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5篇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2.14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5篇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

我發現信息技術課中的Flash動畫是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但一直以來也是學生覺得難學的內容。我讓學生把Flash動畫製作與拍攝電影的工序相比較來進行學習,學習效果比以前好多了。製作Flash作品,就像拍攝電影一樣,首先要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是Flash動畫的“導演”,這個“導演”同樣擁有像拍攝電影那樣所擁有的三個必備條件:演員、舞台和影片錄放機。

1、Flash動畫中需要的“演員”就是元件

如果是拍攝電影的話,當導演在拍攝電影之前,首先就是去挑選演員。同樣道理,在製作Flash動畫之前,首先要根據動畫內容的需要來製作元件。一般情況下,筆者在上課的時候,先出示一個簡單的Flash動畫給學生欣賞。看完後,便提問學生:“你知道這個動畫中出現了幾個關鍵的角色嗎?”經過啟發,學生能正確理解和回答後,讓學生打開Flash MX的庫窗口,根據需要的關鍵角色建立元件。然後利用這些元件分別製作這幾個關鍵的角色。如果學生有興趣想進一步改造教師提供的動畫,那就根據實際情況隨時添加新的元件。這種以製作電影的口氣來發問,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雖然他們的繪畫功底可能不太好,但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要完成什麼,有了目標,才會有更強的自信心。

2、Flash動畫中的“舞台”就是場景

拍攝電影時,舞台是演員演出的地方。而在製作Flash動畫時,場景是元件上台表演的地方,它給學生們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現能力與無限發揮創作的舞台。Flash動畫製作的最終過程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在這個場景中,它就像一面鏡子,能時刻呈現動畫創作的過程。所以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去製作,不要怕出錯誤。若出現創作上的失誤,學生還可以對照場景進行糾正與修改,直至完成理想的動畫。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製作Flash動畫中,學生們往往存在一個操作上的誤區,即動畫本來應該是在場景中製作的,但卻經常在元件的內部製作起來,這樣製作出來的動畫就不能播放了。因此,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隨時提醒學生,以避免此類錯誤的發生。

3、Flash動畫中的“影片錄放機”就是時間軸

對於時間軸就像是拍攝工作者手中的影片錄放機一樣,具有錄製和播放的功能。時間軸的錄製功能就是在時間軸上製作幀的過程,它能完全體現出一個學生製作動畫的思維過程。時間軸的播放功能就是在時間軸上播放每一個幀的過程,它控制着動畫在場景中的播放。就像人大腦的神經中樞能控制着人的行為那樣,時間軸控制的是Flash動畫的靈魂,所以它對於動畫的完成尤其重要。讓學生學會在時間軸上自如地發揮創作,是Flash創作的關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開始要讓學生學會一些簡單的基本製作技巧,如:直線動畫等。然後,引導學生去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技巧,使動畫變得更加形象。另外,在時間軸上創作Flash動畫的思路是多渠道的,並且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也是多樣化的,讓學生盡情地在時間軸上發揮他們的想像是我們教學工作的重點。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2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務必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國小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好處,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着深遠的好處。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國小課程有所不一樣,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務必掌握必須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國小都陸續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潛力。下方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國小生對遊戲個性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能夠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打老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務必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狀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光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簡單自如了。這樣,既持續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能夠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能夠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忙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透過超多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透過屏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如我在給五年級的同學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符,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三、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就應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必須的閲讀潛力。能夠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狀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我去閲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透過長時光的訓練,學生逐漸會構成自我解決問題的潛力。

如在教學第7課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忙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最大化、關掉。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務必使用易於學生理解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搞笑、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簡單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潛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3

本堂課是國小信息技術二年級第十課時《輸入漢字》。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使用鼠標,並且初步養成正確的打字姿勢及指法,對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掌握比較熟練,這都為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應該説,學習漢字錄入是學習計算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國小二年級學習漢字錄入對只有7歲的孩子來説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促進成長髮展、以任務為驅動”作為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讓他們成長髮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學會他該學會的東西,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從板書到教具包括課件的設計都力求具體形象、循序漸進,以保證學生學會為根本,只有讓學生在真正學會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學會漢字錄入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輸入單個漢字環節中,我自己製作了一個專門的課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看課件,自己去掌握輸入漢字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其逐步滲透學習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課的知識點,又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全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錄入方法後,我在進一步提高學習難度,引導學生通過輸入一個同音字“打”發現候選條,並通過輸入“弟“字總結翻頁按鈕的作用,接着引導學生自己尋找不同的翻頁查找漢字的方法,這幾個字的出現是隨着知識點的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出現,使孩子在這幾個漢字的錄入過程中,不斷的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學會基本的漢字錄入。

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對特殊字“綠”,故意設置難度,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並適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經過學生間的協作互助,這一知識點,學生都能夠順利掌握。

這樣的課堂教學貫穿學生學習過程始終,對今後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4

信息技術五年級上第六課——“應用圖片”

在本節課中,我的引導以及講解過多,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想得少,説得少,這與我們所倡導的“以學生為主體”是不協調的。我是一個新老師,對於上課的時間以及節奏總是掌握不好,總是認為學生回答不上來問題所耽誤的時間是一種浪費,所以對於新知識以及難題我總是不想讓學生來回答,而是自己在上面講解。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第一,讓學生説的過程中,是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在腦海中整合的過程,這並不浪費時間;第二,學生回答問題是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想問題並且進行表達,這樣其他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第三,讓學生回答問題可以檢測他們的掌握情況,使教師心中有數。總而言之,讓學生多想多表達,是十分有意義的,我以後一定要做到以學生為主。

應該更加入手的讓學生進行自主式學習,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嘗試操作”,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培養他們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採用“任務驅動法”、“演示法”、 “半成品教學”等教學方法,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學習的平台,使學生主動愉快的學習。運用圖像、文字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吸引學生主動地去學習,提高教學效果。自主探究法、小組互助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互助的能力。模擬情境體驗、感受,在模擬的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觀,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5

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工作一件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在機房上課時後的紀律問題。面對學生為數多,接觸時間少,不少同學姓名也叫不出來,深入思想輔導教育難以落到實處,遇上一些不聽話的學生,總不能因少數幾個耽誤大多同學的學習機會,因此難免會感到課堂紀律不盡人意,自己又累得要命。

究竟如何管理好課堂紀律呢?我一直在思考着。罵、懲罰那都是我自己極不願意的做法,我希望的是學生們都能自覺地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學生坐姿端正,不交頭接耳,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説話,舉手發言等等,這被不少人視為良好的課堂紀律,開始時我也這樣認為,然而,細心一想,卻發現它的不足之處。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常常意味着他們能按教師的預想,教師的模式,教師要求的方法從事課堂學習行為,就是學生能理解教師的意圖,順應教師的思路,密切“配合”教師共同所謂教學任務。然而時代在發展,我們呼籲課堂的民主化、人性化,我們的教育方式和理念發生改變,孩子是我們教育的上帝,要給孩子充分發展的空間,老師也不能再用老一套的管理方法管理學生了。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根據自己平時的實踐,總結了一些維持信息技術課堂紀律的方法:

一、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由於國小生的好動、好奇心強,對於信息技術這一門可以動手實際操作的新學科有很大的興趣。但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完全依據教材介紹的知識對學生進行教學,讓學生掌握粗淺的知識後就反覆不斷地作同樣類型的練習,那麼學習就會變得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學生剛激發出來的那一點點的學習興趣,以至成為一種新的學習負擔。如果不及時調整,學生就可能做起小動作,甚至開始搗亂。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備課過程中深挖教材,改變教學策略,讓教學過程更有吸引力。

二、精講多練,集中學生注意力

“精講”,是指對於學生自己看得懂的、易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讓學生自學;而對於一些較難的知識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讓學生掌握要領。“多練”,是指讓學生儘可能多地參加實踐操作,從而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實際操作時,教師加強巡迴輔導,及時解決學生髮現的問題。這樣學生的精力就會集中到學習內容上去了。

三、加強課堂教學的互動

互動可以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小組合作實際上是一種優、差的合理搭配。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優生髮揮特長,施展才能,差生盡其所能,學有所得。這實現了學生資源的共享利用。這種互動能夠調動優、差生的積極性,將會明顯的改善課堂紀律。

四、結合班級管理方法

我帶有16個班級,我發現有個別班級有些特殊,學生好像有些與眾不同,我用盡了我的對策,效果不盡人意,我就主動與班主任老師溝通,得知他們班有一套獎勵機制——分組打分,獎勵先進組。在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與批評,班幹部進行登記,統計到班級中。我持之以恆發現這個班級紀律明顯有了好轉,不再覺得這是一個特殊的班級了。

五、提升教師自身的魅力

要維持好課堂紀律,教師必須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而威信的樹立又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

六、合理運用學科資源

信息學科的課堂是一個電子課堂,學生在行動教師是可以隨時監控的,通過遠程控制,容易讓學生潛移默化的轉變。剛開始,我經常聽到這樣的喊歎——老師好厲害啊,在講台給我輔導;老師上課控制了我的電腦,有沒有控制你的?老師網絡水平好高啊!

其實那是什麼老師厲害,什麼水平高啊,只是將課堂教學軟件很好的利用罷了!

可見,要根本上管理好信息技術的課堂紀律,我們教師應該立足於人的發展,對學生既要嚴格要求,又要體現人文關懷。因此教師應要多一些人性,多一些理智,對學生多一分關愛,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寬容!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6

課文主要內容:

1、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叫“埃尼阿克”(ENIAC)與1946年在美國誕生。

2、計算機硬件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五大部分組成。

3、運算器和控制器統稱為中央處理器(CPU)。

4、存儲器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5、電子計算機經歷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等四個發展階段。

我就所講授的這一課談談自己的教學感受:

1、我認為“導入和小結”是課堂的點晴之筆,即使準備的時間緊張,但在“導入”環節的設計,還是費了不少的時間。由“計算機能做什麼”——一幾乎每個同學都能回答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沒有難度,感覺輕鬆。老師就着學生的回答,比如,有的同學説“用計算機聽音樂”,與人類比,人是用嗓子唱歌,那計算機用什麼部件就能發出聲音呢?引出了本節的內容——計算機怎樣計算的及工作原理。引入學生的生活經歷,簡單、自然的思維引出了本節的內容,讓學生沒有陌生感。

2、教學內容安排緊湊、有序。由學生看到的自己面前的計算機,説到外部設備;由神祕的主機箱説到主機的組成,又由設備説到設備是怎樣工作的,這種“由近到遠,由淺入深”的循序漸時的安排,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易於接受。

3、重、難點突破有“法”。計算機是怎樣計算的是本節課的重點,採用任務完成法讓學生完成任務,講解學生完成計算的過程,來完成計算機工作計算的過程。

4、注重細節設計,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5、有待改進的幾個方面。完善每個硬件的講述內容,規範語言;演示工作原理中的實例時,將程序編寫過程加入進去效果會更好;現場拆機箱,發硬件,會讓學生感覺更直觀。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7

三年級剛剛開始設立計算機課,他們對於計算機課的認識就是玩電腦,玩遊戲,上網聊QQ,而認識鍵盤雖然在教科書裏為新的知識,但是大多數可以説所有學生都認識鍵盤,也是他們所熟悉的,如果還是教鍵盤,這無疑就成了他們拒絕學習的理由。學生必定會吵吵嚷嚷要玩遊戲。那該如何上好這堂課,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已經非常熟悉鍵盤了,那我就來考一考你們”,學生一聽到老師要考自認為非常熟悉的內容,紛紛舉手示意回答,我心裏一樂,他們有點得意過早了。“DELETE這個鍵是做什麼用的”“為什麼我的數字鍵盤不能寫入數字了”“F1~F12用來幹嘛呢?”學生本來還很活躍的爭相回答,突然一個個萎蔫了一樣把手放下了,教室了安靜了下來。

只要有了學生不懂的內容,那樣教學起來就方便多了。很順利的把鍵盤的功能講解完,學生也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平時所玩的那只是鳳毛稜角,信息技術還有很多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

快下課前6分鐘,我給每機發了一個小遊戲,用來熟悉鍵盤的操作和功能,學生一看到有遊戲可玩,在快樂的遊戲中又熟悉了課程的內容,不知不覺他們的一堂信息技術課結束了,從他們的表情和言語中表現了幾百個不願意下課的感覺。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國小特徵的信息技術,不能太理論,要將遊戲知識兼併,把知識融匯到遊戲中,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8

三年級——《美化文檔》

這一課有兩個內容,一是插入藝術字,二是插入形狀素材,開頭先以複習的形式從網上下載文字、圖片,進而將其複製到文檔裏,在粘貼文字時,順便讓學生看了無格式文字粘貼的方法。然後插入圖片,這些都是上一課的內容,所以又重新提了一下,在這些基本的東西完成後,這才開始講今天的內容,首先是插入藝術字,由於在課本上有關於桑蠶的藝術字,所以以此為範本來操作,不過在選擇藝術字的形式時發現wPS文字中似乎沒有這一種,後來只好找了一種相似的來做,接着讓學生自己來操作,原要求他們也下載文字和圖片,後來發現學生做得太慢了,便放低要求,只要是要求他們插入藝術字,接下來談插入形狀素材,在一班講時有些亂,在二班便直接照書上的,選幾個例子作為典型講一下,這樣一來,速度便快了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操作了。

四年級——《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這裏的歷史是指電腦方面的,而在課本中則稱為計算機,我們通常所説的電腦,應當是計算機的一種,即過去課本上所説的微型計算機,又簡稱微機,只是現在沒人這麼叫了,而國小生經過兩年的電腦操作學習,在這裏作一個小結,接下來的兩個年級將學習Logo,機器人、物聯網,這些知識相對於三四年級而言,與電腦的關係已經略遠了些,我想課本在這作小結的原因可能就在這裏,本課一共分三塊內容,一是計算機的簡史,課本中談了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大規模及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在我看來,三四兩個可以屬於一類,即使分開,第四代的時間也是相當長了,因為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也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而第四代則延續了好多年,依我看,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又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因為從那時起,微軟推出的操作系統windows,使得普通百姓也可以操作電腦了,不再像過去只是少數專業人員的物品。第二部分談計算機今後的發展,課本上用了幾個“化”,我覺得學生似乎對於微型化與巨型化不一定好理解,其實看書就可以知道,這是計算機的兩個不同發展方向,課本中在此介紹了銀河計算機,再就是生活中用的平板電腦,龍芯電腦一體機,書中沒有説手機,我覺得似乎可以算進去。最後一部分是信息技術的前景,印象中去年的書本上沒有這一塊,書中談了諸如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方面的東西,我覺得教師如果説得好,學生還是應該感興趣的,可能我在這方面還有欠缺,自然效果不太好了。

五年級——《機器人比賽》

備課時發現,上一課的沿線走的內容其實也是為本課準備的,按教學設計,要進行沿線走的比賽與避障比賽,所以我在下午的課上仍是談避障,在開頭談這個概念時,在黑板上強調了Io6的設定,即Io6為0時表示無障礙,為1時表示有障礙,或者説有障礙時,收到信號的傳感器Io6顯示為1,對於這一點,然後便開始操作,通過前兩次的摸索,發現這一課與前面兩課相比,還是比較簡單的,它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書上説的條件為真,一是書上説的條件為假,所以在設定好了Io6的前提下,在條件循環內加入兩個單分支,前一個條件為真,後一個條件為假,而機器人的運轉則是通過設置直流電機來實現,當條件為真的時候,則設定為正轉向前,當條件為假時,就設定為停止後退,所謂後退,就是直流電機反轉。並且加上延時裝置。在設定完成後,還找學生説説,各個程序代表什麼意思。後來讓學生自習的時候,我附近有兩個女生竟然也操作了一遍,這比較難得。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9

學生最愛上什麼課,就是我所教學的:信息技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這種愛好往往表此刻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到達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的教學資料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僅僅要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用心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用心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用心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潛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讓學生成為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主角,主動地去發現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這就要求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自由,賦予學生自主選取的權力,選取方法是自由的。建立多向的交流環境,學生能夠問教師,也能夠互討論,還能夠查資料來解決。我們能夠明確地告訴學生:教室是你們的,電腦是你們的,老師只是你們的學習夥伴,能學到多少知識,全看你自我的了

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堂課下來,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狀況,根據自我的選取到自我感興趣的知識,真正成課堂的主角。學期末我還讓學生嘗試,自我給自我的作品打分,學生的誠實、信心也是我所教學的體現。

教學的確是一門藝術,而且這門藝術又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即教師又要趕進度,又要儘量把課上得生動,的確很不容易。你能夠嘗試着課前先告訴他們透過本堂課的學習能夠解決哪些問題,把這個結果透過實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調足他們的胃口,然後再上課,這樣他們也許會更有興趣,同時,聽課時也更有方向感。還有,可能的話課下跟學生多交流,可能會更明白他們的想法。其實,有時候學生對信息課不重視,也不完全是課業負擔的問題。

總之,我覺得只要付出總是有回報,看到學生獲獎的高興,也是我的成績的認可,當然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學生正渴望老師用知識去澆灌。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0

隨着教育改革深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適應21世紀的需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材和勞動者。教育部決定,從20xx年開始用5-10年的時間,在中國小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努力實現我國基礎教育跨越式的發展。各重點中國小都開設了電腦課。作為新開設的學科,學生在電腦課中怎麼學?學些什麼?教師該如何教?很值得我們探討和研究。本人在電腦教學實踐中也作了一些試驗和探索,下面就電腦課教學的談談個人的一些心得。

一、電腦教師首先要具有自學能力,創新精神,有強烈的責任感。

作為一名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更新知識,掌握最先進的技術。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學生,才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信息素養環境。我們可以採用Flash、PowerPoint、Authorware等軟件進行課件製作,然後通過投影演示,使操作步驟形象生動。目前,一些網上學校相繼出現,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可較快地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另外,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特色資源網站,以便於學生搜索素材。教師可以製作個人主頁,並建立留言簿、聊天室、BBS以及E-mail鏈接,這樣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流一些經驗和體會,並能實現網上同步或異步輔導和網上答疑。

所以,如何教,教什麼,特別是在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標準的情況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素質了。我們很難想象,毫無自學能力,沒有創新精神,對電腦教學沒有強烈責任感的教師,能夠培養出符合現代社會要求的學生。

二、激發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來學生對學習電腦是具有非常濃厚的興趣的,但有的教師在教學電腦時採取灌、壓的方式,不但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使學生原有的學習興趣喪失貽盡。

在電腦教學中可以這樣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熟練電腦鍵盤,掌握英文字母在電腦鍵盤上的分佈時,有很多人都是用的英文打字教學軟件《TT》或《CAI》,不過我發現這個軟件很少有學生真正愛用。我校一年級起開設英語課,因而我讓學生打出如RED GREEN BLUE COMPUTER CHINA YES NO OK HAPPY BISTDAY VCD EXIT END HELLO等學生感興趣的單詞。還可組織學生比賽,讓學生在電腦中打出A~Z和a~z看誰打的又對又快。學生不但迅速地熟練了電腦鍵盤,掌握了英文字母的鍵盤位置也學習了英語。

通過其它手段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目的。時下在學生中最流行的是網上聊天。如果在電腦室安上一個局域網的聊天程序,我想學生的打字速度和技能的提高將會有一個飛躍。

三、電腦教學要注重學生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前面已經提到過,電腦知識的更新換代是相當快的,因此教育學生掌握某種系統或程序,並不是電腦教學的重點和唯一,而重中之重是讓學生了解電腦工作的特點,具備知識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人們在使用電腦時,很少有人對某一軟件進行系統的學習,往往是在實踐中挖掘和掌握。有些電腦知識,在教材或操作手冊中並沒有,如DOS6.0命令dir的一個特殊用法“dir,”。因此,很多人使用電腦時,總是這樣想,“要是電腦有功能就好了”。具有如此想法的程序員,設計出了更加方便和完善的程序;具有如此想法的使用者,通過實驗掌握了這個方法。這些都是創新和實踐的結果,也是自我學習的體現。

四、電腦教學要注重討論式和啟發式。

對於教師的教學,大部分學生能自覺接受的,有一部分是被迫接受的,還有少數學生是採取牴觸的態度。就是樂意和被迫接受的同學,也不見得能夠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果是其它學科,沒有接受而要想法把它搞懂,這樣的學生可能會很少,但電腦這門學科卻不同:眼看着其他同學玩得很好、很有趣,自己不玩怎麼忍受得住呢?怎麼辦,“老師我是不想問也不敢問的,問同學吧!”如果其他同學也不會呢?“那就討論!”

如此的討論,即省了老師的事,又讓所有學生都掌握了知識和技能。

五、電腦教學要注重學科的交互性。

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鼠標,讓學生欣賞素材(如長城,北京、動物、植物等),不但熟練了鼠標的操作,也擴大了學生的視野。

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地使用鍵盤,教學生打出常用的英語單詞或短語等,這既熟練了鍵盤,也學習了英語。可以在電腦課中寫一篇日記、抄寫點生詞、名句等;可以在電腦課做幾道數學題;可以在電腦課中畫一幅畫。總之,電腦課中可以滲透其它學科的內容,這樣了體現當前的素質教育。

六、電腦教學要採用“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符合探索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學習操作類的知識和技能,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任務驅動”教學法使我們的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在某個學習階段,緊緊圍繞一個既定的目標瞭解相關知識和操作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我在教漢字輸入時,讓學生在寫字板內寫幾首學過的自已喜歡的詩、寫一篇日記、寫一個故事等自已喜歡。比如3.8國際勞動婦女節、6.1兒童節、6.22國際環保日等時,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或畫一幅畫或在word設計賀卡或設計一組幻燈片。

如果在電腦教學中,時時處處注意了這些,學生學起電腦來就既不會感覺到枯燥乏味,又能使各方面都得到鍛鍊和發展,老師也就不會覺得無內容可教了。

七、大力開展信息道德教育。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人類的生活方式和方法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一些不良因素(如計算機病毒、網絡色情、網絡欺詐、網絡黑客等)所產生的不良影響也給青少年的成長帶來干擾。尤其是中國小生對信息的識別、分析、判斷能力不強,自律抗誘能力較弱,因此信息道德的培養是信息技術課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

電腦學科還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將眼光僅僅侷限於課本,只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認真實踐,及時總結,才會有創新,才能提高學生學習電腦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也才更能為培養21世紀實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完成由學生的被動學習到自覺學習的飛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造發揮能力。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1

《文件夾》這個單元主要講了文件夾的創建,文件與文件夾的重命名、複製、移動、刪除等操作,在掌握這些基本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整理文件與文件夾,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即做事要有條理。這是一節很重要的課,學生雖然一直在與文件、文件夾打着交道,但是學生還沒有從理論上分清楚文件與文件夾的一些操作,包括一些名詞,學生還不能夠將它們組合到一塊兒。因此,講這一節課在學生已有一定關於文件和文件夾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是很有必要的。

這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不易理解,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適當地舉出生活中學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而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把這些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同一個生活情境中,由情境引入問題,讓學生聯繫生活來解決問題。文件的複製與移動是難點,我能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理解兩者的區別。但是在學生操作時,我還發現有些問題:

1、學生運用右鍵菜單進行文件的移動和複製操作時,容易在選定區域外單擊,找不到剪切和複製命令,在教學時要強調選中。

2、學生在操作時,選中多個不連續的文件或文件夾時,需要按住ctrl鍵,但學生容易出現複製出很多個文件或文件夾,需要提示按住ctrl鍵時,不能移動文件或文件夾。

反思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師應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及幫助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術課應注意以下幾點把握:

1、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把握:應能夠抓住教材重點,明確教學目的,不應為創造而創造、刻意更改教材內容,要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對學生經驗及認知規律的把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做,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鍛鍊學生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培訓團隊精神。教師則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2

本節課以大海深處搖搖曳曳的水草和熱帶魚作為切入點引入學習的課題,生動活潑的魚兒可以激發學生動手畫畫的興趣,學習用曲線工具繪製曲線並進行自由的構圖,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由於本課中使用曲線工具繪製單弧曲線與雙弧曲線是學生較難掌握的操作,而其中單弧曲線的繪製對學生來説是難中之難。因此,本節課採取如下教學環節的設計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地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才能達到,思有方向,學有目標,獲有新知,用有創造的目的。上課伊始,我以創設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為情境導入新課,讓耳熟能詳的“尼莫”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滿腔熱情的投入到學習中來,給整個教學過程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聯繫生活,感知曲線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也需要我們將教學活動和現實生活背景密切聯繫起來,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習,把知識性的東西轉換成操作能力,真正體現出信息技“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原則。導入新課,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本人緊接着用課件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帶有曲線的例子,並配上旁白: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與風景,你會發現很多有曲線的畫面,曲線工具在畫圖軟件中可以説是一個應用廣泛的工具。各種的曲線線條可以構成魚兒、高山、山路、河水、柳枝等許多線條優美的圖形。學生通過觀察、傾聽、領會了解曲線繪製在畫圖中的重要地位。

三、循序漸進,分步教學。

由於本課中使用曲線工具繪製單弧曲線與雙弧曲線是學生較難掌握的操作。五彩斑斕、千姿百態的深海魚,在婀娜多姿的水草中流動,這景象往往讓人心曠神怡。怎樣用曲線工具畫魚兒的方法呢?在教學活動中採用循序漸進,分步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人採用了四步驟完成了教學任務:

⒈魚兒圖形有組成。鼓勵學生自主觀察圖形並引導學生説出魚兒的構成。

⒉組成魚兒圖形的線條與圖形。引導學生觀察魚的構成,找出魚兒的線條和圖形有: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圓形,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營造積極回答的課堂氣氛。

⒊繪製單、雙弧曲線線條。引導學生閲讀教材中的操作説明,讓學生學會用曲線工具來繪製出魚兒的圖形,讓學生有目的地操作。

⒋繪製魚兒。讓學生自己嘗試一下畫出其他圖形的魚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3

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已引起了教育的深刻變革。合理的信息技術教學設計與應用,有可能帶來整個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教育過程的積極變革。但實踐也讓我們看到,缺乏現代教學理念的指導和有效的教學設計,信息技術的課堂應用也存在諸多誤區。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應用信息技術於課堂教學是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要求,是教育自身改革和發展的需要。開展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益,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手段之一。再者,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合理應用,對於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教學能力,拓寬解題思路,發展智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都有着積極的作用。另外,更促進了教師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深化課堂教學的改革。

作為一名當代數學教師,如果能夠熟悉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理論和操作技能,並能依據教學標準,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其基本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調從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將實際問題抽象化,與學生價值觀等得到進步和發展。再者,在國小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合理選擇現代教學媒體,且使之與傳統的教學媒體及常規教學手段合理結合,就能夠極大地豐富課堂教學,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遷移,並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

一、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體現

信息技術在國小數學課堂教學中已得到相當的實踐,並體現出諸多優勢,歸納起來,主要有:

(一)圖、文、音、像並茂,能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情感、注意力和興趣。

(二)直觀,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並能突出要點,有助於一些教學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4

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富有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避免空洞繁瑣的講解,將操作技術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聯繫起來,對於學生而言,將教學目標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在任務中學習”是我這堂課設計的核心。從一開始的“如何是自我介紹更有個性”探索如何利用背景等工具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豐富,到“插入新幻燈片使自我介紹更豐富”激起學生為自己的作品添加更豐富內容,以及後來的“添加自己的作品讓自我介紹更個性”這些環節,我始終將操作方法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始終堅持讓學生在興趣中自己找任務的理念,這一理念是我認為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該做的,也存在着許多的困惑之處,這種設計理論,對課堂的動態生成體現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師的預設為主,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為主,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那這種教學方法也是無從下手的。

上述任務的設立,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實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求知和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在進行“動畫設計”這個環節,當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時,當學生髮現自己的作品也能動起來時,那此起彼伏地響起在教室裏的歡呼聲,那滿臉驚訝、欣喜、興奮、激動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覺得,如果這些問題不是靠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去解決,學生會有這種愉悦的情感體驗嗎?學生會有積極主動的思考嗎?他們的探索慾望會強烈嗎?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15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四年級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四年級教授的是計算機入門知識,。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學習特點,我現將本學期以來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一、打好紮實基礎,養成良好習慣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本學期剛開始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大部分學生接觸過電腦但沒有系統的學習)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覺得幫助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開展教學工作。

對於剛開始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説,他們一般都有較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但較迷茫,不知從何處學習。此時,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計算機的發明、發展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然後,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紹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用我們人身體的各個部分來類比計算機的組成部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原理。接下來,我用玩遊戲的方式介入鍵盤的操作知識的講授。對於剛學習計算機的學生來説,練習鍵盤本來是一件單調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我選擇了金山打字通軟件,該軟件裏面有打字練習遊戲。從此入手,學習變得輕鬆有趣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鍵盤操作。

二、合作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樂趣

四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學期的幻燈片製作課程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題製作項目。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主題製作項目,自己蒐集製作所需的圖片、聲音、動畫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創意設計,然後製作完成各自的主題項目。在此過程中,我主要是講解關鍵的製作技術,同時輔助各小組,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根據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學生基本上能製作圖文並茂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掌握各種幻燈片製作技術,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協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精神。當然,項目完成的質量還不算太高,諸如創意設計還有待提高,我相信經過進一步努力學習,學生會有長足的進步。

教學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如何進一步組織好學生、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我長期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將一如既往的紮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標準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