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技工

審計技術與方法發展

欄目: 技工 / 發佈於: / 人氣:3.11W

1999年以來,審計署提出加強“人、法、技”建設、推動審計工作全面上台階的要求,這其中的“技”,就是審計技術基礎建設,也就是通常所説的審計技術與 方法 。對審計技術與方法的 科學 認識、深入 研究 和廣泛運用,能夠有效地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效率和保證審計質量。瞭解國際審計界在審計技術與方法領域的一些特點和趨勢,將有助於我國審計人員更好地運用先進技術與方法,為審計工作服務。

審計技術與方法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着信息技術的 發展 ,國際審計界在審計技術與方法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十分顯著,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和利用,已經成為各類審計機構的一項重要工作。 總結 其中一些共性的特點,可以看出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和運用正呈現以下三大方面的突出特點:

  特點一:國家審計和 社會 審計各領風騷

20世紀80年代以前,許多國家的國家審計機關和社會審計機構,在審計準則、審計指南和審計技術方法方面的研究相對獨立,彼此間的相互利用、協調和互認不夠,導致的主要 問題 是:一方面資源浪費,另一方面由於標準和方法不同,審計項目的外包和審計結果的相互利用相對困難。

在隨後的20年裏,隨着審計項目的複雜化、審計金額的巨大化,無論國家審計還是社會審計,都面對審計資源不足的矛盾,在這種背景下,審計技術方法的協調和統一成為業內人士的普遍共識。相應的變化主要體現為:

  (一)常規財務審計領域,社會審計的標準和方法明顯主導潮流。

以“五大”國際 會計 公司為代表的社會審計組織,通過多年的市場競爭和機構重組,規模越來越大,業務涉及的國家和地區越來越多,涉及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在這種情況下,各大機構對規範全球範圍內審計業務人員工作方法和工作標準的要求很強烈。許多大型會計公司開始投入巨資來總結和規範審計技術與方法,並將這些技術和方法有機地融入其審計手冊或審計軟件之中,讓審計人員在按照規範程序執行審計任務的過程中就能夠自覺運用先進技術方法。

與此同時,許多國際性的會計審計師組織,也就是社會審計的行業協會,例如美國註冊會計師協會(AICPA)、英格蘭及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公會(ICAEW)和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ACCA)等,也都投入巨大的資金和人力,組織編寫財務審計的指南或手冊,總結和利用審計技術與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同時加強了同行業間的交流與合作。

由於以上兩個方面的大力推進,社會審計組織在常規財務審計技術方法研究與 應用 領域進展快速、協調配合、成效顯著。

相對而言,國家審計機關在這一領域發揮的作用就相對有限,而且逐步呈現退出的態勢。比較典型的是美國和澳大利亞兩種模式。美國會計總署在其審計準則中就明確指出,某些會計報表審計的事項,可以參照AICPA的標準來執行。澳大利亞聯邦審計署,曾經有一整套非常完善的財務審計準則和指南,但在1997年,澳大利亞聯邦審計署審計長下令聯邦審計機構,在財務審計領域全面採用澳大利亞社會審計組織制定的審計準則和指南。

  (二)財政審計和效益審計,國家審計制定標準。

財政、預算執行和財政決算領域的審計標準及方法,只能由各國的國家審計機關來確定,這一點是非常明確的。需要重視的是,在過去20多年裏,許多國家審計機關的工作重點和資源的投入有兩個傾向,一是在傳統財務審計的基礎上向舞弊審計延伸,另一方面是突出強調效益審計在國家審計中的地位。 目前 ,許多發達國家的國家審計機關,將超過60%以上的人力和審計資源用於組織效益審計,傳統財務審計的比重正在迅速降低。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審計機關對效益審計目標、程序、技術和方法的持續研究,為整個審計界開拓效益審計領域奠定了基礎。由於許多私營公司和機構對項目投資效益評價有許多不同的標準,因此社會審計在這一領域基本沒有形成統一和完整的 理論 或實踐總結。

  (三)審計技術和方法的研究成果社會共享。

隨着被審計事項的日益複雜化,審計人員的快速流動以及社會審計和國家審計之間業務的不斷交融,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成果日益公開,基本成為社會共享。現在已經很難想象某一審計機構能夠保留一種或多種別人不知道或不掌握的審計絕招。這一問題之所以應當引起我國審計人員的重視,是因為到目前為止,在我國不少審計人員思想中還殘留着比較強的保守主義成分,不希望別人瞭解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技術,希望留一手,這樣的後果會導致別人對其工作成果可信程度的懷疑。

審計技術和方法,特別是利用 計算 機輔助審計技術、數學和統計學技術以及比較流行的 分析 性複核技術,在國際審計界已經成為通用技術,如果我國審計人員能夠充分地 學習 和借鑑,必將以較低的成本,迅速提高我國審計的技術水平。

  特點二: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始終圍繞控制審計風險這一目標

社會民眾對審計期望值的無限高和審計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審計風險的無限高與審計技術的有限性,已經成為當今審計界面臨的兩大突出難題。審計技術與方法本身,無法填補社會民眾期望與審計能力之間的“鴻溝”,只能圍繞審計風險這一課題發揮作用。

  (一)審計技術與方法研究的目標是用最合理的資源投入,給出最合理的審計結論,承受最低的審計風險。

凡是審計,就要給出結論,從科學的角度講,沒有人能夠提供絕對正確的審計結論,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審計結論的合理性。明確這一前提,有助於審計人員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審計人員要明確在多大程度上保證審計結論的合理性,這就是通常所説的審計保證程度係數或可接受的審計風險,這些指標對於一個審計機構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的項目,不同的環境,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水平可以差異很大,但總歸有一個限度。一般認為,審計人員至少要有85%的把握來保證審計結論的合理性,否則,這項審計的必要性和成果的有用性就會大打折扣。當然,許多國家審計機關和社會審計組織,都傾向於將可接受審計風險控制在5%-10%之內,將審計保證程度係數控制在3左右。

明確了可以接受的審計風險,就為審計機構合理配置審計資源奠定了基礎。 現代 風險基礎審計理論及其配套的技術和方法,十分強調審計資源運用的合理性,強調審計力量不要平均分配,審計人員應當更多地關注那些被認為風險高的領域,對於有證據表明風險較低的領域,可以依賴內部控制或分析性複核,而不必實施大量的餘額細節測試。

這些與傳統賬項基礎審計 理論 相距甚遠的觀點和理論,實際上已經構成 現代 審計技術與 方法 的基石,為審計技術與方法的 研究 、選擇和運用指明瞭方向。

  (二)審計技術和方法的運用目的,絕不僅僅是查 問題 ,多數情況是證明被審計事項的合理性。

提到審計技術與方法的 總結 和研究,我國審計人員往往存在一個誤區,認為所謂審計技術或審計方法,就是查問題的技術、查舞弊的方法。其實,在現代審計的理論和背景下,許多審計技術和方法的研究,更多的是為了確定被審計事項的總體合理性。如果在審計風險可以接受的範圍內,利用某種審計技術可以確認被審計事項的總體合理性,審計人員就不必再投入更多的審計資源進行測試;如果運用審計技術後發現被審計事項的總體合理性有問題,再 分析 是否應當進行進一步的餘額細節測試。

  (三)審計技術與方法強調為全面的審計評價服務。

這個特點和我國國家審計機關以前的審計實踐有比較明顯的區別。我國審計機關的審計人員比較習慣於揭露被審計事項的問題,而不熟悉如何對被審計事項的真實、合法和效益性進行總體評價。事實上,隨着我國國家審計基本準則的頒佈以及 經濟 責任審計等工作的開展,國家審計對被審計事項進行總體評價已經是大勢所趨。 目前 國際通行的審計技術與方法,都是基於全面評價這一基礎而開發的,比較典型的就是統計抽樣技術在審計中的運用。統計抽樣審計技術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對少量樣本的檢查和測試,來推斷被審計事項的總體合理性,如果審計人員不關注總體,只關心被抽查樣本本身,那麼統計抽樣審計技術就沒有必要存在。

  特點三:審計技術與方法研究的 科學 化、規範化、智能化和系統化

所謂科學化,是指現代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已經超越了傳統的經驗論,非常強調把科學手段和經驗總結相結合。比較典型的例子就是分析性複核技術的 發展 。所謂分析性複核,其實質就是將審計人員掌握的一些客觀 規律 總結出來,測算出被審計事項的合理預期值,再與被審計事項的實際值相比較,進一步評估差異的合理性之後,確定是否還需要對被審計事項進行詳細的餘額測試。這一個過程,實際上被許多審計人員不自覺地運用了多年,但通過公式和比率等形式總結出來,主動指導審計人員的實踐,卻是最近20年來審計技術與方法研究的一大突出特點。科學化的另一個表現就是數學和統計學技術在審計中的運用日益廣泛,抽樣統計技術的全面推廣就是例證。

所謂規範化,是指審計機構將審計程序設計與審計技術方法的運用有機結合,規範和引導審計人員運用適當的.審計技術和方法。以往,審計人員在運用審計技術和方法的過程中容易有較大的隨意性,用與不用,在什麼時候用,如何使用,都沒有規範和約束,導致整個審計機構的標準不統一,質量沒有保證。隨着程序導向式審計軟件平台的開發和廣泛運用,越來越多的審計機構開始把審計技術與方法融入到規範的審計程序之中,要求並指導審計人員合理運用審計技術。例如,德勤 會計 公司在其全球統一的審計程序軟件AS/2中,就嵌入了用於迴歸分析的軟件STAR,要求審計人員在對銷售收入等許多項目實施分析性複核時,直接利用嵌入的STAR軟件進行評估。這樣的好處是,在規範分析性複核技術的同時,降低了審計人員的 學習 成本,審計根本不需要了解STAR軟件背後的公式和原理,只需要按照程序軟件的提示就可以完成相應的工作。

所謂智能化,強調的就是將 歷史 經驗總結、科學規律推導和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結合起來,指導審計人員得出合理的審計結論。在審計過程中,數學、統計學的分析結果,都不能完全替代審計人員的專業判斷,因為在其利用的數學公式中,仍然有許多變量需要審計人員主觀確定。在這種情況下,越來越多的審計機構,傾向於在審計軟件中為審計人員的決策提供 參考 。目前,許多審計機構不惜花巨資,邀請審計領域的專家,分析在各種情況下常見的審計策略或方法以及對不同審計結果的判斷標準。當然,對審計而言,智能化永遠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電腦和機器永遠不能替代審計人員的決策,但提供決策輔助和參考意見,確實非常必要。

所謂系統化,是指審計戰略(策略)和審計技術方法的全面協調。審計戰略(策略)解決的是要審什麼、想達到什麼目的,審計技術和方法解決的是怎麼審和怎麼達到目的,這兩者的協調是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成果得以全面運用的關鍵。回顧最近20多年來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歷程,可以清晰地發現,審計技術的研究和運用完全是在風險基礎審計理論指導下的開拓和發展,而脱離理論指導的實踐經驗總結相對越來越少。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示在於,審計技術與方法的研究,不能超越基本審計理論和審計目標的研究,也不能脱離審計戰略和審計目標的總體要求。

Tags:審計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