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生物

淺析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及其創新應用

欄目: 生物 / 發佈於: / 人氣:3.13W

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是現階段我省主要推廣的一項農業新技術,它能夠很好地解決北方地區冬春季地温低、二氧化碳不足 、以及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導致的土壤生態惡化、土傳病害嚴重等問題。但在推廣過程中,也受到生產後期畦面下陷、前期温度高作物徒長、操作繁瑣、秸稈資源等問題的困擾。因此我們在生產實踐中,對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進行創新,農户能夠根據栽培茬口選擇秸稈反應堆類型,使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能夠得到更好地推廣與應用。

淺析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及其創新應用

一、秸稈生物反應堆行下內置式 此方式是主要應用形式。對於提高地温、補充棚內二氧化碳濃度效果明顯,主要應用於冬茬、冬春一大茬栽培。

1.1、挖溝 配置微型挖溝機 作物定植或播種前, 按20cm~50cm寬挖溝槽,槽溝寬度要小於畦上的定植行10cm左右。温室挖溝槽深20cm~30cm, 每條溝槽中間的間距等於畦距。温室冬茬生產在8月下旬~9月上中旬開始挖溝(先定值、後啟動)

1.2、鋪秸稈

主要選用玉米秸稈,也可選用稻草、稻殼、酒糟、圪囊、雜草等。秸稈用量2000?3500kg/畝,玉米秸拆開捆(不用整捆)鋪滿入槽溝,每畦30kg~50kg,即每個槽溝內鋪用6捆~10捆玉米秸。鋪實、踩實。秸稈鋪施厚度比溝深高出10-15cm,畦溝兩頭的秸稈露出10cm~15cm,利於氧氣的輸入。或利用廢礦泉瓶底部打開插在玉米秸兩頭,輸入氧氣,減少了鋪秸稈兩頭必須露出所帶來的不便。減少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

秸稈上施農家肥 農家肥4000 -5000kg/ 畝,每畦50kg~60kg。化肥混到農家肥中,或在做畦復土中間層撒施。當土壤已經施完農家肥時,可向每畦秸稈上施15kg左右農家肥。

噴施菌液 將宏揚秸桿菌8公斤配2瓶活化劑與80公斤温水攪拌化開,發酵2個小時即可使用。

1.3、做畦

先撒填少量土後,用鍬拍打。隨後回填土,不斷用鐵鍬拍打秸稈和牀面,讓土壤和肥進入秸稈空隙當中。覆土厚度18cm~20cm,不能超過25釐米。使畦高25cm~30cm。畦面適當拍打。畦面進一步調平。採用軟管滴灌,在畦定植行附近鋪雙根軟管帶。低温季節覆蓋白色透明膜地膜。採用整畦覆蓋,邊覆蓋邊壓嚴。禁用畦壟上對縫條型覆蓋和漂浮膜覆蓋,防止氣害發生。

1.4、 澆水啟動 原則:温度需要提升時才可啟動。稈杆澆大水,水面達畦高的三分之二,使上層所覆蓋的.土壤被水洇濕。日光温室冬茬栽培,10月底向溝中灌大水啟動。日光温室早春茬,在作秸稈反應堆時,撒完菌種覆土前就澆水啟動。棚室冬茬、春茬作過秸稈反應堆的當年秋茬不再作。秋茬作反應堆時,在需要提高地温時向秸稈灌水啟動。

1.5、 防蟲 秸稈藏有越冬害蟲的,覆蓋地膜前,畦面噴殺蟲劑防治地下害蟲、蝨蟲和玉米螟。每畝用40%辛硫磷(黃瓜、菜豆不宜)1000倍液噴撒畦面,或用50%敵百蟲乳油800倍液噴畦面(菜豆不宜)。

1.6、定值方法 做完秸稈反應堆7天左右即可定植,儘量搶早。操作行儘量要大,總密度比常規降低(株距比常規增加)10%左右。

1.7、打孔 秸稈反應堆澆水啟動後4~5天及時打孔,保持空氣含氧10%以上。打孔方法在每行的2株之間外側用直徑14號鋼釺子孔,深以穿透秸稈層為準。澆水2次~3次後要補打孔。打孔位置可與前次錯開。沙土地打孔間隔時間適當加長。

1.8、預防過高地温

定植初期地温短時間可能偏高,導致植株徒長,不同果穗的果實差距變大。番茄激素噴花使用濃度降低20%。黃瓜向植株上噴100mg/kg乙烯利 ,一週後再噴1次。

二、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創新應用

2.1、秸稈粉碎生物發酵行下追施創新技術

2.1.1、材料混合 秸稈粉碎2~4釐米,秸稈3000?4000千克/畝。 先將秸稈淋透水,然後按秸稈:土為2:1的比例(體積比)將秸稈與土充分混勻,同時每立方米混施50公斤有機肥,或與常規栽培同量的有機肥。

2.1.2、發酵:將土、秸稈、有機肥充分混勻後,分層撒施菌種(宏陽秸稈降解菌 菌種8公斤/畝、活化劑2瓶/畝),堆成一堆或幾堆 ,進行發酵,在土堆上蓋一層塑料膜,每隔8~10天倒一次發酵堆。一般夏季發酵20多天,秋、冬季節發酵時間適當延長。

2.1.3、在設施內按南北方向,挖寬65~70釐米、深30釐米的栽培槽,兩槽之間留過道,以利通風和透光。此規格的栽培槽需營養基質7立方米/畝。

2.1.4、裝填營養基質:在槽內鋪塑料膜,膜上打兩排孔防積水,孔距為30~40釐米、孔徑為3~4釐米。最好將過道也鋪上塑料膜,可以防止槽邊被踩塌,防止冬季栽培時水分過度蒸發,降低温室內濕度。充分發酵的人工營養基質依次裝填在每個栽培槽內,高度應略高於地面,因在灌水後營養基質會有下沉。

2.1.5、鋪滴灌帶和地膜、定植等其它操作同常規栽培方法。

2.2、行間內置式

在定植作物2個栽培畦或兩攏之間開溝起土,一般寬30-40釐米、深10-20釐米,離開主莖30釐米遠。鋪放秸稈30釐米厚,溝兩頭露出秸稈10釐米,踏實找平,撒放菌種,用杴拍振,回填土壤打孔等,方法同行下內置式。

優點:畦面下陷問題得到解決;不受茬口限制,一年四季都可使用;改良土壤效果更明顯,土傳病害防治效果最佳;同時有機肥能充分腐熟,減少土壤鹽漬化發生,使反應堆技術得到全面提升。但較行下內置式温度提升效果差。應據茬口選擇反應堆類型。

2.3、行間直接鋪秸稈技術

在壟溝或畦間直接鋪秸稈。可以撒菌種 (不蓋土)實行高畦(壟)栽培,也可不使用菌種,可結合行下內置式使用。其好處是前期可降低地表温度,防止陽光直射;後期可提高地表温度,降低濕度,還可減少作業時對過道的踩踏,防止地面板結。

2.4、整根秸稈粉碎結合土壤高温消毒技術

將秸稈粉碎成10釐米以下的小段,2000-3000公斤/畝;宏陽秸稈降解菌菌種6-8公斤/畝, 按説明要求備用;優質農家肥3000公斤、三元複合肥30公斤。清潔田園後先旋一遍地,粉碎的秸稈均勻撒在土壤上,施農家肥和三元複合肥, 噴淋配好的菌液,然後旋耕土壤2-3遍,做25-30釐米高畦或壟,儘量使用滴灌技術,鋪地膜、定植、澆水等,可減少勞動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