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94K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

一、導入

下面開始上課

古之文人雅士,每當登高望遠,必有所觸動;每臨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

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湖而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由此而形成了中國古代詩詞王國裏的一道風景——懷古詩詞。

宋代文人蘇東坡來到黃州的赤壁,不禁觸景生情,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赤壁懷古》。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詞。

請大家齊讀題目(教師板書題目)

二、環節

(一)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除了這些,對蘇軾你們還有怎樣的瞭解呢?

學生1: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官放逐,在宋神宗時期曾受重用,但後來因新舊黨爭,屢遭貶謫。

師:回答的非常好,你的介紹正交代了這首詞的創作背景。的確,這首詞正是於宋神宗元豐五年,詞人在被貶謫到黃州時期所作。同學們可以想象一下,像蘇軾這樣志存高遠的人多次被貶謫之後,他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

生1:失意的

生2:悲痛的

生3:既悲傷又豁達的

(在底下應和即可)

師:對,就是在這種複雜的心情下,這首詞應景而生。

下面就和老師一起走入全詞。

(二)自由朗讀,感知全文

“三分詩,七分讀”,下面請大家端正坐姿,把書立起來,大聲朗讀全詞,注意字音和停頓,思考詞的上闕寫了什麼內容?

生朗讀全文(一帶而過)

師:詞的上闕寫的是?

生齊應和:景

教師板書:景

師:很好,那這些景給了你什麼感受呢?

生1:壯觀的

生2:有氣勢的

生3:恢宏的

(在底下應和即可)

師:那我們可以將上闕概括為“繪壯景”(教師板書)

下面老師找一位同學朗讀上闕,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作者描繪了赤壁的哪些景觀呢?這些景物又有怎樣的特點呢?

生1朗讀上闕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師:讀的很流利,但是在氣勢上稍微弱了些,一會兒我們在理解完上闕的內容後,老師相信你能讀的更好。

詞的上片都描繪了哪些景觀呢?

生在底下分別應和:大江、故壘、亂石、驚濤、千堆雪。

師:準確,作者抓住了懸崖、陡壁、怒江、波濤這些可視性極強而又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

先來看看首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大家有沒有聯想到《三國演義》中的那首捲簾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那麼本首詞中的“浪”指的是什麼呢?

生:浪花(應和)

師:是的,的確有浪花的'意思。聯繫下面的話“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再想一想,它有沒有更深層次的意思?

生2:指時光

師:為什麼?

生2:因為這裏是運用比喻的修辭,把浪花的流動比喻為時光的流逝。

師:分析的非常好,就是這個意思。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這個“淘”字。這個字用的好不好?哪裏好?誰來説説?

生3:“淘”字前後分別連接大江和風流人物,有很好的銜接作用。

師:你是想説淘字將寫景和寫人相融合,對嗎?(對)

一個“淘”字,不僅寫出了長江的奔流之勢,更道出了歷史的演變。

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故事,此時就如同電影般呈現在我們面前。

再看“千古風流人物”,毛澤東曾説“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生跟隨應和)。那麼你們是如何理解“風流人物”的呢?

生1:應該是“英雄人物”

師:嗯,有這方面的意思,但是還是有區別的,一會兒我們就會在後面找到答案。

其他人有不同意見嗎?

生2:是花花公子(大家笑)

師:大家説對嗎?(不對)

這裏大家一定不要把“風流”的古今含義混淆了。古義是指有功績傑出的,今義才加入了男女情愛方面的風流之義。

“英雄人物”和“風流人物”都指能文能武的才華之人,但是在蘇軾的內心當中卻是不相同的,究竟有怎樣的不同呢?我們接着往下看。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裏就把前三句具體化了,我們分別來看看。

1、大江具體化為(故壘)

2、千古具體化為(三國)

3、風流人物具體到了(周瑜)身上

(學生齊應和)

那麼如果説前面是大場景、遠景,而這裏就是(小場景、近景)

大家再來考慮,這個地方能不能換成“周瑜赤壁”

生2應和:不能

師:為什麼?

生2:周郎給人一種年輕的感覺

(生3在底下説武大郎也是郎)大家笑

師:武大郎那單純只是他的名字而已呀,和這裏可是完全不同的

“郎”字這裏指的是我們現在所説的“帥哥”,是當時女子心目中的男神級人物。

據史書記載,周瑜當時風姿儒雅,被江東人成為“美周郎”,後人有詩曰“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就是指每有宴飲,陪宴撫琴的歌女們為了讓周瑜看她一眼,就常常故意彈錯(所以説,滿滿的都是套路)

由此我們來看,周瑜這樣年輕有為,是東吳的大都督,又這樣的會享受生活,這樣的人不就恰恰是我們所説的“風流人物”嗎?

那麼這樣的風流人物是如何登場的呢?我們一起看看蘇軾是如何安排的呢?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學生應和即可)(教師板書)

師:這三句分別是從什麼角度敍述的呢?

生1:“亂石穿空”從形狀的角度寫出了石頭的奇形怪狀和山崖的陡峭。

師:很好,“亂”字寫出了羣峯壁立,“穿”字則寫出了山川高聳入雲的態勢。

下一句誰來分析?

生3:“驚濤拍岸”從聲音的角度寫出了江濤的力度和澎湃之感

師:不錯,這一句寫出了洶湧的波濤,翻江倒海,可謂是一怒江濤呀。

那麼再想一想,這兩句分別是從什麼視角來寫的呢?

亂石穿空是(仰視)

驚濤拍岸是(俯視)

(學生應和即可)

師:一個往高處寫,一個往低處寫,俯仰之間,怎一個壯闊了得呀!

那“捲起千堆雪”是什麼意思?

生1:這裏運用比喻的修辭,是説浪花千層好似捲起千萬堆白雪。

師:準確,那這樣的景色是怎樣的?

生1:是蔚為壯觀的景象

師:很好。通過以上的分析,大家是否感受到了這種雄渾壯闊的意境呢?(有)

我們雖然沒有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但卻能夠真切地感受到這種雄渾壯闊的意境,這完全得益於作者用詞的藝術。

下面就請大家帶着這種情感齊讀這一句。

生齊讀(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師: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知詞的上闕描繪了壯觀的赤壁景象。由岸邊到江面,由江面到大江深處,壯麗雄偉,氣勢磅礴的赤壁江山圖由此而形成。

詞人是怎樣概括這種景色的?

生應和(江山如畫)(教師板書)

“一時多少豪傑”,這裏面的“一時”指的是(三國時期)

那麼三國時期赤壁之戰中的多少豪傑當中,蘇軾卻唯獨偏愛誰呢?

生應和(周瑜)

蘇軾又是為什麼偏愛周瑜呢?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這節課我們就上到這裏,請大家下課後熟讀這首詞背誦下來。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能夠感知詞人所感,讓學生體味藝術美的感染力。

3、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瞭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4、背誦本詞

教學重點

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教學方法:

講解法和討論法

教學計劃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剛才我所播放的歌曲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在前奏部分,我們首先聽到的是戰爭前的鼓角爭鳴,這樣的歌曲我們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三國這個充滿紛爭的時代,是個亂世。但亂世容易產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蹟可以讓後來人來品評。那麼大家來讀一下這幾個詩句,看一下這些詩句所品評的具體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二、範讀正音

⑴名家範讀

⑵根據誦讀指導和教師範讀,學生練習朗讀。(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本詞是豪放派開山力作意境壯闊氣勢宏大,赤壁奇景部分應讀得鏗鏘有力氣勢奔騰,懷念英雄人物部分應讀得慷慨激昂,最後的感慨抒懷應讀得灑脱曠達。)

三、研讀課文,把握全詞內容

1、再讀課文,整體感知,思考:上下兩闕各寫的什麼內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2、題為“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景觀?你認為哪幾句寫得好?好在何處?

明確:①、大江、濁浪、亂石(形仰)、驚濤(聲俯)千堆雪(色);

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詩人採用比喻、擬人、誇張等手法,用驚天地之筆,泣鬼神之墨,極盡描摹之能事。“穿”寫出山崖高聳入雲的動勢;“拍”寫出了江濤的力度,拍擊江岸,澎湃有聲;”卷”寫出了波濤力量之浩大,展示了一幅闊大的雪浪圖。

3、為何用“風流人物”而不寫成“英雄人物”?

明確:(在蘇軾的心中“風流人物”就是不同於“英雄人物”,究竟怎樣不同,我提醒等分析周瑜之後再看)“風流人物”是指武膽柔腸文韜武略剛柔相濟、文武雙全的傑出人物

4、“周郎赤壁”還是“周瑜赤壁”?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明確:“郎”字,顯得特別年輕瀟灑。周瑜因為在赤壁指揮了赤壁大戰,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讓周瑜留名的。

5、題為“赤壁懷古”,三國演義、赤壁之戰,裏面的人物千千萬萬、英雄輩出,為什麼蘇東坡單單懷周瑜呢?

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學生討論)

明確:小喬初嫁了———————————————年輕有為風流倜儻

雄姿英發——————————————————威武英俊氣宇不凡

羽扇綸巾——————————————————風度翩翩儒雅瀟灑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戰功卓著

6、詞人這裏“小喬初嫁了”有何深刻含義?

明確:借周瑜娶小喬的事實,説明其指揮戰爭時,年紀很輕,才華橫溢;以美人襯托英雄,更襯托周瑜瀟灑的風姿;小喬之姐大喬系孫策之妻,故周瑜能取得孫權絕對的信任,這也是他能建功立業的一個重要條件。

7、“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怎麼理解?作者從幾個方面將周瑜與自己進行比較?

明確:“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的句式應是“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髮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8、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蘇軾此時已經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遊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名垂青史,已經立下赫赫戰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並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必過於執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度。

四、拓展從這首詞中你得出怎樣的人生思考?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改變心情,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當你遇到人生苦難時,抱怨無濟於事,傷感徒增煩惱,所以要學會自我解脱和心靈釋放。

五、佈置作業:

蘇軾,我想對你説——————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3

一、教學理念

本課教學設計是以《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為依據,從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來設計教學目標。同時本課也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充分發揮語文課程的人文功能以及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地發展的思想來指導整個教學設計。

二、教材分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三第二單元唐詩宋詞中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是鑑賞唐詩宋詞,在反覆誦讀中,運用聯想和想象,探究它的意境。本篇是此單元第八課《詞七首》中的第三首,它是承接前面兩首婉約派詞風的詞作之後,是第一篇豪放派風格的詞作,在本單元中地位十分重要,所以我們必須重視對本詞的學習。本詞運用了烘托和映襯的表現技巧,用豪邁的情調抒寫胸中塊壘,表達詞人對古代英雄的讚美和自己壯志未酬的感慨。

三、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對象是高中二年級的學生。此階段的學生的特徵是他們的認知內驅動力和自我提高驅動力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高二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加強了,對新的知識具有更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此,需要為他們營造相對自由、活躍的課堂氣氛;從心理上看,高二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仍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當中,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並需要老師積極引導和啟發。

四、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的教學理念、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我設置了以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誦讀詩詞,感悟本文的豪邁詞風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學重點)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詞人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曠達豪放的意境,在詞的藝術境界中提升自己的人格,淨化自己的情懷,樹立愛國、報國的宏大志向。(教學難點)

五、教學法

1、誦讀感悟法

2、談論歸納法

3、合作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

一、渲染意境,激發興趣

《滾滾長江東逝水》音樂導入,同時多媒體將展示赤壁的圖片。在課堂上渲染一種曠達豪放的情境,讓學生在影像的感染下進入新課的學習。

依據: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古詩教學中,以圖片和音樂相配合的教學導入可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創造出生動形象的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質疑釋疑

1、聽讀

先聽錄音範讀,接着學生再齊讀三遍。同時請兩位同學分別朗讀,整體感悟全文的豪邁情懷。

依據:此環節運用了誦讀感悟法,體現了知識與能力目標即誦讀詩詞,感悟本文的豪邁詞風。詩歌是需要吟誦的。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宋詞更是需要反覆誦讀,方能感悟其永久的魅力。通過誦讀,激發學生的想象,並促進其會意、入境、動情。

2、質疑

在誦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並提出問題

3、釋疑

老師把大家提出的問題歸納成幾個方面,然後分組討論,並選出代表發言。最後老師點評總結。

依據:這兩個環節的設置運用了討論歸納的教學法,是為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從無到有,從質疑到釋疑,是閲讀和思維能力的發展與提高。這也體現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和審美能力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三、自學探索,交流評議

在這個環節。我設置了三個問題。

1、本詞的上下闋分別寫的是景和人,這樣寫的目的何在。

2、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3、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豪邁的詞風,請你歸納。

依據:設置的三個問題由淺到深,層層遞進,符合學生的認知和接受心理。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學是交給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知的能力,使學習成為一種活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本環節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在自己先前的知識積累的條件下思考新問題,探索新知識。

四、温故知新,佈置作業

結合以前的學習以及課後收集的資料,請同學們談談“我心中的蘇軾”,文體不限,課後寫一篇隨筆。

依據:作業的設置是為了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温故方能知新,讓學生課下蒐集資料,也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體現了新課標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有利於學生的多元的個性化解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通過多形式的朗讀,把握全詞主旨。

2.通過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情感。

3.通過拓展比較閲讀,瞭解豪放詞風。

教學重難點:

朗讀技巧,作者情感

教學方法:朗讀法,自主學習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設想:

1.在初讀中,熟悉全詞,把握詩詞主要內容。

2在精讀中,賞析精美詞句,分析周瑜形象。

3在品讀中,感受作者豁達超脱的情感態度。

教學步驟及設計:

一、導入環節

人的一生起起伏伏,坎坎坷坷,是非成敗轉頭空。無論是生活亦或是政治仕途,都可能遭遇困頓。當人生不盡如人意時應當怎樣面對?今天我們學習一首一代文豪蘇軾的詞,看看他是如何面對政治上的失意。

二、展示學習目標:

學生自讀學習目標

三、作者介紹

師:提到蘇軾,大家都不陌生。那誰來幫大家簡單回顧一下作者?

生:介紹蘇軾年代及主要成就

師:嗯,老師再給你補充一下——其實除了詩詞,他在書法、繪畫、音樂等方面均有建樹。正如林語堂先生評價所説:他比中國其他詩人更具有多面性!

剛才XX同學談到了蘇軾的成就,那麼關於蘇軾的經歷,有沒有同學可以介紹一下?

生:談談自己對蘇軾的瞭解,比如烏台詩案等

教師:正如你所説,蘇軾的一生都可以説是文壇得意,官場失意,我們今天要學的這首詞,正是他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之後所寫。

四、初讀識詞

師傅:簡單的知人論世後,我們一起來初讀識詞。給同學們3分鐘,大家反覆自由朗讀全詞,讀的過程中注意讀準字音,讀請句讀,並思考上下闋主要寫了什麼?

師:剛才大家讀的都比較投入,現在誰來回答一下:本首詞的主要內容?

生:上闕主要寫了赤鼻磯的景色,下闕主要是抒情

(板書寫景懷古抒情)

師:好,那現在誰來為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初讀成果?

侯華富朗讀

師:誰來點評一下他的朗讀?

李懌卓:點評:字音、節奏、感情等角度

師:點評的比較到位,那你能不能再來示範一下。

李懌卓示範

師:效果確實更好一些,俗話説“詞讀百遍不嫌多,遍遍都有新收穫”。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在精讀、品讀中繼續學習!

五、精讀思考

師:請同學們再讀全詞,在讀的過程中思考這樣3個問題!PPT展示問題,倒計時設置3分鐘。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一起分享成果,解答疑惑。

六:展示成果

師: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誰來回答?

生:分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句。因為在讀這一句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有種豪邁的情懷。

師:你讀出了身臨其境的感覺。那麼你認為你體會到的這種境界是通過哪個字詞體現出來的?

生:大江

師:實際上大江就是哪裏?(長江)那作者為什麼不寫“長江東去,而寫大江東去呢?”

生:因為,長江就是感覺比較長,而大江,就讓人有種眼前場景很宏大的感覺。

師:非常好,你抓住了“大江東去”,所暗含的那種登高望遠、一覽無餘的意味。那你覺得這個“大”字應該怎麼讀?

生:應該重讀,然後聲音高一點

師:那請你試一試。

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師:真是蕩氣迴腸!請坐,其他同學也試着再朗讀體會一下,注意讀出這種大視野、大格局!

學生讀、點幾個學生讀(王存瑞、黃迎新)

師:除了第一句,大家還喜歡哪一句?

生:我喜歡“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這一句。因為,這一句用了擬人和比喻的手法,把高聳的怪石、驚濤駭浪和岸邊的晶瑩浪花寫得非常形象。而且這是蘇軾以為的古赤壁戰場旁的景象,所以我讀的時候有種穿越時空,回到驚心動魄的古戰場的感覺。

師:能不能具體説一下,你是怎麼讀出的這種驚心動魄的感覺?

生:主要是通過“穿”、“拍”、“卷”三個字,這個“穿”讓我聯想到了戰場穿梭的羽箭,“拍”有種很有力的感覺,“卷”帶來一種狂風掃落葉,橫掃千軍的氣勢。

師:古人寫詩時講究“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我們平時賞詩的時候也要有這種錘字練字的`意識。那你覺得這幾個字應該怎麼讀?

生:重讀

師:除了重讀,還有嗎?比如説語速上?

生:快一點

師:好,你來試一下

生: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師:真可謂慷慨激昂,好,同學們自己再讀此句,體會一下。

點學生讀

師:還有沒有同學想分享一下自己喜歡的句子?

生: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我覺得這一句在結構上特別巧妙,“江山如畫”好像把上闕所描述的景色到了一幅畫卷上了一樣。而“一時多少豪傑”很自然的引出了下闕的周瑜。

師:實際上你所説的就是結構作用中的承上啟下。“江山如畫”一句收住了上闕的景,那我們找個字來形容上闕景物特點的話,哪個字比較合適?(板書壯景)

“一時多少豪傑”完成了從“千古風流人物”到“遙想公瑾當年”的一個自然過渡。

師:好,我們請東邊三排的同學齊讀一下上闕,注意運用剛才所學到的朗讀技巧。大江東去一二~

師:好,我們來看第二個問題,下闕中周瑜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誰來解答?

生:周瑜是一個年輕有為、人生得意的形象。從“小喬初嫁了”可以看出周瑜很年輕,“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可以看出他指揮赤壁之戰取得勝利,很有能力。

師:好,你眼中的周瑜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這樣一種形象。還有沒有同學想補充?

生:我覺得周瑜是一個英俊瀟灑、談吐不凡的人。

教師:咱們説談吐不凡一般形容人比較有修養,而這個地方你強調的是他的運籌帷幄的能力,所以換一個什麼詞比較好?

生:從容不迫

師:其實這個地方我們用談笑自若、氣定神閒、胸有成竹都可以,好請坐。那麼我們看這裏,周瑜的形象是蘇軾親眼所見的嗎?(不是)

而是他怎麼樣寫的?(想象的)我們來看這樣兩則材料:

張睿萱讀一下

師:我們看這兩則材料——把成家十年的周瑜寫成是小喬初嫁,把諸葛亮的衣着打扮按到了周瑜身上,這些都和下闕中的“遙想”相呼應。所以咱們在讀這兩句的時候應該怎麼讀?應該重讀還是輕讀?快讀還是慢讀?應該是讀出一種江邊遙想,渺遠幽壙的感覺。

比如讀成“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大家自己試着讀一讀體會一下。

師:好,我們看第三個問題,蘇軾想借周瑜表達什麼樣的情感?

生:我覺得蘇軾站在昔日的古戰場,描繪這樣一個人生贏家周瑜,主要是為了和自己形成對比,反襯自己當時不受重用,失意的處境。

師:你從哪裏讀出了周瑜和作者的這種對比聯繫?

生:“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一句就是想象周瑜的英靈如果神佑此處,看到這麼落魄的我,會笑我。這種笑也有點自嘲的感覺。

師:我們看這張對比圖,實際上蘇軾把周瑜塑造的越完美,越凸顯了自己的窘迫。

七、品讀感悟

師:那麼此情此景,蘇軾有沒有因此變得落寞消沉?大家品讀最後一句,體會一下。

好,誰來談一下自己的感悟?

生:我覺得這種對比下,蘇軾肯定是比較消極的,心裏很有落差。

師:好,還有沒有其他意見?

生:我覺得這時候的蘇軾心裏肯定有消極的情緒,但是也包含着一種自我療愈之後的積極在裏面。因為他看到晝夜不停的大江,盈缺如常的月,應該會用是非成敗轉頭空,最終一切都會如夢消散來安慰自己。所以他才會灑酒以謝江月。而且晚年他總結自己的一生,説:“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dan,一聲)州。”所以可以看出最後他有種釋懷之後的豪情。

師:你聯繫了蘇軾在《前赤壁賦》和他的整個人生來談這種從沉鬱到超脱的蜕變,非常好。那我們請西邊三排的同學齊讀一下下闕,注意把遙想的渺遠和人生如夢的豁達讀出來,遙想12

(板書豪傑、豪情)

八、拓展延伸

師:這首詞被譽為豪放派代表作,通過分析詞中的壯景、豪傑、豪情,我們應該對這種詞風有了一定的瞭解。接下來我們再拓展延伸一下,通過對比閲讀進一步體會一下豪放派的風格。

請同學們比較閲讀本詞與婉約派代表作雨霖鈴,然後同桌之間討論一下豪放派和婉約派的不同。

生:婉約派讀起來比較委婉細膩,豪放派讀起來比較有氣勢。

生:我覺得可以結合本課的所學的景、人、情三個角度分析,婉約派喜歡寫一些楊柳曉風這樣的秀麗的景物,豪放派則是描繪壯麗的景色。婉約派喜歡寫小兒女的悲歡柔情,豪放派則喜歡寫大英雄的壯志豪情!

師:你從景、人、情三個角度一語中的點出兩種風格的區別,特別到位!那我們就請兩位同學分別帶着這種理解讀一下這兩首詞。好先看婉約派這一首,誰來試一下?

女生:寒蟬悽切……

教師:恩,確實有南宋俞文豹所説的“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而歌的韻味,好請坐。誰來試一下豪放派這一首?

男生:大江東去……

教師:真有種關西大漢持銅琵琶,鐵卓板,高歌的感覺。聽罷直覺天風海雨撲面!太棒了,請坐!

九、總結本課

師:我們這節課主要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三讀三問領略了東坡居士面對長江赤壁寫下的壯景豪情,最後我們再來齊讀全詞,在朗朗書聲中體會他橫放傑出、境界大開的豪邁和超脱!

學生齊讀

師:好,下課!同學們再見!

十、【板書設計

寫景:壯景——豪

懷古:豪傑

抒情:豪情——放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5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已,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

(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同時讓學生對赤壁風光有一個直觀的認識,為學生有效理解課文埋下伏筆。)

二、整體感知,瞭解內容

1、學生自讀課文,完成自讀思考題

(1)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範讀。(要求:全神貫注,注意範讀的語氣和感情。)

(2)查找資料,理解作者及創作背景。

(3)藉助註解和工具書正音、正義,疏通詞語

(4)在粗通詞語的基礎上齊讀課文,感受文章。(初步領會全詞的意藴。)

(5)説説你對這首的感受。(初步體驗豪放風格。)

(6)提出你自己不能獨立解決的難題。

2、小組討論,交流自學所得。

3、教師小結。

(鼓勵學生質疑,既可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又可以為教師進行有的放矢的點撥引導提供前饋信息;小組交流討論,既可以共同分享學習資源,又可以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合作能力。)

三、品味鑑賞,體景悟情

1、賞析上闋

(1)有感情朗讀上闋,討論完成下表。

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現力的字詞描寫了赤壁怎樣的景色?用了什麼修辭?從幾個角度?基調怎樣?營造了怎樣的詩歌意境?

(作者抓住懸崖、陡壁、怒濤、波浪這些可視性極強、變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闊斧,橫畫縱抹,描繪了一幅奇險雄偉的畫面,格調高昂。)

(2)面對壯美的赤壁景觀,對活動在這裏的英雄人物,作者又是具有怎樣的情感呢?

(大江滔滔,猶如歷史長河,英雄人物的業績,被淘洗變淡。這些英雄人物現在又在何方呢?不盡的懷念從中可見。是啊,“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錦繡河山必然產生、哺育和吸引無數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時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猛張飛一聲斷喝長板陂上,俊呂布方天畫戟無人能敵,諸葛亮運籌帷幄世所難當。)

(解讀上闋,品味語言,賞析作品壯美的景語。)

(3)上闕末句有何作用?(承上啟下。)

2、賞析下闋

(1)自由朗讀下闋,思考問題: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周瑜的?基調怎樣?

作者自身的狀況又是怎樣的.?基調怎樣?

(2)怎樣理解這一矛盾(感奮與感傷)?

(結合蘇軾的生平思想來看:蘇軾,北宋著名文學家,眉山人。二十歲中進士,力圖有所作為。他覺察到北宋國力的軟弱和遼夏軍事政權的嚴重威脅,希望能抵制外辱,立功疆場。他的政治思想比較保守,宋神宗時,王安石當政,行新法,他極力反對,寫詩諷刺。結果被新派官員彈劾誹謗朝廷,捕之入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宋哲宗時一度遷為翰林學士。又貶惠州,遠徙瓊州。終逝於常州。)

(3)對周瑜的追述表現的是一種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種現實,感情基調的矛盾實際反映的是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作者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矛盾的?

(“逝者如斯夫”,人生美好卻短暫,於是有人歎息不已,“人生苦短”;有人及時行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有人借酒消愁,“與爾同消萬古愁”;也有人玩世不恭,“一場遊戲一場夢”。那麼,蘇軾又是如何對待的呢?“人生如夢”,人生是短暫的虛幻的,又何必執着?灑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萬古愁懷隨江而去。感慨和動作中現出一種超脱與曠達。)

3、總結全文

內容:感懷、寫景、詠史、抒情

基調:昂揚、感奮、豪邁、蒼涼

全詞寫景、懷古、抒懷,三者完美結合,渾然一體。

(以上教學環節,對文中極具藝術魅力的字、詞、句進行推敲的過程,既是閲讀積累文言詞語的過程,也是訓練學生語感、提高學生文言文閲讀能力的過程。)

四、拓展延伸,比較提高

1、閲讀比較課文與元曲的異同。

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問題:詞在哪些語句體現了一種什麼氣勢?與本節課進行對比分析異同。

2、閲讀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風格差異。

詞風分婉約與豪放兩種,“婉約者欲其詞調藴藉,豪放者欲其氣象恢宏。”俞文豹《吹劍錄》中形容婉約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形容豪放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形象地説明了婉約詞與豪放詞風格的巨大差異。前面我們學習了柳永的代表作品《雨霖鈴》,其景悽美,其事纏綿,其情淒涼,“楊柳岸曉風殘月”説不盡的感傷悽婉,融情於景。

問題:這兩首詞在風格與基調上有哪些不同?

3、有人説“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中含有消極成分?試結合作者生平及寫作背景,談談自己的看法。聯繫現代生活實際,説説當代青年應該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本詞表現了蘇軾複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於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採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着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這是個拓展性話題,不在於形成統一的結論,而在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珍惜生命、奮發有為的同時,只有擺脱患得患失的羈絆,才能獲得一個歡樂的人生。並且通過思想爭鳴,可以使學生樂於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強領悟,共同提高,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奠定基礎。)

【評析】

以上教學設計體現了三個方面的特色:

1、注重比較,在比較中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有比較才能有鑑別”,易於行成課堂教學的興奮點,活躍學生的思維;易於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達成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為此,本教學設計安排了兩次比較性閲讀,一是將課文與同題材、同風格的元曲進行類比閲讀,強化學生對豪放詞內容與風格的印象;二是將課文與《雨霖鈴》進行反比閲讀,讓學生整體把握豪放詞和婉約詞截然不同的審美風格。通過多層次比較閲讀,加深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文化底藴,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重視學生的閲讀過程和閲讀體驗。“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閲讀教學要以讀為本。本教學設計始終以誦讀作為理解賞析課文的主要手段,從範讀到齊讀、有感情閲讀,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讀”課文,“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有利於學生理解賞析課文內容,感受豪邁奔放的風格。

3、注重古典詩詞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繫,引導學生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觀念審視古代作品,為學生個性化地解讀古代作品提供了空間。本教學設計中打破傳統課堂教學中繞開有爭議的問題的常規做法,讓學生對蘇軾的人生觀進行爭鳴,在學生各抒己見的基礎上,聯繫現代生活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念奴嬌赤壁懷古》選自語文版第三冊,這首詞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瞭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本詞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意境。瞭解蘇軾的創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教學準備:錄音機誦讀帶關於蘇軾的資料

教學方法:誦讀學習 討論法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關於蘇軾:

1、蘇軾簡介:(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並稱“三蘇”。一生宦海浮沉,但就個人創作而言,碩果累累。

2、豪放風格: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涼的感情融入詞中,寫人狀物以慷慨豪邁的形象和闊大雄壯的場面取勝,代表作有《江城子》《水調歌頭》等。

3、思想:蘇軾思想較複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操。

三、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遊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四、誦讀詞作:

1、誦讀:學生聽示範朗讀帶(指導朗讀,疏通文字)

2、自由讀,教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情感的把握。

3、提問:整首詩給大家一種什麼樣的感覺?

明確:豪放、有氣勢、雄壯

4、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

教師範讀、學生齊讀、學生獨自讀。

五、研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容

1、大將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分析“大”“淘”——有氣勢

淘盡風流人物,解釋風流人物——無數出色的人才

2、可懷人物那麼多,為什單單懷念周瑜?

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明確:小喬初嫁了——英雄

雄姿英發——有氣魄

羽扇綸巾——儒將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大智大勇

由此可見周瑜是個風流人物

3、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中——亂石驚濤浪花

4、這個景色有什麼特點?如何描寫?

明確:氣勢磅礴

穿空——峻偉

卷千堆——浩大

用了比喻、誇張、擬人的手法

5、為什麼把周瑜放到這樣一個景色中去?

襯托英雄氣概、英雄風采,景和人相得益彰。

6、討論:為什麼單單懷周瑜?

①建功年齡:周瑜二十多歲就被重用

蘇軾四十多歲團練副使虛職

②機遇:周瑜碰到了孫權這樣的明君

蘇軾遺憾沒有碰到這樣的機會

③赤壁之戰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④惺惺惜惺惺蘇軾:“知音如周瑜。”

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感情

7、抒發什麼感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笑什麼——多情(多愁善感)

愁什麼——被排擠不得志仕途不平大志難以實現(惆悵失意)

8、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明確:人生如夢,自己一生算得了什麼,在千古人物都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應該僅僅是自己,而應該是千古不變的江月,就把這杯酒敬給了千古不變的江月。

應該説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脱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脱情懷。這真叫做人生短暫,江月永恆,壯志難酬,豪情長存。

六、總結歸納主旨: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着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七、拓展練習

1、當代社會誰堪稱英雄?誰堪稱風流人物?

學生討論:聯繫現在社會事件,尋找思考討論,最後總結。

2、誦讀、背誦本詞。

八、板書設計:

念奴嬌赤壁懷古(宋)蘇軾

亂石穿空

繪景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

羽扇綸巾

寫人談笑間

牆櫓灰飛煙滅

感慨人生如夢(壯志難酬)

馬小軍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7

有什麼樣的教學思想作指導,就有什麼樣的課堂生活形態。用“踐學”思想指導教學,課堂就能真正成為學生實踐學的場域。

一、“踐學”的內涵

眾所周知,體育課不能只是學生用眼看老師或一兩個學生做示範動作,自己卻始終站在原地、坐在原位“靜觀其變”。如果那樣,還叫體育課嗎?體育課是要真正地實踐起來的,要運動肢體,活動筋骨,要跑跳投擲,要流汗,要付出體力,付出能量。文化課的學習也是如此!學生要有積極緊張地“動”起來的狀態和過程,要將學習活動落實到自己的眼、手、腿、腦、心中去,要從課堂“觀摩”老師及個別尖子生説、演、算、投影儀的播放的“觀摩者”變成學習的實踐者,變成活動的承載者,變成過程的生成者,在課堂這片天地裏經歷過程,承擔生成,完成成長。

同時,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學習,還在於除了知識認知這一“冰山一角”(這就是慣常所謂的“學習”),更大、更重要的部分,是潛藏在“水面下”的“實踐學習”,也就是真正地對學習進行實踐的過程,其目的之一,是為了獲得“學習力”和“創造力”。學生知識的組織和轉換、學習情感態度的體驗累積、學習品質的逐漸“自養”、學習力和創造力的逐步練就以及學習的快樂與生活的幸福,都是在“踐行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的,同行共生的。

美國M·希爾伯曼的一項教育心理學研究發現並證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平均回憶率為:教師講授5%;學生閲讀10%;視聽並用20%;教師演示30%;學生討論50%;學生實踐70%;學生教別人90%。”這已經表明了怎樣的課堂結構才是最有效的,怎樣的課堂生活才是更有意義的,怎樣的課堂教學才真正關注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認為舊有課堂的價值取向需要提升、結構需要調整,總體上説就是對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講——聽”、“灌——受”為主體結構的課堂進行改造重置,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實踐學”為主體來組織教學結構與活動流程。

二、“踐學”的貫徹

課堂“踐學”,是科學地實踐和體驗學習。通過營造氛圍、明晰目標、指導學法、兑現行為等手段,以學知識為憑藉來達到踐行學習、學“學習本身”的目的,以求懂得學習,領悟學習,駕馭學習,強大學習的本領。

(一)課例呈現

我們以《念奴嬌 赤壁懷古》的教學為例。

環節一:吟誦課文,整體感知

1、個體自讀——小組誦讀——全班齊讀

個別不清楚的.,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解決。

2、結合誦讀感知,説説自己讀到了哪些內容?

學生在交流過程中,逐漸明晰:

(1)上片主要寫赤壁的景色。

(2)下片主要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師:能否用一句話概括?

生:通過對赤壁風景的描寫和歷史人物(周瑜)的緬懷,抒發了自己壯志未酬、仕途不暢、兩鬢髮白、無所建樹的悲歎和“人生如夢”的感慨。

生:作者借對古戰場的憑弔以及自己與英雄人物的對比,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思考,抒寫了“超然”的人生態度。

環節二:明確任務,目標導學

師:我們首先初步整體感知了詞的基本內容。但對於這首千古名詞,決不能僅僅停留在瞭解基本內容這個層面。我們還需要幹什麼呢?

生:弄明白作者是在什麼情景下寫了這首詞。

生:把握作者在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弄清他的態度究竟是積極還是消極。

生:探討這首詞的特點。

生:賞析作者所運用的藝術手法。

……

師:同學們談得很好。我們歸納一下(老師出示PPT):

環節三:瞭解作者,知人論世

師:知人論世是一種重要的詩詞鑑賞方法。結合我們對詞的內容的初次感受,對於蘇軾,你已經知道哪些信息?還想知道哪些信息?

學生各自交流自己心中的蘇軾(略)。

同學們的交流涉及蘇軾的人生經歷、仕途變遷、為官政績、文壇地位、愛情婚姻、家庭親情、處事態度、人生觀、性格、志趣、才學(文章、詩詞、書法、繪畫、教育、音樂、醫藥、數學、金石、美學、烹飪)等。

師:好,同學們對蘇軾瞭解不少,説得有根有據,有血有肉。結合本詞的學習,還想知道什麼?

生:作者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寫了這首詞?

生:寫作意圖是什麼?

生:是懷古傷今嗎?作者是不是很消極?

師:誰來説説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了這首詞,目的是什麼?

生:蘇軾因“烏台詩案”而被捕下獄,由於當時他的人緣還不錯,營救的人很多,皇帝才決定不殺他,把他從京城貶到了黃州,做了一個毫無實權的團練副使。當是蘇軾已經47歲,心情極其複雜,他遊赤壁時寫下了這首詞。

生: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宋神宗貶到黃州,這是他政治仕途上的一次重大打擊。這樣的厄運與不幸,他如何面對呢?從他在這裏寫下的一批作品中,我們讀出了他的失意孤獨、困惑煩惱,我們更讀出了他的超脱曠達、從容淡定。

生:一切文章皆有意圖。《赤壁懷古》的目的就是抒發自己歷經人世滄桑後對人生的感慨。

師:知道這些,很好!但還不夠。讓我們再對本詞做一些深入探討。

環節四:小組合作探究,展示學習成果

1、老師PPT出示幾個探究的問題:

這些問題,直衝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各小組展開研討。用關鍵詞表述探究結果,並準備口頭分析。

3、各小組到前後黑板板演本組成果(板書關鍵詞句),並作口頭闡述。

4、異組點評。不僅點評結果,也點評概括的準確性、思考的角度、書寫、口頭表達等。老師適時點撥,提煉昇華。

【僅記錄第4個問題的展示,其它問題的探究過程和展示略。】

同學們對本詞的“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的探討,小組展示如下成果:

板演(關鍵詞概括):

①描繪壯麗之景

②刻畫豪邁之人

③抒發豪壯之情

④揭示通達之理

口頭表述,也簡潔明快:

景——體現為描繪赤壁的壯麗、雄奇、奇特、磅礴。

人——體現為刻畫周瑜的偉大、英雄、卓越、豪傑、俊賢、非凡。

情——體現為抒發自身豪邁、悲壯、超然、慷慨的感情。

理——體現為對生命、人生、生活的思考,揭示徹悟、通達、普遍的哲理。

從四個方面來分析“豪放”特色。贏得全班一片掌聲。

此時,一同學還生成一個新的問題,將小組探究活動引向深入。

生:是不是隻有寫這樣的景、人、情、理才能體現出“豪放”的特點呢?

師:這個問題很有價值。大家探討探討。

師:(提示)同學們可以把蘇軾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和《定風波》進行比較閲讀。

定風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各小組又展開了合作學習活動。然後,板演展示,口頭陳述。

板演:

《定風波》

事——小事(途中遇雨這樣的常事)

景——常景(打葉雨聲、微寒春風、雨後放晴)

人——凡人(竹杖芒鞋的自己,雨中狼狽的同行者)

情——淡定(雨中吟嘯徐行,似覺無風無雨)

理——簡單(簡樸、尋常,豁達態度)

口述:

生:我們把《念奴嬌 赤壁懷古》和《定風波》兩相比較,雖內容不同,但同樣可以見出作者的豪放。所以,豪放取決於人的態度、人的胸襟、人的境界,自然不必受制於所寫的景物人事是否大氣磅礴。豪放,乃曠達超脱的胸襟,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態度。這是一個人的“精神底色”。

他評:(集中大家的觀點)板演簡潔,很有概括性,闡述到位,表達準確,揭示了本質,很有啟發性。

同學們靠自己的力量,拓展了認識,通透了思想。

(二)課例分析

從課例中,我們可以看出“踐學”課堂構成環節和運行特點。

1、“踐學”課堂的構成環節:

(1)自學質疑,踐行“獨學”。個人自學、獨學的行為是其他學習方式存在的基礎。獨學成“力學”(全力學、盡力學),可以促進整個學程的快節奏,高品質。

(2)討論領悟,踐行“合學”。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對子”間的幫扶、師生間的“點”“化”,這都是“合學”“合作”的重要形式。互相作為資源,互相激發和點撥,共享學習智慧、過程與成果。

(3)展示分享,踐行“展學”。學習的策略、過程、程度、困惑、成果等,需要通過説、寫、演、述、結等行為展示出來。展示的過程是一個暴露不足、顯現疏漏、發現問題、清理錯誤的過程。經歷了“展學”實踐,知識與能力的構建會更有效,對學習本身的理解也會更深刻。

(4)檢測鞏固,踐行“活學”。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是治學之根本。課堂問題解決、課堂檢測、課堂展示,學生實踐着“活學”。在使用所學過程中,一邊驗證所學知識的準確性、全面性、效力性,一邊驗證自己的理解性、趣味性、靈活性和創新性。實踐中運用的、驗證的、創生的知識和能力,能融進生命,伴隨終身。比如,問題的探究與解答,這本身就是對思想方法的正確性、思維的深度精度、表述的準確性的檢測,在其中鞏固知識和技能。

(5)評價提升,踐行“評學”。“評學”是個體或組織學習行為的一部分。跳出課堂看課堂、跳出學習看學習,跳出過程看過程,跳出自己看自己,這是教學領域的一種高境界。在自評、互評、師評過程中,明晰優劣得失、實現提煉昇華。個體在這個“登高回望”、整體審視的過程中實現醒悟、領悟、頓悟,提高學習的“元認知”能力。

2、“踐學”課堂的運行特點:

第一,教學主體過程,是由學生通過“踐學”共同生成的。學生參與了活動,承擔了任務,催生了需求,展示了成果,並從中體驗和領悟了學習的方式方法。

第二,課堂上,學生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由個體變成了小組,由“單兵作戰”變成“小組行動”,學生全捲入,全裹挾,課堂“亂”(活)起來,形成“一窩蜂”般地學習態勢,打破了原有課堂的“井然有序”。

第三,學生組織結構的變化,對教學方式變化產生了“倒推力”,課堂話語權、評價權、溝通權、展示權還給了學生,學生成為自主、合作學習的真正主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成為本體,而不僅僅是過程中的點綴。

第四,老師“退後”,其功能不再是灌輸,不再是結論的説教,而是順勢而串,順勢而導,順勢而化,順勢而評。

第五,“關鍵詞(板演)+分析(口述)”的成果展示形式成為基本態,這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言語技能,提高規範表達能力和語文應試能力。

三、“踐學”課堂的比較優勢

從教學的主要環節來看,“踐學”課堂與舊有課堂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

比如,在瞭解認識作家、掌握創作背景方面,處理方式更能體現以生為本、追求實效。

原有教學,一般採用老師出示作家作品、創作背景,無論學生知道不知道、知道多少,都讓學生一讀(單人讀或齊讀)了之。

踐學課堂,則調動學生已知,各自分享自己原來知道的作者信息,現在還想知道哪些信息,讓學生自己與自己有一個對話,明白“新增點”。並能並根據課題所需,從資料中側重關注作者某一方面的經歷或思想,明確“觀察點”和“利用點”,把認識作者與詞作的鑑賞緊密結合。這就是一個實踐學習、學學習的過程。

再如,展示後的點評,採用異組點評方式,改變了老師掌控評判權的弊端。

某一小組板演、口述成果後,由其他小組成員來根據板演的關鍵詞核心句進行判斷、分析、點評。這樣做,一方面防止了小組只關注和討論自己組的問題,而不去管其他的問題的現象,促進各小組研究每一個問題,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結果。另一方面,促進小組與小組間、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溝通、交流。特別是存在分歧的地方,雙方可以補充陳述本組的理由和思考過程,展開辯論,其它組的同學也可參與其中,亮出自己的看法,進行思想碰撞。而最重要的還在於,通過點評、糾正、補充,形成了多生——多生之間對話,多生——教師之間的對話,多出了若干關注學習行為和結果的角度,並讓學生體驗評價,提高評價能力,教學意義和價值自然擴大了。

在其他諸多方面,“踐學”課堂都體現出與舊有課堂相比較的優勢。

與他人不關聯,錯讀誤讀自己難以分辨,得不到及時糾正。

在自讀基礎上增加小組讀(或接讀、或輪讀、或分角色讀)

互為聽眾,出現錯讀誤讀、疑難之處,組員間可以及時辨析糾正,保證實效。

面對問題

自己思考,或同桌之間做點交流

相對封閉,信息量也不豐富,往往認識不深入,不充分。

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小組成員間交流討論,甚至辯論爭論。

相對開放,參與面廣,多向交流,看問題的角度、方法多元。眼界會拓寬,認識能豐富。

解決問題

老師抽單個學生回答

學生被動,師生單向對話,其他學生推脱責任,容易遊離。老師掌握評價權(雖有時也讓同學評價一下,但往往是點綴)。

小組先形成共識或產生分歧,推薦發言人陳述,其他成員補充。或各小組齊動,進行板演。

小組行動,比較主動;參與面廣,互相帶動;集體智慧,互學互補。

課堂展示

以單個學生口頭表達為主

展示的往往是結果、結論;生成的教學資源有限。

展示方式多種(口述、板演、小組作品呈現、小組表演、過程再現、情景模擬等)

展示的不單是結果,還有方法、過程,不同的看法,組員的爭論、分歧,行動表現、參與態度、合作狀態等。可以生成豐富的教學資源。

課堂形態

學生以“坐學”為主,有時扭轉身子與同桌、前後有些簡單交流。

老師固守講台,實施“講——問——評”,課堂結構僵化,氣氛沉悶,學生學得消極、辛苦。

學生全面“動”起來:或聚在一起討論,或湧到前後板演,或互相配合表演,或做“老師”拿着粉筆點評。

課堂結構“活泛”,氣氛活躍,學生動靜結合,學得積極、快樂。老師穿插於學生羣體之中,隨生動而動,教與學生態化。

總之,原有課堂上,學生總跟在老師後面,被老師教導、控制、管理、要求、禁止,“等靠”“逃避”的心態很突出。課堂相對靜態,思維相對封閉,更多體現為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質疑問難的可能性小,難得生成教學資源,課堂容易陷入沉悶、陷入老師一言堂的狀況。“踐學”課堂,學生走到前台,人人能參與、人人能行動,“行動”“作為”的意識濃厚,總是學生在讀、在説、在做、在討論、在交流、在板演、在點評、在活動,學習的實踐性、活動性、合作性、體驗性比較明顯,能力、素質在模式中得到全面關注,特別是情感、態度等內隱型品質得到養成。正因如此,學生的思維容易激活,思維與思維、觀點與觀點之間容易產生衝突、碰撞,學生活動空間大,課堂相對開放,相對活躍,充滿生機,可以很容易地生成教學資源,出現師生、生生羣言堂的景象,真正保障教學實效,充分彰顯教學價值。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8

一、教材分析:

《念奴嬌赤壁懷古》是粵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三第四單元的第四課《宋詞四首》中的一首。這課選擇的四位詞人的作品兼顧了豪放與婉約的兩種風格,《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詞豪放風格的代表作,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之後的作品。本詞借對古戰場的憑弔,表達了作者“人生如夢”的感慨。學習該詞有利於提高學生對古典詩詞的鑑賞能力,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人生旨趣。

二、教學設想:

本詞是蘇軾的代表作,體現了蘇詞的豪放風格。學習中通過配樂朗誦,視頻展示、反覆誦讀,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充分感受豪放的情調。在學習過程中,適當的點撥本詞的語言特點、手法、思想感情等等。聯繫蘇軾的生平及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理解分析鑑賞本詞的思想內容,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加強課文背誦,通過讀課文、看註解、議特點等方法,提高學生宋詞閲讀鑑賞能力。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確立依據:

本篇課文的授課對象是高一學生。在高一階段,學生在必修一第四單元學習了古典詩歌,對古典詩歌的意象,意境、表現手法有一定了解。而現在的學生對西方文化、前衞文化了解甚多,相對缺乏對傳統文化的瞭解。因此,在教學上可以側重於對詞中文人情感的探究,進行文化上的拓展。在本課教學上根據新課標所提出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設計,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目標:瞭解蘇軾的生平和思想,瞭解詞的寫作背景。

能力目標:

1、誦讀吟詠,感受詩詞恢宏開闊的意境,感受蘇詞豪放的風格。

2、學習品析,感受詞人壯志難酬的心懷,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情感目標: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

教學重點:

1、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2、誦讀吟詠,感受本詞意境,瞭解蘇軾的創作風格。

教學難點:情與景的自然結合。

四、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點撥法相結合

(對詩詞這一跳躍性、象徵性極強的文學形式的接受必須經過一個由形式到內藴的過程。誦讀有利於學生通過揣摩詞的`音韻,情感,從而體會其內藴。其次,作為一種傳統文學形式,它與作者的心理,境遇是分不開的。要理解詞作中所隱含的傳統文化心態必須經歷一個探究的過程。而學生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心理的瞭解相對較少,故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究。在學法上我強調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學時數: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激發興趣

許多古人,每見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懷,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臨洞庭而憂蒼生,歐陽修遊滁州而醉山水。他們心為山動,情為水發,錦文華章,噴薄而出,留下許多千古絕唱。宋代詞人蘇東坡來到歷經滄桑的赤壁古戰場,同樣情難自己,醉書一曲《念奴嬌》,讓世人傳唱。(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赤壁風景圖及蘇軾原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蘇軾的這篇傳世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

(二)題解、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念奴嬌,詞牌名。赤壁懷古,是詞要詠懷的內容。介紹詞的有關常識。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生平、創作背景等知識,並在課堂上進行介紹,老師可適當補充。)

1、關於蘇軾:

(1)生平:(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政治上蘇軾是失意的,但就個人創作成就而言,許多人認為蘇軾堪稱“中國古代第一全才。”詞發展至北宋中期,在人們心目中仍為“小道”,不能登大雅之堂。蘇軾一出,扭轉百餘年的詞壇頹風,開拓了詞的意境和表現手法。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書法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與其父蘇詢、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2)思想:蘇軾思想較複雜,雖以儒家思想為主,但老莊哲學和釋道思想也很濃厚。蘇軾為人耿直,才意邁峻,重節操。

(在作者簡介中,介紹得稍多了點,有些內容似乎與本課內容聯繫不大,如對蘇軾在文、詞、詩、書畫並稱方面的介紹,但想到大學聯考要考,所以就順便講了。學生雖然學過蘇軾的詩詞,對蘇軾有一定的瞭解,但越是熟悉的,越容易記不清楚,所以在這多講了一點,算是對蘇軾一個簡單的小結。我想如能在適合的篇目中對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進行小結,平時就以全局觀念注意點滴積累,就可以減輕學生高三複習的壓力。)

2、寫作背景:

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遊赤鼻磯,作詞抒懷。本首詞就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43歲時因作詩諷刺新法,被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作。

(在背景介紹中,分兩方面進行。一方面介紹烏台詩案,講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這個和本詞有關的事實背景;另一方面對蘇軾的胸襟性格做簡單評價,便於學生把握詞風和詞人。)

(三)誦讀詞作,整體感知

(詩詞鑑賞離不開誦讀。誦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不僅能加深對內容的理解、語言的品味,加深對詩人情感的感受、風格的體會,從而領悟詩詞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悦;而且可以增強語感,激發感情,在感受天才的想像魅力的同時,滋潤自己的想像力。)

1、點擊朗讀錄音,學生聽讀。

播放一段配樂朗誦的視頻,畫面上出現驚濤拍岸壯闊圖畫,赤壁圖畫、三國人物不斷切換,背景音樂悲愴、悠長,朗誦深沉有力,讓學生在聽配樂朗誦過程中,聯繫着詞的內容,腦海聯想到當時的戰爭情況。這樣,學生在聽覺和視覺上感受到了蘇詞豪放的詞風特點,為下面的深入鑑賞奠定了基礎。

2、指導朗讀,正音、疏通文字。學生齊讀與自由讀結合。點名讀得較好的學生朗讀。

(誦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爭的嚮往和對英雄的景仰以及灑脱豁達的胸襟。)

3、讓學生在朗讀時思考:本詞上下闕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明確:上闋:描繪赤壁雄偉的景色。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四)品析詞作

賞析上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思考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1、描繪了赤壁怎樣的畫面呢?呈現了什麼特點?

明確:繪景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亂”——寫出岸邊巖石山崖之險怪

“穿”——寫出陡峭山崖直插雲霄的高峻

“驚”——本意為馬受驚狂奔,寫出了江水的洶湧

“拍”——突出了驚濤駭浪與江岸搏擊的力度

“卷”——波濤力量之浩大

2、這樣的景物是在什麼樣的大背景下?

明確:大江東去浪淘盡(壯闊的景色)——空間

千古風流人物——時間

3、為什麼説“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此赤壁是否古戰場“赤壁之戰”的赤壁?

明確:不是,註釋解釋。“人道是”三個字就特意説明“是人們説”,不是“我以為”。

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這一句有什麼作用?

明確:這一句承上啟下。“江山如畫”是從眼前景色得出結論,也是對前三句的概括,人物又是一時俊傑。這長江、這赤壁,豈不引起人們懷古之情?於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5、試背上闋。

(上闋以誦讀法、點撥法為主,用語言再現當時場面,引導學生去想象蘇軾登赤壁懷念英雄的情景,儘可能使其有如臨其境之感。原因是:我們的學生閲歷淺,學生幾乎沒有登山觀海的經歷,如不引導,很難體會蘇軾面對滾滾大江,想起歷史上無數的英雄,看到赤壁形勝,想起瀟灑多謀的周瑜,感歎自己壯志難酬的心情。但蘇軾又不同於杜甫李商隱,他的性格更傾向於陶淵明李白,又不甘於消沉,所以以酒祭月,非常豪邁。)

賞析下闋:(多媒體出示問題,學生分小組討論並推薦代表回答)

1、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

學生讀然後找原句。

明確:羽扇綸巾(外貌)——儒雅、風流倜儻的儒將

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泰然自若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樣的背景下來寫?

明確:景色描寫——亂石、驚濤、浪花,氣勢磅礴,用了比喻、誇張等手法(千堆雪比喻巨浪)

3、“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能否將“初嫁”換為“出嫁”?

學生討論,教師提示:赤壁之戰當年小喬嫁給周瑜已有十年。

明確:為了説明周瑜年輕。“小喬初嫁了”,靜靜的語言傳出喧鬧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輕有為。

4、圍繞赤壁可懷想的人物那麼多,為什麼蘇軾獨獨懷念周瑜?

明確:通過下面的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蘇軾懷古的目的是為了抒發感情。

周瑜蘇軾

建功年齡34歲47歲

職務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未成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髮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蘇軾對周瑜的“讚揚”的同時慨歎自己。

5、“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一句如何理解?

明確:“故國神遊”倒裝句,應為“神遊故國”;“多情應笑我”同樣也是倒裝句,應為“應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業的願望。“笑”,自嘲,自己年紀大了,還這麼多情,還有這樣建功立業的願望和報國的情感。“早生華髮”感慨光陰虛度。

6、討論:如何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本詞表現了蘇軾複雜矛盾的思想。蘇軾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響,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諸葛亮、陸贄等經世濟時的人物,希望尊主憂國,渴望建功立業;一方面又酷愛陶潛,追慕老莊,在險惡的政治逆境中能夠保持超然物外的曠達態度。又跟和尚親密往來,精通禪學。儒、道、佛三家思想,本來是矛盾的,但蘇軾習慣於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採用“外儒內道”的形式,把它們統一起來,從而構成了蘇軾世界觀中既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又交織着齊生死、等是非的虛無態度。這首詞中壯麗江山、英雄業績,既激起了他豪邁奮發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產生“人生如夢”的感慨。這首詞具有感奮和感傷的雙重色彩。蘇軾的感傷是由於建功立業的激切熱望不能實現而萌發的,我們應當更多地體會他對事業對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傷感。“人生如夢”反過來也可以激發我們對人生的追求,這也正是這首詞的理趣所在。從語言上體會這首詞,也是“奮”壓倒了“傷”。意境壯闊,風格豪放,反映了蘇軾的寬闊胸襟。

5、試背下闋。

(下闋以討論為主,啟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因為有了上闋學習的基礎,把握全詞意境問題不大,討論更能深入領會到諸如烘托等藝術手法;更能領悟到蘇軾用詞的精妙,如“羽扇綸巾”、“強虜灰飛煙滅”、“早生華髮”等,我安排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正體現了上述認識和想法。)

(五)歸納主旨

全詞由江帶出,景、史、情渾然一體,它洋溢着一種緬懷英雄、追求功業、寄情自然的那種豪放激情,三維一體構成了一種心情,這就是詞的主旨所在。

(六)拓展練習

感性認識:與柳永的《雨霖鈴》這首婉約詞對比。

(以柳詞和蘇詞為例比較豪放詞和婉約詞的詞風,是為了把學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性差異上升到理性,使這種感性更加深刻、明晰。)

(七)佈置作業

1、誦讀背誦本詞。

2、自主學習蘇軾的一首婉約詞《江城子記夢》,對比蘇軾豪放與婉約的不同詞風。

(作業為背誦本詞和自學《江城子記夢》,體會同一詞人作品的不同風格,這樣在指導檢查作業時可以強調評價和鑑賞同一個人的作品,應從實際出發,我們所強調的風格流派不過是就其主要成就或主要方面來談,不能一概而談。)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9

(一課時,40分鐘)

教與學的目標

1、瞭解歷史題材在詩詞作品中的處理方式;

2、明確即景抒情與借古事比今事兩種抒情方法的各自長處。

教與學的時間預設

一課時(40分鐘)

教與學的過程預設

一、組織教學

同學們,我們平時經常説自己的民族歷史有多麼多麼悠久,今天我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是什麼?”

(預設學生的答案:提供經驗教訓;豐富文化積澱;增強民族自豪感;等等)

大家的回答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回答是這樣的:“歷史給我們的最好的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一旦我們被某個歷史人物、某個歷史事件深深觸動,我們就會激情澎湃、情難自已。用詩歌的形式把這些激情記錄下來,我們就稱之為懷古詩詞(板書:懷古詩詞)。它們的最大特點就是把歷史題材作為題詠的對象。

本堂課我們就來研讀這樣類型的兩首宋詞。

二、文本研習

1、教師範讀:《念奴嬌赤壁懷古》,注意正音(如“了”、“綸”等);《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注意正音(如“佛”、“仲”等)。

2、學生齊讀兩首詞。

3、交流初讀感受

此環節起激發興趣的作用,為接下去的分組研習作準備。可以從“你更喜歡其中的哪一首?”“你覺得哪一首比較容易讀懂?”這樣的淺易問題入手。確定班內四組同學的大致“傾向”,“暗示”兩首詞的顯著差異。

4、分組自主合作研習

把班裏同學分成兩組:

第一組合作研習《念奴嬌赤壁懷古》,任務是根據教材77頁“文本研習”第1題,主要研習這樣4個小問題(剛好對應4個直列):

(1)《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歌詠的是歷史人物還是歷史事件?(指明作者寫作的地點,詞涉及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各是什麼)

(2)《念奴嬌赤壁懷古》的作者對周瑜有何評價?(説出具體理由)

(3)這首詞的上片對赤壁的雄奇景色作了具體的描繪,這有什麼作用?

(4)請從寫景的角度變化及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兩個方面説明“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寫景技巧。

第二組合作研習《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任務是根據教材77頁“文本研習”第2題,也主要研習4個小問題:

(1)《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詞涉及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各有哪些?

(2)這首詞中作者用來自比的歷史人物是誰?體現了作者當時怎樣的處境和感情?

(3)這首詞中提到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與當時的統治者及其領導的政治事件有關,作者為什麼不直接寫明道清呢?

(4)據説民族英雄岳飛的孫子岳珂這樣評價辛棄疾的這首詞:“微覺用事多耳”,意思是批評這首詞題詠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太多了。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5、交流、共享研習成果

第一組4個問題各推請一名同學為代表發言,教師適時補充、糾偏。建議這樣總結:

(1)懷古人為主

(2)周:年少有為;蘇:老大無為

(3)以景之雄奇襯托所懷古人所創事業的偉大不凡

(4)由仰視到俯視、遠望,分別從形、聲、色角度描繪。所用修辭手法為誇張、擬人、比喻。

第一組交流結束後,請第二組同學齊讀《念奴嬌赤壁懷古》。

第二組4個問題也各推請一名同學為代表發言。教師在補充、糾偏時,注意讓第一組的同學參與。建議這樣總結:

(1)歷史人物有:孫權、劉裕、劉義隆、廉頗;歷史事件:劉義隆北伐失敗。

(2)廉頗。作者北伐理想長期不能實現,雖年老,仍不忘為之奮鬥!

(3)這是借古事以比今事,一則顯得含蓄(直斥君主的'無能會給作者帶來殺身之禍),二則能使作者的憂憤具有歷史的厚重感。

(4)贊成的理由如:這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都與鎮江(即京口)和北伐有關,是作者的合理聯想。不損害詞的結構安排,同時又使詞的主題得以升化、抒情顯得含蓄。不贊成的理由如:增加閲讀困難,影響這首詞的流佈。

第二組交流結束後,請第一組的同學齊讀《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三、總結和佈置作業

1、總結

根據教材77頁“文本研習”第3題,教師可作這樣的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研習了這樣兩首懷古詩詞,三國周瑜在赤壁之戰中建立的輝惶業績激起了貶謫黃岡的蘇東坡的熱情,他借筆下雄奇的赤壁景象,抒發了自己對古人建功立業的美好人生境界的嚮往;孫權、劉裕那些奮發有為力圖北伐恢復中原的古代君主,激起辛棄疾對自己時代苟安偷生的君主的無比痛恨,他以戰國老將廉頗自況,抒寫了老當益壯,報效南宋北伐事業的慷慨激情。你們説,歷史是不是像歌德所説的那樣,給我們的最好東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熱情”?你們要是能在課外多讀一些以歷史題材為歌詠對象的詩歌,體會一定會更深!

2、佈置作業

課後熟讀並背誦這兩首宋詞。

板書設計

千古江山

懷古詩詞:歷史人物、歷史事件

激起的熱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1、有感情的朗誦本詞;

2、體會作者借懷古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3、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誦本詞,並體會詞人借懷古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

教學難點:賞析豪放派詞氣勢磅礴的風格。

課時:一節課

教學方法:朗誦、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部《三國演義》,展示了無數的英雄豪傑,當我們回首這些千古英雄時,一定有許多的感慨湧上心頭,豪放派詞人蘇軾在緬懷這些英雄時抒發了怎樣的豪情鬥志呢?今天,讓我們踏着音樂,走進三國,走進赤壁,走進《念奴嬌 赤壁懷古》。(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的伴奏,作為背景音樂,創設情境)

二、生生對話,瞭解作者

1、回憶作者,指生回憶作者,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

2、簡介背景:北宋元豐五年,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遊赤鼻磯,作詞抒懷。這時蘇軾年已四十七,事業無成,政治失意,借懷古以抒發自己壯志未酬的抱負。(老師總結,點擊幻燈片,學生更好地瞭解作者的感情)

三、朗誦課文,生生對話

1、欣賞課文朗誦:注意朗誦的語氣。(結合視頻,配樂朗誦,讓學生從視覺、聽覺上感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2、學生自由朗誦,指三名學生朗誦,後全班齊讀。(學生朗誦,配以背景音樂,創設情境,有種美感。)

四、檢查預習,疏通詞意。(指生説詞意,教師總結。)

1、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2、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

五、賞析詞意,師生對話

(一)朗誦並思考:齊讀上闋,思索:

1、在上闋中,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又由景想到了什麼?

2、“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在詞的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二)朗誦下闋,思考問題:

由赤壁的景,作者憶到了周瑜,那麼下闋塑造了周瑜什麼樣的形象?(儒雅,指揮若定,泰然自得,風流倜儻)

六、合作探究,師生對話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可懷想的人物甚多,但作者蘇軾為什麼獨想起周瑜?(學生討論,交流意見。用周瑜和蘇軾的資料對比,學生理解起來更清晰,更直觀。)

周瑜年僅34歲就在赤壁之戰中取得勝利,成為英雄,而自己已年將半百,卻被貶謫,功業無成,怎能不在感慨中生髮仰慕之情呢?這正是作者一生追求理想的豪邁心情和迫切建功立業思想的表現。蘇軾對周瑜“讚揚”的同時慨歎自己。

七、拓展延伸,對話自我

本詞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説説其“豪放”表現在哪些方面?(結合戲曲來體會教師播放京劇版的'《念奴嬌 赤壁懷古》,學生欣賞、思索,指生回答。用歌曲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豪放派詞的風格。)

八、課堂小結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九、課堂練習

默寫句子:

本詞的過渡句是

直接寫周瑜形象的句子是

十、課後作業:

周瑜是戰場上的英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蘇軾是文壇上的英雄,詩詞歌賦、書法繪畫都有建樹頭上戴着“豪放派之祖”的桂冠;袁隆平是科學上的英雄,研究成功的雜交水稻解決了數億人的温飽。你心目中的英雄是怎樣的?請以“英雄”為題,寫一篇300字的隨筆。(幫助學生理解什麼樣的人被稱為英雄,提升自我。)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1

一、教學目標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瞭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理解《赤壁懷古》一詞中寫景、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4、誦讀、背誦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怎樣正確理解《赤壁懷古》的思想內容?

《赤壁懷古》融寫景、懷古、抒情為一體,從描繪古戰場的雄奇景色入手,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作者個人的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結尾處“人生如夢”的感慨是作者迅速從惆悵失意中排解出來,表達蘇軾特有的曠達灑脱情懷。

2、作為豪放派代表詞人的蘇軾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怎樣理解《赤壁懷古》的藝術特色?

蘇軾以詩為詞,使詞的內容不再拘於傳統的離愁別緒,反映較廣闊的社會生活,拓寬了詞的題材;使詞的形式不再為規定的宮調、身律所束縛,一掃詞的柔弱氣息,開創了豪放詞派。蘇詞氣勢雄偉,一瀉千里,提高了詞的意境。《赤壁懷古》是豪放派宋詞的代表作,詞的主旋律感情激盪,氣勢雄壯。全詞借古抒懷,將寫景、詠史、抒情容為一體,借詠史抒發作者積極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業無成的感慨。

三、學生特分析:

1、學習特點:學習對象為高一學生,對學習資源利用和知識信息的獲取、加工、處理與綜合能力較低,但富有朝氣且對本課學習有濃厚興趣。

2.學習習慣:知識面仍較為狹隘,習慣於教師滿堂灌式的被動接受式的傳統教學,缺乏獨立發現和自主學習能力。

3.學習交往:多表現為個別化學習,課堂上羣體性的小組交流與協同討論學習機會很少。

四、學法指導

採用誦讀感悟式教學。本詞是宋詞中的經典,文辭優美,感情濃厚,境界開闊,應引導學生多多誦讀,品味語言,感悟意境,特別是抒情部分更要細心玩味。誦讀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既加強了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感,一石二鳥。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前三分鐘播放《滾滾長江東逝水》。

剛才我所播放的歌曲應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三國演義》的片頭曲。在前奏部分,我們首先聽到的是戰爭前的鼓角爭鳴,這樣的歌曲我們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三國這個充滿紛爭的時代,是個亂世。但亂世容易產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蹟可以讓後來人來品評。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欄目開講以來最為火熱的,也是對三國人物的一個品評——《易中天品三國》。那麼大家來讀一下這幾個詩句,看一下這些詩句所品評的具體是哪些英雄人物呢?

展示: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寫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天下英雄誰敵手?生子當如孫仲謀。(寫弛馬射虎的孫權)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寫足智多謀的周瑜)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寫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們最欣賞哪一位英雄呢?(學生自由發言)(張飛:勇猛豪爽、天真魯莽;趙雲:忠肝義膽、武藝超羣;黃忠:老當益壯、獻身精神;周瑜:年輕有為、足智多謀)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蘇軾最欣賞的又是誰呢?(周瑜)三國時代湧現出這麼多的'英雄人物,為什麼蘇軾偏偏就對周瑜情有獨鍾呢?(板書:為何獨愛周瑜?)

現在就讓我們開聲來朗讀,在文章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朗讀環節】

1,全班齊讀。

朗讀提示:這首詞歷來被稱做是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作,課文第42頁有這麼一句話:“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意思就是説像這類豪放派的文章應該讀得高亢激昂、鏗鏘有力。

2,名家範讀。

節奏感很強: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經過剛才的朗讀,大家所感受到的這首詞的基本感情基調是怎樣的呢?(豪放)

這就是我們對這首詞的初步感知了。而蘇軾是如何體現出這股豪放的,我們後頭見分曉。(板書:如何體現豪放的精神?)

【題目】

“念奴嬌”為詞牌名,念奴是唐代一個很著名的歌妓,調因此而得名。題目是“赤壁懷古”,告訴我們這首詞的主要內容是蘇東坡在赤壁這個地方遊覽的時候,觸景生情,進行懷古,緬懷古人。(板書:勾畫美景————緬懷古人)

蘇軾是如何安排這兩塊內容的?我們接着往下看。

【寫景片段分析】

1,學生齊讀文章的寫景片段(上闕)

2,提問:上闕描寫了赤壁古戰場怎樣的景色?或你腦海中的意境,它的特點是怎樣的?請用一個精煉的詞或詞組來概括。

討論明確:雄渾、壯闊,撼人心魄,氣勢恢宏、磅礴、似有氣吞天下之勢等等。(答案不求完全統一,意思接近即可。)

3,提問:我們沒有親眼目睹赤壁的壯觀,但卻能感受到一種雄渾壯闊的意境來,這完全得益於作者用詞的藝術。你覺得上闕中哪些詞用得很有味道,為什麼?

學生思考,交流,討論明確:三個詞――淘、穿、卷。

(1)淘。不僅寫出了長江奔流的氣勢,而且將寫景與寫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歷史的推進。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曠遠、深邃的意境,給了我們一個廣闊的空間與時間的概念。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個“淘”字,一下了如過電影般推到了我們的眼前。讀到這樣詩句,讓我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了《三國演義》中的那首捲簾詞。(一起背誦)“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可以這樣説滾滾東流的江水已經超脱了物理意義上水的概念,它已經成了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

(2)穿。寫出了山巖高聳入雲的動勢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寫出了浪花的洶湧,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師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中也有一個“卷”字。“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一個“卷”字寫出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可謂有聲有色。

古戰場到如今也算是一個旅遊景點了,根據作者的介紹,如果讓你們為之拍一個宣傳片,你們會怎樣安排鏡頭呢?

你看這圖片,先來大處的景,大江洶湧奔騰,然後鏡頭往前移,目標慢慢縮小,看到了陡峭的山崖散亂地直刺雲霄,洶湧的駭浪猛烈搏擊着江岸,滔滔江流捲起千萬堆澎湃的雪浪。於是整張圖景明瞭了,你們看江水奔馬轟雷,十分驚心動魄。而我們為之配上台詞的話,就可以用上“大江東去”“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如畫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的氣勢,有種“天風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佈置完畢,序幕拉開,背景就是如畫的江山。追光燈亮起來了,照在了哪裏啊?(豪傑。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場了)

這個周瑜怎麼樣啊?我們一起來讀一下有關周瑜的片段。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1、稱呼:公瑾、周郎(稱字,而不是直呼名諱,有着對周瑜的尊敬,親切)

2、婚姻:小喬初嫁了(我們平常説“出嫁”是哪兩個字呢?——出嫁。問題來了,考慮一下,我們平時所接觸到的“出嫁”與這邊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麼不一樣呢?)

教師總結:蘇軾記周瑜,主要是記起赤壁之戰,但在此卻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細節,“小喬剛剛出嫁”,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但如果按實際情況選擇了“出嫁”這個詞語的話,小喬已為老喬,那麼便不夠美了,而周瑜同樣的也在變化,所以美女襯英雄,以“小喬剛出嫁”這點更襯出周瑜的年輕有為、春風得意,足以令人豔羨。藝術嘛,為了表達需要,有時可以虛構的。

3、長相——雄姿英發、羽扇綸巾(這是周瑜的儀容裝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裝儒雅、風度翩翩,是當時時髦的儒將打扮,更顯出了他作為指揮官的那種瀟灑從容。)

4、作戰能力——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打仗卻還在談笑,顯然不把敵人放在心上,對戰爭有着必勝的把握。赤壁之戰對於東吳來説,是一場以弱抗強的戰爭,3萬對10萬。而作為統帥的周瑜不僅沒有絲毫的畏懼,反而越發地從容、沉着。談笑間,藉着東南風,巧用火攻燒掉了曹操的戰船。“檣櫓”點出了水戰,“灰飛煙滅”點出了火攻的特點,精確地概括整個戰爭的勝利場面。)

到這邊我們可以看到由“遙想”二字領起的六句,塑造了一個青年將領周瑜意氣風發、春風得意的形象。

【蘇軾內心】

江山依舊,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業的戰場,卻是蘇軾被貶謫後流連的去處。面對着這樣的周瑜,蘇軾心裏自是有個比較,且看二人的對比資料,板書如下: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髮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周瑜24歲被授予“建威中郎將”,並娶了江東美女小喬,34歲為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的總指揮,而蘇軾呢?

我們所認識的蘇軾是很有才華的,詩歌方面與江西詩派的核心人物黃庭堅並稱“蘇黃”;詞方面與辛棄疾並稱“蘇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蘇辛”;書法方面與米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四家”;散文方面又列於“唐宋八大家”。可見他是十分有才華的,但是他的仕途卻頗為坎坷。蘇東坡來黃州之前,官場受挫,險遭殺頭之禍。在文化圈裏,也倍受非議與妒忌,他是帶着疲憊,滿心僥倖而又滿心絕望地,傷痕累累地來到黃州這個當時還很荒涼的小鎮。這時的他已47歲,老之將至,卻功業無成。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種出世與入世的精神矛盾,也難怪蘇軾發出了“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了。他想到自己年歲已老,卻無法如周瑜般建功立業,可以説是壯志未酬,心中湧動的是一種惆悵與失意。

【人生態度】

但作者沒有被這種惆悵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當中。“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這其實也就是他的一種人生態度。蘇軾對比周瑜,這落差是極大的,更增添了他壯志未酬的失落,所以心境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極嗎?蘇軾畢竟是蘇軾,他特別想得開,“人生如夢”,人生猶如夢一般,所有風流人物不也都隨着大江而東去,洗滌盪盡了嗎!那麼又何必去執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別灑脱,把酒灑在地上祭奠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變化的,由開始的激昂慷慨,到後來的惆悵失意,最後趨於平靜。

【誦讀體驗】

【歸納總結】

學生參考板書,解決第二個問題:豪放詞風的具體體現?

一方面表現在對赤壁之景的描寫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畫面波瀾壯闊,雄奇壯美。另一方面表現在作者的人生態度上,通過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的心態。

這就是蘇軾的全詞了,上半闕寫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闋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抒發出了自己壯志難酬之情。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2、瞭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理解作者通過詞體現的人生觀。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品味詞作的豪放。

教學難點:

通過理解“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討論、體會蘇軾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進而感受蘇軾的人格魅力。

教學方法:

誦讀法、賞析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宋代的詞,明確是分為兩個派別,即婉約與豪放。婉約,內容不外乎是離愁別緒,閨情綺怨。而豪放派便恰恰與其相反,內容比較寬闊浩蕩,氣勢恢宏,讓人讀後有種痛快淋漓的感覺。蘇軾是第一個用“豪放”作詞的,並開始寫作打破傳統詞風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便是其豪放詞風的代表作。

二、解題:

念奴嬌赤壁懷古觀眼前之景

(題目)思歷史之事

抒一己之情

三、研讀課文,學生整體把握全詞內容,感受蘇詞的豪放風格。

1、上闕寫的景色有什麼特點?如何描寫?

明確:景——雄奇壯麗景物描寫的豪放

“大”字寫出了長江奔騰而來,洶湧澎湃的氣勢。“千古”則寫出了歷史長河的浩瀚渺遠。

作者從時間和空間上,把江水、浪花和千古風流人物融為一體,為全詞設置了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和甚為悠久的時間背景。為全詞奠定了昂揚的基調。

2、這幾句中哪幾個字用得好?請大家展開想象,為我們描繪一幅赤壁美景。

明確:“亂”寫出山石險怪,“穿”寫出高峻陡峭。

“驚”寫浪花洶湧,“拍”描繪出水石相搏的情狀。

“卷”字寫出浪花四濺,狂瀾奔騰起伏的異景。

作者從形狀、聲音、以及顏色三方面,用了比喻、誇張、擬人的手法描繪了赤壁的壯闊景觀,並暗寫赤壁之戰驚心動魄的場面和英雄豪傑們的雄姿,表現了作者的豪邁奮發。

3、面對這如畫的江山,作者想到了誰?為我們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下片着力塑造周瑜,為何要插入“小喬初嫁了”這一細節?作者為什麼用“初嫁”,而非“出嫁”?

明確:人——英雄人物周瑜形象的豪放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婚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髮

才華文韜武略才華恣肆

職務東吳都督團練副使虛職

際遇功成名就功業未成

情場、官場、戰場,場場得意;黃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

情——功業無成感時傷今的.豪放

4、討論“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①就詞論詞。一方面,作者贊一代儒將周瑜的豐功偉績,抒發個人貶謫失意、功業無成的感慨,這本身就是內心積極地一種表現。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盡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夢,自己的一生又算得了什麼,看到了人的渺小,他能迅速從惆悵失意中解脱出來,表達了蘇軾特有的情懷。

②結合同期作品進行探討。《赤壁賦》中作者雖然借客人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可勸解友人時“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作者從“變”與“不變”兩種角度去看待水與月,巧妙地消釋了友人的悲哀。這其實也是作者內心矛盾鬥爭的結果,遇到煩惱時,換一個角度,原先的煩惱也就煙消雲散了。蘇軾對人生憂患的化解,表現在詞中就是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定風波》更是能體現出他坦蕩達觀的處世態度,上片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活脱出一個履險如夷、泰然自處、任天而動的仙人形象。下片“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多麼從容,多麼豁達。

③儒釋道兼容幷蓄的思想。向學生介紹蘇軾的思想宏博開放,儒道釋兼容幷蓄,政治上以儒家思想為主導,人生修養上則以釋道思想為主。當身處逆境時,佛老思想就成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由此而形成了一種隨緣自適、淡泊無為、超然物外、曠達樂觀的處世態度。

④成就與遭際對比。作者一生一貶再貶,越貶越遠,可詩、詞、文、繪畫樣樣精通,其它方面也並非淺嘗輒止,走到哪裏都深受人民的愛戴。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貶斥時,為了捕蝗蟲,抗旱災,從早到晚奔忙在田間地頭,親身體驗農民的疾苦。後來到徐州,為了抗洪排險,他整天身披蓑衣,腳穿草鞋,在最危險的地方出現,親自指揮戰鬥。在杭州,杭州鬧饑荒,有瘟疫,他自費購藥,設置了醫院還熬粥、煎藥送給過往的行人。他的行動救了幾千條命。還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築長堤。他每到一個地方都得到當地民眾的愛戴和信賴。甚至在被貶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況下,他仍然關心民生疾苦。這種品德實在可貴。

四、評價《赤壁懷古》的藝術價值,引導學生進一步體味豪放派詞人蘇軾詞作的整體風格

(餘秋雨:沒有黃州被貶,一道天光就不能射向天際。)

蘇軾的豪放詞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從題材來看,懷念古代的英雄及其豐功偉業;

2、從主旨來看,是抒發對英雄的讚美和壯志難酬的慨歎;

3、景物描寫來看,描寫的都是意境高遠、雄渾壯闊的景物;

4、豪放的抒情方式與修辭手法:直接抒情。詞中“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不借助任何景物和事物,而是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物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詩詞中有很多種修辭手法,如誇張、擬人、對比、比興、比喻、借代、設問、反問、對偶、反覆等。而這首詞中運用得最多的是比喻、借代和誇張。首先來看比喻,“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作者便用雪來比喻那被石頭激起的浪花,形象生動,將浪花那種潔白表現得完美無比。而在後面,作者便用“羽扇綸巾”來借代周瑜,讓其的雄英姿發在讀者面前盡情地展現,使人心生崇拜之情與敬佩。這些修辭手法都是表現了一種豪放的氣概,描繪了一種寬闊的氛圍。而此詞中最能突出蘇軾豪放派詞風的是誇張手法的運法。如“亂石穿宮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將眼前的亂山大江寫得雄奇險峻,渲染出古戰場上的氣氛和聲勢。憑藉着誇張手法,作者用廖廖數十幾個字便把石之險山之高浪之大形象地表現地讀者面前。這一切,修辭手法的運用對其豪放風格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豪放的語言詞句都運用得非常準確,生動,傳神,於是產生一種豪放的氣勢。詞中最能體現豪放風格的就是動詞和形容詞的運用。動詞如“穿”、“拍”、“卷”三個動詞運用得非常的絕妙,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訴説不同的感覺,描繪的陡峭山崖、洶湧駐浪、滔滔長江,都集中地體現了古赤壁戰場那令人驚心動魄的雄奇景象。再來看形容詞,“亂”、“驚”這些形容詞也如那動詞一樣,較好地體現了赤壁的那種波瀾壯闊的情懷,讓讀者如親臨其境,感覺那份博大。這些能體現豪放派風格的詞被作者信手拈來,為其服務,擁有着最大氣的感覺。

《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集中體現了豪邁雄健、慷慨奔放的詞風。

結論:我們應該學習蘇軾積極、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

五、課堂小結

全詞以江山之勝,英雄之業為題材,以縱橫之筆將懷古、詠史、寫景、抒情熔為一體,視野開闊,境界宏大,氣勢磅礴,格調雄渾豪邁,是豪放詞的代表。

六、拓展加深,佈置課後作業

課後查閲一些資料,思考比較柳永《雨霖鈴》和《赤壁懷古》的異同,就其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寫一篇短評。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3

教學目的

1瞭解《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豪放風格

2認識蘇軾,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

3賞析《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名句

教學重點

1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

2掌握《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相關名句的意義及用法

教學難點

走進蘇軾的內心世界

教學方法

品讀法、討論法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幾度夕陽紅”,把學生引入三國古戰場的情境中。

教師:這是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公元208年,曹操統領80萬大軍下江南,企圖一舉消滅南方割據勢力,統一中國;南方諸雄在24歲周瑜的帶領下,周密謀劃,終於在赤壁擊敗曹操,大獲全勝。因此,赤壁一戰成為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公元1079年,47歲的蘇軾來到赤壁,很想有所作為的他卻因“烏台詩案”被貶到黃州作團練副使(閒職)。面對滾滾的江水,聯想到歷史上這裏出現的英雄人物,蘇軾感慨萬千,於是寫下了這千古名作《念奴嬌赤壁懷古》(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誦讀指導

師:這首詞歷來被視為豪放派的代表作,應讀得鏗鏘有力,表現出作者對歷史上這場戰爭的嚮往之情和對英雄的景仰。最後的感慨儘管語含消極,也應讀得灑脱。

教師範讀,學生跟讀,教師點撥。

師:“大江”三句要想象詩人站在江邊一至高點上,看長江東去的情景,要讀出雄視天下、縱貫古今的氣勢,要有高屋建瓴的感覺。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三句刻畫古戰場險要的地勢,要讀得稍快,要讀出詩人驚訝、激動的感情。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結住上片,引出下片,要讀得稍慢,要讀出讚美、感歎的語氣。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三句寫周瑜的歷史功勛和指揮若定,要讀得稍快,要讀出輕鬆輕快的感覺;但“灰飛煙滅”要讀得稍慢。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花發”三句詩人聯繫自身,要讀得稍慢,要讀出詩人無限傷感的情緒。“多情”是全詞的詞眼,指詩人建功立業的願望。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詩人情緒低落下來,要讀出詩人的無奈之情。“人生”兩句並非表明詩人要對酒當歌,及時行樂,它只是説明:詩人既不能實現他建功立業的`願望,那就向江月傾述他壯志難酬的苦悶吧。

2質疑問難

①詩人怎樣描寫赤壁景物以及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板書設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波瀾壯闊、洶湧奔流的圖景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雄奇險要、驚心動魄的地勢

這樣的景物描寫為人物的出場作鋪墊。地傑人靈,正因為有如此雄渾壯闊的環境,才孕育出周瑜那樣大器的英雄。

②作者怎樣刻畫周瑜?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a以美女襯英雄,以“小喬初嫁”表現周瑜的似錦年華、年輕有為;b直接描寫風度氣概(“雄姿英發”),表現其風度翩翩、志氣昂揚;c直接寫功績韜略,表現其胸有成竹、指揮若定。

③豪放風格體現在哪些方面?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豪放風格首先體現在對赤壁景物的描寫上。詩歌一開篇就顯示了詞人廣闊的視野:“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三句詩不僅寫出長江非凡的氣象,而且表現了詞人對千古英雄的嚮往。然後正面描寫赤壁景物,突出其險要的地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讓人想象當年赤壁之戰的激烈壯闊。

豪放風格還體現在對周瑜形象的刻畫上。上片將“周郎”“赤壁”並提,已經肯定了他在赤壁之戰中的決定性作用;下片着力寫他的風采才華和歷史功勛。歷史功勛一項尤其令人景仰。面對強敵,周瑜鎮定自若,他全如沒事人一般,談笑之間,就把敵人的戰船燒成灰燼。這是何等的氣度和韜略啊。詞人這樣讚頌周瑜,表明他渴望能像周瑜一樣為國家建功立業。

④詞的結尾,作者為何會生髮那樣的感慨(“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詞人從自己與周瑜的對比中,看到了自己的悲哀。

項目年齡相貌職位際遇

周瑜24風流儒雅東吳都督功成名就

蘇軾47早生花發黃州團練副使功業未就

三與古人對話

假定你是蘇軾的朋友,你將如何勸導他?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理解詞中寫、詠史、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瞭解作者渴望為國效力的思想與壯志未酬的苦悶,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3、當堂背誦本詞。

教學重點:用文字的視角去解讀詞中的景物描繪和人物刻畫,理解詞人複雜的心情。

教學難點:正確理解“人生如夢”的`思想情緒。

教學方法:學、講、練、評

教學計劃: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念奴嬌赤壁懷古》

剛才所播放的歌曲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它是根據詞《念奴嬌赤壁懷古》改編的。在其中,歌曲中提到三國赤壁,我們自然而然就聯想到三國這個充滿紛爭的時代,是個亂世。但亂世容易產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蹟可以讓後來人來品評。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這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同學們,本首詞的題目是什麼?--赤壁懷古,念奴嬌是詞牌名。

一、預習檢測①學生跟據誦讀指導和教師範讀,練習朗讀。(朗讀是詩詞教學的重中之重。朗讀有利於記誦,朗讀有利於理解,朗讀有利於把握意境,朗讀好了甚至可以以讀代講,朗讀時要把握詩詞不同風格、不同基調。本詞是豪放派開山力作意境壯闊氣勢宏大,赤壁奇景部分應讀得鏗鏘有力氣勢奔騰,懷念英雄人物部分應讀得慷慨激昂,最後的感慨抒懷應讀得灑脱曠達。)

②學生預習課文填空

問題創設

問題1:上下兩闕各寫的什麼內容?

明確:

上闋描繪赤壁的景色

下闋寫周瑜的豐功偉績和詞人的感慨。

問題2:“赤壁懷古”,上闋中寫了哪些景觀?有何特點?

通過描寫大江向東奔騰,波濤洶湧,拍打着堤岸捲起層層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的景色,描繪出一幅雄偉壯麗的圖畫。

問題3:這些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①這就為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的出場作了絕好的鋪墊。

②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

③這也體現了作者作為豪放派代表的詞風。

問題4:“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此句在詞中的作用?

由景及人承上啟下

三、討論質疑:

問題5:題為“赤壁懷古”,三國演義、赤壁之戰,裏面的人物千千萬萬、英雄輩出,為什麼蘇東坡單單懷周瑜呢?

捕捉有關描寫周瑜的語句,分析周瑜形象(學生討論)

明確:

小喬初嫁了---------------年輕有為風流倜儻

雄姿英發----------------威武英俊氣宇不凡

羽扇綸巾----------------風度翩翩儒雅瀟灑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指揮若定,戰功卓著

問題6:“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怎麼理解?作者從幾個方面將周瑜與自己進行比較?

明確: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的句式應是“神遊故國,應笑我多情”

周瑜————蘇軾

年齡:34歲47歲

生活:幸福美滿屢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華髮

際遇:功成名就壯志未酬

四、舉例應用:根據上面的分析方法思考:

問題7:“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是積極還是消極?

明確:

蘇軾此時已經47歲了,他被貶到黃州,遊覽赤壁美景,如畫江山,肯定有一種深深的失落感,年華老大,功業少成,想想人家周瑜,在三十四歲的時候,就已經名垂青史,已經立下赫赫戰功。而自己還可能如周瑜那樣嗎?想到這,蒼涼、消沉之情是難免的。但是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並沒有真正消沉,他又特別想得開,蘇軾可能在想,如畫的江山,儒雅的英雄,多情的美人,還有流傳千古功業,即使周瑜這樣的風流人物不也是被“浪淘盡”了嗎?人生就如夢境一般,何必過於執着呢?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他特別灑脱,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開,才能出得來,因此,蘇軾才會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這就是蘇軾的生存智慧,這就是蘇軾的達觀豁達態度。

五、反思訓練,鞏固練習:翻譯下面字詞。

大江東去:

淘:

風流:

穿空:

拍:

英發:

灰飛煙滅:

多情應笑我:

尊:

六、總結

七、作業:1、背誦本詞

2、這首詞與《赤壁賦》比較一下,看看它們在表達思想感情方面有什麼異同。

六、作業:背誦本詞

李秋靜

《念奴嬌赤壁懷古》教學設計15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蘇軾詞兩首,首先我們來一起學習第一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們來一起回憶瞭解蘇東坡的生平詩作,理清詞作內容,欣賞佳詞好句。並最終對比學習《莫聽穿林打葉聲》,體會蘇東坡曠達豪放胸懷。

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了蘇東坡很多的詩、詞和文章。有什麼啊,像《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可以説對於蘇軾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生平我們已經瞭解了很多了。現在我們需要更細化一些。

這是蘇軾在神宗熙寧元年——元豐八年的活動情況。

1068年娶王閏之(王弗之堂妹)

1069年返京;任職史館

1071年任告監管;任杭州通判

1074年任密州太守《江城子》《明月幾時有》

1076年任徐州太守

1079年任湖州太守;入獄

1080年謫居黃州,任黃州團練副使

1084年往常州

1085年往登州;任登州太守;往京都;任中書舍人

可以説在密州黃州是蘇軾創作的高峯期。

蘇軾平生受到兩次嚴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歲那年因“烏台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歲時被貶往惠州,62歲時貶至儋州,到65歲才遇赦北歸,前後在貶所六年。蘇軾去世前自題畫像説:“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功績高,詩作也很高產。我們今天學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寫在被貶黃州時期。

據傳説,據傳説,也就是野史記載,蘇軾被貶黃州,和當時的黃州太守徐太守關係不錯。兩人兒經常聊聊天下下棋,喝點小酒什麼的。就在一天,蘇軾在徐太守家喝多了,天挺晚了,當時也沒電話,要是有電話王潤芝就可以打個電話問問,喂,徐太守我家東坡回來了麼,回沒回來就知道了。可恰恰是沒電話。王潤之以為蘇軾留宿在徐太守家了,可他恰恰是回來了,結果被關在了門外,沒給他留門。蘇軾這個鬱悶啊,就有了內首詞: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這首詞關鍵在哪啊,最後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什麼意思啊,坐着小船走了。到哪了?到哪了?哎,據野史記載,他就到了赤壁,當然史學家説,蘇軾到的是黃州赤壁磯,而並非當年的'赤壁古戰場,考證來考證去也沒有個定論。咱們呢不管蘇軾到了哪,總之看見這大江東去,就有了這樣一首傳唱千古的詞作。

蘇軾來到赤壁,首先看到的是什麼:哎,大江東去,浪濤去,千古風流人物。給你什麼感覺呢。壯闊。為什麼壯闊呢?大江東去是眼前之景,浪淘盡,大浪衝刷的是什麼啊,千古風流人物。那麼老師要問了,大江與千古人物是同一時間維度上的嗎?不是。是同一空間上的嗎?也不是。也就是説,這兩句話是時間和空間上的一個錯位。大江東去是眼前之景,是現在,是空間上的感覺。而千古風流人物,則是時間上的歷史滄桑之感。所以説這句,從空間的闊大寫起一直寫到歷史的滄桑,又有了歷史的沉重感,時空交錯,在這裏是一個重要的手法。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是空間上的感覺,流啊流啊流,這就到了什麼,時間上的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