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好習慣心得體會15篇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好習慣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分享。

好習慣心得體會15篇

好習慣心得體會1

10月11日,參加了本溪市教育局召開的本溪市國小行為習慣培養專題報告會。 會上,全國知名教育專家孫雲曉做了《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的專題報告。孫老師就培養好習慣的方式方法,習慣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等多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

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會一輩子享受不盡它的利息;要是養成了壞習慣,會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可見習慣的重要性。可惜現在有一些孩子就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班中的某些學生,做鞏固習題時東張西望、玩玩學習用品、和前後同學講話,一天的作業都要到放學後在老師的“窮追猛打”下才能完成;還有的學生上課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經常開小差,甚至於和同桌講悄悄話,經老師再三提醒,一會兒就又走神兒了。這樣的學生學習會好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而一個愛學習會學習的孩子,必定有許多良好的學習習慣。一般來説,孩子如有以下十個基本的學習習慣,學習成績必定是優秀的:學習有目標、提前預習、認真聽講、完成作業、及時複習、正確使用學習用具、規範書寫、積極提問和討論、經常閲讀、持之以恆等。

什麼時候培養孩子的習慣最好呢?是從幼兒開始。“學會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情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説,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從幼兒學到的基礎的東西,直到老年時還記憶猶新,可見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這正説明了從小養成的良好習慣會伴隨人的一生,並時時處處起作用。就像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所説:“三歲決定一生。”所以培養良好的`習慣一定要從小開始。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的孩子活潑、開朗、能言善辯,看似優點而實際上也成了他的缺點,隨意、馬虎、做事缺乏恆心,這種種成了他學習上最大的障礙。雖然已是國中生可是做事依舊馬虎,學習總是定不下心來,缺乏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有時甚至為了逃避責任而説謊。怎麼辦?我想盡辦法:批評、打罵、説教、談心、鼓勵。作為一名教師,我每天都承擔着教育學生的責任。

看了孫老師的著作《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一書後,我進行了深入地思考和反思。看來的問題還是出在習慣上,雖然一直以來我針對學生的性格特徵採取了一定的教育方法,但是由於説教過多,可能有的學生產生了厭煩心理,他們還特別調皮、好動,又怎麼能安分守己呢?長此以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徹底解決,他們的習慣又怎麼會有改善呢?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所以做父母、老師首先給孩子好習慣養成起個表率作用。

好習慣心得體會2

這學期我校上報了“國小生良好習慣的養成課題研究”參加課題的老師在黑校長的組織下進行了學習與交流了,感觸頗深。“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良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若養成了壞習慣,那一輩子都償還不完它的債務”。是否養成良好習慣直接影響到青少年將來的工作和生活,其意義是深遠的。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教育是什麼,往簡單的方面説,只須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國小段階是兒童形成各種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他們的習慣養成不僅影響國小階段的學習成績,而且影響以後乃至將來的一生,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是國小教育的重中之重。下面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國小生應具有專心聽講、閲讀課本、動腦多思、完成作業、課外自學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採取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教給學生專心聽講的方法,培養學生邊聽邊想的習慣,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時向老師提出,強化學生在課堂中積極主動的學習。特別要培養學生求異思維,逐步形成獨立的觀察與思考能力。其次,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及時反饋,瞭解學生作業中的常見錯誤和多發錯誤,讓學生認真糾錯。還要把好作業有意識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產生向榜樣看齊的向上心理,自我糾正錯誤,書寫規範。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指導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閲讀有益的課外書,好的內容及時摘錄,經常整理,逐漸養成自學的習慣。

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個人的言談舉止,反映了他對社會、對生活的態度,也反映了他的精神狀態和文化素質。無數的事實證明,良好的品質往往是從小打下的基礎,而不好的,甚至壞的思想、行為習慣也往往是從小或者國小時期開始的。“改造比塑造更困難”。因此,我經常教育學生遵守《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從常規抓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講衞生、遵守紀律、遵守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德、勤儉節約、愛護公物、助人為樂、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比如,有的.學生損壞桌椅和學習用具等毫不可惜,針對這種情況,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公物方便你我他》、《學習的好夥伴》等主題活動。此後,學生能自覺地愛護公共財物,愛惜學習用具。

三、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競爭意識

現在的國小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在智力、體質、行為上有許多優點,但由於教育引導(包括家庭教育)不當,使他們出現了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比如,任性、遇挫退卻、嫉妒別人……教師不應忽視這些現象,要耐心地引導學生走出誤區,培養學生有克服困難的意志,能經受成功的考驗,同時能經受失敗的打擊,有認準路、用好力、不達目的不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並能抵禦不良行為的誘惑,使其身心健康發展。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國小教師,我們面對的是活潑好動的孩子,只能通過大量細緻的工作,採用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

好習慣心得體會3

魏書生,一個教育上的傳奇人物,即使我們坐在會議室看他在錄像上作報告,我們心裏都對他產生種種懷疑,例如他從教那麼多年,竟然沒改過一篇作文,而學生作文水平又那麼高,例如他所帶的班級,班主任常常不在,仍然能夠維持正常的學習和紀律……我們之所以心生懷疑,不是懷疑他的真實性,而是在強烈的對比下產生一種自然的懷疑——我們多少老師嘔心瀝血、日以繼夜伏案批改作業,多少班主任怎樣想方設法,竭盡所能按學校的要求時時到,刻刻到,可是學生的學習、思想、行為還是存在那麼多問題,那是什麼道理?

假如我們靜下心來,好好地斟酌研究魏書生提出來的“五分鐘”,那麼我們就會由懷疑轉為佩服。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1、每天做一分鐘家務;2、每天寫一分鐘日記;3、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4、每天唱一分鐘軍歌或校歌;5、一分鐘記憶力或注意力比賽。這些要求真的很簡單,誰都可以做,可是堅持下去,學生所到的就不僅僅是這五件事情了。

先説一分鐘的家務,對現時的學生來説是很有必要,因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蜜糖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事無大小,都有人照顧的舒舒服服。他們除了讀書什麼都不用幹,可是很多學生書沒讀好,厭學現象也頗為嚴重,為數不少的學生覺得是為家長而讀書,學習沒動力,升學沒考好,覺得父母掏幾萬快擇校費理所當然,進校後也無心讀書。小孩能做做家務,學會幫家人分擔責任,他才會明白父母為他付出的心血,學會珍惜美好的生活,一個知道父母親生活不易的小孩,一個懂得體恤家人的小孩,如果在家都能承擔責任,他也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那在學校也絕不會是一個問題學生。

第二是每天一分鐘日記。我想每天能寫一分鐘日記的小孩,他提高的不僅僅是寫作能力,培養的不僅僅是觀察能力,他能每日一省,必定會反省自己的學習、生活中的得與失,無形中也是一種經驗和教訓的積累。這種做法可謂一箭雙鵰,寫作水平提高了,思想認識也提高了。

第三是每天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按魏老師的話來説,他要讓學生從腳下、從現在做起,認識一分鐘的價值。現在的學生都被升學的壓力壓得透不過氣來,我們下了課走在走廊上,看到除了一些調皮的學生追追打打的,那些勤奮讀書的立馬抓住下課的幾分鐘,趴在桌子上睡覺,即使是做操,學生也是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如果我們細心留意,十個學生當中也找不到四五個腰身挺拔的,駝背聳肩的不少。總的來説,學生的精神狀態太差。所以我想,挺胸抬頭大踏步一分鐘,可以讓學生身體挺拔起來,精神振作起來。一個人處於良好的精神狀態下,身心健康,學習效率高。另外還能通過集體的力量感染激發彼此的鬥志。

第四是每天唱軍歌校歌一分鐘,讓學生生活在音樂聲中。人需要夢想,需要激勵,需要熱情,尤其是處於青少年時期的學生。假如説第三個五分鐘給學生帶來的是外在的精神動力,那麼唱軍歌校歌就是薰陶學生的內心世界。曾幾何時我們聽着軍歌熱血沸騰,曾幾何時聽着校歌激情澎湃。也到教室去看看現在的學生在課餘時間聽的是什麼歌,有《等你等到我心碎》,有《你為什麼不在我身邊》,有《老鼠愛大米》……這些流行歌曲不是不健康,而作為校園文化是否太低俗?校歌軍歌?只有在全校大合唱比賽時才響起,那更不必説什麼世界名曲了。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艱鉅的工作,她不可能一蹴而就,每天唱一分鐘的軍歌校歌,就是很好的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氛圍是由每一個學生去營造,是相互影響,而非臨時或應景張貼一些海報所起的作用能比擬的。每天一分鐘的歌聲,它的意義已超出歌聲本身,所起的作用是持久有效的。

第五是每天一分鐘記憶力注意力的比賽。我們都知道,記憶力、注意力對一個學生的成績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這樣説,一個學生成績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專注程度,幼兒時期我們可以有意識的訓練他們,而到了青少年時期就很難單獨培養了。比賽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在你爭我趕的氛圍下,學生才能夠全神投入,他們會集中注意力抄寫課文、背書,在培養注意力的同時,記憶力也得到鍛鍊提高。除此以外,學生能真切地感受到一分鐘的珍貴,一分鐘可抄寫三四十個字,可以讀一百多到三百的字,依此類推,十分鐘,一節課,一天,我們能做多少事情?從而更懂得珍惜時間。

魏書生的“五個一分鐘”,看起來簡簡單單,他關注學生的細節,注意從小事抓起,讓學生培養良好的習慣——勞動的習慣、觀察的習慣、珍惜時間的習慣……他要學生做的遠遠比這些事情的本身有意義,好習慣養成了,能力也提高了。

好習慣心得體會4

開學來,有幸拜讀了顧明遠老先生寫的《站在孩子的視角談教育》一書,深有感觸。書中精選了數十篇顧明遠老先生的教育隨筆,內容涵蓋:教育理念、素質教育、教書育人、教師發展、童心與教育等方面。文章的選擇也主要是基於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視角,深入淺出,給人以啟迪,發人深思。

一、在教育理論篇裏,顧先生從宏觀的角度解析了教育過去的弊端,今天的變革,未來的發展,引領我們走出教育的誤區,用全新的視角看待今天的教育。説實話,在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對教育的認識還比較模糊,對今天教育的弊端看得見,但總認為是不可改變的,中國的大學聯考制度不改變,一切變革都是空談,並且認為教育的變革是教育部的事,與教師關係不大,因此在學校轟轟烈烈的變革中是盲目的跟隨,並且心理上是有所抗拒的。讀了這本書,心中豁然開朗,頭腦中對教育的認識也越來越清晰,在書中我不僅看到了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們為改變教育的現狀所做的努力,同時也明確了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們應該為改變教育的現狀做些什麼。顧先生説:21世紀的學生必須掌握以下四方面的技能:1、思維方式:創造性、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決策和學習能力;2、工作方式:溝通和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信息技術和信息處理能力;4、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職業,以及個人和社會責任。那麼作為教師,要成為為每個學生設計最好的學習環境的設計者,成為指導學生正確選擇和處理信息的指導者,成為幫助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幫助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地、積極地參與教育教學活動。

二、在素質教育篇裏,顧先生提出的“給每個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的觀點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看到了自己在教育觀念上的誤區。以前我一直認為教育要公平,顧先生卻提出了教育既要公平也要差異,有了差異才能真正達到公平,他提出的口號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最適合他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成功,或者讓每個學生都能健康的成長。差異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就是把學生放在第一位,以人為本。所以給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要達到教育的公平,教師就要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潛在能力,設計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最好的學習環境,指導學生能夠正確地處理不同的信息,同時還要培養他們克服困難的`毅力,經得起挫折的品德。再次:在教書育人篇裏,顧先生把道德自覺作為教育的最高境界,既具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不需要別人監督。他提出道德教育對學生來説首先是養成一種習慣,另外就是讓他們在活動中明辨是非。道德教育就是學生在實踐過程當中,在活動過程當中,通過一些矛盾,通過一些鬥爭,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一個提升,矛盾解決了,他們的道德水平就會提高一步。同時在活動中學生能夠體現遵守規則、克服困難、對自己行為負責、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

另外:在教師發展篇裏,顧先生要求教師走出知識越多越好的誤區,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放在首位。因為知識不等於智慧,書讀得多但不思考,不與實際相聯繫,就變成死讀書、讀死書,變成書呆子。知識要變成智慧,需要活學活用,在知識運用過程中產生疑問和矛盾,在解決疑惑過程中產生智慧。因此要多組織學生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來激發他的思維,提高他的興趣。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們為了節省時間,用最少的時間灌輸給學生更多的知識,通常是不組織或很少組織學生活動的,這樣做的結果看似省時高效,但實際上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機器,只有老師講,學生被動地聽,把現存的結論告訴學生,學生記住了這些結論就算掌握了知識,實際上學生不知道知識產生的過程,不思考知識未來的發展,學生沒有活動,思維就激活不起來,學生的學習就會缺乏興趣。而活動能啟發學生思維,只有通過思考才能增長智慧。

總之,讀了顧先生的《站在孩子的視角談教育》一書,我茅塞頓開,它不僅讓我對當前的教育改革有了更全新的認識,同時也讓我瞭解了自己的教育觀念有哪些偏差,並及時作出調整。我會把從顧先生那裏學到的教育理論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讓我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好習慣心得體會5

我們經常説好孩子和壞孩子,其實就是好孩子有好的習慣,壞孩子有壞的習慣,歸根到底父母必須給孩子制定好習慣,經常碰見超市有孩子在地下打滾哭要買玩具,

或者看着電視吃着飯還需要別人來喂,説來説去都是不好的習慣造成的,久而久之,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是一個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孔子説:“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其實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在學校可以自己吃飯,穿衣服,大小便,回到家裏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什麼都不會做了,這也是習慣的一種,包括我也一樣,看不慣孩子磨蹭,或者看不慣他們做事不完美而急於自己包辦所有的事情,孩子在學校養成的習慣也在我們的包辦中消失了,孩子知道了在學校我是自理的習慣,而回家就是爸爸媽媽的事情,可能父母也有很多的無奈,早上時間匆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好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壞習慣也是一點一點累積造成的,我們需要給孩子正確的方向,對孩子負責,讓我們一起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心得體會6

幼兒教育階段是人生的起始階段,奠定堅實的基礎至關重要,如果給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將受益一生,否則遺恨終生。因此我們根據保教精神,今後要注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和發展,為使其有章可循,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特將這一階段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活動情況總結如下:

一、結合活動課的科學安排,各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在保教活動中從小事做起,逐步教育孩子把使用的東西放回原處,如幼兒在玩完玩具後要將其放回原處,凳子不坐了將其推到桌子底下……通過做一些瑣碎的事情,根據教師的要求逐步教育孩子“總是把東西放回到原來的地方”。

二、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幼兒園結合每個孩子不同的生活方式,引導孩子把使用過的東西、玩具等擺放整齊,教育孩子幫助老師或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擺桌凳、收拾碗筷、擦桌子、掃地、洗手絹等。通過這些活動,使幼兒養成收拾東西的'習慣。

三、正在日常生活中要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洗手、洗臉、穿衣服、穿鞋襪,自己整理書包、玩具等,在教師的知道下做這些事情,逐步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在社會生產和生活中造就了許多道德高尚、品行端正、行為規範的典範人物,在保育活動中我們向幼兒宣講模範事蹟,英雄任務的童年故事,啟發教育幼兒學習英雄,取信於人、説話算數,逐步養成對自己行為負責,對別人負責,不講空話、大話,逐步養成説了就做的習慣。

好習慣心得體會7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講究衞生是一種社會公德,是一個人的良好修養,同時一個班級衞生工作的好壞,可以反映這個班的精神面貌。因此,七年級入學時就衞生問題對學生進行了教育和培訓。我讓學生6人為一組自由組合,並有組長安排好當天每個人所負責的任務,下午全組打掃完組長檢查後統一離開教室。本以為學生可以完成的很好,可經過多次的放手嘗試後我才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我高估了學生的自覺性和認真程度。經過幾次年級的通報批評,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於是我利用業餘時間上網收集資料,學習其他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有效方法,結合實際做出了符合本班情況的措施,終於把這個問題得到改善。

我們的學生家庭條件比較好,孩子們從小接受勞動鍛鍊的時間不多,多數同學缺乏自己動手做家務的能力。在班會課上我雖然多次強調了班級衞生的重要性,可到了落實行動的時候,就出問題了。孩子們沒有出現逃跑或者請假偷懶的情況,但就是有些地方打掃不到位,老被扣分。經過反思,我首先就自己成長過程中養成的良好生活習慣對我的影響,給我的幫助談了自己的經歷和想法,讓學生覺得原來老師也是一個愛收拾,講衞生,做事有條理的人。然後再讓學生就班級衞生老被扣分這件事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説説他們覺得有用的措施,再從班級榮譽方面引導學生要有主人翁意識,作為班級的一員,時刻要把班級榮譽放在心上,真正為班級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他們牢記創建乾淨整潔的環境是建立優良學習室的必要條件,最後制定了一些相應的獎懲措施及全班一致通過的保潔細則。班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知道關鍵要看日後的落實及督促。

在後來的工作中,我做好表率,每天把自己的辦公桌收拾得整整齊齊,擦得乾乾淨淨,讓每一個進辦公室找我的學生都覺得我是言行一致,表裏如一的人,我在班會上講的`確實是我多年養成的習慣。只要我進教室看到地上有碎紙片主動撿起來,我也不指責是誰弄丟在地上的,我知道孩子們其實看在眼裏,想在心裏。大掃除時我儘可能和學生一起勞動,指導學生哪些地方是衞生死角,要特別注意打掃,還有一些打掃衞生的生活小竅門,我也會在勞動過程中有意無意的教給學生。我發現其實他們不是不願意好好搞衞生,而是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做到位,經過多次的親自示範和分享,學生漸漸找到了在規定的時間內把教室打掃乾淨的方法。再加上衞生委員把值日安排細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衞生職責,衞生值日表張貼在班,防止值日時有些同學相互扯皮,推諉責任。我們班的衞生情況改觀很大,我也鬆了一口氣。

接下來就是保潔工作,我們把班會中全班通過的小約束粘貼在牆上,讓學生互相監督。

1.不帶零食,早餐進入班級。

2.不亂扔垃圾,對不小心掉在地上的垃圾,在誰的位置誰負責。

3.垃圾及時處理,不散放在桌兜裏。

4.講桌每節課都由擦黑板的同學進行整理、擦抹,桌上只留一個粉

筆盒和一個黑板擦,並且粉筆盒要哪一個鐵盒子分顏色擺放好,

便於科任老師取用。

5.每週五大掃除,教室徹底大打掃。

6.衞生監督員工作認真、負責。

早自習和午自習以前我也會經常到班上看看,對於學生做的好的地方及時提出表揚,有待加強的則私底下找他們再談,給孩子留足面子,下一次他們反而更願意做好。我的午自習剩下5分鐘的時候對前幾天的值日做總結。

最後,一定要樹立衞生委員威信。相信他們,教給他們工作方法,多説多看多提醒同學。早讀和午讀的總結讓他們來説,其實就是給他們威信。

總之,給孩子們一些時間,他們會帶給我驚喜。班主任工作很辛苦很繁瑣,但班主任也是通過對孩子細節的培養逐漸走進每個孩子的心裏,俗話説,什麼樣的班主任帶出什麼樣的學生,他們身上會折射出你的影子,相信我的孩子們會做的越來越好,不只是衞生方面。

好習慣心得體會8

剛剛看完《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思想和方法還在指導着我的時候,通過漂流,我又得到了一本好書——《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這是一部以研究教師習慣為主要內容的著作,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全方位、系統的研究教師習慣之著作。讀後感受別樣,從教師的習慣入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習慣真的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併成為優秀教師成功的基石。

習慣影響着教師的一生,好的習慣能有效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書中所談的好習慣有100個,因而可以理解為:好習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掩卷沉思,那100個好習慣無不像電波一樣刺激着我的每一根神經,讓我明白不管是在教育教學還是在學習生活中,任何一個好習慣的形成都得靠努力、努力、再努力。名師們之所以優秀,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因為他們早就開始培養自己的好習慣,並且長期堅持。可以説,是好習慣引領他們走向了成功。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好習慣》一開篇,便提到朱永新教授對於智慧的`一個論述:“知識關乎事物,知識關乎人生。知識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觀。知識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兒就是一朵花兒,智慧卻能在一粒沙子裏看到一個世界,一朵花裏發現一個天堂。”落腳點是:智慧對人何等的重要!當我細細品味書中的每一件小事時,感到它卻常常發生在我們身邊,是我們每天必須做的。當我們平時要求孩子養成好習慣時,我們自己的好習慣才是行為典範。當我們要求孩子去愛護環境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時,我們自己在看到垃圾的時候也能順手撿起來,用自己的好習慣悄悄的影響學生是最有力的無聲語言。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培養孩子好的習慣就是要讓孩子處理好學習過程中學與思的關係。思考是一種好習慣,它傳承精華,棄除糟粕,善於思考必定受益無窮。要積極地指導孩子充分運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認識事物,鼓勵孩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其學習、思考的結果,充分發揮孩子主動性,使孩子的思維潛力得到充分地挖掘。由此使其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能力。如今的孩子獨生子女比較多,而且正處在自尊心強、感情脆弱的年齡,所以我們更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注意場合,尊重其人格。不分場合地刺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是愚蠢的。人人都要面子,即使是再調皮的孩子也非常顧及自己的面子,不願意眾目睽睽之下受到別人的批評。當眾批評只能使孩子暫時懾於壓力,不敢抵抗,事實上卻是對這個孩子的自尊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在批評孩子的過程中,決不能只有生硬的批評,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的流露,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對他的尊重和期待。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輕微的責備,一個微笑的輕聲細語的分析開導,一個輕輕的拍拍肩膀的動作,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拿破崙説過:“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身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在良好的教育習慣中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

讀了《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我深深地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交流,是靈魂對靈魂的塑造,更是境界對境界的提升。真正的教育存在於人與人心理距離最短的時刻,存在於無言的感動中。如果我們老師能夠放下架子,走進孩子,把自己當成是孩子中的一份子,用民主的意識、民主的態度,去培養民主的性格,那麼我們的教育就能塑造出個性穩重、人格魅力的有用之才。

好習慣可以成就精彩的人生。亞里士多德説:“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複的行為鑄造的,因而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好習慣真是可以給人受用一生。

好習慣心得體會9

一、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學生在學案上書寫答案的過程也是練習書寫的好時機。自我校實行學案教學後,以前有作業的學科如語文、數學、英語等都不再使用作業本,而要求學生寫的練習都設計在一張學案上。可以説學生寫的作業量相對以前來説減少了許多,同時,學生書寫的訓練機會也減少了。但我們還是要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就要求教師在批閲學案的時候不僅要糾正學生的答案,還要嚴格要求學生的書寫。只有教師在平時練習中強調書寫的重要性,學生才能夠在平常學習中對書寫問題加以重視,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

二、巧妙設計,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新課改要求教師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要進一步加強。很多時候,教師設計的活動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參加進去的。對於一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來説,有些活動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和小組的.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他們只能聽,不能、也不知道該怎樣加入到小組的活動中去。所以,時間一長,就有一些學生在小組活動時只能當“旁觀者”。對於他們來説,小組的活動根 本學不到任何知識。所以教師在設計學案時一定要考慮全體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各層次學生都可以參加的活動,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意識,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三、科學點撥,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使用學案後,很多課堂活動都是以小組形式進行的。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不再獨立思考問題,只等着小組的其他成員説出答案。若同學們説的不明白,還有教師再加以補充解釋,很多學生只要接受標準答案就可以了。長期這樣下去,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減弱,真正遇到問題需要思考的時候往往會無處下手,不知道如何對問題進行分析。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教師不宜對學案涉及的知識進行一一的補充,解釋。要想真正鍛鍊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小組活動可以進行,但是要在學生獨立思考,有了自己的見解之後,在所有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信心和機會。而不是由幾個小組長或優秀學生代替教師位置,把原來的大課堂變成了幾人一組的很多小課堂。只有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學會思考問題,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學生才可以在以後獨立面對問題時有足夠的信心去科學地思考問題,準確地解決問題。

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設計教學的各環節,在學習活動中以學生為中心,以學案為載體,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為最終目標,培養學生的各種良好學習習慣,提高全體學生的能力。

好習慣心得體會10

這本書主要講了教育孩子的核心是培養健康人格;良好習慣是健康人格之基;多元智能與人人成功;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愛學是萬善之源;如何教孩子學會交往;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科學為安、強壯為康……

其中讓我最受益的是第三講,裏面有講到“什麼是習慣?習慣的重要性;習慣培養的重點與指標;怎樣培養良好的習慣?怎樣矯正不良的習慣?在快樂的實驗中養成良好的習慣;繼承中華民族重視習慣養成的優良傳統”。習慣不同,就是素質不同,用父母的好習慣影響孩子!和養成愛讀書的習慣終生受益!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刻不容緩。教師就更加不用説了,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孩子的習慣,父母的最大優勢也是培養孩子的習慣。

孩子在國小階段養成愛讀書的習慣,那可叫終身受益,一個人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他才會一生都不感到寂寞,他還會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不斷成長的人!反之,他就是一個很容易寂寞,很容易煩躁的人,是一個眼界不寬的人。”

書中提到讓孩子身心快樂自由的.成長!在教學中給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和孩子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我們應提醒自己在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調皮孩子多麼麻煩!多讓人傷心!作為國小教師應該幫助和引導孩子們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習慣決定孩子的一生,這句話真是説得很對!因此,防治兒童的不良行為習慣,越早越好!從兒童時期,就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注意和高度重視。

這本書對我的工作幫助也是很大的。我教的二年級,學生的行為習慣已基本行成,但這時要讓學生學會控制自己,學會明辨是非,更要為學生創造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身心快樂自由的成長!書中還指出:和孩子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提醒我在工作中,不要光抱怨調皮孩子多麼麻煩!多讓人傷心!作為國小教師應該幫助和引導孩子們養成許多良好的習慣!

一個家庭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家庭教育;同樣地,一個國小、一箇中學,如果不重視習慣的養成,就談不上教育教學。所以説:讓我們來很好地讀懂“孩子”這本書。我們如果是做一個明智的老師就要不斷的學習,與孩子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我們會越來越發現,孩子在很多方面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我們會因為孩子的成長而快樂。

好習慣心得體會11

最近,讀了《成為優秀教師的88個好習慣》一書,受益匪淺。尤其是讀到第7個好習慣---“把讚美還給孩子”一章時,深有體會。

書中説:“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賞識。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的一句讚美勝過一千句批評。人在受到讚美的時候工作或學習,效果最好。當大家都堅信一個人行的時候,他就真的能行,哪怕他原本是不行的。特別是後進生,更需要我們的鼓勵。”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對美的發現。

看完這篇文章,這些句子一直在我腦海裏縈繞。是啊!有幾個老師能耐着性子去發現孩子閃光點,而且能堅持去做,即使在調皮孩子挑戰你的極限的時候你還能忍住?往往我們很多老師在恨鐵不成鋼的情緒影響下,對學生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讚美;多了一份苛責,少了一份呵護,就像醫生對患者一樣,於是就有了冷眼、批評、諷刺、甚至體罰。

既然讚美能有這麼好的教育效果,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看了很多關於於永正老師的教育書刊,我打心眼裏佩服他,他就是一位很能發現孩子優點的老師,而且能很真誠的發自內心的讚美孩子。他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更能放大讚美的效應,從他身上我學到了不少。

記得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我充滿了熱情,整天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孩子有了缺點我耐心教育,但是也有無奈的時候。記得有個叫黃江的孩子,他每天都不寫作業,而且還有小偷小摸的習慣,有一次他偷了同學的錢,居然藏到樹底下,我在班上大動干戈,方法都想盡了也沒找出小偷。可是天機不可泄露,第二天,因為他和同學分贓不均,被同學告到了我這裏。想想昨日為他耽誤了一節語文課,我氣得當時就失去了理智,我找來了他的媽媽,大聲的訓斥了這位同學。只顧解當時之氣,卻沒想到給自己的教育和孩子的心理帶來了什麼。漸漸地,我發現他的臉上失去了笑容,同學也和他遠離了,他的內心孤獨,更容易做出讓我煩心的事情來,他不斷地給我惹事,打架、罵人、上課就睡覺等等。看在眼裏,我急在心裏,我開始反思自己。後來我讀了魏書生的班主任工作,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一個孩子只考了八分,可是魏老師這樣樹立孩子的信心,他很真誠的肯定這為孩子:你很不錯,因為這八分都是靠你的努力得來的。他總能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幫他樹立信心,然後讓這個效應一點一點放大。於是,我開始找黃江談心,並對自己上次的粗暴行為道歉,然後誇他每天到校早,還把開門的'任務交給了他,他看我如此信任他,臉上的笑容一天天綻開,學習也有了興趣,進步十分明顯。我又抓住時機,在全班隆重表揚,很快他的成績成為優等生。

現在我班的陳敏先、郭天鋭等孩子,他們缺點多,但我總能避開鋒芒,忽略他們的缺點,放大其優點,真誠的用心去讚美他們。在他們需要鼓勵的時候,及時送去讚賞的目光,讓他們找到了自信,成績穩中有升,好習慣也一天天養成了。這都是讚美的效果。讚美讓我在工作中嚐到了甜頭。

當然,讚美不是無中生有,不是沒有長進也要誇獎,誇獎也要有度,如果孩子經常獲得無原則的誇獎,久而久之就會另讚美變得廉價,從而失去讚美的意義。長大以後,會變得謹小慎微,缺乏開拓、創新、冒險的精神。因為唾手可得的讚美會讓孩子是非不分,善惡不辨,盲目自滿,自以為是,盛氣凌人,停滯不前。特別對正常的小孩,該表揚的大力表揚,該批評的還是要嚴肅批評,不能姑息,當然我們要以表揚為主,批評時注意方法得當,這樣才能讓孩子明辨是非。但是對於弱勢羣體的孩子,如殘疾人,弱智,他們普遍缺少信心,自卑,又沒有自我評價能力,這樣的孩子,就可以無原則的讚美,或者説言過其實的讚美。而正常的孩子就不能這樣。

讚美是一種由衷的真情流露,是能打動學生心靈的語言;讚美要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尊重個性的差異,弱勢孩子和正常孩子的差異,讚美要讓孩子獲得最大的滿足,讚美是一種藝術。

是呀!為了孩子們的進步,讓我們用真誠和愛心對孩子們多幾分讚美,少一些苛責。相信讚美更能挖掘出孩子的潛能,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成功的希望!只有學會讚美,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才能讓你桃李芬芳滿天下。請不要吝嗇你的讚美!

好習慣心得體會12

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張白紙,在成長的道路上面一點一點描繪,那麼,誰來教他們怎麼描繪?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父母。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如果你養成好的習慣,你一輩子都享受不盡它的利息;如果你養成了壞的習慣,你一輩子都償還不盡它的債務。看似簡單的兩句話,實則意義深遠!

經常聽到有人説,你看誰誰家的孩子怎麼那麼優秀,其實我們是否看到,他們的父母也同樣優秀,父母的榜樣會伴隨孩子一生的成長,父母不管做什麼説什麼,孩子都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最後會付諸行動,其實現在最普遍的就是看手機這個事情,久而久之,孩子也會迷戀手機,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溝通變的越來越少,就更談不上其他的事情了,相反,父母喜歡看書,喜歡運動,不敢説孩子會百分之一百的喜歡,但是潛移默化中也會在孩子心裏埋下種子,”長大後我就變成了你”,這難道不就是説的習慣嗎?我們是否還記得他們剛出生,一點一點的模仿我們的各種直至現在長大成人,所以説,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的意義。

我們經常説好孩子和壞孩子,其實就是好孩子有好的習慣,壞孩子有壞的習慣,歸根到底父母必須給孩子制定好習慣,經常碰見超市有孩子在地下打滾哭要買玩具,或者看着電視吃着飯還需要別人來喂,説來説去都是不好的'習慣造成的,久而久之,孩子長大了也不會是一個對家庭,對工作,對社會負責任的人。

孔子説:“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其實很多父母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在學校可以自己吃飯,穿衣服,大小便,回到家裏好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什麼都不會做了,這也是習慣的一種,包括我也一樣,看不慣孩子磨蹭,或者看不慣他們做事不完美而急於自己包辦所有的事情,孩子在學校養成的習慣也在我們的包辦中消失了,孩子知道了在學校我是自理的習慣,而回家就是爸爸媽媽的事情,可能父母也有很多的無奈,早上時間匆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

好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壞習慣也是一點一點累積造成的,我們需要給孩子正確的方向,對孩子負責,讓我們一起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心得體會13

《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是著名特級教師宋運來主編的。該書從教師的教育習慣、教學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行為習慣五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書中從教師的習慣着手,分析優秀教師的成長。它告訴我們:優秀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普通教師與優秀教師的區別就在於習慣,從某種意義上説,世界上不存在優秀的行為,習慣優秀才是真正的優秀。拿破崙説過:“把一個信念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行動;把一個行動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個習慣;把一個習慣播種下去,收穫的將是一種性格。”身為教師,在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去獲取成功的同時,自身也應在良好的教育習慣中培養出教師良好的教育性格。

平時,我們對“習慣”這個詞再熟悉不過了,在學校裏天天給學生講“養成教育”,讓學生養成好習慣,然而教師作為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也應該養成好習慣,對於這一點卻很少有人能意識到。常常,有一些習慣,我們不以為然。然而作為教師,這些習慣往往超出了個人的意義,會在不經意間直接或間接給學生帶來種種影響或傷害;常常,有一些事情,我們做着、做過,卻沒有仔細去想“該不該”和“怎麼樣”。然而對於教育者,這些事情因為聯繫着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所以值得去思索與拷問。作為一名教師,在我們的舉手投足之間,所傳遞的應是一種規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我們要求學生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是不是每次都不拖堂;我們要求學生團結友愛,自己是不是對每個學生都公正;我們要求學生見到老師主動問好,我們是不是能主動問候學生……看起來不起眼的小細節,其中的內涵我們又深知多少。都説育人必先育己,非凡即平凡之堅持,教師同樣需要尋求自我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而只有自覺養成並堅持好的習慣,才能在平凡的職業中創造不凡的業績。

因為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着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終年累月地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尤其是教師的習慣,它是教師個人的教育生活方式,是教師在教育場景中形成的一種相對固定、相對一致的教育行為方式。一個教師如何面對學生、如何處理教材、如何展開教學的各個環節、如何處理和同事的關係以及如何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都存在一個相對穩定的行為方式。當這種行為方式延伸到各種新的教育情景中,延續到各種教育環節中之後,就變成了一種習慣。習慣是在習慣中養成的,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它就像隆隆的列車,順着已有的軌道行駛;它會自發地引導我們的感覺、觀念和行動。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説:“教育就是習慣養成,凡是好的態度,好的方法,就要使它養成習慣。”無論從學習到工作,從為人處事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習慣出能力,好習慣出效率。而壞習慣是一個人身上藏不住的缺點,是人潛能發揮的大敵。因此,我們要不斷培養好習慣。但習慣不是一時養成的,更不是一時可以改變的,要想做到書中所述,要花費一定的心血。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也是充分展示教師魅力的舞台,追求有魅力的教學是所有教師共同的願景,教師需要通過其良好的習慣不斷增加其教學魅力,才能激發學生去讚歎、仰慕、並主動聆聽其教誨。例如在教學習慣篇中:“不可忽視的課前準備”這一習慣,看了之後我深有體會。以往我對課前準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過分關注和依賴課堂的生成,以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只取決於課堂的組織實施環節,課堂教學的精彩只取決於教師的臨場發揮,即使課前準備也只是寫寫小黑板,做做課件,準備必要的教具和學具等。那麼怎樣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呢?課前準備首先要精心備課。備課不僅僅是看看教材,寫寫教案……其實備課即要重視備教材,也要備學生;即要重“硬件”的準備,也要重“軟件”的設計,即要看新授內容,也要分析練習題,課前對練習的精心分析,合理取捨與補充會直接影響到課堂練習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學會利用教材,處理教材;尋找合適的資源為教學服務。另外非隱性的課前準備我們也不能忽視,比如要提前到教室候課,作好課前的準備工作,對照已備教案在書上作些必要的批註。“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業。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備課,兩份力量上課,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業。”這是著名教授蘇步青的話。總之,教師要上好一堂課並不難,只要課前關注細節,關注隱性備課,精心、充分地準備,相信人人都能上出好課,都能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好書,的確是一位良師益友,它會引領我們少走彎路,逐步成長!從小事做起,從習慣養起。要想獲得成功,就要培養良好的習慣;培養良好的教育習慣,從閲讀《影響教師一生的100個好習慣》開始吧!

好習慣心得體會14

養成教育指的是培養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教育。一個人良好素養的形成是一個持續、漸進、積累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過每一件事,每一項活動,每一節課,長期薰陶形成的。俗話説:“嫩枝容易彎也容易直”,這説明了加強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重要性。國小生年齡小,知識少,行為習慣正處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變性強。那麼,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以下是自從我校開展該課題研究以來,本人就我班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情況的工作心得。

一、確定指導思想

1.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關鍵是養成教育,須遵循“從他律到自律”這一規則。

2.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應從實處,細微處入手,可以通過訓練養成,加強訓練,指導與主體意識相結合。

3.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要持之以恆,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實踐中體驗,在活動中感受。

二、制定計劃,明確目標

根據學生年齡結構,心理特點,我班確定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目標訓練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內容,分別是:衞生習慣養成目標,行為習慣養成目標和學習習慣養成目標。

三、抓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具體做法

(1)明確職責,培養習慣。

開學初我就在全班中開展了“一人一崗,各負其職”的活動。讓學生明白每一個學生在集體中都是“小主人”,他們有權利和義務為集體做出自己的貢獻。集體的光榮與恥辱是和他們各自的表現是分不開的。我對學生説,你的一點點失誤就可以給集體帶來批評和抹黑。相反,你的一點點進步和努力就可以給集體帶來表揚和榮譽。所以説每一個人都關係着集體的榮辱,只有大家全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集體才可能擁有更多的光榮。

在集體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有專人負責,這樣就可以使老師更好地進行管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強烈的責任心。所以我為他們進行崗位的分工。當每一個學生都有了自己崗位後,就要向他們宣佈各自崗位的職責,使他們明確自己應該做什麼,應該怎樣去做。每個學生,只有他在集體中承擔一定的.責任時,他的積極性才能得以最充分的發揮。如我對每個學生在保持教室的清潔中都有明確的責任分工,落實到每一個人上,如每人座位周邊必須做到沒有紙屑,值日生做到收拾講台,倒垃圾,保持教室乾淨整潔等。衞生部長及時檢查,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了自己查。既培養了責任感,鍛鍊了能力,又有助於良好習慣的養成。

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不同,難免會有不負責任的學生,對自己所管理的不去盡職。如果這樣的話,就很難起到活動的效果,所以,在活動中還需要所有的同學們在站好自己崗位的同時去監督和提醒其他的同學,做到“互幫互助,整體進步”。

每個週末留一定的時間讓各個部長對一週學生的崗位工作進行總結,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不足之處,明確下一週努力的方向。一位教育家曾經説過:要儘可能多的尊重學生,也要儘可能多的對學生提出要求。

(2)、樹立典型,帶動整體。

對班級中自覺守紀,熱愛學習的同學大力進行表揚,一方面使他們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表現更出色。另一方面在學生中樹立起學習的榜樣,讓這些學生去影響、帶動其他學生共同進步。如白元貴、陶文忠、陶文斌等已成了同學們心目中的勞動好榜樣;李婉媚、秦勇、潘顏春等是同學們心目中的勤奮學習好榜樣對於每個學生的點滴進步,我都看在眼裏,喜在心裏,總會給予肯定、表揚。特別對於個性強的學生,我給予更多的關注,因為這些學生的一舉一動,往往會影響一大批學生。如班上的何海蓮同學,平時頑皮淘氣,大大咧咧,做事和學習也馬馬虎虎。可我發現在開學初的大掃除中,她勞動特別賣勁,她把瓷磚擦得乾淨、錚亮,擦好瓷磚後,他又把抹布用肥皂粉洗得乾乾淨淨。這對於她來説,不簡單。大掃除結束後,我把“表揚何海蓮認真做衞生”幾個字寫在白板上邊,把她洗過的毛巾給大家看,給孩子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並要求全體同學向她學習,起到了帶動整體的作用。在那一刻,我發現孩子臉上的微笑是多麼燦爛!這又何嘗不是孩子學習、生活旅途中一個新的起點呢?一學期來,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紀律上何海蓮同學都有了一定的進步,雖然他的表現還時有反覆,但終究在進步,令老師、同學感到高興。

四、取得的成效與努力方向。

在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我班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班風班貌良好,學生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當然也還存在着許多的不足,如行為習慣訓練還需關注細節,注意從細小處入手。我們的學生多數是進城務工子弟,家長素質參差不齊,普遍不高。家長與老師攜手共同培養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將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好習慣心得體會15

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英國作家薩克雷如是説。養成良好的習慣是一個人獨立於社會的基礎,進而影響她一生的成功和幸福。

3—12歲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在此期間,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比知識的獲得更重要。而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構成的事,要培養一個人的良好習慣,務必從小抓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不如身教,潛移默化方能跬步千里。早睡早起身體好,這是千古名言。睡眠是幼兒成長髮育的黃金法寶,它不僅能起到益智的作用,還能極大地促進幼兒的生長和發育。若是睡眠不足,容易導致煩躁、易怒,嚴重的還會造成行為障礙和記憶力衰退。8—10歲寶寶的正常睡眠時間應保持在10—12小時。一般夜間十點前入睡,第二天早晨7點起牀。白天中午補睡1個小時。科學養娃才能事半功倍。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身體健康的保證。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少年期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學習做人的奠基期。自古以來多少仁人志士都十分重視幼兒時期的道德教育,孔融讓梨,黃香温席就是千古佳話。三歲看老,所以讓我們的孩子在生活中學會微笑待人、見面主動打招呼、説話有禮貌、學會分享、及時感謝別人的幫助或歉意、樂於助人等等。這些都需要我們父母在日常的生活中灌輸和滲透,而不是把責任都推給老師。

始於顏值,忠於人品,陷於才華。這是近兩年的網絡流行語,也闡明瞭腹有詩書的重要性。書籍是人類的階梯,對於孩子來説良好的閲讀習慣可以從小開始。拋開手機和電視,每天的親子活動可以是一起講故事、聽故事、背唐詩、學數字兒歌。最近我發現《幼兒畫報》是不錯的選擇,我家像風一樣的姑娘,在我天天睡前的陪伴下也能安安靜靜的一起看圖片聽故事。更可喜的是,她從以前的我逼着她看,到現在的主動要求要看,而且還和我分享書中的圖片故事道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

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讓我們從早睡早起開始,從一句早上好、一句謝謝開始,從一本書、一首兒歌、一個故事開始,讓我們的孩子在好習慣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越飛越高。

Tags: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