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6.33K

作為一名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篇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

第一課時

一、多種方式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導語:

出示圖片,引入:認識這種植物嗎?對,它叫爬山虎。你們知道它什麼特點嗎?爬山虎,也是一株軟軟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爬到牆上、屋頂上,巖石上,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有腳。)哪些同學看見過真的爬山虎?你們平時看見的是爬山虎的什麼?(葉子)那你們仔細觀察過爬山虎的腳嗎?葉聖陶爺爺就是一個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的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爬山虎的腳》。

(拿自己和作者對比,有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

2、對課題質疑。

讀課題,想一想,你如果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去寫。(葉子、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怎麼爬、腳的變化)葉聖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置換角色,從課題質疑,可激發探究的興趣,又可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二、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敍述脈絡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麼?

2、檢查交流:

(1)請認為自己是學習最認真的一個同學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學生當小老師,增強自豪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2)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形狀、顏色。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一二段

1、讀第一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麼?(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

2、欣賞爬山虎爬到巖石、屋頂、牆上的圖片。

3、讀第二自然段,交流話題一: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什麼收穫?

喜歡寫爬山虎葉子的同學請舉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麼地方?(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你能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嗎?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為什麼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觀察葉子中,葉聖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麼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處處注重了讀,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學生獲得了美的體驗,激發起對美、對大自然的嚮往,也充分感受到語言的美。)

四、佈置作業,重視語言積累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

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説説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生長情況,葉子,腳的樣子,怎麼爬的和腳的變化。)

誰能説説我們在上節課學習了哪些自然段,知道了什麼?(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葉子很美麗。)

二、自主研讀,交流收穫

1、自由朗讀三、四、五自然段,你對那一自然段段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穫?可以和你的小夥伴一起學習。

(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習慣,打破傳統“串講”形式,以學生自主閲讀為主,充分讓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

2、彙報交流。

交流話題一:爬山虎腳的位置、形狀、顏色是怎樣的呢?

爬山虎的葉子這樣的繁茂、美麗,充滿勃勃生機,跟它的腳有着很大的關係。出示圖片:誰能説説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腳的樣像什麼?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麼寫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再讀一讀。把腳的'樣子比作什麼?(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這麼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並數了有六七根,説明葉聖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作者寫爬山虎的腳更能看出他觀察十分細緻了。

(圖文結合,不僅體會到語言的生動,還了解作者的觀察很細緻。教給學生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交流話題二:怎麼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哪些十分貼切的動詞寫出了爬山虎爬的過程?(觸、巴、拉、貼、一腳一腳)“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有什麼不同?(爬山虎就像壁虎一樣,在牆上一腳一腳地爬,一腳一腳形容得比較生動。如果用一步一步這個詞,好像是説爬山虎是在一步一步地走,而不是爬,就不可以形象地突出爬山虎的腳的爬)這個自然段裏把爬山虎的腳比做什麼?(蛟龍的爪子)作者為什麼會把爬山虎的腳比喻成傳説中蛟龍的爪子?因為腳很多,樣子相似。你是説樣子一樣。除了樣子還有什麼相似?還有其他原因嗎?蛟龍的爪子很硬,樣子很相似,又能抓住牆。看圖片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抓住重點詞句去體會,又以圖片直觀演示,突破了教學難點。)

交流話題三: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呢?

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誰能彙報你讀這段的收穫?(沒有觸着牆的,枯萎了,觸着牆的,腳巴在牆上的相當牢固。)哪一句話突出了爬山虎腳巴在牆上很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費一點兒勁,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莖。)“……要是……休想……”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牆是多麼牢固啊。爬山虎具有什麼精神?(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麼新的感受?(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請帶着這種感受再讀最後一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

1、作者是怎樣具體清楚地寫出爬山虎腳的特點的?

(先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再寫爬山虎葉子的特點,最後寫爬山虎腳的特點,寫爬山虎腳的特點時,先寫腳的樣子,再寫怎樣爬,然後寫腳的變化)

四、佈置作業

1、摘抄好詞好句加以背誦,並認真讀讀“閲讀鏈接”的內容,使學生體會到觀察,特別是連續觀察是一種好習慣。

2、觀察豆芽生長的變化,利用本課的寫作方法寫一篇觀察日記。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愣住、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感知葉聖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教學重點難點

(1)從重點詞語入手,把課文讀通順;

(2)從詞語入手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冬天來了,綠色明顯減少了!但是有那麼一片綠色卻一直出現在我的眼前(出示)“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也不留一點空隙。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就漾起波紋,好看得很。”

這是咱們前不久學過的《爬山虎的腳》一文中的那抹綠意。誰知道這篇文章的作者?(作者是葉聖陶)

師:是啊,就是咱們的葉聖陶爺爺,那請你説説你對葉聖陶老爺爺的瞭解吧!

這就是葉聖陶的生平簡介。(出示課件:葉聖陶簡介)

大家自由地讀一讀。(學生大聲讀)

請你來説説此刻葉聖陶爺爺在你心裏是個怎樣的形象呢?

生:是一個偉大的人;是個著名的人;是個文學家……

師: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兒童文學家教育家,在文壇上具有相當高的地位。

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文章是名作家肖復興,為了紀念葉聖陶而寫的(齊讀課題)。來,抬起頭看老師寫課題。板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再讀課題。

這是一片充滿生機、生命力十分旺盛的爬山虎,看着這一牆綠色,我們該怎麼讀?生再讀課題。

師:同學們,一看這課題,你覺得文章應該寫的是什麼?那是不是這樣呢?請大家打開書本,帶着自己的感情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要求:

1、生字新詞,讀準字音。

2、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加字,不漏字,不讀錯字。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讀了之後,你覺得文章是寫爬山虎的嗎?你有什麼收穫,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嗎?

2、生字教學

真了不起呀,我想課文中的這些詞語大家就更不在話下了吧!誰願意來讀一讀

出示、推薦、修改、愣住、燥熱、眼簾、刪掉、融洽、黃昏、藴含、搖曳、意義非凡、春風拂面、堪稱楷模

學生讀。

3、理解詞語中瞭解課文。

“堪稱楷模”是什麼意思呢?誰知道?文中哪一句話有這詞?讀讀。

是誰堪稱楷模?他的什麼地方表現出來的品質堪稱楷模?(板書人品文品)

師:好,同學們學的真不錯,學習詞語的目的關鍵在於運用,下面老師有個填空題,你能用這些詞語完成這些填空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出示:我上九年級的時候,寫了一篇叫《一張畫像》的作文,經我的語文老師( )在北京市少兒徵文比賽中獲了獎。

一天語文老師給我看了葉聖陶爺爺給我xxx的作文後我xxx了。(在此處插入對"愣住"的理解)

在他的批改中我感受到了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猶如( )。

三、結合文本,理解詞語。

1、讀文,從"愣住"入手,讀懂第一部分

過渡:不過。老師這裏有個疑問。作者看到修改稿後為什麼會愣住呢?

讓我們大家也來看看那篇修改稿。體會一下作者當時的心情。你看了以後有什麼想説的.呢?

生:我也愣住了,修改了那麼多地方,葉老先生太認真了。

師:那我們在課文中找一找作者為什麼愣住的句子。(板書愣住)

出示句一: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鈎或直線、曲線。

(1)請你來讀讀這個句子

(2)理解"愣住":什麼是"愣住"?(吃驚,驚訝)那我們應該怎麼來讀這個詞呢?(學生讀)恩,真是一羣被愣住了的孩子。那我們把它放進句子裏你覺得應該怎麼來讀?請你來讀一讀。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作者為什麼會愣住啊?

生:因為有很多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鈎或直線、曲線。

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誰能説説?

(3)這要花了多少心血呀。我們一起來讀讀這位老人的心血吧!齊讀

(4)請大家再找一找,葉老先生還為作者改了哪些地方呢?

出示句二:題目《一張畫像》改成《一幅畫像》,我立刻感到用字的準確性。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長句斷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出示句三:有一處,我記得十分清楚:"怎麼你把包幾何課本的書皮去掉了呢?"葉老先生改成"怎麼你把幾何課本的包書紙去掉了呢?"

請這一小組的同學來讀一讀。

直接小結:如此認真的批改,無怪乎作者看了會愣住,會驚呆啊

(5)發散思維想像畫面。

師:就是這麼一位國中生寫的這麼一篇在北京市獲得少年兒童徵文比賽中的文章,卻被葉老先生修改了那麼多處。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生:出現了葉老先生認真修改的畫面

師:你會用個什麼詞來形容他嗎?(一絲不苟)讓我們再看看這篇修改文吧。從這修改中,你還體會到了什麼?從這修改中,還讓我們學會了什麼?(出示修改方法)

師:葉老先生那麼忙,但他還是那麼認真地改着,那麼聚精會神、那麼孜孜不倦地改着……這一切,讓肖復興同學感受到了什麼?(填詞)我們又怎麼能不為之感動,為之震撼嗎?這真是一個文品堪稱――――(楷模)的人啦。

不僅如此,他還為肖復興寫了一則評語,誰來讀讀?(出示)這一則評語又給了肖復興同學什麼感受?(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2讀文品句,從"燥熱、融洽"詞中入手,理解第二部分

過渡:是呀,一個大作家對一個國中生的作文如此的認真細緻地修改,怎麼不令肖復興感動呢。更讓肖復興同學感到意外的另一件事,那是什麼事?(這一年的暑假,他收到了到葉老家做客的邀請,像葉聖陶先生那樣的大作家,居然邀請這個國中生,這能不讓他感到高興嗎?)看看以下幾個填空題怎麼填?(出示句子)

更讓我激動的事,那年暑假他還邀請我去他家做客。一進門撲入( )的是一牆綠綠的爬山虎,它使我消去了夏天的( )。 (對“燥熱”進行體會)

通過和葉聖陶爺爺十分xxx的交談(插入對"融洽"的理解)我才明白為什麼他是一位xxx的大作家。這真是一個( )的夏天。

1、“燥熱”什麼意思?找到文中描寫這意思的一段話了嗎?讀讀,“彷彿”什麼意思?從中體會到了作者什麼心情?特別是從哪幾個詞中可以體會到作者激動的心情?(跳躍閃爍)

2、更令作者欣喜的是,葉老先生沒有想像中的高高在上,和葉老先生的交談卻十分融洽。那麼融洽是什麼意思呢?從課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能夠來解釋融洽呢?

出示

葉老先生見了我,像會見大人一樣同我握了握手,一下子讓我覺得距離縮短不少。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彷彿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他親切之中藴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請你來讀一讀。讀得十分自然。你來讀,讀得十分親切,你再來讀,讀得真融洽呀!我們一起來讀!這時,你感受到肖復興同學的心情了嗎?誰來説説?是呀,這就是葉老的人品,他待人是那麼的真誠,平易近人,他的人品真得是堪稱楷模呀。(板書平易真城)

正因為葉老的人品,因此看那一牆的爬山虎(引讀)――綠得沉鬱,(出示)

落日的餘暉染紅窗櫺,院裏那一牆的爬山虎,綠得沉鬱,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着,顯得虎虎有生氣。

你體會到他的心情了嗎?請你來讀一讀,我們女生來讀一讀。請大家再美美愉快地讀一讀。

3、在作者眼裏,在作者心中,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是不是藴含着特別的含義呢?(我們下節課再繼續討論)

四、齊讀最後一段,總結全文。

師:作者一直沒有忘懷那一牆綠綠的爬山虎,這片綠綠的爬山虎在他的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麼作者會對這片綠綠的爬山虎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呢?

(根據板書引説)因為第一次――――,因為那個夏天,他懂得了,模糊懂得了――――(為什麼説是“模糊”懂得?)再讀這段,説説感受。

同學們,現在你知道了嗎?為什麼課題用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嗎?(出示)大家知道嗎,肖復興同學長大後成了什麼嗎?(簡介作者)

五、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喜歡的段落。

2、與同學交流修改作文的方法。

板書設計:

修改作文一絲不苟(文品)

邀請做客平易真誠(人品)堪稱楷模

教學反思:

設計這篇教案時,我想語文學習是在語文教學中,扣緊教科書文本學習,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過程,我們教學首先要固本強基。不管語文課堂怎樣改革,都應該立足於教材,立足於課堂、立足於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師紮紮實實的教,學生紮紮實實的學。因此,這篇課文我從詞語入手,讓學生去品詞品句從而理解課文內容。

課文寫了兩件事,每一件事我都設計幾句關鍵的填詞句子,學生可以一目瞭然地瞭解到這件事的主要內容,再從關鍵詞中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從而理解內容。設想是好的,可惜時間不夠,我只好把原設想的最後一段結尾、總結放在了第二課時,本來想把全篇課文一口氣上完,未能如願。這節課雖有美中不足,但我教學意圖達到了,整節課的教學做到了如崔巒在全國第五次閲讀教學研討會上所説的:“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教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簡單就是以簡馭繁,返樸歸真,追求的是一種真、純、實、活的教學境界,憑藉簡明的教學目標,簡約的教學內容,簡化的教學環節,簡便的教學方法,實現省時高效的教學理想。“總而言之,還是好的,因為把最後一段放第二節上也是可以的。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3

【教材解析】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通過閲讀作家肖復興的成長故事,體會學作文應先學做人的道理,學習通過描寫景物抒發感情的方法,同時感悟如何修改作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並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4、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應先學做人。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課,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沒我們這學期學過一篇葉聖陶先生寫的課文——《爬山虎的腳》,你們還記得嗎?課文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正是葉聖陶先生院牆上的那片爬山虎,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它是發生在葉老家裏的一件事,它就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齊讀課題

3、讀題猜文:你們能猜猜《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會寫些什麼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課文寫的是不是如你們所想。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由讀文:快速的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遇到不認識的字和不懂的詞語可以請教旁邊的小朋友,也可以查字典等學習方法來解決。

2、學習生字。

自由讀——抽讀——同桌讀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情?

三、深入課文,發掘文本

1、學習修改作文

(1)出示《一張畫像》的修改稿

(2)提問:這是什麼?

(3)説説自己平時是怎麼修改作文的?

(4)默讀第三自然段。葉老是怎麼修改作文的?用了什麼修改方法?

(生自説,師板書)

(5)填空:被葉老修改後的作文作到了,用字、,句子、。

(6)看了葉老修改的'作文,你有什麼感想?肖復興呢?

(7)出示句子:我雖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

①讀句子

②你從句子中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你是從那些詞中看出來的?

③理解“春風拂面”

④有感情的朗讀句子。

2、學習應邀做客

過渡:作者雖未見葉老先生的面。暑假是,小作者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生説)我們一起去跟作者到葉老家裏做客。

(1)自由讀6——9自然段

(2)經過這次做客,你感受到葉老是個什麼樣的人?能説説你的理由嗎?教師引領學生解讀文本。

2、小結

平易近人、一絲不苟的品質,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後來他發奮學習,充實做人,勤奮寫作,終於成長為當代有名的作家,至今為止,已出版了50餘種書,曾多次獲全國及北京、上海地區優秀文學獎。作品主要有系列長篇小説《中學生三步曲》、長篇報告文學《與當代中學生的對話》、《當代中學生通信錄》等。近著有《肖復興自選集》3卷,《肖復興散文》藝術卷、情感卷等。

四、迴歸主題,引發深思

作者為何以此為題。

【板書設計】

作品

修改作文—→一絲不苟、認真、仔細

堪稱楷模

邀請作客—→平易近人、平和、親切

人品

【教後反思】

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內容和脈絡,然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後再回歸整體,昇華認識。

初讀時,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寫了哪兩件事,知道這兩件事雖然有着密切的聯繫,但也存在着獨立性,然後引導學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學習。在理解了文中這兩部分內容之後,可以迴歸整體,討論課文為什麼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使學生了解到,因為“我”的作文寫得“親切自然”,葉老批改了“我”的作文,因而對“我”有所瞭解,才請“我”到他家做客。我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葉老的教導使“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做人,怎樣作文。時間已過去將近三十年了,但當時的情景如在眼前。一想起葉聖陶先生,就彷彿又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所以以此為題。

修改是寫好作文的必要前提,所以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修改作文的發法,在學習葉老修改作文的基礎上提高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4

一、 導入質疑

1、複習引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繼續學習第26課,請齊讀課題。(生讀)

回憶一下,課文主要寫了哪倆件事?(根據彙報,板書:修改做客)

通過這兩件事,作者認識了一位怎樣的作家,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回答。(根據彙報,板書:人品作品 楷模)

2、出示句子,讀讀。

3、激疑:

同學們,葉聖陶老爺爺,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一生寫了大量優秀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堪稱楷模。既然是寫這麼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那課文為什麼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

二、 初讀悟美

1、請大家看看文中幾次寫到綠綠的爬山虎,把這樣的句子劃下來,出聲朗讀,想想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讀書,圈畫)

2、學生彙報找到的句子。交流:從作者對爬山虎的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誰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讀出那種美感,讀得富有生機和活力。(指導朗讀)

小結:的確是一種美的景色,一幅幅美的畫面。也可以説,作者在這裏營造着一種美的意境。這美的意境是不是單單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呢?(不是)

師追問: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什麼?是呀,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和美的人格的完美融合!通過這兩則事例,你覺得葉老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板書:一絲不苟 平易真誠)

三、 自讀自悟,品讀交流

1、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葉聖陶先生是個一絲不苟、平易真誠的人,把相關語句劃下來,在旁邊簡短的寫寫體會。

2、彙報交流表現葉聖陶先生“一絲不苟”的句子。

(1)學生彙報3段,自由談體會,老師引導,重點體會“愣住了”、“密密麻麻”、“到處”,引導學生讀好。

(2)學生彙報4段,抓住倆處修改談體會。

老師引導:像這樣的.修改還有很多,我們來看130頁資料袋,這就是葉老先生幫肖復興修改過的原稿。仔細閲讀,葉聖陶先生用了哪幾種方法修改這篇文章,看了這個修改稿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舉例子彙報葉聖陶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談感受。老師相機引導總結:長句段成短句,表達清楚,讀起來朗朗上口;增添一些詞句,使表達更準確;刪去重複囉唆的地方;改動了一些用詞不準確的地方,使表達更確切;一些不準確的標點符號。

學生談感受後總結:葉聖陶先生對這篇作文的修改具體到了一個字、一個詞、乃至一個標點,足見他的細緻認真、一絲不苟。作者和你們有相同的感受。

出示句子:我雖然未見…如春風拂面。

學生自由談對這句話的理解。

(3)過渡:葉老不僅為我修改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後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齊讀5段評語部分。

如果説葉老認真細緻的修改令我歎服,讓我受益匪淺,那麼,這則短短的評語則——樹立了我寫作的信心。(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接讀)

(4)初步感受了葉老的人品後,作者應邀去葉聖陶先生家做客,他一進門就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我們再來讀讀描寫爬山虎的句子,你的感受是不是更深了,看看你能從這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當時怎樣的心情?

總結:是呀,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裏跳躍着的、閃爍着的正是我受到葉老鼓勵後高興激動的心情啊!

過渡:應邀做客這則事例中,哪些語句讓我們感受到葉老是一個平易真誠的人。

3、學生自由彙報,重點引導:

我們的交談很融洽…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1)生自由談體會後引導:融化是什麼意思?由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

總結:葉聖陶先生這種親切質樸的為人,循循善誘的諄諄教導,平凡之中透露出的不平凡,讓我也心生崇敬,倍受鼓舞,誰來再讀讀這段話。

(2)就是這樣一位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讓作者在那個15歲的夏天知道了或者模模糊糊懂得了:(出示句子)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麼寫的。(齊讀)

(3)此時,作者又一次寫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誰來讀一讀,讓大家都能看到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感受到作者當時的心情。

總結:作者借景抒情,那綠的沉鬱、虎虎有生氣的爬山虎承載着作者那一份沉甸甸的收穫:齊讀十段。

4、課文的結尾又一次寫到了爬山虎,出示句子:這句話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

(1)學生自由談自己的理解。

(2)葉老的風範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在“我”的心裏,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忘不了_ _ _!

(3)總結:肖復興沒有忘記葉聖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三十年過去了,但當時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一想起葉聖陶先生,就好像看到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綠在他的生命中,濃縮成一份永遠也抹不去的記憶。讓我們帶着這份記憶,再來深情的朗讀課題。

四、 拓展昇華

葉老就是這樣真誠質樸、平易近人,他老人家不僅僅關心過肖復興,他還熱情關懷許許多多的文學青年,通過書信,通過娓娓的言談,以及他創辦的刊物,影響、發現、培養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譽為“文壇伯樂”、“感動中國的作家”。

在葉老先生誕辰100週年會上,一位作家這樣説:“談起葉老,我覺得與他相對,永遠如沐春風!他那謙和慈祥的言談、態度和容顏,永遠懸掛在我的面前。他的‘愛護後代就是愛護祖國未來’之類的發言,永遠在我心中震顫。”

五、課後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練習修改自己的一篇習作。

3、許多作家都寫過感激、懷念老師的作品,課下可以讀一讀著名詩人舒婷的《在那顆星子下》。

在那顆星子下

母校的門口是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兩旁鳳凰木夾蔭。夏天,海風捋下許多花瓣,讓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學時代就是籠在這一片花雨紅殷殷的夢中。

我哭過、惱過,在學校的合唱隊領唱過,在惡作劇之後笑得喘不過氣來。等我進入中年回想這種種,卻有一件小事,像一隻小鈴,輕輕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記憶中搖響。

七年級時,我們有那麼多學科,只要把功課表上所有的課程加起來就夠嚇人的,有十一門課。當然,包括體育和週會。僅那個繃開線的大書包,就把我們勒得跟登山運動員那樣善於負重。我私下又加了近十門課:看電影、讀小説、釣魚、上樹……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讀書當玩了,還是把玩當作讀書。

學校規定,除了週末晚上,學生們不許看電影。老師們要以身作則,所以我每當大搖大擺屢屢犯規,都沒有被當場逮住。

英語學期考試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個女同學去看當時極轟動的《五朵金花》。我們咂着冰棍兒東張西望,一望望見了我們的英語老師和她的男朋友。他們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測她看見了我們沒有,因為她的臉那麼紅,紅得那麼好看,她身後的那位男老師(毫無根據地,我認定他也教英語)比我們的班主任辜老師長得還神氣。

電影還沒散場,我身邊的三個座位一個接一個空了。我的三個“同謀犯”或者由於考試的威脅,或者良心的譴責,把決心堅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在出口處,我和林老師悄悄對望了一眼。我撮起嘴脣,學吹一支電影裏的小曲(其實我根本不會吹口哨,多少年苦練終是無用)。在那一瞬間,我覺得她一定覺得歉疚。為了尋找一條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第二天我一覺醒來,天已大亮。老外婆捨不得開電燈。守着一盞捻小了的油燈打瞌睡,卻不忍叫醒我起來早讀。我頓足大呼,只好一路長跑,幸好離上課時間還有十分鐘。

翻開書,眼前像騎自行車在最擁擠的中山路,腦子立即做出判斷,那兒人多,那兒有空檔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選擇。我先複習狀語、定語、謂語這些最枯燥的難點,然後是背單詞。上課鈴響了,b—e—a—u—t—i—f—u—l,beautiful ,美麗的。“起立!”“坐下。”趕快,再背一個。老師講話都沒聽見,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裏像我一樣咕嚕咕嚕。

考卷發下來,我發瘋似地趕着寫,趁剛才從書上覆印到腦子的字母還新鮮,把它們像活潑的鴨羣全攆到紙上去。這期間,林老師在我身旁走動的次數比往常多,停留的時間似乎格外長。以致我和她,説不準誰先抗不住,就那樣背過氣去。

成績發下來,你猜多少分?一百一十三分!真的,附加兩題,每題十分,我全做出來了。雖然beautiful 這個單字還是錯了,被狠狠扣了七分,從此我也把這個叛逃的單字狠狠揪住了。

那一天,別提走路時我的膝蓋抬得有多高。

慢!

過幾天是考後評卷,我那林老師先把我一通誇,然後要我到黑板示範,只答一題,我便像根木樁戳在講台邊不動了。她微笑着,驚訝地,彷彿真不明白似的,在五十雙眼睛前面,把我剛剛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條考過。你猜,重打的分數是多少?四十七分。

課後,林老師來教室門口等我,遞給我成績單,英語一欄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視的“優”。 她先説:“你的強記能力,連我也自歎不如。以前,我在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師稱讚的。”沉默了一會兒,只聽見一羣相思鳥在教室外的老榕樹上幸災樂禍。她又説:“要是你總是這麼糟蹋它,有一天,它也會疲累的。那時,你的腦子裏還剩了些什麼?”還是那條林蔭道,老師纖細的手沉甸甸地擱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園那個拐彎處,我不禁回頭深深望了她一眼。星子正從她的身後川流成為夜空,最後她自己也成為一顆最亮的星星,在記憶的銀河中,我的老師。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5

教學要求:

1、讓學生知道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2、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是一件什麼時候的事。

3、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題目是------(學生齊讀課題《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二、檢查預習,初讀課文

1、課文我們已經預習過了,這是一篇狀物的文章嗎?(不是)對,這是一篇寫事的文章,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是什麼時候的事?

2、指名分節朗讀課文,要求:A、讀通課文,讀準字音。B、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1)讀後評議

(2)出示填空,討論填空

文章主要講了1963年,葉聖陶先生幫作者修改作文,以及在這一年暑假請作者去他家做客的事。(板書:改作文做客)

(3)課文哪幾個小節寫的是葉老幫作者修改作文?

三、學習第一段(1-4節)

1、今天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第一段。我們先來看第一小節(出示多媒體課件,打出第一節字幕)這一節講了兩層意思,(打出分層號)請同學們速讀第1節,用簡潔扼要的兩句話來概括層意。(“我”的作文獲獎了,老師告訴“我”是葉老幫“我”改的。)

2、葉聖陶先生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呢?請同學們速讀2、3、4小節。

3、今天老師帶來了修改稿的部分(出示課件),我們來看一看,議一議。看了葉老的修改你有什麼感想?(學生各抒己見)

4、作者當初剛看到這份修改稿時,有什麼反應呢?(指名讀)

為什麼會一下子愣住了呢?(因驚訝和激動,自以為寫得很好的作文,沒想到葉老竟改了那麼多地方;更沒想到葉老會如此認真細緻地修改一箇中學生的作文。)

改了哪些地方呢?你能舉例來説説呢?

指導朗讀“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或直線、曲線。”

5、的確,文章中類似這樣的修改很多,葉老都一絲不苟地進行了修改。我們的感受和作者的相比,誰的感受更多更深些呢?為什麼?

“我真的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

6、“我”到底得到了哪些好處呢?指名答出示重點句。

這不僅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1)“氣候”在字典裏有這樣幾個解釋:①氣象情況;②比喻動向或情勢;③比喻結果或成就。在這裏句話裏面,應該選哪一個解釋?

(2)這句話你是怎麼理解的?

(這句話講了兩個方面的感受,一是看到自己作文的毛病,二是認識到做學問應該有的態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苟。這兩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比第一個方面更進了一步,所以用了“不僅……也……”這樣的表達方法。)(板書:下大力氣一絲不苟)

(3)做文章,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都要十分投入,化大力氣,才能成功,否則一事無成。

(4)指導朗讀。

7、是啊,我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葉老不僅為“我”改了作文,還在“我”的作文後面寫了一則簡短的'評語(板書:改 評),指名讀(“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兒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樣親切自然。”)

如果説葉老認真細緻的修改令"我"歎服,讓“我”受益匪淺。那麼,這則短短的評語,則——(學生接讀:"樹立起我寫作的信心。")

8、“那時,我才十五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湧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隻只鳥兒抖着翅膀。”(出示課件)

(1)你認為這句話該怎樣讀?為什麼這樣讀?

(“我”根本沒有想到葉老會如此認真地對“我”的作文進行指導,並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十分地驚喜,十分地感動,並受到了巨大的鼓舞,或許由此產生了當作家的夢想。)

(2)指導朗讀。(個別讀、女生讀、男生讀、集體讀)

9、學生置疑。

四、總結

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好,這就是我們下節課所要着重研究的。

五、作業

1、抄寫詞兒

2、朗讀課文

板書: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改  一絲不苟

評  指點鼓勵

邀請作客———親切(認真、期待)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能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葉聖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設情境、藉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敍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敍、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葉聖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苟地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

2.感受和理解葉聖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葉聖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敍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敍、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創設情境、藉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三、教學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聖陶先生而寫的回憶文章。文章記敍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兩件事情。課文篇幅較長,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卻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教學時可採取如下策略:

1.運用長文短講的教學理念,緊緊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突破學習難點。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雖然重在敍事,但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領學生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採取資料引入、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這些句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使學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補充課外資料、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齊讀課題。

2.作者肖復興在這篇課文中寫了哪兩個故事?(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3.這兩個故事給你什麼感受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

4.學生交流。

5.是什麼讓你們有這些感受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回到1963年,再現當年的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課文記敍的主要事件,讓學生對文本有整體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讀文後的初步感受,瞭解學生的原始認知,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二)感悟文品,學習習作之道

1.葉老是怎樣給“我”修改作文的?請你讀課文1~5自然段,畫出讓你感觸最深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學生交流,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指導:預設學生説到第3自然段。

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鈎或直線、曲線。

(1)假如你就是肖復興,你有怎樣的感受?(葉老改得認真)哪些字詞給你的感觸最深?

(2)帶着感受再讀這句話。

(3)出示插圖: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作文原稿。

在這篇1400多字的作文中,葉老為肖復興修改的地方多達140餘處。而在這些修改中,每個標點、每個字,葉老都關注到了,像這樣的修改,幾頁稿紙上密密麻麻的!看到這些,你有什麼想法呢?(葉老對待文章認真、細緻、一絲不苟)

(4)帶着這種崇敬,誰來再給我們讀一讀這句話。

(5)你知道嗎,當時葉老擔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他的工作該是多麼繁忙!可就在這種情況下,他還如此認真、細緻地為“我”這樣一位15歲的國中生修改作文,此時的你又感受到了什麼?

(6)帶着你的想法,再讀句子。

【設計意圖】此環節通過引入課外資料,通過圖片、數字的説明,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葉老做事認真、細緻、一絲不苟。

4.預設學生説到第4自然的內容。

(1)大家再默默地讀一讀第4自然段,想想你從葉老的批改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2)學生交流。

用字準確;長句斷成短句;刪除多餘的字詞,使句子乾淨、規範;用詞確切……

(3)再次出示插圖,尋找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老師總結:此時此刻,我們又想到了葉老在百忙之中為“我”修改作文的情景,你有什麼感受?

(5)這千般感受化為一句話,誰來讀讀?

出示課件: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

(6)春風拂面是一種怎樣的感覺?(温暖、舒服)帶着你的感覺再來讀一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再次利用課外資料學習,使課外資料的使用率得到提高;同時,在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時,不僅讓學生收穫了方法,更讓他們對葉老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產生了崇敬之情。

5.預設學生説到第5自然的內容,出示葉老給“我”的評語。

(1)從這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作家對一箇中學生的肯定,幫助“我”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2)帶着你的感受,再讀讀這段話。

6.剛才,我們和15歲的肖復興一起仔細地翻看、感悟了葉老修改的作文,在這個過程中,作者按照“為什麼修改、怎麼修改、我的感受”這樣的順序進行敍述,把葉老做事認真、一絲不苟的`態度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我們真的學到了不少東西。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前5段的學習,讓學生理清作者敍述的順序,學習課文的表達方式。

(三)感悟人品,學習做人之道

1.肖復興是幸運的,他的作文得到葉老的修改,那年夏天,他還有幸走進了葉老的家,在那裏,他再一次被深深地打動了。請大家讀課文6~10段,畫出讓你感動的句子。

2.學生讀書,圈畫語句。

3.讀書交流。

預設:學生説到第9段內容。

出示課件:

他親切之中藴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至不知黃昏的到來。

(1)從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親切、認真、質樸)

(2)本文在選入教材時做了刪減,原文還有這樣一些描寫,自己讀一讀。

出示課件:(補充資料)

想來有趣,那一下午,葉老先生沒談我那篇獲獎的作文,也沒談寫作。他沒有向我傳授什麼文學創作的祕訣、要素或指南之類。相反,他幾次問我各科學習成績怎麼樣。我説我連續幾年獲得優良獎章,文科理科學習成績都還不錯。他説道:“這樣好!愛好文學的人不要只讀文科的書,一定要多讀各科的書。” 他又讓我背背中國歷史朝代,我沒有背全,有的朝代順序還背顛倒了。他又説:“我們中國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歷史,搞文學的人不搞清楚我們的歷史更不行。”我知道這是對我的批評,也是對我的期望……

(3)讀完,你又有什麼收穫?(平易近人)這句話,寫出了作者與葉老見面的真實感受。我們一起再讀一讀。

(4)請繼續讀課文,作者看到了什麼?(一牆的爬山虎)讀讀這句話。

出示課件:

落日的餘暉染紅窗櫺,院裏那一牆的爬山虎,綠得沉鬱,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着,顯得虎虎有生氣。

(5)在課文中,作者還寫了一處爬山虎,請讀一讀這兩段話,想想爬山虎給了你什麼感受?

出示課件:

剛進裏院,一牆綠葱葱的爬山虎撲入眼簾。夏日的燥熱彷彿一下子減去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温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着,閃爍着迷離的光點。

…………

落日的餘暉染紅窗櫺,院裏那一牆的爬山虎,綠得沉鬱,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着,顯得虎虎有生氣。

(6)學生讀書,交流。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去讀。(爬山虎美、有生機)

(7)這確實是一幅幅很美的畫面,作者給我們描繪出了一種美的意境。可這美的意境僅僅是由自然景色的美、爬山虎那綠綠的美構成的嗎?(不是)這美的境界是美的景色與美的人品的完美融合!你看,作者這裏描寫景物是為了襯托人物的品行啊!

【設計意圖】爬山虎是文章的主線,課文中幾次描寫了爬山虎,內涵深刻,有豐富的意象與意境,引導學生帶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去讀、去想,有了感情的沉澱,形成自己閲讀文本的體驗後,才能水到渠成地理解描寫爬山虎句子中的深刻含義,緩緩地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加深對葉老人品的認識併產生敬意。最後通過寫景與寫人的寫法關聯,讓學生學習這種借景抒情的習作方法。

4.葉老與“我”的故事講完了,作者的感觸更深了,我們一起讀讀最後一段。

(1)作者為什麼説“我15歲時的那個夏天意義非凡”?(葉老先生改變了肖復興的命運,引領他走上了輝煌的人生之路)

(2)讓我們來看看,那個夏天以後肖復興的文學之路吧,相信大家對“意義非凡”會有更多的理解。出示課件:作者資料。

(3)正因為有了葉老的幫助,肖復興才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成為了中國當代著名的作家。所以,他感慨道──

出示課件:

我非常慶幸,自己第一次見到作家,竟是這樣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

(4)這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不僅僅只關心過肖復興,他還熱情關懷許許多多的文學青年。通過書信,通過娓娓的言談,以他創辦的刊物,影響、發現、培養了如茅盾、丁玲、巴金等一批中國現代文學界的巨人。因此,他老人家被譽為“文壇伯樂”“感動中國的作家”。作為當時年僅15歲的肖復興,在30年後回憶起這兩件事,仍然覺得──我們再讀讀這句話。

(5)所以,每每回憶往事,肖復興總有這種感覺。

出示課件:

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綠在他的生命中。那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濃縮成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感悟“非凡”的意義,感悟“綠”的意義,在引讀中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幸運來自於葉老的影響,爬山虎青春常在、活力永存,如同葉老為文為人的品行,永遠陪伴、鼓勵着我們。

(四)佈置作業 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摘錄好詞佳句。

2.練習用本課學過的修改方法修改自己的習作。

【設計意圖】積累語言,學習寫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能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懂得學作文應先學作人。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重點】

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難點】

從葉老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學方法】

教法:講授、朗讀指導、

學法:自學、彙報交流、朗讀比賽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計劃】

2課時

【預習要求】

1.蒐集葉聖陶和肖復興的資料。

2.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主要內容】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莫名其妙”等詞語。

2.初讀課文,知道課文的大意。

第二課時

【教學主要內容】

1.能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感受葉老的認真、質樸,懂得學作文應先學作人。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板書設計】

26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聖陶修改文章(文品)一絲不苟

請我做客(人品)平易近人

給我印象堪稱楷模

【知識梳理】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8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一個人成長過程中會發生許多故事,25課向我們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少年時期的故事,今天我們要學習另一個與“成長”有關的故事。(出示課件)

2、揭示課題。(出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簡單交流預習方法。

2、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3、抽查個別詞語的意思,並引導用詞説話。

三、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1、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小組討論後交流。

3、教師引導、小結。

四、精讀課文,品詞析句。(學習課文6-9自然段)

1、細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預設)

(1)大作家居然要見一個國中生,我感到意外。

(2)像見大人一樣同我握手。

(3)把我當作大人,一個他的老朋友。

2、交流描寫爬山虎的幾句話。

3、畫出句中的重點詞,品詞析句,比較體會,並結合朗讀指導。

4、説説寫爬山虎的兩段話有什麼不同。(如:描寫的時間不同等。)

5、你知道作者筆下的爬山虎為什麼這麼美嗎?(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理解。)

6、練習、引導説話,小結學習內容。

五、質疑問難,設置懸念。

1、質疑、解疑。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還有不理解的問題嗎?

2、設置懸念。

(1)“修改作文”與爬山虎有怎樣的關係?

(2)作者為什麼説“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

教學反思:

“剛進裏院,一牆綠葱葱的爬山虎撲入眼簾,使得夏日的燥熱一下子減少了許多,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温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着,閃爍着迷離的光點。”

這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中,對葉老家那一牆爬山虎進行描寫的一段話。在備這節課時,我怨聲載道:唉,這文章這麼長,學生怎麼理解呢?諸如“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像飛出的一隻只鳥兒抖着翅膀。”(當然包括篇頭的那段話)的語句怎麼引導學生理解呢?毫無信心的我終究還是上了“斷頭台”,本想自己這個“伯樂” 會因此“名落孫山”。豈料,故事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學生“超強”的理解能力,着實讓我目瞪口呆。聽聽這些“文人”的理解吧:

“寫出了爬山虎綠,有生命,充滿生機。”

“作者覺得夏日的燥熱一下減少了許多,不僅因為一牆葱葱的爬山虎給人帶來春天的氣息,還因為此時作者應邀來到葉老先生家中,並受到熱情的接待,她心中無比的激動與興奮,自然感受不到夏日的炎熱。”

“陽光都變成綠色突出了爬山虎的綠。”

“聯繫上下文,我的體會是:作者因受葉老的指點和鼓勵,內心充滿了希望,他對自己的文學創作充滿信心。此時,在他的眼裏一切都充滿希望,以致於陽光也是綠的。”

“陽光都變成綠色的,像温柔的小精靈一樣在上面跳躍着,閃爍着迷離的光點。寫出了爬山虎充滿生命力。”

“這些温柔的小精靈正如作者此時心中的信心一樣,它在跳躍着,閃爍着光芒,在引導着、鼓勵着小作者。”

……

(回想當時的情形,真不知自己當時是怎麼矇混過關的。個個躍躍欲試。體會不謀而合的掌聲雷鳴,體會有異的脣槍舌劍,好一個熱鬧場面。)

這是我教學生涯中的一段精彩的小插曲,它因孩子們的“出人意料”而光彩照人,深深地震撼了我的思想:

孩子們,行!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①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②從葉聖陶先生對《一幅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④學習結合上文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意思。

⑤理解文章記敍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敍、描寫、議論的方法。

2.情感、態度、價值觀:

①從葉聖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苟地認真修改自己習慣。

②感受和理解葉聖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聯繫舊課,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①回憶課文《爬山虎的腳》。簡介課文作者及主要內容。

②板書課題,齊讀,簡介作者。

③説明本文與葉聖陶先生的關係及寫作背景。

2.學生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自己讀課文。

①讀後談收穫。

②引導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修改文章,請我做客,給我印象)

③理清課文寫作思路,指導劃分段落。

3.默讀課文,要求:

① 劃出生字新新。

② 在不明白的地方旁邊做上標記。

4.學習生字新詞。

①多媒體課件出示生字詞,自由拼讀。

②學生説出記憶生字的方法。

③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④教師總結理解詞語的幾種常用方法。

⑤集體朗讀生字新詞。

⑥學習小組交流:讀課文後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各學習小組彙報,教師概括共性的問題。

7.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1.簡單複習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

2.引導學生自主閲讀、研讀感悟課文。

①簡介文章寫作特點:記敍為主,夾敍夾議。

②輕聲讀課文,劃出寫作者議論、感受的語句,標上記號。

③彙報歸納出五處寫作者感受的地方。

④小組研讀課文中寫作者感受的語句,理解這是作者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感受?你是怎樣理解其中意思的?

3.學生圍繞感受產生的原因、感受的意思,並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實際進行彙報。

4.在學生彙報的同時,出示多媒體課件,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和對話,進行朗讀和説話的訓練。

5.朗讀課文有關描寫爬山虎的句子,體會其作用,理解課文題目的含義。

6.人物評價:

①本文給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誰?

②説話練習:葉聖陶先生是一個_______________的人。(結合課文説出所填詞語的原因)

7.語文活動:

肖復興同學作文北京市少年兒童徵文比賽中獲獎,後來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廣播電台的記者,你去採訪肖復興同學,會問他一些什麼問題呢?(可以從獲獎前後經過及原因等方面來設計提問。)

①學生自主設計問題,然後分學習小組交流。

②小組模擬採訪活動。

③讓學生到講台前進行模擬採訪活動。

8.作業佈置:

①仿照課文肖復興説的“不下苦功夫,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這句話定一句勵志的話,署名為:未來**家。

②以肖復興同學的名義給葉聖陶先生寫一封信,感謝他幫助自己修改作文並邀請自己到他家作客。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葉聖陶)

修改文章 一絲不苟(改、斷、刪、增)作品

請我做客 平易近人人品

給我印象 堪稱楷模

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二篇文章,屬於回憶文的體裁。

上課伊始,以肖復興的一段話導入,引出一個偶然的故事。然後直接導出,課文一共講了兩件事,説説分別是什麼。學生在預習中已經瞭解,所以能夠迅速找到,但是概括語言不夠簡練。接下來,通過事情聯繫感受,畫出“我”在這兩件事情發生後的感受。學生彙報後,任選一件事情讀一讀,哪些詞句讓你的心頭有暖暖的感覺,圈畫下來。

學生彙報第3段,找到密密麻麻,鏈接課後修改後的作文,體會第六段中心句。學生彙報第五段,體會中心句。教師講述課外資料,學生體會中心句。

此時出現本文的學習方法,通過事情,藉助資料,體會感受。然後利用這種方法學習第二件事情。學生彙報第九段,抓住“融洽”“融化”來學習體會葉老先生的平易近人,以及作者自身的.感動。最後齊讀第九段,第十段。出入有關葉聖陶老先生的資料,體會感受。

整體分析後,要關注事情是怎麼來寫的,它和感受之間有什麼順序。學生在這裏似乎沒有明白問題,所以反映並沒有那麼快。其實就是想滲透寫作手法:事情在前,感受在中;事情在前,感受在後;感受在前,事情在後。

最後,質疑題目,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學生彙報3次。一起來看這三處,你有什麼想説的嗎?學生在這裏出現了問題。教師引導,結合事情和作者的感受來看,你有什麼想説的嗎?其實,課後我覺得在開始提問題時就可以這麼提。學生彙報感受,再次理解課文,理解題目。“那”字有什麼作用?與這相對,告訴了我們這是一篇回憶文。出示並介紹這篇文章的副標題,昇華主題。

接下來,引出同類寫法的畢淑敏的《對我最重要的人》,通過事情,體會感受。進行了好書推薦。然後我利用時間,讓學生進行了小練筆,寫一寫對你影響最深刻的人或事。

把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用一節課來講解,對老師來説有難度,但是對學生來説卻是受益匪淺。把學到的方法立刻運用到寫作中,學生們才能學以致用。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並理解本課的生字、新詞。

2、瞭解課文內容,初步感知內容和題目的關係,體會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的品質,懂得學作文應學會做人的道理。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人物品格,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課前準備】

肖復興的生平資料和課文內容片斷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課題,談話:

⑴ 我們前面學過《爬山虎的腳》那篇課文,還記得那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葉聖陶)今天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是《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你知道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嗎?(肖復興)怎麼知道的'?(從葉聖陶的批語中知道的)想知道肖復興是什麼人嗎?放投影片,介紹肖復興。

⑵ 看了課文題目你想知道什麼?

(我想知道這位作家筆下的爬山虎是否和我們以前學過的葉聖陶筆下的爬山虎一樣;這篇課文又向我們介紹了爬山虎的一些什麼情況)

2、導入:

帶着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看看課文到底寫了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學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 讀準字音,初步掌握生字新詞。

⑵ 説説課文內容:

①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

(本文講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事。)

② 讀後有什麼初步感受?

(感受到葉聖陶先生做事的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的文品人品。)

三、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提問:

課文介紹了你想知道的內容了嗎?你有什麼發現?(課文沒有重點介紹爬山虎,而重點在寫人的事。)可課文卻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知道為什麼嗎?為了弄清楚題目和內容的關係問題,我們還是先來理解課文所寫的第一件事,看從這件事中我們會感受到什麼。

2、學習課文1~3自然段:

⑴ 學生自由讀這幾個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主要寫什麼事?圍繞這一件事,分別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情況?

⑵ 回答以上問題。

(寫葉聖陶先生幫我修改作文的事。分別寫了為什麼幫我修改,是怎麼修改的,以及我的感受。)

⑶ 再讀課文,討論:

從這件事中,你感受到什麼?是從哪些內容感受到的?(感受到葉聖陶做事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的品格和作者感激敬佩葉聖陶的感情。)學生邊回答問題,邊進行感情朗讀練習。顯示投影課件:

課件1: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是紅色的圈、鈎或直線、曲線。那篇作文簡直像是動過大手術鮮血淋漓又綁上繃帶的人一樣。

課件2:

我真的從中受益匪淺,隔岸觀火和身臨其境畢竟不一樣。這不僅使我看到自己作文的種種毛病,也使我認識到文學事業的艱鉅: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

課件3:

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幹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

課件4:

那時我才15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大文學家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湧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飛出的一隻鳥兒抖着翅膀。那是隻有那種年齡的孩子才會擁有的心思。

⑷ 分小組討論:

你從中學到了哪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⑸ 班上交流:

① 認真,一絲不苟;

② 修改用錯的詞,儘量使語言準確規範。

③ 刪掉重複羅嗦的詞句,使語言準確簡練

四、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分析了課文中寫的第一件事。通過這件事的分析,我們初步瞭解了大作家葉聖陶的文品和人品,也感受到作者對葉聖陶的敬佩和感激之情。那麼課文內容和課題到底有什麼聯繫,下節課再繼續分析。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在一定語言環境中理解“推薦”“愣住”“春風拂面”等詞。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 感情朗讀,初步感受具體事例+心裏感受的寫作方法,並嘗試積累運用。

3、 在語言實踐中,感受葉老真誠、質樸的人品,對文學事業一絲不苟,嚴肅認真的態度以及對祖國花朵的關懷與熱切期盼之情。

教學過程:

一、 導課揭題

1.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位老人是——葉聖陶老先生。今天,讓我們走近這位堪稱我國文壇巨匠的大作家吧,因為,我們要學習一篇與他有關的課文,那就是由著名作家肖復興寫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

2.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這是一篇回憶往事的文章,讀題時慢一點,意味深長一些)

二、 反饋預習 整體感知

1. 同學們已經對課文做了充分的預習,現在老師來考驗一下,有信心嗎?

2. 反饋難讀的語句,隨機正音解意。

3. 談談你預習之後,讀懂了什麼?

4. 理清脈絡: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板書:修改作文 邀請做客)

5. 預習課文時,你心中又湧起了哪些疑問?

三、 重點段研讀

這節課我們重點研讀第一件事。

1. 默讀1—5自然段,找到具體描寫葉老先生給肖復興的作文進行修改的語句。

2. 反饋,朗讀。你能用最簡潔的詞語或短語來概括每一部分的內容嗎?(修改符號 字詞句的修改 簡短的評語)

3. 你想看看這份文稿嗎?出示:修改的文稿

4. 師:面對這樣的修改,你有什麼樣的心理感受呢?

5. 面對這樣的修改,肖復興也有產生自己的心裏感受呢?快速瀏覽,找到相關的句子。

6. 重點品讀:

出示:我雖然未見葉老先生的面,卻從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認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風拂面。

讀讀這句話。

感悟:“春風拂面”的意思?(像春風一樣吹過臉頰,帶給人無比舒服和温暖的感覺)

師: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感受,請你聯繫3個修改,談談自己的理解。

1)“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簾的是紅色的修改符號和改動後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幾頁紙上到處都是紅色的圈、鈎或直線、曲線。”

(a)從“密密麻麻”、“到處”看出(葉老修改作文非常仔細、非常認真,從而讓人感受到葉老對肖復興這麼一個普通中學生是多麼關心),所以讓肖復興產生了“春風拂面”的感覺。

(b)感悟“愣住”:愣住是什麼意思,(呆住,傻眼)。當時作者怎麼想?

(c)師:這樣的一份驚訝,我們該如何讀好這句話呢)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

(d)師:透過這密密麻麻的修改符號,我彷佛看到了,夜晚的燈下,葉老……

師小結:想到這些,我們由衷被這位老人所感動,這份感動帶給作者心靈上的温暖,就如——春風拂面。帶着這樣的一份感動,深情地齊讀。

2)出示第四自然段(還有哪些修改讓作者在感受葉老的認真、平和的同時產生春風拂面的.感覺呢?)

A)從各處具體的修改中,感受到葉老用字的準確、規範,這樣一絲不苟。

B)師引讀:是的,回家後,作者仔細看了葉老對作文的修改,他發現題目……,我立刻感到……,他發現葉老把……改成了……,我感受到這樣的改動使得……。

面對如此細緻的修改,肖復興的心不再平靜,他説(齊讀感受的句子)

3)“這一篇作文寫的全是具體事實,從具體事實中透露出對王老師的敬愛。肖復興同學如果沒有在這幾件有關畫畫的事上深受感動,就不能寫得這麼親切自然。”

(a)齊讀評語,

從這幾句簡短的評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肖復興得到了葉老的鼓勵 表揚 期待)

小結:同學們,正是葉老這一番真誠的鼓勵與熱切的期待,使15歲的肖復興心裏充滿了對從事文學事業的信心。他這樣寫道:

出示:那時,我才十五歲,一個毛頭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聲國內外文壇的答問雪茄的指點和鼓勵,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漲湧起的信心和幻想,想飛出的一隻只鳥兒抖着翅膀。

師:葉老春風拂面的温暖讓肖復興走上了文學之路。

(出示肖復興的資料)。

現在他已經是我國著名的大作家了,而且還是我國一流的純文學月刊《人民文學》的副主編,多麼了不起呀!《人民文學》創建於1949年,可是與我們的共和國同齡的一種刊物啊!

師:同學們,讀到這裏,你又有什麼感受?這樣的一位老人,令我們——(佩服、敬仰、尊敬、感動)帶着對葉老的這些情感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四、 迴文感知表達方式 初步運用

1. 師:同學們,再來看看修改作文這部分內容(出示3—5段),我們再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後,在表達方式上,你又悟到什麼呢?(如果學生回答不上,就改為,那麼從這件事情上,你在寫作文上學到了什麼?)

2. 體會在記寫具體經歷的事情時,可以先寫具體事實,再寫心理感受;悟到寫作文要用詞準確,寫句規範;悟到好作文要不斷修改等。

3. 出示小練筆:

1970年,我被髮配到北大荒,那是一生中最艱難的日子,我把寫作當成了最快樂的事,渴望有人給予我指點。於是,我試着將文章寄給了只有一面之緣的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總編葉至善先生(葉聖陶先生的長子)。沒想到,他很快給我回信了。當時的我,只是一個普通的中學生,北大荒又那麼遠,我激動得半天沒敢拆信。拆開一看,葉先生將我的一篇文章從頭到尾修改了一遍,從構思、結構、語言乃至標點都提出了具體的意見。他怕我看不清,又親自重新抄寫了一遍寄給我。捧着沉沉的信件,望着他那整齊的筆跡

4. 師巡視指導

5. 反饋評價,從學生的用字和感受是否有層次去評價。

(預設:先寫感受,再寫原因,很有條理。把感受比喻成 ,多形象。聯繫自己的理解,很生動。能作對比……)

6. 出示肖復興的感受敍寫,配樂,師頌讀。

捧着沉沉的信件,望着他那整齊的筆跡,我非常感動。在我的寫作生涯中,接受了葉老先生父子兩代人細緻入微的幫助,手把手引領我步入文學的領地,在我最卑微最艱難的日子裏,給予我信心和勇氣,讓我看到了文學的價值和力量,以及超越文學之上的友情、真誠、關懷與期待的意義。

五、 導出下節課內容

1. 師: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一定被一份感動所深深包圍,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進葉老先生的家吧,一定會感受到他(引讀“他親切中藴含……”)一定會看到(引讀“落日的餘暉……)

2. 師:課文一直都在敍事,為什麼又要以《那片綠綠的爬山虎為題》呢,讓我們下節課再來細細品讀吧。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利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瞭解爬山虎的特點;理清課文敍述順序,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緻、有序的觀察習慣。

3、背誦

3、4自然段。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作者是怎樣圍繞爬山虎的特點寫好片段的。

教學難點:

圖文結合教學,瞭解爬山虎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1)爬山虎的腳爬牆示意圖。

(2)一堵牆上的爬山虎。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境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謎語:

(1)上搭架,下搭架,條條青龍藤上掛。(絲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掛。(葡萄)

我們要是種絲瓜和葡萄,首先要做一項什麼工作?

(搭架子。不搭架子,絲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處生長。)

2、導語:

同學們知道了,葡萄和絲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處攀援的植物。爬山虎呢,也是一種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處爬。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有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6課《爬山虎的腳》。

二、理解課題,瞭解文章背景

①、本文的作者是誰?(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中國現代文學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江蘇省蘇州市人。選入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除《爬山虎的腳》外,還有《記金華的雙龍洞》《小青石》等。)

②、讀課題,想一想,這個課題的題眼是什麼?讀了課題你想説點什麼? ③、葉聖陶爺爺寫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呢?讓我們走進課文。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讀文。(注意這樣兩個問題:(1)圈出課文的生字新詞。(2)課文每個自然段分別寫了爬山虎的什麼?)

2、檢查交流。

(1)請學生自願當小老師,領讀詞語。

嫩綠 舒服 均勻 重疊 空隙 漾起 拂過 葉柄 蝸牛 緊貼 蛟龍 枯萎 逐漸 牢固

(2)指導生字寫法。

疊 (下面是“且”);逐(“半包圍”);虎( 第三筆“﹁”等) (3)掌握多音字。

(4)你讀懂了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

(第一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生長得很茂盛。 第二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很美麗。

第三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的生長位置、樣子、形狀。 第四自然段寫了爬山虎的腳是怎麼爬的。

第五自然段寫了爬山虎腳的變化。)

三、自主探究,理解

1、2兩段

1、讀第

1、2自然段,你從“滿是”“一大片”中體會到了什麼?爬山虎的葉子有什麼特點?(爬山虎長得很茂盛,能爬;嫩紅到嫩綠,一順兒,鋪得均勻,不留一點兒空隙。)

2、思考:課文寫爬山虎的腳,為什麼要寫爬山虎長得茂盛和它葉子的美麗這兩個自然段?

討論、歸納:要寫爬山虎的腳,先要向大家介紹爬山虎生長的地方、模樣、顏色等,然後才介紹爬山虎的腳,文章這樣寫就有條理了。

四、佈置作業,鞏固所學知識

1、抄寫詞語

2、背誦課文

3、4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進入課文重點

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誰能説説課文介紹了爬山虎的哪些方面?(葉子,腳的樣子,怎麼爬的和腳的變化。)

二、自主研讀,交流學習收穫

1、你對爬山虎哪一個方面最感興趣,就請選擇其中的一個自然段仔細讀一讀,畫一畫,議一議,看看你有那些感悟和收穫?可以和你的小夥伴一起學習。

2、彙報交流,自由發表見解

預測交流:一,

①在寫爬山虎的葉子的這一段你覺得葉子美在什麼地方?

(一陣風拂過,一牆的葉子漾起波紋,好看得很。)請你讀出風輕輕拂過葉子,葉子像波浪輕輕漾起的感覺。

②這是一種動態的美。還有哪句寫出了葉子的靜態美?

(“那些葉子綠得那麼新鮮,看着非常舒服,葉尖一順兒朝下,在牆上鋪得那麼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不留一點空隙。”)③為什麼覺得這樣的葉子給人以美的享受?

(綠得新鮮,鋪得均勻,排列整齊不重疊。)那誰能讀出葉子這種綠的美,密又勻稱的'美來呢?

④觀察葉子中,葉聖陶爺爺還觀察到了葉子顏色的變化,葉子的顏色是怎麼變化的?(剛長出來的葉子是嫩紅的,沒過幾天是嫩綠的,長大的葉子綠得很新鮮。)葉子的顏色變化也很美啊,誰能讀出這種美來?老師為你們配上音樂和爬山虎的各種圖片,能讀得更美嗎?

預測交流:二,

爬山虎的腳長在什麼地方?腳的樣像什麼?顏色是怎樣的?課文是怎麼寫的?(出示課件:圖片)

把腳的樣子比作什麼?(把腳比作蝸牛的觸角,使人一看就知道很細。)

這樣的描寫説明了什麼?

(這麼細的腳,作者都仔細看過是枝狀的,並數了有六七根,説明葉聖陶爺爺觀察得很仔細多具體啊!)

預測交流:三,

①爬山虎是怎麼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 “觸、巴、拉、貼 ”“一腳一腳”地往上爬。)②把“一腳一腳”換成“一步一步”有什麼不同?(課件演示爬山虎爬的過程)

預測交流:四,

①爬山虎的腳有什麼變化呢?

(沒有觸着牆的,枯萎了,觸着牆的,腳巴在牆上的相當牢固。)

②“??要是??休想??”説明了什麼?(可見爬山虎的腳巴住牆是多麼牢固啊。)風能掀下它,不讓它繼續往上爬嗎?雨能阻擋它向上攀登嗎?(可見爬山虎的腳具有多麼不屈不撓的攀登精神啊!)現在你對爬山虎的腳產生了什麼新的感受?

三、引導發現,總結課文寫法

1、本文的課題是《爬山虎的腳》,作者對爬山虎的腳作了十分具體的介紹,那為什麼又寫了爬山虎的葉子?(因為人們主要觀賞的不是爬山虎的腳,而是爬山虎好看的葉子。)

2、你從作者觀察爬山虎中受到那些啟發?可以結合句子來談嗎?(1)觀察細緻。(2)要抓住特點觀察。(3)要注意事物的細微變化。(4)連續觀察。

四、拓展文本,課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腳》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一種植物,先從遠處看,再從近處看,特別要仔細觀察它的莖、葉、花,看看有什麼特點,再把它具體寫下來。

2、課外查詢資料:(1)本文作者葉聖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關知識。

板書設計: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能讀懂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初步感知葉聖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教學難點理解文本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讀通、讀順課文。

3、初步感知葉聖陶先生認真、平和的人格。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

1、學生輕聲自由地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能正確讀寫"推薦、演練、刪掉、規範、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同桌互相朗讀課文,形式自定。互相評議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讀。其他同學做評委,聽後評議。教師相機小結:讀書要正確、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讀,不錯讀。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各小組自己互説課文的主要內容

2、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彙報對葉老批改“我”的作文的感受。

3、讓個別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激發知識衝突(適時進行)(5分鐘)

1、通過讀課文,你覺得葉老是一個怎樣的人。

2、學生交流。教師注意激勵學生。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自己對老師批改作文的感受

第二課時

一、提出學習目標。

1、精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議論、感受的語句,標上記號。

2、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瞭解記敍為主,夾敍夾議。

3、細讀課文中描寫作者感受的語句,理解這是什麼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感受?你是怎麼理解的?

二、展示學習成果(20—30分鐘)

要求:1、小組內按學困生——中等生——優等生的順序進行展示。

2、別人展示時,其他同學要學會傾聽,並做好點評。

(一)基礎知識展示(小組內)學生討論,交流感悟

①學生自己有感情朗讀找到的`相關語句,可以適當作點批註。

②小組內交流自己在朗讀中所獲得的心得。

要求每一個同學都發言,並且推薦一名同學代表小組發言。

③全班交流。

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其他組員可以補充。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教師應相機請學生朗讀有關內容。

(二)學文悟情展示(小組內)

1、各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發現的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麼?

2、從哪些地方中發現的,並且從中學到了什麼?

3、模仿其寫作特點寫一小段話。

(三)創造性展示(以小組形式全班展示)

肖復興同學作文北京市少年兒童徵文比賽中獲獎,後來文章又由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假如你是少年廣播電台的記者,你去採訪肖復興同學,會問他一些什麼問題呢?(可以從獲獎前後經過及原因等方面來設計提問。)

①學生自主設計問題,然後分學習小組交流。

②小組模擬採訪活動。

③讓學生到講台前進行模擬採訪活動。

三、激發知識衝突(適時進行)(5分鐘)

①仿照課文肖復興説的“不下苦功夫,不一絲不苟,是難成大氣候的。”這句話定一句勵志的話,署名為:未來**家。

②以肖復興同學的名義給葉聖陶先生寫一封信,感謝他幫助自己修改作文並邀請自己到他家作客。

四、知識拓展延伸(2分鐘)

為同桌批改一次作文(提醒:注意使用批改方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受益匪淺”、“身臨其境”造句。

2、理解課文內容,從中學習葉聖陶優秀的做人品質。

3、從文中學習修改作文以及借景抒情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閲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2、給課文劃分段落。

3、自學生字新詞。

4、找出不懂的問題。

二、細讀課文,突破重點

1、劃出有關葉老修改作文的語句。

2、葉老是用什麼方法,從哪些方面進行修改作文的?

3、歸納總結出葉老修改作文的方法。

4、引導學生體會出葉老的良好品質。

三、再讀課文,體會感受

1、學生自讀葉老的話。

2、利用重點的詞語體會字句中含着的思想感情。

3、聯繫上下文,進一步理解“作家就是這樣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這樣寫的”這個句子,體會葉老的人品、作品,體會從葉老身上得到的啟示和教育。

4、朗讀課文,在理解的基礎上,品味並體驗作者的感受。

四、整體昇華,學習方法

修改作文的方法。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聖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了1963年葉聖陶先生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樣的文章對剛剛升入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很有難度。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字表面,對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不容易理解,對文中所表現的葉老關愛下一代的精神也缺少深刻的感受。基於此,我想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和感受葉老認真的態度,以及對下一代的關愛就是教學難點。感受葉老的人品和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就是教學重點。教學中力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不同內容的對比,補充課外資料等方法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學習目標

通過自主閲讀,批註,交流:

1.體會作者對葉老先生的認識。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葉老對作者的影響。

學習重點

體會作者對葉老先生的認識

學習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 ppt課件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入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板書課題,強調“片”和“虎”兩個字的寫法。

二、出示學習目標

通過自主閲讀,批註,交流:

1.體會作者對葉老先生的認識。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葉老對作者的影響。

師:圍繞目標如何具體學習這篇課文呢,回憶文章分為那兩部分,按部分來學。

生回憶文章的兩大部分

三、學習第一部分

出示自學提示一:

默讀課文,葉老先生是怎麼批改“我”的作文的?用直線畫出。

批改得怎麼樣?用語句在旁邊批註。

“我”的感受呢?用曲線畫出。

從中看出葉老是個什麼樣的人?

1. 學生自學。

2. 四人小組交流。

3. 彙報。

4. 葉老先生做事一絲不苟、關心下一代,寫文章寫真話、抒真情。

相機講述“春風拂面”(多媒體出示)

師:未見其人,葉老先生就給“我”留下了這樣親切、温和的印象,那麼見了面呢?葉老先生有何舉動,又給我留下了什麼印象?下面學習第二部分。

四、學習第二部分

出示自學提示二

走進葉老先生的家,葉老先生有何舉動?從中看出葉老先生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交談怎麼樣?

文中有兩處環境描寫,請用直線畫出,並大聲的讀一讀,你感受到了什麼?作者寫一牆的爬山虎有何用意?

1. 學生自學

2. 彙報

相機板書“平易近人”

3.猜猜當時葉老和“我”談了什麼?

四人小組交流

師出示資料一

4.兩處環境描寫讓我們感受到爬山虎的美麗,“我”心情愉快,出示課件,指導有感情朗讀,用意是景美,人更美。

師:葉老與我的交談,使我受益匪淺,所以對肖復興來説,15歲那個夏天對他意義非凡,他慶幸什麼?

五、學習最後一段

出示自學提示三

在作者肖復興的人生中,15歲的那個夏天對他意義非凡,他非常慶幸的是什麼?在文中用雙橫線畫出。與此相關的語句是那句話?

文章結尾説“在我的眼前,那篇爬山虎總是那麼綠着”含義深刻,談談你的體會。

1. 生自學

2. 彙報

3. 同桌交流體會

出示資料三和四

4. 小結

這句話是借景抒情,作者抒發了對葉老先生的敬佩、感激、難忘之情。讓我們深情地朗讀課題。

六、作業

以肖復興給葉老寫一封信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隨着二三六教學模式的推進,今天由我執教了《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一文,此文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七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組教材以“成長的故事”為主題進行編排。課文記敍了肖復興回憶少年時代葉聖陶給“我”批改作文,並請“我”去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聖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苟,對人平易近人,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課文借景抒情,感人至深,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教育性。依據新課程標準理念及我校開展的二三六模式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自主閲讀、批註、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了課堂教學。

首先,從二三六模式上來看,在出示目標的時候我注意鍵入了學習方法,使學生學起來更清晰明瞭,接下來引導生分部分學習課文,分別出示了自學提示,在對自學提示的表述上,我明確了學習方法,儘量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在課件處理上,我採用了醒目的黑紅兩色,給學生視覺上的衝擊,通過畫一畫,做批註,讀一讀,想一想,學生的自學真正落到了實處。為小組合作做了良好的鋪墊,整節課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索,探究之中。

其次,從本課的特點來看,本課內容較多,不易理解,在被選入課本時,內容又有刪減,使其更難理解。比如:“我”去葉老家做客,我們的交談很融洽,他們都談了什麼,文中沒有,我適時補充了資料一,輕鬆化解一個難題,對文章中的景物描寫,用意何在,我引導簡潔、明瞭,生一下捕捉到了葉老先生的人品和作品,心靈美,思想美,自覺這個難點,處理十分得當;在對文章結尾那句含義深刻的話學習時,我組織學生同桌交流,閲讀資料二和三,昇華了中心,理解了題目。

第三,作業的佈置,我認為也很成功,以肖復興同學的身份給葉老先生寫一封信,其實是對文章內容的再回顧,深化了思想,理解了文意,複習了書信。

總之,這節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語文教學應該以讀文本,這節課我自覺讀的很不到位,是由於當時考慮到本課內容多,所以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感情朗讀,指導的功力也很不到位,另外,在交流展示的時候,指名説時較多,形式單一,可以在考慮,把這些時間擠出來讓給朗讀。

通過本節課,我進一步認識到:二三六教學模式貴在堅持,經常運用,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必然提高,即便眼下看不出學生的進步,從終身學習來談,它是很有用的,功在當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