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職業

關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集合六篇

欄目: 職業 / 發佈於: / 人氣:1.57W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我們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集合六篇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1

一、培養目標及基本要求

(一)培養目標

面向風險管理及保險行業,培養具有良好的風險管理基礎和保險業務知識,能夠從事風險管理、保險實務和保險監管等工作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保險專門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能夠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服務。

2、較好地掌握專業領域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掌握相關學科知識,熟悉相關政策和法規,具備從事保險相關職業要求的知識和技能,符合行業高層次人才的資格認證要求。

3、較好地掌握計算機及信息工具運用技能,具備較強的統籌決策、組織管理和業務實施能力,能夠組織保險相關工作的運行、協調與管理,符合監管部門規定的任職要求。

4、較好地掌握一門外語,能夠閲讀外文專業資料,使用外語開展保險相關工作。

二、招生對象

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

三、學習方式與年限

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2年;非全日制學習年限一般為3年,其中累計在校學習時間不少於1年。

四、培養方式

(一)採取校內課程學習和校外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培養方式。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進行多學科、寬口徑培養。招生院校應建立適合不同培養方向的校外實踐基地,鼓勵採用頂崗實習形式開展實踐教學。

(二)成立由校內導師和校外專家共同組成的導師組,或實行校內外雙導師制,發揮集體培養作用,吸收企業與行業組織或監管部門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參加論文指導工作。

(三)鼓勵案例教學並逐步增加在教學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強調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業務專家、企業家和政府官員開設講座或承擔部分課程。

(四)綜合評定學生的學習成績,包括考試、作業、案例分析、課堂討論、撰寫專題報告等。

(五)加強實踐環節。

五、課程設置

實行學分制,總學分不少於 33 學分。

(一)必修課程(15學分,含學位公共課)

1、政治理論類課程(2學分)

2、外語(3學分)

3、保險學研究(2學分)

4、保險法律制度與監管政策(2學分)

培養單位可根據培養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設置每門課程均為2學分的三門專業必修課。

建議培養單位將宏觀經濟政策、合同法、風險管理研究、保險財務分析、保險數理基礎作為專業必修課。

(二)選修課程(12學分)

選修課程包括限選課(4學分)和任選課(8學分)。

培養單位可根據培養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設置每門課程為1-2學分的任選課。任選課應根據培養目標要求進行設置,通過不同系列課程組合的菜單式課程,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多元選擇。

鼓勵培養單位將我國保險及相關行業中高級從業人員資格考試課程或國際保險業及相關行業普遍認可的專業資格考試課程作為開設任選課的選擇範圍。

(三)實踐教學(6學分)

實踐教學包括課堂模擬實務教學和校外實踐基地及企業實習,校外實踐基地及企業實習為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實踐教學累計不少於 1學年。

六、學位論文

學位論文要突出學以致用,體現學生運用保險學科及相關學科的理論、知識、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創新和實用價值。論文形式可以是研究報告、調研報告或案例分析報告等。

論文評閲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專家。答辯委員會成員中必須至少有1位具有豐富的保險實務和風險管理經驗且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校外專家。

七、學位授予

完成課程學習及實習實踐等培養環節,取得規定學分,並通過學位論文答辯者,經學位授予單位學位評定委員會審核,授予保險碩士專業學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2

【摘 要】隨着軌道交通系統的快速發展,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需求越來越大,本文通過對當前軌道交通行業大環境及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大膽的探索與研究,力求找到在專業教學中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關鍵詞軌道交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

隨着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交通運輸行業在管理、技術、技能人才上都很短缺,在規劃、建設、運營、經營等各環節都缺乏高素質的羣體。面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和高等教育體制的進一步深化改革,如何培養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是值得研究的一項課題。通過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我院現狀進行分析,確定了“厚基礎、強能力”的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1 軌道交通行業發展態勢及人才需求

近年來,隨着我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迅速建設、發展,到20xx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將達15萬公里左右,其中快速鐵路達3萬公里;全國城市軌道交通建成總里程達 6000多公里 ,到20xx年底,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

交通運輸行業的廣闊發展前景,促使該行業急需一批在鐵路運輸、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部門從事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應用型人才,而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很高,用人需求量也很大,其供求緊張關係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達到平衡,呈現一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隨着科技技術含量的提高,辦公自動化程度的全面實施,將會對鐵路、地鐵員工的素質、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2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背景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普遍存在的問題

1)培養目標模糊、定位不明確。[2]部分本科院校大多重視學術型人才,而輕視應用型人才。部分高校明確提出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可是在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上,卻按照學術型人才培養,培養目標模糊,使學生在學習過程過程中沒有明確的定位,學的知識多而雜,最終使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應用性不強。

2)實踐教學力度不夠。目前部分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由於理論教學大多采用以課堂講授的傳統教學模式,實施起來輕車熟路,教學成本較低;而實踐教學對場地設備有較高的投入還要不斷探索創新,因此部分高校對於模擬仿真教學、現場教學、校企合作等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則較少採用,致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鍛鍊不夠。

3)師資力量薄弱結構不合理。地方本科高校普遍存在師資隊伍整體薄弱,缺少優秀的學科帶頭人,師資隊伍學緣結構、專業結構、年齡結構、職稱結構不盡合理。尤其是需要一大批熟悉業務和專業知識的“雙師型”教師,而大部分高校教師多年從事理論教學工作,缺乏在相關行業企業實際工作的經驗,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任務往往不能落到實處。

(2)我院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西安交通工程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陝西省唯一一所以軌道交通類專業為主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當前,同類重點高等院校注重理論知識及學術研究,實踐技能相對薄弱;而同類高職院校雖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理論知識卻有侷限。交通運輸專業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很強實踐性、應用性的專業學科,專業性質和將來的職業都決定了學生必須具備紮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我院在交通運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上,始終堅持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因此,注重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動手能力,增強學生就業的競爭力,“厚基礎、強能力”的培養目標必然成為人才培養內容的重中之重。

(3)我院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的實踐平台及有力措施

西安交通工程?W院按照“彰顯特色、系統集成、合眾舉一、各盡其能”的建設思路,集中全院各種資源支撐軌道交通大系統建設。

我院“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地鐵車輛結構與運用實訓基地”分別被確定為“省級高職教育實訓基地”和“省級高職示範性實訓基地”。城市軌道交通實訓基地設有城軌行車調度指揮實訓室、城軌綜合仿真駕駛實訓室、安檢實訓室、旅客自動售、檢票系統實訓室等;軌道交通綜合實踐基地新建了425米電氣化鐵路線路,配套了“交院號”電力軌道車、貨運油罐車、貨運敞車、客運空調軟卧車,以及??陂車站、牽引變電所、行車調度室、檢修棚、綜合檢修工區、通信信號系統等,完全滿足學生的實訓、實習的需要,學生可以在基地實踐不同的崗位角色,鍛鍊和提高業務操作水平,可以模擬不同的設備故障、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作業流程,實現特殊作業的鍛鍊。另外,學院還投資建設了TDCS鐵路行車調度指揮實訓系統,同時,還在校外企事業單位建設有22個實習實訓基地。

實訓基地的建設,將為交通運輸專業進一步推進理實一體化與實訓教學發揮更好的作用,也為我院實現真正有特色的實踐應用型人才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3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內容及方法

(1)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內容

1)以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培養目標。我院組織教師和學管人員到新豐鎮、西安西站、寶雞車站、户縣車站等地實地學習,組織專業教師到西安鐵路局、西安地鐵等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的崗位設置、崗位技能要求進行調研,確定培養目標。

2)改革傳統課程設置模式和教學內容,構建應用型教學體系根據交通運輸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從課程內容的基礎性、學生崗位能力要求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在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質量監督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大膽的探索和實踐,改變了傳統課程體系設置模式。

3)在應用型人才培養與專業教學的關係中,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專業課教學中佔據基礎地位,這是由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功能所決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專業教學提供良好的能力基礎,為專業教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所以在專業教學中應加強研究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

(2)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方法

1)通過就業單位的信息反饋找準培養方向;同時通過對其他同類高等院校交通運輸專業實訓教學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找準我院存在的問題,增強課題研究的現實性和針對性,使課題研究成果具有實踐價值和推廣價值。

2)採用問卷調查法對採用新的實訓大綱和教材、評價體系的學生和教師進行效果調查,及時調整方案和修改實訓內容,保證我院交通運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

3)對我院同專業不同年級學生分別採用上述新人才培養方案和傳統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效果對比。兩個年級的課程設置、教學環境和授課教師均相同。期末考試按教學大綱要求命題,實行教考分離,採用同樣的試題及實訓模塊進行考評,對比教學效果及實踐動手能力。

  4 總結

交通運輸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改革與實踐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我們在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實施的途徑上也僅初步確定了研究內容及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及教科研工作中,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在實踐中實現“厚基礎、強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吳彪,龐然,齊曉傑.應用型本科交通運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2]項華錄,何春豔.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合作經濟與科技.20xx.3.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3

論文摘 要:簡單介紹了我國眼視光專業人才現狀,以山東省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眼視光專業為例,對高職高專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探討,具體闡述了該院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制定,調整及優化,為國內其他同類院校提供了寶貴經驗。

論文關鍵詞:眼視光 人才培養方案 培養模式

1 我國眼視光專業人才現狀

近幾年來,由於學生近視發病率的逐年快速上升、眼鏡消費觀念的改變,人們對眼鏡的要求不僅從科技含量、新材料的應用,還是款式設計等要求越來越高,眼鏡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中國已逐步成為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眼鏡生產和消費國家。根據“十二五”規劃精神,眼鏡產業是重要的民生產業、富民產業之一,在新的形勢下,我們的行業該如何發展,如何升級轉型,驗配服務該如何向個性化、人性化縱深發展。因此,培養高素質的驗光、配鏡人才不僅是廣大消費者的迫切需要,也是眼鏡市場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企業最急需的人才是高級實用型人才,這種人才的培養正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範疇。因此,儘快培養高素質的驗光配鏡人才既是時代的要求也是社會的需要。

2 學院眼視光專業培養體系的制定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眼視光技術專業始建於20xx年,20xx年學院與日本豪雅(上海)光學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共同建設和發展眼視光技術專業;20xx年合作開辦“豪雅視光冠名班”;隨着該專業的不斷髮展前進,培養體系也逐步完善。本着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宗旨,學院提出了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20xx年以後,學院與豪雅光學有限公司聯合開發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共同制訂課程標準和考核標準;通過校企合作模式快速提高學生素質。企業單位定期派遣技術專家來校指導、講課,學院定期派遣學生和老師到企業學習和實習;企業每年向優秀學生提供獎學金。近年來,該專業在日本豪雅、日本尼德克、上海天鴻光學和寧波明星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辦學水平和專業建設得到迅速發展。近3年來,該專業畢業生還未畢業,就已被眾多企業預訂一空,目前本專業畢業生遍佈全國各地,發揮了高職生技能更高、適應性更強的特點,併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

3 學院眼視光人才培養體系介紹

(1)“實景模擬、就業為根”模式。以促進學生就業為中心,創新教學模式,按照視光師真實的工作過程設計工作任務,通過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建設理實一體化教室,滿足學生學習的行動過程。通過教學做一體化、職場體驗、實境訓練、頂崗實習、人才推薦、社區服務、技能展示、課證融合切實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就業能力,做到學習工作融合,真正實現了與企業的“零距離”接觸。

(2)“由簡到繁、工學結合”模式。教學內容的設計都是以驗光配鏡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每個學習情境都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學習情境之間呈遞進關係。雖然工作任務的內容由簡單到複雜,但完成任務的過程不變,都能夠反映出其工作對象、工具、工作方法、組織方式、工作技能和工作要求等;同時,將國家職業資格標準或行業、企業標準融入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優化訓練條件,創新訓練手段,提高訓練效果,使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順利獲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實現“教育性”與“職業性”的融合。

(3)“雙重考核,激發自主學習”模式。建立過程性考核與期末考核相結合、知識考核與技能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強調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過程性考核,調動了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4)“雙師帶動,推進結合”模式。在教學總體設計上,突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充分發揮校內實訓基地和外實習基地的作用,一部分學習情境的學習在校內實訓室完成,主要由校內主講教師和實訓老師負責完成。一部分學習情境的教學可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以企業兼職教師為主,校內主講教師協助完成。

(5)“工學交替、企業頂崗”模式。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就業能力,學院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根據企業需要,從學生第二學期開始,學院就把學生分成固定的實習小組安排到學院固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班實習上班。實習期間學生和企業的正式員工一樣,遵守企業的各項規章制度,學院定期與學生實習企業的領導和外聘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暑假期間儘量安排學生在家庭住址所在地的眼鏡公司進行上班實習,暑假結束後撰寫一份實習和市場調查總結;另一種方式就是頂崗實習,採取校企聯合建立健全頂崗實習的相關管理辦法(包括頂崗實習管理辦法、實訓指導教師管理制度、頂崗實習成績評定標準等),共同制定實習任務書,做好頂崗實習任務下達,實習全過程管理、實習成績考核與評價工作;建立並完善學校與企業聯合簽發的“工作經歷證書”制度;完善實訓基地兼職教師管理制度;聘請企業專業骨幹參與實踐教學管理,制定學生生產性實訓成果的評價標準和企業評價學生實習質量標準。

4 結語

我院眼視光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20xx級到20xx級都是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根據畢業生的反饋及市場的需求在不斷的進行調整優化,形成一套動態的方案,以使畢業學生成為“懂技術、會經營、能管理”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

參考文獻

[1] 賙濟.培養數以千萬計的高技能人才 辦讓人民滿意的高等職業教育[Z].20xx.

[2] 國務院辦公廳.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Z].20xx-05-19.

[3] 陳解放.基於中國國情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路徑選擇[J].中國高等教育,20xx(7).

[4] 馬樹超,範唯.中國特色高等職業教育再認識[J].中國高等教育,20xx:13-14.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4

1我國機電技術的發展現狀

其生產製造了其它行業所需要的設備和產品,滿足了其它行業發展的技術需求,也是社會人民生活產品的主要來源,其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機電技術作為製造業中的重要技術,決定了製造業在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製造業是所有產業得以存在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以來,隨着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科技研發能力的提高,我國在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改革與更新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步,主要體現在數控技術的成果、集成製造技術的成果等等。在數控技術的研究方面,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着手進行研發。通過對外國相關技術和產品的借鑑,加上我國研發人員自身的能力,我國在數控技術研發的技術以及產品方面都獲得了重大成績,與此同時,我們還建立了自己的研發基地,實現了數控技術方面的自主研發、自主開發、自主生產。現在,我國國內的數控技術行業具備了一定程度的實力,具備了一定的競爭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滿足我國經濟發展和生活的需求,為我國工業與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同時也對我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在集成製造技術及其產品方面的發展,我國也取得巨大的進步。

2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定位

人才培養的成敗關鍵在於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及其實際性,只有明確了人才培養的目標,才可以清晰地確定培養的人才類型、所應用的行業。目前,我國機電技術的應用與發展關鍵在於其工作人員尤其是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與素質水平,由於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程度的技術實力,形成了製造業格與創新的瓶頸。現今,我國對於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很大,一方面,要求該專業的人才需要在各個方面的全面發展,掌握了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術,另一方面,還要求其面臨實際技術問題的時候具備較強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關於機電一體化各個環節的操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創新精神。

3高職機電技術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優化

3.1在理論教學方面進行優化改革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塊,它們分別包括硬件模塊、軟件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其中對這些模塊進行細化的課程設置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塊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理論教學體系涉及了三大模塊,它們分別包括硬件模塊、軟件模塊以及拓展模塊,其中對這些模塊進行細化的課程設置包括了基礎文化及人文社科課程、計算機技術課程、技術基礎課程、專業技術課程、專業拓展課程。這個理論教學體系是根據機電技術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來制定的,其加強了學生的基礎,拓展了專業面,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適應能力。該理論體系內的各個模塊與各個課程彼此分工合作,彼此貫通銜接,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培養全面的、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目標。

3.2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改革措施

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了四個方面的培養內容,它們是:技術機電一體化基礎知識認識和技術素養、常規機械製造和機電加工技能訓練、工藝與工裝設計及創新能力培養、認識和適應現代企業環境,其中細化的實踐內容涉及了校內的實驗技能的訓練與操作以及校外的實習見習,主要的教育模式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形式。實踐教學既是高職院校機電技術教育專業教學體系中的重點所在,也是其特色之處的體現。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缺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面對現代如此多變的市場要求,可見傳統培養模式所培養的人才已經難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全新的改革。優化後的實踐教學可以直接客觀有效地培養學生面臨實際技術問題時的分析能力和解決能力。從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踐性這個特點出發,必須營造一定條件的工程環境,方可實現實踐教學的目標。由此,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投入更優質的教學設備,同時也要求提供更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同時,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其產學研合作的教育,通過社會企業的幫助,獲得設備、資金、項目機會甚至技術專業人才的協助,從而實現對實用性與應用性高素質人才的'培養。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和企業合作來開發高新科技產品,建立研發實驗室,以重要的產品作為研究課題,例如電子、汽車等等。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和政府部門的合作來共同建立科學技術創新的基地,來提高社會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也強化了學校的科學技術建設與發展,提高了學生們的專業技能與知識水平。除此之外,通過高職院校的產學研教育的開展,還可以培養高級機電技術應用型人才。

4結語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年裏,社會經濟獲得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在對外開放的同時,我國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為了實現技術應用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的培養計劃這個目標,必須從實際出發,從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進行改革和建設。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5

一、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掌握服裝設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服裝藝術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熟悉設計程序和相關法律,瞭解中外服裝藝術設計的發展動態,實踐能力強,能在服裝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新聞等生產和管理領域從事相關服裝藝術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二、培養要求

服裝設計方向突出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主要學習服裝藝術設計方面的專業基礎理論和基礎知識,受到服裝設計方面的設計思維與方法及基本設計技能、技巧的訓練,具有服裝設計與實踐、教學和研究等方面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素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潛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1、堅持厚基礎、寬口徑、新思維、重創造的基本原則和理念,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服裝設計專業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瞭解服裝藝術設計學科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獨立獲取信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有一專多能的知識結構,具備較強的從事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工作的能力和素質。

2、知識結構:具有較紮實的服裝藝術設計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瞭解本專業學科的新成就、新發展,獲得服裝藝術設計的初步訓練,具有一定的設計鑑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懂得藝術設計學科的一般規律,能勝任相關單位的服裝設計工作和研究工作等。

3、素質結構: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敬業愛崗、遵紀守法、團結協作的品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堅強的意志和較強的應變能力,養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

4、畢業生應獲的知識和能力:服裝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要具備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熱愛服裝藝術設計事業,具備基本服裝藝術設計中獲取信息、處理信息能力,服裝設計組織管理能力,並有較強的使用現代技術及計算機輔助設備能力;具有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有較高的美學修養;掌握服裝藝術設計學科的基本技能和學術研究、創新方法;掌握和運用現代設計技術,特別是平面輔助軟件、網絡技術的能力;掌握並能夠初步運用營銷學、心理學、設計美學等基礎理論,具有良好的設計師職業道德素養和從事服裝藝術設計的基本能力;瞭解服裝藝術設計行業的前沿理論、應用前景及發展動態,以及平面藝術設計行業的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幹學科

藝術設計學、文學。

四、主要課程

服裝概論、構成藝術、服飾圖案、服裝效果圖技法、服裝設計基礎、主題設計、專題設計、服裝結構設計、服裝工藝學、服裝材料學、服裝色彩設計、服裝立體裁剪、針織服裝設計、服裝CAD、服裝推板排碼、計算機輔助設計。

五、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教學實踐、服裝市場調研、服裝設計實習、專業考察實習、畢業實習等等,四年共按排 4~5次,累計6~15周。

六、修業年限及授予學位

四年,文學學士。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篇6

 一、專業名稱

汽車運用與維修

 二、制定依據

《中等職業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指導方案》、《國家職業標準》、《省職業學校教學管理規範》。

 三、招生對象與學制

1、招生對象

國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者

2、學制 三年

 四、專業定位

(一)專業定位

主要以汽車維修行業人才需求為基本依據,面向汽車後市場相關企業各崗位,以提高學生的職業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為宗旨,倡導以學生為本位的教育培訓理念和建立多樣性與選擇性相統一的教學機制,通過綜合的職業技術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實際工作經驗,突出職業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五、職業定位和崗位要求

(一)職業定位

本專業的畢業生可以進入汽車售後服務企業或汽車製造類企業,作為汽車修理工、汽車維修電工、汽車檢測員、汽車維修業務接待員等技術工人,從事汽車機電維修、汽車電氣維修、汽車性能檢驗、汽車維修業務接待等工作。

序號

專業技能方向

(二)崗位要求

汽車維修技術工人崗位主要有:發動機維修、車身維修、電氣系統維修、自動變速器維修、車身清潔維護、塗漆、輪胎動平衡及修補、噴油泵、噴油器維修、曲軸修磨、氣缸鏜磨、空調維修、四輪定位檢測調整、噴油系統維護、散熱器維修、汽車裝潢、汽車玻璃安裝等各類專項維修等。

六、專業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行為規範,掌握汽車維修職業崗位羣必備的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具備溝通與表達能力,牢固的生產安全和環境保護意識,養成規範嚴謹的操作習慣,達到汽車維修服務的專門化人才,能從事汽車運用與維修工作的應用型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