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01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毫米,分米的認識

教學目的:1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2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3 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物體的長度。

4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5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6 在實際操作中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建立毫米,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方法:直觀操作法,啟發式談話法。

學法指導:教給學生操作方法。

教具準備:直尺(1米),課件,紙條(40),一分硬幣40枚,棋子等。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找一生與師同站,其他學生髮現“師生”之間有何不同,由高度引入。

2 複習釐米,米

〈1〉 生用手錶示1釐米,1米的長度。

〈2〉 師: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釐米)作單位。

在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時常用(米)作單位。

3 出示一分硬幣引入

師:以釐米為單位測量一分硬幣的厚度,如何?為什麼?

一分硬幣的厚不夠1釐米,而我們又想比較準確地知道它的厚度,怎麼辦?

二:新授

〈一〉 毫米

1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一分硬幣的厚度,我們可以用一個比釐米更小的單位,毫米來測量。(板書課題)

2 認識毫米

師:觀察直尺上除了較長的'釐米刻度線外,還能發現什麼?

師:1釐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小格的長度就是(2)毫米。 你還知道幾毫米?

3 1釐米=10毫米

師:數一數,在刻度1和刻度2之間有多少小格?是幾毫米?

同樣的方法數3—4之間有多少小格?幾毫米?

自選1釐米數小格,彙報。討論發現了什麼?(1釐米=10毫米)

師:驗證:課件演示數小格。

4 量硬幣,感受1毫米

師:量一般物體的方法是什麼? 生口答,師小結。

生測一分硬幣的厚度,彙報。

師:指導學生藉助1分硬幣表示1毫米。

5 練習

〈1〉 測量棋子任一條邊長,彙報。

〈2〉 課件出示練習題。

6 小節:今後量比較短的物體長度或要求量的比較精確,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二〉 分米

1 測桌面的寬用毫米作單位,怎麼樣?

可以用釐米,也可以用毫米作單位。(板書:1分米)

2 認識,感受1分米

師:在尺子上從0刻度起,1釐米1釐米的數出10釐米,指出:10釐米也叫1分米。

師;1分米和10釐米同樣長,説明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

(板書:1分米=10釐米)

師:從刻度2到刻度幾是1分米?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大約有多長。

3 分米條製作及應用

師:2人一張紙條,一人測出1分米,並在最後畫一條豎線,同桌用尺子測量檢查。如果不正確,另測;正確,沿線摺疊。 師巡視指導。

師:用分米條測量桌子寬大約是幾分米?多的部分用什麼單位表示?

4 教學1米=10分米

同桌之間提問用手錶示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的長度。(師貼分米條)

師:共幾個分米條?10個分米條是幾分米? 和學過的多長很相似?為什麼?

指名提問,師小結。

驗證:用1米長尺子測量得出 1米=10分米

三:練習

課件出示。(鞏固新知)

四:1 小節:我們這節課學習了什麼?

2 作業:以毫米,分米為單位,測量家中物體長度,做一個記錄。

板書設計

毫米,分米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是青島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第一課,實際上是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是以釐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繫起來。藉助測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參與多種活動,把估測活動貫穿於整個測量過程之中,使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長度概念。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並知道1米=100釐米,對1米和1釐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願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五、教具準備:

常規: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長的紙條、一分硬幣 多媒體:課件

六、學具準備:

直尺、一分硬幣、紙條

七、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

師: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了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多媒體課件)

1. 測量物體的長度通常用( )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 )和( )

2. 測量較長的物體一般用( )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一般用( )作單位。

3. 1米=( )釐米 生:(看大屏幕説一説) 師:通過複習,你們掌握得還不錯。同學們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再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釐米有多長。

生:(一起比劃1米和1釐米)

師:(出示課件)誰能從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釐米?

生1:從刻度0到刻度1是1釐米。

生2:從刻度1到刻度2是1釐米。

生3:從刻度2到刻度3是1釐米。

生4:從刻度3到刻度4是1釐米。 ……

設計意圖:複習長度單位釐米、米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同時感受1米和1釐米有多長。

二、新授

活動一:認識毫米

師:拿出1分錢的硬幣,你能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不到1釐米。

師:如何表示這不到1釐米的物體的長度呢?這就需要我們再來認識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個長度單位,它用字母mm表示。

師板書:毫米 mm 師:(課件演示)同學們繼續觀察尺子,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你能看到了什麼?

生:有一個一個的小格。 師:尺子上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師:你再來數一數1釐米之中間有多少毫米。一組數從刻度0到刻度1,二組數從刻度1到刻度2,三組數從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們數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生: (拿出尺子數)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師:也就是説1釐米 = 10毫米

師板書: 1釐米 = 10毫米

師:現在同桌再來一起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這個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 。

師:看老師也測量了一下,(出示課件)它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你能借助這1分錢的硬幣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生演示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1毫米,你有什麼感覺?

生:1毫米特別的短。

師:現在我們學習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後就能更準確的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下面我們看大屏幕,這根曲別針多長?説説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1是1釐米,從刻度1到刻度2之間佔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曲別針長1釐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師:這根鐵釘長多少毫米?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佔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鐵釘長( 28 )毫米。

師: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個長度單位了,它們是毫米、釐米、米,我們再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1釐米和1毫米有多長。 生用手來比劃。

設計意圖:以不到1釐米長的1分錢的硬幣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釐米之間關係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動二:認識分米

師:現在拿出老師發的紙條,同桌一起測量一下它有多長。

生: 10釐米

師:其實10釐米還有另外一種説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們這節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 dm)

師:那麼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

生:1分米就是10釐米

(師板書:1分米= 10釐米 )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

師:(課件展示)這是一把1米長的米尺,這個藍色部分是1分米,讓我們1分米1分米的數,你發現了什麼?

生:1米=10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説一説並記住它們的關係。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板書:1米 =10分米

師:請看黑板,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師:加上我們原來所學的米和釐米,他們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叫做長度單位。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現在同桌兩人相互説一説:毫米——釐米——分米——米 (找生邊説,其餘同學用手勢表示)

師:我們以後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生説)

師: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4個長度單位了,這有一本書測量後忘記了寫單位,你來給它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展示)

生:這本書長2( 分米 )寬14( 釐米 )

設計意圖:在動手的測量1分米的紙條時,進而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並知道1分米=10釐米。通過觀察米尺,找出分米與米之間的關係(1米 =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闖關:

設計意圖:不斷提升難度來綜合診斷對長度單位的感知。

四、本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還有哪些收穫?

生:認識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了解學生的收穫,反饋教學的所得。

板書設計: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mm dm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教學反思: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通過創設矛盾的情境,讓同學們用直尺測量實物具體有多長、多厚,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探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願望。教學中,我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 學生對1毫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並且通過手勢幫助學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過看一看、數一數,使學生的直觀的認識到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1釐米=10毫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輕鬆和快樂。分米的認識也是通過先估計,再讓學生在實際測量動手操作中得出10釐米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然後在生活中找長度是1分米的物體。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通過練習培養和發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教科書第31~38頁。長度單位的進率。

教學目標:

通過測量活動,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長,並知道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題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合作意識,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教學重難點:

通過測量活動,感受1千米、1分米、1毫米有多長,並知道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尺子、人民幣硬幣等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課。

師:你都學過那些長度單位?今天老師帶領小朋友一起去觀察新的長度單位,你們喜歡嗎?(課件出示課本情境圖。)

師:你發現了什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學生思考後回答)

二、新授。

師:觀察圖中的畫面,你有什麼發現?

師:你願意把你的發現説給同學聽聽嗎?

師:像圖中的孫悟空的緊箍咒的長度的變化,小朋友的位置等。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

師:同學們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中進行交流嗎?

分組交流

師:哪個小組説一下你們的'發現?

師:同學們發現了生活中這麼多的可用長度單位測量的現象,看來,長度單位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師:你知道得真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朋友——毫米。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直尺,看一看,毫米和釐米有什麼關係?

學生觀察準備的學具(找出釐米和毫米的不同)

三、認識毫米、分米、千米

1、“1毫米”的認識:

猜一猜、説一説1毫米有多長?

觀察直尺,從直尺上找出1毫米的長度

學生交流後小結:支持上一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用手勢表示1毫米畫出1毫米的直線

估測一下,生活中什麼物體的長度是毫米

(鉛筆尖的長度、螞蟻的長度、一分硬幣的厚度等等)

2、認識“1分米”

猜一猜、説一説1分米有多長?觀察直尺:10釐米就是1分米,分米用:dm表示用手勢比量一下1分米畫出1分米

找一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3、認識“1千米”

介紹關於千米的指示:1千米就是1000千米,千米也叫公里,用km表示。是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

感受1千米的長度:(學校教學樓長約100米,10座教學樓的長大約是1千米;操場上的跑道長約60米,17個這樣的跑道結在一起大約是1千米等等)

小結:毫米、釐米、分米、米、千米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作業設計:

用毫米、釐米、千米等作單位量一量家裏的物品。

板書設計:

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千米=1000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本課是測量系列的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釐米、米及簡單估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千米、認識周長、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面積的基礎。

本課的數學本質是: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和硬幣的厚度,使學生感受引入新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比畫、量一量、畫一畫、測一測、比一比和估一估,認識分米和毫米,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單位長度的線段的比較引導學生理解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合理選擇使用長度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能估計生活中物體的長度。

課前調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嗎?知道與米、釐米之間的關係嗎?

2.填空:200釐米=()米

3.請用尺子畫一條長度大約為10釐米的線。

4.説一説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米

結果:

1.不知道的佔90.9%。

2.正確的88%

3.正確的64%。

4.桌子長10人,鉛筆長6人,門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結論:

學生知道長度單位米和釐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對實際意義不理解,也不知道關係。

後測(考試)情況:學生對45釐米=()毫米,這一題的錯誤較多,原因是對45個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動一:製造疑問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做遊戲嗎?那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出示課件)

請你們猜一猜哪條繩子長?為什麼?

生:第2條繩子長,因為它拉直以後就長了。

2.我這還有兩條線段,你們想不想猜猜它們的長短呢?(教師出示2條線段的課件)

藍色紅色

猜一猜這兩條線段閃爍的地方哪個長、哪個短?

生1:藍色的線段長

生2:紅色的線段長

用什麼辦法能準確的知道這兩條線段的長短呢?

生:用尺子量

請每個同學量一量,結果如何呢?

生:一樣長。

活動二:認識1分米、1毫米有多長。

1.量一量

動手量一量,把數據寫在表上。

(彙報時請個別上台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這兩條線段都是10釐米

通過這兩次估測,説明了什麼?

生:説明要想知道物體的準確長度要用尺子量。

你們知道10cm還可以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表示,是什麼呢?

生:分米,你對分米有什麼瞭解嗎?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在數學上,10釐米我們也説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誰能用字母來表示分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生:1dm=10cm

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帶有尺子,快拿出來用手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是1分米,然後説給同桌聽。

生:從1釐米到10釐米之間這段

生:從4釐米到14釐米之間這段

……

小朋友們已經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長了,現在請你估計然後測量一下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學習用具中哪些大約有1分米。(自己不好測量的可以找同學幫幫忙)

生:手的長度

生:衣服上釦子之間

生:頭髮的長度

……

小結:小朋友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約長1分米的東西。

3.小組討論找關係。

老師有個問題請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動動腦筋想一想看!(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

(彙報時,請兩名學生上台幫拿尺子數給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麼表示呢?

生:1m=10dm

同學對分米認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練習課件)

鉛筆盒長2(分米)

操場跑道長200(米)

教室門高2(米)

一支鋼筆長約12(釐米)

1分硬幣大約厚1(毫米)

方案一:呦,這位同學用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紹毫米的有關的知識嗎?

1毫米有多長?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幣體會一下,你對1毫米有什麼感覺?

1mm特別特別短,你們可別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長的物體。

釐米和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生:1釐米=10毫米1cm=10mm

方案二:學生沒有説出正確的單位

這個單位就是我們今天要新學習的單位,它叫毫米(出示課件)

在尺子上這樣的一個小格就是1mm

1)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給同組同學看

2)毫米有多長?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幣體會一下,你對1毫米有什麼感覺?

3)1mm特別特別短,你們可別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儀器上可都用到1mm長的物體做零件,它們的用處可大着呢!

釐米和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生:1釐米=10毫米1cm=10mm

活動三:實際測量:

同學們,通過你們努力和動腦筋的思考,咱們已經學會這麼多知識了,那你們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呢?你們可以測量桌面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學具,也可以測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計你想測量物體的長度,填在表中

2)進行實際測量,寫出準確的長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結: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會了哪些新的長度單位?

生:今天我學會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

(一)複習舊知

通過“猜身高”的遊戲複習“米和釐米”的知識。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釐米各有多長。

【設計意圖】教師先以遊戲、談話的方式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回憶起認知結構中對於已學的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解釋。從而為後面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我們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除了這兩個長度單位外,你還知道有哪些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認識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設疑:關於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從哪裏到哪裏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起點,在瞭解學生認知起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交流。創造認知上的'矛盾衝突,使探究活動成為一種需要。從而加深對“1毫米”的直觀體驗。

③告訴學生:科學家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後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④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⑤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老師給學生準備了一些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進一步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⑥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談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兩個手指頭都差點碰到了。)

【設計意圖】接受學習與體驗學習有機結合。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長度、理解與上位知識“釐米”的關係、舉例生活中1毫米長的物體以及動手測量電話卡的厚度、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的長度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毫米”的理解,從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長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長度單位“毫米”的來由。

①設疑: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有“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嗎?(學生思考、討論)

②在大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除了一些物體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單位外,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物體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數時,也需要“毫米”作單位。(通過測量光明牛奶盒子寬度的實驗來加深體驗。)

【設計意圖】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不僅明確了引入“毫米”的意義,而且為展開精確測量、讀準測量結果的後續教學作好鋪墊。

(3)讀準測量的精確刻度。

①現在有‘毫米’來幫助,你能不能讀出這個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確寬度?(5釐米6毫米)

②提問:你怎麼這麼快就讀出來了?你是怎麼讀的?你怎麼一眼就看出來是5釐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釐米數刻度線。)

③追問:在尺子的相鄰兩條最長的刻度線中間都有一條略長點的刻度線,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這樣有什麼好處?

④估測數學書的厚度。再用尺子測量驗證。

(4)畫規定長度的線段。(相互檢查、交流)

【設計意圖】巧妙地引入了“半釐米數刻度線”,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牢牢抓住“半釐米數刻度線”這一有效的學習資源,不僅展開了讀準精確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測與測量,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了“毫米”。

2.認識分米。

(1)介紹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再請學生先談談對分米的瞭解。

(2)引出1分米=10釐米,請學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長,用手勢來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再來用手勢表示一下。

(4)估計我們的1張課桌長大約是幾分米。然後用手勢去比一比。最後用米尺來測量驗證。(不斷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和體驗。)

【設計意圖】傳統的數學學習重結果輕過程,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形成結果的生動過程總是被簡單枯燥的條文所取代。這個環節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大膽展示自己的思維,與應答性學習環境進行對話的平台,使學生對於“分米”的認識過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動有趣。從而為後面的“整理”這一環節奠定了良好的認識基礎。

3.整理四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

設疑:現在我們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你能用什麼方法來整理一下它們之間的關係?(學生有從高到低進行排列,也有從低到高進行排列,還有分析他們之間的進率等。)

(三)鞏固練習

1.閲讀明明的一則日記。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衞生間,拿起1釐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飯上學去。在上學的路上我看見了一棵高2米的樹被風颳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毫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1)學生看完後鬨堂大笑,教師裝傻:笑什麼?

(2)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的單位進行改正。

2.思考題:

電腦情景:小明想去測量鉛筆盒的寬度,但現在手上只有一把斷尺,怎麼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注重了綜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戰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不僅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而且培養了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了他們對四個長度單位之間關係的理解,深刻地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和學好數學的現實意義。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5

教學內容:

教材P22~27,千米、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分米、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千米=1000米。

2、在實際的測量活動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能估計物體的長度,記憶部發展估測意識。

3、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和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願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

教法:

啟發引導法、示範法、教授法

學法:

合作學習法、自主練習法、觀察比較法、實際操作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準備:

學具、投影、情境圖

教學過程:

活動程序與教師提示

學生活動

關注要點

活動一:

師:同學們喜歡孫悟空嗎?今天讓我們看看孫大聖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有趣的.問題?

你從圖中發現了什麼?

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同學們提出3個問題。

學生看圖,找出圖中的信息。

學生自由交流。

學生提出數學問題。

通過欣賞圖片,產生學習興趣,為學習知識打好基礎。

鼓勵學生按順序找出數學信息。

活動二:

1、1毫米有多長?

師:請同學們觀察小尺,你有什麼發現?

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用mm表示,它是比釐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想一想,毫米和釐米有

什麼關係。

師總結:1釐米就是10毫米,也可以説10毫米是1釐米。

板書:1釐米=10毫米

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用手比劃一下。你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用毫米表示合適?

2、1分米有多長?

師:你知道一分米有多長嗎?觀察直尺,找到10釐米,10釐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或者1分米就是10釐米。

板書:1分米=10釐米

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呢?

3、1千米有多長?

1米有多長?用手筆劃一下。1千米就是1000個1米這麼長,也就是1千米是1000

米,也可以説1000米是1千米。

板書:1千米=1000米

千米也可以叫公里,想一想你在什麼時候看到或聽到過這個詞?

總結:今天我們學的毫米、分米、千米,還有前面學的釐米、米,他們都是計量物體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

學生觀察小尺,交流發現。

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學生鞏固釐米和毫米的關係。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相互交流,最後合作。

利用直尺,讓學生找到1分米的尺度。直觀認識1分米。

學生自由猜測,尋找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

學生想象1米的長度,聯想1千米。

學生回答

學生記熟,並能明確長度單位有哪些?

通過觀察,激發學生興趣。

學生是否用自己的語言表述1釐米和1毫米的關係。

空間感受1毫米的長度,進一步鞏固1毫米的概念。

直觀感受1分米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直觀性。

聯繫生活鞏固掌握分米的概念,體驗生活中學數學的樂趣。

學生能否準確説出1米的長度。

活動三:

自主練習:

1、第1題:用手勢表示長度。

2、第2題:估一估,量一量

3、第3題:填一填

4、第4題:在()裏填上適當的長度單位。

5、第6題:簡單計算

學生小組先練練,後指名活動。

學生説估測的方法再進行實際測量。

學生先獨立解答,全班交流,換算法。

學生先介紹動物,然後選擇合適的單位。

學生小組討論計算方法,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度單位,加深認識。

培養學生的實際測量和估測的能力。

體會高級單位名數和低級單位名數互化的方法。

使學生了解關於動物的常識,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的教育。

學生能否用正確的方法解答,是否明確換算。

活動四:

課外實踐:

教師因地制宜,選擇身邊感興趣的物體實行實際測量。

我學會了嗎?

1、你知道應該用什麼樣的長度單位嗎?

2、你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量一量、説一説。

3、有關長度的知識你還知道哪些?

學生課外活動,整理數據。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獲得有關測量方面的知識。

加深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活動五:

師:説一説你今天學到了哪些數學知識?

學生對整堂課的學習內容作簡單回顧。

能用自己的話進行總結。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6

課題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一單元第2頁《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作者及工作單位

洛南縣石坡鎮桑坪國小李萍

教材分析

《 測量——分米、毫米的認識》是人教版版三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中的教學內容。本單元以學生的數學活動為主線呈現學習內容,通過一系列與數學有關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體驗實踐、獨立思考、動手操作與交流合作,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數學活動中學習知識,發展學生應用意識,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維的創造性,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發展,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學情分析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本節課的設計,本着“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為主”的原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猜測,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際生活又運用於實際生活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長度的直觀表象。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和測量工具,會測量一些物體或線段的長度,並提高估測能力。

3.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和難點

1.認識分米和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間的進率。

2.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提問:你們都學過那些長度單位?

學生:米和釐米

2、關於米和釐米你們都瞭解那些知識呢?

3、你能用手比劃1米、1釐米大約有多長?

二、探究新知:除了這些長度單位,你們還知道其它長度單位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些新的長度單位。

(一)分米的認識:

1、初步感受1分米的長度:

(1)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長度為1分米的吸管。請大家估計一下這根塑料管有多長?

(2)那麼大家估計的`到底對不對呢?下面就讓我們一齊動手來驗證一下。

2、體驗分米和釐米之間的進率:

(1)通過我們剛才的活動,你們發現了什麼?我們測量的是同樣長的塑料管,它既可以表示為10釐米,也可以表示為1分米,那麼就請大家想一想: 10釐米和1分米有什麼關係呢?

板書:板書:1分米=10釐米

(2)通過分析,我們知道了“分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那麼誰能推算出“米與分米”之間的關係呢?

板書:1米=10分米

(3)體驗分米在生活中的作用:

( 二)毫米的認識:

(1)體驗毫米的作用: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板書:毫米)

師:經過大家的總結才知道,我們可以使用這麼的方法對長度單位進行研究。現在我們就利用自己剛才學到的學習方式,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合作一起來研究關於毫米的知識好不好。

(2)用硬幣體驗一毫米的長度:

(3)總結歸納:1釐米=10毫米

(4)説説生活中哪些物品都是用毫米作單位?

三、總結

1、提問: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分米和毫米)

提問:連同前面學習的米和釐米,我們已經認識了4個長度單位,你能把這些單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一排嗎?

2、再次用手比劃4個長度單位的長度。

四、鞏固練習:

1、同座之間互量從手腕到中指的指尖有多長?

2、課本第四頁“做一做”的習題。

3、完成遊戲:請四名學生戴好師提前做好的頭飾,分別扮演米、分米、釐米、毫米。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再説各自的用途和相互之間的關係。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 分米、釐米、毫米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學生知道1分米、1釐米、1毫米有多長,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

2、知道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進率,學會簡單的測量。教學重點:讓學生建立分米、釐米、毫米的具體觀念。教學難點:讓學生建立分米、釐米、毫米的具體觀念。教學準備:尺子、硬幣、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1米大概有多長?

2、出示米尺,問:我們可以用這根米尺幹什麼?

3、你能用它來量數學課本的寬,鉛筆的長嗎?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來學習米以外的.其它長度單位。揭題:

二、教學新課

1、認識釐米

先介紹1釐米,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釐米、2釐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舉例説明什麼物體大約1釐米。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試一試

2、認識分米

10釐米就是1分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1分米等於10釐米,2分米等於幾釐米?3分米呢?1米是鑠多少分米?1米又是多少釐米?

3、認識毫米

1釐米中間有幾個這樣的小格?每小格的長就是1毫米。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1釐米等於幾毫米?2釐米呢?量很短或很薄的物體就要用毫米做單位。量一量硬幣的厚度。

三、鞏固練習

1、量一量 練一練1、2、32、4、5

四、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8

教學準備

1、課件。

2、10個塑料盆,每個裏面有:米尺、軟盤、小棒、長方形紙片、橡皮、回形針、1分硬幣、大頭針、圖畫釘、線、電話卡或銀行卡、大米等物體。

案例描述

一、測量分類,引入新課

師: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板書:米 釐米),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嗎?1釐米呢?(學生齊用手比劃。)

師:現在我想請小朋友幫忙量一些物體的長度,願意嗎?(“願意”,學生異口同聲地説。)

師:(邊出示表格,邊説)請四人小組合作,先從小塑料盆裏找出表格中的物體,再分組測量,組長記錄:

學生測量,我下去巡視。後請代表交流,並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測量的結果。師:誰能根據量得的長度,給這些數據分類?

學生説出了兩種分法:一種是分成整釐米的和不是整釐米的兩類;另一種是分成整十釐米的、整釐米的、不是整釐米的三類。

師:這兩種分法都可以,今天我們就選擇第二種分法進行討論。

二、探索新知,建立表象

(一)認識分米

先討論整十釐米的:請小朋友找出整十釐米的物體,並舉起來。學生一齊舉起了10釐米長的小棒和30釐米長的線。

師介紹:像這根10釐米長的小棒我們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單位來表示——分米(板書課題:分米)10釐米就是1分米。(這是概念性的知識,我直接告訴了學生。)師:那麼,20釐米就是多少?(20釐米就是2分米。)我又舉剛量過的線問:那這根線長多少分米?為什麼? ⒈ 認一認(1)指一指:

師:請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長。1分米可以從哪裏到哪裏呢?(請學生上實物投影指出)

這時,想上台介紹的學生很多,他們一一上台邊指尺上邊介紹:1分米從刻度0到刻度10;1分米從刻度3到刻度13;1分米從刻度10到刻度20;…… 師:通過剛才找1分米,你知道了什麼?

生1:只要在尺上找出10個大格,就是1分米。生2:只要在尺上找出10釐米,就是1分米。生3:我知道了1分米=10釐米。(師隨即板書:1分米=10釐米)(2)體驗:

師: 請你伸出大拇指和食指,在直尺上比劃出1分米,然後拿掉直尺,兩個手指保持不動,看兩個手指間的距離,這兩指間的距離就是1分米。這也就是我們的一柞,一柞大約是1分米。

接着請同桌 一人比劃1分米,另一人用尺檢驗,看看估計得對不對。最後請全體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到底有多長。

通過在尺上指、用兩指比劃、閉眼想等,讓學生初步感知1分米的實際長度。⒉ 畫一畫

(1)師:你能用尺畫一條1分米的線段嗎?齊畫在草稿本上。(2)交流:你是怎樣畫的?請學生上實物投影展示彙報。

(3)師小結:1分米我們可以從刻度0畫到10的地方,也可以從1開始畫到11,還可以從2開始畫到12,從3開始畫到13……只要畫滿10大格,就是10釐米,也就是1分米。

(4)請你幫同桌量一量,看看畫的線段是不是1分米。⒊ 找一找

四人小組相互説説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學生就在周圍找了起來,説了很多大約1分米長的物體:插座邊的長;軟盤邊的長;粉筆的長;魔方稜的長;…… ⒋ 數一數

現在請四人小組拿出米尺數一數,1米有多少分米? 學生交流,師板書:1米=10分米,學生齊讀。⒌ 量一量:“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課件)和你的同桌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各是多少釐米,再説説接近幾分米。

先讓學生估計一下幾分米,再測量。

(二)認識毫米

1、師:接着我們再來討論不是整釐米的。先請大家找出不是整釐米數的物體,再告訴大家。

學生口答出橡皮的長、回形針的長、數學書的厚、1分硬幣的厚。

師:現在老師還想知道得更準確,該怎麼辦呢?(要學一個比釐米小的單位)好,接着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個比釐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接着板書課題:和毫米)

2、自主學習

(1)師:毫米,老師想請小朋友自己學習P27頁例2到P28“想想做做”上面的一些內容。

出示學習步驟:

① 直尺上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請你在尺上找出來。② 用筆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釐米有多少毫米。

③ 在我們周圍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請你量一量。(2)學生自主學習。

(3)彙報:通過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學生交流:① 直尺上1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② 1釐米=10毫米(板書:1釐米=10毫米)(任選幾個學生上台在尺上數出1釐米中的10個小格。)③ 1分硬幣的厚度、電話卡或銀行卡的厚度、大潤發或常客隆的會員卡的厚度、有的'學生尺的厚度、書上數出10張紙的厚度等大約都是1毫米。

接着讓學生任選小盆子裏1毫米的實物量一量、摸一摸。因為我課前準備了不少實物放在小盆子裏,就是想讓學生充分感知1分米的實際長度,建立豐富的表象。

3、再讓學生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的長度,同桌互相比劃,用一分硬幣插進去檢驗對不對。

4、接着又請學生用一個字説對“1毫米”的感受。生1:小。生2:短。生3:薄。生4:細。師: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嗎?請你在身邊找一找,説一説。學生又藉助盆子裏的物體和書上的介紹,交流得很熱烈:圖畫釘的長度;大頭針的長度;小螞蟻的身長;橡皮的厚度;測量降雨量;……

這裏,我特意介紹了一下降雨量的知識,從小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

三、全課總結,完善結構

1、問:我們今天學習了什麼?(分米和毫米)

加上前面學習的米和釐米,我們已經認識了哪幾個長度單位?你會把它們從大到小排出來嗎?它們之間有些怎樣的關係?

學生口答,師板書:米

分米

釐米

毫米

dm

cm

mm

1米=10分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師:它們分別可以用什麼字母來表示呢?學生口答,師板書。

2、師: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四個長度單位,那麼你對剛才量的橡皮的長、回形針的長、數學書的厚度有什麼想法? 生:量的不精確,想重新量一下。師:好,我們就重新來量一下。

齊量,後交流。説説你是怎麼量的?

四、鞏固練習,理解運用

1、“想想做做”第5題

學生回答,説説怎樣想的。

2、“想想做做”第6題

(1)學生判斷,集體反饋。(2)學生用尺量。

五、綜合實踐,解決問題

請每人選擇自己喜歡的至少兩樣物體量一量它的長度或厚度,並把測量結果寫下來。注意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學生獨立測量,後交流。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並能進行簡單的換算。

能力目標:通過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估測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目標: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是毫米、分米長度概念的建立;教學難點是長度單位間的換算。

【教具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四根金箍棒(1米、20釐米、1分米、7毫米),生活中常見的接近1毫米和1分米的物品。

學生準備:紙條尺、塑料尺、一分錢硬幣、小金箍棒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衝突

1、情景引入,激活舊知

課前播放《西遊記》主題曲《猴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師:同學們愛看《西遊記》嗎?孫悟空本領高強,他有一件非常厲害的兵器——金箍棒(課件出示)。接下來孫悟空要表演幾招,仔細觀察,看金箍棒的長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課件:金箍棒逐漸變短,最後變到耳朵裏)

師:想看看真的金箍棒嗎?你們説“變”,老師把它變出來。

師:看這根一號金箍棒,估計一下,它有多長?(學生回答),課前老師作了精確的測量,它的長度是1米,1米還可以説成是—100釐米。【1米=100釐米】

師:金箍棒又變短了,估一估這根金箍棒有多長?我們來測量一下。選一生上前測量,同時説説測量方法。

2、藉助舊知,引發衝突

師:最後變到耳朵裏的金箍棒有多長?(舉小金箍棒)想不想動手測量一下它的長度?

師:下面拿出紙條尺和這根小金箍棒,兩人一組進行測量,看誰量得又快又準確。一生利用展台測量。(生動手量,彙報:不到1釐米)師:不到1釐米,到底是多少?只用釐米這個單位能不能精確的表示出它的長度?那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單位?

(需要找一個比釐米小的單位毫米)

比釐米小的單位是什麼呢?毫米藏在哪兒?這把尺子上見到了嗎?如果想把毫米從這每個釐米間表示出來,你想用什麼辦法?

你能不能按你的想法在尺子上0——1之間把毫米表示出來?同桌兩

人商量一下,然後在紙條尺上畫一畫。

畫完後,展示兩、三組不同的。再用這兩、三組不同的尺子量同一根金箍棒的長度,學生試讀。

師:同一根金箍棒怎麼讀出來不同的長度?(畫的格大小不同,即畫的1毫米長度不同)所以,為了精確測量物體的長度,數學家對1毫米作了統一的規定,為了方便測量,他們又把1毫米放在了尺子上,想看看嗎?拿出塑料直尺,仔細觀察,看與剛才的紙條尺相比有什麼新的發現?(每個釐米間分成了很多小格)

師:科學家也是把每個釐米分成了很多的小格,並且規定這1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課件)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個新單位——毫米,它用字母mm來表示。【毫米mm】

師總結:你看,我們剛才採用的分小格的方法竟然和數學家的想法一樣,真是不簡單,可見,大膽的猜想和嘗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二、自主探究,認識新知

(一)認識毫米

1、認識1毫米

師:接下來用鉛筆尖在你的尺子上指一指1毫米,指給同桌看。選兩生上前指,也可以用筆畫一畫。

師總結:釐米之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2、找1毫米的物體

師:下面拿出1分錢硬幣,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1毫米)你能借助這枚硬幣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嗎?説説有什麼感覺。

在日常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對學生沒提到的物品,教師加以展示。如:銀行卡厚度、光盤厚度、刀片的厚度、尺子的厚度等。

3、畫幾毫米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毫米,下面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出一條5毫米的線段,5毫米是幾個小格?

再請大家畫一條10毫米的線段,一邊畫一邊想,你有什麼發現?10毫米就是1釐米(課件出示數的過程)

老師把同學們的發現記錄下來:【1釐米=10毫米】

4、用毫米測量

師:別看1毫米特別短,用處可不小,在生活中測量比較短的物體或更精確的測量物體的長度時,都要用到毫米。認識了毫米,我們就能精確測量出這根小金箍棒的長度了,大家再動手量一量吧。

學生量完後彙報:7毫米

(課件出示:曲別針的長度)

(二)認識分米

1、認識1分米

師:接下來請大家在紙條尺上用剪刀剪下10釐米。老師這兒還有一根金箍棒,它的長度是1分米【分米dm】,我們把1分米的小棒和10釐米的紙條比一比,看有什麼發現?

結果長度相等,得出:【1分米=10釐米】

2、找1分米

師:誰來説一説直尺上從幾到幾是1分米?

你能借助紙條或直尺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嗎?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紙杯、直板手機、磁帶盒、口香糖盒、固體膠棒等。

3、分米和米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量出,2號金箍棒長20釐米,是幾分米?

1號金箍棒長1米,它的長度如果用分米作單位,是幾分米?並且説説你的想法。

此處難度較大,學生髮言完畢後,(課件演示)[1米=10分米]

三、總結長度單位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毫米和分米,【補充課題】它們同米和釐米

一樣,都是計量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你能把這4個長度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一下嗎?

師:下面我們做個遊戲,老師説一個長度,請同學們用手勢表示,但注意:動作要輕,能做到嗎?(讓同學們分別用手勢表示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2、師:知道了這些長度單位的大小,我們在表示物體的長度時,

就要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看看生活中人們是怎樣運用長度單

(課件:生活處處有數學)位的。

珠穆朗瑪峯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峯,海拔約8844米。

中學生課桌高度為6分米左右,椅子高度為4分米左右。

(一)認識毫米

同學們愛看《西遊記》嗎?孫悟空本領高強,他有一件非常厲害的兵器——金箍棒。它能長能,它變了像你們準備的幣的度,你們能測量一下嗎?

測量之前我們先來究一下尺子,我們學米,你們能夠上找出一米嗎?能用手比劃一下嗎?量量吧

怎麼樣?幾米?不夠1米嗎?

那怎麼辦?(有學生可能會説出毫米)

我們再來看看尺子上的第一個米,看一下都有什麼?(看課件)

再量幣度

活動:量一量新書的度,並記錄

畫一畫

算一算

(二)認識分米

1、認識1分米

師:長度單位家庭中還有一個員,我們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分米,同學們找出你準備的細繩,

結果長度相等,得出:【1分米=10釐米】

2、找1分米

師:誰來説一説直尺上從幾到幾是1分米?

你能借助紙條或直尺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嗎?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紙杯、直板手機、磁帶盒、口香糖盒、固體膠棒等。

3、分米和米的關係

師:剛才我們量出,2號金箍棒長20釐米,是幾分米?

1號金箍棒長1米,它的長度如果用分米作單位,是幾分米?並且説説你的想法。

此處難度較大,學生髮言完畢後,(課件演示)[1米=10分米]

三、總結長度單位

1、師:今天我們認識了毫米和分米,【補充課題】它們同米和釐米

一樣,都是計量長度的單位,叫做長度單位。你能把這4個長度單位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一下嗎?

師:下面我們做個遊戲,老師説一個長度,請同學們用手勢表示,但注意:動作要輕,能做到嗎?(讓同學們分別用手勢表示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大約有多長)。

2、師:知道了這些長度單位的大小,我們在表示物體的長度時,

就要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看看生活中人們是怎樣運用長度單

(課件:生活處處有數學)位的。

珠穆朗瑪峯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峯,海拔約8844米。

中學生課桌高度為6分米左右,椅子高度為4分米左右。

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把米尺的長是1()

一把米尺的長是10()

一把米尺的長是100()

一個墨水瓶高約1()

教室的門高約是2()寬約是8()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蘇教版二年級下學期《分米和毫米》。本節課是以釐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繫起來。藉助測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多種活動,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間觀念。但由於生活中學生缺乏測量物體長度的經驗,又很少用到分米、毫米這兩個長度單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很難建立。

二、教學方法

讓學生通過觀察、數一數尺上的刻度,動手量一量,用手勢比一比,説一説生活中的實例等多種活動,感知、體驗、建立豐富的表象。讓學生在進行估測、實際測量比較、驗證的過程中強化表象,從而逐步形成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在具體的情境中估計並測量物品的長度。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遷移引入

1.誰能説説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米和釐米是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

板書:米(m)釐米(cm)

2.你能用手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嗎?比劃這樣的一庹長。1釐米呢?對,這麼一小段。

3.那麼米和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米=100釐米,並板書。

4.下面我們來複習以前學過的知識。

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一幢樓房高50( );一棵大樹高9( );一支鉛筆長15( );文具盒寬大約1( );文具盒長大約2( )。

是米還是釐米呢?指名回答。米和釐米之間存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知道是什麼嗎?板書:分米(dm)。

(二)研討探究

1.認識分米

(1)量一量:1分米、2分米到底有多長呢?請同學們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長和寬大約是多少釐米?10釐米就是1分米,20釐米就是2分米。然後完成練習。

(2)數一數:在直尺上看一看1分米有多長?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直尺,除了0~10釐米之間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還能找出1分米嗎?演示刻度:0—10 刻度1—11 刻度2—12

小結:不管從哪個刻度開始,只要滿10釐米那就是1分米。1分米=10釐米,並板書。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與評析2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體會測量時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引入較大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長度單位米,認識表示長度單位的符號“m”。初步建立 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在實際測量中理解1米=100釐米。

4.通過實際測量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建立1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教學難點:理解1米=100釐米。(調整為:建立1米的正確認知)

教師準備:1支7cm長鉛筆、12把米尺、學生尺、1根長繩、1根1米長繩子、雙面膠、剪刀。

學生準備: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測量鉛筆的長度需要什麼工具?測量所得數據要用什麼作單位?

2.用釐米尺測量老師手中鉛筆的長度。

(學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師強調測量時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對準鉛筆的左端。)

二、設計意圖: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既複習了尺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又 為接下來的測量黑板的長度打下基礎。

教後思考:通過對釐米和釐米尺的複習,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鞏固認知,另一方面可以為新課學習做鋪墊,達到“教結構用結構”的作用。這兩節課的教學結構基本上都是:情境導入——認識工具(米尺或釐米尺)——認識米(或釐米)——通過測量充分感知1米(或1釐米)有多長,進而建立1米(或1釐米)的實際觀念。

三、引入新課

1.情境導入。

(1)課件出示小動畫:量黑板的長度。(先是用釐米尺量,後改用米尺量)

設計意圖: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直觀感受到用釐米量較長物體的不便利,從而產生困惑,積極主動認識米。

教後思考:這個環節原打算讓一個學生來講台上實際操作,但在上課之前又覺得有點費事兒,於是改成了觀看動畫。相比之下覺得改變後雖然節約了2分鐘左右時間,但給孩子們留下的印象不足夠深刻。根據研討中小組其他成員的建議,若改成師生比賽或是兩個學生比賽,應該可以更高效一些。

2.點明課題

量較短物體的長度,用釐米尺就行了,但量較長的物體長度,用老師手中的尺子測量方便了,像這樣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認識米 用米量”。(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四、探究新知

1、估計1米的實際長度。

師:老師的身高是1米65釐米,你能估計一下,從地面到老師身上的哪兒大約是1米高呢?(學生根據已有經驗進行估計,並貼上標籤)。

教後思考:這個環節耗時很長,而且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應該是以下幾點:一是鋪墊不足,要求不夠明確,以至於一開始孩子們根本不知道我的意圖何在;二是老師的身高對孩子們來説是陌生的,1米65釐米看似是一個估測的依據,但實際上孩子們並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個數據,於是就乾脆不用;三是這一環節中孩子們更多的是關注於貼在老師身上的彩色紙條,而忽視了問題多本質——一米有多高。這一環節如果能夠從孩子們自己的身高入手,這樣的話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那怎麼才知道誰估的最接近呢?

(生:用尺子量。)

師:用哪把尺子呢?是大家手中的釐米尺嗎?

(生:不是,應該用米尺。)

師:好,那接下來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米尺”。

設計意圖:從估測老師的身高中的1米入手,學生肯定興趣很高,在此過程中,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估一估1米到底有多長,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估測意識,也為建立1米的長度單位打下了基礎。

教後思考:整個環節孩子們確實挺活躍的,但是由於操作不當(演示時大部分學生看不到;活動組織不嚴謹導致有的孩子趁機開小差),導致部分孩子無法完全參與進來,進而轉移注意力。結合小組研討中各成員的建議以及自己的思考,這個環節可以有兩種不同的設計:

設計一:先讓孩子們報自己的身高,再根據自己的身高估測1米的高度,然後引入測量工具——米尺,之後再利用米尺準確測量,明確1米的高度,最後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户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大致思路基本上和我原有設計相同,是先估測,再認識米尺,最後準確測量,再聯繫生活尋找1米,只是主體由“我的身高”換成了孩子們自己的身高,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應該效果會好些。

設計二:在認識米尺之後,直接用米尺準確量出自己身高中1米的位置,建構1米的認知表象,最後尋找身邊的1米(如1庹,窗户高度、電棒管的長度等等)。這種設計的確有助於較好的建立1米的認知表象,而且會更高效,但是缺少了估測的環節,原本孩子們就缺乏“估測意識”,估測能力的培養應通過不斷地滲透,一點點培養起來。

2、認識米尺。

出示米尺。

(1)談話:每個小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長度正好是1米。用它來量比較長的物體就容易多了。

請大家拿出你們的釐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數字相同,都是從0開始,從小到大排列;刻度線相同,兩根長刻度線之間相距1釐米,兩根長刻度線之間有9跟短刻度線,其中正中間一根稍微長一點。不同之處就是釐米尺較短,數字較少,而米尺較長,數字也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個刻度)100刻度就是100釐米就是1米。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米=100釐米。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對比、思考學生自主發現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

教後思考:通過對 米尺和釐米尺的對比觀察,孩子們對米尺和釐米尺基本上都有了較清楚的認識。

3、用米尺量。

(1)提問:到底老師身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誰來幫老師量一量。(學生測量後,在1米的位置貼上標籤。)

小結:量物體的時候,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捲尺或米尺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直。(課件演示)

(2)同學們想不想知道你們自己身上上的哪兒離地面是1米高呢?先看一下老師身上的1米的標籤,自己估一估,然後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並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高?再説説你的身高比1米多還是少?多幾釐米?

(3)談話:同學們現在知道1米有多長了嗎?請小朋友張開雙手,先估計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長還是短。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現在你能用雙手比劃出1米大約有多長嗎?(學生用手比劃1米的實際長度)

(5)談話:請小朋友在教室裏找一找,你的身邊哪些物體長約是1米。再小組合作動手量一量。之後,全班交流。

(6)估一估,量一量:黑板大約長几米?

(7)小結:量哪些物體的長要用米做單位?——較長的物體

設計意圖:通過估一估、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充分感知1米有多長,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並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

教後思考:整個設計應該和“估計1米是多少”部分融合起來,可以採用前面提到的“設計一”或“設計二”。

五、活動鞏固

下面,我們來做個小遊戲:老師帶來了一卷綢帶,請兩個同學把這卷綢帶慢慢的拉開,其他同學認真觀察拉開的綢帶,如果你覺得拉開的綢帶的長夠1米了,就立即喊“停”(學生活動)。

當學生喊停後剪下,貼到黑板上。指着黑板上的絲帶問:這正好是1米嗎?怎樣才知道它到底有多長呢?(可以用尺量)

方法一:直接量黑板上的絲帶,長或者短了,再追問:那1米到底有多長?再剪一根1米長的絲帶貼上去,對比。

方法二:再剪一根剛好1米的絲帶貼上去,直接對比。

設計意圖:通過剪絲帶的'遊戲進一步感知1米有多長,進一步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六、方法應用。

1.提問:你能估計出1米長的隊伍大約能有幾人嗎?(學生可能想到,豎着排大約有5人,橫着排大約有3人。再實際排一排)

提問:想一想,同樣是1米長的隊伍,為什麼有的大約有5人,有的大約有3人呢?

2.小組活動。

要求:估計一下,用我們平時的步子走1米長的路大約要走幾步?(請幾個同學上來走一走)

提問:同樣走1米,為什麼走的步數不一樣?

談話:同學們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約要幾步嗎?

小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離。每個同學都來走一走。

教後思考:“剪絲帶”和“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活動由於時間關係沒有進行。

3.小朋友現在已經知道1米的大概長度,老師站在這裏,誰能上來找個位置,使你和老師之間的距離正好是1米?能再找個離老師1米的位置嗎?還能找到這樣的位置嗎?

學生紛紛站在老師的身邊,最後成一個半徑是1米的圓。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體驗觀察、比較的數學思想和方法。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後思考:由於前面少了“剪絲帶”、“1米大約有幾步”這兩個環節,孩子們腦子中的1米還停留在“比自己的身高矮一些”和“比一庹短一些”這樣的“身體”的層面,無法降落到地面,所以最初在站的時候並不是很順利。另外這個活動只能少數十幾個學生參與,學生參與面不是很高。如果這樣修改一下:每3個小組為一大組,請一位同學先站好,聽口令其他同學站到距他1米的位置。這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參與進去,學生積極性會更高,而且每個同學都能建立1米在地面上的長度這一認知。

七、梳理小結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們有哪些收穫?

這節課我們又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張開雙臂比劃一下,1米有多長。還知道了米和釐米之間的進率,其實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長度大約是1米的物品,課後同學們可以找一找,量一量。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八、課堂檢測

A卷:

1.兩人互相量身高,_______米______釐米。

2.(1)量一把牙刷的長,用( )做單位。(2) 量籃球場的長,用( )做單位。

(3) 從直尺的0—1是( )釐米;從直尺的0—5是( )釐米。

3.在( )內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釐米。

教室長9( ) 黑板長2( ) 小明身高124( ) 課桌長50( )

B卷:

1、選用合適的長度單位:米或 釐米

鉛筆長18( ) 一棵大樹高10( ) 一張牀長2( ) 教室長10( )

桌子高90( ) 操場長200( ) 一個杯子高10( ) 桌子長100( )或是1( )

2、判斷:

(1)小紅身高是145米。( )

(2)操場上的跑道長300米。( )

(3)米和釐米都是長度單位。( )

(4)因為 1米=100釐米,所以長度單位釐米大於米。( )

(5)一根跳繩長3釐米。( )

(6)一枝鉛筆長13米。( )

(7)有三條帶子,第一根長6米,第二根長6釐米,第三根長60釐米,哪根最短?( )

教後思考:課堂檢測部分分了兩個層次,這是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一樣,有針對性的讓每個學生都有不同層次的收穫。這份練習題課堂上沒來得及做,留作了看下作業。

九、佈置作業。

《毫米、分米的認識》教學案例與評析3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的。對於新的計量單位毫米,學生通過使用直尺,已經有了一些感性認識,計量單位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它對學生理解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課程標準的根本目的在於為個體的發展服務。個性的和諧,理性的培養,情操的陶冶,身心發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課標所追求的目標。基於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除了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這個知識目標外,重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存聯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簡單的推理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在操作中培養學生的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情感態度、培養能力的關係。在《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一味的接受和積存知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們注重藉助直觀教具和多媒體,運用多種方式,以學生為學習主體,讓學生分小組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他們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在輕鬆的氛圍中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等一系列活動,互相合作,集體探討,獲取知識,應用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實踐能力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學習產生實質性的變化,提倡自主、探索與合作的學習方式,逐步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和以書本為中心的局面,促進學生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的發展。基於此,《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中,對於分米的教學,我把空間留給了學生,讓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自主探究。例如教師問:“關於分米你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讓學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長度,並通過找一找、説一説、比一比、估一估、畫一畫、數一數、量一量等環節加深對一分米長度的印象,通過自已的操作來發現知識,學習知識。

二、以層層引入,導數學新知

接受式的學習固然同樣給了學生科學概念的結論,卻沒有給學生一個探索和探險的經歷,學生隨之失去了培養科學精神、科學觀念、科學方法的機會。會發現學生把知識“拋”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對教學知識主動的建構過程。因此,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時,對於米、分米、釐米、毫米的進率關係,我們沒有硬性灌輸,而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知識經驗出發對教師所講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釐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釋,重新建構起新的認知結構。在比較、分析、推理之後,學生形成了新的知識體系,也就是不同單位的長度: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從而真正地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

在認識毫米時,教師先讓學生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問:“你發現了哪些有關毫米的知識?”當學生説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時,教師立刻出示課件並引導問:“那麼1釐米有多少毫米呢?”讓學生來數一數,得出1釐米=10毫米。教師繼續問:“那麼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呢?”請學生量一量,瞭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體有哪些,加深對毫米的認識。

三、讓趣味練習,促知識鞏固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富於挑戰性的,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及交流等等數學活動。可是在稍顯枯燥的練習中,如何來體現數學學習的挑戰性,如何讓數學練習也能深深的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們設計了“小明的日記”這一環節,學生在讀日記的過程中發現了錯誤,笑聲不斷,教師就因此而提問:“你們笑什麼?”學生指出各種錯處而改正,整個改錯過程中,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狀態,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就讓數學知識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數學的親切,久而久之對數學產生深厚的興趣和積極地情感。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6~28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在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表象。2.讓學生通過實際測量,理解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的關係。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的長度,並且能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3.在數學活動中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學重點:

在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理解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 在具體情境中合理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1米 1分米1釐米長紙條、米尺 學生準備:1分硬幣、電話卡或銀行卡、學生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誰來説一説自己的身高是多少?班內交流

可能會説一米幾十釐米,也可能會説一百幾十釐米 剛才大家在説身高的時候用到了哪兩個長度單位?

讓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釐米各有多長,並回憶米和釐米的關係。在黑板上貼出1米和1釐米的紙條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談話,激活學生的知識儲備,喚起已有知識經驗。在黑板貼出1米和1釐米紙條,給學生更清楚的視覺印象】

二、探索實踐

(一)認識分米 1.設疑引入 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旗杆高15()田字格的邊大約長1()文具盒寬大約1()班內交流 説一説怎樣填的 最後一題填什麼呢?

通過交流達成共識:填米和釐米都不合適,由此引導學生思考:有沒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呢?

讓學生測量一下自己文具盒,説説長和寬大約是多少釐米。師顯示課件第2張文具盒測量圖

師播放課件第3張明確:20釐米是2分米,10釐米是1分米。

在學生尺上找一找1分米,班內交流,從幾到幾看誰找的多。師播放課件第4張:顯示直尺圖,10釐米是1分米

師出示1分米長的紙條,告訴學生這根紙條的長就是1分米,在黑板上貼出來

學生拿出老師課前發的1分米長紙條用學生尺量一量

【設計意圖:學生經歷在直尺上找10釐米是1分米,接着又測量1分米的紙條是10釐米,從不同角度來感受理解分米和釐米的關係。】

2.認一認。

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並指給同桌看。交流:從哪裏到哪裏是1分米?還有其它的嗎? 鼓勵學生想出多種方法

師播放課件第4張:顯示直尺圖,10釐米是1分米

小結:不管從哪兒開始,只要滿10釐米就是1分米。3.比一比。

(1)用手勢比劃出1分米,再用直尺調整。

(2)用“1分米”這把手尺估計課桌長邊的長度,交流接近幾分米。指出:生活中如果一下子找不到直尺,又不需要量得太精確,就可以用你的 小手來幫忙。4.找一找。

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呢。同桌互相説説。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作適當點評

5、畫一畫

在練習本上畫1條 1分米長的線段,畫完後同桌互相量一量 組織評價畫線段的情況 師播放課件第5張,小結畫法

6、認識1米=10分米

(1)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1分米=10釐米。那米和分米又有什麼關係呢?1米等於多少分米呢?

每個小組一把米尺討論後組織全班交流,明確:因為1米=100釐米,10釐米是1分米,100裏面有10個10,所以1米=10分米。

(2)同桌合作,在米尺上1分米1分米地數,再次體會到1米=10分米。【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培養了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小組內探討交流米和分米的關係,有利養成學生合作學習的好習慣】

(二)認識毫米 1.認識1毫米。

(1)拿出學生尺測量數學書的厚度 交流數學書厚度,師播放課件第7張

學生會覺得説法很多,需要認識一個比釐米還要小的長度單位,就能準確的表示出它們的厚度了 師板書毫米

(2)設:關於毫米,你想知道什麼?

學生可能的想法有:①1毫米有多長?②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③生活中有哪些是用毫米作單位的?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先探討“1毫米”有多長,並請學生自學書P26。誰願意當小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班內交流 師播放課件第8張,再次明確1毫米在哪能找到

組織學生用鉛筆的.筆尖在學生尺上指一指從哪裏到哪裏是1毫米。2.認識毫米和釐米的關係(1)釐米和毫米有怎樣的關係呢?學生自主探索

教師巡視指導

組織交流明確:1釐米=10毫米 師板書

再次驗證:指着直尺上其它的1釐米大格數一數,1釐米裏是不是都有10個1毫米。師播放課件第9張(2)認識5毫米線

找一找1釐米中,哪根毫米刻度線比較特別?交流這根刻度線與其他有什麼不同之處。

組織交流它比較長,左右都是5毫米

指出:從刻度0到這根刻度線就正好是5毫米,一般把這種較長的線叫做5毫米線。

你還能找到這樣的5毫米線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5毫米線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年齡較小,在測量比較短的長度時,數刻度容易出錯,知道5毫米線後會比較容易一些】

3.感知毫米。

(1)用拇指和食指輕輕地捏住1角(新版)硬幣,另一隻手慢慢地抽出硬幣。

學生在操作中明確兩個手指之間的小縫隙就是1毫米。説説對1毫米的感受。閉目想象1毫米的長度。

(2)交流: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師播放課件第10、11張

(3)動手測量10張紙的厚度,數學書和語文書的厚度

(三)認識長度單位的符號

師板書4個長度單位符號,並教學讀法

三、課堂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師播放課件第14張

橡皮和回行鍼的長度各是多少毫米?並説説是怎樣想的?

班內交流 2、選擇合適的單位

(1)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師播放課件第15張,出現實物圖。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鐵釘長2()牀長2()大米寬2()黃瓜長2()在書上獨立填寫,組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每人拿出自己橡皮和鉛筆選擇合適的單位量一量 同位互相説説測量結果

(3)舉出一些生活中的物體,在小組裏説一説,量它們的長度或寬度、高度各應該選擇什麼樣的長度單位

3.遊戲:比比誰的眼光好 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判斷3條線段那條最長,哪條最短 小組交流 用直尺量一量驗證誰的判斷正確 師播放課件第16張

四、課堂總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2.談話:小朋友,其實比毫米更小,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還有呢。感興趣的小朋友可以去查資料瞭解。

教師介紹:陳瑞國小高級江蘇省東海縣山左口中心國小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測量的過程,知道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2、通過測量活動,讓學生體驗1毫米、1分米的長度,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估測意識。

3、使學生通過觀察,初步理解分米、毫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並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4、通過估、量的活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發展估測能力。

教學重點:

1、體驗1分米、1毫米的長度。

2、理解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教學難點: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準備:直尺,長尺,硬幣、IC卡、銀行卡、白紙、字典、測量水筆的長、表格、1分米高的本子,1米長的線。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直接引出“毫米”

同學們,我們知道在測量物體的長度時,要用到什麼?(長度單位)

我們已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用字母怎麼表示?

請大家用手勢表示1米大約有多長。1釐米呢?

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

出示一本練習本,誰來説説,要形容這個練習本有多厚,用哪個長度單位合適?

那它到底有幾釐米呢?他説得對嗎?

它不夠一釐米,那怎麼辦呢?

要想較準確地形容這個本子的厚度,同學們頭腦裏是否會有一個願望?(要有一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

師:其實你們的願望科學家、工人叔叔等一些前輩已經幫我們實現了,這個願望就藏在你們的尺子裏。

小組合作(一):

師:請同學們觀察尺子,説説你看到了什麼。你找到了這個更小的長度單位了嗎?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師生交流)

師:直尺上1釐米中間還有很多的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1毫米)你能用一個字來説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師: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測量得更精確的時候,我們就要用到毫米這個長度單位。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毫米。(教師板書)我們常用字母mm來表示。

二、觀察實踐,探索新知

1、認識幾毫米

我們再來找找毫米,誰來説説你找到的毫米在哪裏。

不錯,每兩根短線之間的1小格就是1毫米

小組合作(二):

1毫米我們能找到了,在你的尺子上你能找到3毫米、5毫米、7毫米嗎?你還能找到幾毫米?把你找到的結果跟夥伴們一起分享吧。

學生交流:

生:3小格就是3毫米吧。

對,1小格代表1毫米,3小格就是3毫米。那5毫米呢?

生:5小格就是5毫米。(你能在你的尺子上很快的找出5毫米嗎?)

為什麼你能很快地找到?

師:我們可以發現尺子上除了長刻度線和短刻度線外還有一種,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中線)好的,我們就暫時叫它中線。其實每相鄰的長線和中線之間就是5毫米。

這樣有什麼好處?

3、下面我們來探究一下毫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你有什麼發現?

出示10小格,請問這是多少?

生:10毫米。

生:1釐米。

從剛才這兩個同學的回答中,你發現了什麼?誰來説一説?

同桌同學合作,一起數一數,1釐米裏面有幾個1毫米。

1釐米=10毫米(板書)

除了0—1是10毫米,你還知道哪裏是10毫米?我知道了6—7之間也是10毫米。

1釐米裏面有10個1毫米。還可以説生1釐米是1毫米的10倍。

拿出一本字典,它厚70[],也就是()釐米。

老師這支筆的長是75[],也就是()釐米()毫米。

4、感受1毫米

小組合作(三):

既然我們已經認識了1毫米,那麼你能用手勢表示一下,1毫米到底有多長嗎?

下面我們來用實物表示一下1毫米的厚度。同學們把你們準備的電話卡,銀行卡,白紙,硬幣拿出來。小組內同學分工合作量一量:

量一量一張IC電話卡的厚度。再把前後同學們的IC電話卡,銀行卡集合,看看多少張卡疊起來是大約是1釐米?

拿了白紙的同學,請你量一量幾張紙的厚度是1毫米?

有撲克牌的同學,看幾張撲克牌摞起來大約是1毫米?

各小組彙報本組量一量的結果。

用食指和拇指拿着一張IC電話卡或1分錢的硬幣,然後把1分硬幣抽出,這時兩個手指間的距離大約是1毫米。

你能用一個字來説出1毫米的特點嗎?(短、小、細)

除了IC電話卡的厚度是1毫米外,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品的厚度或是長度大約也是1毫米?(銀行卡…vcd碟片…)

你知道在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嗎??

師:比如測量降雨量、量小螞蟻的身長。

教師小結:我們的新版1角硬幣的.厚度,打電話的電話卡,銀行卡大約都是1毫米。

你們知道嗎?人的手指甲約10天長1毫米,腳趾甲約20天長1毫米”。毫米就是這樣一個比較小的長度單位,但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

師小結:在我們的知活中,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鞏固練習,加深內化

1、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P55的練一練

2、畫一畫。

請畫出一條3釐米8毫米的線段。

請畫一條10釐米的線段

四、認識分米。

1、師也畫一條10釐米長的線段在黑板上,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説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我們常用字母dm來表示分米。

你能在尺子的刻度中找出1分米嗎?(可從尺子“0”刻度一端開始找,也可以在尺子中段找。)(除了從“0”到“10”外,還鼓勵找從“1”到“11”、從“3”到“13”)

2、那麼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你是怎麼知道的?(板書1分米=10釐米)

3、你能創造一個手勢來表示1分米嗎?

請你們將拇指和食指張開,量出1分米的長度,我們現在比畫的就是一拃的長度,一拃大約是1分米。

估一估,我最行:

拿出彩紙條,估計一下1分米的長度,在1分米的地方剪斷。一起量一量,看誰估計得最準確。

4、師出示一垛本子,這個垛本子的高是1分米。

小組合作(四)

5、估一估,課桌大約寬幾分米,再準確地量一量。(小組合作)

6、説一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寬度或厚度是大約是1分米。

插座的邊長粉筆的長度

7、到現在為止,我們已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了,同桌之間一起用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8、小組討論交流:1米等於多少分米?1米、1分米、1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解決的方法)

方法一:拿出已準備的1米長的繩子,兩人合作,一個用尺子量,每量一分米,另一個同學就在紙條上做一個記號,觀察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

方法二:因為1分米=10釐米,1米=100釐米,因此1米=10分米。

方法三:沒有1米線的同學還可以看米尺。在米尺上一分米一分米的數一數,看看剛才的結論是否正確。(板書:1米=10分米)

總結歸納: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板書)

五、鞏固發展

1.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

2.口述常用的長度單位間有什麼關係?

板書:毫米、分米的認識

1米=100釐米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3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以及分米與釐米、分米與米、毫米與釐米之間的進率。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是關鍵。要通過豐富而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強化已經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 數學日記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每天都在堅持寫數學小日記,淘氣最近也在向我們班的同學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數學小日記。誰來讀一下:今天早晨我從2釐米長的 牀上爬起來。走進衞生間拿起2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的洗臉、吃早餐。吃完早餐後我揹着書包去學校,來到教室,我拿出語文書,在7釐米高的課桌上認真的早讀。

師:老師看到好多同學都在笑,你們在笑什麼?

學生説出單位出現了錯誤。

師:那誰能告訴我1釐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

師:淘氣日記中出現的單位到底該怎麼改呢?今天我們繼續來認識新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分米

1、初步認識

PPT出示鉛筆盒。

師:鉛筆盒是同學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學習工具,你們知道它的長邊和短邊分別是多長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和這個鉛筆盒一樣大小的紙片,同學們估一估它的長邊和短邊的長?

師:你能量一量嗎?看看你估計的準不準。

師:這個鉛筆的長大約是20釐米,寬大約是10釐米。

指出像10釐米、20釐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釐米是1分米,20釐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書)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10釐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分米是幾釐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釐米,也就是説,1分米等於10釐米。(板書)

提問:你能用手比畫出1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在於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請同學們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互相説一説。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一數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直尺上數一數,看1米有幾分米。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有幾釐米,冰河同學交流。

提問:數學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要準確表示它的厚度,怎麼辦?你有什麼想法?

提示:直尺上1釐米中間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這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請大家觀察直尺,並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長?學生活動後,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2、數一數

讓學生用筆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釐米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板書)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説明他們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然後讓學生在數學書上數出10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比劃1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四、鞏固提升

1、改正淘氣的數學小日記

2、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説一説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3、想想做做第二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説一説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並交流測量的結果,以及自己的發現。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並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麼發現?

4、想想做做第三題

完成測量後,讓學生説説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並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學書和講台的寬,説一説估計的結果,以及為什麼估計數學書的寬要用釐米作單位,而估計講台的寬度要用分米做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學書和講台的寬,並記錄測量的結果。

提問:數學書的寬正好是整理米數嗎?比18釐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台的寬正好是正分米數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到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釐米幾毫米或幾分米幾釐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6、閲讀“你知道嗎”,並進行交流。

五、交流反饋,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接受的較快,講解的頁較為流程,學生的反應也很積極。我通過數學小日記的方式進行導入,即建立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新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評價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評價的時效性,給予學生及時肯定的評價,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出來我也會給予一定的引導。在練習環節發現部分學生將釐米和毫米兩個單位混淆,在巡視指導時分別進行了個別指導。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和釐米,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而且對即將學習的長度單位毫米、分米,許多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有所瞭解。因此,學生的數學現實和生活現實是比較豐富的。“毫米的認識”,從知識方面來講有釐米的認識作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因此,教材安排了讓學生估、測、議等活動,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而引出要學習的新知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結合具體內容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點,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使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在建立長度觀念時,對毫米、釐米、分米、米之間的關係易混淆,故教學中應講清它們之間的關係,比較它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米尺、直尺、一元硬幣、橡皮等。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你們猜一猜,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後教師説明:老師的身高是1米58釐米。

師:米和釐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 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師:我們每天上課都要用到數學1號本,你們知道數學課本的長和寬大約是多少釐米嗎?自己量一量。

生:1號本的長比17釐米多,比18釐米少,它的寬比13釐米多,比14釐米少。

師:1號本的寬比13釐米多,比14釐米少,那究竟有多長呢?

要想比較準確地量出1號本的寬,就要用一個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來量。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毫米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觀察操作,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師: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起直尺認真觀察:直尺上除了釐米刻度線以外,還有刻度線嗎?

(還有一些小刻度線,這些小刻度線把1釐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師指出:直尺上的1釐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圖。

提問:從0刻度到刻度1是幾釐米?

教師讓學生用筆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在刻度0到刻度1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從刻度1到刻度2是幾釐米?數一數,在刻度3到刻度4之間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這就是説,1釐米中間有多少個小格?

得出:1釐米=10毫米

(3)教師讓學生量一量1分硬幣的厚度,看夠不夠1毫米。

量完後教師説明: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生共同用手勢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地夾住1分硬幣,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幣抽出來,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間有一條小縫,它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

教師指出:銀行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0張紙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教師讓學生量一量數學課本的厚度大約是幾毫米。

(5)説一説,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單位。

(6)小組合作,每位組員挑一樣身邊的實物,量一量它的長度。彙報

(7)共同完成書P45頁(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數的)。

2、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

①動手操作:用學生尺或米尺量自己的課桌寬是多少?(當學生用“米”做單位量時,課桌寬不夠1米,用“釐米”做單位時,一一地量很麻煩。)

②獨立探索:你感覺用一個多長的長度單位量課桌的寬比較合適?

③彙報交流,引導學生想象: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

④教師説明:像量課桌這樣的物體長度時用米、釐米或毫米做單位都不合適,我們要創造一個新的長度單位。

⑤互相討論:這個單位規定為多少合適?學生討論(得出以“10釐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彙報並説明理由;從而引出“分米”。”dm”(板書,把課題補充全:分米的認識)

(2)問:1分米等於多少釐米?(板書:1分米=10釐米)

用手勢表示出1分米的長度,表示出2分米的長度。

(3)學生用直尺量1米長的繩子,每1分米做一個記號,問:1米里面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4)練習質疑。

討論完成:書本下面部分。

三、 利用知識,解決問題

1、 書本練一練

2、 在( )裏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蠟筆長6( ) 跳繩長2( ) 課桌高7( )

粉筆長75( ) 鋼筆長14( ) 小明的身高是140( )

一塊橡皮厚12( ) 旗杆高9( )

四、 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五、 佈置作業

板 書

毫米 分米的認識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作 業

1.抄寫“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 5次

2.同桌互量從手腕到中指底部有多長?

3.作業本上畫出1毫米、1釐米、1分米長的線段。

反 思

認識毫米分米教學設計1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2~4。

二、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米尺;學生準備直尺一把,吸管一根,剪刀一把,一小組一把米尺。鉛筆、練習本、橡皮。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毫米、分米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對長度單位有初步的認識,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節課的繼續學習,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的認識,對加深長度單位間十進關係的認識和學習建立升的概念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讓學生懂得測量不同長度的物體要用合適的長度單位,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觀念,學會用毫米和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2、在動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3、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初步的估測能力。

4、讓學生生能在學習中主動求知,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加強同學間的交流,靈活的選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認真、細緻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而長度單位又比較抽象。基於此,本課中我力求創設自主探索環境,讓學生在猜一猜、量一量、找一找等實踐探索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突破難點。採取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合作意識和交往能力。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師:你們猜一猜,周老師的身高是多少?

學生猜完後教師説明:周老師的身高是1米69釐米。

師:米和釐米是我們以前學過的兩個長度單位,請大家用手勢比劃一下,1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米作單位?

指名回答。

師:請大家再用手勢表示一下,1釐米大約有多長?量哪些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指名回答。

活動:

先在小組內估計一下鉛筆的長、橡皮的長,練習本的寬和課桌的高。然後再量一量,記錄員在記錄卡上做好記錄。

小組彙報各種記錄的情況。

師:在剛才的測量中,我們發現,鉛筆的長,練習本的寬,要想知道它的準確長度,就要用到一個新的長度單位,那就是毫米。

板書:毫米的認識

二、自行探究,建立模型

1.感知毫米

(1)拿出直尺,在直尺上找一找1毫米。指名説説找到的1毫米。

(2)課件演示放大的直尺,指着直尺上的任意1小格,問學生是多長。小結得出:在直尺上每一小格的長就是1毫米。

(3)繼續觀察直尺,數一數,想一想,還會發現有關毫米的哪些知識?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説一説。組內交流,班內彙報。

引導得出:1釐米=10毫米。【板書】

(4)感受毫米

a在直尺上仔細看一看1毫米有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b.想一想,在我們的身邊或周圍有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彙報。

(5)通過剛才的研究,你想對1毫米説些什麼?有什麼樣的感覺?

(6)師:毫米雖然短小,但是它在生活中的應用還是非常大的。

課件演示毫米在生活中的應用。

2、找分米

(1)引入分米。

不用直尺,將桌子上的吸管剪成10釐米長。

師巡視,觀察剪的情況。

剪好後,拿出直尺,量一量自己剪好的吸管,看看自己的眼力準不準。

彙報:説説你的吸管是多長?還有更接近10釐米的嗎?

如果有剛好是10釐米的,直接引:其實剛才這位小朋友剪的這段吸管的長度就是1分米。分米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二個長度單位。(板書:分米)

否則這樣引:其實剛才這位小朋友剪的'這段吸管的長度只要加上(或減去)多少1釐米就是1分米了……。

(2)在直尺上找分米,研究分米

在米尺上找一找分米,看看有哪些發現?

班內彙報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得出: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3)感受分米

先在直尺上比劃比劃1分米有多長?伸出比劃的手勢來。

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分米?

估一估鉛筆盒、課本、課桌等東西的長度、高度。

三、練習鞏固,拓展應用

1、出示表格

在我們身邊或周圍選出自己喜歡的物品,在小組內先估一估他們的長度,再量一量,記錄員作好記錄。比一比哪個小組得到的☆最多。

喜歡的物品我們的估計我們的測量我們的評價

2、班內彙報與交流。

3、獲得大星最多的小組介紹他們的估計方法。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知道了用不同的長度單位去測量。如果現在用我們學過的米、分米、釐米、毫米來計量温州到杭州的路程有多遠,你覺得怎麼樣?(不好量,太長了)教師:“那計量較長的路程有沒有更合適的計量單位呢?”當然有。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才能解決新問題。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同學們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在網上查一查,看一看。

通過比劃喚起學生對已學長度單位的回憶,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培養估測能力

讓學生通過測量,發現鉛筆的長和練習本的寬用釐米或米作單位都不合適,自然而然地引出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閉上眼睛想一想,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讓學生舉例,可以深化學生對毫米的認識。課件演示毫米的應用,學生可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