實,形成性評價方式,應該要“活起來”了。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3

本次有幸聆聽了吳教授的國中語文課程改革方向的培訓,吳教授精彩的演講使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課堂教學面貌煥然一新。成長記錄、教學反思,引導我走上一條研究之路。課改實驗,帶動了教科研工作的開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識,養成了課後反思的習慣,不僅重視授課前的設計,而且重視課後的總結和反思,即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反思教學過程中對課程標準的把握,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課程功能的落實等。研究方式的改變帶動了我工作方式的改變,我走出封閉的教室,打破學科壁壘,與其他學科教師相互溝通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教學中的問題,教師之間更加緊密地合作。

一、實現思想觀念的更新

課程改革是一場文化的變革,教師要融入這個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和先進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識面,多讀幾本書,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進行知識更新。做為一名實驗者首先要樹立全新的教育觀。

做為語文教師,要立足於學生的發展,以平等的姿態走近學生,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為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課堂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讀,自由地議,大膽地評,讓創新的火花在讀中迸發,從而真正樹立以人為本、以讀為本、以創新為本的現代閲讀教學觀念。並做到由統一規格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樹立了個性教育意識。

二、實現知識結構的更新。

面對新教材的新內容、新要求,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課程標準,精研教材的同時,花大力氣,下大功夫,深入學習所教語文專業的新理論、新知識,把握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動態,及時吸收專業推出的新成果;與此同時,一方面還進一步學習掌握相關學科的新知識,借鑑教育同行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新經驗,另一方面還要加強現代教育理論的學習,以此從全方位、多角度來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形成能適應新教材教學要求的過硬的業務功底。

三、教學方法的更新。

課堂上我努力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我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讓教室也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我努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並能針對不同的學習內容,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體驗等,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而有個性。學習方式還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在學習中我讓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使學生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

總之,在課改浪潮中,構建“自主合作,主動探究、樂於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每個老師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課改一路走好,並取得實效,就要認真研究課標,謹記學科特點,不忘學生的年齡特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不斷努力,不斷探索。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4

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我對語文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認識,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徵,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

一、吃透課標,領會課改。

語文課程標準,有意識地把語文素養凸現出來。語文素養內涵豐富,它以能力為核心,是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的融合。因此本次課改不再將學生掌握系統知識放在首位,而是將學生價值觀和情感態度的培養、激發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熱情、培養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形成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放在首位。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學生感覺觀察、體驗、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這就是要求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愛上這門課,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和參與欲。在活動中,讓學生自覺去獲取知識。

二、運用媒體,輔助教學。

為了在課堂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創設各種教學情境,提供直觀的教學材料,僅憑教師的語言和行為動作是無法完全達到效果的。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能夠給學生以具體形象,有聲有色的情境感受,還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時空的信息量,都會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抽象教學形象具體化,使學生在體會、感悟中獲取新知。

三、提高素養,與時俱進。

傳統的課程體系偏重於書本知識傳授,課程綜合化,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教師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用他們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導他們,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綜合實踐課的開設,對於傳統“應試教育”的教育觀,也是一個挑戰。課改力圖在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和實施建議等方面全面體現知識與技能,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樹立遠大理想,這種過程將深刻地影響他們思想道德的形成,影響他們人生的抉擇。

在進行語文新課程的教學中,不必每節課都要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能結合當地學校和學生的實際,用好黑板和粉筆也是很不錯的。不能錯誤地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啟發式教學,也不能錯誤地認為課堂一定要搞表演活動才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教法和教具的選用應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看看能不能有利於學生的學習,是否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的能力,是否有利於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是否有利於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5

本次教研時間,我們按照學校要求集體學習了《語文新課程標準》。

通過學習,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體驗到教學的樂趣,讓我感到豁然開朗。通過學習新課標,我學到了不少新的教學理念。《新課標》它主要是對教師如何教教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在以往教學大綱的基礎上,突出了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在課程學習中人的作用,尤其是學生的作用,還注重教學法的指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地研究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白新課程新在什麼地方,怎樣才能體現新字。

我認為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要充分調動學生主體性,多樣性的學習方式。《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

(一)讓學生學會學習

要使學生學會學習,就要從課堂教學改革入手,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主體精神得到發揮、主體人格不斷完善、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促進學生積極地、主動地、創造性地去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全面參與、全程參與,興趣盎然地學習、生動活潑地發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學生的思維狀態如何,直接影響學習的效率。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鮮明生動的情景,激活學生思維的興奮點,真正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學思結合,樂於參與。

(二)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法的選擇,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學習運用,正如旭日東昇,陽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經驗、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新課標的實施確實給當今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一次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中、在一次次的合作探究交流中,我們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濃,越發變的活潑、可愛了,更多表現在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同時也感受着知識的滋養。

在教育教學規律的推動之下,新課標的指導之下,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逐步遠離偏、繁、難、向着理解、探究、分析、綜合、運用等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