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設計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優秀(15篇)

欄目: 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09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優秀(1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刻畫了兩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形象:善良,樂於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的心,讓人尊敬,讓人懷念。結合本單元主題“眼睛”,使學生理解:如果能給失明者帶來光明,那將是多麼完美的事情,這個眼睛將得到永生。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獻,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所以在課前讓學生做初步的調查,瞭解周圍人對待角膜捐獻的看法。在理解課文資料時,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觸動心靈,昇華感情,熟悉文章資料。

學情分析:

我們班的學生具有必須的朗讀技巧,對朗讀很感興趣。他們合作意識強,有必須合作學習的潛力。思維活躍,敢於質疑問難,很多學生會依據文章提問題。大部分學生有表達的自信心,能用心參加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個別學生學習時主動精神還不夠,討論時不夠用心。

設計思路:

根據新課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國小生的身心特點,我設計了四次讓學生質疑問難,並藉助多媒體課件幫忙學生理解資料。這樣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同時可使學生感到層次清晰,以解決文章資料離生活實際較遠的問題。重點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使學生逐漸理解資料,使學生對器官捐獻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體會到器官捐獻的好處,到達感情的昇華。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15個新詞,並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4、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質疑揭題

(配樂朗誦)“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埃,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閃爍着耀眼的光輝。”

“我以前是一位遠離光明的人,當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時候,我多麼想去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運的,因為我理解了温迪捐獻的角膜。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尋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裏,你在哪裏?”

師:大家都聽見了嗎?這是一位理解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天日的人的呼聲,他要呼喚、感謝的是誰?(學生齊答)對,是金髮碧眼的温迪!這天,我們就來學習温迪一家人捐獻眼角膜的感人故事。(板題:永生的眼睛)

師:看了這個題目後,你有哪些疑問呢?

生:永生是什麼意思?

生:眼睛怎樣才能得到永生?

生:誰的眼睛獲得了永生?

生:課文題目為什麼叫《永生的眼睛》?

(板書:誰?怎樣?為什麼?)

同學們提出了這麼多的問題,此刻我們就圍繞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導入時通過多媒體課件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第一次質疑問難,激發學生對課文的興趣。及時歸納學生的問題理出學習的思路。]

二、探究學習,釋疑解惑

1、小聲地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誰捐獻了角膜?在他們捐獻時,“我”的態度如何?

(板書角膜捐獻:母親父親女兒

“我”的態度:不情願遵從遺願主動捐獻)

2、你從哭喊中體會到什麼?

3、父親是怎樣教育引導使我從不情願到遵從遺願?

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投影出示:“你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好處的。”

(1)那裏有幾句話?誰先來讀讀第二句話?你怎樣樣理解這句話。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為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説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為社會作出貢獻。)

(2)對於一個盲人,一個尿毒症患者,一個白血病人,他們最想得到的禮物是什麼?什麼樣的禮物最珍貴?(對於因角膜病致盲的人,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可使其復明。通過腎臟移植(換腎)可治癒尿毒症。在配型成功的'前提下,移植骨髓能夠治癒白血病。所以對上述三種病人來説,“最珍貴的禮物”是角膜、腎、骨髓。)

(3)怎樣幫忙別人恢復健康?(這有很多種辦法。凡力所能及的幫忙都是好的。)

(4)父親是怎樣一個人?(關愛他人無私奉獻)

[重點部分質疑,讓學生帶着問題邊讀邊理解,並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潛力。]

指導朗讀:把你的理解通過讀表達出來。(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

4、請同學們再讀5-8自然段,看一看還有哪些地方能夠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小組內交流,全班彙報。

温迪又怎樣使“我”的態度發生由遵從遺願到主動捐獻的改變呢?

6、請同學們潛心默讀9-13自然段,畫出最令你感動的句子,並在旁邊做批註,想想令你感動的原因。

7、學生畫句子做批註後,小組交流並全班交流。

温迪離我而去了,她去世後的三週,我收到了一封角膜銀行的信。

出示配樂幻燈片:“親愛的裏弗斯先生和太太:角膜移植十分成功。此刻,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此時此刻,你對“永生”的含義有何進一步的理解(人雖死,但精神永存)

共同解答在學課文前提出的問題,答後擦去板書:誰?怎樣?為什麼?

[理解文章的主旨。解決學生的疑問。]

8、關於這一家人的故事講完了。我們此刻來了解一下我國角膜捐獻的狀況。

(1)課件出示:

資料一:據衞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能夠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務必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一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2)看了這兩段資料,你有什麼想法?我國的角膜捐獻狀況顯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讓學生結合資料再次體會器官捐獻的好處。學生很快聯繫實際感受到我國角膜捐獻的匱乏。]

三、交流體會,課外延伸

電腦課件出示:當人體的某一器官出現病變導致功能衰竭,威脅到人的生命時,植入健康的器官代替原有的器官成為現代醫學延長生命的重要手段。器官移植被列入20世紀人類醫學三大進步之一。每年數以萬計的病人在器官移植後得以生存,腎移植的10年生存率已經超過60%,心、肝、肺移植的5年生存率也已經到達50%以上,前景十分可觀,然而器移植供體短缺的矛盾也日趨嚴重,目前大約有五分之四需器官移植的病人在等待供體的過程中死亡,因此急需解決器官移植供體的來源問題。

引導學生談一談我們就應怎樣對待器官捐獻。

鼓勵學生課後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好處。

[充分藉助課件創設情境加深理解課文。教師結合實際,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器官捐獻。聯繫課內外知識,體現大語文觀。]

四、總結全文

放錄音《愛的奉獻》,羣眾朗誦父親的話。

[學生在音樂中朗誦“父親的話”,觸動心靈,昇華感情。]

板書設計:

角膜捐獻-“我”的態度

母親-不情願

父親-遵從遺願

女兒-主動捐獻

教學反思:這篇教學設計從情景到質疑,到延伸拓展,每個教學環節中都滲透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理念。同時本文在四次質疑問難的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思維。這個設計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高效的完成了教學任務,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自主、合作、探究”是本次課程改革用心提倡的學習方式,本課學生合作很好。同時學生聯繫課內外知識,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對器官捐獻的行為能夠正確認識。

當然,教學中還有不夠完善之處,朗讀中提倡學生的個性化閲讀,如果他們讀得不好時,應及時給予更多的機會和指導。少數學生回答問題有困難時,教師要做引導做適當的歸納小結。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2

一、情感鋪墊

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恆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師:(教師朗誦)這是一位曾經遠離光明的人,在接受眼睛角膜移植手術後,重見光明之後,為了表達內心的感受而寫下來的?大家想知道是誰為他捐贈了角膜的嗎?讓我們再一次走進課文《永生的眼睛》。(板書課題)齊讀。

二、情感體驗

師:大家回憶一下,作者也就是文中琳達,她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由開始的不理解轉變為為此感到驕傲)

師:是什麼使她有如此大的轉折呢?讓我們讀讀課文看看哪些話語也打動了我們的心。下面老師找幾位同學來讀課文,其他同學來畫一畫令自己感動的語句。

(學生分自然段讀)

師:找到了嗎?先不忙着彙報,請同學們再來讀讀你找到的語句,練習有感情的讀好它,還可以寫上自己的理解。

(學生練讀,批註)

師:現在開始彙報。根據學生回答隨機出示:

1、“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2、“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我的女兒温迪自幼酷愛畫馬,她的作品屢屢獲獎。父親接着説:“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他們會為我自豪!”

3、課文最後一段。

引導學生感情朗讀,談感受。並根據情況進行朗讀指導。

三、情感延伸

1、出示文章的結尾:(配樂小提琴曲《愛的禮讚》)

那天我緊緊摟着温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温迪三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

親愛的瑞弗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如果哪位被捐獻者有機會到我們的家鄉一遊,並且愛上了馬,坐下描繪它們,我想我知道那慷慨“施主”是誰。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師:(教師朗讀)這是文章真正的結尾,聽了之後有新感受嗎?

師:課前的那首詩就是獲得温迪捐贈的角膜的人寫出來的。現在假如你們就是重見光明的人,知道為你們捐贈角膜的人是金髮碧眼的温迪,會和她的母親有怎麼的對話呢?

(模擬對話)

2、出示捐贈器官的人的事蹟與現實的數據。

典型事蹟:

【1】鄧小平爺爺逝世之後,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後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2】戴安娜王妃在彌留之際用極其微弱的聲音做出了捐獻器官的決定。她的大部分器官成功地移植給了芬蘭、比利時、法國等國的八位患者,使他們重獲新生。

【3】深圳大學生吳翼飛捐贈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4】捐腎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國,在20xx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參考資料:

【1】據衞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地等待。

【2】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師:此時此刻你的心裏想些什麼呢?

(學生談感受)

四、情感昇華

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恆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師:讓我們再一次朗讀這首詩,再一次感受捐贈者的偉大與受贈者的快樂。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並認識本課的相關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讀懂課文內容,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的看法,並培養學生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4.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破內置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查找蒐集關於“器官捐贈”的資料或者故事。

2.瞭解周圍的人對捐贈器官的看法和態度,以及具體原因。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情,導入課題

(一)談話激情。

師:同學們,還記得那個盲姑娘安靜嗎?她用小手觸摸着美麗的春天,用心靈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卻無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如果她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那該多好啊!可是,像安靜一樣的盲人,僅僅在中國就有500萬人,他們在黑暗的世界裏度過了一生。那麼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一下。(學生閉眼感受)

師:回憶你剛才的感覺,説説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麼?(學生髮言)

師:是啊,他們多麼渴望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啊!

(二)導入課題。

師:我們在座的每一位同學包括老師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我們是多麼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讓我們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讀了美國著名的作家琳達·裏弗斯的一篇回憶文章(板書課題:永生的眼睛)之後,我們就能找到答案。請大家齊讀課題。(生齊讀)

(三)提示學習方法,明確學習目標。

師: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先請同學們讀自讀提示,看看給我們學習提出了幾個要求?

學生讀,交流明白:第一個要求就是説説琳達一家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他們是怎麼做的。第二個要求就是從課文中找出含有“驕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三個要求就是聯繫上下文,討論討論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識字詞,理清脈絡

(一)學生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二)檢查自讀情況。

出示詞語:

籠罩流淌捐贈器官盲童酷愛屢屢

遵從失明樓主突如其來不假思索不顧一切

熱淚盈眶與世長辭重見天日奪眶而出

指名讀,要求讀準。

師引導:課文我們能讀得有感情,其實每個詞語也有自己的感情色彩,請同學們帶着對詞語的理解一起讀。(生齊讀)

(三)學生自讀課文,思考:琳達一家哪些人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做了些什麼?學生彙報,師生共同梳理,老師板書:

捐贈眼角膜

媽媽爸爸温迪

三、抓重點詞句體會情感

(一)生默讀課文,勾畫出有“驕傲”的句子。

(二)根據學生的彙報,引導學生體會。

1.温迪告訴我:“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出示句子,師提問:温迪為什麼為母親、外公所做的一切驕傲呢?

學生思考發言。(因為外公把外婆的眼睛角膜捐贈給了別人;温迪的媽媽把外公的眼睛角膜捐贈了出去)

師:是啊,有了他們的捐贈,就會有盲人可以重見光明,為別人帶來了幸福,多麼令人驕傲啊!我們一起通過朗讀表達出文帝的驕傲吧!(生齊讀)

2.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温迪而驕傲!

你們還找到有“驕傲”的句子嗎?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

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温迪而驕傲。

(1)引導學生讀句子,並和自己勾畫的句子比較,看有什麼區別?

(2)明白“!”的作用。

通過比較發現少了“!”和“14歲”,引導學生明白加上“!”,表達的感情更強烈些,順勢指導讀出“驕傲、自豪“的語氣。

(3)體會強調“14歲”的原因。

師:作者為什麼要強調“14歲的温迪“呢?

如果學生對於這個問題犯難,可引導學生看前文,琳達的母親去世後捐贈眼角膜時,琳達也是14歲,可她們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4)比較琳達和温迪的態度。

師:琳達14歲時和温迪14歲時對捐贈器官的態度有什麼不一樣呢?請同學們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句子。

學生彙報:

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衝進了自己的房間。“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師:琳達當時對於捐贈媽媽的眼角膜是什麼感受?為什麼?(學發言)

根據學生髮言引導學生深情齊讀——我痛苦難忍,不顧一切地衝進了自己的房間。“你怎麼能讓他們這樣對待媽媽!”我衝着爸爸哭喊,“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該完整地離去。”

(5)體會重點句的含義,找到琳達態度變化的原因。

師追問:如果你們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是什麼看法呢?(生髮言,引導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師:是啊,媽媽是這個世界上最疼愛我們的人,也是我們最愛的人,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的媽媽完整的來到這個世界上,也能完整的離去。可是,琳達的態度後來發生了變化,是誰讓她改變了看法?(琳達的父親和温迪)

師:父親、温迪的哪些言行深深地影響着琳達,也影響着在座的同學們?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句子,還可以簡單地寫下自己的感受。(生自由度,勾畫,潛心體會)

學生彙報,根據學生彙報,相機引導體會句子。

①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在説這話時是怎樣的語氣?(平靜)

指名讀出父親的平靜,其他同學並思考:父親説這話時為什麼那麼平靜呢?

引導學生理解父親認為死後器官對自己沒有用處,但是對別人卻有很大的幫助,因而捐贈是理所當然的。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琳達的父母是怎樣的人?

師:的確只有這種為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人才會為壯舉而感到平靜,讓我們通過朗讀表現出父親的那份平靜吧!(生齊讀)

師過渡:父親和温迪還有那些言行影響着琳達?

②父親愉快地告訴我,他去世後要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尤其是眼角膜。

師:父親不只是有美好的想法,而且他決定在去世後捐贈所有完好的器官多麼偉大呀,我們一起用朗讀讚美這位偉大的老人。(生齊讀)

師:為什麼父親特別強調要捐贈眼角膜呢?根據學生回答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指導看課文插圖温迪的畫,師:誰能用一句話來形容文帝畫的馬?(學生髮言)引導總結為一個詞,那就是——栩栩如生。

出示盲童的畫

師:這是一位盲童的畫,你覺得畫得怎樣?和温迪的比一比有什麼差別?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因為温迪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而盲童沒有)

師:所以父親特別強調要捐贈眼角膜因為他覺得——(引導齊讀)“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③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師:其實盲人沒有眼睛,遠不止是不能畫出美麗的畫,他們還要面臨許多痛苦,那麼他們會面臨什麼痛苦呢?(學生大膽發言)

師:14歲的温迪也感受了盲人的痛苦,讓我們一起讀——出示句子(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引導想象眼角膜的作用: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_________________,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過渡:聽了温迪的話,琳達徹底領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出示句子:

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眼角膜!

生齊讀這句話,思考:父親還留下了什麼?(引導學生領會: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為他人無私奉獻……)

師出示句子: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温迪而驕傲!

師引導:在這次交談中,14歲女兒讓我明白了要為他人着想,要無私奉獻的道理,所以我為女兒感到驕傲和自豪。

四、拓展深化內涵。

(一)資料補充。

師:其實課文到這裏並沒有結束,原文中還這樣寫道:

那天,我緊緊摟着温迪。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温迪三週後,我收到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你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我的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彷彿還在不輟chuò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師:此時,琳達不再悲傷,因為她又一次想起父親的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生齊讀)

(二)深化內涵,昇華情感

師:上課前,我們就提出了“眼睛如何能得到永生”這個問題,現在你們明白嗎?(學生大膽發言)永生的只是眼睛嗎?還有什麼也得到永生?

師總結:同學們,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還有生命。自古以來都有人追求長生不老,其實真正能讓我們得到永生的是無私的愛心,只有愛心才是永恆的!

五、佈置作業(任選一題完成)

(一)思考自己最喜歡文中的誰?並對他(她)寫幾句話。

(二)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和之前他們的態度作比較,瞭解他們的看法變化。

(三)自己重新思考“捐贈器官”這個問題,根據課文內容寫一篇讀後感。

六、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捐贈眼角 膜愛心永恆

母親 父親 温迪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4

課題:《永生的眼睛》

課時:共1課時,第1課時

學生:四年級

教學目標:

1.正確、流暢、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知曉文章大意;

2.掌握課後的6個生字,認識並理解文中出現的一些詞語;

3.理解文章人物的情感表達,體會令自己感動的語句;

學情分析:

這是一略讀課文,四年級的學生處在第二學段的後期。在識字與寫字上,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在閲讀上,要求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詞語的表情達意的作用並能感受到人物命運的不同狀態;在習作上要求能夠不拘形式寫下自己的感受。結合本課文略讀的特點,要求四年級下學期的學生能夠自主閲讀、獨立思考、分析語句、體悟感情。

教學重點:

1.體會文章中令自己感動的語句,並能説己的理由;

2.體會文章最後一段“驕傲”的語句,並能説己的感受;

教學難點:

1.理解文章最後一段中“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所傳達的深層意義。

教學方法:講授法、演示法、閲讀法

教學資源

教學導航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

情境導入

師:春天到了,同學們都看到了春天帶給我們的什麼呢?

師:同學們閉上眼睛,感受到的是?

師:有這麼一些人,他們是盲童,他們看不到這美麗的春天,甚至連自己父母的樣子都不曾看到過。那麼你們知道有什麼辦法,能夠讓盲童也看到這美麗的春天、自己的父母嗎?

生:鳥語花香、楊柳紛飛、萬物復甦、天氣變熱……

生:黑暗……

生:換眼角膜、人造眼球……通過創設情境,學生體會盲童眼中的世界,開啟學生對盲童的關注,為課文的推進進行情感積累。2分鐘

初讀感知

師:是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有關盲童、有關眼睛角膜的課文。齊讀課題:18.永生的眼睛。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第86頁,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標然段,用筆圈出課後出現的生字以及不理解或是需要着重記憶的生詞。

師: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師:看屏幕,讀生字和生詞。

生:讀課題。

默讀課文、劃生字、生詞。

生:9個

生:讀(指讀、齊讀)初度課文,進行自由朗讀,對文章具有初步感知,並認清、讀準、記憶課文中的生字詞。5分鐘

細度體悟

師: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讀完後,小組交流)

師:誰來説説,課文講的是一件什麼事?(學生進行補充)

師:好的。同學們説的不錯。那麼現在讓我們繼續回到課文中,快速閲讀課文,找出文中令你感動的語句,並批註上為什麼令你感動,你體會到了什麼?1.生:課文講的是“作者琳達在小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當父親決定捐獻母親的角膜時,開始的琳達很悲傷並不理解;後來父親對琳達進行了解釋,並在多年後有了自己的家庭,漸漸地理解了父親和母親的決定。最後琳達的女兒温迪也受到外公的鼓舞,決定死後也要捐贈角膜,併為外公和琳達感到驕傲”

生:快速閲讀、批註感受,交流分享。在這一環節訓練學生對文章大意的初步概括能力;同時,根據自己所劃令自己感動的語句,進行文本細讀,分享自己的體會,理解文章的感情。15分鐘

精讀領悟

師:同學們説的真不錯,看來同學們已經深深的被作者琳達以及他的父母和女兒所感動。在這課文中,有一個自然段反覆出現了三次同樣的詞。你們知道是第幾自然段的哪個詞嗎?/剛才有的同學已經提到過了一個詞,這個詞在這個自然段中出現了三次,你們説是哪個自然段?

師:來,咱們齊讀最後一段。想一想,結合本自然段,從這三個“驕傲”上,你又有了哪些體會?

師:同學們説的真不錯,看來每個人都已經深深的被琳達的父親、琳達和温迪所感動,感受到了他們一家的愛心……那麼現在老師又有一個問題,在這一段的結尾處有這麼一句話“在這一刻……”,請問同學們,父親留下的除了一副角膜,還留下了什麼?

生:最後一個自然段,是“驕傲”。

生:齊讀,分享對“驕傲”的體會。

無私奉獻、為人着想、樂於奉獻……的高尚品質。本環節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談完自己受到感動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文章的感情進行理解和感悟。通過對文章最後一段“驕傲”的理解和感悟,學生明白琳達一家的愛心。通過對“在這一刻……”的體悟,讓學生們能夠體會到琳達父親乃至於一家人的無私奉獻、為人着想的高尚品質。昇華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10分鐘

昇華

師:同學們,通過我們剛才的`學習,我想每個人都已經感受到了琳達一家的無私、愛心等等高尚品質。所以當我們再次回看這課文的題目:永生的眼睛時,我們知道了,永生的眼睛不僅指的是琳達一家為幫助盲童重見光明所捐贈的眼睛角膜,更代表了琳達一家這無私奉獻、為人着想的高尚品質的代代傳承。

生:學生應在老師的引導下,説出這一課題所代表的含義。

回扣文章課題,昇華文章主題。令學生在一節課的最後能夠感受到永生的眼睛這一課所傳達的意義。1分鐘

拓展練習1.學完這一課,我想同學們心理應該有些話想要對琳達及其家人要説。現在請同學們拿出你們的練習本,以XXX,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寫你或是對琳達或是對其他人想説的話,然後進行分享展示。

生:XXX我想對你説

此環節在於寄情於文,讓學生能夠在課堂中將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寫下來,加深對文章情感的理解,並鍛鍊自己的習作能力。7分鐘

板書設計18.永生的眼睛

悲痛高

不解無私奉獻尚

為人着想品

善良質

勇敢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5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4、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5、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6、小調查:

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瞭解多少?他們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為什麼?

【教學過程】

一、閲讀資料,交流感受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麼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閲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

據衞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2、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麼話要説?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後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二、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2、檢查預習情況:

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仔細閲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5、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

⑴ 文章為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⑵ 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① 投影出示: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閲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麼説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② 投影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

③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引導學生説一説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麼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麼?

④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6、課文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並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後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温迪二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三、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1、評價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後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評價作品:

你認為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麼?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表不同看法。

3、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麼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麼?

鼓勵學生課後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6

教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在捐獻親人眼角膜的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

2、讀懂課文內容,培養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學習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學習難點:

領悟父親的話的含義,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從故事中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贈的正確觀念。

一、課題質疑

1、師: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是心靈的窗户,我們擁有它就擁有光明,擁有美好的人生。我們今天就來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叫《永生的眼睛》。

2、師,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

3、師小結:聽了同學們的發言,老師看到了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

二、學習新課

1、檢查生字認識,朗讀課文。

2、課文最讓你感動的是哪個地方。

3、教師質疑,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三、圍繞重點解決問題

1、“身體髮膚,受之與父母”“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琳達也有,她也不願意捐獻母親的角膜,課文哪兒表現了她的這種心情?

指導朗讀:你能夠讀出琳達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嗎?

2、琳達一開始極力的反對,他的看法改變了嗎?能夠簡單地説説嗎?

3、是什麼促使她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呢?你能從文章中找出依據嗎?採取你喜歡的讀書方式,邊讀邊劃

4、全班交流

1)從父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2)你能夠聯繫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指導朗讀: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啊,你們自己也讀一讀。

師:僅僅4年的時間就能夠坦然接受並且身體力行,多麼令人欽佩呀,能讀出他們的無怨無悔嗎?指名讀

3)還有什麼地方還有什麼地方表達了父親的這一觀點?

“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

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温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

指導朗讀:那個盲童將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帶給人麼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生讀)

4)投影:“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裏的一種驕傲!”

請你自己來讀讀這句話,談一談你的理解。

5)祖孫兩代人對角膜捐獻的支持,使得琳達在失去了可愛的小温迪後主動捐獻了女兒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兒那栩栩如生的畫兒,但她卻彷彿看到了

(投影:我的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指導朗讀:是呀,可愛的金髮的小温迪無時無刻不活在每一個人心中,她手中的畫筆——

6)我們瞭解了琳達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麼新的體會嗎?

7)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角膜嗎?

四、總結全文

1、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學習了這篇文章,有哪些收穫?

2、師生共議:我們能不能改變人們的傳統觀念,喚醒人們的捐獻意識做些什麼?

(1)將這個故事講給家人或身邊的人聽。

(2)替重見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寫一封感謝信。

(3)利用收集和調查到的資料,辦一份手抄報。

(4)寫一封捐獻器官倡議書。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7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琳達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自願把眼角膜捐贈出來,他們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讓人敬佩,讓人感動,也教育了周圍的人,所以説他們的這種精神是永不磨滅的。

這篇課文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作者刻畫了兩個讓人終身難忘的形象:善良,樂於助人的父親和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讓人尊敬,讓人懷念。

文中的父親用耐人尋味的話語教育了“我”,影響了小温迪,使小温迪為媽媽和外公感到驕傲,“我”也為小温迪從小就具有愛心而感到驕傲。教學時,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採用倒敍的方法,從故事的結尾出發,抓住“驕傲”一詞引導學生個性化閲讀,使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理解父親話語的意思和“我”態度的變化,深入體會“永生”的含義,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運用學過的一些讀書方法去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生動細緻的描寫人物語言,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表達方法。

3、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親捐獻角膜這一舉動的深遠意義,培養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教學過程】

一、閲讀資料,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麼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她的願望能實現嗎?根據你課前收集的資料説説你的看法。

2、補充資料:

請同學們快速閲讀下面的資料:

資料一:

據衞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3、看了這兩段資料,你想説什麼嗎?

二、揭示課題,初步感知

1、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角膜捐獻的感人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書課題)看了這個題目,你想説什麼?

2、檢查預習情況:

指名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自由讀課文,然後説説文中哪些語句讓你感動?

三、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文中有兩處地方都出現了“驕傲”這個詞,請找出這兩句話,讀一讀。

2、出示這兩句話:

“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温迪而驕傲。”

説説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麼感到驕傲?

3、“我”一開始對捐獻眼角膜這件事是怎樣的態度?

閲讀第四自然段,重點感受琳達那痛苦、難以接受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

4、是什麼使我改變了態度?學習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四、投影出示:

⑴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⑵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麼説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這兩段話之間有什麼關係?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5、温迪為媽媽和外公能捐贈眼角膜感到驕傲,實際上也是為他們的什麼感到驕傲?有感情讀讀温迪説的這句話。

6、“我”為什麼為温迪感到驕傲?

7、父親離去了,他給人們留下了什麼?課題中的“永生”指的是什麼?

8、父親這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感染了“我”和小温迪,“我”從原來的不接受到遵從,在到後來的自願捐贈。閲讀原文結尾:(出示)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温迪二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五、感情朗讀,深化主題

1、同學們,讀了琳達一家的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2、帶着你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人物的語言。

六、課外拓展,實踐活動

1、向你身邊的人講述這個故事,並結合課前蒐集的資料向他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2、寫一封倡議書,號召你的小夥伴參與到器官捐獻的事業中來。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8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的看法;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學媒體:網頁、課件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做關於角膜活器官捐獻的社會調查

教學過程:

1、器官捐獻,這是一個社會關注的問題,結合這個問題大家在課下進行了調查,你周圍的人對此有什麼看法?誰來談一談

學生説調查結果,並着重分析不願意捐獻的原因

[教學意圖: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使學生意識到角膜在現在現金社會的推廣阻力,從而為下面感悟琳達一家的無私奉獻精神奠定基礎。]

2、這種“身體髮膚,受之與父母”“入土為安”的傳統思想,琳達也有,她也不願意捐獻母親的角膜,課文哪兒表現了她的這種心情?

學生找出“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後談體會

指導朗讀:

你能夠讀出琳達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嗎?

[教學意圖:加深情感體驗,和後面的自覺捐獻形成對比,幫助學生更好的感受琳達轉變的過程。]

3、琳達一開始極力的反對,他的看法改變了嗎?能夠簡單地説説嗎?

學生回答:強烈反對捐獻母親的角膜→遵從遺願捐獻父親的角膜→主動捐獻女兒琳達的角膜

4、是什麼促使她發生了這樣的轉變呢?你能從文章中找出依據嗎?採取你喜歡的讀書方式,邊讀邊劃

[教學意圖:突示重點,對父親的話進行深刻理解]

5、全班交流

(1)從父親的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你能夠聯繫上下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生回答: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為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説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為社會作出貢獻,成為温迪活的紀念,並分享她的美麗

指導朗讀: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啊,你們自己也讀一讀。

僅僅4年的時間就能夠坦然接受並且身體力行,多麼令人欽佩呀,能讀出他們的無怨無悔嗎?指名讀

(2)還有什麼地方還有什麼地方表達了父親的這一觀點?

“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温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後,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指導朗讀:那個盲童將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帶給人麼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麼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女兒温迪的話充分印章了琳達的父親的話,她也願意捐獻自己的角膜

在那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遺留的遠非一幅角膜,而是(生接答)

(投影:在這一刻,我領悟到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他所遺留的是輝映在我女兒的眼睛裏的一種驕傲!)

請你自己來讀讀這句話,談一談你的理解。

生回答:温迪為外公的行為而感到驕傲,為外公的精神而感動,這麼小也為別人着想。

指導朗讀:你能讀出之中驕傲嗎?

[教學意圖:以父親的話為中心,上下結構全文的'理解體系,從全文的前後照應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覆的誦讀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感悟能力。]

6、祖孫兩代人對角膜捐獻的支持,使得琳達在失去了可愛的小温迪後主動捐獻了女兒的角膜,她再也看不到女兒那栩栩如生的畫兒,但她卻彷彿看到了(生接最後一自然段)

(投影:我的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人已去世,精神永存)

指導朗讀:是呀,可愛的金髮的小温迪無時無刻不活在每一個人心中,她手中的畫筆——

7、我們瞭解了琳達一家人的故事,你有了什麼新的體會嗎?

生回答:角膜捐獻真是太重要了,人們應該覺悟,主動捐獻角膜;一家人很無私,它們的生命在別人身上得到了延續,獲得了永生……

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角膜嗎?

生回答:不是,是他們為別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意圖:對中心的理解,明確捐獻角膜的人具有的精神。]

8、在我們的社會調查中,共採訪了58個人,只有12人不願意捐獻角膜或其他器官,1人表示要考慮,45人都表示願意捐獻自己的角膜或其他器官,可是事實上又是怎樣呢?請你看看網上提供的資料。

生閲讀網站上的國內外的數據資料

看了這些數據,你又有什麼感受?

學生談感受

[教學意圖:拓展資料,引起學生的注意,感受到我國器官捐獻的匱乏,引發學生的憂患意識]

9、但是在我們當中也有人非常積極的捐獻角膜,看,這就是她的角膜捐獻證(投影捐獻證正面)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看!(投影背面的捐獻者情況記錄)知道白雪蓮是誰嗎?看,白老師今天就在這兒,你有什麼話想對白老師説嗎?或者你想問問白老師什麼問題嗎?我想白老師定會毫無保留地解答的!

生自由問答或表示心聲

[教學意圖:出示白老師角膜捐獻卡,使學生直觀感受,將日常教學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現場採訪,營造師生口語交際機會,學生的好奇心、欽佩之情自然流露,課堂與學生生活實際貼近。使學生更加明確了捐獻器官的意義。]

10、

我在想,怎樣才能夠讓更多的人都瞭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獻的重要意義,讓大家都能夠自覺投入到捐獻者的行列中,即口頭上支持,又付之於行動呢?你們能想個好辦法嗎?

生出主意:寫傳單、加大宣傳力度、寫倡議書……

[教學意圖:積極參與,出謀劃策,引導學生將主觀意願化為行動]

11、

如何來寫一份感人至深的倡議書呢,我們下節課來學習,希望通過我們的倡議書,讓更多的人加入到捐獻者的行列中來,讓更多的殘疾人和家庭充滿幸福和快樂!

[教學意圖:明確下節課學習任務]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9

【教學內容】

《永生的眼睛》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眼睛”單元的第三篇主體課文,作者是美國的琳達·裏弗斯。課文講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題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則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抓住人物語言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2、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捐獻器官、幫助他人併為此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熱愛生命、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理解作者一家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的高尚情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配樂朗誦)“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埃,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閃爍着耀眼的光輝。”

“我曾經是一位遠離光明的人,當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時候,我多麼想去看看身邊的親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接受了温迪捐獻的角膜。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我要去尋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裏,你在哪裏?”

師: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天日的人的呼聲,他要呼喚、感謝的是誰?(學生齊答)對,是金髮碧眼的温迪!今天,就讓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走進《永生的眼睛》,看看温迪一家為了讓盲人重見光明是怎樣做的吧!回顧上節課學習內容,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主要講了作者的三位親人去世後捐贈角膜,使他人重見光明的感人故事)

【評析:課初,趙老師以獲得器官捐獻者寫下的一首感謝詩導入新課,再配之教師深情的朗誦,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為整堂課的教學奠定了情感基調和閲讀期待。】

(二)品味永生,感受語言美、人性美

1、瞭解文中主要人物:琳達的親人有(板書):母親、父親、温迪

2、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想琳達在母親、父親、女兒捐贈角膜這件事前後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生彙報:由開始的強烈反對捐贈母親的眼角膜到後來主動捐贈女兒的眼角膜。

3、品讀感悟作者的感情變化

(1)聯繫生活,體會作者的悲痛,母親的偉大

a、是什麼讓作者的態度發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讓我們一起回到1965年那個炎熱的夏日,當14歲的琳達突然失去了媽媽,又聽到父親同意捐贈媽媽的角膜時,態度是:生:強烈反對(板書),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學生找出句子,指讀:“我驚呆了——完整地離去。”

b、當你最摯愛的親人——媽媽離你而去,你再也吃不到她親手做的飯菜,再也聽不到她那親切的叮嚀,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悲痛欲絕)這時又有人要取走你母親身上的一部分,你又會怎樣?(氣憤、發怒)帶着這種感受讀讀這幾句話:

評價:孩子,我聽出了你對母親深深的愛!從父親平靜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對多麼偉大的父、母親。

過渡:失去親人的痛苦使琳達難以接受器官捐贈,後來她的看法改變了嗎?

是誰改變了她的看法?(她的父親和女兒温迪)

(2)感悟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品質

a、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4——7自然段,邊讀邊劃出父親説的話,並在旁邊寫上自己的閲讀體會,再與同桌交流。

b、當琳達衝着父親哭喊時,父親這樣對她説:

出示課件一:

生齊讀:

你能給予他人最珍貴的禮物就是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指1——2名學生讀句子,並談體會。

教師引導:父親認為這份禮物對誰是最珍貴的?這樣的死有怎樣的意義?

c、孩子們,你們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

生:布娃娃、小水槍、音樂盒、水彩筆等。

你願意把它送給素不相識的人嗎?

生:願意(不願意)

d、大家剛才談到的都是我們身體之外的東西,送給別人以後,還可以用金錢買到,可是我們身體的器官送給別人後,就再也買不到了。這麼珍貴的東西,父親願意在他死後捐贈別人,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預設生:因為他認為這樣可以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

e、這就是父親的心願,父親看似普通的話語,給了作者怎樣的影響?

預設生:一下子明白過來了(給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文中有一個詞語寫出了作者的醒悟,這個詞語是:振聾發聵

你怎麼理解“振聾發聵”

預設生:連耳聾的人都聽得到,形容使糊塗的人一下子明白過來了。

評價:理解得非常透徹!帶着你的理解自己再讀讀父親的話。

f、父親還有哪些話也給了琳達深刻的影響?

生找出句子,師出示課件二: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而重見光明,並像你的女兒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麼美妙!

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他們的女兒也能像温迪一樣將會多麼自豪,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麼驕傲。

g、像温迪一樣是哪樣呢?能有像温迪這樣出色的女兒,盲童的父母能不感到自豪嗎?“況且當你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的時候,又會多麼驕傲。”誰為誰驕傲呢?

師描繪畫面,生想象:孩子們請閉上眼睛想像一下這是一幅多麼美妙的畫面!那位接受捐贈角膜的盲童,衝出了黑暗,走向了光明,睜開眼睛,他看到了——生:五顏六色的花兒;看到了——生:明媚的陽光;看到了——生:夢中的親人;看到了……

h、多麼美好的願望,多麼幸福的憧憬,來一起讀出這美妙的畫卷:

生齊讀課件二的句子。

i、此時此刻,你覺得這是怎樣的一位老人?生回答,師總結板書:關愛他人,無私奉獻

j、讓我們再來讀讀老人那質樸的話語:出示課件三: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齊讀。

k、多可敬的老人啊,此時你對這句話又有什麼新的理解?

課件出示句子: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

生補充句子。

總結過渡:受父親的影響,琳達的態度由當初的強烈反對捐獻母親的眼角膜,到後來遵從父親的遺願,在父親去世後捐獻了父親的角膜,(板書:遵從)令琳達感動的不僅是她的父親,還有誰?(温迪)

(3)感悟温迪的懂事與善良

a、請同學們從文中找到描寫温迪動作和語言的句子,邊讀邊想,外公的心願給温迪留下的是什麼?(驕傲)

生找出句子:

孩子熱淚盈眶,走過去緊緊地擁抱外公。

“媽咪,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而感到驕傲。”

“當然,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多麼痛苦嗎?我死後,也學外公將眼睛送給失明的人。”

b、温迪以外公的什麼感到驕傲?以母親的什麼感到驕傲?

c、女孩子們,一起來讀出温迪的驕傲吧!師生配合讀母女的對話。

d、在這一刻,作者才真正感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幅角膜,而是(指黑板):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品質!

(4)感悟作者的自豪與安慰

a、失去父親兩週後,琳達又失去了可愛的、才華橫溢的女兒温迪,這對於她來説是多麼大的打擊呀!可她現在卻能平靜地對待這一切,琳達同樣遵從了温迪的心願,主動地捐獻女兒的眼角膜。(板書:主動)

b、對於父親來説這是多麼令人驕傲的女兒;對於温迪來説這又是多麼令人驕傲的母親呀!温迪去世三週後,琳達夫婦收到了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

出示課件四:

親愛的裏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令愛——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終生分享她的美麗。

c、誰能聲音響亮地讀給他們聽?師接讀最後一段。

【評析: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環節,在學生自由感悟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深入理解課文,讀中談感受,讀中進行角色互換。文中父親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情懷如涓涓流水滲入學生心田,受到刻骨銘心的薰陶和感染。】

(三)課外拓展,抒寫感悟

1、其實,像温迪這樣慷慨的`施主不僅僅是他們一家三口,在全世界還有很多這樣感人的事例,請看下面的資料:出示課件五:(配樂播放一組角膜捐贈事例的圖片)

2、通過課下查找資料、作調查,你還知道哪些事例?生彙報

3、孩子們,學完這篇課文,你一定有話要對文中的某一個人物説,拿起手中的筆,在這個人物的插圖旁邊,讓你心中最真摯的感情在筆尖流淌。

4、生寫完後彙報。

【評析:課上到這兒,學生已全然融於琳達一家的感人故事中了,而此間舒緩的音樂及盲人的生活圖片,無異於催淚濟,牽引着師生的情感,那一刻,從學生們那凝重、感動的眼神中,我們感到了一股愛的力量在湧動。我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最想傳達給學生的東西———愛的傳遞。情到深處自然流,此時,老師水到渠成地設計了一個小練筆,既是讀寫結合的語言訓練,也是學生對文章最後的總結和感受,“人文性”和“工具性”又一次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四)點明主題,昇華情感

1、透過温迪那雙閃爍着驕傲光芒的眼睛,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外公曾經説過(出示課件六)生讀:如果我們死後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那麼我們的死也是有意義的。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14歲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們雖然去世了,但是他們的眼睛仍煥發着生命的光彩。此時,你對“永生的眼睛”又有了怎樣的理解?“永生”的是什麼?

(1)談談你對“永生的眼睛”的理解。

(2)指名回答。

2、“永生的”是什麼?

兩個含義:捐獻的器官“永生”;捐獻的精神——“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永生”。

【評析:常言道,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這篇文章的標題《永生的眼睛》突出了文章重點,表達了作者對無私奉獻精神的讚揚。教師在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引導學生再次理解文章題目,深化了對主題的理解,昇華了情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角膜捐獻是有限的愛,但生命不止卻是無盡的愛!這種愛可以跨越國界,穿越靈魂,這世界因為有愛才轉動,這世界因為有愛才永恆,讓我們祝福這藍色的星球,永遠擁有綠色的和平,祝福這斑斕的世界,永遠擁有最美的和聲。在這節課的最後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朗讀課題:永生的眼睛。永遠記住文中偉大的母親、父親和温迪。讓我們為他們、也為所有捐獻器官的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全體敬禮!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0

眼睛是人體的一個器官,我們擁有她,是多麼幸福,多麼方便,她是無法比擬的財富。當某個人失去生命時,尚好的眼睛如果能帶給失明者以光明,那將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呀!這個人的眼睛也將得到永生,這又是多麼美好的事情呀!本文具有語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鮮明,文章刻畫了讓人難忘的形象: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親;有省悟能力、並付之於行動的“我”以及可愛、才華橫溢的女兒。他們熱愛生活、關愛別人的心,讓人尊敬、讓人感動、讓人懷念,讓人學習。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北師大實驗國小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有着較好的家庭背景及家庭教育。但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較自私,不懂得關愛別人。我們學校一直堅持搞“感恩”教育。這正好是一篇滲透德育的好文章,可藉助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來喚醒孩子們的愛心。促使孩子們都來為別人、為社會獻愛心!本校的學生有很好的一個學習習慣,就是查閲資料,特別是上網查閲資料的積極性很高。他們會通過多種途徑查到相關的信息,豐富課內外知識。本課中,學生對於捐助眼角膜的事情可能瞭解得不多,可以鼓勵大家藉助網上資料獲取相關信息,使之更多地瞭解有關內容,以及捐助的意義,從而對於“愛的奉獻”有更為深刻的認識。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

3、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具準備:課件小書籤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課文:

我們昨天已經讀過了課文,誰來説説哪個情景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我們穿過時間的隧道,回到1965年那個炎熱的夏日。當時琳達只有14歲,母親就不幸去世了,當警官來訪,為了醫院要取用母親的主動脈瓣膜和角膜而徵求父親的意見時,琳達和爸爸的表現截然不同。快速的找一找相關的句子,用”――”畫出琳達的表現,“浪線”畫出父親的表現。把你的感受批註在旁邊。

2、彙報:指讀琳達的表現。

3、琳達無法抑制自己的痛苦,衝着父親哭喊着,(生接讀)琳達發瘋似的哭喊着,(生接讀)可是父親卻這樣説,(生接讀)

4、談感受。指導讀。

5、看似普通的話語,女兒卻感到是振聾發聵的,你怎麼理解“振聾發聵”?接着學生的回答,問:爸爸的話使琳達受到了哪些觸動?

6、那振聾發聵的話是什麼呢?我們也記住這句話,慢慢的理解、慢慢的體會吧(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父親那振聾發聵的話語給琳達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課。也就是從這一刻起父親便開啟了琳達那扇愛的大門――導讀5—7自然段。(生讀父親的話)

2、父親在説這些話的時候流露出了怎樣的心情?指讀。

3、父親曾説過:如果死後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那麼死也是有意義的。父親認為捐獻自己的眼睛有什麼意義?能從他的的話中感受到嗎?談讀結合。

4、在談論生與死這個話題的時候,他想到的是盲童、是盲童的父母、是自己的女兒!我們再來通過朗讀感受一下父親那偉大的心願吧!女、男分讀兩次話。

四、學習並感受“驕傲”:

1、父親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讓琳達感到驕傲,事實上不僅是琳達,就連14歲的温迪都為此而感到驕傲。所以在後面的文章當中有一個詞就反覆出現了多次,這個詞就是“驕傲”。

2、默讀下文,畫出帶有“驕傲”一詞的句子。帶着自己的理解讀一讀。

3、指讀四處句子――出示句子――集體讀。

4、琳達把父親的話告訴了温迪,温迪被外公的心願深深打動了,此後,她也見證了外公捐獻角膜的動人一幕。她對媽媽説了什麼?温迪為誰感到驕傲呢?為什麼?

這種行為是多麼令人驕傲呀!温迪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着濃濃愛意的家庭裏,耳濡目染,使她為母親、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所以她驕傲的對媽媽説。師生對讀對話。

5、父親獻出的遠非一副角膜。這話是什麼意思?追問:還有什麼?

父親所遺留的仍輝映在温迪的眼睛裏,温迪為此感到驕傲!琳達也為有這樣懂事的女兒感到驕傲。沒想到不幸的事又一次降臨到了這個家庭裏。什麼事?

6、聽説有的同學在讀這部分時滿含着淚花,誰來給大家讀讀文章中的句子?

年幼時失去了母親,中年時失去了父親,兩週後又失去了可愛的小女兒。女兒,這是媽媽唯一的希望呀!琳達再也看不見女兒那碧藍的大眼睛了,再也看不見她那栩栩如生的畫了。這豈是一般的人所能承受得了的呀!而琳達卻承受住了,她是怎麼做的?我們一起讀一讀!

7、為了別人能夠見到光明,温迪願意像外公、外婆一樣在死後捐獻自己的眼睛,為了別人能見到光明,琳達在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時,幫助父親、女兒實現了他們的願望。這是多麼無私的驕傲,多麼偉大的驕傲呀!温迪去世三週後,琳達收到了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銀行的一封信。全班同學一起懷着感激之情給琳達讀讀這封信好嗎?

8、琳達一邊看信一邊想。齊讀15自然段。你認為温迪是為誰而驕傲?為了什麼而驕傲?

9、透過那雙閃爍着驕傲光芒的眼睛,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外公曾經説過(帶學生説):如果死後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那麼死也是有意義的。這不僅是温迪的外公、外婆做到了,就連14歲的小温迪也做到了。他們的眼睛仍在世上煥發着生命的光彩。

所以説他們的眼睛就是一齊讀課題。

10、你認為這永生的僅僅是他們的眼睛嗎?

11、這是愛的永生,是奉獻精神的'永生。他們這樣做有助於別人,有助於人類,有助於世界。這是多麼令人驕傲呀!孩子們,再來讀讀課題,相信你們的感受會更深刻。――齊讀(飽含着濃濃的愛意!)再讀課題。

12、你們知道嗎?世界上有多少人需要得到這樣的眼睛呀!僅我國就有400多萬因角膜病而致盲的人!而目前我國的角膜庫存卻很少,每年只有3千多人能進行角膜移植手術。他們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着。因為他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像琳達一家人一樣願意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你們聽説過這樣的事嗎?你們看,他們就是這樣的人。

五、課外延伸,展示資料

(出示圖片)他叫吳翼飛,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專業的大三學生。在大家眼裏,他是一個陽光、善良的大男孩,去年他死於骨癌。他的眼角膜讓四位患者重見光明……

(出示圖片)這是吳翼飛生前為角膜捐獻中心所設計的宣傳圖案:它是由無數片美麗的花瓣編織成的一顆美麗的心。它似乎在呼籲着我們“獻出一點愛吧,世界將會更美好!”此時此刻,相信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話想説,把你最想説的一兩句話寫下來,好嗎?――(把想要説的話讀給大家聽)

老師真為你們感到驕傲,這麼小就懂得感動與關愛。這不禁使我想到多年以後,你們當中一定會有人主動捐獻出自己的器官。因為你們已經同琳達一家人一樣深深的懂得了生命的意義。我們再來用心的朗讀一次父親那令人振聾發聵的話吧!

六、總結昇華:

孩子們,老師把喜歡的3句名言,還有從書中摘錄的爸爸的話製成了小書籤,送給你們。好好收藏起來,好嗎?相信你們隨着年齡的增長,對生命的。感悟一定會更深、更透徹。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的人需要我們的幫助。讓我們伸出友愛之手吧!讓我們人與人之間因真情而温暖吧!讓他人因有我們的存在而驕傲吧!

教學反思:

《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刻畫了“我”的父輩為了他人能夠更好的生活,儘自己最大所能來幫助別人延續生命、生活得更美好的可貴品德,並藉此來教育“我”和所有的人。

曾有專家大發感慨:現在我們的一部分語文課都是遊離於文本之外的。文章寫得很美,寫得很有深度,但是我們老師在講課中卻不能夠引領着學生真正的走進文本中去。我想這麼感人的故事我要是講不出感覺來,那就是失敗!於是我用心的感受着,用心的朗讀着,我的淚水一次又一次的奪眶而出,我想到了我的家人,我那温暖的家,如果缺了任何一個人,我們將如何的面對現實?我那慈愛的爸爸,温柔的媽媽,我那疼我愛我的丈夫、活潑可愛的小女兒……我不敢想像。而琳達一家人卻對此事是那麼的平靜。他們沒有哭得死去活來,沒有發瘋,而是在失去親人那極度悲痛中還能夠捐贈出器官給別人,並以此為驕傲。這怎能不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反思呢?我走進了課文裏,我感動了,我要通過教學,帶着我的學生也同我一樣走進文章當中去,我要讓他們理解、懂得愛的奉獻的真正含義。

雖説是教育,但這是語文課,我們在具體執行教學的過程中,不能離開語言環境進行空洞、抽象的説教,我讓學生讀中感悟,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探究課文有關詞句的內涵,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從而進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以“情”為主線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閲讀,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教育並喚醒學生要有愛心,培養一種意識,樹立起對生命的熱愛,對他人的關愛。

果真,在老師那濃濃的愛意引導下,在課文中那感人的字裏行間中,學生明白了很多,那凝重的課堂氛圍似乎就是在完成一部電影的拍攝――入情入境。特別是第12、13自然段的內容,學生讀出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一堂課下來,雖説是情感味很濃,但是我有一種感覺就是講的過多,牽的過多,生成的內容並不多,原因是我的預案設計的過於細緻,走教案成分過重。這節課上得還是不夠大氣。我想今後的教學設計應該是把握住文章的主旨、設計的思路,有張有弛、有收有放!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

《永生的眼睛》這篇課文講述了琳達一家三代人已經和準備為盲人捐獻角膜的動人事蹟,讚美了他們高尚的情操.。文章以“永生的眼睛”為題,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揚了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必將世代相傳,永不泯滅。從更深的意義上理解,“永生的眼睛”體現的就是一種熱愛生命的情懷。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對器官捐獻傳統的看法。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收集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永生的眼睛》。

上節課我們出讀了課文。

提問:回憶一下文章內容(本文主要寫了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都捐獻了角膜生)師板書。

學生回答主要內容。

回憶上文引入下文。

二、張凡、劉家新等幾位同學在預習時產生了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要捐獻角膜呢?老師現在就解答這個問題:

資料出示:

據調查,全國約有400萬人因角膜疾病導致失明,其中大多數病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可是由於我國角膜捐獻太少了,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就這個問題同學們在周圍人羣進行了調查。

老師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請看:(課件)出示條形圖。

提問:從圖表中你發現了什麼?(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共調查212人,願意捐獻的75人,不願捐獻的137人不願捐獻的人數比願意的多。

現狀出示,更加直觀。

過渡:現在我們就去深入地學習課文。

學生説圖表。

學生知道相應的資料,激發情感。

三、學習課文

過渡:琳達的母親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醫生要取走母親的.角膜。

自學(1~3)自然段:

面對角膜捐獻:

1、思考:

琳達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

要點:

⑴琳達開始:(“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愛媽媽、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不明白為什麼捐)

琳達後來願意娟、理解了捐獻的意義。

指名回答。

⑵指導朗讀。(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

⑶學生説到為什麼的句子:

師投影出示: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句。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指導有第二句理解第一句)

學生自學,找到內容,進行理解。

(答案要點: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為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説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為社會作出貢獻。)

2、指導朗讀:

把你的理解通過讀表達出來。(多麼無私的奉獻精神)

3、理解課文,感情朗讀:

以父親的話為中心,上下結構全文的理解體系,從全文的前後照應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覆的誦讀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感悟能力。

4、小結。

四、學習(4~6)自然段

過渡:當時父親為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課,多年後,父親又以他的言行影響了我的女兒──温迪。

出示學習要求:

默讀(4~6)自然段:重點學習內容。(學習內容)

1、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2、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温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

3、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

【填寫要點】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後,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角膜:盲童盲童父母捐獻家人

()()()

曉得角膜()。(彙報時説出填寫依據)

1、學生彙報,指導朗讀。

2、指導朗讀:(説依據就朗讀)

(那個盲童將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帶給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麼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3、分角色練習朗讀第6自然段:

(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評讀)(自豪,激動、敬佩、驕傲)

4、結束語:

是啊,父親捐獻角膜不但讓失明的孩子的重見了光明,同時在温迪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以“情”為主題組織教學,引導學生個性化閲讀,不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目標】

1.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後捐獻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崇高品質。

3.學生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蒐集有關包括眼角膜在內的器官捐贈資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提出問題,蒐集資料。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詩歌引入,鋪墊情感。

1.出示詩歌:《你的眼睛》

像遠方淡藍的大海,

那永恆的'痛苦,

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過流水的閃爍,

宛如水底的珍珠。

2.(教師朗誦)這是一位曾經遠離光明的人,在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重見光明後,為了表達內心的感受而寫下來的。是誰為他捐贈了角膜呢?讓我們一起走進《永生的眼睛》。

3.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設計意圖】這不是一首普通的詩,這是一首獲得温迪捐贈的眼角膜的人書寫的情詩,表達了他重見光明後的內心感受。以此詩作導入,配之教師深情朗誦,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文興趣,還能為課文的深入學習墊定了一個情感基調。

二、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1.一讀,做到不漏讀、不錯讀,教師指導朗讀難以讀通的的句子,引導學生正音(捐贈、盲童、熱淚盈眶、屢次、遵從、摟住),注意多音字“重”的讀音。

2.再讀,邊讀邊思考邊動筆,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3

【板書設計】

【總評】

本節課趙老師以“情”為主線組織教學,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進行個性化閲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重點詞句的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一、品讀感悟,朗讀聲中體會愛

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不斷深入地讀。“讀出你的心情!”“讀出你的體會!”“讀出你的驕傲!”“讀出這位父親的平靜!”學生跟隨着教師慢慢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人物對話,受到感染和薰陶,既提高了閲讀感悟能力,又落實了本單元“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描寫表達人間真情。”的訓練重點。課堂上老師還注重朗讀氣氛的營造,採用指名讀、齊讀、師生配合讀、接讀等多種方式,使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一位父親偉大的愛。

二、創設情境,走進作者感受愛

在學文過程中,老師注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的.精神。首先創設情景抓住主人公琳達對捐獻器官的不理解,讓學生設身處地體會主人公當時的心情,然後抓住琳達態度的變化及原因,自然而然引出父親的話,並以此作為重點句子進行感悟、交流、品析,最後老師進行情景創設,讓孩子們閉目感受盲童世界的黑暗,並讓孩子們想象,假如自己就是一位接受角膜捐獻的盲童,重見光明後會看到什麼,做些什麼,幫助學生理解:父親所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更是一種無私奉獻的人間大愛!

三、對比理解,解讀文本昇華愛

文章有兩處對比,教師緊緊抓住這兩處矛盾,引領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感悟人物思想變化。教學中,重點抓住課文第5自然段父親的話展開討論,並結合2、3、4自然段進行教學,通過“我”和父親聽到醫生要把母親的眼角膜捐獻給他人時的神態、語言對比,使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父輩的高大形象,對父親產生敬意;琳達14歲時和温迪14歲時對眼角膜捐贈的理解的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温迪的善良可愛,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讓“愛”這一主題得以昇華。

課堂教學永遠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就這節課而言,我認為有兩點值得商榷:其一,“角膜”、“捐獻器官”對學生來説是陌生的,死後捐獻器官對普通人來説更是一個挑戰。課前老師應組織學生蒐集有關器官捐贈的資料,課堂上適時進行交流,這樣既讓學生明白器官捐贈的必要性,又降低了學習難度,可謂是一箭雙鵰;其二,應鼓勵學生課後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讓更多的人瞭解眼角膜移植的現狀,喚起人們的愛心。真正做到立足課堂,輻射課外,既走進教材,更走出教材。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話複述課文

2、抓住語言描寫體悟人物高尚品質,並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3、進行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人文薰陶。

教學重難點:

抓住語言描寫體悟人物高尚品質,並學習作者的這種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的課文與捐贈角膜有關,課文題目是《永生的眼睛》。

看了這個題目,你有哪些疑問呢?題目為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二、整體感知

1、大家已經預習課文了,現在檢查一下你對文中字詞的掌握情況。

個人讀(1)讀準音,②帶着感情讀四字詞語。齊讀。

2、複述課文內容,可以用到上面的詞語。

三、探究文本

1、琳達一家人的行動讓我們感到驕傲。文中有兩處出現了“驕傲“這個詞,請找出來讀一讀。出示:

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這次,我為自己的女兒——14歲的温迪而驕傲。

2、琳達一開始就願意捐贈的父母的眼角膜嗎?琳達開始的態度是怎樣的?學習第四自然段。

3、此時的琳達對捐贈角膜是什麼態度?那麼是什麼使她改變了態度?畫下父親的話,你覺得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

有許許多多的人像父親一樣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着想,孩子們,我看到淚水在你們眼眶中打轉,就把你們的感情帶到句子中,再讀父親的話。

、就是父親的話影響了我,在父親與世長辭後,我遵從他的遺願捐贈了他的角膜,不僅如此,這些話,這一切行為還影響了——温迪,所以温迪才會説(出示):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5、出示: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了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那還留下什麼呢,誰能説一説?課前我們提出的“永生”是什麼意思?現在你明白了嗎?(關愛他人,無私奉獻,愛心)

四、升化主題

琳達這一家為他人着想,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們感動,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事例,請看:

出示:

1、鄧小平爺爺逝世之後,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將生命的最後光輝獻給了愛戴他的.中國人民。

2、在廣東省中山市,一個普通農民工郭光明在他發生車禍死亡後,家人將郭光明的心臟、肝臟、腎臟、眼角膜讓北京、上海、廣州的6名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續或重見光明。

讓我們來齊讀這首詩,感受捐贈者的偉大與受贈者的快樂——

你的眼睛,像遠方淡藍的大海;那永恆的痛苦,像塵土隱沒在你的眼中。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過流水的閃爍,宛如水底的珍珠。

永生的眼睛教學設計15

【教學總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及新詞,並用指定的詞語造句。

2、領悟課文句、段、篇之間的關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課時要求】

1、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2、領悟課文句、段、篇之間的關係。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死後捐獻器官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傳統的看法。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快樂和驕傲。

【教學難點】

抓住父親的語言來理解一家人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看法的轉變。

【教學思路】

1、課內外結合,通過學生查找資料,瞭解人們對器官捐獻的看法。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理解父親的話。

3、讀寫結合,讓學生通過寫倡議書的形式向人們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繼續學習,齊讀課題:

2、師:

⑴本文主要講的是有關器官捐獻的.事。

⑵這是個社會關注的問題,通過你對周圍人的瞭解和網上查詢的結果,談一談一般人為什麼反對或不願意捐獻器官,他們是怎樣想的?

⑶詢問班裏同學是否願意捐獻器官?

二、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學

請你按照順序默讀課文,思考:

1、父親是怎樣教育作者琳達和女兒温迪的?

2、琳達和温迪對捐獻器官有了怎樣的看法和做法?為什麼?

3、課文為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4、邊讀邊畫出相關的詞句,並在旁邊做簡單的批註。

三、小組討論

1、討論要求:

由一個同學負責,其他同學幫助歸納答案。

2、提出不懂的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不了的在班裏進行討論。

3、小組討論,教師行間巡視。

四、學生集中彙報

第一種設想:

提問:你們在小組學習中遇到了哪些不懂的問題?

第二種設想:

學生不提出問題的情況下,按自學提示進行學習。

指導過程:

1、抓住父親的語言:

⑴讓學生讀出父親的語言。(兩處)

⑵理解第一處(第三小節)的意思:

點撥:

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麼説給予別人自身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讓學生理解對自己重要的,對別人也同樣重要)導讀:採用師生對讀的方法。

⑶理解第二處語言(第四小節)的意思:

點撥:

第二齣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導讀:連貫地讀父親的話

⑷有感情的讀父親的話。(自由讀,齊讀)

2、理解自學提示第二題:

琳達:衝父親哭喊、捐獻父親的角膜、捐獻女兒的角膜。

温迪:神態、動作、語言。

指導學生理解“這一刻,我領悟到……一種驕傲。”

點撥:

體會這裏的“驕傲”和末節中的“驕傲”的意思是否一樣?母女倆為什麼會有這種轉變?導讀:學生回讀父親的話。

五、讀寫結合

1、學完了課文,你有了哪些新的體會?教師統計願意捐獻的人數。

2、詢問學生怎樣把學到的內容告訴別人,讓所有的人都知道捐獻的意義?

3、教寫倡議書的格式。

4、學生動筆寫。

5、讀倡議書。

六、總結全文

放錄音《愛的奉獻》集體朗誦父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