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門)設計心理學15篇

欄目: 心理學 / 發佈於: / 人氣:2.21W

設計心理學1

漫進了大學的門階,使我對一切新鮮的環境產生了好感,對周圍獨特的事物產生很多的聯想,而且,最近通過閲讀心理學家諾曼的《設計心理學》後,使我大有感觸,這本書用詼諧的手筆,深入的分析,闡明瞭以人為本的至上設計原則。

(熱門)設計心理學15篇

《設計心理學》這部書,主要是給設計師上一門設計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創造性活動。《設計心理學》把設計計劃分為三類:為了傳達設計的稱為視覺傳達設計,為了使用設計的稱為產品,為了居住設計的稱為環境設計。而且,《設計心理學》通過對人的心理的深入研究,和設計師的主觀思維相結合,主要研究的是企圖溝通生產者。設計師與消費者的關係。使每一個消費者都能買到稱心如意的產品,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瞭解消費者心理和研究消費者的行為規律。

要學習一種知識,就象是在一個陌生的地方行走。你可以跟着別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對錯;也可以自己摸索着走,看看運氣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張地圖,讓自己知道自己在那裏,這個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條路,然後你選擇你喜歡的.道路走下去。這本書就是心理學世界的地圖,它沒有把所有的知識給你,但是,它給了你全貌,給了你路徑,要了解心理學,這本書足夠了,要想要深入,這本書也告訴你該如何尋找道路。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設計,無處不在。我是一位動畫設計專業的學生,我瞭解到動畫設計是新興的設計,是滿足人類精神需求的產物。是一門幻想藝術,更容易直觀表現和抒發人們的感情,可以把現實不可能看到的轉為現實,擴展了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學習動畫設計,不僅自己的專業基本功要紮實,更要懂得如何將自己的成果和產品推銷出去,那就需要我們的營銷能力。閲讀過《設計心理學》之後,我體會到,一部能受人歡迎的動畫產品,不僅要自己人生經驗和思想觀念的表述,還要以實現商業價值為最終的創作目的,針對一定的文化消費人羣來進行和創作,當然,需要迎合特定人羣的審美趣味還有“21世紀的心理學”這個專欄,介紹的是心理學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課題。它們好似一團香餌,把有興趣的學生引向心理學的新領地。在那裏他們將開疆闢壤,施展抱負,為人類瞭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貢獻。

瞭解了人們的審美心理是推銷自己藝術產品的一個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如果一位設計人員或商家,在構思產品時,在推崇外觀美感、藝術風格和成本之前,首先設身處地地想像一下用户的感受,為設計的易用性而努力,因為這才是產品的生命力之源!還有“生活中的心理學”這個專欄,讓心理學從象牙塔來到你的身邊。看看這些題目吧:“生活經歷如何影響你的腦?”“閒着棒子,寵壞了孩子?”“記憶研究怎樣幫助你準備考試?”“你的人格會影響你的健康嗎?”“羣體如何影響決策?”“人們為什麼要加入教派團體?”——原來,你每天都用得到心理學!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一本好書,能增長一個人智慧和能力,通過閲讀《設計心理學》之後,使我樹立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創作經驗。希望今後的我能學而致用,創造自己的輝煌。

請帶上一個巨大的空行囊,跟着理查德"格里格和菲利普"津巴多踏上旅程,去學習這門“與人類幸福密切相關”的科學吧,相信你會滿載而歸。

設計心理學2

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人們開始研究運用技術的力量創設環境來改善學習。以下是“環境設計心理學論文”,希望能夠幫助的到您!

隨着眾多高校新校區建設,大學校園的景觀規劃工作顯得日益重要。特別是現代大學校園空間較之老校區無論是在校園的教學、交往和生活等具體空間的設計上,還是從校園整體規劃的理念和模式上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如何能為師生在新的校園環境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成為每一個校園設計者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所處的物質環境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揭示各種環境條件下人的心理髮展變化規律。就校園景觀設計而言,現代大學校園環境呈現出整體性、自然性、人文歷史性和綜合性等多種發展趨勢。

1.相關理論

1.1校園環境的意象與體驗

意象指的是“對於曾經接觸的過事物在記憶中重現的形象”。校園意象則是在校園中不同使用者的行為與具體的校園環境產生相互作用,並在記憶中重現出某種場所的形象。這種具體的場所形象就可以稱為“校園認知地圖”。

1.2領域行為

與個人空間相對,領域是可見的,相對固定的、有明顯的邊界。領域性是指以個人或羣體為滿足某種需要,擁有或佔有一個場所或一個區域,並對其加以人格化和防衞的行為模式。

1.3場所與參與性

環境最具體的説法是場所。很顯然場所不只是一個抽象的趣味概念而已。我們通常所指的場所一般是由具有物質的本質、形態、質感及色彩等具體的物所組成的.一個整體。這些物的總和決定了一種“環境的特性”,從而體現出某種場所的本質。

2.環境心理學在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2.1重視校園意象營造

卡普蘭對環境偏好模型組織研究的結果表明,場所中的景觀要有易於辨識性。同時,也要具有一定的複雜性。

隨着眾多大學新校區以及大學城的建成,其已經成為城市形態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現代大學校園類似城市中的區域,兩者都屬於中等尺度環境。一方面,從功能性要求來看,校園功能區域的劃分應明確,具有良好的方向感,使人能夠清晰地辨識校園中不同場所的方位,便於人們選擇最佳的路徑。同時,由於校園環境的特殊性,對於人文精神的塑造也是不可缺失的。

2.2校園的中場所精神

景觀設計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與建築更加註重內部空間的設計與使用相比,景觀空間的邊界劃分則相對模糊,想準確地表達出對某個空間場所的感受有一定的困難。

現代大學無論是校園面積還是在校生數量都比之前有了很大增加,這就意味着師生在校園不同的場所環境下參與活動的機會大大提高。揚.蓋爾在《交往與空間》一書中將人們常見的活動分為必要性活動、自發性活動、社會性活動三類。而這三類活動都會受到周邊場所環境或大或小的影響。作為校園活動的場所空間,無論是室內還是户外,每天都要容納不同的羣體在其中進行多種活動,注重校園場所的環境質量,提升人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使校園中的場所具有真正的意義。瀋陽建築大學校園中獨特的稻田景觀正是這樣一處具有良好景觀效應的校園户外空間場所設計。設計師巧妙地運用了原有農業用地的良好種植條件,使用當地鄉土植物作為基本的景觀構成元素,隨着季節交替,景觀也隨之產生豐富的變化。不僅是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景觀效果,也使人與自然的關係恰當的融合到校園的整體環境之中,激發了人們在其中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瀋陽建築大學的師生根據季節變換組織插秧、收割等活動,並邀當地的中國小生參觀稻田景觀,充分體現了參與性在場所空間中的不可或缺。

2.3明確校園的使用人羣

在大學校園中人的基本行為大致可分為:學習、研究、活動、生活四種類型,而產生這些行為對環境的需求各不相同,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與心理髮展理論,需求層次欲高所涉及的社會環境欲廣。而心理學家列文則指出,人的行為是人的需要和環境兩個變量的函數,行為是人自身動機或需要作出的反映,其受到周圍客觀環境的影響。例如,具體功能性的使用更多是涉及到不同類型建築的內部空間,而交往、運動則可能更多地使用户外空間。可見,空間影響着人的種種活動,並對人的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3.結語

現代大學校園空間結構組織日益複雜,校園景觀設計也成為了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如何營造出符合師生需要的校園環境無論是對於設計人員還是以後的使用者都具有着深遠的意義。因此,校園景觀在整體規劃設計的基礎上,應充分考慮校園環境對師生行為模式的影響,充分了解在不同環境、空間、場所中的行為特徵和行為規律。從師生的心理需求出發,營造宜人的校園空間環境。

設計心理學3

色彩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魔力,會給人的感覺帶來巨大的影響。例如,色彩可以使人的時間感發生混淆,這是它的眾多魔力之一。人看着紅色,會感覺時間比實際時間長,而看着藍色則感覺時間比實際時間短。請兩個人做一個實驗,讓其中一人進入粉紅色壁紙、深紅色地毯的紅色系房間,讓另外一人進入藍色壁紙、藍色地毯的藍色系房間。不給他們任何計時器,讓他們憑感覺在一小時後從房間中出來。結果,在紅色系房間中的人在40~50分鐘後便出來了,而藍色系房間中的人在70~80分鐘後還沒有出來。有人説,這是因為紅色的房間讓人覺得不舒服,所以感覺時間特別漫長。確實有這個原因,但也不盡然。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的`時間感會被周圍的顏色擾亂。 ——

為什麼包裝紙箱多為淺褐色? ——

包裝紙箱之所以多為淺褐色是因為它是利用再生紙製造而成的,保持了紙漿的原色。包裝紙箱可以説是廢物回收再利用中的佼佼者,八成以上的包裝紙箱都會得到回收再利用。

然而,包裝紙箱多用淺褐色的理由並不僅僅只有這一個。這和心理重量也有着緊密聯繫。最近,除了淺褐色之外,白色包裝紙箱也多了起來。某些大型物流公司已經把自己的包裝紙箱統一為白色。淺褐色可以使人感覺包裝紙箱的重量比較輕,而相比之下,白色的就更輕了。使用包色紙箱包裝貨物,可以減輕搬運人員的心理負擔。再有,白色看起來也比較整潔。

包裝紙箱可以循環再利用,從而減少環境破壞,減輕環境的負擔。不僅如此,淺色的包裝紙箱還可以減輕我們的心理負但。

設計心理學4

何人可的《設計心理學》是我從大一下學期就買的一本書,本以為暑假可以讀的,但因為自己偷懶,所以一直拖到了大二上學期才讀,而何人可的《設計心理學》剛一開始讀的時候確實很無聊,但迫於自己的信念,就一直讀了下去。可後來我發現越往後寫的越有意思。

21世紀是由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創造的世紀,在這一進程中,工業設計將起到關鍵的作用,綜合化國際已成為工業設計專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工業設計教育必須從亦可稱為中心想以課題為中心轉變,將涉及作為一種高度綜合性的交叉學科來組織教學,全面提高設計的綜合素質。同時,隨着中國經濟的日益國際化,設計教育也必須面向國際化的競爭環境,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設計人才。

設計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性、邊緣性學科,其主要內容涉及生理學、心理學、美學、人機工程學、信息科學等,而這些學科又往往相互交叉,形成一個複雜的相關網絡。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會説道“感覺”這個詞,入“我對他的感覺不太好”,“我感覺完成這項任務挺困難的”等等,這裏的“感覺”的意思是“覺得”。而“知覺”這一詞,如我們看到的紅色,不是脱離具體事物的紅色,而是紅旗的紅色,又或者紅花、紅衣、紅車等的紅色。所以感知覺不僅使人們感知客觀規律事物的基礎,也是人們接觸設計最直接的橋樑和紐帶。

設計還要針對消費者的心理。澳大利亞著名室內及產品設計師Josephlicciadi曾有過這樣的論述:“藝術家總是以自我感受為中心,我,我,我,最後是你。設計師則是相反,你,你,你,然後是我。對於創作,藝術家始終考慮使用者的需求,在滿足這樣的前提下,再進行藝術創作。因此,藝術家是感性的、自我的,而設計是理性的、開放的。”滿足人的需要是設計的根本目的,而瞭解和發現需要是滿足需要的`前提。因此對於消費者心理,是指消費者在消費非活動中的一般心理活動過程。所以消費者心裏的研究是設計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和他的學生柏拉圖就開始討論美學問題。柏拉圖闡述了美是獨立存在的觀點。那麼美是什麼,什麼才是美,這是人類一直是人類在探討的問題,並逐步形成各種美學相關的學科,其中與設計聯繫最緊密的就是審美心理學。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有關於設計創作的獨特方法,拓展出我們設計創作的思維,讓我瞭解到什麼才是好的設計,什麼才是美的設計,什麼設計讓最大化的羣眾所接受,因此在設計這條道路上,我們還要為之做不懈的努力。

設計心理學5

第1篇:淺析消費心理學與店面設計

美國康奈爾(Cornell)大學博士、營銷專家itt(伯德?施密特)在其《體驗式營銷》一書中指出,“體驗式營銷”是在充分刺激和調動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等因素的基礎上以促進銷售。人的心理活動支配其購買行為,從消費者的心理學角度分析,在“體驗式營銷”的刺激下,消費者由注意到感知,再到認同,進而導致消費行為的產生。在這個過程中,品牌標識、櫥窗、燈光、內部設計、物品陳列等店面設計是否能不同程度地打動消費者,刺激其產生購買行為,對銷售具有很大意義。反過來講,對於設計店面的設計師來説,深入研究並瞭解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學,對更準確地把握品牌定位及店面設計,以便配合客户促進銷售具有很大作用。

現代社會的消費心理學

“消費”是人類通過消費品滿足自身慾望的一種經濟行為,最早由古希臘哲人色諾芬提出。“消費心理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也是心理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們在日常消費過程中的心理現象的產生、發展及其活動規律。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影響消費者購買心理及行為的因素有內在和外部條件,內在條件包括消費者的心理活動過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特徵、消費者購買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影響消費者行為的心理因素;外部條件包括社會環境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者羣體對消費心理的影響、消費態勢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商品因素對消費心理的影響、購物環境對消費心理的影響、營銷溝通對消費心理的影響。在這兩種條件的影響下,一般購買過程中,人們的心理活動大都經過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這三個階段,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看,消費者在最初由商品、店鋪形象設計和內部設計等因素而得到的整體第一感覺即為認識過程,這是購買行為的前提;在此基礎上,不同的客户羣體會對店鋪所銷售的物品產生獨特的體驗或態度,形成情感過程;之後,消費者決定是否消費的行為,即為意志過程。

受生活經歷、環境因素等的影響,每個人對哪怕同一事物或同一經歷的心理活動都有不同。但在實際消費過程中,根據商業心理學的分析,可將消費者分為三類:

1、具有明確購買意向的顧客。這種消費者內心很清楚自己要買什麼,因此他們目光集中,直奔目標;

2、有消費意向但無具體目標的顧客。現代社會中,生活節奏加快與工作壓力日益增大,購物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些人們舒緩情緒與放鬆的方式。對於這類顧客來説,吸引他們的除了商品本身,店面的創意設計、具有誘惑力的櫥窗等刺激和誘導,也會促使他們消費;

3、從眾心理的顧客。這種顧客沒有明確的目的,帶有“閒逛”性質,醒目的店鋪設計、有力的促銷信息,加之店鋪熱烈的人氣,都可能吸引其走進店鋪,進而可能受到商品、店內設計、燈光烘托等因素的影響,產生消費行為。

有效設計的店面設計

如今,隨着體驗經濟的盛行與科技的發展,作為零售產業終端的店鋪,在消費心理學、營銷學以及新興科技與技術的影響下,店鋪的設計也愈來愈趨向以不同手法最大程度地調動消費者的認知感,創造更加難忘的消費體驗。例如曾引起業界一時鬨動的PRADA紐約旗艦店,由PRADA與OMA共同合作,運用科技元素將店鋪設計成品牌與顧客充分互動的體驗場所。試衣間的門採用特殊材料製作,顧客試衣時可用按鈕操作使之從透明變為半透明,顧客拿進試衣間裏的任何貨品都會被自動記錄下來,並顯示在裏面的接觸式屏幕上,顧客可從中瞭解到產品的詳細介紹及庫存情況。此外,試衣間內不但具有多種明暗效果的燈光,還有一面視像“魔鏡”,不僅可以照到顧客的背部,而且還具有延遲播放功能,顧客轉過身來可看到自己在鏡中的背影。這種購物經歷給無數顧客留下難忘的體驗,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品牌的好感與忠誠度。

櫥窗設計可謂是店面設計中的重點,無數電影、電視劇或廣告作品中曾多次運用到櫥窗作為情節構成元素,走在城市的街頭,繽紛多彩的櫥窗總能吸引人們的目光。好的櫥窗設計是品牌無聲的廣告語言,給消費者造成視覺及心理衝擊,進而促進銷售。櫥窗的設計要和店鋪內部設計形成一個整體,搭配合理,主題鮮明,風格突出。值得注意的是,櫥窗雖然是靜止的,但消費者大都處於行走或運動狀態,因此櫥窗設計不但要考慮適合的高度與佈局,還要考慮由遠及近的.視覺效果。20xx年LV第五大道旗艦店的春季櫥窗設計採用動物作為主題,一隻橫跨兩個櫥窗的惟妙惟肖的鴕鳥口叼LV最新款時尚包包,畫面生動有趣。電影《愛麗絲夢遊仙境》上映之際,法國巴黎boulevardHaussmann大道旁的巴黎春天百貨的櫥窗便以這部電影為主題,櫥窗模特也是身着穿着商場一線品牌的服裝扮演成電影中的角色,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店面設計中還有一個不可不提的關鍵因素即是燈光,它起着渲染意境、烘托氣氛的重要作用,同樣的區域使用和不使用燈光的效果可以有很大差別。燈光設計一般採用稍弱的全盤照明與較強的局部照明相互配合使用,燈源的位置、數量以及光照的強度、色彩冷暖等問題考驗着燈光設計師的專業水平,不能雜亂無章、喧賓奪主。經常有一些店面的燈光太過刺眼,或由於燈光散發出顏色的緣故,而使得消費者無法準確判斷商品的顏色與質感,影響購買。

總之,儘管消費者的心理千差萬別,但歸根究底總有規律可循,在瞭解消費者心理的基礎之上,準確把握時尚及品牌理念,運用自身的經驗合理設計,才能做出令人印象深刻、行之有效的店面設計。

第2篇:消費心理學與產品創新設計

一、對消費需要理論的解釋

商品交易活動的主要參與羣體是消費者,他們的交易活動不僅影響市場運行,還影響其變化趨勢。消費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主要是消費者在每次消費及使用商品或勞務的過程中所反映出來的心理現象。消費心理則是指消費者依據自身的需求與愛好在進行選擇及評價購買對象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心理活動。

(一)消費動機來源於內心的情感需求。就是指消費者購買商品或勞務的目的是希望買到能與其情感需求達成共識的商品,此類商品必須滿足其內心深處的情感需要。人們對此類商品的評價準則多是心理上的感性標淮,即“幹金難買心頭愛”,其購買行為常常受情感的影響,以“只要喜歡就可以買”作為消費指導。

(二)消費動機來源於對休閒生活的需求。當今社會已經進入快節奏時代,人們的生活被高壓力、快節奏的工作和學習佔據,但是現代科技的進步使得人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必須勞動時間也相應縮短,人們可自由支配的消費生活時間越來越多,所以現代消費者對閒暇時間的重視水平不斷提高,對休閒娛樂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儘可能多地創造閒暇時間並儘量提升休閒生活的質量已經成為現代消費者進行消費行為的一個重要導向。

(三)消費動機來源於對綠色生活的需求。在自然資源日益稀少和環境過度破壞的現代,人們面臨着來自於資源和環境的嚴重困擾,當今人類保護環境的意識曰趨加強,更多的消費者認識到了節能減排的重要性。基於此,許多消費者開始倡導進行綠色消費,要求大家儘可能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對購買的商品做到物盡其用、循環使用。

(四)消費動機來源於現代人對個性化的追求。曰益豐富的社會生活為人們提供了非常廣泛的選擇空間,許多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羣體逐漸產生。尤其是思維活躍、表現願望強烈的年輕人,希望在購買商品時遵從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標新立異、展現個性、追求與眾不同是他們選擇商品時最重要的標準。

二、由不同消費心理帶來的關於產品設計開發的啟迪

有時需求的產生來源於一定的外物激勵,人們的一些需求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變成一種來自內在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就是消費的動機,當有了動機人們就會去尋找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標並在找到目標之後進行滿足需要的活動即購買消費活動。

(一)講求實際。例如消費者購買生活用品和日常消耗品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得到所購買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值,這種消費動機就是求實動機,受它支配,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會尤其重視它的質量和功能,追求物美價廉、擁有高性價比的商品,而對擁有個性突出的商標和花哨不實用的包裝等的商品並不在意。所以進行產品設計時,針對此類求實動機的消費者,應該着重注意產品的實際使用價值,對於商品的定位應是簡潔清晰且簡樸實用。

(二)講求新奇。現代人將追求新鮮、潮流的商品作為消費目標,他們的消費動機是一種獵奇心理。所以在設計產品時除了要滿足的商品對必須功能的使用要求,還應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樣式、顏色、包裝是否美觀、是否符合潮流的特殊要求。在獵奇動機的支配下,商品的實際使用價和價格等因素反而變得不重要了。

(三)講求便利。此類消費者主要講究的是能夠更加省時、方便、快捷地購買和使用商品。他們購物時往往擁有明確的目標,選擇距離自己較近的場所,希望能夠快速地買到所需要的商品,討厭長時間地等待。所以在產品的設計上要求使用功能必須十分明確,同時又要求產品的包裝做到便於攜帶、使用和維修。

(四)追求藝術和展現身份。這兩種消費者主要講求的是商品外觀的可觀賞性和藝術性以及高檔名牌商品是否可以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這就是求美動機和求名動機。在設計時要特別注意產品的外觀,包括造型、顏色、外包裝及商品的象徵意義和品牌影響力等等。

這一類消費者多是財務能力較強的商務人士,對他們來説造型特殊、款式誇張、色彩碰撞激烈的商品都不符合要求,能夠滿足多數人審美的商本站更被接受和需要。我們在開發設計新產品時,應將“低調奢華、富於內涵”作為創意的重點和方向,尤其需要設計出簡約而又富有藝術感的作品,但同時還要考慮產品的實用性和功能性。

三、從消費心理學出發,探究產品創新設計模式

消費心理學所研究的“產品需求”與“生活需要”、“消費動機”、“購買行為”之間的關係為產品創新設計提供了一條新思路,也是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捷徑。

運用消費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法與一般的產品設計方法相比較,直接簡單又快捷方便,優點十分明確。簡單來講主要擁有以下幾方面的優點:

第一,產生新的“需求-分析-決策”的設計思路,打破了傳統產品設計方法的思維定式。

第二,該方法的目標客户羣更加明確,可以提高產品設計前期提出方案的質量,便於後期具體化設計階段更全面地考慮到客户的需求,有效提高了產品設計的質量。第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握流行趨勢,與時俱進,在產品設計中不斷加入新鮮的血液,永不落後。

四、結論

綜上所述,消費需要理論為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案提出提供了理論依據併為產品創意在下一階段的實施與發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在產品設計開發時應多瞭解客户的需求,針對不同消費心理的用户設計不同功效的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羣體的不同要求。

設計心理學6

1.行為心理學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方式

1.1行為心理學對園林景觀佈局的引導

在進行園林景觀的佈局時,需要考慮到人們對於園林景觀的基本心理需求。因此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人們對於景觀私密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尤其對於城市居民而言,更加需要通過開敞空間以及私密性空間的結合,一方面保證户外活動的連接性和溝通性,另一方面也能保證在需要的時刻能夠得到一些私密性的需求。如在一些私人庭院中或是園林中,都需要一些不受打擾的區域,能夠進行安靜的活動,如讀書、休息等。因此在園林設計時需要考慮到人們在這方面的需求,圍合的方式,不僅在私人別墅庭院,而且在城市街頭綠地、居住區、城市廣場上,創造出滿足人們需求的全封閉和半封閉的私密性空間。如通過設置一些冠蔭樹,同時輔以一些休憩的設施等,通過一些觀賞性較高的植物的佈置,給予人們在私密空間內的舒適感和愉悦度。而在開放空間內,如各類草坪和湖泊等處,則需要為人們的活動創造更好的條件。如儘量開敞的環境,動靜集合的佈局設計,都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對於園林開敞性和私密性等多方面的需求。

1.2行為心理學對園林主要用途的引導

一般的園林設計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以及對居住環境的需求,然而實際上從人們的行為心理學角度出發,園林擁有了更多的功能與用途。如果一些特有的園林設置,如樹園、草藥園、科普園、專類園等,在這些特殊的空間中,能夠增加人們學習和認識大自然的機會,使參與者獲得滿足感。另外從人們的基本需求而言,園林能夠為他們提供基本的活動場所,而同時人們又需要活動場所中的`廕庇性和舒適性,以及活動場地劃分的合理性。因此在園林設計時需要考慮到採用不同的植物組合以及格局的佈置,滿足人們心理上的需求。如通過灌木作綠籬既可把大場地細分為小功能區,既能擋風、降低噪音,還必須滿足人的審美和情感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設置一些園林設施,促進人們參與到園林綠化中,從而更好地引導人們的心理健康發展。

1.3行為心理學對園林服務設施的引導

園林服務設施的選擇以及佈置位置將會對人們造成很大的影響,只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以及居住區域的居民心理需求,對園林服務設施進行佈置,才能更好地發揮園林的基本作用。比如公共廁所的位置在園林中要適當安排位置,在人們可以明顯發現的位置,或者有明顯的標識牌。每個公共廁所的距離也應該根據人們的基本行走範圍來進行佈置。垃圾桶等設施的佈置則需要按照人們的活動範圍佈置在人流量較大的地方。園林中的長椅等設施周圍需要設置一些廕庇措施,從而為人們營造一個更好的休息環境,同時各類設施的佈置也應該考慮到不同年齡層次的需求。

2.結語

園林設計會考慮到人的行為心理學能夠更好地實現園林的基本功能,考慮到人的心理需求,並對人的行為帶來一定的影響。各園林設計者應從園林景觀的佈局,園林的主要用途以及園林服務設施的設計等方面,來綜合應用行為心理學知識,滿足人們對園林的需求。

設計心理學7

色彩的配合,是研究實用色彩的題材。它主要追求色彩的和諧與色彩的美感。

純粹色彩科學稱為色彩工程學,包括表色法、測色法、色彩計劃設計、色彩調節、色彩管理等。包裝色彩學是色彩工程學在包裝色彩設計與色彩複製等方面的具體應用,是自然色彩、社會色彩和藝術色彩的有機統一。包裝色彩學從包裝色彩出發,系統地反映色彩形成與表述、色彩設計與再現的現象與規律,是色彩構成、色度學及印刷色彩學等有關內容的有機結合,是對包裝色彩感性認識和理性分析的有機結合。

心理顏色

日常生活中觀察的顏色在很大程度上受心理因素的影響,即形成心理顏色視覺。在色度學中,顏色的命名是三刺激值(X,Y,Z);(R,G,B);色相,明度,純度,主波長等。然而在生產中則習慣用桃紅、金黃、翠綠、天藍、亮不亮、濃淡、鮮不鮮等來表示顏色,這些通俗的表達方法,不如色度學的命名準確,名稱也不統一。根據這些名稱的共同特徵,大致可分為三組。將色相、色光、色彩表示的歸納為一組;明度、亮度、深淺度、明暗度、層次表示的歸納為一組;飽和度、鮮度、純度、彩度、色正不正等表示的歸納為一組。這樣的分組只是一種感覺,沒有嚴格的定義,彼此的含義不完全相同。例如,色相不等於色光,明度也不等於亮度,飽和度也不等到於純度、鮮度、深淺度。但是在判斷顏色時,它們也是三個變數,大致能和色度學中三個變數相對應。主波長對應於色相。人們常説的紅色就有一定的波長範圍,紅色在色度圖上也只是一個區域,人們絕不會把500nm的單色光稱為紅色。色度學中的亮度對應於明度、亮度、主觀亮度、明亮度、明暗度和層次等,在相同的背景上,亮度小的顏色一般總是比亮度大的顏色顯得暗些。色度學中的純度對應於飽和度、鮮度、彩度、純度等。

心理顏色視覺的名稱,雖然和色度學中的幾個物理量相對應,但這種對應關係,不是簡單的正比關係,也不是一對一的關係,它們之間有許多不同的特徵,例如,色度學中的純度分為刺激純和色度純兩種。認為白光的純度為零,一切單色光的純度(不分刺激純或色度純)均為1。色度純的定義為,色光中所含單色光的比例,表示某顏色與某中性色或白光的接近程度,但是,心理顏色視覺在分辨色光與中性色的區別時,卻認為各個單色光的純度並不是一樣的。同樣的單色光,黃、綠和白光的差別不大,紅、藍和白光的差別顯著。所以在心理上認為,黃色光儘管也是單色光,但純度卻比藍色光低些。這些心理上的顏色與白光的差別,通常稱為飽和度,以區別於色度學上的純度。心理上的亮度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聯繫到物體,另一種是不聯繫物體的亮度。例如通過一個小孔觀察物體的表面,這時觀察者看不見物體,無法聯繫物體來判斷亮度,但它也與色度學中的亮度有差別,為了把物體表面的光亮和色度學中的亮度分開,稱它為明度。

在混合色方面,心理顏色和色度學的顏色也不相同,當看到橙色時,會感到它是紅與黃的混合,看到紫紅色時,會感到是藍與紅的混合等。但看到黃光時,卻不會感到黃光可以由紅光和綠光混合而成。在心理顏色視覺上一切色彩“好像”不能由其他顏色混合出來。一般覺得,顏色有紅中帶黃的橙,綠中帶藍的青綠,綠中帶黃的草綠,但是,卻沒有黃中帶藍或紅中帶綠的顏色。

因此在心理上把色彩分為紅、黃、綠、藍四種,並稱為四原色。通常紅-綠、黃-藍稱為心理補色。任何人都不會想象白色從這四個原色中混合出來,黑也不能從其它顏色混合出來。所以,紅、黃、綠、藍加上白和黑,成為心理顏色視覺上的六種基本感覺。儘管在物理上黑是人眼不受光的情形,但在心理上許多人卻認為不受光只是沒有感覺,而黑確實是一種感覺。

黑色

象徵權威、高雅、低調、創意;也意味着執着、冷漠、防禦,端視服飾的款式與風格而定。黑色為大多數主管或白領專業人士所喜愛,當你需要極度權威、表現專業、展現品味、不想引人注目或想專心處理事情時,例如高級主管的日常穿著、主持演示文稿、在公開場合演講、寫企劃案、創作、從事跟“美”、“設計”有關的工作時,可以穿黑色。

灰色

象徵誠懇、沉穩、考究。其中的鐵灰、炭灰、暗灰,在無形中散發出智能、成功、強烈權威等強烈訊息;中灰與淡灰色則帶有哲學家的沉靜。當灰色服飾質感不佳時,整個人看起來會黯淡無光、沒精神,甚至造成邋遢、不乾淨的錯覺。灰色在權威中帶着精確,特別受金融業人士喜愛;當你需要表現智能、成功、權威、誠懇、認真、沉穩等場合時,可穿著灰色衣服現身。

白色

象徵純潔、神聖、善良、信任與開放;但身上白色面積太大,會給人疏離、夢幻的感覺。當你需要贏得做事幹淨俐落的信任感時可穿白色上衣,像基本款的白襯衫就是粉領族的必備單品。

海軍藍(深藍色)

象徵權威、保守、中規中矩與務實。穿著海軍藍時,配色的技巧如果沒有拿捏好,會給人呆板、沒創意、缺乏趣味的印象。海軍藍適合強調一板一眼具執行力的專業人士。希望別人認真聽你説話、表現專業權威時,不妨也穿深藍色單品,例如:參加商務會議、記者會、提案演示文稿、到企業文化較保守的公司面試、或講演嚴肅或傳統主題時。

褐色、棕色、咖啡色系

典雅中藴含安定、沉靜、平和、親切等意象,給人情緒穩定、容易相處的感覺。沒有搭配好的話,會讓人感到沉悶、單調、老氣、缺乏活力。當需要表現友善親切時可以穿棕褐、咖啡色系的服飾,例如:參加部門會議或午餐彙報時、募款時、做問卷調查時。當不想招搖或引人注目時褐色、棕色、咖啡色系也是很好的選擇。

紅色

紅色象徵熱情、性感、權威、自信,是個能量充沛的色彩--全然的自我、全然的自信、全然的要別人注意你。不過有時候會給人血腥、暴力、忌妒、控制的印象,容易造成心理壓力,因此與人談判或協商時則不宜穿紅色;預期有火爆場面時,也請避免穿紅色。當你想要在大型場合中展現自信與權威的時候,可以讓紅色單品助你一臂之力。

粉紅色

粉紅象徵温柔、甜美、浪漫、沒有壓力,可以軟化攻擊、安撫浮躁。比粉紅色更深一點的桃紅色則象徵着女性化的熱情,比起粉紅色的浪漫,桃紅色是更為灑脱、大方的色彩。在需要權威的場合,不宜穿大面積的粉紅色,並且需要與其它較具權威感的色彩做搭配。而桃紅色的豔麗則很容易把人淹沒,也不宜大面積使用。當你要和女性談公事、提案,或者需要源源不絕的創意時、安慰別人時、從事諮詢工作時,粉紅色都是很好的選擇。

橙色

橙色富於母愛或大姐姐的'熱心特質、給人親切、坦率、開朗、健康的感覺;介於橙色和粉紅色之間的粉橘色,則是浪漫中帶着成熟的色彩,讓人感到安適、放心,但若是搭配俗氣。橙色是從事社會服務工作時,特別是需要陽光般的温情時最適合的色彩之一。

黃色

黃色是明度極高的顏色,能刺激大腦中與焦慮有關的區域,具有警告的效果,所以雨具、雨衣多半是黃色。豔黃色象徵信心、聰明、希望;淡黃色顯得天真、浪漫、嬌嫩。提醒你,豔黃色有不穩定、招搖,甚至挑釁的味道,不適合在任何可能引起衝突的場合如談判場合穿著。黃色適合在任何快樂的場合穿著,譬如生日會、同學會;也適合在希望引起人注意時穿著。

綠色

綠色給人無限的安全感受,在人際關係的協調上可扮演重要的角色。綠色象徵自由和平、新鮮舒適;黃綠色給人清新、有活力、快樂的感受;明度較低的草綠、墨綠、橄欖綠則給人沉穩、知性的印象。綠色的負面意義,暗示了隱藏、被動,不小心就會穿出沒有創意、出世的感覺,在團體中容易失去參與感,所以在搭配上需要其它色彩來調和。綠色是參加任何環保、動物保育活動、休閒活動時很適合的顏色,也很適合做心靈沉潛時穿著。

藍色

藍色是靈性知性兼具的色彩,在色彩心理學的測試中發現幾乎沒有人對藍色反感。明亮的天空藍,象徵希望、理想、獨立;暗沉的藍,意味着誠實、信賴與權威。正藍、寶藍在熱情中帶着堅定與智能;淡藍、粉藍可以讓自己、也讓對方完全放鬆。藍色在美術設計上,是應用度最廣的顏色;在穿著上,同樣也是最沒有禁忌的顏色,只要是適合你「皮膚色彩屬性」的藍色,並且搭配得宜,都可以放心穿著。想要使心情平靜時、需要思考時、與人談判或協商時、想要對方聽你講話時可穿藍色。

紫色

紫色是優雅、浪漫,並且具有哲學家氣質的顏色。紫色的光波最短,在自然界中較少見到,所以被引申為象徵高貴的色彩。淡紫色的浪漫,不同於粉紅小女孩式的,而是像隔着一層薄紗,帶有高貴、神祕、高不可攀的感覺;而深紫色、豔紫色則是魅力十足、有點狂野又難以探測的華麗浪漫。若時、地、人不對,穿著紫色可能會造成高傲、矯揉造作、輕挑的錯覺。當你想要與眾不同,或想要表現浪漫中帶着神祕感的時候可以穿紫色服飾。

設計心理學8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涉及了多個設計學科的交叉,包括平面設計、室內裝潢、心理學、美學等多個學科,以滿足博物館作為社會性公益場的性質。現代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涉及的環境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受眾羣體在場景展示中受到的環境影響因素,比如,環境展示中的引導因素、參觀者的從眾心理、展品的空間擺放、視覺反差、光線明暗、立體空間佈局造成的參觀者心理感受的差異。

我國目前的博物館數量有兩千多個,這對於我國僅幾百年的博物館發展歷程來説是一個良好的起步,但還遠遠不夠。以我國的龐大人口基數來換算,博物館的數量明顯無法滿足如此大量的社會需求。在明顯供不應求的市場條件下,可以以提高單獨個體的展示質量來平衡它應有的社會作用,因此促使博物館的觀眾心理學研究開始逐步發展。

人的所有行為都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博物館展示設計中的環境心理學研究,是從參觀者的心理需求出發,設計出滿足參觀者真實需要的博物館,這是博物館設計理念的創新。人們發現對於博物館的受眾羣體來説,審美疲勞等環境帶來的影響對於人們博物館的參觀體驗有着絕對的影響,因此學者們從觀眾進入博物館的場館參觀展品開始進行跟蹤研究,觀察人們的普遍行為:人們停頓的地點,駐足的時間,表情的微反應,視覺盲區等表觀反應,和以問卷調查,走訪反饋得到的數據進行數據統計,並總結歸納出一套博物館觀眾行為理論。

博物館不同於一般的展覽會,其更加註重對所展示物的文化屬性的詮釋。環境心理學是新興發展的心理學分支,在人們對精神追求愈發提高的今天,將其應用於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也是一種主流趨勢。博物館場館內的背景聲音、色調搭配、空間視覺、體感温度、路線引導、展品擺放順序的不同,影響了人們對於博物館參觀的體驗,以及人們自身的屬性,年齡、閲歷、情感、性格等因素,也是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值得分析的要點。

人與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的,主體對客體產生影響,客體對主體產生反饋,相互融合滲透。人類行為不會獨立存在,與周遭環境氛圍有着緊密的聯繫。舒適休閒的咖啡廳伴隨的是柔和輕快的音樂,這使人放鬆愜意,而在酒吧裏嘈雜動感的音樂則能調動人們的心情,讓人情緒高漲,這説明,背景對於整體氣氛的烘托起着重要作用。

人們對於周遭的體驗受到以往生活經驗的影響。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固有的深刻印象影響着人們的認知。橙色的暖色調,藍色的冷色調都是基於人們以往的認知所產生的感受。而白色出現在醫院裏是冰冷的,充滿負面情緒的`,令人恐懼,而在另一個環境中白色也可以代表着光明和希望。設計師可以通過環境背景的改變,在不知不覺中引導着觀眾的心理和行為,提高博物館的交互性和體驗性。戰爭類的歷史紀念性博物館,有時會採用一種時間軸的敍述性方式,或是由淺入深的情感體驗順序引領參觀者,讓其代入到時代的大背景中,身臨其境地體驗戰爭的悲慘和痛苦,深刻的感受歷史的沉重,以此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人和動物一樣,都有一個安全距離,這是動物的領域性本能。在環境設計中,這是考量人們對空間安全度、舒適度、私密度、體驗度的標準。一般來説,在大型的室內空間裏,人們更傾向於在靠近邊緣的地方停留,脱離中間的人流,邊緣可以產生依託感。物品擺放的疏密度,迴廊的數量、角度,空間內的柱子、牆壁,都也可以讓人產生這種依託感。

在公共事件中可以發現,人們傾向於盲目從眾。如同領頭羊和羊羣的關係,發生緊急情況時,人們大多會不加思考的依憑直覺跟隨領頭的人,形成整體的人流流向。而且,人們在移動時,會有一種趨光性,即從相對較暗處,走向相對明亮處。在無人引領時,環境的指引作用便突顯了出來。人類還具有社會適應性,這是也從眾心理的表現。在劇院等公共場合,寬敞的大空間,龐大的壓迫性氣勢下,人們會不自覺的安靜下來,被空間環境所感染,控制自己的行為,這是環境帶來的心理暗示。

博物館的展覽設計要順應人類的行為模式,符合人們的感覺。多邊形的空間帶給人新穎現代的感覺,而規矩的方形則給人踏實的體驗。設計師通過對光影的把控,空間的佈局,顏色的襯托等等,以藝術性的方式從背景中漸漸滲透給參觀者,對參觀者進行引導,甚至是強迫性地灌輸一個思維方式,將更多的隱藏信息傳達給對方。所以參觀博物館不僅僅是對展示品本身的闡述,更多的是一些隱藏體驗的傳達。理解、思考、分析人類行為在環境中的發展模式,也是設計工作的重要一環。

現代博物館的展示不再是陳列展品,更多的是利用有限的空間,帶給人們無限的精神體驗。在信息時代,博物館和網絡信息相比,優勢便是這種真實的信息交互。人們通過真實的視覺環境體驗,思維與主題背景相交融,可以更好的思考體會展品背後的故事和歷史。為了更好的體驗,博物館也越來越多的加入多媒體化元素進去,提高受眾的參與性,從多個角度滿足人們的需求。用不同的技術型手段把情感附加到展品中去,也拉近了和參觀者的距離,產生親近感,能夠更好的沉浸到博物館的環境氛圍中。

博物館從最開始的從展品的角度出發,以展品為中心的展出方式,到如今,以受眾為本,從參觀者的角度出發的設計,這是從根本上的設計理念的改變,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改變,應當引起更多設計者的思考。將環境心理學應用到博物館展示設計中,是對展示場所的藝術性昇華,也是對展品本身的藝術性表達。從心理層面向參觀者傳達信息,這也是未來博物館發展的大方向。

設計心理學9

摘要:環境心理學是一門新興綜合性學科,主要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着眼於人與環境的相互關係,研究了室內環境中人的心理行為特徵及其指導作用,並對環境與心理的相互作用進行了探討,從色彩、形狀、光影三個角度分析了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發展與運用,以期創造宜人的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環境心理學;以人為本;室內設計

一、環境心理學的概述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行為之間相互關係的學科,它着重從心理學和行為的角度,探討人與環境的最優化,即怎樣的環境是最符合人們心願的。環境即“周圍的境況”,是圍繞着人們並對人們的行為產生一定影響的外界事物。人們可以使外界事物產生變化,而這些變化了的事物,又會反過來對行為主體產生影響。環境心理學就是研究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強調“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以人的美好感受作為設計的終極目標。

二、環境與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相互作用

人與環境總是通過某種相互的作用來達到一種平衡,在這一動態平衡中走向進步與完善。人在室內環境中,其心理與行為儘管有個體之間的差異,但從總體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類似的方式作出反應的特點,這也正是我們進行設計的基礎。

(一)安全性

無論何時何地人都需要有一個能受到保護的空間,因此無論是在餐廳、酒吧和圖書館等地方,只要存在着一個與人共有的大空間,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先選擇靠牆、靠窗、或是有隔斷的地方,原因就在於人的心理上需要這樣的安全感,需要被保護的空間氛圍。當空間過於空曠巨大時,人們往往會有一種易於迷失的不安全感,而更願意找尋有所“依託”物體,所以現在的室內越來越多的融入了穿插空間和子母空間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人提供一個穩定安全的空間。

(二)領域性

人在室內環境中的生活、生產活動,總是力求其活動不被外界干擾或妨礙。領域行為就是個人或團體,針對一個明確的空間所作的一種標誌性的或保護性的行為或態度模式,包括預防動作及反應動作。

(三)私密性

私密性是作為個體的人對空間最起碼的要求,只有維持個人的私密性,才能保證單體的完整個性,它表達了個體的人對生活的一種心理的概念,是作為個體的人被尊重、有自由的基本表現。

鞏固心理環境個性的獨立的室內空間,如果説領域性主要在於空間範圍,則私密性更涉及在相應空間範圍內包括視線、聲音等方面的隔絕要求。比如就餐人對餐廳中餐桌座位的挑選,相對地人們最不願意選擇近門處及人流頻繁通過處的座位。餐廳中靠牆卡座的設置,由於在室內空間中形成更多的“盡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時“盡端趨向”的心理要求。

三、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的運用

(一)色彩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色彩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於人會顯示出各式各樣的心理效果。認識到了色彩在室內設計中的作用, 我們就會運用色彩來調節空間的環境氣氛,烘托室內的氣質,創造舒適的室內環境以利於身心狀態的調節。在設計表現上,不論是外觀色彩,還是室內設計採用的色彩,都是以自身性質所引起的情感來感染人的,換句話説,它不是觀者的情感,而是對象的情感。像室內色彩那樣長時間引人注目的刺激,就能夠激起支配人們持續性的積極的情緒,或者進一步加強由於其他事情而產生的某種情緒。

(二)空間形狀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由各個界面圍合而成的室內空間,其形狀特徵常會使活動於其中的人們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先生曾對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間的華盛頓藝術館新館有很好的論述。他認為三角形、多滅點的斜向空間常給人以動態和富有變化的心理感受。整個建築有個中心,提供一種方向感。透過大廳開敞部分還可以看到周圍建築,從而辨別方向。七層閲覽室都面向較為封閉的、光線稍暗的大廳,力圖創造一種使人陷入沉思的神祕、寧靜的氣氛。這種寧靜的氣氛,就給了人們情感上的適應,因為人們需要通過思考來了解藝術,他的成功在於他的設計引起了人們對於環境產生了心理上,情感上的適應和共鳴,使得人們從情感上理解了他的設計。

(三)光影在心理環境中的運用

現代室內光環境的設計中,光不僅起照明的作用,而且還是界定空間、分割空間、改變室內空間氛圍的重要手段,同時光還表現一定的裝飾內容、空間格調和文化內涵,趨向於實用性及文化性的有機結合,成為建現代裝飾環境的一個重要因素。光和影的襯托給人們提供了愉悦的視覺刺激,是營造室內氣氛與創造意境的“特殊材料”。安藤忠雄認為:光和影能給靜止的空間增加動感,給無機的牆面以色彩,能賦予材料的質感更動人的表情。

四、結語

加拿大建築師阿瑟?埃利克森説:“環境意識就是一種現代意識” 。當人們處於室內環境之中時,人們的某些心理要素也同時處在室內環境的影響中。室內設計要求我們不僅要滿足使用功能,而更為重要的是營造一個舒適的、人們願意停留和駐足的、一個能給人以視覺上和心理上,乃至行為上享受的空間環境。良好的室內環境所提供的氛圍不僅僅作用於人的外在,更重要的在於它影響着人的心理,左右着人們的行為。

【參考文獻】

[1]保羅?貝爾著,朱建軍,吳建平等譯. 環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xx:18-25,31.

[2]計少妮.從“以人為本”談環境心理學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J].藝術科技, 20xx(02):41.

[3]賈悍.基於心理作用的室內裝飾人性化設計思考[J].城市建築,20xx(02):56-60.

[4]陳露.建築環境心理與人居設計[J].山西建築,20xx,34(5):82-83.

設計心理學10

教學目標:

1、能夠用自然圓潤的聲音和優美抒情的情緒演唱《搖籃曲》

2、能夠通過聆聽不同表現形式的搖籃曲,悟出搖籃曲這種體裁在情感表達方面的共性,受到美的薰陶。

3、能夠從體驗搖籃曲情感的過程中感受到父母的`愛偉大與無私,並懂得用實際行動去珍惜。

教學重難點:感受音樂的情感,用連貫、柔和的聲音演唱,尤其是八度大跳的部分。

一、導入

1、展示一組寶寶熟睡的圖片,背景音樂為勃拉姆斯《搖籃曲》,創設優美的意境。

2、學生談聽後感受

二、主題呈現

1、顯示標題“勃拉姆斯的《搖籃曲》”;

2、作者背景介紹。

(1)學生介紹勃拉姆斯生平;

(2)介紹歌曲創作背景

三、走進音樂

1、欣賞勃拉姆斯的《搖籃曲》,思考問題。教師範唱,回答問題:聽了之後有什麼樣的感受?

2、教唱

(1)感受三拍子的強弱;

(2)教唱譜(講解弱起、休止、裝飾音);

(3)帶着情感,用“u”模唱旋律;

(4)填歌詞;

(5)處理情感;

(6)集體完整的演唱。

四、聆聽與感受不同表演形式的搖籃曲

五、感悟

1、展示一副汶川地震中關於母親捨身救子的圖片,學生圍繞圖片談自己的想象。(背景音樂為勃拉姆斯搖籃曲器樂版);

2、陳述這張圖片背後的真實故事。

這是發生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真實故事,災難來臨的那一刻,母親雙膝跪地,身體匍匐着,她用瘦弱的背脊擋住了轟然塌下的房屋,為孩子撐起一片生的天地。孩子被救出來的時候,毫髮未傷,甜甜的睡着,他熟睡的臉讓在場所有人感到温暖。在包裹他的被子裏,我們發現了一部手機,屏幕上有一條未發出去的信息:親愛的寶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記得,我愛你!

設計心理學11

人體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並不會是單獨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繫,又彼此產生一定的制約,一般來説,生理的變化和心理的變化的改變是先後進行的,生理的變化必然產生一定的心理變化,而由於心理作用的影響,生理也會隨之產生不同的反應。從客觀上來説,色彩是對人的一種刺激和象徵,從主觀上來講,色彩又會使人產生一定的反應和行為。色彩心理學即是對這種客觀和主觀上的因果關係進行探討,明白當人們受到什麼樣的色彩刺激會產生什麼樣的反應。比如,通過研究發現,紅色能夠使脈搏加快,血壓升高,進而導致心理上擁有温暖的感覺。而將色彩心理學應用到家居上,一定能夠更好的、更合理的搭配出家居的色彩,從而使居住者從生理和心理上更加舒適。

一、家裝設計中對色彩心理的基本要求

在進行家裝設計時,家居本身的室內環境和居住者自身的性格都被考慮在內,居住者對不同色彩的不同受激反應也會被考慮在內。在不同的方位上,不同的時間上,室內的色彩會因着自然光線的改變而不同,色調冷暖也不同,自然給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有經驗的家裝設計師會將空間和時間的影響相結合,極盡所能的去調整室內的色彩,以期創造最好的居住環境。例如,使用空間的對象不同,他們對色彩的要求就會不同;根據居住者在室內活動時間的長短不同,就會對視線條件的規格提出不同的要求;再者,色彩和環境的關係尤為密切,色彩的反射會影響其他顏色,從而對居住環境和居住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通過研究由色彩的.變化引起的情感的變化,對於家居裝飾的設計有着及其重要的意義。

二、關於目前家裝設計中色彩運用的思索

1.色彩的搭配問題。正如梵高所説:沒有不好的顏色,只有不好的搭配。家裝亦是如此。不同顏色之間的相互關係影響着色彩的效果,而同一顏色在不同的條件下也有可能呈現處不同的視覺效果。在家裝色彩的搭配中,色彩之間要有主次關係,特別是針對不同的房間佈局,色彩的主色調也應有所不同。色彩搭配時要考慮背景色、主題色以及強調色之間的關係,一般來説背景色決定主體色,而主體色又決定了強調色。為了達到更好的裝飾效果,可以更好的利用色彩之間的相互關係,利用色彩的統一和變化,得到更適合居住者的家裝風格與環境。

2.不同的場合應該具有不同的色彩心理。對於居住者來説,不同的空間,例如客廳、餐廳、卧室及書房場合的不同,具備着不同的功能,在家居設計時,設計者應該根據不同的功能,充分利用色彩對於人體生理和心理的影響。例如,客廳一般使會客和家庭聚會的場所,在設計時,最好採用暖色,帶給客人和主人以親切感。客廳色彩的色調應該是以明亮而又舒適為主,並且具有較大的色彩跳躍度,將突出的重點放在裝飾部位,顯示主人高貴典雅的氣派。

3.色彩明暗度的對比要適中。在如今的家居裝飾設計中很容易產生的一個問題是明度和暗度之間的調和不合理,及色彩的明暗對比度沒有達到一個舒適的狀態,要麼過強,要麼過弱。設計師應該明白,所有的色彩都可以歸納為不同的系列色,同一種系列色也會有不同的色彩上的深淺差異,而不同的系列色之間也會有不同的明暗上的差異,因此在室內的色彩應用上,應該更加註重色彩明暗度的不同所帶來的視覺以及心理的變化,從而合理的利用色彩明暗度的不同空間關係更好的調和。

4.忽視了色彩的色性在家裝中的作用。色彩的冷暖屬性即為色彩的色性。不同的顏色都有自己不同的色性,色性不同,帶給人們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例如黃色色系和紅色色系能夠帶給人温暖的感覺,這種能夠帶給人温暖感受的色系屬於暖色系。而藍色色系屬於冷色系,一般帶給人冰冷的感覺。現如今的家裝設計中,往往忽視了色彩帶給人的冷暖感受,而僅僅是追求視覺上的衝擊感,對色彩進行隨意的搭配,卻忽視了彩色色性的重要作用,居住者通過家裝,期望得到的效果是自己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加適合居住,更加令人心情舒暢,而不僅僅是色彩的渲染,僅僅追求視覺上的震撼,卻忽略了家裝原本的目的是“宜居”。

物質基礎決定着上層建築,隨着社會科技的進步與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日益提升,對室內環境的質量和個性的要求也隨着人們生活品味的提升而增高。色彩心理學在家裝設計之中的應用便應運而生。在將色彩心理學應用在家裝設計時,我們需要考慮居住者的年齡層次、個性愛好、生活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不同,不同的性格不同年齡的人對於色彩的審美也不盡相同。在進行家裝設計時,我們還應該考慮所服務對象的生理以及心理特性,以便搭配出更好的,更令人滿意的家居色彩。

參考文獻:

[1]程麗穎,袁恩培.色彩心理學在家裝設計中的運用[J].邊疆經濟與文化,20xx(12).

[2]葛燕萍.色彩在家裝設計中的重要性[J].美術教育研究,20xx(11).

[3]曾文可.關於家裝設計中的色彩運用問題的研究[J].智富時代,20xx(01).

設計心理學12

親愛的爺爺

大年七年級,新年快樂!也祝所有爺爺奶奶讀書會的讀者新年快樂!

最近看的一本書名叫《設計心理學》,出自唐納德·A·諾曼之手,他是一名認知心理學家,也是認知學學會的發起人之一,他的著作主要涉足心理學和計算機兩大領域。因此《設計心理學》叢書更傾向從工業設計、人機交互的角度談設計的心理。

年前回家之前讀了《設計心理學(1):日常的設計》,其中談到人為操作失誤的原因絕大部分來自於設計師的錯誤,而非人為故意的操作。很多時候,人們追溯事故發生的原因總是很輕易地將其歸結為“人的失誤”,似乎這樣就找到了責任承擔人,於是便高枕無憂;但是實際上往更深層次的原因思考,產品的設計本身是否存在漏洞?明知員工在枯燥無味地工作,工業產品的設計卻仍需要員工維持遠超普通水平的警醒程度,還要在故障發生時操作平時幾乎不會用到的複雜事故防護啟動裝置。這是產品設計的漏洞,而非簡單的“操作失誤”。諾曼提到,工業事故的發生就好像一個多層漏斗,只有當每一層都有漏洞,事故才會發生;因此,產品的設計則應合理並儘量地避免漏洞。

回家後讀的《設計心理學(3)》談論的`是情感化設計,個人認為情感化並不能凸顯其設計基礎,反而夾帶了一種“情緒化”的表意。如果你評論一個人情緒化,你可能是在批評他不夠理性;然而這本書卻告訴你emotion卻是合理的存在,情感化的設計甚至能促進產品的實用性。諾曼提出情感化設計應當遵從三個水平:

1. 本能水平的設計——外形;

2. 行為水平的設計——使用的樂趣和效率;

3. 反思水平的設計——自我形象、個人滿意、記憶;

當你去購物的時候,你可能更關注長得“好看”的商品;而這件商品如果不好用(沒有實用性),以及用起來沒有樂趣,你也不會選擇。文中提到一個蛋糕粉的例子:廠家設計出一款混合好的麪粉和雞蛋的產品,幫助主婦們做蛋糕,卻沒有多少人買,原因是主婦們覺得從中無法獲取做蛋糕的樂趣和自豪感。也就是説:外形所能帶來的樂趣是否能延伸到行為水平,在於該產品是否能有效完成任務,是否有樂趣或其他重要的情感要素。反思水平則與意義相關,屬於更高的水平。旅遊地的紀念品常常沒有設計感,只是單純的建築複製品,但是它帶着人們對旅遊地的一種懷戀和情感意義。

產品形態、產品操作、產品意義共同組成了打動人心的產品設計三要素。互聯網與技術浪潮席捲全球,什麼SaaS、PaaS,沒有用心耕耘,最後總會淪為塵封的壓箱底之作。新年期待並希望用心耕耘的人越來越多,產品越來越用心,世人的生活也能越來越美好。

  虔誠地過好這一年。

  不是本命年的本命年心雨奶奶 敬上

設計心理學13

不知不覺,我們這學期的設計心理學已經上了一大半了,通過學習,自己的認識也有了很大改變,原來認為設計是自己的事情,是一門非常激進的學科,必須有自己的個性,現在發現設計的涉及範圍相當廣泛,人與物、人的聯繫十分密切。因此理解其各個方面的心理特徵就顯得十分重要。

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的一門理論課,是我們做設計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把人們的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也能研究人們在設計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能夠反應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通過對着門課的學習,我對設計和心理學的意義有了初步瞭解。

設計是與我們生活聯繫十分緊密的一門學科,設計心理學,是以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手段去研究決定設計結果的人的因素,其研究對象不僅僅是消費者,還包括設計師。消費者和設計師是具有主觀意識和自主思維的個體,都以不同的心理過程影響和決定設計。

從我們學習的專業來説,使用方式及文化內涵只有符合消費者的'要求,才可以獲得消費者的認同和良好的市場效應;而設計師在創作中必然受其知識背景的影響,即使在同樣的限制條件下也會產生不同的創意,因此,設計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內容就是消費者的心理,主要研究購買和使用商品過程影響消費者決策的因素;對設計師而言,就是如何獲得及有效的設計參數,另一個重要內容是設計師的心理,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如何發展設計師的技能和創造潛能。

綜上所述,設計心理學是對設計師的深層意義上的研究和訓練,過去從未有與此相關的專門研究,而我們所學的只是院校僅對學生進行純技能的訓練,沒有積極主動的開發學生的大腦,所以我認為還有些缺陷,不過這種學習卻對以後的發展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設計心理學14

一、我們研究色彩心理學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冷暖色”對心理的不同作用

這些顏色的不同,能夠讓人從心理上和情緒上都產生明顯的差異。色環中,暖色比較有代表性的是紅色,橘色;冷色中包括藍色、綠色等,此外還有一些被稱為中性色。我們看到暖色為主畫面時,這些信號映射至心理,會產生温暖、安寧的感受,而看到冷色時,則會感覺清新、冷靜。除冷暖色之外,色彩也會對心理產生其他的作用,比如讓人產生距離感的“前進色”與“後退色”。即使位置相同,因由用色的差異也會讓人產生一面向前,一面向後的視錯覺。此外,色相,以及明度也會影響畫面的“重量”,不同的顏色也會使一些具體的內容,在視覺上產生“膨脹”,有一些則會“縮小”。下面,我將用一些比較典型、經典的案例分析和説明招貼設計中的色彩應用對心理的影響。紅色給人感覺熱烈,奔放,它不僅給人積極的感受,而且還是中國人用來表達喜慶,歡樂的代表顏色,我們親切地稱之為“中國紅”。

中國人如此喜歡在喜慶的時刻用紅色來表達心情,不知是否也與她給人熱烈感受有關。下面的這幅招貼作品是列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的宣傳海報,它以紅色作為基調色,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強烈的中國傳統氣息,而且能感受到人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而紅色與其他顏色搭配時也可以表現出很強的顏色性格。下面這幅招貼就是這樣用紅色的'色塊與其他顏色的搭配來營造出活潑的氛圍,政府和其“年輕人”的主題,而畫面中的留白,也正好利用了白色給人更多意想空間的特點。黃色雖然也是一個明亮活潑的顏色,我們常用黃色來描述太陽,但是這樣一個輕盈的顏色與莊嚴而又穩重的黑色相遇,則產生了很強的視覺衝突。人們正是利用這樣一種視覺衝突給人以警示的作用。我們生活中常見到的警示牌常以這兩種顏色相配合。下面這幅海報也是利用了這樣的視覺特點,以詮釋武器對人類的危害。藍色給人感覺自然清新,表現在畫面裏也容易使內容顯得乾淨而且有秩序,當降低藍色的純度和明度時,更能使畫面的整體看起來更加温柔。配合以招貼中“大自然與音樂”的主題,能讓人們瞬間進入到畫面中去,靜下心來,去感受自然,去聆聽自然的聲音。紫色給人感覺典雅、穩重,我們看到紫色便感受到夜幕的降臨,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沉靜。而有藍色調傾向的紫色,彷彿被籠罩了一層憂鬱。當人們看到這樣的色彩基調的招貼作品,已經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情感投射,便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詮釋的主題,地球的悲鳴聲。上面這幅海報是著名的德國設計師蘭堡的代表作之一,利用了簡單的黑白色,製造出了黑暗與光明,我們一眼看去就能感受到書本能給人們帶來的力量。而簡單的用色,強烈的對比,不僅能夠讓人們將更多注意力投入到信息中去,給人明確的主次之分,同時互補色的對比,也很好地表達出黑暗之中對光明的嚮往與希望。同樣也是基調色以黑白為主的招貼作品,下面這幅則利用了大量的留白給人們獨立思考的空間,以簡單的畫面直截了當地向人們揭示它要傳遞的主題———言論自由。沒有任何其他的顏色,畫面給人感覺嚴肅,發人深省。

二、結語

毋庸置疑,色彩可以直接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甚至影響人們的情緒。能夠有效地利用色彩的屬性以及熟知色彩給人的心理暗示能夠更好地詮釋主題。設計師不僅要了解色彩本身的屬性,更要勇敢地嘗試,細緻地觀察色彩給人們心理感受產生的變化,從而設計出更多精彩、優秀的作品。

設計心理學15

1設計本體與行為心理學

設計是一門邊緣性學科,能與許多學科相結合。行為心理學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研究人們的行為心理狀態,尤其是對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科。在設計過程中,應用行為心理學主要是為了獲取用户最根本的想法、需求。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受到社會、成長等因素的影響,學會了隱藏自己真實的想法,或者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的想法。貫穿於整個設計過程的用户研究,目的是為了從用户那裏獲取信息、發現缺點和不足,發掘潛在用户需求,並找出解決辦法,對現有產品或系統進行改進。因此我們選取用户研究中常用的人種學訪談法為例,來討論在設計過程中如何利用行為心理學更好地挖掘用户的潛在需求。

2設計過程與行為心理學

2.1人種學訪談主要內容

人種學訪談(EthnographicInterview)是與用户對話、討論其日常生活和環境,類似於傳統人種學的調查方法。它深入體驗和了解用户世界,並獲得親身經歷的想法和見解,主要記錄訪問者與用户對話、討論日常生活和環境。

2.2人種學訪談中行為心理學的解讀

訪談最首先要制定訪談內容以及訪談所用到的器材如錄音筆、攝像機等。抵達現場之後,迅速與當地人羣拉近距離,多提互動性問題,如“你能給我演示一下嗎?”。同時向其重複所聽到的內容,藉此確認觀察結果是否有效。

其中,調查員和受訪者互動的根據是受訪者身體語言的映射。這種基於行為心理學的身體語言研究,能夠便於調查員更全面地瞭解受訪者的潛在需求。

(1)受訪者面部變化。受訪者用身體另一側撫觸耳朵,則表示某種視覺阻斷行為,想要通過身體扭曲來造成一個壁壘,表明他想要擺脱當前話題,利用這個間隙找到一個新的出路。而耳朵的輕微刺癢感卻是有助於加強受訪者正面信息的,用身體同側手去撫觸耳朵,表明他們對這個話題的愉悦性。受訪者如果把手放在下巴處,甚至移向下顎處時表明他的狀態是心緒不寧、神情緊張的。這是一種典型的安慰行為。如果放在下巴處的手腕彎曲或轉向他人,通常表示受訪者心情不錯,而手腕僵直則表示受訪者內心的緊張。

(2)受訪者軀幹變化。受訪者做出傾斜軀幹的動作反映了邊緣大腦對距離和避讓的需求,人們不僅會將軀幹轉離令自己不舒適的人,還會漸漸轉離那些沒有吸引力或令人厭惡的事物。由此更有利於判定受訪者對於調研產品的真正態度。

(3)受訪者腳和腿部變化。受訪者把腳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椅子後面)而且會在一段非常時期保持這樣的姿勢,表明他的不舒適性,或者正在承受某種壓力。這時需要調查員注意且轉變問題方式。行為心理學表明在整個人類進化的過程中,我們的腿和腳直接決定了我們的生存,因此,它們是身體中最誠實的部位,能向觀察者傳遞最精確、最無保留的信息。快樂腳,是指高興時雙腿和雙腳一起擺動或顫動,是一種非常可靠的`信號,表示參與者的愉悦心情以及這是他想要的結果或事物。訪談過程中當受訪者將腳背向一側,腳踝相對時,表示他可能對正在討論的內容不感興趣,或者不想再配合下去,也可能是表示對正在談論的事情不認同。將腳部動作從左右輕搖轉向上下踢動時,説明他一定看到或聽到些消極或不高興的事情。這時就需要調查員調整訪談方向以及對受訪者進行詢問,以確保收到的用户信息有效。

(4)受訪者舒適與不適線索。當受訪者感到舒適時會敞開自己的身體,向別人展示更多的部位。此時行為就會產生同步性。而非同步行為是一道壁壘,更是影響面談或討論結果的一種障礙,其中心口不一的表現,如被訪者説“我喜歡這個顏色”卻在同時輕輕搖頭,這也是一種形式上的非同步行為。身體也會通過非語言形式來表現不舒適感。受訪者會將身體移開,以起到阻隔或保持距離的作用,還會重新調整自己,如輕輕擺動雙腳、坐立不安、扭動臀部或者用手指敲打某物,以及搓擦額頭、擠壓臉頰、摩擦頸部或者用手擊打後腦勺等。當被問到他們不願及觸及的話題時會出現視覺阻斷行為,如眼皮跳動、眨眼頻繁等。

2.3人種學訪談中行為心理學應用要點

(1)訪談過程及問答技巧要點。在訪談過程中,與受訪者訪談時要找一個清楚的視角,不要在雙方之間設置任何障礙,這樣才能更全面的觀察受訪者的動作以及便於攝像機記錄。在訪談的最開始讓受訪者放鬆下來,才能更快速地進入交談話題。在提問時,先深入淺出問一個問題,然後停下來,利用這一段時間觀察對方的各種反應,給受訪者一些時間去思考和反應。一連串的詢問常常導致受訪者不經思考而隨意回答,不僅使受訪者感受到壓力,也使得非語言線索變得模糊。當受訪者的回答並不能讓調查員滿意的時候,只需要繼續看着受訪者,他就會繼續對這個問題進行補充解釋。

(2)認清訪談中受訪者的真實想法。調查員不僅要注意受訪者回答中的隱含意思,即潛台詞,還要有效結合被訪者的身體語言判定受訪者的真實想法,要對訪問的結果、被訪者的觀點持必要的懷疑態度。在後續的訪談中,調查員隨意從側面問出前面相關問題也是有必要的,這樣不僅可以驗證受訪者的觀點,使前後有一個邏輯呼應,也可以證實受訪者先前回答問題的真實可靠性。當然,大多數被訪者都不是故意編造謊言。所説的和做的可能完全不一樣,是因為他們很多時候意識不到自己真正的想法,所以我們要對他説的、做的兩個方面都有清楚的認識。在Sony引BoomBox概念的案例中這點便被很好地證明,他們曾召集了一些潛在的購買者,組成焦點小組討論這個新產品應該是什麼顏色:黑色或者黃色?經過討論,每個人都認為消費者應該更傾向於黃色,會後Sony對小組成員表示感謝,告訴他們在離開的時候可以免費帶走一個BoomBox作為回報,那裏有兩堆BoomBox:黃色和黑色,結果每個人拿走的都是黑色的。

(3)注意調查員對於受訪者的潛在影響。作為調查員要意識到自己對受訪者行為的影響,因為行為是相互影響的。如提問題不要提帶有答案的問題例如“你喜歡游泳嗎?”受訪者大多數下意識都會説喜歡,但是這並不是他們的真實想法的體現。要向他們提問“平時喜歡做什麼運動”,讓受訪者自己來回答。

3行為心理學研究對於設計的意義

進行人種學訪談我們最終要得到的是,受訪者自身的觀點和對產品用户體驗的觀察結果。這種用户觀察和用户訪談的目的是還原用户真實的觀點,其中定性研究的目的在於發掘用户潛在需求、理解用户、探索未知,定量研究目的在於驗證和細化定性研究的發現。

對於行為心理學的研究最終目標是挖掘用户真實情感與需求,根據用户行為重新定義、提煉概念設計。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行為心理學在設計研究過程中的應用,以及行為心理學如何更好地在設計流程中解決用户的真正需求及隱性需求,這也體現出了設計的本質是“謀事”。整合知識和資料的集成創新,是在合理、健康地解決人們衣食住行的需求問題,以不變應萬變。

參考文獻:

[1]胡飛.洞悉用户——用户研究方法與應用[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2]唐林濤.工業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xx.

作者簡介:宮靜思(1991—),女,黑龍江七台河人,研究方向:用户研究。

Tags: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