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教學反思 (通用15篇)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1.59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教學反思 ,歡迎大家分享。

教師教學反思 (通用15篇)

教師教學反思 1

布藝在現代家庭中越來越受到青睞,它柔化了室內空間生硬的線條,給人以視覺上的温馨感、觸覺上的舒適感、趣味上的個性感,彰顯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布藝還是一種變廢為美的工藝活動。布藝中的“布”,是各種纖維品的總稱,可收集的材料有:裁剪衣服時剩餘的邊角餘料,舊衣服、襪子、手套、毛巾等。根據材料的質地、花色、品類因材施藝,運用捆紮、填充、剪切、縫紉、裝飾等方法制作布藝作品,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陶冶其個性,發展其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能力等。

本課圍繞“布藝”這一主題安排了兩個相關學習活動:利用各種舊布料展開聯想,製作一件布藝小品;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製作一個小掛袋。活動一更多涉及到造型·表現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自由性。活動二則更多涉及到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注重功能性。

我在教學過程的安排,設立如下程序:創設情境——欣賞激趣——感受材質——學習指導——創造表現——交流評析。

“創設情境”時利用精美圖片展示生活中豐富多彩的布藝製品,讓學生重新審視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

“欣賞激趣”環節利用實物欣賞民間布藝製品。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同時從民間工藝品的造型、色彩和裝飾方面汲取營養。

“感受材質”時讓學生把布和其他的材質進行比較,通過觀察、觸摸、擠壓、拉扯、拆開等方法對布料的特點進行較全面的瞭解。

“學習指導”在造型和製作方法上加以指導。可通過對原材料方向的變換、原材料局部造型的改變等,設置幾個小遊戲,激發學生展開聯想。

“創造表現”環節中我加強個別輔導和經驗提示。

“交流評析”時大膽的表揚學生的想法,肯定學生的作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學生通過以上活動,大部分學生都有完成的比較好,有些想法很新穎,很獨特。

教師教學反思 2

本學期教高一4個班。有1個多月的時間,參加了《省骨幹教師培訓班》,但是還擔任1個班的實習指導,其它工作也沒有耽誤。期間老師們給帶了3個班的實習課。

對省、市、校裏的各項政治和業務活動,校升旗儀式和各種會議,積極參加。工作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積極做好各項工作,積極要求進步。團結同志,協調同事們之間的關係,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和其它工作都取得了突出成績。

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從不潦草從事。包括新課和所有的習題課,都寫教案,都認真作題研究教法。

在備課中不斷引入新的知識、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引進了許多教改思想和先進的教學方法。備課教案資料齊全,全部為打印的教案。

教學成績優異。外語實驗班成績突出,普通班成績較好。

及時總結教學中的經驗體會,及時調整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教學中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和學生關係密切融洽,能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學工作恰好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結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形成和培養、深化,先打好基礎,再擴展發揮。不搞題海戰術,不搞偏題怪題,與國家教委的教學思想同步,與省裏的學習能力培養課題研究同步。注重素質教育,尤其是落實還學生為學習的主體。

繼續探索討論式教學法。今年,我繼續研究的是“問題—討論式教學法”,並形成了一種模式。積極主動地採用創設問題情景引發學生討論、思維的方法,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訓練學生協助學習的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在所教班級的教學成績和學生的評教評學中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和體現。在獲得

濟南市《十大教學模式》獎的基礎上,在省骨幹教師培訓班上,我還進行了經驗介紹。

作為一名高級教師,作為市中心組成員,我起到了應有的作用。積極進行教育科研,進行理論和實踐上的探索。參加了市教研室的《同步目標練習》、省教育出版社的《基礎訓練》、省教育出版社的《實驗報告》的編寫,任《基礎訓練》和《實驗報告》的主編。

我的錄象課《氯氣》在省骨幹教師培訓班上,作為示範課,進行了研討。 作為一名高級教師,我能不斷指導青年教師的備課和教學。今年主要是劉曉華和榮林,我及時對他們進行了指導,使他們快速成長,本學期二人都開出來較高質量的公開課。

教研組工作方面。今學期,學校實行了綜合課備課制,打破了教研組結構。但是我們不斷聽取領導的意見,積極及時落實。工作中重點依靠三位備課組長、和部分骨幹教師來帶動全組的工作,使得工作進行的有條不紊。全組老師的團結是空前的,集體凝聚力增強。開了幾次專題研討會。我們的課題研究方面,研究課活動課方面,多媒體教學方面等都具有先進性。學案教學、研究性學習、討論式教學法等,可以説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聽課活動也是很突出的。

教師教學反思 3

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專業化成長,是自我成長的重要方式,改變一直以來接受他人理論的被動局面,讓自己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可以加強教師的職業幸福感,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成長,能夠不斷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悦,教師也就深刻體會到其職業幸福感;推動了學校的發展,教師隊伍是學校的核心,是學校發展的關鍵,教學反思有效的提高了教學質量,是構建高效課堂的基礎,成為了學校發展的堅實後盾;教學反思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實現了有效教學、課堂時效性得到加強,促進學生高效學習,加快了學生的發展。

1教學反思的特徵有

創造性,教師反思自己在教學中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把反思的結果創造性地用於後續教學來改進教學的過程;過程性,教學反思要經歷意識期、思索期、修正期這樣一個過程,教師要對自己專業化發展的過程進行深入瞭解,做好每個階段的教學反思;批判性,發現問題是教學反思的前提,只有批判性的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才能及時發現問題改正問題,促進教學;實踐性,教師是通過主動參與、親身實踐、完善自我的過程完成教學反思,教師不僅要思考,還要通過教學實踐把自己的反思結果體現出來;時效性,及時的把自己的成功、失誤做個總結,在後續教學中進行改進;內隱性,教學反思一般是教師在內心世界完成的,屬於內隱的心理活動,教師要把內隱的教學反思顯性化,才能更好地進行反思。

2教學反思的內容

2.1反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迴歸點,具有導向和控制作用,讓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方面、過程與方法方面、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都得以和諧統一的發展。教學目標要符合教學目的和教育精神,考慮到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要符合教學規律。

2.2反思教學內容

一是教學內容深度的反思,教學要讓教學內容分階段進行,由淺入深切不可一步到位,進行適度的內容拓展,過多會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成為學生的負擔。二是教學內容廣度的反思,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教材的教育內涵進行挖掘,也可適當調整教材順序。

2.3反思教學設計

教師要有較強的預見性,預測學生對某一內容的學習可能會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策略。對教學計劃要進行科學性和合理性的深入思考: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對教材的分析要把握重難點,對內容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補充;還有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總體評價等。

2.4反思教學技術

對課堂情境中的教學策略、技能、技術的有效性進行反思,選擇的教學方法應用在教學中是否合理,有沒有達到理想的預期效果,教學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

3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反思中要面對的問題

3.1正向價值觀的缺失

一些教師雖然有教學反思,但是他們只注重了知識與技能這方面,為了提高分數,沒有立足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方面進行反思。反思內容的正確性取決於教師的價值觀念。如果教師只片面追求考試分數,反思怎樣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數,那麼這種反思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3.2自覺意識缺失

教師如果遇到教學中的困境並且要解決問題走出困境時,就會傾向於教學反思,而人的惰性又使教師用原有的習慣、經驗、方法來教學。有很多教師知道反思的重要性,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又不願意去進行教學反思,認為這是一種負擔,更多的是去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這樣的顯性現象,忽視了教學反思對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作用,缺乏教學反思的自覺意識。

3.3實踐創新的缺失

基於實踐的教學反思才能對教學產生積極的作用。很多教師對於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反思沒有思考下一步該怎麼做,缺少探究、批判的成分,對反思的結果沒有用到以後的教學實踐中,使反思不了了之。這樣的反思習慣會隨着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退。

4高中化學教師教學反思的對策

4.1教學反思的主觀性對策

(1)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要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行為有着直接的影響。新課改對教育思想、教育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深刻變革,教師是其實施者,要改變舊的教育理念,讓新課改順利進行。

(2)培養髮現問題的意識。發現問題是教學反思的前提,很多化學教師問題意識淡薄,致使教師缺乏教學反思的自覺意識。教師要謀求自身的發展,就要培養問題意識,在教學實踐中要善於發現問題、獲得反思點、閲讀文獻的時候要更新知識結構、加強理論修養,經過學習、反思、實踐,把理論與實踐創新統一起來。

(3)重視教學實踐。教師要把做好的反思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再好的反思如果沒有實踐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教師要對教學活動進行自我覺察,發現、分析其中的問題,實現反思後實踐,在實踐中創新,提出並編寫改進方案。

(4)知識結構的拓寬。化學教師要從多方面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不光對教學反思有好處,還對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大有幫助。

(5)教研能力的提高。教學反思和教學科研能力兩者互相促進、共同提高,有着相輔相成的關係。

(6)個人效能感的提高。個人效能感屬於教師的基本信念,調節着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專業發展。提高個人效能感,刺激教師教改的慾望,實現有效、持續的教學反思。

4.2教學反思的客觀性對策

(1)環境對教學反思的支持。從學校、課題組、討論小組等團體出發,讓教師生活在良好的教學反思氛圍中。

(2)給教學反思創設動力系統。適當減輕教師在學生成績上的壓力,使教師有時間和精力進行教學反思,並適當給教學反思的教師提供獎勵。

(3)教學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要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去評價教師的教研能力,拉動並促進教師的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 4

整堂課我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在閲讀教學上進行了一些嘗試,我認為比較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1、為了提高學生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我在設計本課時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出示第4自然段)這是一幅畫嗎?因為出示的文字,學生都搖頭説是不是。接着,我説這是一幅畫,就藏在文字的後面,你信嗎?自己讀讀看。利用這個閲讀期待的環節,一下子調動了學生閲讀的積極性,學生充分閲讀,教師適當點撥:“第一次讀就把輪廓讀出來了”、“再次讀,把圖讀得活起來”……在不同的要求下進行閲讀,通過一次又一次的閲讀,學生自然而然地讀懂了課文的內涵,感受了語言的美。在朗讀中,我還善於利用批判。如在朗讀“池水清清”時,我説“聽起來不夠清”。很多同學都舉起了手,躍躍欲試,一個比一個進步。這樣,通過多層次的閲讀,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還培養了學生欣賞、評價的能力。在後面朗讀“衣衫輕輕飄蕩時”,學生已會自己評價了,“我覺得衣衫還沒飄起來”,這就是學法的遷移。長期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肯定會提高。

2、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過程應當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精彩的課堂緣於“生成”。在這節課的設計上,我巧妙地“預設”——“這是一幅畫嗎?這是一幅畫,就藏在文字的後面。”引導學生深入地感悟、品析、朗讀重點詞句,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逐步體會了壁畫的美。真正體現了“預設”是為了更好地“生成”。因此,在備課時,要深刻鑽研教材,預設巧妙,為學生的及時“生成”培育更多的“土壤”。

但在教學時,還有一些問題值得我思考:

1、朗讀要具有層次性,該如何進行鍼對性地訓練,使每位學生都有所進步。

2、對於圖文結合進行教學的課文,圖片何時出現才能跟文字更好地結合,有助於學生更深地理解課文內容。我覺得這節課上,圖片也許出現得太晚,可能讓學生有些失望。

教師教學反思 5

“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 ,而科學 、有效的教學反思可以減少遺憾。” 隨着教師專業化的發展,教師的主體的自身實踐活動已成為教師成長的根本動力。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 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從“教書匠”逐步成長為“教育家”。 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研究 的主體,更要成為反思的實踐者。

有關研究證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師傾向於主動地和創造性地反思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葉瀾教授説:“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難以成為名師,但如果寫三年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在教師應該具備的各種能力中,反思能力不僅對教學工作,而且對教師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新方式,它是我們教師成長的“催化劑”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 英語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新課程理念,是否有利學生的發展。

一、英語教學反思的主要特徵

以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教學反思可以發現新問題,進一步激發教師的責任心,教學反思並不是一般地回想教學情況,而是在教學中不斷髮現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調整教學方案,使教學方案更合理。教學反思追求更多更好的方法 ,提高課堂實效性。教學反思對教學理論 和實踐持有一種健康的懷疑,並及時地把思想變為行動。一個教師如果能不斷進行教學反思,經常能研究總結 ,那麼他的教學水平將不斷提升。

教學反思具有探索性。任何教師都有理論上的迷茫,實踐中的困惑。反思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探索中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現問題則深思,反思的真諦就在於教師要敢於懷疑自己,敢於善於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教學實踐的過程,既是教師探索的過程,也是教師反思的過程。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而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從而進入更優化的教學狀態,使學生得到更充分的發展。

教學反思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它既有對教學內容的反思,也有對教學方法的反思,如:探究性教學和任務型教學如何在英語課堂上得到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如何為課堂教學服務?既有常規課的反思,也有專題活動的反思,比如如何高效性地分析試卷?怎樣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和寫作水平,等等。教師既有通過自己實踐後感受而進行的教學反思,也有借學生的眼睛作為“鏡頭”來質疑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反思。

二、英語教學反思的內容

1 、對教學理念的反思。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在這種核心理念的指導下,課堂教學評價已經將關注的重心從教師的“教”轉向學生的“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對待每一節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的革新、備課方式和課前準備、自我教學能力的重新認識及課堂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的建設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持久的努力。新課程標準還要求教師要從片面地注重知識傳授轉變到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讓學生感受並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 素養和創新思維習慣,教師應通過廣泛的理念學習,不斷探索反思。

2 、對教學方式的反思。傳統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多以知識的邏輯為主線,忽視了教學的邏輯和接受邏輯,授課方式基本是“滿堂灌”,灌知識,灌方法,少有師生互動探究,更談不上激活體悟,啟迪智慧,開掘潛能。教師在教學中是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該是靈活多變的,教學過程應是師生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應通過學生體驗、實踐、討論、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學生聽、説、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並創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總之,教師要轉變傳統的、單一的、以語言知識傳授為主的“輸入式”教學,代之以學生為活動主體的“輸出式”教學;要轉變單一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的差異,要着力研究學生的學法分層。

3 、對學習方式的反思。現代學習方式的基本特徵是:主動性、獨立性、獨特性、體驗性、問題性。新課程理念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這説要求教師對學生如何學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學習方式不僅僅是具體的學習方法,而是指學習新知識或解決問題時採取的一貫方式。傳統的模式是學生被視為“應試的機器”或是“可填塞知識的容器”,他們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得不到應有的發展“空間”,難以發揮主動性和創造性。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習策略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4 、對教材的反思。以前教師把教材當作惟一的教學資源,“吃透教材,教好教材”成了對教師的最高要求。其結果是,教師被扼殺了自主精神和創新能力,限制了自身的發展,教學不能從實際出發,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課標要求教師參與課程設制,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搞好校本課程。由“教好教材”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教好學生”不僅會促進教學改革,還會有力地促進教師的發展。廣博的課程資源會幫助教師不斷“充電”,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

5 、對教學對象的反思。學生是學習 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充分關注學生,英語 教師首先要摒棄傳統的以“教案為本,以課本為本,以統一的標準評價為本”的傳統觀念,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整齊劃一,造成了學生“吃不飽,吃不了”的現象。英語教師必須樹立 “以人為本”理念,課堂教學中一切活動設計都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於學生的自我發展 。另外,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情感態度,知識能力;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機,對英語學習的理解,對這門語言難易程度的期待等。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獨立自主地學習,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率。

6 、對教師角色的反思。過去的教師相對學生而言,處於絕對的“權威”位置,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而新課程改革就是要建立和諧的、平等的師生關係,這就要求我們不得不重新反思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應該是平等的合作者,和學生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學習過程與運用方法的優良行為,還要關注和賞識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積極表現。

7 、對課堂教學評價的反思。評價要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試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多樣化評價方式轉變;要充分調動不同的評價主體開展評價活動,尊重每個學生的不同意見,鼓勵學生有創見的思想,特別是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更要培養學生多元的思維能力,促進創新精神的形成和發展;要關注學生整體、全面的發展,不能僅僅關注學生學業成績。

三、英語教學反思的途徑

1 、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學生時常用眼睛和心靈觀察和思考着教師,從學生的行為、思想狀態、學習成績以及對老師的期待中都會反映出我們的教學狀況。所以老師要時時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表現,分析現象,探究原因,從學生的角度思考施教中的利弊得失。

2 、從教師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從教師的角度來對我們自己的教學觀念、行為、設計理念進行深刻審視,要抓關鍵事件,從而捕捉住發展自己的機會。

3 、通過邀請同行或專家聽評自己的課來反思教學。邀請同行或專家觀察自己的教學,與他們交流和對話。可以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學實踐,有時會使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部分或全部的重建。

4 、通過寫課後反思來反思自己的教學。教師可以通過寫課後反思,把每一堂課的成功之處、失誤之處、意外收穫、學生見解記錄下來,不斷積累經驗,開闢和完善更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思路。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反思以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基點,不是簡單的課後回顧,而是不斷提高和深化的過程。教師在“思”中學,在“改”中探索,在探索中發展和創新,使我們的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提高。

教師教學反思 6

本學期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將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滲透在其中,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學習到喜歡的數學和有用的數學。但經過反思,意識到在操作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沒能更大限度地給學生創造展示自己的空間,學生的思想的閃光點沒有得到充分體現。

二、不能最大面積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的程度不夠。

三、問題的引入:如果能利用具有實際意義的背景引入會使學生更有興趣去研究,也可以調整課堂知識比較單調的的不足。

四、例題的研究:我想要是將例題交給學生去研究,研究解決的方法和各個題的結構特點,由學生做一個簡單的總結每種情況應如何做,應注意什麼問題,這樣會給學生更大的思維空間,也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練習的方式:練習的方式方法應多種多樣,不僅可以編制題組進行訓練,也可以總結題型之後,由學生自己進行編題,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熟悉題型的結構,同時也有助於學生的思維能力的提高,從根本上改進計算不準確的不足,也能更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也是新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新課程要求的教學改革,應當貫徹“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主人”這一策略思想,把思想觀念的變革同模式與方法的變革結合起來,是教學過程成為師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

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注重培養學習的獨立性和自主性,通過質疑、調查、嘗試、研究、體驗的活動,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的、生動活潑地、富有個性的學習。還要在教學中突出自主學習,弘揚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激發學生的內在需要,將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

學生有了學習興趣,特別是直接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説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有興趣的學習事半功倍。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性,積極鼓勵學生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髮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努力實現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對“為什麼學習、能否學習、學習什麼、如何學習”的問題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對學習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在學習活動中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學習狀態、學習行為進行自我觀察、自我審視、自我調節;對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自我補救。讓學生對學習自我監控,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師教學反思 7

我今年擔任高三理科的教學,最近我講了一節《動量》複習課。要上好一堂複習課比上好一堂新課難度更大,一方面是因為複習課本身的特點,例如複習課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因此學生缺乏新鮮感;另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不相同,從而造成複習課上的起點大不相同,為了上好這堂複習課,在課前花了一些工夫。這節課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反思

一、對備課過程的反思

高三第一輪複習雙基性強,我在準備過程,結合教學進度和學生情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在設計上,先講概念,後由淺入深的處理一些問題,最後歸納,比較方法。我自以為設計合理,重點突出,內容精練,習題選擇恰當,設計一些一題多解題。但是有的習題的難度超出了學生的現有的理解範圍。讓我感到預計與實際的不同。

二、對授課過程反思

1、優點

a以前講課有羅嗦、嘮叨的毛病,自己不知不覺中説了許多重複的話。在本節課上,我注重了語言的簡潔性、準確性,語速也達到了自己的設計要求,在講解和演練相結合的過程中有進步。

b內容講解與備課過程預設的完全一樣,自己覺得選題恰當。注重遞度,注重基礎學習方法歸納,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確實有“啟發性”的教學感受。

c複習課跟新課不同,知識非常集中,因此為了提高課堂效益,在課中將知識以方框流程圖的形式再現給學生。還有學生主體地位得到發揮。

2、缺點和不足

a、時間安排不夠合理。前面例題部分花的時間過多,後面講動量的應用時顯得太匆忙,有前緊後鬆的感覺。

b、課堂小結不僅侷限於知識點的小結,還要包含學法的小結等,本人忽視了這一點。

c,板書過於簡潔,給自己一種空的感覺,重點沒有突出的留在黑板上,強調的不夠各環節過渡連接語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自覺連貫性,因果關係情況表達的不好。

三、對課後反思

經過這堂課的教學,我有很多的不足,因此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增強育人能力。

1.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要做到準確、鮮明、生動,而且還應該具有簡明、形象、親切、詼諧風趣等特色。

2.文字表述能力,把我所做、所感、所思、所悟用筆表述出來。

3.新知汲取能力,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知識在更新。

4.課堂駕馭能力,使課堂教學具有撼人心魄的感染力,機智,幽默的風格。

5.感情控制能力,學會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決不把消極情緒帶進課堂,在學生面前總保持一個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奮鬥者的形象。

6.教育科研能力,是我追求的境界

教師教學反思 8

豆豆是一個很頑皮很任性的小男孩,一天到晚總是吵吵鬧鬧,有時會去爭搶小朋友的玩具,有時會拿小朋友當靶子,練練舞。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活動慾望而把活動常規活動規則丟在腦後,區域活動是豆豆最喜歡的事情了,但是在區域活動上他總會發生一些讓老師擔心的事情。

案例:吃過早飯後,孩子們陸陸續續的進入各個活動區,豆豆也不例外,正當老師提醒孩子們做好進區標誌的時候,結構區傳來了吵鬧聲,緊接着,浩浩過來告狀:“老師,結構區的人數已夠,小腳丫已經擺滿了鞋子,但是豆豆還非要到結構區來,小朋友們告訴他,他也不聽。”我隨着浩浩趕忙來到結構區,正看到豆豆滿臉的怒氣毫不在乎的進入結構區,而小朋友們不滿意的表情和期待我公正解決的眼神更讓我一時無法控制自己很生氣地想要去指責他,這時候豆豆的做法更我吃驚,他把其他小朋友的鞋子仍在了一邊而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空出的小腳丫上,作為教師這時候我突然間意識到指責對他來説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於是我走到他身邊蹲下來並拉起他的手温柔的對他説:“豆豆今天為什麼非要到結構區來活動呢?”他的毫不在乎被我的這一舉動趕跑了,怯怯地告訴我説:“昨天我插了兩輛小汽車,今天我想搭一個停車場。“哦,原來是這樣!你的想法很好啊!豆豆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老師很喜歡你,如果豆豆再做一個守紀律,遵守活動規則的好孩子,我相信小朋友們也會很喜歡你的,那結構區的小腳丫更會喜歡你了,但是今天小腳丫有些生氣,你知道為什麼嗎?”聽我這麼一説,豆豆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不聲不響的穿上了鞋子,又把那個小朋友的鞋子放回到原來的小腳丫上,對我説:“小腳丫不會生氣了。”為了滿足他的興趣,我鼓勵他到美工區去做小小設計師先把要拼搭的停車場設計出來,他很高興的.接受了我的建議,這場糾紛平息了,從那以後,豆豆都能夠認真地遵守活動規則。

反思:《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在我們當今社會中,有很多調皮任性的個別孩子,而這樣的孩子逆反心理特別強,當做錯事時,如果教師只是一味的訓斥和責罵,效果只能是適得其反,通過領會《綱要》精神我很慶幸,我沒有責罵豆豆,而是蹲下來用温柔的語氣以遊戲的口吻和孩子取得了溝通,因為“這一蹲”,不僅從空間上拉進了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而且從心理上使孩子和我貼得更近了,對於調皮孩子來説,他們更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親近,當教師蹲下來和孩子的視線處在同一高度時,他會覺得教師是多麼的親切可愛,自然而然的教師訓誡的話也就很容易聽進去了,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又採用了“小腳丫生氣了”這一擬人化的語氣,就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了。

因此,對於調皮的孩子來説,教師不應該吝惜自己的語言和表情,而要通過多種形式,向他們表示我們的愛。即使只是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關心的話語,幾下親切的撫摸,都會使他們感受到“老師還是愛我的,我應該聽老師的話。”

教師教學反思 9

數學教學工作,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圍繞“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展開教學工作,跟以往進行比較反思,具體體此刻:

一、摒棄舊的教學觀念,建立全新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中,改變了自我在以往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角主角:將要講述的資料為自我編好“劇本”,然後自我在講壇上盡情演繹,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此刻是給學生編好“劇本”,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充當主角,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演繹,自主、合作地獲取知識。事實證明,這一教學理念的實施,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學生聽的師生各自信息無互動的枯燥學習模式,使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大大提高,學習的效果不言而喻。如:在“有理數加減運算法則”的教學上,常規的教法是透過“向東、向西的連續走動幾米,最終是向東或向西走了幾米並結合數軸總結出有理數加法法則,然後再學習有理數減法轉化為加法的法則,最後各自按法則計算”,而大家很清楚,課本上的有理數加法法則對於剛升上國中的學生來説是很繁、很難的:確定和的符號要分同號、異號,異號的還看絕對值誰大;確定和的絕對值又要分將兩加數的絕對值是相加還是相減。那裏學生存在着幾大困難:首先,“絕對值”是新學知識,學生並不熟練,還要要求學生用“絕對值”來總結出加減法則更難。其次,法則分類複雜:類中再分類。因此,學生要運用法則計算很難,不要説理解法則,就是要記清楚法則也不是

易事。因此,我們在新的教學理念及“非線性主幹循環活動型單元教學模式”的啟導下,採取了用學生所熟悉的“輸贏球”的模式去讓學生學習這一主幹資料:堂上讓本班學生與鄰班學生含別代表足球賽的交戰雙方,用正、負數表示上、下半場及全場的輸贏球數,透過若干有代性的案例的計算,學生很容易理解和體會到:上、下半場一贏再贏或一輸再輸,結果必然是贏或輸得越多(數字累加);有輸有贏用輸贏抵消也很容易得出結果。有理數的加減法用“輸贏球”去理解算理學生很易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基礎很差的同學也能很快掌握。

在新課標的新理念下,數學教學要儘可能地讓學生去做一做從中探索規律和發現規律,透過小組討論到達學習經驗共享,培養合作意識、培養交流的潛力、提高表達潛力。如在《用字母表示數》一課,透過用牙籤棒搭正方形遊戲引入來創設學習的情境,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搭正方形,然後討論回答:1、按圖搭正方形2、找出正方形的個數與牙籤根數之間的關係3、寫出n個正方形需用的牙籤根數(用含n的式子表示)4、展示成果,組間交流總結給出充分的時光讓學生討論發現、交流、評議,教師鼓勵、支持、啟導,但不能佔用太多時光。應對他們的研究,突出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一般性,比較用文字、用畫圖讓學生體會其優越性,並指出在學習完本章書後你們就會明你們所得出的式子4+3(n-1)、2n+(n+1)、4n-(n-1)都能夠化簡成為1+3n,從而為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這種開放的課堂,能夠讓學生在有好處的活動中親身參與、獨立探索、合作交流,並逐步構建自我的數學知識、發展自我的數學潛力和創新意識。再如,在第四章的學習中,透過學生對圖標的收集與交流、製作長方體、正方體紙盒,然後展開去展現它們豐富多樣的展開圖,再交流總結;第五章中的遊戲實驗式的教學等等,無不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新理念。

二、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與共同研究者。

讓學生演好主角的主角就務必為學生設計好適合學生演繹的劇本。因些,本人認真鑽研教材,為羣眾備課和學習材料的設計做好充分的準備。由於本學期教的是新教材,所以本人個性注意新舊教材的比較,把握新教材的新要求、新動向,同時,還注意不一樣版本新教材之間在新知識的引入、資料及練習的編排上的區別與聯繫,力求使學習材料的設計更接近學生最近的發展區,而練習的編排按梯度分層。教學資料我們強調抓住主幹,如對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我們級科組經過反覆的研討,抓住了“訓練學生各種運算技能”這一主幹,對全章的教材進行了整合,效果比課本的做法更好,事實證明學生對加減的算法掌握得較好。但美中不足的是對正負數的定義過於淡化,未突出引入負數的作用或必要性,個性沒有利用温度計等實例突出低於0的數用負數表示且負得越多數值越小,這是導致後面有理數大小比較學生出錯較多的一個很主要的原因。又如在第四章、第八章、第九章的教學,我們充分利用了課室的電教平台,運用“幾何畫板”及教學光盤中的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十分形象、生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

三、尊重個體差異。

面向全體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一樣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這是新課標努力提倡的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及時瞭解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承認差異,要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差別,不挖苦、不譏諷,相反在問題情境的設置、教學過程的展開、練習的安排中,都要儘可能讓全體學生能主動參與,使學生能根據自我的實際狀況選取有所為和有所不為或有能者有大作為,小能者有小作為的練習。如在七年級第二學期,學完“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後要求學生完成一些給出方程編寫聯繫實際的應用題,並讓學生交流評議,這樣有能者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理解不深者也能夠仿照例題的背景透過借鑑書本完成。

四、在課堂教學上突出了精講巧練。

做到堂上批改輔導和及時的反饋。但由於人數較多,新學生的數學層次參差,有針對性的輔導還不完善。另學生學習的參與度還能夠提高,體此刻小組討論、新知識的舉例交流等合作學習,今後還可適當增加。七年級的學生學習方法較單一,可加強學法的指導。

五、改變單純以成績高低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況的傳統評價手段。

逐步實施多樣化的評價手段與形式: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又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的構成與發展;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本學期所任教的班級學生生性好動任性,自制的潛力比較差,容易構成雙差生,為此,我在反覆教育的基礎上,注意發掘他們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表揚與激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如鏡威同學平時不太安份,但數學測評做得比較多,我及時在我所教的兩個班中表揚了他,使其感到不小的驚喜,並在之後的學習較為用心。班裏學生有好幾個基礎較差,理解潛力較弱,我反覆強調會與不會只是遲與早的問題,只要你肯學。同時,我加強課外的輔導,想辦法讓他們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悦。

在新教學改革中,我深感在教學的理念上、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主角上、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師生的評價體系上都發生了根本的轉變,這都給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只有在教學的實施中,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適應新的教學形勢的發展。

教師教學反思 10

七年級學生大多數是歲的少年,處於人生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他們好奇、熱情、活潑、各方面都朝氣蓬勃;但是他們的自制力卻很差,注意力也不集中。下面我談談這一學期來我對七年級數學的幾點體會:

一、明確學習的目的性

七年級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高低,一般是由學習動機所決定。

二、精心設疑,激發學習興趣

點燃學生對數學“愛”的火花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有了“興趣”這位良師,他的知覺就會清晰而明確,記憶會深刻而持久,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在教學中,特別注意以知識本身吸引學生。巧妙引入,精心設疑,造成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狀態,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利用課本每一章開始的插圖,提出一般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幫助學生了解每一章的學習目的;此外,我還利用學生每天的作業反饋和單元測驗成績的反饋,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改變課堂教學方法

適應生理和心理特點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往往直接受到課堂氣氛的影響,因此一定要把學生的學習內在心理調動起來,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和數學的心理特點來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讓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穫。為了適應學習注意裏不能長時間集中的生理特點,每節課授課不超過分鐘,剩下的時間看書或做練習。

四、寓數學思想於課堂教學中數學觀念

思想和方法是數學科學中的重要組成因素,是數學科學的靈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課本中沒有專門講述的推理論證及處理問題的思想方法,適時適度的教給學生,這有益於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有理數這一章特別突出了數型結合的思想,緊扣數軸逐步介紹數的對應關係,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方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練習時引導學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結論,從中滲透歸納的思想方法,促進其思維能力的形成。

其實,數學思想滲透到概念的定義、法則的推導,定理的問題證明和具體解答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站在方法論的高度講出學生在課本的字裏行間看不出的奇珍異寶,講出決策和創造的方法,精心提煉,着意滲透,經常運用。

教師教學反思 11

畫平行線和垂線是本章教學的難點,這節課是一節以學生動手操作為主的,但學生們的操作總是很不好把握。我設計教學目標如下:1、運用學習工具練習畫垂線與平行線,掌握垂線和平行線的畫法。2、培養學生運用工具作圖的能力。本節課我抓住平行線與垂線的特徵,實現知識的順利遷移。

首先,在複習中讓學生找平行線與垂線,使學生頭腦中再現出平行線與垂線的表象。並直接引入課題本節課要學習垂線與平行線的畫法,明確學習目的。其次,課堂上讓學生想出不同的方法畫出平行線與垂線。並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討論。彙報成果。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最後,在練習的設計上,按照教學目標來設計。通過練習提高學生使用工具畫垂線和平行線的熟練程度,使用好手中的三角尺和直尺,提高作圖能力。

可能是第一節課學垂線和平行線的畫法,學生對方法的掌握不熟,部分差生甚至還不懂,因此我準備在接下來用兩節課的時間進行練習和個別的糾正輔導,攻破畫平行線這個難點。一次早自習的突然發現,學生們的畫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次早自習,因為要背的知識已經都過關了,所以我想到了練習畫圖。我在黑板上畫了四組畫平行線和垂線的題目,點人上去作圖。考慮到畫平行線和垂線都要用到兩塊三角板,所以我有了個新主意,每個題目安排兩名學生上去,一個畫,另一個幫忙,兩個人拿着三角板在上面一陣比劃,很快的就畫好了。不僅可以幫助不熟的同學更好掌握繪圖的方法,還能讓他們之間互相幫助,學校的效果很快的就升了起來。

通過這一組的表現,其他的同學們都很踴躍的舉手想要上黑板作圖,並且還有很多的同學願意去接受幫助別人繪圖的助手,和繪圖的同學一起來完成我的任務,氣氛很熱烈。存在的不足之處:1.當學生畫完垂線以後對學生的檢查有些欠缺,我採用同桌互相檢驗的方法,看其作的直線是否與已知直線成90°角,但是學生還是缺乏科學的態度,有的角度不是剛好90°,而是有偏差,但是彙報是就説同桌畫對了,因此課上缺乏更細緻的反饋。2.學生畫平行線時,發現一部分學生沒能按照一把直尺和一把三角尺作平行線的方法,而是看到已知的平行線,不管三七二十一,三角尺一放,用自己目測的方法,筆一揮,搞定。畫出來的平行線貌似與已知直線平行,但用科學的方法檢驗發現,其實不然,根本就不平行。

畫平行線一課的教學反思

畫平行線一課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掌握用平移法畫平行線的方法和步驟。理解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和已知直線平行。對於平行線的理解,學生只知道“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是平行線”,讓學生畫平行線,學生只能從表面上理解,用小棒擺出平行線或者用直尺畫出兩條看似平行的平行線,而不相交的實質是“兩條直線間的距離是處處相等的”學生並沒有直觀感受。教材是通過示意圖來介紹平行線的畫法,沒有説明為什麼要這樣畫,也沒有總結畫平行線的一般方法。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主動從學生的視角看待學習過程,分析學生在畫平行線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疑惑,讓學生主動提出“移”的方法之後,提示學生重點解決怎樣移才不容易移歪的問題,通過看書學生髮現可以用一把直尺作為“依靠”,讓學生看書自學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後彙報交流,教師再作適度、及時的引導,使得學生有效地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的過程,理解了畫平行線的一般方法。學生們還總結了畫平行線的一般步驟,一放,二靠,三移,四畫這對學生更熟練地掌握畫法還是必要的。但是在從學生練習中發現掌握的情況也不是很好,特別當已知直線換了方向,尺在學生的手中要轉好幾次,才好不容易放對了位置,有的學生放了三角板,直尺又不知道該放哪兒了。書上介紹的方法,説實話用起來確實很麻煩,特別是如果在操作中稍微有點移動,畫出來的平行線就會有誤差,麻煩很多,但無疑是最適用的方法,這一點只能讓學生自己體會,體會畫的每一個細節,在練習體會熟練掌握畫平行線的方法。

對於平行線的畫法,我也感到很不理解,特別是用尺子移來移去,實在太麻煩,而且學生在以後也不容易記住。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畫平行線的教學只能由教師傳授給學生,他們也只能是機械的模仿,也就是簡單的完成操作工的活動,但是如果把握住了學生的認識起點、學習起點,平行線的畫法就不在是模仿了,學生能根據不同的要求選擇適合的方法畫。

教師教學反思 12

面對課改熱潮的衝擊,剛開始只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但如今,時代的發展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是筆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審視

1、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麼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於教學目標的要求。

2、教學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裏的“平等”絕不是師生之間無條件的平等,而是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觀點、人格、情感等,同時又要高於學生,教師始終是首席地位,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鑑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3、教學目標的改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並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藉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具體根據教學內容關注不同的目標,“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互動狀態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並不等於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活動的外表下內在的思維一直處於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採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教學載體的審視

1、文本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因此“探究”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師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領學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師生與文本作者形成對話。

2、教具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手段沖淡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實質內涵的特質,難免有“做秀之嫌”,流於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或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或對文本作適當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身為教師,“路漫漫其修遙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雪萊有一句名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遙嗎?”,其實現在,沐浴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動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每一位語文教師,真的應該在這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春天,順應時代的東風,高舉課改的大旗,小而言之,為自己的事業,開創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為祖國的未來,播種火紅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學期語文教師教學隨筆反思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着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説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説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己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麼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同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説其實不能説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説這説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裏算哪裏,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麼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係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着聽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己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裏,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麼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着期待,希望我帶他們到處神遊,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飽飽的,並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後,“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説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己喜歡的文章説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説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己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一定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麼不可以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説,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後,還真想不出來上後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説讓他們閲讀,看書,其實在國小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大量閲讀並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麼呢?

語文一節課能達到多少教學目標?特別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衝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通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可以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能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必須在潛意識裏不斷的滲透,而後才能達到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不過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麼?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後,其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起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羣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

教師教學反思 13

自我反思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通過反思,教師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同時形成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造性見解。我校在新課程實驗中非常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按教學的進程,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為保證教學反思在教師中順利開展,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教學反思”的內涵

⒈教學前的反思

我校每天早晨7:30-8:00是復案的規定時間,用於每日教師教學之前要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師本人的教學風格、手段和方法,從而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⒉教學中的反思

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拘泥於原有的教學設計,要根據課堂上的實際狀況及時作出調整,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態,真正讓學生學得活,學得實,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學生健康、活潑、主動的發展。校長、教導處、學科指導小組的領導及老師每週都要深入課堂聽課,與實驗教師共同探討課堂上出現的問題,教師教學策略的運用是否妥當等,幫助教師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二度設計”,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⒊教學後的反思

要求教師以研究者的態度不斷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及時記錄下閃光點,及時作好問題分析、理性反思,提出改進措施。在學期初每個教研組制定出計劃,舉行研討課活動,教科室、教導處邀請區教研員、專家參與課堂調研,深入剖析教學行為,提出困惑,找出問題,分析問題成因,提出解決的策略。

二、“教學反思”的要求與手段

要求:每月各教研組進行一次個人、組內或校內研究課,形成以個人反思為基礎、組內教學診評反思為橋樑,校內反思為導向的教學反思機制,促進教師反思能力的提高和反思意識的加強。個人教學反思要及時記錄下來,每人每月最少兩份教學反思,每份反思不少於五百字。

⒈學校要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傾聽教師的意見,瞭解教師的困惑和需求;

⒉學校要定期作課堂教學指導報告,提出學校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立項,使教師明確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

⒊教師要定期作課堂教學質量分析報告,分析課堂教學主要優勢與不足,使教師明確自己的站位。

教師教學反思 14

《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實施提議中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趣味、直觀形象的音樂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音樂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創設多種情境,調動學生進取性,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自願成為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從而去感受音樂的真諦,體會音樂的魅力。

那麼,如何在音樂課堂中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呢?我就粗淺地談談幾點做法。

一、創設遊戲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國小生活潑好動,遊戲是他們的重要生活資料,如能恰到好處的運用到課堂之中,定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孔子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如果學生對所學資料產生濃厚的興趣,他就會主動地參與學習。根據這一教學規律,教師可利用教材創設遊戲情境,讓學生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進入音樂王國,領略音樂知識的樂趣和奧祕。

例如:我在指導學生用d、r、m、s、l、五個音進行簡單的旋律創作時,設計了一個“小蜜蜂”採蜜的遊戲。請一位學生戴上寫有“d”的蜜蜂頭飾,其他四位學生則戴上寫有“r、m、s、l”音符的頭飾,遊戲開始時,花圍成一圈,“蜜蜂”任意去採花,被採的花跟着“蜜蜂”出來,再由“蜜蜂”供給節奏,如此反覆,構成一個樂句。最終讓學生自我唱一唱,評一評,改一改。實踐證明:富音樂知識於充滿興趣與生機的遊戲情境之中,使得旋律創作不再枯燥,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主動、學有所成。

二、創設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造動機。

亞里斯多德説:“思維是從驚訝和問題開始的。”學生的創造活動,往往來自對某個問題的興趣和好奇心,而興趣和好奇心又往往來自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良好的問題情境能構成懸念,激發學生求知慾,誘發創造動機。

如:在教唱歌曲《小熊請客》時。這首歌有三段歌詞,客人分別是小貓、小狗和小雞,學生很容易唱會。為了鼓勵學生進一步創編,教師隨即問:“小熊過生日還邀請了其他許多的動物,大家猜一猜還有誰呀?”學生的想象力十分豐富,七嘴八舌地説出了很多。我立刻又拋出一個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扮演其中的一個小動物,自我創作一段歌詞,唱出動物歡樂的心境呢?”於是大家一邊唱一邊做動作,興趣高漲。經過這一環節的誘導,設境引情,誘發了學生的創造動機。在這種創編慾望的驅使下,學生的創造力不斷被激發出來,創編得像模像樣。並且學生在音樂教育中獲得的語言既豐富,又牢固,這是單純的語言教育所無法比擬的。

三、創設探索情境,強化學生自主感悟。

音樂課程改革十分重視“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建立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音樂課堂則是學生自主探索,獲取知識的場所。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更應把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還給學生,允許他們大膽設想,敢於質疑,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思考,提出自我獨特的見解。所以,創設一個個探索的情境也很必要。

如:在《用自制打擊樂器創編不一樣的聲響》這一課中,為了激發學生創編的興趣,增強感受力,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欣賞樂曲的情境:讓學生聽了幾首不一樣風格的打擊樂樂曲,感受不一樣的打擊方法所發出的不一樣音響效果。然後讓學生利用各種塑料空瓶來進行音樂創作,學生有了前面的感受,都躍躍欲試,經過模仿和自我的實踐找出“捻、拍、敲、吹、打”等多種不一樣的方法。之後讓學生自由結合,利用各自的塑料瓶,運用不一樣的打擊方法,創編一組音樂來表現一個主題。這時,學生十分活躍:有的用吹空瓶的方法來表現颳風;有的用敲空瓶的方法表現打雷;有的用揉空瓶的方法來表現下雨;還有用吹、捻、打的方法來表現火車啟動和進站的效果。這樣的教學情境,充分發掘了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經過自我不停地思考,在想象與實踐中,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雖然有的同學表現的不太完美,但他們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在這探索的學習過程中,使新課的教學從“教師講學生聽的‘一言堂’轉變為學生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羣言堂”,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生的主人,也促進了同學間的合作交流,為學生的創新供給了天地。

四、創設生活情境、深化學生情感體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的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所以,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重視學生的藝術實踐,

引導學生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經過音樂藝術實踐,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所以,教師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創設良好的生活情境,並鼓勵學生參與藝術實踐活動。因為溝通音樂與生活的聯繫,不僅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生活中的音樂問題,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音樂是無處不在的,並且學生在觀察思考的過程中,動手實踐本事也得到了培養。

例如:在執教《粉刷匠》一課後,我讓學生開展創編其它勞動情境和歌詞的拓展活動。首先讓學生回憶在日常生活中做過那些勞動小能手,學生紛紛訴説:有值日生、掃地、拖地、洗衣服、疊被子……。之後我就鼓勵學生伴着《粉刷匠》的音樂,創編一個自我勞動的情境,學生興致盎然的活動開了,有的模仿掃地、有的模仿拖地、還有的模仿洗衣服、疊被子等,勞動場面真是熱火朝天。有了這些體驗後,我就讓他們把自我的勞動成果唱給大家聽,頓時那些創編好的同學紛紛站起來進行了表演唱。學生在表現和創造活動中得到了豐富的勞動感受,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整個課堂完整而又充滿了生命力。在潛移默化中體會到音樂的無處不在,感受到音樂的樂趣與作用,對音樂產生親切感,體驗到音樂的價值。

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能夠結合教材、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特徵,創設其它的各種情境。例如:講故事、猜謎、欣賞插圖、舞蹈、多媒體畫面等。但無論怎樣都必須從學生的興趣出發,使學生在樂中學,趣中學,不斷增強學生理解和應用音樂的信心。

烏申斯基説:“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環境挖掘,給學生創設各種感興趣的教學情境。讓學生真正地走進音樂,在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下盡情探索,讓課堂充滿魅力、靈性、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教師教學反思 15

每一個生命的每一分鐘,每一秒都應該有其精彩,而不是一個個的複製,一次次的重複。只有我們能靜下心來,才能感覺每一次靈光的閃耀。尤其常年以教育人為職業的我,總以為自己就是教育行家,馬不停蹄地為教育事業忙碌,即使功不高,也很勞苦,於是在既定的軌道上週而復始。

我不能完全否定我的獨特,我的優點。但我也不能小視團隊中優勢資源帶給我的啟發。總把自己帶班多作為無法解決遺留問題的根源,卻沒有努力發現搭檔點點滴滴智慧的靈光閃耀就是激發自己智慧的優勢資源。

多少年來,英語聽寫、作業不能做到及時改錯一直成為問題。把原因歸結為自己沒有精力去盯梢。靠盯當然能解決一時的問題,但不是最佳的手段,數學老師的畫號,語文老師向優等生借力,聰明搭檔向班主任借力,這些都是司空見慣的,可我為什麼就不設法拿來作為啟迪我智慧鑰匙?

很明顯,我的生命正在趨於遲鈍、走向老化,居然不能從這麼優秀的團隊充分吸收營養,讓自己時時產生靈動,讓問題巧妙解決,成就孩子,快樂自己!今天終於開始頓悟,發動班級優等生承擔責任,將幾十個人的大班分成若干個小班,製作表格,開始行動,操作中再用我的眼力與孩子羣體的智慧調整解決存在問題。

教育需要智慧,思維需要多維,從環境中敏感地撲捉智慧,讓生命從今天開始靈脩!今天的閲讀訓練,每一步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一貫死氣沉沉的班級,一下靈動起來,孩子們因為思維的激活而興奮不已,也因為得到了閲讀技巧的真經而小有成就,居然有幾個同學悄悄告訴我,原來英語閲讀也如此有意思啊!覺得現在英語似乎沒有以前難了!

今天自我的思維靈脩,讓孩子生命彰顯靈動,這樣的課堂才是生命課堂,高效課堂。如果老教師用經驗重複着自己曾經的成功,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毫無疑問會顯得刻板、守舊、乏味、無趣!

向自以為是口才好、經驗豐富的滔滔不絕發起進攻,多沉默、多聆聽、多觀察、多請教,在靈動的環境中積極靈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