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行業

行業調研報告彙編15篇

欄目: 行業 / 發佈於: / 人氣:2.79W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報告根據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類型。那麼,報告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行業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行業調研報告彙編15篇

行業調研報告1

經歷**年、**年較快增長後,**年電子行業進入調整期,生產和銷售收入繼續快速增長,但利税增幅明顯降低,對外貿出口依存度進一步提高。

一、運行情況

(一)生產快速增長。全年完成總產值26709億元,同比增長21.8%;產銷率97.73%,下降0.5個百分點。全年生產呈平穩增長態勢,累計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所統計的七個電子分行業生產均實現了兩位數增長。其中,電子計算機制造業完成產值首次超過萬億,達到10049億元,同比增長26%,居行業首位,為拉動電子工業增長的主要因素。

(二)出口保持高速增長。**年以來,我國電子工業產品出口連續多年保持30%以上的增速,**年依然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全年出口交貨值17092億元,同比增長29.4%;佔全國工業出口交貨值的35.6%,居各工業行業之首。其中,電子計算機制造業完成出口交貨值7887億元,增長27.8%,是我國目前出口交貨值最高的單項產品,也是拉動電子行業出口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

(三)銷售收入快速增長,利潤總額同比下降。**年全行業累計實現產品銷售收入26458億元,同比增長23%;實現利潤總額872.7億元,增長3.2%;税金總額275.5億元,增長4.9%。全年產品銷售收入呈平穩增長態勢,累計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利潤總額除了年初和年末實現增長外,年中一度處於下降狀態。

(四)應收帳款增長較快 產成品庫存有所增加。截至12月末,全行業應收帳款達5052億元,同比增長26.3%;產成品庫存達到972億元,增長8.4%。

二、突出矛盾與問題

(一)效益水平下降。其中,電子器件製造業、通信設備製造業利潤總額同比大幅下降。

全行業利潤總額在上年增幅較高的基礎上明顯下降的主要原因:通信設備製造業和電子器件製造業中部分產品面臨升級換代期,換代新產品尚難形成較大的盈利空間,致使銷售收入增長的情況下,利潤明顯下降。**年,通信設備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同比增長26.3%,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5.3%;電子器件製造業銷售收入增長12.1%,利潤總額同比下降45.9%。

(二)外貿依存度繼續上升。**、**年行業出口交貨值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分別為55%和60%,**年又提高到64%。其中,電子計算機制造業的依存度高達78.5%;電子元器件上升到59.2%;通信設備製造業由XX年的37.8%,快速升到52.6%。

(三)新產品產值比重偏低。**年、**年電子行業新產品產值佔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為23.2%和19.4%,**年僅達到20.6%,依然低於**年水平。

三、**年走勢預計

從當前經濟運行情況看,受上年高速增長、部分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及國際市場低迷的影響,**年呈現發展速度相對減緩、利税同比下降的態勢。**年,隨着3g通信市場發展,平板顯示器件的大規模上市以及投資力度加大等因素的影響,預計生產和銷售收入將保持20%左右的增長,全行業利潤總額將小幅增長。

四、對策建議

針對電子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一)加強税收徵管。税務部門重點加強對電子企業,特別是對於銷售收入佔全行業近8成的外商投資企業税收徵管問題研究,妥善處理好銷售收入增長與利税增長不同步的矛盾,確保國家税收穩步增長。

(二)創造有利條件,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進一步調整政策,通過採取財税、金融等優惠措施,鼓勵企業自主創新。通過多種途徑,加快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電子工業技術水平提高。

行業調研報告2

作為一個產業,傳媒既有與其他產業相近或相同的共性,也有區別於其他產業的特殊性和內在的規定性。

(1)傳媒產業是注意力產業。

傳媒產業與其他產業的一個重大區別是,傳媒機構並不依賴出售自身產品獲得全部回報。傳媒機構一個重要經濟回報來自於“第二次售賣”——將凝聚在版面或時段上的受眾“出售”給廣告商或一切對於這些受眾感興趣的宣傳者。也就是説,媒體所吸引的受眾的注意力也是傳媒經濟價值所在。作為一種“注意力產業”,傳媒產業的市場價值與它是否有效吸引受眾的眼球密切相關,其實質是強調“受眾本位”。傳媒產業的市場價值與以下3個因素息息相關:受眾關注程度、受眾注意力保持、有效人羣選擇。

(2)傳媒產業以信息服務為主體。

同其他產業一樣,傳媒產業是由若干個子系統構成的龐大產業體系,包括傳媒信息服務、傳媒製造、相關信息資源服務和多種經營等,各系統互為條件、相互補充和支持。傳媒產業中,信息服務是主導。

(3)傳媒產業經營主體是傳媒企業或企業型組織。

在傳媒產業內大量存在的傳媒企業,無疑是傳媒活動中最為活躍的經濟細胞,是傳媒產業生產經營的主體。它們擁有完整法人財產權,以營利為基本目標,追求經濟效益。同時,傳媒產業內另一類主體是企業型傳媒組織。它們承擔着提供公共傳媒產品和行業所需公共服務等特殊使命。儘管營利不是其主要目標,但其組織、營運仍具有一般傳媒企業的共同特徵。它們與傳媒企業一起總稱傳媒機構。

(4)傳媒產業資源配置主要手段是市場。

在健全的傳媒市場中,傳媒產業發展不僅需要政府宏觀引導,更依賴於完善的市場機制。傳媒生產力要素依賴市場途徑進行組織。除公共傳媒產品外,一般傳媒產品消費完全商品化。通過價格引導傳媒資源向效率高、效益好的部門或傳媒機構集中,從而有效提高傳媒資源的利用價值,促進傳媒產業結構優化,更好地滿足受眾對傳媒產品的需要。

(5)傳媒產業生產方式具有工業化的典型特徵。

在傳媒產業發展過程中,一便士和一美分的報紙功不可沒(如美國本傑明·戴伊創辦的《紐約太陽報》)。它使價格昂貴的傳媒產品由奢侈品轉變為普通消費品,成功地融入百姓生活,由此開創了傳媒普及化與大眾化時代。而這一切得益於由科技革命形成的傳媒工業化生產體系。

傳媒工業化生產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傳媒製作,標準化、程序化、格式化、系列化、規模化是其基本特徵,它使傳媒再生產活動(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效率得到大幅提升,改變了手工型、作坊式的傳媒生產方式下傳媒產品複製規模受限、效率低下的狀況。

更重要的是,工業化生產方式改變了傳媒產品成本構成,工廠製作成本讓位於信息採集成本,物質成本讓位於智力成本,信息內容和經營創意成為傳媒的核心生產力,它們為傳媒開闢了前所未有的獲利空間。受此鼓舞,更多產業資本加盟傳媒,使傳媒工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形成良性的傳媒投入產出機制。需要指出的是,此處所稱工業標準化是指工業生產中的專業化、程序化、系列化、規範化等一般內容,側重於生產過程中的物化勞動,而非精神勞動與智力創新活動部分的模式化與標準化。

傳媒產業的特性[1]

因生產經營的傳媒產品的性質,傳媒產業相應的具有以下特性:

(1)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兼顧。

現代傳媒處在國家安全核心領域,傳媒實力成為國家綜合實力和戰略威懾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強大的傳媒系統在維護國家統一、傳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傳遞國家意志、反映國家主張、影響國際輿論等方面發揮着重大作用。

在現代經濟體系中,傳媒不僅僅具有社會價值的特殊性,還具備一般產業的共性,即經濟屬性。

傳媒產業兩種價值具有對立統一性。它們的對立性,反映在傳媒產品中是一些具有較高社會價值的產品在一定時期卻很少甚至沒有經濟價值;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卻無法取得社會價值,如傳播暴力、色情、淫穢和極端政治傾向的傳媒產品,雖然可以創造經濟價值,但它們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有悖社會主流價值觀。它們的一致性也是通過其產品實現的。優秀傳媒產品能實現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有機統一。

(2)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生產一體化。

有別於其他物質生產部門,傳媒產業所經營或提供的產品具有二重性,即同時兼有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屬性。

作為精神產品,傳媒經營必須充分考慮精神產品生產和消費的特殊性,如,受眾的多層次性、消費的不確定性等。

作為物質產品,它必須遵循物質產品生產、交換、消費的一般規律,即價值規律。傳媒生產活動受市場調節,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影響傳媒生產方向和生產效率,特別是傳媒生產者的行為選擇。

(3)傳媒產業是交叉型產業。

交叉型產業是指生產過程同時具備其他相關產業門類特徵,體現相關產業共同需求,並與之具有高度同質性和兼容性的產業。它和相關產業呈現出相互交叉、相互滲透、相互依賴、合為一體的關係。

作為交叉型產業,傳媒產業同時具備第三產業、信息產業和知識產業的共同特徵。

(4)壟斷性與競爭性兼備。

傳媒壟斷包括3個方面:

第一,政策性壟斷。由於擔心“外溢效應”可能給他人或社會造成損害,從而需要支付較高的社會成本,傳媒業長期以來是大多數國家政府管制下的“特權行業”,經營傳媒的權利被賦予少數組織或個人,他們依靠特許權實施壟斷專營,獲取壟斷利潤,這在傳統的社會裏尤為突出。

第二,經濟性壟斷。現代傳媒從技術設備使用到傳輸網絡建設都需要巨大的固定投入,客觀上限制了小規模媒體的生存空間與競爭地位,為具有強大實力的媒體提供了廣闊的市場。這種壟斷無疑與設備設施專用性和規模化呈正相關關係。

第三,資源性壟斷。少數傳媒機構依靠自身擁有的資本實力和信息優勢將大多數媒體排斥在主流媒體之外,從而達到壟斷傳媒市場的目的。

然而,傳媒產業大量經濟活動更多是依靠市場而非政府力量配置,反映着競爭性行業的一般特徵。

傳媒產業歸類[1]

對產業的認識,關鍵在於進行分類。產業分類是指根據研究產業經濟的目的和現實需要,按照一定的標準對人類經濟活動進行分解和組合並形成多層的集合類別。

由於分類者所面臨的條件以及研究目的不同,對產業的分類不可避免地有不同的角度,從而使產業類別也有多種分法,這也使傳媒產業在產業隸屬範疇上呈現多樣性。

(1)按三次產業分類,傳媒產業屬於第三產業。

三次產業分類法的思想最早由澳大利亞經濟學家費希爾提出。他將國民經濟分為三大產業,其中,商業、貿易、運輸、文化藝術、科研、教育等以提供無形財富為主的經濟活動,被歸為第三次產業。後來,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將該分類方法用於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變化之間的關係的實證研究,於是,該分類方法被作為對國民經濟進行統計分析的分類方法,流行於西方國家。

按照這種分類方法,傳媒產業位列第三次產業之中。20xx年,中國出台《三次產業劃分規定》。傳媒產業的運作方式,基本包含在第三產業的G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及R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內。

(2)按加工對象來分,傳媒產業屬於信息產業。

信息產業是直接進行信息及相關設備、技術的生產、加工與分配,並以信息產品或服務等作為其產出的產業。

人們對信息產業內部進行具體劃分時,通常運用1977年馬克·尤里·波拉特所著《信息經濟:定義與測量》中的框架。這一框架將向信息市提供信息產品這一信息經濟職能由知識生產與開發產業、信息流動傳播產業分擔。很明顯,傳媒產業是屬於信息流動與傳播產業。

馬克·尤里·波拉特還將信息工作者分為三類五種,其中,第一類信息生產的第二個類別“知識分配者”就包括新聞工作者。

1997年,美國沿用多年的“產業分類SIC”被新的“北美產業分類NAICS”所代替。新分類系統設立了一個全新的二級產業——信息產業。這個產業包含了出版業、電影業、錄音業、廣播電視和傳播業、信息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業等。這些都是傳媒產業的亞類。

(3)傳媒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一部分。

提供精神產品的產業在當前被統一劃歸到文化產業範疇內。傳媒產業的內容產品是精神產品,所以它屬於文化產業。

(4)按生產要素集約程度分,傳媒產業屬於技術集約型產業。

產業活動都要投入各種生產要素。根據不同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要素的需求依賴度不同,一般可將產業劃分為勞動集約型產業、資本集約型產業和技術集約型產業。技術集約型產業也稱為知識集約型產業,是指在生產過程所要消耗的各種生產要素中,對技術、知識的依賴度最大。生產精神產品的傳媒產業屬於這類產業。

(5)從產業地位來看,傳媒產業屬於支柱產業。

從傳媒產業的經濟總量來説,它在發達國家內已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從傳媒產業的發展趨勢看,傳媒產業由於技術創新導致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出現:數字技術的引進使廣播電視頻道擴容,使內容產品提供商獲得了巨大的獲利空間;移動數字接收技術出現後,交通工具成為新的傳媒與廣告載體,創造了新的市場需求;手機電視出現,也有一個被業界看好的發展前景。所有這些都意味着傳媒產業能引入創新並創造新的市場需求。

從人們消費需求發展的一般規律來説,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精神產品的需求數量與質量都將提高。就發展速度及前景而言,傳媒產業也是當之無愧的支柱產業或主導產業。

傳媒產業體系[1]

產業體系是指一個國家國民經濟中產業因各種相互關係而構成的整體。

傳媒產業體系則是傳媒產業中因各種相互關係而構成的整體,它包含豐富的內容:傳媒產業羣,即使用價值相近的傳媒產品生產、加工、製作、服務的部門;傳媒產業鏈,即有縱向關聯關係的傳媒產品生產、流通、服務部門的有機組合;傳媒產業運行網絡,即若干傳媒產業鏈的前向延伸、後向延伸與縱向延伸、橫向延伸所構建的網絡。因此,傳媒產業系統形成了一個基本構架。

從大生產過程來分類,傳媒產業可劃分為傳媒製造業、傳媒流通業和傳媒服務業。其中,傳媒製造業還可細分為傳媒工具(材料)製造業、傳播設施製造業和傳媒產品製造業;傳媒流通業可細分為傳媒批發業、傳媒零售業和傳媒物流業;傳媒服務業還可細分為傳媒諮詢業、傳媒廣告業、傳媒策劃業、傳媒投資業、傳媒教育業、傳媒代理(經紀)業和傳媒會展(旅遊)業等。

一、我國傳媒產業資本運營存在的問題

與海外傳媒產業資本運營起步早、效果顯著、經驗豐富相比,我國傳媒產業的資本運營起步晚、無經驗可循,應該説處於初始階段,加上我國的特殊國情,傳媒產業發展與海外傳媒產業有很大不同,因此在資本運營中存在着一些問題。

1、傳媒產業政治(社會)屬性一直被放在首位,產業性質長期得不到認可。在中國,傳媒長期是“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是由政府撥款維持,由黨和政府確定組織及負責人,為黨、政府和人民而設的服務性而非營利性單位。與之對應的是企業單位,是以生產經營為手段、以盈利為目標、必須向政府交納税收的單位。從其性質和社會功能上説,事業單位是一種非營利機構。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非營利機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向社會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組織。它是介於政府組織、營利機構之間的一切社會組織,專門提供那些不能由企業及政府充分提供的產品或社會服務。作為黨和國家的重要喉舌。傳媒業政治(社會)屬性一直被放在首位。其產業性質長期得不到認可,行業政策性壁壘嚴密。與此相應,我國傳媒業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傳媒核心領導不是由發自經濟基礎的資本權力。而是由來自上層建築的行政權力來決定的。資本對於核心領導的影響是相當有限的。影響傳媒運作的是權力的力量,越是接近於傳媒運作的核心部分,其構造的市場化因素就越稀少。從經濟角度看,資本運營客觀要求傳媒業必須嚴格按照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完全遵循公司法要求規範運作。按照國家法律規定,我國報紙、廣播電視等傳媒產權都由國家代表全體人民所有。但各傳媒的實際創辦者、投資者卻是黨政部門、羣眾團體、國有企業等,傳媒的主管主辦也是這些創辦機構。而擁有傳媒資產的全體人民。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政府部門來監管全國數千億元的傳媒資產。也沒有對傳媒資產的處置權。同時,政府各部門、羣眾團體、國有企業雖然以投資者主體的身份介入傳媒,也只是在政治方向上加強領導和監督,在創辦初期給予一定的資金、人員編制等支持,但對傳媒資產並沒有合法的所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

2、傳媒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產權不清,無法與資本市場平衡對接。我國法律規定,我國的傳媒產權都是由國家代表人民所有。但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權利執行者,多年來實行的是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管理模式。從國家行政管理看,中宣部負責宣傳內容和輿論導向;新聞出版署負責報刊和音像圖書的出版管理;廣電總局負責廣播電影電視事業的管理;教育部負責教育電視管理;外宣辦負責對外宣傳和互聯網宣傳管理。另外傳媒還以區域、以行業為界都有各自的主管部門。這種多層格局的管理模式,讓傳媒的歸屬問題非常複雜。在這樣的管理格局領導下。新聞傳媒保持着絕對的事業單位框架,很多機制層面的東西根本無法與市場對接。比如傳媒的級別、用人制度等,並且在理論上並不具備市場主體資格。傳媒所控制的資產是國有性質,未經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授權,各傳媒單位不具有處置權,不能進行買賣、抵押、置換等。而進行資本運營,首要條件就是產權明晰,主體明確。自負責任。在實踐中許多單位採取“金蟬脱殼”的方式解決,即在事業性質的母體之外註冊成立企業性質的全資子公司,雖為子公司,實際上卻擁有母體的絕大部分優質資產。對外經營以子公司為依託。這種為了規避政策風險的作法有其不規範、盲目的一面,它直接導致了一些傳媒為了保證不違規而縮手縮腳,錯失良機;一些傳媒為了追逐利潤而變相違規。這己經導致了一些傳媒資本運營難以深入展開。

3、在傳媒的資本運營中,本運營主體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根據目前的政策規定,行業外資本投資傳媒只能獲得一定期限的經營權與收益權。不能獲得相應的實際控制權和國家認可的傳媒產權。不能擁有傳媒的品牌。一旦雙方的合作出現問題。投資方就很可能最終一無所獲。例如,中信國安公司先後投資了河北省網及武漢、荊州、長沙、岳陽、湘潭、瀏陽、合肥、秦皇島、唐山、滄州、承德、周口、威海、常州、武進、金壇等18個有線電視網項目。為近500萬有線電視用户提供服務。但是,“中信國安”作為廣電系統外企業。其投資有線網絡的合法性存在疑問。這也使得此後“中信國安”在湖南四市的網絡收購行動流產。由於得不到政策和地方廣電局的許可和支持。非廣電系統控股上市公司投資有線電視網絡實際上孕育着較大風險。受這種政策的限制,許多投資傳媒的社會資本都不敢大筆投入,而採取一種觀望的態度,影響了傳媒投資的力度。目前的狀況是,一方面,苦於資金缺乏的傳媒急需資本投入來加快發展;易一方面大量的業外資本雖然看好傳媒。但由於傳媒政策的限制。不敢輕易進來。

4、資本方不瞭解傳媒運作規律,對資本的期望值過高。首先,對投入資金額度規模之大沒有足夠的準備。傳媒產業是一個資金密集行業。能產生暴利,同時也是一個“燒錢機器”。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是取得成功的先擇條件。有些資本方認為傳媒行業是高產出行業,千方百計地尋找切入口,但進人之後又不堪重負。比如由中國新聞社和一家公司合作出版的《中國新聞週刊》,因資金準備不充分,對發展中的困難估計不足,在只獲得不足500萬元資金的前提下,草草啟動,但因為資金量太小,而廣告經營又遲遲不見起色,導致現金流斷裂,最後不得不中間停刊更換合作伙伴。給雜誌帶來較壞的影響。其次,受短期投機心理影響,對投資期及資本增值速度估計不準。資本有急功近利的本性,並且,越小的投資者這種傾向越明顯。但短期行為與傳媒行業的發展規律是格格不入的。與其他行業相比,傳媒是一個見利快的行業,但還是有自己的運作規律的,不能指望短期內就收回資金。例如《CHIP新電腦》依靠足夠的資金支持,20xx年虧損1200萬。當年就打算準備未來2年繼續虧損1000萬元。從某種意義上講傳媒前期的一些虧損是將來贏利的基礎。所以投資方必須要有長期投資的心理準備。

5、傳媒業的價值評估不夠。市場化傳媒與資本結合時有形資產的核算與其他行業無異,但傳媒擁有一個龐大的受眾網絡。由此衍生的無形資產往往比有形資產要值錢得多。當然,無形資產大多時候又必須適時轉化為有形資產才能起到作用。資本市場無疑是個好的轉化場所。但這並不是説其中沒有風險。

目前對傳媒無形資產用嚴密的財務方式核算出來的少,多半都是人為估算出來的。這使得本應非常規範化的市場運作加進了許多含混的因素。導致的結果是要麼資本方認為無形資產估價過高。要麼是傳媒認為自己的無形資產被賤賣了。

二、解決我國傳媒產業資本運營問題的對策

1、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傳媒產業的資本運營。傳媒產業是特殊的產業,傳媒的運作既要堅持新聞規律。又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這要求我們從觀念上、思想上給予其正確的認識和評價。首先,我國傳媒業講政治也要講運營。講政治和講運營分別是傳媒政治屬性和經濟屬性的體現,在講政治和講運營之間存在着一種辯證關係,即講政治和講運營不是絕對矛盾的,甚至是相輔相成的。講政治是我國傳媒的傳統優勢,在講運營的背景下。這個傳統能更好地發揮,而不是丟掉。因為產業化運作,資本運營本身就是一種手段,是為了更好的辦好傳媒的一種手段,這種運作增進的不只是經濟效益,還有社會效益。

而且在操作上,也是可行可控的。資本運營,都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新聞傳媒生存的基礎。而在宣傳報道方面堅持提供合格的新聞產品,是傳媒贏得良好社會信譽度、保持社會公信力、獲得良好商譽的必要條件。這既是新聞宣傳政策與傳媒社會公益性的要求,也是傳媒吸納社會資金,從資本市場上融資,以誠信的形象參與市場競爭並發展的前提。第二,要給傳媒業個體正確定位。目前,我國傳媒實行“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不是企業,並不具有企業那樣的經濟上的獨立地位。《出版管理條例》規定出版單位取得法人資格後,“以其全部法人財產,獨立承擔法律責任”,而不提“獨立行使法定權利”。事實是,有關部門規章規定主辦、主管部門同傳媒單位是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而不提出資者與經營者的關係。上級主辦、主管部門有權決定傳媒的設立、撤銷、合併、重組以及改變宗旨等重大事項,只要認為需要,干預傳媒的經營,包括決定傳媒自有資本的投向,也是常有的事情。現在傳媒進入資本市場。成為投資者。而它自己卻沒有完整意義上的法人財產權。這是説不通的。傳媒開展投融資活動合法性的堅實基礎,在於明晰產權,取得法人財產權。傳媒應儘快獲得作為獨立經濟實體的法律地位。第三。應該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傳媒業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目前在傳媒領域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的推廣仍有相當大的阻力。有必要進行觀念更新的努力:即破除純而又純的公有制的舊觀念。全面認識公有制經濟的含義,樹立只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在國家調控有度、整體競爭實力大為增強的前提下。國有經濟成分比重或許少一些。不會影響到我們國家。當然也包括傳媒業在內的社會主義性質的新觀念。

股份制在我國已被公認為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有制實現形式之一。它最終能否在中國傳媒領域中廣泛推行。關鍵要看控股權掌握在誰的手中。很明顯,中國傳媒產業集團化的歷史進程中會有國有控股公司制的傳媒有序地不斷出現。也將會突破傳媒產業集團現行“國有獨資”的封閉運行規限。因為它不僅能幫助傳媒迅速積聚社會資金,優化資源配置。擴大對外開放,更有利於傳媒轉換經營機制,真正實現政事(企)之分。從政府監督行為來看,它也提供了從產權約束角度對傳媒業監控的新手段,從而一改過去行政約束的單一手段。至於誰控股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法律、法規及有關文件來解決。

2、改善現有管理體制,拓寬政策瓶頸一是要完善法律法規建設。目前我國傳媒業的管理依據主要是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由國家的行政管理部門制定的部門規章和規範。等級較低。而且立法和執法合為一體,不符合現代法治原則。隨着傳媒步入市場。與傳媒經濟或傳媒市場運作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就逐步顯現出滯後性和缺陷性。中國加入WTO之後。市場經濟領域中己經有大批法規清除更新,在傳媒領域,完善配套的法制建設已成為指導和規範實踐發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儘快建立成熟的運行體系。實際上,中國傳媒業所遇到的產權問題是國企改革中遇到的共同問題。即沒有實現資本屬性的人格化和權力的具體化。一個理論上可行。操作起來相對簡單的好的辦法是將目前分散在委、辦、局裏的產權歸併由國有資產管理局管理。這樣,傳媒個體就要對國有資產管理局負責,負責資產的保值增值。在兼併、重組、租賃、承包經營等一系列資本運營中,產權的主體清晰了。產權界定清晰了,還要建立一個成熟完善的傳媒業資本運營評估及考核體系和相配套的支持服務體系。對於傳媒業資本運營行為。除了要有相應完善的資本金市場。還要有相應的生產要素市場、傳媒人才市場等支持服務體系。

3、建立、健全傳媒自身資本經營機制。首先,傳媒要具有資本經營的決策自主權。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必須根據市場條件的變化及時的調整企業自身的經營戰略。優化配置企業的資本資產。為此。企業就必須擁有自主決策權,主要包括四項權利:企業全部法人的財產處置權、資本籌集的自主權、資本收益分配的自主權、剩餘支配權。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資本經營的自主決策權不僅僅是經營者的自主權,而是企業股東會、董事會和經營者這三者的權利共同構成的。由這三者根據企業內部章程所規定的職責範圍和程序來行使。正是從這層意義上來説。由企業法人行使由股東出資所形成的法人財產權。也即是資本經營的自主決策權。當現有的管理體制轉變以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與傳媒是出資者與經營者之間的關係。

新的文化信息產業部門只實行行業管理。改變了原來既是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又是出資者和經營者的關係的模糊概念。為適應資本運營的需要,傳媒還需要幾項自主權來配合資本經營決策自主權的行使,比如新刊號和新頻道的申辦權、價格核定權、機構設置權、人員調配權、職稱評聘權等。其次,要形成追求資本價值最大化的內在動力。企業從事資本運營。就要追求資本價值的最大化和增值的最大化,提高資本運營效率和效益。企業化運作的傳媒要建立充分保障包括投資者、經營者和勞動者在內各方面利益的分配機制。在收入分配上,要敢於拉開差距,調動積極性。制定分配及激勵政策,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形成有利於促進和有效利用人力資本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允許一些擁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識產權的人才佔有股份並參與利潤分配。分配領域內首先表現為分配主體的多元化,國家、法人和個人都可以成為出資主體。也都是利潤分配的主體。在傳媒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個重要內容是建立一套統一、規範的利益分配製度,其目的在於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利益驅動機制,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同時擴大傳媒的自主權,從而促進傳媒的發展,最終實現資本價值最大化和增值最大化的目標。

4、傳媒要建立自身內在的風險規避機制。首先,要建立起具有傳媒產業特色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本運作的管理決策機構。管理體制上,普遍建立起以類似董事會的社(台)委會,在社長(台長)統轄下。以受眾市場為中心,總編輯與總經理雙軌齊驅、協同發展的新的經營管理運作模式。類似於董事會的社(台)委會制定一級決策,總編輯主持採編委員會。總經理主持經營管理委員會,分別制定各自領域的二級決策。而由社長(台長)將採編與經營統轄為一體,其統轄的基點便是傳媒的受眾市場。總編輯與總經理在社長(台長)的統轄下,共同着力於傳媒受眾市場的培育、開發和產業化轉換與利用,從管理制度上使得采編和經營相分離。從決策機構上把採編和經營分離開,就是保證傳媒的宣傳報道業務不受經營的影響。保證輿論導向的正確性和社會資訊的公正性以規避政治風險。同時,這種決策管理機制符合現代企業法人的治理機構:董事會(社委會/台委會)制定一級決策,採編委員會和經營管理委員會負責操作執行。向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等出資者負責資產保值增值,接受黨的宣傳部門的輿論導向監督和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業管理。分工專業、合理。體制順暢適應資本運營,能夠起到對經營風險的管理和防範作用。其次,在融資操作上,對於傳媒個體來説,要妥善處理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係,不斷擴大自身的資本積累:只有在考慮自己的償債能力和資本效益的前提下,才能藉助他人資本來提高經營能力,而不能盲目依靠借債來擴大資本經營規模:不可輕率增資擴股、合資嫁接,要儘可能的利用現有資本。同時。在投資操作上,要實行多元化立體經營,優化資本結構,分散經營風險;建立以資金管理為中心的財務中心模式,加強財務決策的功能,實行嚴格的財務管理體制和財務審計體制;完善監督制約的機制。對風險實行系統的防範與管理;重視學習和借鑑經濟發達國家傳媒產業資本運作的先進經驗,不隨意兼併、收購,應圍繞資本效益目標,盡力而為,量力而行。

行業調研報告3

廢舊物資是指可以利用的、已被廢棄的貨物,隨着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可重新利用的廢舊物資範圍越來越廣,用途越來越大,使資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也有利於環境的保護。國家於20xx年1月1日對廢舊物資行業的税收政策再次進行了調整,新政策與原來的税收政策相比變化非常大,而且基本上是沒有過渡甚至不相銜接的。為什麼一個行業的税收政策調整頻率這麼快、變化又是這麼大,由於每一次税收政策的改變就是一次經濟利益的調整,對該行業的發展趨勢和利益分配有很大的影響,無疑新的廢舊物資行業税收政策出台對税收管理將帶來新的問題和新的思考。本文中,筆者結合在基層工作的實踐體會,對歷年來的廢舊物資行業税收政策粗略盤點,並就政策執行中已見或尚未可見但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剖析,以期能對該行業税收政策的更趨合理與完善提供一定借鑑。

一、20xx年底以前執行的廢舊物資行業税收政策的核心內容與缺陷

20xx年以前,國家對廢舊物資行業實行免税政策,但可以開具增值税專用發票,下一個環節的利廢企業憑票按照10%抵扣進項税。其中為了堵塞漏洞,減少税收流失,規定經營企業在購進環節必須取得發票,沒有發票在收購環節按照4%繳納增值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政策與行業特點脱節,沒有遵循該行業的經營規律。本來廢舊物資從產出到流通、生產再到產出是一個與社會循環同步的閉合鏈條,但由於地方、企業、部門的利益不同,管理的寬嚴程度也不一樣,有的人為地將其割裂開來,如某地全國有名的廢舊金屬市場,凡是對外地銷售一律不開發票,這樣流通鏈條沒有斷開但發票沒有隨之循環,造成下道環節無法入帳,這在廢舊物資經營行業屬於普遍現象。但税收政策規定必須有發票入帳,如果開具收購發票要繳納4%增值税,不論流通領域經過多少環節,由於不用開票、就可以少做收入甚至不繳納税收,應該由前邊環節繳納的税收轉嫁到流通領域的最後一個環節。所以管理不到位造成了税收的不公平,政策與現實脱節影響了税收的嚴肅性和合理性,給管理最後一道環節(從流通環節進入生產環節)納税人的税務部門帶來很大的壓力和困難。

2、政策沒有充分體現出國家對該行業的政策扶持和優惠。以礦粉和廢舊物資相比較,二者雖然都是工業原材料,但行業特點是根本不同的。礦粉屬於天然狀態的資源,沒有經過流通和生產領域,其成本僅僅包括開採費用和資源税,在其第一道開採環節不用支付購買礦粉本身的價款,所以礦粉本身含有增值税很少,這也是礦粉經營者税負特高的主要原因;而廢舊物資就不一樣,它是整個社會循環中的一個鏈條,無論是生活還是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廢舊物資都含有增值税,而且是17%的增值税。但是税收政策只體現了對中間經營企業的照顧,實行免税,而用廢企業應該抵扣17%而只能抵扣10%,高徵低扣造成了用廢企業税負大幅增加。如某企業用廢舊金屬和成品金屬能夠生產出同樣價格的產品,正是由於考慮到税負的原因,這家企業寧願購進成品金屬而捨棄利用廢舊金屬進行生產。税收制度不合理制約了企業利廢的積極性。

3、政策注重堵漏輕視疏導,造成基層管理人員責任過重,企業負擔過重。圍繞廢舊物資行業國家税收政策從20xx年開始已經三次變革,同時為了加強管理又配套出台了很多管理辦法、制度和措施,前圍後堵,能用的方法基本上都用盡了。企業購銷必須用台帳記清每天發生的每筆業務,要把銷售方的地址、電話、身份證留下來以便税務部門核查,購銷要通過銀行結算等等;基層要進行大宗貨物購進隨時到現場查驗,每月要進行評估和税負分析,出現問題税管員要承擔責任等等;我們的措施要求過高甚至超出了常規,企業被逼進了死角無路可走,敢怒不敢言;基層整天神經緊張怕出問題而被拖的精疲力竭,談“廢”色變,沒人願意分管廢舊物資企業。

二、20xx年新的廢舊物資行業税收政策的特點解讀

從20xx年1月1日開始,(廢舊物資經營)再生資源回收不再實行免税,和其它增值税一般納税人一樣按照17%繳納增值税,利廢企業按17%抵扣進項税,實行先徵後返,20xx年由財政部門按已納税額的70%返還,20xx年返還50%。

1、基層管理人員責任解脱,風險降低。這是基層人員最大的體會,不用整天擔心4%的繳納問題,不用擔心虛開的問題,更不用為了台帳、發票發售等事情而給企業發生爭執了,只要開票按17%足額徵收就完事大吉了,退税是財政部門的事,因此責任和風險問題也基本解脱了。

2、利廢企業税負大幅下降,成為政策調整的最大受益者。新的政策是下道環節憑票按17%抵扣進項税,抵扣率提高7%,這意味着利廢企業的税負將大幅下降,基本上繳税很少甚至長期無税可繳,有利於調動利廢企業用廢的積極性。因此新政策對“一對一”企業最划算,利廢企業是最大的受益者。

3、經營企業資金佔用多,退税繁雜,經營受到影響。新的税收政策不會改變行業規律,從廢舊物資行業的經營特點來看,除了最後一道環節必須開票外,前邊環節仍將難以取得進項税票,因此也無進項税可抵,這樣經營企業必須先墊支17%的税收,按月經營額1000萬元計算要先繳170萬元的增值税,然後再去財政辦理退税,資金佔用多而且週轉時間長,影響企業經營。雖然從政策角度算帳經營企業是有帳可算的,對方支付17%的增值税,只給國家繳了5.1%,自己多得了相應退税11.9%,而實際不是這樣,據説有的用廢大户已經做出反應和對策,取得17%的發票但只支付5.1%的税,其餘11.9%部分由經營企業向財政要返還,所以國家給經營者的政策優惠並沒有真正完全自己享受,相反由於資金的問題影響廢舊物資中間商的經營。

4、退税政策給虛開埋下了隱患,給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過去許多虛開案件都是買進項賣銷項,得中間2-3%的差額,現在如果利用退税政策,繳5.1%的税不用再買票了,就可以賣票,而且比過去利益空間大的多,風險和麻煩程度卻少了許多。因此基層管理部門必須提高警惕,加強管理,防止新的虛開動向。

5、20xx年退税的減少對該行業經營影響更大,負擔加重。明年退税比例降為50%,也就是實際税負達到8.5%,那麼廢舊物資經營企業將更加困難;“一對一”廢舊物資經營和利廢生產捆綁在一起的企業税收綜合負擔加重,因為雖然是兩個企業但其產品價值卻是一次實現的,即使利廢企業税收是零,但綜合起來8.5%的負擔也是非常高的,超過企業正常承受能力;唯有利廢大户(如鋼鐵生產企業)獨自享受税收政策帶來的利益。

三、對廢舊物資行業完善税收政策、規範徵收管理的建議

1、加強政策輔導,使政策真正惠及納税人。税收政策的調整必然給納税人的經營帶來一定影響,要儘快的把政策送到企業,避免因為政策不熟給經營帶來被動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以湯陰縣局為例,目前有8户廢舊物資經營企業,其中7户是一對一利廢企業,而且規模相對比較小,重點要放在如何促進這些企業進一步完善和規範,因為納税人最關心的是如何辦理退税,而納税人過去與這些部門(如公安、商務、財政等)很少打交道,這些職能部門對税收政策也知之甚少,作為税收管理部門應該主動向企業宣傳,主動與這些部門聯繫溝通,形成聯動機制,互通信息有無,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其次要服務企業抓住政策調整的機遇,克服經濟危機帶來的困難,不斷髮展壯大。

2、完善徵收管理,防止發生税收流失新動向。任何一項政策的出台有積極的一面,同時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剛出台還沒有運行,在實施過程中需要磨合、需要配套、需要修補,我們基層必須嚴格執行,不能走樣,更不能變通,同時借鑑過去管理中的經驗和教訓,豐富規範管理手段和措施;要增強敏鋭性和工作預見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政策運行之初的漏洞虛開發票;同時對利廢企業的投入產出也要給予高度關注,防止出現長期零負申報的情況。

3、統一思想行動,防止出現寬嚴不一、苦樂不均。政策的制定是按照一般情況來考慮的,所以其政策落腳點也是理論上的正常情況,但執行當中往往由於受地方利益或指導思想的驅動而出現非常情況,政策統一而行動難於步調一致,吃虧的是不正規無法經營的企業(如廢舊物資經營最後一道即將進入生產環節的企業,下一道環節必須帶發票),吃苦的是管理這些企業的基層部門。如果都能按發票和税收規定執行,統一指導思想,都能嚴格管理,那麼就不可能出現税收政策與現實生活脱節現象,那麼税收對經濟的槓桿作用不是消極的而應該是促進的。

4、增強服務理念,堅持服務與管理並重。政策調整後雖然我們基層的執法責任小了、風險降了,但服務的責任就應該更加突出。在出台一些配套的管理制度、辦法時要注重納税服務,要能夠站在納税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能人為地給納税人增加工作量和設置障礙,不是逼着納税人去註銷,而是給其出路,因勢利導,要能夠體貼納税人的客觀因素,用服務促進管理質量的提升。

行業調研報告4

繁榮興盛的服務業一直是紅山區經濟發展的特色和優勢,服務行業調研報告。近年來,紅山區緊緊抓住新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機遇,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赤峯市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政策措施,將加快服務業作發展為全區的重點工作列入議事日程。不斷突出重點,優化結構,創新機制,強化落實,使我區服務業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態勢。

20xx年我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7.2億元,20xx為45.6億元,20xx年為52.4億元,年均增長17.4%。20xx年上半年,我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2億元,同比增長15%。其中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9.1億元,同比增長10.7%。第三產業內部各行業均衡協調發展,批零餐飲業、交通運輸郵電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及其它服務業保持良好的增長勢頭,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第三產業也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為優化我區服務業產業的結構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今年1-6月份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8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9.3%。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21.1億元,同比增長19.5%;餐飲業實現3.2億元,同比增長19.2%;其它行業實現0.5億元,同比增長13.5%。

二、紅山區促進服務業發展的主要經驗做法

(一)舉全區之力搞好紅山物流園區建設

多年來,紅山區的服務業發展始終處於層次低、規模小、佈局散,新型業態發展緩慢的狀態。為了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產業層次、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根據紅山區地處中心城區信息流、資金流、商品流和車流相對集中這一特點,運用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理念,於20xx年6月正式啟動了內蒙古紅山物流園區建設。目前園區建設已累計投入資金23.8億元,全面啟動5100畝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建成區面積達到3800畝。共引進各類企業118家,其中73家已經建成並投入運營,完成各類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車貿易、建材交易、貨物倉儲同步發展的經營格局,工作報告《服務行業調研報告》。20xx年上半年,園區實現交易額26.2億元。預計全年可實現交易額55億元,税收1.2億元,安置就業達到1萬人。

一是將規劃先行作為首要原則。作為自治區批准立項的首家大型物流園區,紅山物流園區在建設初期就確定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門檻招商,高水平發展”的工作思路。聘請國內資質較高的中交協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園區可研及建設規劃,園區由最初規劃建設面積5000畝計劃總投資15億元,調整為7500畝計劃總投資35億元。基本服務半徑約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務距離超過1000公里。是集運輸、倉儲、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於一體,輻射蒙冀遼的綜合性物流園區。

二是不斷優化政策環境。認真落實赤峯市人民政府《關於赤峯市中心城區物流產業園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和赤峯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紅山經濟開發區、紅山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審批及有關優惠政策問題的會議紀要》所提出的各項優惠政策,制定了針對紅山物流園區簡化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的配套措施(赤紅政發20xx【102】號),全力推進紅山物流園區項目建設。優惠的扶持政策為園區的發展增添了活力,同時,各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能為園區的建設和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林業、國土部門先後完成林地審批5019畝、土地審批4488畝;發改、財政、商務、金融等部門在為園區爭取產業項目扶持資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緩解了園區建設資金緊張問題。各部門積極配合形成合力,為園區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三是堅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紅山區委、區政府在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等各方面,積極發揮主導作用。一是投資5.9億元,完成了3800畝範圍內“七通一平一監控”基礎設施建設,共建設道路27條,總長度21公里,總面積46萬平方米。20xx年,園區三期首批620畝路網工程開工建設,共建設道路5條,總長度2.3公里,形成了“築巢引鳳”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綜合辦公樓,將工商、税務、公安、物業等部門引入園區聯合辦公,實行“一體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務”,為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全面提高了辦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80萬元,建設了專業物流信息平台系統。啟動建設了佔地70畝集商務、會展等功能於一體的商務廣場,滿足商户產品會展需求。同時在廣場北側新建一處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綜合樓,滿足信息中心發展的空間需求,進一步提高了園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四是進一步整合了城區物流資源,將城區內近120家配貨站全部引入園區,實現了區外長途運輸、市內短途運輸及城市配送的有效銜接。

行業調研報告5

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是指專門從事特定行業矛盾糾紛的調解,其組織表現形式是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這是新形勢下人民調解工作的創新、發展與完善。我市是**年6月開展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工作的,經過近二年的建設工作,我們深刻認識到: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立

,對及時調處行業領域內的矛盾糾紛,特別是重大疑難糾紛、避免矛盾升級和羣體上訪事件的發生,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起到其他職能部門不可代替的作用。為使我市專業人民調解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根據省、襄陽市的安排,我市組成工作專班,對我市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的工作現狀、工作問題、工作對策進行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工作現狀

(一)搭起架子,建立組織

在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上,我們始終堅持在人民調解民間性的基礎上,黨委政府統一領導、黨政分管領導負責、綜治部門牽頭、主管部門組織、司法行政指導、有關部門參與的工作原則。按照整體推進,突出重點,體現特色,求效務實的工作思路。先後建立了勞動爭議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學生意外傷害賠償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徵地拆遷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物業管理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環境保護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各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由九名委員組成,調委會委員全部是推選產生。專業調委會如何發揮作用,怎麼發揮作用,選好調解委員會主任是關鍵,因此我們在各專業調委會主任選配上下功夫。一是嚴格調解主任任職條件選聘推選。二是民主推選。三是業務主管部門與司法局聯合考試考核。可以這樣説,七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都是頂呱呱的。同時我們又按照首席調解員、調解員的任職條件選聘12名首席調解員和131名調解員。各調委會又設立諮詢專家庫,業務專家和法律專家達156人。

(二)建章立制,統一上牆

各項工作的規範運行是建立在規章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的基礎上。因此專業調解委員會建立後,我們針對各個行業的具體情況和行業特點,依法依規制定出各個專業調解委員會的工作流程、工作制度和工作運行機制。我們先後制定了崗位責任制、學習例會制度、重大疑難糾紛討論制度、考核考評制度、檔案管理制度及信息報道制度等。同時還建立了協調協作機制、專家諮詢機制、協議履行保障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並將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統一規範上牆,做到有章可循。

(三)工作開展,成效顯著

我市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20xx年6月組建至20xx年4月,全市調解行業領域內矛盾糾紛79件,其中醫療糾紛2件,交通事故賠償糾紛6件,勞動爭議糾紛15件,物業管理糾紛11件,徵地拆遷糾紛21件,環境保護糾紛16件,學生傷害賠償糾紛8件。調解成功77件,調解成功率為98%。特別是20xx年10月楊當學校張文禮學生意外傷害賠償糾紛的成功調解有效避免了一起刑事案件的發生,在楊當鎮,仍至整個棗陽教育界反響大,彰顯出行業性專業調解的作用。

二、工作問題

近二年的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設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主管部門推脱責任,造成專業調委會有名無實

按照省、襄陽市、棗陽市的文件規定、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專業調解委員會的組建工作,可有個別業務主管部門領導總認為組建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是司法行政部門的事,不主動工作又不配合工作,好像專業調解解決的糾紛是司法行政機關的矛盾糾紛,寧願當事人停屍鬧喪堵大門,也不願花錢組建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拿領導的講話與省市文件抗爭來擺脱自己的責任。到年底應付上級檢查,突擊掛制度、上牌子,實際工作一直沒有開展。

(二)調解人員未嚴格選聘,民行調解難區分

專業調解委員會委員和專兼職首席人民調解員,特別是首席調解員都是有嚴格的任職條件,其基本要求是:(1)精通法律;(2)具有一定的相關行業專業知識;(3)有較強的羣眾工作能力;(4)公道正派,熱愛人民調解工作。可有個別專業調解委員不能按上述條件選聘,有濫竽充數現象。有個別業務主管部門,不吃透文件精神,圖簡單幹脆將有相關單位或相關科室負責人直接選聘為調委會委員或調解員。在調解行業糾紛時,大員上陣,是人民調解還是行政調解很難區分,有人民調解擴大化的感覺。

(三)調解經費沒有保障,專業調解作用很難發揮

縣市級財政需要保障的經費很多,一下子將專業調解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的確有一定的困難,這樣可能造成專業調解空經費運行,特別是專業調解員工資無法保障的情況,他不可能專職下去。20xx年我市市就有11名專職調解員,2名專職調解員辭職不幹了,特別是經費沒有保障,市衞生部門又不願拿錢,我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只是掛了個牌,一直沒有很好開展工作。

三、工作對策

專業人民調解是應對現階段矛盾糾紛行業性、複雜性、難調解的特點所建立的,它也是處理行業領域矛盾糾紛的有效措施與途徑,為使專業調解健康有序發展,發揮專業調解的獨特優勢與特點,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工作對策:

(一)選準一個,建設一個

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要循序漸進,選準一個,建設一個,反對一窩蜂。要針對各個行業的矛盾糾紛產生的原因、矛盾糾紛的特點,逐個調查研究,反覆論證去建立行業性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如: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應當建立,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其主要原因是醫患糾紛發生後,患者方一般對衞生行政部門的處理缺乏信任感,又不願意通過訴訟長時間去解決問題,他們往往採用停屍鬧喪的過激行為去達到理賠的目的。因此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代表第三方來解決醫患糾紛,這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人們思維方式的轉變。如:勞動爭議、學生意外傷害賠償糾紛、環境保護糾紛等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的建立是很有必要的。我個人認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沒有必要成立,其主要原因是公安交警部門本身就設有事故處理科、交警都是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他們還設有調解室專門從事交通事故賠償糾紛的調解工作,再在交警部門設立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調解委員會是不是有點畫蛇添足。再説人民調解達成協議,保險部門不一定認可。而交警部門達成協議,保險部門必須執行,這是法律法規的明文規定。我們常説的減少行政資源,但是否增加人民資源,或者可以説增加的是國家財政資源,這是因為人民調解也是需要經費保障的。因此我們在建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時,必須針對各個行業的不同情況,在調查研究反覆論證的基礎上,選準一個、建設一個、莫切搞各個行業都成立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謹防人民調解擴大化的現象發生。

(二)嚴格按照任職條件,選聘人民調解員

人民調解員有四個任職條件,嚴格按照條件選聘,一般國家公務人員和事業單位人員不能擔任,這一點是人民調解工作的性質決定的。特別是首席調解員的選聘,必須經司法行政部門考試考核後進行。專職調解員的選聘,工作責任與能力是考核聘任的第一要務。特別專業調解委員主任,選好這個人往往決定專業調解委員會職能作用的發揮,因此,在組建專業人民調解委員會時,必須選好這個人。人力資源是決定工作作用發揮的根本保證,專業調解作用的發揮取決於調委會主任、首席調解員和專職調解員和調解員,選人用人是工作的關鍵。

(三)多方努力爭取,保障工作經費

人民調解工作性質決定人民調解工作不收費。在市場經濟發展的今天,讓一個人義務做一兩件是可以的,但讓他長年累月去義務做某事這根本不可能,也不現實。因此要採用多種方式保障專業調解工作經費:一是爭取黨委政府支持將專業調解經費納入市縣級財政預算;二是業務主管部門要將專業調解工作經費列入部門工作經費之中,並給予偏愛;三是採用社會助資的方式解決工作經費。社會助資的方法多種多樣,只要我們的方法得當,企業老闆和有關單位一定會解囊相助的。

專業人民調解工作才剛剛起步,今後面臨的問題要比我們想象的多,我們一定要不斷研究它、發揮它、發現它、創新它、完善它,使這枝“東方之花”永遠綻放。

行業調研報告6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經過全行業的齊心努力,中心城區出租汽車行業管理和服務水平有了明顯提高,在方便市民出行、擴大社會就業、塑造城市形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有效維護了行業的穩定發展。

一、基本情況

目前,中心城區共有出租汽車企業15户,其中,巡遊出租車企業13户,網絡預約出租車企業2户。有從業人員1500人左右。現有出租車834輛,其中油氣兩用型617輛佔73%、甲醇燃料型167輛佔20%,純電動型50輛佔6%。

1、經營模式。中心城區15户出租車企業車輛經營權和所有權採用的“兩權歸企業、承租經營”經營模式,這種緊密型、集約型的管理模式對落實行業政策,加強車輛管理,維護行業穩定有着積極促進作用,比較適合於XX出租車管理現狀。

2、費用情況。中心城區出租車每月向企業繳納的承包費標準均為3360元,企業統一為車輛繳納車輛保險費、車輛折舊費、年檢年審費、營業税等。

3、運價情況。為了解決中心城區出租車運價偏低、駕駛員收入不高的問題,20xx年我們調整了出租車運價,以出租車白天運價為例,由原來的2公里起步價4元調整為5元,每超過1公里加價1.2元,有效維護了行業健康穩定發展。

4、改革情況。為了進一步滿足社會公眾高品質、多樣化出行需求,不斷推動我市出租車行業的改革與發展。20xx年我市制定出台了《XX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出租汽車行業改革的實施意見》和《XX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兩個規範性文件分別於20xx年3月和6月份制定頒佈,對於規範巡遊出租車和網絡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行為,促進出租車行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為全面推進全市出租車行業改革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已有兩户網約車平台在中心城區註冊,共有車輛34輛。

二、管理現狀

近年來,市運管局通過不斷加強行業監管,落實目標責任,規範經營行為,全市出租車行業穩定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建立健全了企業管理制度和企業法人治理結構,推行了出租汽車經營權和所有權“兩權歸企、承包經營”工作,強化對企業從業人員的教育管理,堅持對車輛例檢、駕駛員例會學習制度,有效改善了服務質量,夯實了企業管理基礎。

二是嚴格質量信譽考核,出租車企業管理、經營行為、服務質量、社會責任有了顯著改進,有力的推動了出租車行業規範化發展。

三是充分運用科技手段加強出租車管理,建立了市縣運管機構、出租車企業動態監管平台,實現了對出租車經營行為實時監管,有力的改進了行業管理工作。

四是及時更新了出租車。保持運力與運量的總體平衡,通過質量信譽考核,及時更新到期退出的老舊出租車,進一步緩解了羣眾“打車難”的問題,提升出租車行業整體形象。

五是下調了出租車承包費用。20xx年按照8%幅度下調了出租車承包費用,中心城區834輛出租車承包費由原來的3680元調整為3360元,進一步減輕了駕駛員的經營負擔,維護了正常的經營秩序。

六是調整了XX城區出租車運價。針對XX城區10年來出租車運價長期未調整,駕駛員反映運價偏低,收入不高的問題,在經過市場調查、價格監審、聽證會議審查等程序後,於20xx年11月調整了城區出租車運價,進一步增加了出租車經營收入,消除了行業不穩定因素。

七是及時發放了出租車燃油補貼。按照相關程序,市運管局按時足額發放了出租車燃油補貼,認真落實國家對出租車行業的惠民政策,有效維護了行業穩定。

八是紮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簽訂了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開展了安全教育培訓,強化安全生產日常監管,維護了良好的安全生產秩序。

九是紮實開展文明創建活動。組織各出租車企業扎認真實開展了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積極參與“義務植樹”“金秋助學”“愛心送考”“扶貧濟困”“夏天送清涼、冬天送温暖”等活動,有力的推動了行業精神文明建設。

三、存在問題

一是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個別企業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管理機構以及管理人員不健全,目標責任不明確,路檢路查以及誠信考核不紮實,現代科技手段管理運用不充分。

二是從業人員管理不到位。企業在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上流於形式,部分駕駛員素質不高,違規違章行為較多,因服務質量不好而造成的乘客投訴屢禁不止。部分車輛車容車貌較差、車載設備不完善。

三是收取的費用不透明。企業在簽訂的合同中,部分條款不明確,責權利不統一,企業隨意向駕駛員收取的費用現象較為突出。駕駛員個人承擔的保險費用過高。

四是安全管理不到位。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安全檢查不力,尤其在駕駛人員的安全教育上做得不夠,對安全工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存在的安全隱得不到及時整改。

四、工作建議

一是認真落實企業的主體責任。督促各企業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明確崗位職責,落實責任要求,在企業管理、安全管理、經營行為以及運營服務等方面,要嚴格執行政策規定要求,屬於企業承擔的一些主體責任必須要落實到位。加強培訓教育。督促各企業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組織開展駕駛員的培訓工作,認真學習出租車相關管理服務知識,不斷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對出租企業負責人和管理人員教育培訓,提高企業的管理能力和精細化管理水平。要規範企業管理。要強化路檢路查,督促各企業定期開展檢查和自查自糾,堅持每週一次的車容車貌例檢制度和提示告誡制度,減少交通違法和經營違法行為。強化對投訴問題的調處力度,對羣眾反映的問題,要做到處理及時、答覆及時。要規範企業與駕駛員的合同管理,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要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管理,認真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安全教育,強化監督檢查和整改落實,確保行業安全發展。要促進網約車和傳統出租車行業相互融合,規範網約車市場的發展。

二是開展中心城區城市客運運力及社會穩定風險評估,科學評估中心城區現有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條件下的公交、巡遊出租車、網約出租車保有量;傳統燃料,清潔能源和新能源車輛在今後出租車行業的佔比;如何完善出租車運價體系;理順利益分配機制等熱點問題。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即滿足廣大人民羣眾差異化出行需求,又確保企業及從業人員有利可圖,確保社會穩定。

三是認真抓好出租車行業的改革發展。根據市政府《實施意見》和中心城區實際,今後一個時期內,中心城區巡遊出租車仍要突出“實行特許經營,有數量管制;實行政府運價,有運價管制;實行統一標準,有質量管制”的特性。因為傳統出租車行業受到市場調整帶來的發展空間限制,承包者和企業之間就收益分配方式產生的矛盾不斷加劇,在司機向企業繳納固定管理費的承包模式下,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卻不承擔收益風險,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並不正常。因此,通過“互聯網+”出租客運,巡遊出租車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和先進的信息化監管平台融入網絡預約服務,勢在必行。我市中心城區13户出租車企業和東運網約車公司已簽訂了接入協議,為改革探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鑑於網約出租車公司組織架構和運價方式較為鬆散扁平化,出行服務的安全和質量監管將變得更加重要,應從兩方面深化監管,首先要探索加強網約車保險服務,可以考慮從接受訂單到將乘客送達目的地整個過程提供明確的保險方案。其次是網約車平台壟斷的規範機制,網絡性和規模性是互聯網產業的基本特徵,為防止網約車壟斷,應確保中心城區平台公司進入市場數量沒有限制,允許司機可以接入兩個以上平台,允許乘客和司機在不同的網約車平台自由進出。

總之,要按照“堅持乘客為本,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統籌兼顧,堅持依法規範”的原則,既推動傳統出租車行業的轉型提質,又引導規範網約出租車的發展,有效實現兩種業態融合發展。

行業調研報告7

隨着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人民羣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追逐時尚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年輕人對於結婚消費亦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絕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會結一次婚,人們都想將結婚時的幸福瞬間變成永久的記憶。所以,婚紗攝影消費要求也越來越高,費用也越來越大,由於該行業經營户良莠不齊,一些影樓、攝影中心因在管理方面存在諸多不規範的行為,由此而引發的消費投訴也越來越多。為此,我們開展了對全縣攝影服務行業經營中的預約單、自制合同文本、共用物品質量和衞生狀況等相關內容進行了一次調查。

一、基本情況

此次消費服務調查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調查的方法是明查,對象是全縣所有攝影、照相經營單位。檢查其是否領取營業執照、婚紗攝影是否簽訂合同、簽訂的合同是否使用《婚慶服務標準合同文本》、是否存在霸王條款、是否有潛規則、是否存在“二次消費”等十四項內容。經查,全縣攝影照相行業共有59户經營户,均為個體經營,其中婚紗攝影17户,普通照相服務42户。第二階段調查方法是暗訪,對象主要是婚紗影樓、攝影中心等,重點是服務情況、行業潛規則、存在問題等情況。經查,普通照相行業基本上都小個體户,規模小、效益差,也沒有多少資本進行潛規則。相反,在婚紗攝影服務經營户中存在了不少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經營者對攝影師須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婚姻慶典》國家標準、婚紗攝影規範合同等情況均不太瞭解,消費者更是一無所知,從而存在不少消費糾紛隱患。

二、存在問題

(一)不使用國家婚慶服務標準合同文本。

商家利用單方自制合同、預約單、合同文本,僅保障了商家自身利益,忽視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存在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霸王條款:拍攝期間錢財物品請自行保管,遺失本公司概不負責;若顧客對使用化粧品有皮膚過敏或其他症狀請告訴化粧師,若不提前告訴化粧師而發生皮膚過敏或其他情況,公司概不負責;來拍部分的樣片底片屬於公司所有權,一律不額外贈送;收取全額定金,定金在任何情況下都不退還;損壞禮服按公司規定價格賠償等條款。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二)衞生狀況堪憂。

一些影樓工作室的共用物品質量和衞生狀況不容樂觀,婚紗、禮服、化粧器械等物品沒有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嚴格、細緻的衞生消毒措施,婚紗是有壽命的,視服裝的質量和做工而定,所以影樓的婚紗更新淘汰率很高。而有的影樓為了節省成本,“骯髒的婚紗”讓人避之不及。一位業內人士則透露,“洗一次穿幾十次”的情況在業內普遍存在,有些婚紗長期不清洗消毒,污染不斷加重。實在是髒的影響拍攝效果了才洗,而且大多都是自己在店裏用洗衣機水洗,用的是普通洗衣粉,晾乾也只是陰乾。如果是拍攝外景,幾個新娘都喜歡同一類型禮服,又調度不過來,就只能幾對新人輪流穿,中間也不會消毒。有的使用“三無”化粧品,有的正在使用的化粧品已看不清有效期限,有些物品表面上還存在着污漬等不潔物質由於這些共用物品大都與皮膚直接接觸,衞生不達標,極易傳染皮膚病,給消費者身體健康帶來隱患。侵害了消費者的安全權。

(三)經營門檻低、價格高,服務質量不平衡。

攝影服務行業准入門檻很低,領取營業執照時沒有註冊資金、技術、設備、衞生等方面的要求。同時,在經營中,攝影機構套系的定價由自己決定,從而不乏爭議,有時服務內容大同小異,不同單位的定價卻相差幾倍甚至幾十倍,為了留住美麗、留住青春、留住浪漫、留住幸福,一般消費少則二、三千元,多則上萬元,價格與價值偏離較大。定金的收取比例也過高,部分影樓違反《擔保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收取定金均大大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的法律規定,甚至全額定金。侵犯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四)“二次消費”情況時有發生。

有的影樓收費價格不透明,服務過程中讓消費者步入陷阱,存在 “二次消費”現象。一些商家宣傳含糊、誤導消費,發放的優惠卡、宣傳廣告單,優惠標準模糊不清;不少影樓都沒在預約單上詳細註明挑選婚紗及化粧時收費的相關項目,預訂婚紗照時價格低,但在拍攝過程中,會不斷出現各種名目的加錢項目;有的無視《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之規定,以行業慣例為由,拒絕將全部照片及底片交還消費者,或是要求消費者另行支付費用,有的推銷高價化粧品

(五)行政監管缺失。

公共場所衞生監督、商品和服務質量的監督、格式合同、潛規則的監督等社會監督和行政監督均不到位,在縣級又無行業協會,經營者的素質和經營理念決定了各自經營的模式。因而消費投訴時有發生。

行業調研報告8

操作風險是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它不同於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遍佈銀行內部的所有崗位,業務運行操作風險更是操作風險的密集點,銀行經營活動過程的每一筆業務都需要通過臨櫃人員進行操作,風險也存在於操作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形成差錯甚至事故案件,給銀行經營帶來不利影響和損失。因而,正視風險的存在,剖析風險產生的原因,不斷健全內控制度,強化內部管理,有效降低和控制業務運行操作風險顯得尤為重要。

一、業務運行操作中存在的風險及其成因

業務運行操作風險表現形式很多,我們從形成風險的直接原因來分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是人為違章操作形成。表現在操作過程中有章不循,或違反操作流程辦理業務形成差錯或風險。二是操作流程不嚴密或制度不健全,在操作過程中隨意處理形成風險。三是技術原因形成風險,例如因臨櫃人員綜合素質低,無法識別票據真偽形成風險。四是道德風險。表現在內部人員作案或內外勾結作案,也是業務運行操作風險的黑洞。五是操作失誤形成風險。臨櫃人員每日都要進行業務操作,不停做賬務處理、清點現金等大量重複性勞動,工作中的失誤也再所難免。

風險形成的深層原因:

(一)管理機制的偏頗導致人員風險意識薄弱

儘管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原因,但通過對大量案例分析顯示“十案十違章”,有章不循、違章操作是所有案件中的共同點,根本原因就是經辦人員風險意識淡漠,在日常辦理業務中沒有樹立風險防範理念。但這一原因的產生,與我們行的管理體制(特別是獎懲機制)也有較密切的關係。目前,很多業務和產品指標通過上級行層層分解下達到網點直至每一名臨櫃櫃員,而這些業務發展指標完成情況均與櫃員績效工資收入掛鈎,並且在收入中所佔比重較大,如攬存、銷售基金、髮卡或推銷一筆保險等兑現多少收入,而對工作中無差錯事故、無違章、無案件的櫃員則沒有明確的考核獎勵標準或獎勵很少,相對於產品獎勵來説可謂九牛一毛,以至於某些員工趨利冒險。如攬存開户不審核客户身份證件,辦理集體髮卡、集體代發工資業務由他人代簽客户名字等,為完成任務受理櫃員明知違章仍然受理,形成風險隱患。一些網點負責人或業務主管為了營銷業務,放棄了主管職責,或不認真審查憑證,或將授權卡交於經辦櫃員,使業務主管的授權與監督形同虛設,客觀上形成了核算管理和案件防範上的一些漏洞。

(二)人員素質不能適應新業務、新制度的變化。

因新老員工更替及崗位輪換,目前銀行內部人員的流動性很強,但還沒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效的員工培訓機制。

一是新進員工經過簡單培訓後就匆匆上崗,並且培訓中也是簡單介紹銀行基本業務及制度,並沒有掌握操作要領,使大部分新員工對制度要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對制度規定的目的和意義更是一知半解,只能是邊幹邊學,因此技術性風險錯誤或事故難以根除。

二是目前業務品種不斷增加,代理業務、電子業務發展迅速,系統也在不斷完善和更新。一些代理業務、電子業務、信用卡業務任務下發或產品開發都在個金部門,基層支行對員工的培訓一般由核算部門負責,由於部門分工不同、溝通協調不夠,致使對員工的業務培訓出現脱節現象,員工的素質和技能跟不上新業務發展變化的節奏。

(三)內控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第一,管理人員思想認識存在偏差。一些領導幹部不能正確認識業務發展與內控管理的關係,過分強調業務的開拓與發展,往往以實現多少效益作為自己的功績,而對內控管理和風險防範重視不夠。但一個大的事故或案件給銀行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卻很可能使支行一年或數年創造的效益毀於一旦。

第二,制度建設跟不上業務發展變化。我行各項業務發展較快,特別是電子銀行、代理業務、銀行卡等發展迅猛,但管理制度、核算制度建設卻沒有及時跟上,特別是對新業務在憑證的使用、管理和控制上,沒有嚴密的流程、辦法,形成一些風險點;另外,新的制度辦法不斷推出,舊的制度沒有明確廢除,造成基層行無所適從。

第三,監督檢查落實不到位。目前在支行以總會計、核算管理部為監督,以網點負責人、營業經理為操作管理,建立了運行管理的事中控制體系,但有的行配備的營業經理對前台業務不熟悉,在沒有經過全面、系統的培訓就持卡上崗,因而對特殊業務處理能力受到制約,弱化了事中監督的作用。同時,各職能部門對新業務的檢查普遍重視不夠,特別是對代理業務、電子業務的檢查頻率較低,使一些風險不能及時暴露並得到有效控制。

(四)外部欺詐及內外勾結作案

當前,對於銀行來説外部環境比較嚴峻,利用偽造變造票據、憑證進行詐騙的活動時有發生;偽造證件冒充行政司法機關人員進行查詢、凍結、扣劃,利用假身份證開户等詐騙行為也屢見不鮮,壓濾機濾布犯罪分子欺詐花樣不斷翻新,無孔不入攻擊銀行薄弱環節。另外,有的員工貪圖享受,為利益所驅,內部作案或被社會不法分子誘惑利用,內外勾結作案。去年發生的邯鄲農行金庫盜竊案就是一起員工為個人利益不惜鋌而走險,給銀行造成巨大損失的典型性案例。

二、業務運行風險防範措施

(一)以人為本,積極開展風險防範教育

一是防範操作風險應立足於以人為本,加強員工隊伍建設。作為管理者一定要加強員工的心理引導,要讓員工有平衡的心態,這樣才能發揮每一位員工能力和潛力,建立公正、公開、公平的薪酬、晉升等激勵辦法,為員工創建寬鬆、和諧的發展環境,培養員工愛崗敬業精神,強化員工的責任心,提升員工對銀行的忠誠度和貢獻度。

二是對員工採取案例分析等方式經常性地開展警示教育,通過警示教育活動,使員工在思想上對違法違紀的行為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對其所造成的危害有深刻的感觸,並逐步鞏固員工抵禦違法違紀行為的思想防線。

三是加強對員工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引導和教育,促進員工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杜絕虛榮、貪婪等不良道德觀念的誘惑。引導全行員工站在對工行事業負責、對員工自己負責、對家庭幸福負責的高度來認識違規違章的危害性和遵章守紀的重要性,時刻保持自警、自醒和自律,根除麻痺思想和僥倖心理,真正把“視制度如生命,糾違章如排雷”的理念貫穿到一切業務經營活動中。

(二)強化內控管理,提高制度執行力

第一,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科學的考核機制。建立權責利相結合的績效評價和考核機制。合理調配臨櫃人員及營銷人員,科學調動員工積極性。強化和落實各級行經營管理責任,推行問責機制,加大責任追究力度,確保各項業務迅速健康發展。

第二,加強對人員和崗位分工的管理,健全崗位責任,狠抓重點部位、重點環節,重點網點、重點人員管理,培養員工良好的操作習慣,使其業務操作做到規範化、標準化。

第三,提高制度執行力。為防範風險,銀行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措施,要讓這些制度措施深入到員工的腦子中,貫徹落實到業務操作中,而不是停留在紙上、牆上,才能有效防範和控制風險。比如制度規定小額低風險業務由一人辦理,特殊業務和大額業務雙人辦理換人複核,在複核過程中就要認真負責,不能流於形式造成風險。

第四,業務發展制度先行,要加快針對新業務的制度建設步伐,同時根據業務發展變化改進舊制度,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三)加強業務培訓,提高防範能力

一是加強員工的業務理論學習和櫃面操作與業務流程的培訓,新員工上崗前做好全面培訓,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對新業務,新流程改造及時進行學習,通過培訓不僅讓員工懂得如何正確處理業務,還要明白業務的來龍去脈,掌握業務的風險點。

二是加強員工識假、辨假技能的培訓。要求櫃員熟練掌握票據、憑證標識、暗記等反假技能,濾布利用配備ETO票據定位對比器和紫光燈等儀器設備,對可疑現鈔、票據進行鑑別,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堵塞業務操作漏洞,杜絕詐騙風險。

(四)優化業務流程,減少風險環節

優化業務操作流程,簡化操作環節,積極開發完善系統功能,加強系統控制力度,減少人為操作環節。目前經濟體制下公轉私業務非常普遍,由於系統不支持,本可以使用“一記雙訖”一個交易就可完成賬務處理,現在賬務處理需要經過三至四個交易來完成,先單邊借記往來户,單邊貸記內部過渡户,再用“一記雙訖”交易由內部户記入個人賬户,如果是卡賬户要使用兩個單邊交易來完成,這樣櫃員操作環節越多越容易出現差錯。還有同網點往來户與個人賬户大宗現金存取,如庫存不足,往往會發生“先存後取”現象。

(五)加強監督,健全防範體系

首先,各級監督檢查人員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檢查中要注重改進檢查模式,採取靈活多樣的現場檢查和非現場檢查方式,以強化重點部位監督檢查力度。

其次,對於檢查發現的問題要緊抓不放,查清查透,監督其徹底整改為止。在檢查的同時還應針對網點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輔導,邊查邊糾,以提高網點核算質量。再次,各行要充分發揮總會計、運行督導員日常制度檢查與風險發現作用,保障全行各類業務安全運行。

最後,要儘快把一些新業務納入檢查範圍,加強銀行內部各監督部門間的協作,加大檢查頻率,有效發揮監督機制作用。

行業調研報告9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長三角區域規劃明確要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體的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服務業,也是我市“調結構、轉方式”的內在要求,是完善城鎮功能、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體現,是促就業、富財政的迫切所在。根據市領導的指示,我辦就全市服務業發展開展了調研,現彙報如下:

一、我市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近年,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服務業從組織、政策、考核、統計等方面加大推進力度,呈現出提速發展的態勢。

(一)主要指標情況:20xx年,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73.5億元,增長14.9%,佔GDP比重35.7%,人均增加值1.63萬元,在蘇中13個縣(市)分別位列第一、第三、第三、第二,在揚州7個縣(市、區)分別位列第一、第四、第四、第四;服務業税收12.08億元,增長48.5%,佔税收總額28.92%,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其中,國税3.8億元,地税8.2億元;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72.6億元,增長47%,佔固定資產投資23.3%,快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20個百分點;服務業從業人員21萬人,增長6 %,佔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36%。

 (二)行業發展情況:

1、商貿流通業:全市現有各類商貿網點2萬多個,其中限上企業36個,各類商品交易市場120個,年成交額超億元市場16家,擁有大型超市4個(華潤蘇果2家、世紀聯華、樂天瑪特),電器賣場4個(五星電器、匯銀家電、蘇寧電器、國美電器),專業市場12個(阿波羅花木、保盛鋼材、萬德隆、蘇中商貿城、國際五金城等)。宏信商貿年銷售額近10億元,擁有連鎖門店213家,成為揚州地區本土龍頭商貿企業。米米農資擁有連鎖店174家。2010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45億元,同比增長19.7%。

2、交通物流業:2010年實現物流增加值37.01億元,同比增長12.9%,公路貨運量548萬噸,水上貨運量1539萬噸,沿江港口吞吐量830萬噸,內河港口吞吐量570萬噸。初步形成了沿江港口物流園區(中遠萬噸級公用泊位2座,海昌、海螺在建碼頭6座)、7家貨運場站(亞皇、世紀星、恆億、阿波羅、龍騰、中蘇農、蘇遠)。截止去年底,各類運輸車輛5731輛水運船舶612艘,3條“江蘇快貨”品牌線路。江都市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初稿形成。

3、科技信息業:2010年,我市共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誠德、恆遠、江淮、長青、中惠、車寶、英泰、雷雨、華農雙順、

中材、奔宇車身、金鑫電器、一重數控),揚州市級44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中惠),各類科技服務機構160多家。300家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關係,去年專利申請1926件(其中發明476、實用新型493、外觀957),獲得授權458(其中發明31)。揚州(江都)軟件園批准為省級軟件園,落户惠普等軟件企業6家。

4、文化旅遊業:金銀細工製作技藝、毛筆製作技藝、邵伯鑼鼓小牌子被批准為國家級文化非遺項目,時代影城、世紀影城先後開業。建成A級景區3家,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引江水利工程風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個(現代花木產業園),四星級鄉村旅遊點(綠洋湖生態度假村),旅行社12家,星級酒店8家,其中,四星級1家(京江大酒店),三星級4家。成功舉辦八屆花卉節和十屆邵伯龍蝦節,擴建郭村紅色旅遊基地。2010年接待國內外遊客234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21億元。

5、房地產業:目前共有90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其中二級資質共35家,三級資質共43家,四級12家。2010年,全市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6.98億元,同比增長19.8%,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12.3%,商品房銷售面積114.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5%,二手房交易面積57.66萬平方米,同比上漲3.8%,房地產税收佔服務業税收44%。近幾年,房地產開發檔次明顯提高,湧現了中遠歐洲城、世紀花園、春江花都等一批品質樓盤。

行業調研報告10

我市玉雕行業起步於八十年代初,歷經二十餘年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形成了以為龍頭的玉雕加工銷售基地,市場遍佈全國各地,“玉雕市場”、“工”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為對我市玉雕行業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深入瞭解,充分發揮好我市玉雕業的既有資源與優勢,規劃發展好玉雕產業,以達到產業招商、產業富民、產業興市的目的,為我市經濟發

展作出更大貢獻。日前,開發區招商局、市玉雕行業協會組織人員對我市玉雕行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一、我市玉雕業發展的歷程

1、起步期。80年代初,當時生產隊,就開始了走村串户收集古玩玉器,收起來的玉器,完好的就直接銷售出去,還有部分具有收藏價值的賣到了市博物館,對少數有缺陷的玉器就通過修補打磨再銷售。修補打磨缺陷古玩玉器,可以説是我市玉雕業發展的雛形。在帶領之下,從事古玩玉器收集的人員越來越多,主要有等,收集範圍也延伸到了周邊的江蘇、浙江、湖北等各省,85年左右,從我省蚌埠運回了第一台玉器加工機械,在修補打磨收來缺省古玩玉器之餘,開始買進原材料自行加工。

2、發展期。88年左右,等一班人開始從玉雕業發展迅速的揚州引進雕刻師傅,從蘇州引進雕刻機械,從新疆烏魯木齊買進真宗和田玉石,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玉雕經營。由於當時的和田玉石價格便宜,再加上之前跑古玩跑出來的市場和經驗,玉雕生意越做越火,隊十幾户效仿等做起了玉雕生意。九十年代以後,在隊的輻射影響下,周邊的等鄉鎮的十幾個村都開始做玉雕生意。我市玉雕業由此步入了一個上升發展期,從事玉雕業人員數不斷增加,玉雕市場也越跑越廣,逐漸成為“致富一方,帶動一片”的富民產業。

3、低迷期。 96年左右,由於玉石原材料開採量有所減少,導致價格普遍上漲,市場逐漸疲軟。玉雕行業一度進入了低迷期,但是以為代表一班玉雕人沒有因此而放棄,反而是在艱難中不斷開發新產品,不斷開拓市場,一方面是開拓更廣闊的外地銷售市場,主要是上海、廣州、揚州、蘇州、北京等地,另一方面是不斷開拓玉石原材料購進市場,主要是從南陽、瀋陽、滿州里、新疆等地區購進,同時從俄羅斯等國進口玉石材料。

4、復興期。進入20xx年,我市玉雕業進入了新一輪快速發展期,玉雕經營户抓住時機,開拓市場,擴大規模,玉雕市場逐漸復興。以為代表的新一代玉雕人,抓住機遇,乘勢而上。20xx年,註冊成立了梧桐玉藝有限公司,高薪從揚州、上海、蘇州等地聘請了幾十名技藝高超的設計師和雕刻師,並從北京等地引進了先進的電腦雕刻機,從事大規模、高檔次的玉雕加工。現有從業人員達60多人。

20xx年,隨着開發區的設立與發展,鑑於拆遷安置的需要,原玉雕户逐漸向開發區集聚,無形中就形成了集聚發展、規模發展的可能。20xx年,房地產開發商把握機遇,順勢而為,在玉雕户集聚區投資興建了開發區“朝陽玉雕城”,專門出售或出租給玉雕經營户,並建有專門的交易與展覽大廳,設施齊全,功能完備。現有經營户200餘家,其中95%以上都從事玉雕行業,直接從事玉雕行業人員1000多人,從事與玉雕行業相關的從業人員達20xx多人。

5、旺盛期。2003年“非典”後,玉雕行業進入了旺盛期,市場交易呈火爆上升之勢,20xx年一度達到最高峯,玉雕業總產值超億元。為規範市場適應玉雕業快速發展趨勢, 20xx年12月2日,由玉雕城發起,全體玉雕户共同參加的“玉雕行業協會”正式掛牌成立。協會主要從事玉雕行業的組織、協調、服務、開展玉雕工藝研究、開發、鑑定、進行玉雕行業信息諮詢、市場調研、融資服務和其它中介服務等。玉雕協會的成立進一步規範和優化了玉雕業發展環境,進一步加快了玉雕業發展步伐,為促進玉雕業做大提供了組織保證。

6、休整期。自20xx年一度進入鼎盛期後,20xx年7月份,由於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交易額下降,玉雕行業發展進入了休整期。但我市玉雕業主要以小件為主,在玉雕行業中受到的衝擊最小。面對蔓延的金融危機,玉雕人充分發揮剛剛成立的玉雕行業協會組織優勢,利用此次休整期整合玉雕業資源,提升玉雕技術檔次,積極開拓市場,蓄勢待發,努力將玉雕業打造成我市又一特色產業。

二、我市玉雕業發展現狀

1、發展規模情況。通過近二十餘年的發展,我市玉雕行業從起步,到聚集玉雕城,再輻射到全市其他鄉鎮街道,從業户數從當年的十幾户發展到現在的600多户,從業人員從當初的幾十人、幾百人發展到現在的全市2-3萬人。以玉雕城為例,現有經營户近200家,直接從事玉雕行業人員1000多人,從事與玉雕行業相關的人員20xx多人,註冊公司的經營户有6家,其中規模稍大點的,如xxxx有限公司,從業人員60人以上,其他一

般經營户的規模都在6、7人左右。擁有人工雕玉機5000台左右,電腦雕玉機100台左右,並已初步形成上下游產業鏈。

2、發展技術情況。 我市玉雕業的技術主要玉雕城為代表,玉雕城內的多家經營户先後從玉雕業發展歷史悠久、技術先進的揚州、蘇州、南陽等地引進了從業工齡長、技藝精湛的玉雕設計師與雕刻師,其中從業工齡最長的達

到了20餘年。我市雕刻的以白玉為主的小件在全國玉雕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享有較高的聲譽。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奧運會的金鑲玉獎牌中的玉牌加工業務就是由和承接,但由於我市加工基地的能力有限,承攬加工任務的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最終方雲和選擇了揚州工廠進行加工,保質保量地完成了任務,中央電視台對進行了多次採訪報道。

3、原材料與銷售市場情況。我市玉雕業原材料市場經過多年拓展,現已涵蓋瀋陽、河南南陽、內蒙古滿州里、新疆格爾木等地以及從俄羅斯進口“俄料”。目前,我市已有人在上述地區和國家承包玉石礦口,專供片玉石原材料。我市玉雕產品的銷售市場極其廣闊,銷售人員遍佈全國各地,銷售市場不斷拓展,以旅遊風景區和發達省份地區為重點,省內的主要有屯溪、祁門、九華山等旅遊景點地區,省外的主要有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福建、蘇州等地,其中廣州經營户就多達70餘户,還有的甚至遠銷到了香港、中國台灣等地區。另外,每週三、週四為上海交易日,每週六、週日為蘇州交易日。除了有專門銷售人員在外跑市場外,每天都有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員活躍在我市玉雕業集中區,從事玉器收購業務。目前來看,我市玉雕業原材料市場範圍廣、貨源足、品種多;銷售市場則是始終堅持“主動走出去”與“外地慕名來”相結合的原則,不斷的擴大影響,拓寬市場。

4、經濟與社會效益。玉雕業的發展,帶動了2萬多人就業,玉雕户從玉雕產業中得到了很大的實惠。每週兩次的上海交易日與每週兩次的蘇州交易日,每次往返的經營户都達數百户,給我市的客運交通業帶來了可觀的效益。另外,每天活躍在我市的數百名外地收購人員,也進一步豐富與繁榮了我市的餐飲和娛樂業。玉雕城一帶的旅館、酒店等客源都以這些外地人員為主。同時,玉雕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這些人員中以初、高中剛畢業的年輕人為主,讓他們學到了一技之長、致富之道,維護了一方穩定。另外,對弘揚文化,提升對外形象,促進旅遊業發展將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我市玉雕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1、玉雕加工經營户分散,不集中,導致政府税收管理難,形成不了合力,資源不能共享,成本費用增大,品牌效應不能顯現。

2、玉雕加工經營户生產規模較小,缺少大的龍頭企業帶動示範作用。這與玉雕加工户分散經營有關,發展理念有關,同時,也缺少政府的政策引導。

3、玉雕加工經營户缺少資金扶持,不少經營户也有擴大規模做大做強的想法,但苦於沒有資金支持,影響了其做大做強進程。

4、玉雕行業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仍然不高,有的小富即安,有的滿足於小打小敲、單打獨鬥的經營模式,有的缺少對桐城玉雕行業進行深入思考,促進行業聯合發展的大局意識。

5、玉雕行業發展缺少配套服務。如玉雕業迫切需要的培訓服務、玉器鑑定服務、市場中介服務等。

四、我市玉雕業發展下一步設想

1、建議市政府有關部門把玉雕產業作為桐城又一特色產業來抓,儘快制定玉雕行業發展規劃,制定有關扶持政策,以引導其健康快速發展。

2、進一步發揮玉雕行業協會的作用。玉雕行業協會自成立以來,開展了一些有益探索,但應該説工作才剛剛起步。玉雕行業協會集中了一批熱愛、關心玉雕行業發展的業內人士,應按照協會章程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充分發揮我市玉雕行業牽頭、謀劃的領頭羊作用。

3、發揮玉雕城中心市場作用。引導更多零散經營户進入中心市場,努力把中心市場打造成玉雕產品交易中心、玉雕文化展示中心、玉雕人才培訓中心。

4、搞好玉雕大師的認定與玉器產品的鑑定工作。玉雕大師是玉雕行業核心競爭力和寶貴財富,是玉雕行業上水平、上檔次的人才保證,開展玉器產品的鑑定工作是玉雕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讓客户放心消費和樹立品牌的需要。

5、開展玉雕職業培訓。玉雕行業發展需要大批擁有熟練技能的人才,行業協會積極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積極組織一些經營業主和技術骨幹到外地參觀學習,不斷提升我市玉雕行業的發展水平。

6、着手興建玉雕加工產業園。為把我市玉雕行業做大做強,必須着手興建玉雕加工產業園,引導零散玉雕户進行集中,這樣既能共享資源促進聯合,又能展示我市玉雕行業的良好形象。

7、圍繞玉雕這一產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活動。特別是要把玉器包裝、玉雕加工機械、玉器大市場等作為招商重點,不斷完善玉雕產業鏈,形成玉雕產業化。

8、加強玉雕文化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一是建設玉雕博物館。玉雕行業發展不僅能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居民收入,而且要同促進文化、旅遊發展結合起來,在玉雕城中心市場內建設玉雕博物館,加強玉文化與文化、旅遊產業的融合。二是把玉雕城打造成省級旅遊定點購物場所。為讓玉雕行業的發展與旅遊事業的發展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使玉雕城儘快成為省級旅遊定點購物場所,讓玉器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把玉雕這個品牌做響做亮。三是舉辦桐城玉雕文化藝術節,並作為文化藝術節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我市招商引資和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行業調研報告11

服裝行業既是我縣的一大經濟支柱產業,也是我縣出口創匯的主導產業,20xx年**縣服裝行業實現產值27億元左右:20xx年可望達到34億元,增幅達30%。20xx年服裝行業創兩税(增值税和消費税7500萬元,佔全縣國税的24%。加上地税,整個行業的税收佔全縣財政總收入四分之一左右。到今年7月份止,我縣服裝行業已超額完成了年初下達的20xx年全年税金任務的各項指標。這一行業已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隨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加入WTO,服裝行業的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寬,這一行業對我縣社會各項事業發展仍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就在江蘇省**開發區,就有“欣華”、“斯威爾”、“春雁”等三家在我縣服裝產業中有着重要影響的企業,它們的年創產值均超過20xx萬元以上,每年創税在200萬元,甚至在400萬元以上。

作為**的一員,我深深地愛着自己的家鄉,也深深地敬愛着這個為**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行業。為了走近它、瞭解它,也為了能夠對它的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我走出校園,在各服裝行業領導的幫助下,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全縣三家有代表性的服裝企業,以及縣外貿局、國税局等部門進行調研。

 調研過程

7月6日至8月10日,我先後採訪了欣華服飾有限公司公司,春雁羽絨服裝公司等幾家企業,我也採訪了縣外貿局、縣國税局等部門。每到一處,我們都受到了熱情的接待。

在欣華服飾有限公司,張副總經理親自帶我參觀了生產車間和樣品陳列室。陳列室裏各式各樣的樣品舉不勝舉。各季服裝、睡衣、羽絨服,令我讚歎不已。在會客廳裏,我就企業的生產規模、資金、納税等情況,採訪了張總。張總認真仔細地逐一作了解答。張總還跟我們推心置腹地講了沒有高科技含量的難處,希望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為將來出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7月12日,我們採訪了春雁羽絨服裝公司。在整潔的會議室裏,我們問了吳總經理許多問題。包括該廠的一些概況、加入WTO之後對該廠的一些影響等。吳總一一作了答覆。“春雁”創辦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生產值超億元。主要生產羽絨服裝、毛巾睡衣等。吳總認為,中國加入WTO對該廠沒有任何影響。而他覺得**發展服裝行業的不利因素正不斷增加。

隨後,在有關負責人的陪同下,我們又參觀了陳列室和製作車間。陳列室裏,琳琅滿目的服裝令人應接不暇。緊接着,我們又來到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在繁忙地工作着。首先是裁剪車間,再是縫紉車間、熨燙車間,最後是包裝車間。每一道程序都井然有序地進行着。原來,我們在陳列室裏所看到的五花八門的服裝就是這麼製成的。

一星期後,我們又相繼採訪了**外貿局和國税局。

**服裝行業發展現狀

服裝行業是**最有活力和基礎的行業。它萌芽於改革開放初期,進入90年代特別是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個體私營服裝企業如雨後春筍、異軍突起,並迅速成為**服裝行業中的主力軍。據統計,到20xx年底止,全縣註冊的工藝企業將近140家,而就地理位置分佈情況看。

**服裝最初以棉布衣服為主,經過30年的發展,目前已形成以羽絨為主,毛巾睡衣、各季服裝、拖鞋等15大類上萬個品種。這些服裝深受海內外消費青睞,其產品遠銷北美、南美、非洲、東南亞、韓國、日本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統計表明,20xx年**縣服裝行業,在國際形勢不利的情況下,仍實現產值近17億元,佔全縣工業總產值40%,實現增值税0.75億元,佔整個工業增值税入庫數的47.7%,出口交貨值9億元,佔全社會出口交貨值的76%。全縣服裝行業入庫税收10萬元以上企業51家,約佔全縣入庫税收1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的一半,50萬元以上的17家,100萬元以上6家。據2家年銷售額200萬元以上的企業統計,**服裝企業家數和產值,在全市服裝行業中所佔比重分別為12.9%、10%,年生產總量名列全省前茅。

一眨眼,**服裝行業已經走過了30個春秋,經過這些年來的磨練和發展已成為支撐**財政的一大重要支柱,不僅使大批勞動力有了就業機會,同時也培養造就了一支優秀的企業家隊伍,並且逐步完善了一條外貿出口通道,為**適應加入WTO後的新形勢,更穩步地走向世界,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制約服裝行業發展壯大的因素

儘管**服裝行業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矚目,但是目前這一行業確實還存在着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服裝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儘快予以解決。問題表現在政府與企業兩個方面。

 一、政府方面的因素

1、投資環境有待改善。與周邊一些地區的優惠政策相比,**服裝缺乏專門的行業優惠政策。如在**,企業用地價格偏高,手續繁瑣,耗時太長。政府在制定政策時,考慮國有企業的多,考慮個私企業的少,考慮工業園區的多,考慮鄉下的少,導致這些鄉鎮發展企業的積極性不高。與其他地區相比,**税收重、貸款難、檢查多。由於所得税返還率比別的地區低,因而税收偏重。**某些部門運用政策欠靈活,檢查過多,有些企業一年要受到各類檢查多達十餘次,企業忙於接待應付,影響了生產。而金融企業怕冒風險,對中小型企業支持力度不夠大,因而服裝這類中小型企業貸款很難。

2、辦事效率欠高,服務欠到位。儘管縣委、縣政府提出“聚精會神抓經濟、重中之中抓工業”的口號,但是,由於各種原因,有些部門執行起來不是打折扣,就是不執行,也有的是因為部門利益驅動,導致政令不通,有禁不止,有令不行。有些事關企業的問題久拖未決,決而難行。企業辦事,審批手續繁瑣,七簽字八蓋章,部門辦事機械,使問題無法在最短時間內得到解決。城區以外的鄉鎮沒有設立為企業服務的代辦點和專門的代辦人員,企業辦事更難。

另外,園區建設緩慢,配套措施滯後。工業園區是全縣唯一的一個園區,但是這一園區起點不高,配套設施沒有跟上。

3、宏觀調控力度不夠。政府的主要職能就是在加強宏觀管理的前提下,儘量為企業搞好服務,引導企業向更高層次、更大規模發展,引導全縣人民關心、支持企業的發展。但是,直至目前,服裝行業還沒有一個較為完整、清晰、可操作的行業規劃,連起碼的行業協會也沒有建立,行業仍處於自生自滅、發展到哪裏算哪裏的無規劃狀態。有些部門不同程度存在“吃、拿、卡、要”現象。服裝市場的氛圍也不濃厚,全縣沒有一家銷售本地生產的服裝的專賣店,也沒有一處服裝展銷廳或展銷館,到過或路過**的人,根本感覺不到服裝市場的濃厚氛圍。

(二)企業自身方面的因素

1、無序競爭。不少企業存在小農意識,為了眼前利益競相壓價,導致無序競爭,相互殘殺。

2、產品檔次低。美觀、實用、科技含量高的產品最暢銷,也最有發展前景,而我縣目前生產的服裝往往檔次不高。不僅科技含量低,外觀粗陋,有的甚至原料味濃烈,讓人厭而遠之。

3、規模偏小。“求全不求大”**許多服裝廠是從外加工作坊轉變來的,規模小、設備簡陋,缺乏競爭力。

另外,企業方面的問題還表現在:國內外銷售市場沒有建立或健全;品牌、名牌意識沒有真正樹立;科學、規範的行業管理模式沒有形成;小富即安,安於現狀的思想框框沒有衝破。

不過,我們認為,上述這些問題,表現在企業,根源在政府。政府方面的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發展壯大服裝行業的建議和對策

針對上述這些制約我縣服裝行業發展壯大的主要因素,我們建議:

一、儘快制定出台服裝行業的特殊優惠政策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針對服裝行業這一特殊性,從更加有利於**服裝行業的發展壯大出發,積極向上爭取特殊行業的優惠政策,建立**服裝行業的激勵和獎勵機制,至少要在以下四個方面有帶動和促進作用。一是服裝重點企業的龍頭帶動效應,延伸行業鏈;二是促進新興服裝企業的發展效應,擴大行業面;三是有利於企業聯合兼併,形成規模化、規範化、集團化的集聚效應;四是對外商、外貿的吸納效應。政府要儘快制定一個符合**實際和當前形勢的行業規劃,引導企業儘快適應中國加入WTO後的新形勢。二、儘快建立行業協會,實行行業自治

行業協會是當今社會任何一種有國際商貿往來的行業勢必要成立的一個社會團體,是與國際接軌的必然要求,它能起到政府機構和企業自身無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它可以在國際貿易出現糾紛時及時採取相應的對策;可以有效制止行業內的無序競爭現象;可以代表本行業與政府及有關部門協調,向政府提出有關本行業發展的經濟技術、政策方面的建議,成為政府與企業之間溝通的橋樑;可以出面組織培訓企業主、技術員工,提高行業的整體素質;還可以為會員企業開展其他服務,如組織本行業產品展覽展銷,推薦行業內的高新技術產品、名牌產品、組織行業技術成果的鑑定和推廣應用,收集和發佈行業信息,開展諮詢服務,發展行業公益事業等等。

行業協會盡管是行業企業內部的事情,但針對**目前的客觀實際情況,應該採取“政府搭台、企業唱戲”的辦法,由政府主要領導牽頭,成立“**服裝行業協籌領導小組”,落實責任,統一龍頭企業的思想認識。根據温州地區幾個成功的行業協會組建而少點干預,政府和部門領導儘量不要在協會中兼任職務;二是不要把行業協會變成政府的一個部門或機構。

三、強化服務意識,提高辦事效率,改善投資環境

首先要確保縣委、縣政府制定的政策能不折不扣地順利執行,這就要求政府在機構改革中,要砍掉目前已不適應新形勢或沒有存在必要的單位和部門,徹底轉變職能,保證政令暢通,有關職能部門不能只着眼於部門利益,而要把服務企業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為企業服務。其次要提高辦事效率,減少審批環節,簡化手續。

同時我們建議,服裝企業的管理者要心胸開闊,放眼未來,消除小農意識,從大局出發;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管理經驗;擴大生產規模(可走聯合兼併之路),提高產品檔次;衝破小富即安,安於現狀的思想框框,不斷開拓,勇於創新,與時俱進。

只要找準企業發展的癥結所在,對症下藥,**的服裝行業就不僅能夠在國內外激烈的競爭中站穩腳跟,而且還能抓住有利時機,趨利避害,進一步發展壯大**服裝行業。

人才使用的調查

在各服裝企業調查期間,我瞭解了各企業的人才使用情況:吳天虹,女,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生,1996年畢業,現就任華服飾有限公司生產部經理,月薪3500元。張偉華,男,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1998年畢業,現就任欣華服飾有限公司財務部副經理,月薪20xx元。楊洋,男,經濟管理專業本科生,20xx年畢業,現就任春雁羽絨服裝公司生產部副經理,年薪20xx元。王平,女,1996年工商管理專業專科生,20xx年參加自修同專業本科畢業,現任春雁公司生產部經理,年薪6萬元。張太明,男,20xx年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現任斯威爾服裝公司總經理助理,月薪20xx元。

在調查中他們表示,以前在學校覺得知識好象和實際沒有什麼聯繫,放鬆了一些課程的學習,但真正的到了工作崗位,頓時覺得,書本上的很多知識點自己沒有能夠很好的掌握,現在每天都要在工作之餘,學習一些新的管理知識。

他們在談到現在學校專業的開設上説,現在高等學校普遍開設的課程雖然有了很大的改進,但真正的離先進管理水平還有很大距離,而且,現在學校的學生雖然能很快適應市場、工作要求,但知識面狹窄是一個普遍的問題。同時,也不能腳踏實地的從基層做起,一工作就想要很高的'回報。

在問到他們對大四學生有什麼要説的時,他們説“希望你們先就業,再擇業,最終創業,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完的完從學校到社會的轉變”。

行業調研報告12

奶牛養殖業作為高效畜牧業,以其獨特的發展優勢和潛力,近年來引起了各地的高度重視。這一產業對於帶動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深入實施圍封轉移戰略目標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從20xx年下半年開始,奶牛養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不僅牛奶價格波動幅度巨大,而且奶農宰殺、“賤賣”現象時有發生。這是市場自發地調節和市場供需形勢的變化促成的?還是其它被人忽視的問題呢?在基層調研中我們發現,奶農關心收益,但對奶價充滿憂慮;企業關心效益,但對奶源抱有疑慮;消費者關心自身權益,但對產品的品質懷有顧慮。奶牛養殖業何去何從值得我們深思。

一、奶牛養殖的滑坡

由於受“三鹿事件”影響,奶牛業出現全行業不景氣,全省奶牛業更是處於低迷狀態,隨之而來的是出現了大量養殖户“賣牛”現象。

據陽泉市統計局對全市規模以上養殖户和奶牛養殖企業的監測數據表明,到2季度末,全市規模養殖户和奶牛養殖企業共有奶牛901頭,比一季度末的1384頭,減少483頭,下降34.9%,也就是説,二季度末存欄數比一季度末減少三分之一。郊區康源奶牛場一季度末存欄74頭,6月份全部賣到河北,平均售價為每頭3000元;盂縣先文奶牛廠一季度末存欄87頭,二季度全部出售到忻州,最低價每頭4000元,最高也只有7000元,與購買時每頭14000元相比,共賠錢近17萬元;平定縣華潤乳業有限公司是陽泉市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奶牛養殖企業,設計能力為500頭,一季度末存欄408頭,到二季度末僅剩56頭。

造成奶牛養殖滑坡的原因,除受“三鹿事件”影響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因素:

一是售價過低,不能維持正常生產。近期,奶牛養殖户出售的牛奶一般在每市斤0.5-0.94元之間,陽泉郊區康源奶牛養殖基地是較大的奶牛企業,與田園乳業簽訂了長期銷售合同,每市斤奶賣到0.94元,但仍低於成本價,而其他沒有簽訂合同的養殖户只能隨市場奶價波動,一般只能賣到每市斤0.5-0.7元,賣奶收入根本不能保障生產所需的正常費用。

二是“壓款”現象嚴重,養殖户不能及時回收貨款。養殖户賣出牛奶後,一般拿不到現金,有的牛奶收購企業甚至拖欠奶農售奶款達半年以上,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的資金週轉。

三是售奶渠道不暢,收購企業太少。目前,陽泉市牛奶收購企業只有田園乳業一家,有很多養殖企業只能把奶銷往鄰近的太原和河北,而這部分奶的價格既低又不能得到政府補貼。

四是政府補貼不能及時到位。據瞭解,去年政府對每斤牛奶分別由市、縣(區)兩級各補貼1毛錢,而這些補貼款至今仍有3個月的沒有到位。今年是否補貼至今尚無定論,直接影響到養殖企業(户)的積極性。

二、奶農的困惑

“奶牛不像生豬,生豬短缺了,國家一給扶持政策,幾個月就可見效。而奶牛養殖週期要長得多。現在奶價這麼低,而且奶站收的少,如果這樣下去只能將奶牛當耕牛使用或是當肉牛殺了……”,話語中充滿了奶農對奶牛養殖現狀的無耐和擔憂。但糾其根源,我們調研發現,奶農不僅是奶價下跌的直接承受者,同時也是奶價下跌成因的主要製造者。

1、養殖數量逐步擴大,養殖成本不斷提高

前兩年各地政府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中,大力號召發展草食畜,牛、羊等草食畜存欄快速增長,與此同時國內一些知名奶品加工企業為搶奪市場四處尋找奶源,導致一時間奶源緊缺。熱鬧的奶業景象以及前期收穫頗豐的先行者促使更多的農户滿懷憧憬的加入到奶牛養殖的行列,其中多數農户根本沒有考慮“以草定畜、以財定畜、以技定畜、以銷定畜”的養殖原則,以我省為例,20xx年全省奶牛存欄為12.7萬頭,佔到牛存欄的5.6%;到20xx年奶牛存欄29.9萬頭,佔到牛存欄的比例增加到12.2%;而到了20xx年,全省奶牛存欄數達到了34.5萬頭,佔牛存欄的比重上升到36.8%。通過整理歷年奶牛養殖成本調查資料,發現養殖成本也呈現同樣增漲的趨勢。20xx年奶牛如按每天40斤奶產量的平均水平計算,每年養殖成本約合10000元左右(含飼料、飼草及其它費用,玉米按1.65元/公斤)較20xx年的養殖成本高出約1500-20xx元左右(玉米按1.3元/公斤)。而同期的牛奶收購價格雖然各地有所不同,但較20xx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且收購門檻兒也高於前期。20xx年源料奶最高收購價曾達到2.8元/公斤,而現階段只有20xx年的一半左右的水平。伴隨着奶牛養殖數量的逐步增加,區域內的源料奶需求必然發生變化,而同時受養殖成本提高的影響,農户不僅要承擔資金週轉的壓力,同時在經營管理和渠道銷售面前也遭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奶農們面臨的已不在是豐收的喜悦,而是“白花花”牛奶該如何處理的憂愁。因此,奶農殺牛、倒奶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2、品種來源渠道多樣,牛奶品質參差不齊。

我們調研瞭解到,目前,農户奶牛的來源大致有四種渠道:一是直接從國外引進;二是到國內奶牛主產區購買;三是靠胚胎移植或冷配改良獲得;四是自養公牛,自繁自養。出於對購置成本和技術要求上的考慮,多數農户主要通過第二種和第四種途徑購置奶牛。但由於我國培育的中國荷斯坦牛,系純種荷斯坦牛與我國各地黃牛的高代雜交種,遺傳基礎廣泛,育種歷史較短,尚處於改良過程中,因此牛羣質量參差不齊,產奶量普遍較低。第四種途徑是靠自養種公牛、自繁自養來獲得產奶母牛,質量自然無法保證。這種奶牛養殖品種上的多樣化造成的直接後果,導致即使原料奶中都不含有害成份的化學物質,通過奶站收集到的原料奶也未必滿足企業所需的奶質要求。

3、養殖環境強差人意,衞生防疫令人擔憂。

奶牛業的直接經濟效益取決於產奶量和產犢率。由於引牛、修建圈舍等一次性投資過大,再加上養殖户的思想認識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方法和配套技術不能及時投入到生產中,青貯氨化技術、配合全價飼料、奶牛繁育新技術和品種改良、規範的防疫和疫病監測等措施沒有配套實施。多數農户不建專門牛房,有的因陋就簡,在低矮破舊的房屋或窯洞中將就着飼養,通風光照不好,陰暗潮濕,空氣污濁,運動場地不足;有的在規劃後的庭院中飼養奶牛,空間狹小,奶牛長期處於栓系或“站樁”,難有充分的運動。即使一些較大的規模奶牛場,也為節約用地,也常採用限位飼養、栓系,減少奶牛運動場面積。步入奶農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糞便滿地,蚊蟲肆意,衞生條件極其惡劣,奶牛常期在這樣的環境裏生存,健康狀況讓人堪憂。而衞生防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奶農自已完成,絕大部分奶牛户不知道飼養奶牛還有什麼“標準”,喂料、用藥,還要遵守什麼“規矩”,防疫、消毒還有什麼制度……所有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奶牛產奶量,更重要的是會影響牛奶的品質和安全性,對消費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4、經營管理各自為戰,飼養方法粗放隨意

在農户調研時,問及一頭奶牛的年收入情況,無一人能説個準確數。追問有無各項生產記錄時,往往會説只要記清賣多少奶就行了,還要什麼記錄,那多麻煩。購母牛不知道索要系譜資料,搞不清所買母牛的生產性能;生產過程中沒有用料、用藥、發情、配種、妊娠、分娩、產奶、防疫、消毒、治療、飼料消耗等記錄。其後果直接導致生產經驗得不到及時總結,該降的成本降不下來,該加強的環節得不到加強,管理水平提不高。因此,生產水平上不去,降本增效更無從談起了。調研中我們還發現,奶農在奶牛飼養方式上隨意性較大。大部分奶牛飼餵方式仍用傳統養牛方法,飼草主要是作物秸稈,飼料主要是玉米、麩皮等,飼草料品種單純,營養不全。多數養殖區沒有飼草基地,草料貯備不足,並且沒有按照奶牛不同生長時期的營養需要進行飼料的營養調配。飼餵方式主要是:一是拿奶牛當黃牛養,飼料粗多精少,甚至喂已經變質的作物秸杆;二是單喂青貯料,優質乾草搭配少;三是精料多,粗料少。這種粗放的生產方式必然造成奶牛營養不均衡,進而影響到產奶量和原料奶的品質,經濟效益難以進一步提高。

通過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當前這種鬆散的生產模式所引發的農户各自為戰的問題;簡陋的生產條件所引起的衞生防疫安全問題;養殖數量的增造成的飼料、飼草資源的匱乏所引來的養殖成本提高的問題;粗放的養殖方式所帶來的原料奶品質不確定性的問題。是我省奶牛養殖業生產的癥結所在。因此,在市場供需發生變化或其它突發情況產生時,奶農為了個人的利益必將展開無序的市場競爭,甚至運用其它非正常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當步入企業原料奶收購價格走低、奶農收入減少、奶農降低飼養成本、牛奶品質下降、企業原料奶收購門檻提高、奶農收入進一步減少的惡性循環的怪圈時,奶農也應承擔無法推卸的責任。

三、乳製品企業的尷尬

1、乳製品企業“搶佔”市場行為是促成了奶牛養殖業非常規發展的主因。

隨着蒙牛、伊利、田園等乳製品加工企業先後入駐我省奶牛養殖區建站、建廠,隨之便展開了為搶佔市場份額對奶源的爭奪,這種企業行為直接導致了原料奶收購價格一路走高,收購價一度達到2.8元/公斤,這個時候乳製品加工企業對奶源數量的需求遠高於對原料奶質量的需要。可以説,奶源的緊缺促進了奶牛的價格水漲船高,前期奶農豐厚的回報似乎給了尷尬“場外”的農户某種暗示,只要養奶牛就等同於有了“搖錢樹”,養殖奶牛的熱情也就空前高漲起來,在這種背景下良莠不齊的有“奶”的牛就加入到了原料奶的生產中。但隨着三鹿事件爆光,乳製品企業不得不高度重視奶源標準、安全問題,因此,提高原料奶收購標準、減少收購量是其面臨着市場的壓力必然選擇。以發展的眼光看,如果乳製品企業的操作重點從開始就着重於原料奶質量的要求而非對奶源數量的需要,那麼奶牛養殖設定的技術規範將不是一般農户所能承擔的,多數農户也就知難而退將不會涉足這一領域了。這也正是規矩與方圓本末倒置的必然結果。

2、乳製品企業和奶農之間的利益矛盾。

原料奶價格的低位運行對乳製品企業這樣的行業,利潤的影響將會非常明顯。通過政府整頓奶站,取消流動奶站,加強檢驗設備要求,提高了行業進入門坎,實際上減少了收購環節的惡性競爭,使得企業的議價能力顯著提高。但由於前期廣告投入及消費羣體的保有量影響,乳製品企業依然面臨着成本上升的壓力,本來企業與奶農都應該從乳品產業鏈上受益,但由於企業出於自身的利益的考慮反向壓低原料奶的採購價格,這就使奶農不僅在承受養殖成本上漲壓力的同時,還要承擔本應乳製品企業承擔的部分義務。從長遠看,這將促使腹背受敵的奶農可能棄養或縮減奶牛飼養數量,進而導致原料奶供應步入供需循環的矛盾中,其最終後果將是企業與奶農之間的雙輸。因此,乳製品企業這種解決奶源供需矛盾的方式無疑為下次奶源爭奪埋下了伏筆。

乳製品企業和奶農之間本就是利益的共同體,都應該在乳品產業中分得自己本應的那份利益。因此,如何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僅是政府部門需要考慮的。同時,如何劃分企業與奶農間的責任和規範行業行為也應是這次奶價波動後應着重考慮的。就現階段看,乳製品龍頭企業和品牌頻繁被爆出負面消息,可能會延緩整個行業的恢復進程。無論最終的調查結論是什麼,都難以避免給消費者留下乳製品不安全的整體印象。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給乳製品的銷售仍會帶來一定的壓力。但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正是乳品產業重新整合,從而步入良性發展的一次契機。

四、各國奶業相關政策

美國:政府收購所有賣不出的牛奶,保證價格水平。

自20xx年《農業調整法》出台,歷經幾十年,美國形成了完整的奶業政策。政府收購所有在支持價格內賣不出去的牛奶,農業部長期通過商品信貸公司收購奶製品以保證支持價格水平,並通過特殊的辦法處理,包括以世界市場價格出口奶製品,根據480號法案以低於支持價格水平的價格將奶製品用於學校午餐和福利方案,用於軍隊、老人、醫院、救災等。美國農業對外政策的核心是加強奶產品出口,以緩解國內產品的過剩。

美國作為世界上食品供應最安全的國家,實行機構聯合監管制度,在每一個層次(地方、州和全國)監督食品生產與流通:對生產、加工、貯運、銷售過程進行全程控制;嚴密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組織機構體系,除了聯邦畜產品檢測體系外,美國還有各州畜產品檢測體系,各行業協會質量監測體系以及各畜牧業生產單位、家庭農場主質量自檢中心;強化生產源頭控制和進出口檢疫,美國以家庭農場為基本生產單位生產的畜產品,要通過質量認證體系和標準等級制度的嚴格控制和管理,才能進入市場,畜產品的進出口,均要通過聯邦海關和動植物檢疫機構進行嚴格檢疫監測,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畜產品堅決予以銷燬,保證了畜產品的進出口安全。

歐盟:以配額、補貼、定價干預,維護奶農及消費者利益。

歐盟的市場共同組織於20xx年對牛奶和奶製品生產實行生產配額、價格補貼和定價干預制度,試圖通過這一機制使奶牛場主得到合理的收益,而消費者不必為奶製品多增加開支。對於超配額生產,歐盟通過增加額外税收予以抑制;對於市場需求不足,歐盟通過價格干預以保護價進行收購,通常情況下,保護價低於生產成本價。同時,歐盟對某些出口奶製品徵收出口税,以保證歐盟內部不至於出現因奶製品短缺而造成的價格過高現象;對另外一些奶製品的出口實行鼓勵政策,給予出口價格返還,以補貼出口商因國際市場價和歐盟內部價之間的差額而造成的損失;對進口奶製品徵收進口税,以保護奶製品生產者的利益。

為保障食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歐盟在成立必要的協調機構基礎上,實施了以統一的標準為中心的食品質量安全配套管理措施,強制實施食品質量安全控制的haccp標準。1996年開始實施的歐盟食品衞生法規定,食品生產、加工、處理、包裝、運輸或經銷直至消費的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質量安全問題,都必須進行質量安全的控制。此外,規定食品、飼料、供食品製造用的家畜,以及與食品、飼料製造相關的物品,其在生產、加工、流通的各個階段必須確立食品信息可追蹤系統,從而達到監測預防效果。

日本:實行銷售定額、虧損補貼制度,合作社強制牛奶供應管理。

日本的奶業政策由三個基本部分組成,即政府對鮮奶的價格補貼,按等級定價,通過縣牛奶銷售部門實現的税收共享以及進口限額。同時,奶業生產合作社實施了強制性的奶供應管理方案,以控制牛奶的供應量。因國內價格高於世界市場可比價格,日本沒有出口補貼。為了管理牛奶供應和奶業成本,日本實行銷售定額系統。政府對定額之內的保護價和標準購買價之間的缺口給予補貼。為保持市場穩定,日本出台了虧額補貼法律,使家畜促進委員會成為幾種進口奶產品的專營權力機構。在農林水產省的同意下,當市場價高於穩定指導價時,法律允許進口指定的奶產品,但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上要以投標的價格售出。進口價與投標價差,由該委員會掌握。20世紀70年代後期,日本出現了牛奶長期過剩的問題,政府從1979年採取了用限額來減少虧損補貼的辦法。生產合作社自己制定定額方案,超量受罰,農場主都將超出量自行轉化成奶製品,來避免受罰,此外,必要時,日本實施奶牛收買政策、給補助等措施。

1995年,日本建立了全面的以haccp為基礎的衞生控制系統。製造商或加工商根據haccp系統確定對象食物的製造或加工方法及衞生控制方法,然後健康、勞動和福利部確認這些確定的方法是否符合審批標準。這意味着該系統使人們能夠對食品生產採用眾多的方法而需遵循統一的標準。目前,有包括牛奶、乳製品、肉製品、罐頭食品、高壓滅菌包裝物等6類食物成為該系統的對象。

五、走出困境的對策

鑑於以上情況,考慮到原奶生產的特殊性,目前從最大限度地扶持我省奶業發展考慮,擬採取的措施建議為:

第一,加強對奶牛養殖户良種良法養殖技術的培訓,大力促使奶牛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和科學化發展,加速增加規模養殖比例,指導奶牛養殖户提高養殖水平,改變牛羣結構,提高鮮奶質量,以提高經濟效益。

第二,近期可以儘可能免費為奶農提供一系列科技和質量檢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建設培訓教育設施、培訓奶牛飼養業科技人員和飼養人員、進行技術推廣和諮詢服務及檢驗服務。通過建立一系列政府性、社會性服務體系,加大奶農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的科技含量,增加奶農產品的附加值。

第三,給予奶農補貼性貸款,還可以就相關奶牛飼養設備的購置、飼養場所草場圍設等建設材料方面的專項資金需求給予適當的補貼貸款。

第四,儘快組織有關部門,合理測算奶牛飼養成本,避免奶賤傷農。制定原奶價格支持政策,建立相應的原奶價格“標準”制度,以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第五,由政府出資或資助建立統一擠奶廳,以便利奶農擠奶和提高原料奶的質量,也可以資助相關奶加工企業部分資金,由其出面籌建擠奶中心。

第六,立即加強奶源收購市場監管力度,對有欺行霸市、惡意壟斷等行為的收奶户堅決淘汰。

第七,對生產高質量無抗奶的奶農給予減產專項補貼。

此外,還應當建立健全有關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完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提高關鍵監測技術,普遍推行危險性評估控制技術,進行haccp認證。

行業調研報告13

依法行政是現代法治國家普遍遵循的一項法治原則,也是當前我國行政工作的基本要求。近些年來,隨着《行政訴訟法》、《行政複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處罰法》和《行政許可法》等法律的相繼頒佈,我國的行政法律體系日漸完善,依法行政有了操作依據和行為規範;同時隨着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對加強政府法制建設、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密切相融,要求政府必須依靠法治來行使管理社會的職能,實現從“人治”到“法治”的根本性轉變。在交通行業,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各級交通部門都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要求,全面推進依法行政。但是由於交通工作的特殊性,在推行依法行政的過程中,交通部門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立法工作滯後面對我國市場經濟地位的確立,航運市場與國際經濟的大環境密切相連,海事機構的重要執法依據之一《海上交通安全法》已經明顯與當前的形勢不相適應,而其修正案卻遲遲難以出台。另外隨着國際航運市場的發展,需要大量船員,而我國船員在國際船員勞務市場的佔有率一直徘徊在5左右,與菲律賓佔有率近40相差甚遠。國際船員市場佔有率一直較低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我國缺少配套的《船員法》,船員的權益不能得到有效期維護和保障。立法的空白造成某些領域的管理無法可依,這給當前的行政執法帶來了新的問題。只能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暫時控制,目前無法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2、綜合執法溝通不暢,造成執法不嚴

根據《港口法》、《危險品管理條例》等相關法規,許多行政行為涉及到不同的主管部門,但是在實際工作,由於缺乏相應的協調製度加強各主管部門之間的溝通與聯繫,造成各主管部門在實際工作中各自為政,出現只掃自家門面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局面,不利於全社會依法行政的推進。

3、執法手段落後,造成執法不嚴

海事部門肩負着“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潔”的雙重使命,在現實工作中,由於執法手段的落後,出現許多差強人意的局面。如在偵破調查船舶污染海洋案件時,面臨着執法手段和技術落後的局面。在船舶污染案件中,證據容易遺失,案發現場容易破壞,同時證據(油樣)的鑑定需要較高的技術,證據的保存要求按照嚴格的程序,污染源的漂移需要嚴格和科學的監控,污染源的清除要求專門的設備和技術。目前在我國雖然溢油體系在不斷的得到完善,但全國只有少數港口能夠對污染案件及時偵破,大多數港口污染案件的查出率很低,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形象。

4、執法者服務意識差導致不作為。目前,部分法律法規存在執法主體多元化的問題,導致執法部門工作範圍重疊和交叉,看上去“大家都好管”,但碰到“棘手”的問題時,卻大家都不管。在實際工作中,有些行政相對人因為不瞭解法律、法規,跑錯了部門,該部門卻不告知行政相對人正確的受理部門,或者在受理後把材料轉給其他部門卻不通知行政相對人,造成行政相對人反映的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解決。這充分暴露了某些部門執法人員服務意識差的問題,一個人服務意識差往往影響到整個政府的形象。

5、執法力量薄弱導致不作為。有些工作涉及面廣或者專業性較強的執法部門,往往受到執法人員數量和技術裝備力量等多種因素的制約而導致執法不作為。如船舶載運危險品的檢查,由於涉及面廣,專業技術要求高,依靠現有力量難以保證全面而深入的執法,往往只能組織抽查或依靠舉報等方式開展執法,致使執法中的疏漏和盲點難以避免,影響到執法工作質量和有效性。

6、執法程序繁瑣、難度大導致不作為。有些行政執法涉及到多個執法主體,必須完成多個執法行為,各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與協調,導致執法難度加大,從而產生不作為。如對查處和取締三無船舶難度較大,涉及到海事、港航、水運公安等部門,程序繁瑣,易使各部門工作脱節,降低執法時效,甚至於導致不作為。

7、執法不公影響執法的嚴肅性

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體制的轉型期,為了及時應對各種突發情況,法律、法規賦予了行政機關以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同時由於我國的行政管理正在由“人治”轉向“法治”,“人治”的痕跡還在相當程度上存在,由此,便產生了對於同樣的案例因為各種因素而產生不同的執法結果,使羣眾感到執法不公。

8、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

由於行政權力作為公共權力具有相當大的權威性,因此現代行政執法體系要求既懂法律又懂專業的人員來使用行政權力,從而確保行政權力不被濫用。當前執法人員素質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執法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人員業務水平亟待提高。由於目前的法律和專業知識培訓往往無法跟上知識的迅猛發展,部分行政執法人員的法律和專業知識尚顯不足,缺少系統的法律和專業知識培訓,在執法工作中往往出現被動局面。因為心中沒底,就不敢去大膽執法,即使按法定程序走了,但也往往因各種法律文書不規範或沒有抓住關鍵證據,或因引用法律條文錯誤等而使案件處理出現漏洞;或者將案件擱置、拖延,造成問題無法及時妥善解決,侵害了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2)部分執法人員的責任和服務意識較為淡薄。目前,部分執法人員還存在着政府權力本位主義的思想,與現在大力提倡的法治、責任、服務意識背道而馳。這部分執法人員總是以管理者的姿態出現,並未意識到執法人員既是管理者,更是服務者。這種以管理者自居的執法思想,往往造成執法人員和行政相對人之間的矛盾被激化,在社會上對政府的形象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對策與建議

造成目前我國交通行業在依法行政方面仍然存在以上的問題,筆者認為究其根源是: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行政主體法律素質普遍不高,對行政權的監督比較薄弱,公民法制觀念比較落後。對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轉變傳統觀念,積極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以上問題的存在,實際上還是由於傳統的政府權力本位觀念造成的。一些行政執法人員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觀念、工作習慣、工作方法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轉變。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養,尤其是增強執法人員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的能力。政府部門要自覺轉變已經不能適應形勢變化的傳統觀念、工作習慣、工作方法,擺正自己與人民羣眾的關係,正確運用手中的權力,真正做到服務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

2、建立完善工作交流制度,增強執法合力。綜合執法是形勢發展的要求,政府要着眼於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制度和機制,在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的同時,增強綜合執法力量,加強部門之間的協調,建議有關執法部門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等方式,加強執法管理中的相互銜接與協調,做到各司其職,統籌兼顧,避免出現交叉、重疊執法和執法真空地帶,形成部門間的科學有效互補,增強執法合力,從而達到效率與質量並舉。

3、鞏固和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嚴格執行獎懲制度。行政執法責任制的核心,是把國家法律、法規、規章設定的各級行政機關的職權同一視為職責,以責任制約權力。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內涵,是將行政主體對外承擔的法定職責確立為內部考核目標,其中科學確定考核目標是前提,層層分解是手段,切實做好檢查是關鍵,嚴格實施獎懲是保障。行政執法責任制的考核應當轉到對嚴格實施法律、履行法定職責、維護法制統一和政令暢通、創造良好投資環境和法治環境的考核上來。要通過嚴格執行獎懲制度,幫助杜絕行政違法的現象。

4、加強執法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進一步提高執法水平。執法人員是行政行為的實施者,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依法行政的進程。“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實現法治約束下的執法人員自覺的依法辦事,是依法行政走向良性運作的根本,否則,再完善的制度也會被與之不相適應的觀念錯位和水平低下所扭曲,甚至失去制度的意義。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行政執法隊伍的建設和管理。要加強對執法人員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着重搞好公正執法、紀律作風、職業道德教育,突出抓好公正執法。要進一步整頓執法隊伍,對一些不適合從事行政執法工作的人員要堅決調離執法崗位,形成優勝劣汰、能進能出的用人機制。對新錄用的執法人員要嚴格標準,公平競爭,擇優錄用,切實把好進人關。

5、大力推行政務公開。海事部門要通過多種途徑將其工作職責、執法程序、執法時限、服務承諾、違法責任追究等各項制度公示於眾,增強執法的透明度,通過設立投訴箱、公開欄、監督電話等接受人民羣眾的監督,增強全社會對行政執法工作的瞭解,動員社會各界加強對實行執法責任制工作的支持和監督。對人民羣眾通過投訴箱、監督電話等反映的情況要認真調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努力做到政務公開不流於形式,堅決杜絕暗箱操作,建設真正的陽光海事。

6、完善監督機制,掃除監督盲區。在內部監督方面,健全有關責任追究制度和相應的操作辦法,進一步提高實行執法責任制的層次和水平,真正做到“執法權限法定化,執法責任明晰化,執法程序公開化,執法行為規範化,執法監督制度化”,並抓好落實,對執法出現的問題,認真追究責任,嚴肅處理,決不姑息遷就,靠制度制約權力,保證執法主體和執法人員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忠實履行自己的職責。在外部監督方面,各級人大要圍繞行政執法方面問題加大工作監督力度,加強與執法部門的對口聯繫,強化日常監督;積極探索實踐個案監督等新的監督途徑,加大對影響重大的執法行為的監督;密切與人民羣眾的聯繫,強化新聞媒體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保障法律法規得以正確貫徹實施。

總而言之,現階段在交通行業要完善和實現依法行政,貫徹落實國務院的《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的要求,筆者認為健全法律制度是根本,加強行政主體法律素質是關鍵,強化對行政權的監督是保證,整個社會公民更新法制觀念是促進依法行政的強大動力。

行業調研報告14

由於工業化的加快,風沙灰塵的迅猛增多,口罩承擔了越來越多的保健衞生作用,已成為必不可少的日用防護品,如果所有的人都備有口罩需時就用,疾病的發生和感染就會減少。

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資料顯示,我國七億四千萬正常勞動工作者中有二億五千萬多人,長期需要和經常需要配帶口罩工作。在日常生活中,與風沙田、久晴不雨、出門旅遊、傢俱大掃除等等,如果備有口罩就方便、順利、輕鬆,但常常是用而無備,弄得灰頭土臉,煩躁不適,鑑於有龐大的市場,網上熱賣的品種有百多種,價格各異,單價從05元到100元不等,初估年產值為20億以上。

現有口罩有多種缺陷:

1、全柔性口罩佩戴時以罩蒙面,口鼻一起包,濾網緊貼皮膚,四周不易封閉,還增加語言交流的難度,造成呼吸氣體集中,有效過濾面積狹小,呼出潮濕的氣體影響皮膚和眼部的舒適,且清洗後要晾乾再用。

2、硬質口罩過於笨重,缺乏美觀感,增加了頭部的負擔,且清洗難度大。

3、一次性口罩成本高,最低批發價單個在05元以上,有繼續使用膩味,棄置浪費可惜感覺。

4、藥物口罩它是靠藥物的揮發起作用,藥物揮發有時間限度,到時也是棄之浪費可惜,繼續使用一物原有的效果。

上述諸種缺陷,替換式支架摺疊口罩與支架隔層分氣式口罩,兩項專利技術合用生產口罩,讓這些缺陷迎刃而解,其優點在於量輕、物美、價廉、方便、環保、實用。用篩網式衞生製作一次性過濾網罩(有如衞生紙、餐廳紙代替手帕的功能)是最起碼的目標,實現這個目標,今後人們隨身所帶的衞生紙可為口罩模樣,根據需要使用,價格單個過濾網以分釐計算。具有方便添加藥劑,更換方便、價廉物美、衞生、實用。而且面清洗、打消了繼續使用膩味、棄之浪費可惜的感覺,其它高、中、低檔口罩過濾網也可以做成相應的模型,置入支架內使用,省去置帶等工序,省成本。

支架小巧美觀,量輕、有如隨身飾物,攜帶方便(以塑料製品測估,但各種約40克,原料成本02元)功能好,因其設有中拱架、底架,所以過濾不與皮膚接觸,用凹型中拱架加隔氣層,將口、鼻循環氣體分開,形成各自的呼吸區,減少了口鼻呼吸相互影響和皮膚的影響,對戴罩後説話不易聽清有減輕作用。該款口罩佩戴後如遇短暫休息、透氣,喝飲料,不用摘下口罩,只需掰開兩邊的卡扣向前打開上部即可。休息擱置時放倒中拱架向後摺疊重合封閉,保持清潔。繫帶用按扣式、快捷方便。底座柔韌性裙邊加強了非過濾區的密封性。增強了舒適感。免除了非過濾氣體的吸入。同時它可用不同的基質材料,生產不同檔次的支架:如塑料、玻璃鋼、金、銀等等,還可以在支架上鑲嵌珍珠、寶石等飾物。用精巧的工藝將其做成精美的隨身飾物,針對社會各階層購買力的需要。開發該型口罩有兩大生產系列,及支架生產系列和過濾網系列。

口罩是簡便有效,國家勞動、衞生部門強力要求普及的防護品,然而實際佩戴率並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久戴膩味不適,夏熱冬濕。二是清洗麻煩,丟掉浪費可惜。本口罩就是專門為解決這二個問題而設計的,一定可以推廣普及,取得良好的效益。

行業調研報告15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食品行業調研的基礎上,對食品行業緊缺的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指導,解決學生就業和企業需求的供需矛盾。

關鍵詞:食品行業;食品專業;人才需求

1 前言

“民以食為天”,食品和食品工業與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充足的食品是社會穩定的基礎,優質的食品是國民健康的保證,所以,食品工業是人類的生命工業,在世界經濟中佔據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食品工業自改革開放以來歷經坎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有了很大的發展,近年來,國家也已經將食品工業的發展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為我國食品行業的發展開闢了光明的道路[1~2]。

眾所周知,食品專業人才是推動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大力發展我國食品專業人才的培養關係到千萬國民的健康營養。而國家高等院校的食品專業正肩負着培育這種人才的重任,目前眾多職業院校的食品專業以培育高等應用型專業人才為目標,為企業培養出大批的一線操作技術人才,切實為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鑑於此,本文對食品行業的緊缺工作崗位進行了分析和探討,旨在為高職院校食品專業學生的就業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 我國食品工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隨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們對於日常生活中的食品要求也越來越高,進而推動了我國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從表1可以看出,近10年食品工業的總產值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從1997年到20xx年食品工業總產值從5317億增長到24430億元。

國內外經濟學家公認:在未來5~10年內,中國將是全球收入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期間至少有1億家庭(約有3億多人口)將進入年收入l萬美元以上的行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消費市場。由此看來,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空間非常大,食品專業技術人才市場的前景也是樂觀的。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專家的預測,今後食品工業發展的六大趨勢將是有機化、方便化、工程化、功能化、專用化和國際化。中國食品工業企業必須振作精神,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同時,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也為我國食品專業技術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

通過對我國食品工業現狀的分析與探討,能夠很好的把握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趨勢,促進我國食品工業更好地與國際接軌,加快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速度。

3 我國食品工業從業人員情況及食品專業畢業生從業情況

依據20xx年食品工業年鑑的數據,當年年銷售額在500萬元以上的食品工業從業人員為200~300萬人,在全國的食品行業中隨機抽選20家企業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2、表3和表4。表2是20家大中型食品企業從業人員情況,從表2可以看出,目前企業的人員主要還是大中專及以下學歷,主要從事生產操作。表3是食品專業大中專畢業生在企業中的從業情況,大部分畢業生都從事一線生產操作。通過調查發現,目前食品專業就業不存在市場飽和問題。很多企業現在還緊缺高級管理人才及生產、銷售人才。表4是食品企業目前的人才需求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企業現在急需管理型人才,其次,則是生產操作及銷售人才。

4 我國食品專業未來人才需求預測

當前,我國的食品工業正朝着規模化、產業化、系列化、規範化的方向發展,通過進行調研發現,食品專業人才需求量大,特別是新形勢下人才需求的崗位類型發生了變化,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從事食品加工和生產的專業技術人員,除了需要掌握相應的現代食品貯藏、加工、管理、營銷等相關理論知識外,更需要具備較強的實踐技能。這就要求培養食品類專業人才的院校必須加強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

4.1 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1996年完成的全國第三次工業普查顯示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在全國工業部門總產值中首次攀到了第一位,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從1997年至今,我國食品工業的產值始終在gdp總量中佔第一位,食品工業的快速發展,促進了企業對食品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持續增加。調查發現,企業所需的食品人才中生產操作人員、銷售人員的需求比較大,其中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出現較大缺口。食品企業的職位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生產操作工、銷售人員、食品檢驗工、食品製作工、食品包裝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設備操作工這幾個崗位。

4.2 提高食品的營養與安全作用急需大量的專業人才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食物結構將迅速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現代食品加工行業必須改造傳統的食品生產方式,進行食品深加工、開發新產品,提高食品質量和減少營養損失,為人們提供大量經濟、安全、高質量的食品。

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關係着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穩定,因此近年來食品安全受到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20xx年9月1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佈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規定,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必須具有相應的食品生產加工專業技術人員,檢驗人員必須取得從事食品質量檢驗的資質,食品檢驗人員實行職(執)業資格管理制度。通過對業內有關人士的調查表明,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人才缺口達80萬。因而,培養優秀的食品營養與安全方向的人才勢在必行,功在千秋[3~4]。

5 對職業院校食品專業教學改革的意見及建議

人才培養需要符合行業需求,要適合企業口味,學校在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更加需要更多創造實踐、實習實踐的條件與機會[5]。

5.1 構建實踐教學體系

當今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學校應該以能力培養為本位,針對食品行業人才崗位的需求,以科目課程改革為基礎,對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調整。根據現代食品企業需要生產操作工、食品銷售人員、食品檢測工、一線qc、基層管理人員、食品加工設備操作工等實際,調整課程的設置,將《食品工藝》調整為《果蔬加工》、《糧油加工》、《釀造酒工藝》、《軟飲料工藝》和《乳品工藝》等工藝課程,同時增加了實驗、實訓、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5.2 實施“雙證制”教育

為適應企業對從業人員職業資格證的要求,將“雙證制”納入教學計劃,規定本專業學生必須取得至少一項職業資格證書方可畢業。實施校企合作,有效地提高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實踐能力及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參考文獻

[1] 黃衞萍,楊昌鵬,農志榮.食品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與培養探析[j].廣西輕工業,20xx(6):109~111

[2] 張有林,蘇東華.食品科學的歷史、現狀及發展[j].食品工業科技,20xx(1):139~141

[3] 任迪峯,王建中,張柏林,等.面向21世紀高等林業院校食品專業發展初探[j].中國林業教育,20xx(1):18~21

[4] 張甦.高職食品專業技能的培養與企業需求結合模式的探索[j].科技信息,20xx(30):236

[5] 李文釗,阮美娟,陳野.對食品工學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輕工教育,20xx(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