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編寫教學設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5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通過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揭示人物心理活動,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2、初步培養對社會問題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評判能力和再現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本文主題的理解,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教學方法:

教法:啟發式提問法、練習法、討論法。

學法:默讀法、圈點勾畫法、探究法、情境模擬法、比較法、辯論法。

第一課時:學生自讀課文。談閲讀印象與初讀感受。

第二課時:四步閲讀法,完成小説賞讀。

教學過程:

一、尋讀,辨析主要人物。

亮點探究一:從標題上看,這篇小説寫的是誰?(于勒)從小説的內容看,于勒是小説的主人公嗎?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1、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為主要人物呢?有三個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説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看作家的創作意圖。這種帶着一個主問題進行閲讀的方式叫做尋讀,尋找發現,大家開始閲讀,發現後做好記錄,然後分組活動。並確定發言人。

2、學生尋讀課文。開始思考批註。

3、分組活動,確定本組發言人。

4、確定四個小組開始交流彙報各組的發現。

5、教師歸納小結。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敍介紹,三是在遊船上,真正的主人公則是菲利普夫婦。

亮點探究二:于勒雖然不是小説的主要人物,可老師感覺于勒這個人物在文中無處不在。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你的理解。

1、學生尋讀課文,整理相關信息。

2、相互交流,明確:于勒顯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它的命運決定着菲利普夫婦的變化,並在他們一家中佔據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瀾。他是小説的線索人物。我們帶着第一個問題閲讀解決了另外一個問題——小説的線索,這就是尋讀的效果。

二、理讀,體會精妙構思

剛才我們一起弄清楚了小説的.線索,下面請大家據此梳理本文的情節,對課文進行梳理式閲讀,就是理讀。並通過理讀情節,各提練一個字概括情節內容:

從課文順序上看:[盼]于勒——[趕]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從小説情節上看:[趕]于勒——[盼]于勒——[贊]于勒——[罵]于勒——[躲]于勒

亮點探究三:作家為什麼作這樣的安排情節:①為什麼將“趕于勒”以插敍方式安排?②為什麼要安排船上相遇呢?我可以這樣設計:于勒來過幾次信,再以寫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嗎?改後效果有什麼不同?

1、分組活動,確定小組發言人。

2、相互交流,一人發言,其它同學可作補充。討論明確:①巧設懸念,開頭反覆渲染盼歸的氣氛與心情,埋下伏筆;②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構成情節的曲折美,俗話説“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③安排船上相遇給人物亮相提供了一個特有的展台,更能體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具有一種較強的諷刺意味。

3、教師小結:概括後板書:小説的情節美。

三、品讀,評説人物形象

本文除了以精妙的構思吸引人,更重要的是以其豐滿的人物形象而經久不衰。理解人物最好的方法是品讀細節。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去品析。這篇小説寫得最精彩的地方在哪裏?(罵于勒,高潮部分)

首先,我們來一起讀一讀幾個精彩片段,請大家在我的提示下朗讀課文片段。

①在遊船上,父親被太太高貴的吃法打動了,於是請家人吃牡蠣,他故作高雅,擺架子愛慕虛榮的高峯,同時也是不幸的開始。母親的一番話別有情趣:(讀23段)

②當父親朝那年老的水手走去時,突然發現那人很像于勒,神色不安,驟而緊張,以至失魂落魄:(讀25段)

③在母親的要求下,父親再一次向船長走去,在極度的擔憂與恐慌中終於證實那就是于勒。這一消息對於母親如同晴天霹靂,怒火如同火山爆發,他們虛幻的幸福峯巔一下子跌入了現實的悲苦深淵:(讀38段)

④也許是對叔叔不幸的一絲同情與憐憫,我給了于勒叔叔10個銅子的小費,但母親仍不忘作了最後一次精彩的表演,讓其卑劣自私的靈魂再次曝光:(讀46段)

亮點探究四:對人物的描寫中,哪些詞句最有表現力。抓住這些具有表現力的詞句評説人物形象。

1、品讀示範:第25段,品析“不安”,“瞪着眼”,“趕緊”,“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低聲”等詞語對錶現人物的作用。

2、學生讀句品析,評説人物形象。

3、教師小結:通過品析,我們看到了一個唯利是圖,虛偽,自私冷酷的形象,他們以貧富為兄弟相認的原則,在他們眼中,情不如錢!(板書)

四、説讀,對人物説話。

賞讀完這篇小説,大家有沒有什麼話想對小説中的人物説呢?或者對作者有什麼話説嗎?例如:老師讀完後,我想對作家説:莫泊桑,謝謝你的一支妙筆,向我們勾畫了資本主義社會金錢至上,人性泯滅的現實,在這樣的現實中生活,是人類的悲哀!大家結合自己的閲讀體會説幾句好嗎?

1、學生練習用“讀完這篇小説,我想對____________説……”句式説話。

2、結束語:用一幅對聯來概括這篇小説的主題,正是:

十年思盼同胞好比搖錢樹

一朝相逢兄弟形同陌路人(板書)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1、盼于勒——贊于勒——見於勒——躲于勒。

2、人不如錢/金錢至上/世態炎涼。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莫泊桑的小説,特別是短篇小説,在藝術手法上造詣很深。他的作品題材豐富多彩,行文波瀾起伏,故事情節巧妙曲折,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發表於1883年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一篇體現他藝術風格、特色和功力的佳作。小説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是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社會的認識。

本課的閲讀教學擬以從分析情節人手,把握人物形象,領會作品的豐富內藴。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理解、積累“拮据、闊綽、煞白、詫異、與日俱增、十拿九穩”等詞語。

2、把握小説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3、瞭解莫泊桑及其小説創作。

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細緻地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化描寫的方法。

2、把握小説的情節構思,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品評小説的語言,提高實際的語言運用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從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的豐富內藴。

教學方法

l、誦讀法莫泊桑的小説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等方面。指導學生表情朗讀或分角色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分析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課堂教學以朗讀揣摩為主。

2、探究討論法這篇小説的內藴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説的能力。如從情節分析人手,探討作品主題。

3、續寫法在把握原作主題,抓住人物性格特點的基礎上,進行流暢自然的結局續寫,以深層揣摩課文立意和波瀾起伏的情節鋪敍。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誦讀整體感知文意,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瞭解情節發展的因素。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法國小説家巴爾扎克在《高老頭》中説:“沒有一個諷刺作家能寫盡金銀珠寶底下的醜惡。”的確。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這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過精彩論述。

投影:

馬克思、恩格斯説:“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温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沒有別的聯繫了。”

馬克思説:“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社會維繫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便是純粹的金錢。金錢能使冰炭難容、勢不兩立的人親密起來,同樣,也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形同陌路。法國優秀的短篇小説巨匠莫泊桑以他卓有成就的小説對此作了準確犀利的闡釋。今天,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小説,去體會人情冷暖和世態炎涼。(板書文題、作者)

二、資料鏈接

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法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專門從事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小説和6個長篇小説,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説,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説巨匠。長篇小説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人們精神的墮落。

三、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説內容,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投影:

拮据(jie2 ju1):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闊綽(chuo4):排場大,生活奢侈。

煞白(sha4):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詫異(cha4):覺得十分奇怪。

襤褸(1an2 lu3):(衣服)破爛。

張皇:驚慌,慌張。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十拿九穩:喻很有把握,也説十拿九準。

棧橋(zhan4) 牡蠣(1i4)

2、學生聽讀全文,明確人物關係,嘗試複述故事梗概。

要求:找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不同稱呼的詞語及其態度的變化。

教師明確:

貧:壞蛋、流氓、無賴。

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辦法的人。

貧:小子、傢伙、老流氓、賊、討飯的。

菲利普夫婦: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3、學生討論:

小説情節富於變化,跌宕曲折,引人人勝,關鍵在於設置了懸念,構思巧妙,請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個什麼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為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4、學生精讀全文,思考:

(1)文中的于勒是怎樣的一個人?請嘗試從課文內容中歸攏于勒的“簡歷”。

(2)菲利普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3)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FI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麼?

(4)小説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多角度梳理課文的情節結構。

原因一結果(邏輯)

期待一破滅(心理)

開端一發展一高潮(情節發展)

懸念一結局(技巧)

學生思考後精彩回答,教師歸結:

(1)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為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説他在那裏做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同住。於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成為哥嫂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2)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了以前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嫂一起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都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定了婚。

(3)學生可能會得出如下分析: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

教師引導:其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于勒揮霍家產,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邏輯)

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解困。于勒成了窮光蛋,希望破滅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情節發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歸來,為什麼?于勒在海外發財了。不料于勒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失望怨恨而歸。(技巧)

四、研讀探究

1、分角色朗讀。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長。要求:讀出對人物的理解。

2、學生合作探究:

(1)這篇小説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象?你是如何理解課文的主題的?

(2)小説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從行文看,對於勒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着墨,而對菲利普夫婦的刻畫卻用了很多篇幅。那麼,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誰?

學生研討,教師適時引導、點撥,明確:

(1)閲讀這篇小説,使我們走進了19世紀的法國社會,去體驗當時法國平民百姓的酸甜苦辣。小説描寫的是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生動勾勒出了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市民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勢利、自私、貪婪,于勒的身世浮沉,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了當時社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標準。

有關作品的主題可以理解為:①資本主義社會異化的人和人的關係。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恰如馬克思、恩格斯説:“現代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築在資本上面,建築在私人發財上面的。”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他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也正因於勒的惡行,將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艱辛,乃至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擺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現實是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面對無奈的現實,他們的選擇無疑是艱難的。勢利,作為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會衍生的生活現象,是超越時代、地域的。

(2)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即短短的一幕。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説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寄予自己的情感評判的。因此,小説的主人公應是菲利普夫婦。“我”作為敍事主體貫穿全篇。

五、佈置作業

1、請同學們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展開合乎情理的想象,依據下列情境提示,續寫小説的結局:

(1)遊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裏放着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麼那麼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於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地説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2)假如破了產,又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景,請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創造性描繪。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賞詞析句,引導學生揣摩小説語言。

2、把握小説人物形象,聯繫生活實際,體驗與反思。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

請學生互相交流各自富有創意性的結局續寫,並以小組為單位推舉優秀習作在班上宣讀,師生共同點評。

二、研讀品味

1、請學生表情誦讀全文,思考:投影:小説在人物塑造上的獨到之處在於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1)請同學們品味下面的語句,揣摩母親在希望破滅時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説:“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説八道?”

②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説:“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

③母親突然暴怒起來,説:“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2)“我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這默唸的三句話意思有什麼異同?為什麼重複寫?這表現“我”的什麼心理?

學生思考後發言,教師適當點撥:

(1)①雖然母親聽到了那個窮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發財夢使她不願相信這是真的,於是“吞吞吐吐”地責怪丈夫“胡説八道”。

②等她親自看清楚那賣牡蠣的果真是于勒以後,也驚恐地“哆嗦”起來,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長打聽。

③當最終證實那窮水手就是于勒時,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狽”,想起于勒以前佔有過他們應得的一部分遺產,而以後又給過他們發財的“希望”,現在這種希望竟成了泡影,於是舊怨新仇一齊發作,“突然暴怒起來”,破口大罵。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圖的性格,隨着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地發展,至此畢露無遺。

(2)這默唸的三句話中,從字面的人物關係看,沒有什麼不同。但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後重複“我的'叔叔”,其中卻加上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於貧困境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無義寡情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包含諷刺意味的心裏話。

2、合作探究,體會匠心構思。

(1)文章開頭在寫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後,不接着寫于勒,而是寫他們一家星期天到海邊棧橋散步的習慣,寫父親永不變更的話。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

(2)文中關於于勒去美洲前後的情況,是運用什麼方法交代的?這部分內容對情節發展起什麼作用?

(3)寫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決定舉行婚禮之後到哲爾賽島旅行,這與整個故事情節有什麼關係?

(4)安排兩位先生請兩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這樣一個細節,作用是什麼?

(5)“我”給於勒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一段描述,對錶現主題起什麼作用?

學生合作探討後回答,教師點撥;

(1)這樣敍述是設置懸念,使讀者急於知道于勒是誰,他在哪裏,為什麼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來,從而使情節發展更有吸引力。

(2)插敍。介紹于勒的經歷,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的急切心情,為情節發展作了鋪墊。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爾賽島旅行,從而創造遇見於勒的機會,把故事引入對中心事件的敍述。

(4)這一細節牽動了菲利普的虛榮,使他也產生了請家人吃牡蠣的念頭。而由此才使菲利普與于勒進一步接近,並終於認出了于勒,使情節發展急轉而下,同時也增強了故事的戲劇性。

(5)這段描述把故事情節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婦冷酷無情、惟利是圖的本質暴露得十分充分。

三、體驗反思

1、教師簡要歸結文中主要人物形象:

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勢利、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文中的“我”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于勒則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受害者和失敗者。

2、請同學們暢談學習課文後的感受和啟示。

學生探討交流,教師點評:

(1)不要把理想的實現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奮鬥、去爭取。

(2)在金錢和親情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課堂練習(視情況完成)

(分發講義資料)

閲讀下面文字,回答以下各題。

果然,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沒再來信。可是父親的希望卻與日俱增。母親也常常説:“只要這個好心的于勒一回來。我們的境況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個有辦法的人。”

……後來我們終於動身了。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們一樣,我們感到快活而驕傲。

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紋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我心裏默唸道:“這就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他趕緊謝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輕的先生!”

等我把兩法郎交給父親,母親詫異起來,就問:“吃了三個法郎?這是不可能的。”

我説:“我給了他十個銅子的小費。”

我母親嚇了一跳,直望着我説:“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她沒再往下説,因為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後來大家都不再説話。

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那就是哲爾賽島了。

1、“我”的母親原先怎樣稱呼于勒,後來又是怎樣稱呼的?從稱呼的變化上,可以看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2、十年中,“我”的父親那“與日俱增”的“希望”是什麼?照你看,在對待于勒的基本態度上,父親與母親有無不同?

3、“我”的全家人出發時是怎樣的心情?後來又是怎樣的心情?(用選文中的話作答)

4、選文中有兩段景物描寫,請分別説説這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

5、于勒接到十個銅子的小費,就“趕緊”表示感謝,這個細節意在説明什麼?

6、對“我”心裏默唸的話,下面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力求清楚地交代于勒的身份。

B.表明“我”此時的複雜感情。

C.強調“父親的弟弟”,表明“我”對父母的困惑、不滿。

D.強調“我的親叔叔”,表明“我”對叔叔遭遇的同情。

參考答案:

1原先稱于勒是“好心的于勒”“一個有辦法的人”,後來則稱“這個人…”“這個流氓”。從稱呼的變化,可以看出她嫌貧愛富、自私冷酷。

2、“我”的父親的“希望”是盼望發了財的弟弟回來,能帶給他財富。“我”的父母在對於勒的基本態度上沒有什麼不同。

3、出發時,全家人“感到快活而驕傲”;後來則“大家都不説話”。

4、前一段景物描寫襯托出全家人當時快活而驕傲的心情;後一段則襯托出全家人失望而沮喪的心情。

5、表明于勒很少得到温暖或進一步表明于勒確實很窮。

6、A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劇,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觀照生活,思索人生,我們找到了健全、美好心靈的答案。六、佈置作業

1、寫一篇反映當今社會人際關係的小作文,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2、有人説,勢利是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衍生的生活現象,它是超越時代和地域的,“菲利普”永遠不會絕跡。你是否也這樣看呢?請以短文闡説。

七、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3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人與人,人與親人之間應有的關係;

2、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二、導學導讀

1、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莫泊桑的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劇,一出小但完整的戲劇,打開一扇令人頓覺醒豁的生活窗口,讀他的作品,讀他筆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遠是發人深思的。莫泊桑(1850—1893)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成就以短篇小説最為突出,有“短篇小説巨匠”的美稱。他的短篇小説側重摹寫人情世態,充分顯示出他的社會風俗畫家的才能。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都有獨到之處。

2、學習字詞:學生注音、釋義,教師講評。

給加點的字注音:拮据jiéjū棧橋zhàn煞白shà撬開qiào

詫異chà牡蠣mǔlì襤褸lánlǚ闊綽chuò

解釋下列詞語:

拮据: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棧橋:碼頭上延伸到海里的長橋,供旅客上下船和裝卸貨物用。

煞白: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蒼白,沒有血色。

撬開:用棍棒後刀、錐等的頭插入縫中或孔中,用力扳另一頭,使縫隙增大。

詫異:驚訝,覺得十分奇怪。

牡蠣:一種軟體動物,又叫蠔,肉鮮味美,可食用。

襤褸:衣服破爛不堪。

3、指讀預習提示,明確學法。

4、教師範讀全文;學生思考問題,完成調查表

于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調查表

流浪漢于勒主要情況調查表

姓 名于勒性別男年齡50多歲

籍 貫 法國哈佛爾

主 要

經 歷青年時期沒錢,行為不端、糟蹋錢

中年時期有錢,正直、有良心

老年時期沒錢,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主要社

會關係哥嫂菲利普夫婦、侄子若瑟夫、兩個侄女、二侄女婿

5、速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標出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勒先後有哪些稱呼。

明確:菲利普夫婦稱呼于勒

壞蛋流氓無賴

↓↓↓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有辦法的人

↓↓↓

小子這個傢伙賊討飯的流氓

三、師生對話

話題1: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為什麼前後不同?

于勒窮富:窮→富→窮

壞蛋正直的人小子

稱呼于勒流氓有良心的人這個傢伙

無賴好心的于勒賊

有辦法的人討飯的

話題2: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又是怎樣變化的?

學法指導:跳讀課文從稱呼入手體會其態度的變化。

明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

盼于勒→贊于勒→見於勒→躲于勒

↑↑↑↑

(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四、討論結構,歸納小説主旨。

1.分段提示:

小説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依照“盼于勒”“贊于勒”“見於勒”“躲于勒”的情節,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

討論、明確:

第一部分(1—4自然段)開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自然段)發展——贊于勒。

第三部分(20——47自然段)高潮——見於勒。

第四部分(48——49自然段)結局——躲于勒。

2.歸納小説的主旨:

小説通過對比手法,採用語言、動作、神態描寫刻畫人物的心理世界,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刻畫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因貧窮而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五、課堂拓展:

根據小説內容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或俗語進行評説。

名人如是説:

羅蘭:凡事若在金錢利益上着眼,就難免在人情道義上有幾分刻薄。

三毛: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脱不了關係。

其他: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有錢能使鬼推磨。

名人如是説:

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實學;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志氣。

——龍應台

六、課堂總結

小説寫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充分描繪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窮則兄不認弟的慘象,藝術的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七、佈置作業:

練習六。

1、練習複述《我的叔叔于勒》。

2、小説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從多角度,梳理一下課文的情節結構。

原因——結果(邏輯)

期待——破滅(心理)

開端——發展——高潮(情節發展)

懸念——結局(技巧)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通過語言、動作、神態(表情)揭示人物性格的閲讀方法。

2、認識菲利普夫婦十足的拜金主義思想。

教學過程;

一、承前導入

1、抽查字詞掌握情況;

2、回顧段落劃分及大意。

二、局部探究

1、試找出文中對“父親”、“母親”的神態描寫的句子,細細品味,説説這樣寫的妙處。

神態描寫:

①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他向旁邊走了幾步,瞪着眼看了看擠在賣蠣的身邊的女兒女婿,就趕緊向我們走來。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

②母親也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説-------

③母親回來了,我看出她在哆嗦。

④我父親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着嗓子説

⑤他回到我母親身邊,是那麼神色張皇。

⑥結結巴巴地説------

⑦父親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着------

⑧母親突然暴怒起來------

⑨父親指着女婿對她使了個眼色。

小結:生動的神態描寫揭示了菲利普夫婦急劇變化的複雜的內心活動。

2、品析人物的性格

菲利普、克拉麗絲:愛慕虛榮、冷酷自私、唯利是圖。

若瑟夫:純真、誠實、善良、慷慨

點評:孩子是純真的,大人是世故的;孩子是誠實的,大人是虛偽的;孩子是善良的,大人是勢利的;孩子是慷慨的,大人是刻薄的。

于勒:早期:行為不端、糟蹋錢

中期:正直、有良心

後期: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3、問題探究:

①小説中的'若瑟夫,作為一個孩子,目睹了父母對叔叔于勒的冷酷無情,他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心理活動:當他知道那個又老又窮的水手就是叔叔于勒時,他在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並給了于勒10個銅子的小費。

點撥:這表現出若瑟夫對於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和不滿。

②篇小説從一個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稱寫有什麼好處?

A:從“我”的角度來觀察,敍述“我”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這就使故事顯得更真實、親切,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

B:通過一個未被“金錢”玷污過的小孩的眼光,便於揭露醜惡的現實。

C:用第一人稱來寫,給講故事的方式提供更多的自由。

4、小結:莫泊桑寫人物,不在外貌的描繪上下功夫,而是深入到人物的內心;這內心世界的揭發,又絕不靠作者的申説,而是用人物的言語、動作、神情等,讓他們自己去自然地表露。

三、品味小説的情節美

①為什麼將“趕于勒”以插敍方式安排?

點撥:巧設懸念,開頭反覆渲染盼歸的氣氛與心情,埋下伏筆;

②為什麼要安排船上相遇呢?

點撥: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構成情節的曲折美,俗話説“文似看山不喜平”就是這個道理。

③可以這樣設計:于勒來過幾次信,再以寫信告知其不幸落魄不可以嗎?改後效果有什麼不同?

點撥:安排船上相遇給人物亮相提供了一個特有的展台,更能體現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具有一種較強的諷刺意味。

四、問題探究

探討小説的主人公是誰?為什麼?

點撥:

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不是于勒。雖然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勒這個人物也貫穿了小説的始終,但判定作品中某一人物是否主人公,關鍵應看這一人物塑造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

作者設置於勒是為了組織材料,結構故事,推動情節的發展,並不是靠他來揭示主題。菲利普夫婦的活動是圍繞于勒的命運展開的,于勒的命運不同,菲利普夫婦對他的態度也不同。菲利普夫婦態度變化的根本原因在於金錢,金錢的得失與有無,決定了他們對於勒的親疏好惡,決定了他們自身的喜怒哀樂,拜金主義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作者還通過菲利普夫婦最終拋棄于勒的結局,形象地揭露了拜金主義者六親不認、喪失人性的醜惡靈魂。可見,菲利普夫婦是小説主題的承載者,他們才是小説的主人公

五、拓展提升

課本中有幅插圖,是“我”給於勒叔叔錢的情形,這是整篇小説中最温情的畫面。發揮你的想象,練習小説內容,給這幅畫名個題目,並説説你的體會。

題目示例:“熟悉的陌生人”:那個人是我的叔叔,雖然以前從未謀面,但從小到大,他的名字卻經常縈繞在我的耳畔,那時我們是多麼盼望能見到他啊,似乎是那麼的熟悉。而如今真正見到了,卻不能相認,又覺得是那麼陌生。我真看不懂這個世界了。

六、作業

假設破了產又重新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景?發揮你的想像,寫一個不少於300字的片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①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②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及曲折的故事情節

③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對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

重點難點:

①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觀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②構思新穎巧妙懸念的設置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1)導入:親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一種情感。詩人説,親情是一首恬靜的田園詩;畫家説,親情是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音樂家説,親情是一首優美的輕音樂。但是,親情也時時經受着考驗,在金錢、榮譽、利益面前,我們是否依然能夠守護親情,關愛親情呢?今天,讓我們走進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説〈〈我的叔叔于勒〉〉共同探討這個話題。(板書課題作者)

在世界文壇上,有三在短篇小説之王,他們是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

作者簡介: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出身於法國諾曼底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普發戰爭爆發了,他應徵入伍,兩年的兵營生活使他認識了戰爭的殘酷,祖國的危難啟發了他的愛國思想。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文學創作。10年間他寫了解情況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久遠,尤其是短篇小説,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説巨匠。長篇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2)字詞

A、字

別墅 煞白 棧橋 襤褸 恭維

糟蹋 拮据 闊綽 賠償 撬

B、區別形似字

┍褸 ___( ) ┍端 ___( )

┕縷 ___( ) ┕瑞 ___( )

┍襤 ___( ) ┍蠣 ___( )

┕濫 ___( ) ┕礪 ___( )

C、解釋下列詞語

拮 據: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糟 蹋:這裏是浪費的意思。

襤 褸:(衣服)破爛。

莫名其妙:沒法説出其中的奧妙。

鄭重其事:形容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一天天增長而增大。形容發展得很快。俱,一起。

恭 維:為了討好而讚揚、奉承。

D、積累:

毫無疑義 遲疑不決 鄭重其事 詫異

與日俱增 莫名其妙 煞白 拮据 計較

2、聽課文誦讀錄音,思考下列幾個問題:

快速默讀課文。

(1)、要求在每個自然段落前標上相應的序號,同時把課文中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稱呼的詞語圈點出來。

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2)學生們分組討論發言:小説前前後後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對於勒不同的稱呼?

教師指名回答後小結。因為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願 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 以多給他們錢——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

(3)學生討論:從上面的這些不同的稱呼中,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的態度是如何變化的?

教師引導小結: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4)于勒是怎樣一個人?窮——富——窮

(5)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據説做生意賺了錢,成為全家的“希望”、“福音”。

(6)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

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7)這篇小説家提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小説寫了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充分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3、整體感知小説,知線索

明確: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敍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為暗線。

4、情節:人物態度,找出菲利普夫婦言行變化的代表句。

第一部分:1-4 故事的開端,盼 于勒。

第二部分:5-19 故事的發展,贊 于勒。

第三部分:20-47 故事的高潮,遇 于勒。

第四部分:48-49 故事的結局,躲 于勒。

5、思考

(1)把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前後態度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哪些事情使他們的態度發生了這種變化?這種變化説明了什麼問題?

一開始,他們厭惡于勒,認為于勒是“壞蛋”、“流氓”、“無賴”,這是因為于勒“糟蹋錢”,並佔用了“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遺產;後來于勒來信説“賺了點錢”,“做了大買賣”,表示不但願賠償哥哥的損失,而且還要發財回來與兄嫂“一起快活地過日子”,這時,就讚美于勒,于勒便一躍而成為“正直的”、“有良心的”、“好心的”、“有辦法的”人。可是,在船上巧遇落魄歸來成為窮光蛋的于勒時,于勒再次成為被咒罵的對象。由此可見他們對於勒的態度是隨着于勒的錢財的變化而變化的。這種變化表明了在19世紀末期的法國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只有純粹的金錢關係,毫無親情可言。

(2)菲利普夫婦的內心活動是通過哪些方面顯示出來的?

第一方面:對於勒態度的第一次變化之前菲利普夫婦的心理活動主要通過若瑟夫的介紹得以表現。

第二方面:吃牡礪的細節以及在船上遇到于勒時的心理狀態,主要是通過若瑟夫當時的所見所聞來顯示。描寫他們的語言、行動和肖像(主要是神態)來表現他們的庸俗、自私、愛慕虛榮和冷酷的心理。

(3)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小説的標題有什麼深刻含義?

《我的叔叔于勒》這個標題強調了于勒在作品中的地位,點明瞭于勒與菲利普夫婦一家的親屬關係。作者對於勒本人着墨不多,主要通過側面來展示他的經歷、遭遇和性格特徵,但他對作品情節發展和主題的表現卻起了關鍵作用。小説以他為紐帶,推動情節的發展。標題寄寓了作者對於勒的同情,對菲利普夫婦的譴責。小説是以第一人稱“我”來敍述故事的。標題正是採用了敍述者“我”的口吻來表達的。菲利普夫婦認錢不認親,而他的兒子若瑟夫卻偏偏要認“我的叔叔”,這就無情地鞭撻了像菲利普夫婦那樣醜惡的拜金主義者,含義很深刻。

(5)“信”在小説中起什麼作用?

于勒從美洲寫來的兩封信,被菲利普夫婦譽為“我們家裏的福音書”,這對小説情節的發展、刻畫人物心理和揭示中心思想起了重要作用。原來是菲利普“全家的恐怖”的于勒,突然變成為菲利普一家的“希望”,其關鍵就是他的兩封信。于勒兩封信的內容要點是:(1)説他賺了點錢,並且希望能夠賠償他的哥哥的損失;(2)説他發了財就會回到哈佛爾,並希望為期不遠就可以一起過快活的日子。于勒透露金錢信息的來信,對菲利普夫婦具有無比巨大的誘惑力量。從此,在他們心中分文不值的“壞蛋”、“流氓”、“無賴”,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一個有辦法的人”。“信”所帶來的變化,説明金錢是支配一切的力量。它使菲利普夫婦對未來充滿了希望,朝朝暮暮做着黃金夢,它又使菲利普的二女兒賴以順利成婚。圍繞着這兩封信,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赤裸裸的金錢關係得以充分揭露,所以我們説,“信”是作者情節發展的基礎,它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都有重要的作用。

6、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人物態度對比: 前:(從文中找出詞語) 後:(從文中找出詞語)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庸俗的小市對民,愛慕虛榮。

“我”一個也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用同情心 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7、分析明快個性化的語言

(1)“你們要不要我請你們吃牡蠣?”

揭示了菲利普夫婦附庸風雅的庸俗心理,表現了他想上上流社會的性格特徵。

(2)“啊!啊!原來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來了!..........謝謝您,船長。”

菲利普夫婦神態異常,説話語無倫次,生動的描寫了他內心的極度恐慌。虛榮、勢利、自私的個性躍然紙上。

(3)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

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勢利刻薄潑辣的個性畢露無遺。

(4)“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三個稱呼強調了我于于勒叔叔的骨肉關係,表現了我的善良、純真,對窮困潦倒的叔叔的同情,反襯了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

8、精讀船上巧遇的片斷,瞭解小説在刻畫人物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主要通過:表情、動作、言語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

9、文中的環境描寫有何作用?

小説中,當菲利普一家人出發到哲爾賽島旅行時,輪船是“在一片平靜的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此時的景色,明麗而輕快,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驕傲”的心情:于勒就要給他們帶回來一大筆錢,他們可以很體面地生活了。在小説的結尾,菲利普夫婦害怕窮水手于勒來“吃”他們,急忙改乘另一艘船回家時,他們望見“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鑽出來”,景色變得陰鬱沉重了。這反映了菲利普夫婦從希望的巔峯跌落到失望的深谷的心理變化過程,同時,“我”對父母勢利、冷酷的不滿以及對叔叔的同情也隱含在其中。

10、小説主題討論:

金錢至上

11、深入探求:

(1)、本文的情節安排巧妙自然,表現在哪些地方?這樣安排對刻畫人物、突出主題起什麼作用?

本文的情節安排巧妙自然之處,主要表現在高潮部分,即當菲利普一家人正高興地乘船去哲爾賽島旅行,卻在船上和他們盼望已久的現已淪為窮水手的于勒邂逅相遇。説它巧妙,是因為這種相遇正好是他們乘坐的船上,正好是在他們興沖沖地去旅行的時候;説它自然,是説于勒生意上失敗,不願回到哈佛爾再受兄嫂的氣,就在船上當了水手,菲利普一家正好乘這艘船,也就很自然地邂逅相遇。正是由於這一情節的安排,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的性格才得以最充分的表現,小説的主題也就得到極為生動和深刻的體現。

(2)、《孔乙己》中,作者安排了個“我”,本篇中也有個“我”,這兩個“我”在作品中的作用一樣嗎?

基本上一樣。在本篇中“我”是敍事人,把各種事件串成整體。小説所有人物的態度、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我”是個孩子,以純真的童心,從“我”的角度來評説其他人物,寄託着作者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使讀者隨着“我”的感受去嘲諷、去鄙夷、去同情、去憐憫,既有力於表現主題思想,又增添小説的親切感與真實感。

(3)、這篇小説是怎樣巧妙安排情節的?

這篇小説取材於19世紀法國的日常生活,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但作者構思極為精巧。他先以洗練的筆墨敍述了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情況和他們對於勒衣錦榮歸的企盼,構成強烈的懸念;再插敍于勒在菲利普家中地位的變化,進一步渲染于勒衣錦榮歸的氣氛;然後出其不意地安排于勒落魄歸來,與兄嫂遊船巧遇的場面,把故事一下子推向戲劇性的高潮。這種大起大落的巧妙安排情節,不僅收到了出人意料、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而且把菲利普夫婦由恐怖到希望、由希望到躲避的內心世界和小市民“唯錢是親”的醜惡靈魂暴露無遺,大大深化了主題。

(4)小説運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有什麼好處?

這樣寫法的好處是(1)事情是“我”耳聞目睹,使人感到真實可信。(2)通過“我”的眼睛和心靈,便於揭露醜惡的現實。(3)用講故事的方式,有更多的自由。

12、辨析研討,誰是主人公

(1)文題是〈,但是對於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於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主人公呢?

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敍事明線,而於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為暗線,略寫了他的過去和現在,“我”-----若瑟夫,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在父母不把窮水手當作兄弟看待後,仍認為于勒是“我”的叔叔,作者用這一標題道出了一個孩子的不滿,同時,這個標題也像一面鏡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婦受金錢腐蝕的靈魂,而在“我”身上,表達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小説集中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對於于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説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2)“我”在整篇小説中是怎樣的形象?有什麼作用?

我對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A)不受父母的影響,仔細觀察叔叔;

(B)心中叔叔;

(C)給了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

這默唸的話中“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從字面的人物關係看:“我的叔叔,”也就是父親的弟弟”,意思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從排列的順序分析,作者是很具匠心的,最後重複”我的叔叔”,其中卻加上一個“親”字,反映了“我”對處於貧困的于勒叔叔深切的同情和對父母六親不認的困惑、苦悶及不滿。這是一句包含粉諷刺意味的心裏話。

形象:我是一個涉世未深,比較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與父母的表現形成鮮明的對比。

作用:小説中的“我”作為敍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見聞來展開情節,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説是線索性的人物。

13、發散訓練

①小説的結局怎樣?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婦在遊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③寫作:請以“人與人這間”為題,反映當代人際關係的中心。

10、小結。

這篇小説運用對比手法成功刻畫菲利普夫婦只認錢不認人、愛面子的形象。提示了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

11、作業。

(1)找出小説中的環境描寫,分析它們的不同點,説説它們各有什麼作用?

(2)課後練習。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5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瞭解小説中刻畫人物性格時運用的主要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繪形寫神,深入細緻地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對人物作個性刻畫的寫法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以金錢為中心的人與人的關係,批判極端的利己主義的人生觀。

(四)美育滲透點

情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精妙的構思美。

二、學法引導

通讀全文,理清情節脈絡,然後從分析人物形象着手,理解小説的主題。

三、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1.分析人物性格是本文的重點;

2.理解作品揭示的主題,是本文的難點;

3.作品的主人公究竟是誰,是學習本文可能產生的疑問。

解決辦法:人物性格的分析,學生可以運用以前學得的方法;從文中找描寫人物肖像(本文主要是神態),語言等的浯句體會。小説的主題,及主人公的理解,教師應通過設計啟發性問題,加之適當的點撥來解決。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設計

1.由於本文情節生動、曲折、有趣、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宜讓學生充分閲讀,從而理清情節,體會作者構思的精妙。

2.學生在教師的啟發性問題的引導下,理解小説的主題。

3.教師可利用本文情節大起大落的特點,通過口頭作文的.形式,為課文另擬——個結局,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七、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2.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二)整體感知

1.讀課文(教師範讀,或播放錄音)。

提出聽課時的思考題。(投影儀打出)

①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②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③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目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④這篇小説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2.學生討論問題。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明確。

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的一些錢,因而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説他在那裏做了生意賺了錢,並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又被哥哥一家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重又潦倒,淪落成為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他又重新被哥哥一家棄之門外。

(這個問題,主要考查學生閲讀後的歸納能力)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菲利普個是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以前被視為“全家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並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哥一家“一起快活的過日子”。於是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3.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直接原因:于勒又淪落為窮人,而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

根本原因: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4.這篇小説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作者通過描述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三)教學過程

瞭解本文刻畫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

討論並歸納:作者主要通過對人物的表情、動作、言談的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刻畫人物性格。以菲利普為例,如作品寫他發現賣牡蠣的老水手很像于勒時,他“突然好像不安起來”,“臉色十分蒼白,兩眼也跟尋常不一樣”,這是遭到突如其來的打擊時心中充滿了恐懼的感情。當他從船長處證實老水手確是于勒時,他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可見這打擊是何等沉重。當他回到妻子身旁時,“神色張惶”説話“結結巴巴”,最後低聲嘟噥着:“出大亂子了!”這表現出他內心的極度恐怖,彷彿大難即將臨頭,慌亂到了極點。

(四)總結、擴展

1.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前後變化,可以看出他們怎樣的性格特徵?

討論並歸納:自私、貪婪、庸俗、虛榮、勢利、冷酷

2.試舉例談談,本文情節曲折,構思巧妙,有些情節既在意料之外,雙在情理之中。

參考:

(1)于勒在南美髮了財,過了十多年,富翁于勒竟一下子變成了窮水手。確實出人意料。可又在情理中,因為資本主義社會是爾虞我詐的社會,這個能被哥哥“打發”反“賺了點錢”的于勒,在資本主義的激烈競爭中是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的。

(2)菲利普一家與于勒在一條船上相遇,也是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由於于勒窮困潦倒,年老而流落異鄉,被船長帶回卻又無臉回家,只好棲身船上;二姐婚禮後全家到窮人最理想的哲爾賽島去旅遊,這就必須乘船。在船上,作者又設計了“吃牡蠣”的情節,這樣,菲利普一家就合乎情理地與賣牡蠣的于勒同在一條船上相遇了。

第二課時

(一)明確目標

1.知識教學點

研討本課的主人公是誰?

2.能力訓練點

為小説另擬一個結局,作口頭練習。

(二)整體感知

作品中寫到了幾個各具個性的人物,究竟誰是作品的主人公?本節課可以通過這個問題的討論,來加深對小説體裁特點的認識。

(三)教學過程

1.課文標題是《我的叔叔于勒》,這是一個偏正短語,它的中心詞是“叔叔于勒”,那麼小説的主人公是于勒,對嗎?

不是

2.可於勒叔叔這個人物卻貫穿了課文的始終課怎麼不是主人公呢?

討論並歸納:判定作品中的某一人物是不是主人公,關鍵看這一人物形象是否體現了作者的創作意圖和作品所要表現的主題思想。小説的故事情節雖然都是緊緊地圍繞于勒的命運展開的,但是,于勒只是小説中的線索性人物,作者設置他是為了組織材料,結構故事,推動情節發展的,並不是靠他來揭示主題。

3.什麼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麼?

討論並歸納:“我”僅僅充當了作者的代言人,雖“我”從頭到尾出現,整個故事是由“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思而構成的,但那只是為了使作品有一個更客觀的敍述角度。

4.那麼,文章的主人公是誰呢?

討論並歸納: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塞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揭示全文主題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四)總結、擴展

做想像性的口頭作文。

假設破了產,雙重新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一種情景。口頭敍述,適當描繪。

(可採用小組形式先説,四人左右一組,再推薦説得好的同學,在全班説。)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6

教學要點:

一 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二 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

三 學習通過表情、行動、心理、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學設想:

一 讓學生自己理出小説的情節發展過程,教師着重指導分析構思巧妙、情節曲折對錶現人物揭示主題的作用。

二 描寫人物的各種手法,可指導學生自己分析、歸納,教師着重點撥這些描寫是如何表現人物心理和刻畫人物性格的。

預習內容:讀課文,弄懂生字詞語及其意思。

三、教學過程設計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解釋畫線部分:

拮据(jū) 棧橋(zhàn) 襤褸(lán lǚ) 與日俱增(介詞,跟) 莫名其妙(動詞,説明)

(一)複習小説有關常識

小説三要素:

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理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二) 導入:

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説過:“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發生在法國一個普通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暗示性教學。言外之意,肯定是一個不幸的故事。定勢學生的心理。)

(三) 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和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説大師。短短的一生中,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著名的有長篇《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短篇《項鍊》、《菲菲小姐》、《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四)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1、聽讀課文,思考以下的幾個問題:

A、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B、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C、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D、這篇小説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説明:讓學生帶着問題聽讀課文,有益於集中注意力思考,同時,幾個問題又暗示了閲讀本文的重點。

2、討論問題。

可先由學生以小組形式(兩三個人)議論,然後,全班討論。

A、于勒是怎樣一個人?

最終使學生明確:于勒年輕時,是個浪蕩子。他把自己所得的遺產花光了,又花了哥哥菲利普一些錢,因而被家裏的人看不起,甚至視為全家的“恐怖”。終於,他被送到美洲。後來,據説他在那裏作生意賺了錢,並且給菲利普夫婦去信説,打算髮了財回法國來跟哥哥同住。於是,哥哥、嫂子把他看作全家的“希望”和“福音”。但是,于勒在美洲闊了一陣之後,重又潦倒落魄下來,淪落成一個窮光蛋,被法國船長帶回來,在船上擺攤靠賣牡蠣過日子,跟討飯差不多,他又重新成為哥哥、嫂子的“恐怖”,被棄之家門外。

説明:這個問題不難答。要指導學生認真讀課文,從課文中歸攏起于勒的“簡歷”。從“于勒”入手理解全文內容,既切合題目,順應學生閲讀心理流向,又為理解菲利普夫婦性格特徵,進而理解全文主題思想做了較必要的準備。同時,也為後面理解本文“誰是主人公”的問題做了鋪墊。

B、菲利普夫婦一家為什麼盼望于勒回來?

最終使學生明確:菲利普是個小公務員,一家人生活十分拮据,不僅“樣樣都要節省”,甚至連女兒都嫁不出去。但是,他們知道了以前被視為“全家的恐怖”的于勒,在美洲發了財,“做着一樁很大的買賣”,而且準備回到故鄉,和哥哥菲利普一家“一起快活地過日子”。於是“大家認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變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菲利普一家朝思暮想,眼巴巴地盼望于勒歸來,並對“這樁十拿九穩的事”、“擬定了上千種計劃,甚至計劃要用這位叔叔的錢置一所別墅”,“我”的二姐也因這一“福音”訂了婚。

C、小説的結局是菲利普夫婦一家人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最終使學生明確:直接原因是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和于勒又淪落為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説明:回答這個問題,學生由於是初步接觸課文,思考問題或許過於表面化。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會得出如下分析結果,提出來,供備課時參考。

(l)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德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

(3)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

(4)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們很有錢,就會認下於。

(5)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如果他們不是那麼好面子,則結局不會如此。

(6)是菲利普夫婦的思想意識造成的。在他們的頭腦中只認識錢。

(7)是那個社會制度造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金錢關係。

D、這篇小説揭示了怎樣的主題思想?

明確:小説運用對比手法來寫一個普通小市民家庭的日常生活,充分地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刻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的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説明:學生不必這樣答,只要回答出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就行了。

3、歸納概括。

在上面討論的基礎上,請學生將4個討論分析的結果進行歸納,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答,用一段話表述清楚。

説明:這個環節,是將前面分點、分角度的討論進行綜合整理。學生理解本篇課文,從聽讀開始,是整體感知;分成4個問題討論,是化整為點,深入理解;現在綜合起4個答題內容,將對課文的理解又回到整體上去,形成較為完整的認識。同時,又能起到訓練聽説能力的作用。可請班裏一兩位口頭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回答。

三 精讀課文高潮部分。

1、“毫無疑義……別把男孩子慣壞了。”明確:文中“被打動”“遲疑不決”“怕花錢”“很不痛快”“怕傷胃”“用不着”“別把……慣壞了”等處描寫共同表現了菲利普夫婦的愛虛榮,不同之處是:菲利普想擺闊綽,附庸風雅;而太太明知“怕花錢”卻用“傷胃”一詞來掩蓋自己的面子。

2、“我父親突然好像不安起來……向我們走來。”明確:“向旁邊走”,而不是“直接向我們走來”,説明他要躲開于勒的眼睛。“瞪着眼看”是怕女兒女婿發現這祕密。這些細緻的動作描寫微妙地表現出父親“不安”的心理。

3、“父親客客氣氣地和船長搭上話……您知道點兒這個傢伙的底細嗎?”明確:這裏的“一面……一面……”“後來”“隨即”“最後”的一系列行動和語言描寫,把將要問的事一直繞到最後才提出來的那種既生怕露了馬腳,又要擺出一付假紳士的臭架子的性格寫得淋漓盡致。

4、這部分有關父親的表情、語言的描寫還有:(請畫出)“他的臉色十分蒼白”“兩隻眼也跟尋常不一樣”“低聲……説……”“臉色早已煞白,兩眼呆直,啞着嗓子説……”“神色張皇”“結結巴巴地説……”“神色很狼狽,低聲嘟噥着……”明確:這些表情、語言描寫反映了菲利普確認是于勒時,從“神色不安”到臉色“蒼白”、“煞白”,兩眼從“不尋常”到“呆直”,説話啞着嗓子,又結結巴巴,又嘟噥,特別是聽了船長的話後那段喪魂失魄的獨白,活現出從熱切盼望到突然跌入絕望的狼狽相,暴露其性格的虛偽。

5、這部分關於母親的表情、語言、心理描寫,可結合“描摩·運用”題四來分析。明確:這些描寫(“怕起來”“吞吞吐吐”“哆嗦”)反映了她由希望到失望的狼狽心理,這與菲利普是共同的;但她“突然暴怒”是舊怨新恨的發泄,“很快地説”“馬上回答”又反映出精明老練,能沉着應變,其性格冷酷到了極點。這又是與菲利普不同的地方。

6、(1)上述描寫表現了菲利普夫婦哪些性格特點?

明確:愛慕虛榮,自私虛偽,勢利貪婪,冷酷無情。

(2)菲利普夫婦個性上有什麼差異?為什麼要寫出這種差異?

明確:菲利普在愛慕虛榮、嚮往上流社會方面顯得更突出;太太則比丈夫更為冷酷無情,果斷老練。雖然他們都是在資本主義金錢交易的腐蝕下,心靈醜惡、精神墮落的代表,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個性特點。只有描寫出這鮮明的、活生生的個性,才能更真實可信,更集中、更有代表性地從不同角度反映共同的本質。

四、精讀本文的第39_43自然段,回答:

1、我對叔叔的同情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不受父母的影響,仔細觀察叔叔;②心中默唸叔叔;③給了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

從這些描寫中,你可以看出,文中的“我”——若瑟夫具有什麼樣的性格特徵?[我是一個涉世未深,比較天真單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2、文章寫我這樣一個人物有何作用?

(1)“我”是小説事情敍述者,全文都是由我的所見、所聞聯綴而成。這“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見聞來展開情節,起着穿針引線的作用。或説是線索性的人物。

(2)因為“我”是于勒的侄兒,由“我”來敍述“叔叔”的遭遇,父母的態度變化,使人感到更真切,意義更深刻。

(3)寫我對錶現菲利普夫婦的性格有何作用?

“我”是家中唯一同情于勒的人,設置這個對立面,可與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和唯利是圖形成鮮明的對比。

五、探討文中的兩處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第20自然段中,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初次出外旅遊的歡快心情。

②第48自然段中,用景物描寫來烘托人物的失望、沮喪的心情。

六、研討本文的線索和主人公。

1、線索 :

記敍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連起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有機體。如果説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麼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綵線。因此,線索確定得恰當,會使文章內容多而不亂,全篇渾然一體。我們在寫記敍文的時候,常常覺得自己選擇的材料還挺精彩的,但寫出來以後卻覺得雜亂散漫,其原因往往就是未能給全文確定一條合理、清晰的線索。可見,在記敍文中確立線索是多麼重要。

而本文有兩條線索;一條實線(明線);一條虛線(暗線)。

實線是作者敍述的主要角度,虛線是隱藏在作品中讀者可以推知的線索。這篇文章是以菲利普夫婦對待于勒的態度為實線,以于勒的十年經歷,或者説是于勒的或貧或富的變化為虛線。

2、這篇小説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對於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描寫,而對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①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現在。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②小説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③説明:小説中的“我”作為敍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 ]

七、寫作特點:

A、 構思巧妙,主題深刻

小説雖然很少直接描寫于勒的命運,但在文中卻無處沒有于勒的影子。由於于勒,全家生活拮据;由於于勒,日夜盼望歸來;由於于勒,促成了二姐的`婚事;由於于勒,希望成為泡影;由於于勒,躲之惟恐不及。這樣巧妙的構思,有力地突出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兄弟于勒的態度完全取決於金錢,從而突出了主題,給人以強烈的感受。

B、課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描寫來揭示人物豐富的心理活動,細膩地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

①如:菲利普認出賣牡蠣的窮水手就是于勒時,“突然好像不安起來”,這是心裏驟然緊張所致;“他向旁邊走了幾步”,是想躲開于勒的目光,怕他認出自己來;“瞪着眼”看女兒、女婿,是怕他們察覺出這個祕密。這裏一系列行動描寫,加上表情的描寫,層次分明地寫出了人物緊張、恐慌以致失魂落魄的心理狀態。

②又如:菲利普夫人聽丈夫説那個賣牡蠣的窮水手好像是于勒時的表現:她怕起來了,吞吞吐吐地説:“你瘋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為什麼這樣胡説八道?”她不願相信這是真的,這樣一家人的夢想就會破滅了,於是“吞吞吐吐”的責怪丈夫“胡説八道”。她親自看清楚那賣牡蠣的果真是于勒以後,驚恐地“哆嗦”起來,但仍存一線希望,“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長打聽一下吧。”等丈夫確認那個人真的是于勒時,她暴怒起來,説:“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于勒從前佔有過他們應得的一部分遺產,而以後又給過他們發財的“希望”,現在這種希望竟成了泡影,菲利普夫人終於按捺不住,舊怨新恨一齊發作,破口大罵。她的性格特徵,隨着她的語言和心理變化,一層層地發展,至此畢露無遺。

C、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

這篇小説的環境描寫只有兩處,都是描寫大海,都烘托暗示出人物的心情。一處是輪船“在一片平靜得好似綠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一處是“天邊遠處彷彿有一片紫色有陰影從海里鑽出來”。前者烘托了人物的歡快的心情,後者烘托了人物的失望、沮喪的心情。

八、做想象性的口頭作文。

1、由教師提供下面一段情境,學生口頭續寫。

遊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裏放着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麼那麼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於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説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情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親弟弟……”

2、假設破了產,又重新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一種情景。口頭敍述,適當描繪。

説明:這個練習有益於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也易激發其興趣,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訓練。

為了讓更多學生有練習的機會,可採用小組形式先説(四人左右一組),再推選説得好的三四位同學,在全班説。條件允許也可以直接在班上説。

以上兩個練習,酌情任選一個。

九、處理課後作業

一、

此題意在引導學生了解人物心理,理解小説的主題。鼓勵學生得出自己的見解。

用第一人稱講述,要在瞭解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心理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想像、補充。

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發生變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菲利普夫婦很窮,怕于勒再來拖累他們;骨肉關係也要以金錢來衡量;虛榮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其他原因,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會和對小説人物的分析,得出結論。

對菲利普夫婦的評價,要實事求是,從生活實際出發,是評價而不是批判。

二、小説圍繞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展開曲折的情節。試根據下面的提示,從多種角度,梳理一下課文的情節結構。

原因─→結果(邏輯)

于勒揮霍家產,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邏輯)

期待─→破滅(心理)

于勒發財,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解困。于勒成了窮光蛋,希望破滅了。(心理)

開端─→發展─→高潮(情節發展)

菲利普一家因於勒的揮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發財的于勒歸來解困。船上發現于勒破產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棄他而去。(情節發展)

懸念─→結局(技巧)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歸來,為什麼?于勒在海外發財了。不料于勒成了窮光蛋,菲利普夫婦失望怨恨而歸。(技巧)

三、這篇小説在選做課文時,刪去了開頭和結尾兩部分,現照錄如下。和同學們討論一下,保留與刪去這一頭一尾,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保留開頭和結尾,能使小説以故事敍述人的角度述説,故事套故事,增加可信度。可以使讀者對人物心理有進一步的瞭解。

刪去開頭和結尾,能使小説情節線索清晰,不枝不蔓,主要人物關係表現得更清楚。

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不妨嘗試一下。

十、佈置作業

將口頭作文寫成書面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7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指導學生了解小説體裁的特點,從故事情節入手,體會文章巧妙的構思。

2.引導學生通過揣摩小説的語言來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語言的賞析能力。

3.指導學生了解作者如何運用人物描寫、環境描寫等手法來表現人物和主題的。

4.引導學生能從小説本身的內容出發,理解作者寫作意圖,並形成自己的看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各種形式的誦讀,梳理故事情節,品評小説的語言,分析人物形象,瞭解小説的寫作手法。

2.利用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與激發創造性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金錢,認識到親情和愛心對於人生的意義遠遠勝於金錢。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是如何通過各種手法來表現人物形象和小説的主題的。

2.從梳理故事情節和分析人物形象入手來理解小説的主題。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領會作者是怎樣通過一個看似平常的故事情節和幾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來反映社會現實,表現小説的主題的。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活動法等教學方法,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朗讀來完成的。

2.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通過學生自己對語言的品析,以及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來完成對文本的解讀。

3.在課文品讀過程中,教師用巧妙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品味、分析,引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學生創造性的思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導語:

中國古代有一句諺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意思是説貧窮時,即使居住在熱鬧的都市也沒有人來過問;富貴時,哪怕是住在深山裏也有遠房親戚找上門來。這兩句話反映人與人之間親疏關係完全決定於錢財的多和少,人與人之間只存在金錢關係的不正常現象,表現了一種金錢至上的炎涼世態。法國作家莫泊桑的小説就反映了這樣的社會現象。

展示課件並展示“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俗語。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引發學生思考如何對待金錢與親情之間的關係。

(二)整體感知,把握情節

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並根據教師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思考。

1.分角色朗讀:“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長、旁白。

2.複習小説的相關知識,根據文章內容,瞭解本文的主要人物和基本情節。

3.複述故事情節(指導學生按照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階段來複述)。

【設計意圖】

1.通過分角色朗讀和問題引導,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瞭解小説的人物關係、主要人物,梳理小説情節發展的脈絡。

2.通過對小説相關知識的複習,引導學生在閲讀小説時抓住小説的要素進行品讀。

(三)分析人物,品析寫法

教師出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品讀分析。

1.默讀課文,找出你認為這篇小説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是誰?請自行圈畫文中的語句,並進行品析,説説這個人物是怎樣的一個形象。

(要求學生用“我認為文中 寫得最成功。從文中 可以看出他(她)是一個 的人”的句式來表達。)

2.進行組內研讀討論,作者為了突出所塑造的某個人物形象,用了哪些寫作手法?這些手法的運用效果好在哪裏?

運用了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神態描寫,對比手法。(要求學生用“作者在塑造 的時候,用了 的寫法,表現了他(她) 的特點(或形象)”的句式來表達。)

3.你覺得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寫得很精彩,比如環境描寫,請找出來,仔細品味,説説作用是什麼。

【設計意圖】

1.通過品讀語句,分析文中的人物具有怎樣的形象。

2.通過分析寫作手法,欣賞莫泊桑作為短篇小説家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的精彩之處。

3.引導學生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

(四)研討主題,各抒己見

教師導語並設計問題:

(1)根據文中的人物關係及各自的人物特點,談談你如何看待于勒由“窮”到“富”再到“窮”的行為,以及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由“怕”到“盼”再到“躲”的行為?

(2)若瑟夫作為一個少年,他是怎樣看待他的叔叔和父母的?你是從文中哪些內容看出來的?

(3)對於作者寫作本文的意圖你有怎樣的見解,如果與別人的見解不同,你打算怎樣説服別的同學?

(4)如果父親發現買牡蠣的兩位先生中有一位竟是他日思夜想的弟弟,接下來該發生什麼呢?請根據情境説(或寫)一段話。

我只好留在母親身邊,覺得這種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親,看他鄭重其事地帶着兩個女兒和女婿向那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走去。

突然,父親急忙向我們走來

【設計意圖】

1.引導學生抓住文本內容進行分析,理解作者的創作目的。

2.通過對線索人物的作用的分析,引導學生將自己的金錢觀與文中人物、作者進行比較,讓學生在品讀小説和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形成對待親情和金錢的正確觀念。

3.創設情境,豐富學生的想象力,並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新性思維的發揮。不同的情境的設置,能讓學生明白在金錢面前,不能失去對人的真誠的愛心和同情,實現課內外遷移,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五)佈置作業

請試着將本文中“若瑟夫”這個人物去掉,然後把小説的情節重新改編一下,講給家人聽,並比較改動前後的效果。

【設計意圖】通過改編小説的情節和人物設置,體會作者在小説創作中對情節和人物安排的巧妙之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8

一、導入新課,揭示目標:

老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狼》這篇課文。”

(板題:狼)(PPT1)

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投影見PPT2):

1、能正確朗讀全文。

2、能正確譯將並背誦課文第1-3小節。

老師:“同學們,有沒有信心完成今天的目標?”

二、一讀課文,掃除生字詞。

師:首先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請看大屏幕。

(出示自學指導一)(PPT3)

讀書時語速不要太快,3分鐘後比比誰能讀準字音,停頓正確,聲音響亮。其他同學認真聽,發現有讀錯的地方,請舉手幫助糾正。

1、指名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認真聽,更正有誤的地方,師板書生讀錯的字,並表揚讀的正確,聲音響亮的學生。

2、出示易讀錯的字,請學生上台注音,餘生更正(PPT4)

3、學生齊讀板書的字兩遍。

4、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全班再次朗讀全文。(指導學生讀的時候語速不要太快)

三、二讀課文,譯講課文。

師:大家都會讀了,下面,我們再來讀課文,練習譯講。

(出示自學指導二)(PPT5)

請同學們小聲讀課文,並結合課文下面的註釋練習翻譯第1-3小節,如有疑問可同桌討論或舉手問老師。8分鐘後,比比誰能正確譯講,譯講時先讀一句原文,勾畫並解釋一下重點詞語(PPT6),最後連起來翻譯句子,其餘學生認真聽,更正有誤的.地方。

1、學生讀課文,準備譯講。(師巡視,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2、請同學起來逐句譯講,若發現錯誤則請學生更正;若還不對,師生討論更正,並適當板書生譯錯的詞。(譯講完一小節,就讓學生齊讀一小節,老師對翻譯正確的同學給予鼓勵和肯定)

四、當堂訓練(一)

讀課文,背誦課文。(PPT7)

請同學們背誦課文1-3小節,5分鐘後我們來比一比誰更厲害。

出示背誦提示(PPT8)

五、宣佈下課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抓住菲利普夫婦態度變化,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2、培養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培養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人生觀。

教學過程:

(一)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化

師:剛才xx同學根據小説的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把課文非常完整地複述了一遍。(教師指着板書説。)

細心的同學們肯定會發現,整篇文章圍繞着(生略)。對!圍繞着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來展開的。

那麼,這位我們全家人盼望、等待已久的叔叔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略)

師:哦,有的同學説他是個正直的人,好心的人;可也有的同學説他是壞蛋、流氓、無賴,有什麼依據麼?xx你説。

(生:略)

師:好,你真會發現。因為叔叔決定還錢,買別墅給我們,還要和我們過好日子,所以他是個正直的、好心的、有良心的、有辦法的人。總而言之,他是我們家的(生略)嗯,救星和希望(教師邊説邊板書)。

師:那為什麼還説他是流氓、壞蛋、無賴呢?xx你説。

(生略)

師:大家同意嗎?我們説于勒叔叔是流氓、壞蛋、無賴是因為他年輕時好吃懶做、揮霍財產,最關鍵的是他——?

(生略)

師:哦,你反應真快!是他大大佔用了我父親應得的那一部分財產。這致使我們家陷入了困境,這才是關鍵!所以他簡直是我們家的恐怖(教師邊説邊板書)。

後來呢?我們在船上相遇後,情形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叔叔在父母口中又成了怎樣的人了?

(生略)

師:這個好心人一下子又成了“這個小子”、“那個傢伙”、“那個討飯的”、“賊”,當希望破滅時這個“救星”又成了“恐怖”、“災星”。(板書)

(二)追究根源

師:為什麼菲利普夫婦會有這樣的變化呢?

(生略)

師:因為叔叔的貧窮和富有!(教師邊説邊板書)。你説得真好,老師想獎勵你,那就請你上來把這兩個字寫出來吧!

師:好,大家看黑板。(教師邊畫邊説)當叔叔貧窮時,他是我們家的恐怖,父親甚至把他打發到美洲去;而當他發財了,他又成了我們的希望;最後當我們發現叔叔是*賣牡蠣為生的窮光蛋時,我們離開了他。

同學們,這條曲線除了表示菲利普夫婦的態度變化,還給我們提供了什麼信息?

(生略)

師:大家真會動腦筋!它還告訴我們于勒叔叔坎坷曲折的一生,其實這就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

師:于勒叔叔的種種遭遇,菲利普夫婦的不同態度,其幕後肯定有一樣東西操縱着,那是什麼呢?我先不説,大家一看就明白。(教師板畫)哦,有的同學猜到了,是——金錢!大家説對嗎?

看到這東西時,你們想説什麼呢?

(a生略)

師:好,請坐。是金錢使菲利普夫婦像變色龍一樣地變化着他們的態度……xx你説。

(b生略)

師:哦,他説是金錢使其樂融融的手足情深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很好,請坐!中國也有這麼一句俗語:“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教師邊説邊寫)

那麼有錢不好麼?xx你説。

(c生略)

師:嗯,確實錢可以買很多東西,很實用,還可帶動經濟發展。真有經濟學家的頭腦!xx,你還有什麼想法?

(d生略)

師:可算一語道破天機!錢很可愛,但我們不能成為錢的奴隸!

像菲利普夫婦這種崇拜金錢、金錢至上的思想就叫“拜金主義”。文中的“拜金主義者”還有誰?(生略)

師:小職員,你怎麼看出來?

(生略)

師:你真細心!小職員和二姐結婚也是因為這個東西!(教師指着板書説)

是啊,連世間最聖潔的愛情也沾染上銅臭味兒,你們説這個社會不可悲嗎?

教學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盼遇富贊

恐怖希望恐怖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詞的讀音和含義。

2.梳理故事情節,概括大意。

3.學習小説通過對人物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通過人物形象探討小説主題思想。

5.認識金錢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研讀課文,理清故事情節。

2.分析小説的人物形象,探討小説的主題。

方法指導

誦讀,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從具體語境中分析體會各種描寫方法的作用。

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預習

1.生字

拮(jiè)據棧(zhàn)橋襤褸(lánlǚ)牡蠣(mùlì)闊綽(chuò)

煞白(shà)撬開(qiào)詫異(chà)糟蹋(zāotà)衣冠(guān)

哲爾賽島(zhē)

2.解釋詞語

拮据:手頭緊,經濟狀況不好。

糟蹋:損壞,浪費。

襤褸:指衣服破爛不堪。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一天天地增長。俱,全,都,一起。

十拿九穩:比喻很有把握。

鄭重其事: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説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説明它的奧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名,説出。

衣冠整齊:衣服和帽子穿戴的整齊端莊。

為期不遠:指快到約定或規定的日子了。

二、題解

1.莫泊桑:法國19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羊脂球》,轟動法國文壇,其代表作有:長篇小説《俊友》,《漂亮朋友》,《一生》等;短篇小説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不同程度反映了資本主義的罪惡。

三、課文誦讀指導

小説以“我”為主體敍事,因此敍述語言要讀的平緩,娓娓道來;菲利普太太誇讚于勒時,要讀出熱切期盼的語氣,罵于勒時,要讀出尖利刻薄的語氣;菲利普先生盼于勒時,也要讀出期盼的語氣,在船上認出于勒時,要讀出緊張、沒主見、還有些怕妻子的語氣。

學生讀課文,體會。

四、梳理故事情節,概括大意。

1.析題:“我的叔叔于勒”于勒是全文的核心,全家人的心情特別是菲利普夫婦的情感緊隨着于勒的命運在變化。請用一個字概括他們的心情,例如:盼于勒。(1---4)

2.理清故事情節。

盼于勒:(1---4)誇于勒(5---19)遇于勒(20---47)躲于勒(48---49)

五、主題探究

關於小説的主題,有以下幾種理解。

1.金錢關係説。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了。”菲利普夫婦對親兄弟于勒前後不同的.態度正揭示了這種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2.虛榮説。小説一開始就點名了菲利普一家的社會地位------處於社會中下層。但菲利普夫婦卻具備那種愛慕虛榮、死要面子的性格特徵。小説通過幾件小事揭示了那種虛榮的近乎滑稽的醜態,這種虛榮讓他們連多看一眼于勒的勇氣都沒有。

3.小人物生活的辛酸。有人認為,從菲利普夫婦的立場看,他們不認于勒首先是于勒佔用了菲利普應得的那份財產,菲利普對弟弟還是寬容的。于勒的惡行使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艱辛,因為女兒的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為他們擺脱貧困的唯一的救命稻草,後來遇到因貧困潦倒無顏回來的于勒,認下於勒,他們的生活將更加貧困,甚至會扼殺女兒來之不易的婚姻,掙扎在生活底層的小人物只好躲開弟弟。

一、作者簡介

(見教學設計二略)

二、梳理情節

盼于勒------誇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作業:完成《創新課時訓練》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

導入

(直接導入,略)

新課

一、研讀課文。

1.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對菲利普夫婦進行描寫的語句,①作者用了那些描寫?②表現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明確:小説通過語言、動作、神態描寫來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唉,如果於勒竟在這隻船上,那會叫人多麼驚喜呀”,語氣中充滿了期盼、渴望。菲利普太太學兩位太太吃牡蠣時,表現出典型的小市民的虛榮。當她認出窮水手是于勒時,不安、臉色蒼白、向旁邊走幾步躲開于勒,寫出了人物失魂落魄的心態,自私貪婪,虛榮勢利的性格特徵。“哆嗦”,“暴怒”,“破口大罵”刻畫出了人物的精明、刻薄、潑辣。

2.“我”父母對於勒的態度有什麼變化?其中不變的是什麼?在這種變與不變中反映出了什麼?

明確:于勒窮時是“全家的恐怖”,“流氓”,“無賴”;富時是“全家唯一的希望”。其中不變的是對金錢的追求和貪婪。這種變和不變反映了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二、探究質疑

1.關於于勒該如何評價?

明確:言之成理即可。參考理解如下。

①難以原諒的敗家子。小説對於勒採取了側面描寫的手法,當初他行為不正,糟蹋錢。到美洲後,從來信中知道掙了點錢,但他花錢很闊綽,説明他的行為沒有變,所以才會再次窮困潦倒。

②可憐的被遺棄的人。年輕時因為行為不當被打發到美洲,後回到法國卻不願回到親人身邊,怕拖累他們。而他的哥哥嫂子卻唯恐避之不及,因此于勒是值得同情的。

三、完成學案(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構思的巧妙及情節的曲折,培養構思情節的能力。

2. 學習通過多種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

3.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髮掘主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 培養學生創造性構思情節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2. 通過對比的.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發掘主題的能力。

四、德育、倫理滲透點:

體會人情冷暖和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法設計:

研究討論式

七、師生互動設計:

1、 通過複述和補充複述情節,讓學生體會小説構思的精妙。

2、 通過口頭作文的形式,為課文另擬一個結局,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3、 分組討論、深刻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4、 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師生共同探求小説的主題。

八、教具:多媒體

九、教學思路

1. 預習。完成注音解釋並熟悉課文。

2. 介紹作家作品(投影)

3. 點名複述故事情節並由其他同學補充。

4. 提問: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前後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點名回答

5. 小組討論課後練習一:菲利普夫婦為什麼不認于勒?(此為開放性題目,不拘一個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 口頭作文:(選一題目)

想象一:菲利普夫婦在船上發現一位百萬富翁像于勒,他們會怎樣?

想象二:當菲利普夫婦回來時,船發生了意外,最後是一個像于勒的人救了他們……

想象三:當他們乘坐聖瑪洛船回到家時,發現那個老水手竟然在他家門口等候他們……

想象四:假如於勒知道菲利普一家在船上,他會怎麼想呢?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一、以“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為指導,理解小説的主題思想。

二、學習本文通過人物語言、行動揭示人物心理,刻畫人物性格的寫作方法。

三、領會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教學設想:

一、安排兩課時

二、通過分角色朗讀,領會人物性格,理解主題思想

教具:錄音機、投影儀、小黑板等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簡介作者、作品

二、熟悉故事情節,初步領會人物性格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介紹作者,小説背景

馬克思、恩格斯書“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温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與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這句話充分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無情。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揭示此主題的文章《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法國十九世紀末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説家之一。他出身於一個沒落貴族家庭,中學畢業後,參加了普法戰爭。戰爭結束後,他到了巴黎,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小職員,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以後離職從事專門的文學創作,並拜福樓拜為師。10年間他寫了300多個短篇和6個長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深廣,尤其是短篇小説,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説巨匠。長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精神的墮落。

他的小説在藝術手法上,也有很深的造詣,特別是短篇小説。他的作品重視結構的佈局,行文波瀾起伏,引人如勝,故事情節巧妙真實,結局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另一個突出特點是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塑造了好多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

二、聽錄音範讀課文,同時思考問題

1、菲利普一家為什麼每帶星期天就到海邊棧橋上去散步?父親那句永不變更的話是什麼?

2、接到于勒叔叔的兩封信後,全家人是如何評價于勒的?

3、在去哲爾賽的旅行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4、在旅行返回中,全家人為什麼改船隻?

明確:班級討論,參考“課文點評”中的段評部分,具體的旁批可暫不引用,在分析文章內容,人物性格時再作參考。

盼于勒開端

贊于勒發展構思巧妙

遇于勒高潮情節曲折

躲于勒結局

中心線索––––––––––––––––于勒的貧富變化

故事情節安排巧妙,以于勒淪落、暴發、再淪落為線索展開情節:先寫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歸來,然後出其不意地安排船上的突然相遇,于勒的窮困潦倒再度成為全家人恐怖的緊張情節,故事大起大落,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三、分析景物描寫對錶現主題的作用

第一次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歡快的心情

第二次景物描寫烘托了人物失望、沮喪的心情,與上船時的心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四、佈置作業

1、作品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要人物是誰?

2、思考:青年小公務員向二姐求婚這件事在故事情節發展中起什麼作用?

第二課時

一、分析作品題目與主要人物

二、分析人物性格,以菲利普夫婦為主

三、分析細節描寫的'作用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分角色朗讀課文並分析文章

講述:這篇文章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主要人物是否就是于勒?作家對於于勒的描寫採用的是什麼手法?回答,明確: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虛寫和略寫的,他表示主要人物。

“我”早作品中起什麼作用呢?回答,明確。“我”作為敍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角度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在“我”的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和喜怒哀樂。然而,作品對“我”的描寫也沒有多少筆墨,他也不是主要人物。

此外,菲利普的兩個女兒,女婿,顯然是次要人物。寫他們是情節發展的需要,有深化主題作用。在情節的發展中,因為婚事才引起旅遊,也才有發現于勒的機會;在反映主題方面,小公務員看了信,相信自己也會攀了富親而闊綽起來,這從另一方面在更深的意義上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本質,即婚姻關係也是金錢關係。

作者着意刻畫的是菲利普夫婦。對夫婦虛偽、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他們雖然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但他們的靈魂以被資本主義社會腐蝕透了。于勒三次變化着的身世,使菲利普夫婦的態度也變化了三次。

菲利普夫婦反覆無常的變化,原因是金錢。富在天涯盼相聚,讚詞滿口“骨肉情”;窮到眼前不認親,驚恐咒罵“避瘟神”。在那個社會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二、小説在對人物刻畫中也注意了細節描寫

1、作者安排吃牡蠣這一細節有什麼作用?

明確:有意表現菲利普欽羨闊氣,風雅,想擠進上流社會的心理狀態,同時為後文吃牡蠣,遇上于勒,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作好了準備。

2、小結結尾,安排了一個“十個銅子”小費的細節,有什麼作用?

安排這個細節,不僅表明于勒地位的低下,生活的艱辛,也表現了孩子的純潔和善良,同時菲利普夫婦的嘴臉南體現了資本主義社會的世態炎涼,也充分冰箱了作者對資本主義人與人之間純粹金錢關係的批判態度和憎惡之情。

三、辨析詞語

1、恭維恭敬

2、鄭重慎重

3、端詳端量

4、闊氣闊綽

四、完成課後練習四

五、按“積累與聯想”七,寫一篇短文。要求:按人物性格,聯想合理。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一、品察細節,分析人物形象。

二、認識“金錢置於親情之上”的主題。

三、欣賞巧妙的構思,曲折的情節。

教學過程:

一、引入(介紹作者)

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創作,轟動了法國文壇。短短的一生當中,寫了6部長篇小説300多個短篇,其中許多作品流傳甚遠,尤其是短篇小説,使他成為一代短篇小説巨匠。他的作品絕大多數是寫法國中下層社會的形形色色的人物,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諷刺和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的人們的精神的墮落。

二、分析情節

1、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把小説的情節分為四部分,並分別為每部分擬一個小標題。

提示:(小黑板)

開端:()于勒發展:()于勒

高潮:()于勒結局:()于勒

明確: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恨)、躲于勒

2、思考:

①情節從什麼地方開端?這時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如何?

②于勒去美洲後,故事情節有了怎樣的發展?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有什麼變化?

③船上巧遇是高潮。菲利普夫婦突然見到于勒,態度又有怎樣的變化?

明確:

貧:壞蛋、流氓、無賴、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辦法的人、救星

貧:小子、傢伙、老流氓、賊、討飯的

3、自讀全文,找出“盼”、“避”的主要細節。

如“永不變更的話”、“揮手帕”、“擬計劃”;“趕到美洲”、“暴怒”、“躲避”等。結合圖片完成問題。。

(1)個別讀完“盼”的細節,師問:為什麼他們熱切的盼望于勒歸來?生回答。

明確:因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樣樣都要節省,而於勒在美洲發了財,盼望早日歸來過上幸福的生活。

(2)讀完避的細節後,師問:當真的遇見時,他們反而不認,又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什麼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説明)回答這個問題由於學生是初步接觸課文,思考問題或許過於表面化。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學生可能會得出如下分析結果。

1、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

2、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德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

3、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

4、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如果他們委有錢,就會認下於勒。

5、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如果他們不是那麼好面子,則結局不會如此。

6、是菲利普夫婦的思想意識造成的。在他們的頭腦中只認識錢。

7、是那個社會制度造成的。在資本主義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金錢關係。

明確: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婦只認識錢而於勒又淪落為窮人,其根本原因是:那個金錢至上的社會制度。

點撥:説明他們的希望不過是個虛幻的肥皂泡而已,是一場欺騙自己的白日夢。

三、分析小説的人物形象

1、研討本課的主人公是誰。

△這篇小説的題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對於勒卻僅有幾筆直接描寫,多是側面寫,而對菲利普夫婦的性格刻畫用了很多筆墨。誰是本文的主人公呢?

最終明確:小説題為《我的叔叔于勒》,于勒卻是作為暗線,略寫和虛寫了他的過去和未來。他的出現只是在海輪上賣牡蠣那短短的一瞬。作者把筆墨凝聚在“我”的一家旅遊哲爾賽島在海輪上巧遇于勒這一件事上,集中表現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驟然變化上,從而刻畫出他們貪婪、自私、勢利的性格特徵。小説正是通過刻畫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從而揭示全文主題思想的。因此,本文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

2、分析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徵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惟利是圖、勢利

3、分析小説中“我”在文章中的作用

小説中的“我”作為敍事的主體貫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的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都是從“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託着作家的褒貶、愛憎、喜怒和哀樂。

對若瑟夫的心理描寫,體現了孩童的純真、善良,與大人的勢力、刻薄形成了對比。表明了作者的'良好願望。——希望“人間多一點親情、多一點愛,少一點金錢下的冷酷。”這也正是他以“我的叔叔于勒”為標題的原因。

四、分析小説的主題思想

于勒:窮―――富―――窮 赤裸裸的金錢關係

菲利普夫婦:攆―――盼―――躲

點撥:金錢能夠影響到人與人的關係,這不僅在過去、在國外,即使在現在、在我們周圍,也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關於金錢對資本主義社會人際關係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曾有兩段精彩的論述。

馬克思、恩格斯説:“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温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聯繫了。”

馬克思説:“貨幣能使各種冰炭難容的人親密起來,迫使勢不兩立的人互相親吻。”

由這兩段可看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什麼關係呢?生答:純粹的金錢關係。金錢能使水火難容、勢不兩立的人親密起來,同樣,也能使親密無間的人如同陌路。

小説主題: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描述了菲利普夫婦對待親弟弟于勒前後截然不同的態度,畫出了一幅資本主義社會裏,貧窮則兄不認弟觸目驚心的慘象,藝術的揭示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純粹的金錢關係”的主題思想。

◎你看了這個“嫌貧愛富”的故事以後,你有什麼感受或啟發呢?

點撥:

1、不要把實現理想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去奮鬥,去努力,去爭取。

2、在親情和金錢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3、對弱者應多付出愛心,同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五、小結

六、作業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1、與前後教材知識體系的聯繫

本文是國中語文課本所錄選的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在新教材中編入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三篇課文。本單元已經學習了《故鄉》、《孤獨之旅》兩篇反映少年生活的小説,學生從中獲得了人生的啟示和藝術的享受,同時,對小説這種文學體裁有了初步的認識。相信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把握人物形象,加深對描寫、對比手法的認識,體會作者的感情態度,認識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併為下一篇反映師生之間關係的小説《心聲》打下基礎。

2、本課的知識體系

莫泊桑的這篇小説,行文波瀾起伏,故事情節巧妙曲折,用洗練的筆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人物形象鮮明生動。小説通過菲利普夫婦對其弟弟于勒態度的前後變化,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一幅19世紀後半葉法國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是通過少年若瑟夫的視角來表現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對人生、社會的認識。

本課的閲讀教學,擬從把握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曲折的情節,領會作品的豐富內涵。力求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用現代人的思想觀念,創新、多元評價作品的主題,領會其匠心獨運的藝術構思。在評價認識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二、確定教學目標

1、依據

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於使全體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豐富語言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閲讀方法,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國中小説的教學,要以培養興趣為主,讓學生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

2、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對學習小説大都有較濃厚的興趣,他們很關注小説情節的發展,人物的命運,看過小説之後印象較深的就是故事情節和人物的命運結局。對於小説中的字、詞、句,大部分學生不會感覺有難度。由此,依據教材要求,重點研討有關課文內容、寫法、主題等幾個問題。另外,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通過口頭作文的形式,為課文另擬一個結局。為減輕學生負擔,保留興趣,本課教學不佈置預習。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把握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2)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思想。

能力目標:(1)學習運用個性化描寫及對比手法刻畫人物。

(2)把握小説的情節構思,鍛鍊創造性思維。

德育目標:認識19世紀法國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金錢關係,摒棄虛榮心,提高道德觀念。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從多角度刻畫人物形象,運用對比展現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教學難點:懸念的鋪排,構思的巧妙,主題的分析。

三、教學思想

基本原則:圍繞目標,引導閲讀,讀中感悟,探究研討,因材施教,注重知識遷移,致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教師首先要激發全體學生對本課的閲讀興趣,指導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並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承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並對突發的問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運用

1、學法指導

(1)理解——品味——感悟

學生學習本文,首先應該熟讀課文,從整體上感知課文,逐步達到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課文,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在分析人物性格時,要抓住一個“變”字,通過變化的對比,培養學生的比較思維能力。在分析懸念鋪排時,要扣住一個“巧”字,以達到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後感悟課文,欣賞作品,體會主題,感受文學藝術的美。

(2)自主討論

這篇小説的內藴很豐富,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主動質疑問難,合作探究以釋疑,培養解讀小説的能力,如從情節分析入手,探討作品主題等。

(3)誦讀法

莫泊桑的'小説語言簡潔明快,幽默機智。課文在技巧的運用上很出色,如人物的心理描寫、懸念的運用、情節的安排。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表情朗讀,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語言、行動和表情是如何揭示心理活動和刻畫人物性格的。課堂教學以朗讀揣摩為主。

2、教法指導

堅持啟發式。問題要精簡,並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閲讀體會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認識作者的感想態度。

3、手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結合多媒體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

本課教學時數擬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要點:誦讀整體感知文意,把握人物形象,明確主人公,加深對描寫、對比的認識。

(一)導入

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説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們今天就來了解發生在19世紀的一個普通法國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看看菲利普一家人有什麼喜怒哀樂。(板書:課題、作者)

(二)介紹作者

大屏幕顯示:莫泊桑是法國19世紀後半期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的小説流傳久遠,作品有長篇小説《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説《菲菲小姐》《項鍊》《我的叔叔于勒》等。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諷刺和揭露了資本主義的罪惡,尤其是在資產階級思想腐蝕下人們精神的腐朽。

(三)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默讀全文,初步感知小説內容,勾畫並疏解疑難字詞。

大屏幕顯示:

拮据:iéū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闊綽:chu排場大,生活奢侈。

煞白:shà由於恐懼、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極白,沒有血色。

詫異:chà覺得十分奇怪。

襤褸:lán lǚ(衣服)破爛。

張皇:驚慌,慌張。

與日俱增:隨着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增長。

十拿九穩:比喻很有把握,也説十拿九準。

棧橋zhàn 牡蠣lì

2、學生自由朗讀,嘗試複述故事梗概。

(設題目的:培養學生掌握課文大意和口語表達能力。)

(四)品味、分析

大屏幕顯示:

討論:①小説刻畫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們的個性特徵怎樣?菲利普夫婦的言行是怎樣變化的?從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語句、語段中可以看出。

②課題《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為《于勒》或《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婦》?本文的主人公是誰?為什麼?

(方法設計:學生先獨立思考以上問題,然後分組討論、交流,最後在班內交流質疑,並逐步明確。)

(設題目的:從分析人物入手,讓學生明確人物性格的塑造靠描寫和對比。以課題的改變明確主人公。理解“我”對於勒的感情區別於“我”的父母對於勒的感情,以及各個人物在中的作用。)

歸納、明確:①主要人物有菲利普夫婦、于勒、我。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虛榮、勢利、自私、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憐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樣的小市民階層的共性外,還精細、刻薄、潑辣。文中的“我”富有正義感和憐憫心。于勒則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受害者和失敗者。菲利普夫婦言行的變化有:于勒貧:壞蛋、流氓、無賴。于勒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辦法的人。于勒貧:小子、傢伙、老流氓、賊、討飯的。恐怖——希望——恐怖、仇恨。②不可以。本文的標題能夠體現出從“我”的視角看待社會,並且能夠表明我和于勒的關係。其他幾個標題不具備這個特點。關於主人公,允許有不同的見解。觀點一、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婦。因為本文重點要表現的是他們的虛榮、勢利、貪婪、殘酷;對他們的描寫刻畫用的筆墨較多。觀點二、主人公是于勒。本文的情節主要是通過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態度的變化來展開,雖然對他多用側面描寫,但正是由於有于勒,菲利普夫婦才有了表現自己本性的舞台。

(五)課堂小結

這篇小説主要通過富有個性化的描寫和鮮明的對比反映了菲利普夫婦的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這點值得我們寫作時學習。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通過分角色朗讀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瞭解情節發展的因素,合作探究,多元評價作品主題,聯繫生活實際體驗與反思。

(一)分角色朗讀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長、旁白

要求:讀出對人物的理解

(設題目的:重温課文,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大屏幕顯示:

討論:①我們一看到這篇小説,馬上被它吸引,並急於讀完,關鍵在於小説設置了懸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懸念,作適當分析。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如:開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為什麼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齊地到海邊棧橋上散步?于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曾是災星的于勒,現在為什麼卻成了他們的福音?他們極其美妙的夢境是否得以實現等。

(設題目的:理解本文巧妙的情節,也引導學生由此入手逐層理解小説的主題思想)

②小説的結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婦躲開了日夜盼望的于勒,這是為什麼?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怎樣的社會現實?從中可見小説的主題是什麼?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個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婦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況,於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為人造成的。如果於勒是一個品行很好的人,則菲利普夫婦不會如此。③是于勒貧窮造成的。如果於勒此時很富有,菲利普夫婦一定和他相認。④是菲利普夫婦經濟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婦的虛榮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婦的金錢利己意識造成的。⑦是社會文化造成的。這篇小説展示了于勒從窮到富、再到窮的升沉過程,描述菲利普夫婦對於態度的幾度變化,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勢力統治下小資產階級的自私冷酷、極度虛的心理,也反映了在這種社會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與無奈;同時,也通過寫若瑟夫對窮於勒的憐憫,表達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貧弱者的思想感情。(設題目的:學生進一步理解主題,明確19世紀法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只有金錢關係,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三)感悟

請學生暢談學過本課的感受、啟示。

①不要把理想的實現寄託在別人身上,應該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奮鬥、去爭取。

②在金錢和親情上,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③對弱者應該多付出愛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四)口頭想象作文

大屏幕顯示:請同學們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展開合理想象,依據下列情境提示續寫小説的結局,任選一個:

(1)遊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繼續向哲爾賽島前進。……

父親急忙向我們跑來:“克拉麗絲!克拉麗絲!”他眼睛裏放着光,臉漲得紅紅的,像熟透的蘋果。“快去看啊,那個吃牡蠣的極有風度的先生怎麼那麼像于勒!在他身旁還有一位高貴的婦人呢!”顯然是由於狂喜,父親抑制不住激動大聲地説道。“是嗎?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來了!”母親一時不知用什麼語言來表達她與丈夫的同樣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們的弟弟……”

(2)假如破了產,又窮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門上,將是怎樣的一種情景,請抓住人物性格特點,進行創造性描繪。

明確:

(設題目的: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鍛鍊表達能力)

(方法設計:為了讓更多學生有練習的機會,可以採用小組形式先説,再推選三四名較好的同學在全班説。)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劇,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關照生活,思索人生,我們找到了健全、美好心靈的答案,讓我們再説一次——讓世界充滿愛!

(六)佈置作業

寫一篇反映當今社會人際關係的小作文,文體不限,立意自定。

《我的叔叔于勒》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掌握辨析小説主要人物的方法。

2.學習剖析人物的方法。

3.理解小説表現的主題。

【教學重難點】

1.人物剖析。

2.主題把握。

3.理解各種角色在小説中的作用。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莫泊桑是法國著名的短篇小説家,他與俄國的契訶夫、美國的歐亨利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説三大巨匠。他的短篇小説側重描寫人情世態,構思佈局巧妙,故事情節曲折起伏,善於用精練筆墨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今天我們要學的《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這樣的一篇小説。

二、整體感知

1.速讀課文,積累詞語。

棧(zhàn)橋牡蠣(lì)煞(shà)白別墅(shù)撬(qiào)開詫(chà)異

襤(lán)褸(lǚ):(衣服)破爛。

拮(jié)據(jū):手頭緊,經濟境況不好。

端祥:仔細地看。

闊綽:排場大,生活奢侈。

鄭重其事:嚴肅認真地對待這件事。

莫名其妙:沒法説出其中奧妙。

2.整體感知,按情節的結構複述情節。

明確:故事的開端:菲利普一家人盼望于勒回來。

故事的發展:菲利普夫婦誇讚于勒。

故事的高潮:菲利普一家人巧遇于勒。

故事的結局:菲利普夫婦躲避于勒。

三、深入探究

(一)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辨析。

探究一:從標題上看,這篇小説寫的是誰?

明確:于勒。

從小説的內容看,于勒是小説的主人公嗎?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1.討論前,教師提示:如何判定一個人物是否為主要人物,有三個角度,首先看人物着墨的多少;其次看人物在小説中的地位和作用(即看人物的活動及活動所起的作用,是否能表現作品的中心,揭示主題);第三看作家的創作意圖。大家開始閲讀,做好記錄,並確定小組發言人。

2.學生閲讀課文,思考批註。

3.小組交流彙報。

4.教師歸納小結。

于勒不是主人公,于勒在文中是這樣出現的,一是全家人的談話,二是插敍介紹,三是在遊船上。

探究二:于勒雖然不是小説的主要人物,可老師感覺于勒這個人物在文中無處不在。大家的意見是怎樣的?從文中尋找信息談談你的理解。

1.學生閲讀課文,整理相關信息。

2.相互交流。

明確:于勒顯然着墨不多,但很重要,他的命運決定着菲利普夫婦的變化,並在他們一家中佔據着重要地位,掀起了很大的波瀾。他是小説的線索人物。

探究三:“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

“我”是故事的敍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態度和行動都是從“我”眼裏看到的,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評述也是從“我”的角度道出的。

(二)稱呼探究。

1.菲利普夫婦對於勒有哪些稱呼?

明確:壞蛋、流氓、無賴;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2.學生討論:

請同學大致分分類,説説這些稱呼是在什麼情況下説的?他們對於勒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態度?

明確:于勒:佔錢——趕賠錢——盼有錢——贊沒錢——罵、避

3.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五花八門,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稱呼?

明確:因為于勒當初花了菲利普夫婦的錢,所以菲利普夫婦稱他是壞蛋、流氓、無賴;因為于勒到美洲賺了錢,不僅願意還他們錢,而且還可以多給他們錢,所以菲利普夫婦稱他是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因為于勒破產又失去了錢,又可能要回來花他們的錢,所以菲利普夫婦稱他是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三)言行曝光。

學生細讀課文,研究菲利普夫婦分別使用以上稱呼時的語言、行動、表情,並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他們對於勒的態度。之後分小組交流意見。

明確:對於勒的態度分為三個階段:“恐怖”——“希望”——“恐怖、仇恨”。

(四)心靈剖析。

問題:你認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態度,變來變去的原因是什麼?其中不變的又是什麼?對此你有何評價?

明確:是“錢”;變來變去的原因是“錢”;其中不變的還是“錢”。

我是這樣看的:資本主義社會異化了人和人的關係。菲利普夫婦的無義寡情,于勒被棄的遭遇是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社會的概括。恰如馬克思、恩格斯説:“現代的資產階級家庭是建築在什麼基礎上的呢?是建築在資本上面,建築在私人發財上面的。”

生活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小人物的生活也是辛酸的。作品中的菲利普是一個既可鄙又可憐的形象。他們掙扎在社會的底層,也正因於勒的惡行,將一家人的生活拖累到貧困中不能自拔。生活的艱辛,乃至女兒出嫁都成了問題。于勒發財的消息,成了擺脱生活窘迫的唯一救命稻草,可現實是他們遇見了無臉歸來的窮困潦倒的于勒。面對無奈的現實,他們的選擇無疑是艱難的。勢利,作為人類普遍的劣習和商品社會必然會衍生的生活現象,是超越時代、地域的。

所以,在金錢和親情上,我覺得應珍惜親情,淡泊名利。

四、技法鑑賞

這篇小説的情節安排、人物塑造、環境點染方面都很有特點,找出實例來欣賞。

教師範例:

《我的叔叔于勒》肖像描寫淺析

法國19世紀著名的短篇小説大師莫泊桑的創作向來以體物察情的精微細緻而稱譽文壇。《我的叔叔于勒》是他的短篇傑作。其間對於于勒外貌形態特徵的描寫共有四處,文字不多,寥寥幾語,輕描帶過,往往不易為人們所注意,其實,只要對此深思細玩,我們不難於此窺見作家靜觀默察,求異翻新的潛在功力。

于勒第一次出現在我們眼前是陌生而突然的,作品這樣寫道:“父親忽然看見兩位先生在請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蠣。一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開牡蠣,遞給兩位先生,再由他們遞給兩位太太。”這兒,水手于勒給我們的第一印象是模糊籠統的襤褸蒼老;“一下撬開”、迅疾“遞給”的動作描寫,又表明了他幹活的裏手熟行,也暗示了他操此買賣為時久遠,生活之窮困潦倒,可想而知。無論是人物的外貌形態特徵還是人物的嫻熟動作行為,都是“父親”和“我”立足遠處毫不經意之中偶爾瞥見的,可以設想,要是父親沒有被兩位太太吃牡蠣的高雅高貴所誘惑,他怎麼會注意貴婦身邊這個緘默無聞的水手呢?更何況,父親還看不清水手的面容,無法辨出他就是于勒呢!所以,他表現出一副視而不見、旁若無人的表情。而當父親裝闊擺富,主動建議為兩個姐姐買牡蠣時,他照樣是因為沒想到水手就是于勒而對他毫不留意,我更是因埋怨父親待人不公而心神不快,我們誰也沒有留意于勒其人狀貌如何,所以,第二次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于勒仍舊是一介“衣服襤褸的年老水手”。這淡淡一筆,道出了他(于勒)為人的卑賤無能,他像海邊一朵毫不引人注目的浪花,稍縱即逝,在人們心目中沒有零星半點的位置,與第一次外貌描寫相比較顯然毫釐不差,第二次描寫的于勒也仍舊是“我”和“父親”立足遠處所看到的水手,形貌照樣模糊不清,只不過,這一而再的不為人知反倒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卑賤可憐。

作品對於勒形貌的第三次描寫是這樣的:“他又老又髒,滿臉皺紋,眼光始終離不開他手裏乾的活兒。”這是“我”覺察父親母親的荒亂失態後着意觀察的于勒叔叔,雖然我仍是立足遠視,可是由於留心端詳,因此,較之前面第一二次毫不經意要看得具體真切,于勒叔叔不僅蒼老骯髒,而且滿臉皺紋,他正目光專注埋頭幹活,顯然,這不再是隱約模糊的人物整體輪廓,而是顯豁奪目的外貌形態局部特徵。小説正是通過這樣具體細緻的形態描寫,進一步揭示了于勒窮困潦倒、飽經風霜的人世滄桑,也寄寓了作者隱祕難言的同情之心。最後,當我走近於勒叔叔,當面牡蠣付錢時,我對他再一次作了細緻入微的觀察:“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隻滿是皺痕的水手的手。我又看了看他的臉,那是一張又老又窮苦的臉,滿臉愁容,狼狽不堪。”這段描寫猶如電影藝術中的特寫鏡頭,作者抓住了人物頗具特徵的手,進行逼真細膩的描繪,傳神地展示了人物的生活遭遇。佈滿老繭、皺痕累累的枯手,窮愁憔悴、神色窘迫的面龐,恰似靜默無聲的油畫,含蓄而有力地傳達出人物輾轉悲苦的內心世界,激發讀者深摯的`同情和強烈的共鳴,難怪看到這副肖像畫之後,“我”心裏反覆叨唸,鳴抱不平。

上述分析表明,作品對於勒的四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從無意到有意,從整體到局部,從模糊不清到皺痕畢現,情態各異,生動傳神,既層次鮮明揭示了人物悲愴無告的內心痛苦,又不露聲的抒寫了作者內心情緒的嬗變歷程,的確可以稱得上“體物察情,曲盡其妙”,無疑,這對我們的文學創作是一個重要啟示。

五、體驗反思

假如你就是若瑟夫而不是一個無關的旁觀者,那麼:

1.你痛恨于勒嗎?課文是怎麼表現的?

明確:“我”不痛恨于勒,從對他的稱呼、給小費的行為可以看出。

2.你嘲笑你的父母菲利普夫婦嗎?課文是怎麼表現的?

明確:“我”也不可能嘲笑自己的父母,這從對家庭拮据的窘境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況且敍述裏也沒有對父母的醜化。

3.你覺得於勒是個什麼樣的人?課文是怎麼表現的?

明確:“我”認為于勒只是一個不善理財而決非薄情寡義的人,從他經濟稍有好轉就寫信表示還錢、表達懷念,破產後賣牡蠣而不是回來拖累哥嫂都可以看出。

設計匠心:本環節引導學生貼近文本,以孩子的眼光來看待外部世界。其中滲透着這樣的價值——把自己對人的自然、樸素、真誠的愛和同情保持到成年,讓心靈永遠健康、美好。

六、教師小結

同學們,課文以于勒的遭遇為引線,精彩的情節發展猶如一把利劍,劈出了病態社會中人性的扭曲。經濟的世界,金錢的關係,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劇,使菲利普夫婦淡漠了愛心和同情,變得庸俗、狹隘和自私。觀照生活,思索人生,我們找到了健全、美好心靈的答案。

七、佈置作業

將《我的叔叔于勒》改寫成劇本,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表演。

設計匠心:以親身表演的形式來展示學生對小説主題的理解,也可以見出對人物把握的分寸,表演時要特別避免過於誇張和喜劇化。

板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佔錢:壞蛋、流氓、無賴;

有錢: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沒錢:小子、傢伙、老流氓、賊、流氓

【資料寶藏】

1.作者簡介

莫泊桑(1850~1893)法國作家。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1870年到巴黎攻讀法學,適逢普法戰爭爆發,遂應徵入伍。退伍後,先後在海軍部和教育部任職。19世紀70年代是他文學創作的重要準備階段,他的舅父和母親的好友、著名作家福樓拜是他的文學導師。莫泊桑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説最為突出,有世界短篇小説巨匠的美稱。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説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佈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除了《羊脂球》(1880)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于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鍊》(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莫泊桑的長篇小説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説名著之林。

2.類文鏈接

契訶夫的《變色龍》。

段長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