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文化

淺析園林中的森林文化與美學論文

欄目: 文化 / 發佈於: / 人氣:9.47K

森林文化,一個古老而充滿活力的課題,它伴隨着人類社會的發展走過了漫長的歷程,形成了具有自己獨特風格和豐富內涵的體系,影響並推動着經濟發展與社會文明進步。作為建立新塑的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關係的重要載體,它幾乎涵蓋了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方方面面。而園林——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佈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當然與森林踱步了干係。它以堆山、疊石、理水作為主要手段,儘量做到有情有景,山因水活,水隨山轉,廊引人隨,步移景異,使遊人的視覺跌宕多變,高低起伏,抑揚頓挫。近年來,隨着科技和工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

淺析園林中的森林文化與美學論文

“人道我居城市裏,我疑身在萬山中。”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國園林其濃厚的文化積澱和獨特的東方神韻,散發出回味悠長的醇香與歷經彌久的魅力。它旨在為人們創造一個迴歸自然的氛圍與自我放鬆的意境。無論是靈秀的江南園林,還是厚重的北方園林,都彰顯着獨特魅力,它們莊重而不失活潑,凝重而不失靈巧。

明代園藝家計成在《園冶》一書中,對開設園林提出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精闢之語,道出了中國古代園林崇尚自然,又不拘泥於自然的思想精髓。它既是造園者歷來遵循的原則,又是觀賞者長期形成的審美共識。從某種意義講,太自然中的山林泉石以及描寫山林之美的詩詞書畫,影響並決定了中國園林的風格與流派。正是由於人們對大自然、大森林的留戀與嚮往,才能從一鹽清水、幾塊碎石、二三樹樁的方寸之間產生置身於名山大川、古術叢林的快感;才能從山水、林木、花草、亭閣,錯落有致的組合之中,感受到迴歸自然、擁抱森林的樂趣。從古到今,無論哪種園林的經典之作,都十分講究突出一個“景”字,其手段不外乎借景、聚景、障景、引景和對景等幾種。其中首推借景藝術,即在有限的造園空間,因地制宜,借景人園。借景的`手法有遠借、鄰借、仰借、俯借和應時而借之分。遠借多以園外的自然山水為主,陶淵明足不出園而“悠然見南山”,白居易草堂身在山中而得匡廬雄奇清秀,北京頤和園依仗着西山秀色之美,無錫寄暢園則以惠山為背景襯托,如此等等,皆為遠借而得之效果而最有趣的要數應時而借,它隨季節變換、晝夜交替,見鄰花而知春,聞桂香而醉秋,夏聽蛙鳴,冬賞山雪;晴有鳥語,雨聞荷聲,展見竹曦,暮響梵鍾。雖一園或缺,卻儘可借而得之。不論哪種造園手段或手法,其目的始終如一,這就是追求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的協調和諧,達到“以人為本,天人合一”的境界。

植物,這個源於森林的園林中最基本的造景元素,作為有生命的活物質,在景觀表現上有很強的自然規律性和“靜中有動”的時空變化特點。園林植物則更是經過長期的人工選擇,以它們優美的形態,絢麗的色彩,自然的聲響,沁人的芳香在園林中獨立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景觀。無論是孤植、叢植,還是羣植,亦或是用於花壇,都別有一番韻味。

當植物受到風、雨外力時,它的枝葉、花香也隨之搖擺和飄散。這種自然動態與自然氣候給人以統一的同步感受。唐代詩人賀知章在《綠柳》一詩中所寫:“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栽去,二月春風似剪刀”,形象地描繪出春風拂柳如剪刀栽出條條綠絲的自然景象。又如高駢的詩句“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是自然界的微風與植物散發的芳香融於同一空間的自然美的感受。蘇軾在《冬景》一詩所描述的“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則一語道出了園林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所形成的“春花、夏葉、秋實、冬枝”的四季景象。這種隨自然規律而“動”的景色變換使園林植物造景具有自然美的特色。從而使人們有一種迴歸自然,迴歸森林的愜意與快感。

“山本靜水流則動,石本頑樹活則靈。”山石水體作為自然式園林的骨架,還須有植物、建築和道路的裝點陪襯,才會有“羣山鬱蒼、羣木薈蔚、空亭翼然、吐納雲氣”的景象和“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園林植物覆蓋山體不僅可以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環境質量,還如同華麗的服裝使山

體呈現出層林疊翠,“山花紅紫樹高低”的山地植物景觀。同時,豐富的空間層次將山上的建築和道路掩映在綠蔭之中,如同畫家繪石點綠,頓增美感。

就中國古典園林而論,它雖然源於自然對象的摹寫,但也無疑滲透了古人對人生世俗圖景的種種構想,或虛安,或清幽,或俗豔,這在客觀上起到了深化造舊手法的作用,並大大豐富了景觀的內涵及外在表現力,並導致了中同人的藝術心境完全融合於自然, “崇尚自然,師法自然”也就成為中國園林所遵循的一條不可動搖的原則。從而使森林的美學特徵在此運用得恰如其道。

近年來,隨着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加大,森林,作為園林的始祖,我們更應順應潮流,從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進一步認識和研究森林,重新認識和協調園林與森林的關係。雖然中國園林有着悠久的歷史,但森林美學的理論和實踐在中國大陸可以説才剛剛起步。怎樣更好的將園林建設與森林文化結合起來,在當代有着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