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熱】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欄目: 信息技術 / 發佈於: / 人氣:1.87W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擔任國小四年級的信息技術課教學,四年級教授的是計算機入門知識,。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知識結構及學習特點,我現將本學期以來的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一、打好紮實基礎,養成良好習慣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本學期剛開始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大部分學生接觸過電腦但沒有系統的學習)作為信息技術教師,我覺得幫助學生打好紮實的基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顯得尤為重要。為此,我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開展教學工作。

對於剛開始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來説,他們一般都有較濃厚的興趣,積極性較高,但較迷茫,不知從何處學習。此時,我以講故事的形式介紹計算機的發明、發展過程,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下接受計算機基礎知識。然後,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紹計算機的組成原理,用我們人身體的各個部分來類比計算機的組成部件,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計算機的基本組成原理。接下來,我用玩遊戲的方式介入鍵盤的操作知識的講授。對於剛學習計算機的學生來説,練習鍵盤本來是一件單調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我選擇了金山打字通軟件,該軟件裏面有打字練習遊戲。從此入手,學習變得輕鬆有趣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鍵盤操作。

二、合作探究學習,體驗學習樂趣

四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一定的計算機知識,具備一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學期的幻燈片製作課程教學中,我主要採取的教學方式是讓學生分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題製作項目。每個小組選取一個主題製作項目,自己蒐集製作所需的圖片、聲音、動畫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創意設計,然後製作完成各自的主題項目。在此過程中,我主要是講解關鍵的製作技術,同時輔助各小組,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根據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學生基本上能製作圖文並茂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不但能掌握各種幻燈片製作技術,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協作的意識,增強了團隊精神。當然,項目完成的質量還不算太高,諸如創意設計還有待提高,我相信經過進一步努力學習,學生會有長足的進步。

教學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如何進一步組織好學生、組織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我長期值得研究的課題,我將一如既往的紮實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標準的完成各項教育教學任務。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2

這節課能否上好,我覺得學生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如果學生操作基礎紮實,而且比較熟練的話,那對教學是非常有利的。教師不但可以流暢地按教學預設進行教學,而且可以把主要精力花在幾個重點環節上。相反,學生基礎不牽固,不但新授內容無法實施,更會打亂原有的教學預設,使課堂教學成為舊知識的補習課。

2、對教材和教學方法要學會靈活處理。一堂好的課不能按部就班地照書本進行。必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處理。內容太多的要進行必要刪除;太少的進行必要的充實;要求太高的要適當放低。對於這節課,我覺得對教材的處理還是恰當的,既把握了重點和難點,也照顧了學生實際操作水平。

3、學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於信息技術課來説,主題往往是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一個載體,教師儘量要通過有一定人文意義的、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的主題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做到了這點,對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儘可能給學生找到適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點的童話短文,短文擬人化,通俗易懂,學生更易於接近,明白從中的道理,達到教育的目的。如《小熊過橋》和《小山羊》通過這些短文講述了善待朋友,廣交朋友,尊敬長輩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從小關愛他人,團結互助的良好意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也只有發揮本學科的優勢,才能揚長避短!在本課中,導入主題用的《小山羊》的演示文稿播放,比較兩張幻燈片的文字有所不同嗎?課件圖文並茂,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今天的學習任務是《讓文字變漂亮》的知識,效果很好。這使我深深感受到備課不僅要備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要深入地鑽研本課內容,一定抓住這課的重點知識導入新課內容,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學習和研究探索。達到師生互動交流,課堂和諧。在佈置練習完成後要展示作品,生生互動給予評價,這樣才能牢固地學會了知識。也為學生交流提供了平台,豐富的教學素材,看到優秀作品的展示,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突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揮,營造了必要的情境,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5、本課不足之處,練習對學生定位太高,有的沒有輸入完小短文,就沒法進行文字修飾。因此,我又在上同一節課時設置練習是針對短文,讓學生對文字修改,學生表現很好,積極動手操作,個人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完成了這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學習勁頭十足,真正的掌握了文字修飾的操作,作品是百花齊放,新穎,充滿着大家的智慧和創造力,具備着的良好信息素養和潛力。呈現了一個鮮活的課堂氛圍,意猶未盡。師生表現的是極佳的狀態。

6、通過對知識和技能的逐層推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並且在完成相應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認知、熟練操作。學生有差異性,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在教學中要善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關愛學生的發展,也體現出教師良好的師德風範,是推動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門學科上都有進步,掌握信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3

現在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上,斷層現象十分嚴重,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現他們掌握程度,從而對他們的教學採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如何來吸引學生。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有很多的課程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如遊戲、FLASH動畫演示、等多種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中去,與教師實現互動,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怎樣用學生理解或掌握的方法去教他們自己去學習,如何去掌握。那麼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我們就不會出現上課不認真聽,冷場之類的情況。

學生的掌握知識程度參差不齊,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不同,如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是我們每一個老師任務。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索性就不高興做了;任務太低了,好的學生完成了就沒有事做,就可能會製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佈置任務,也可以讓學有餘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展。

以前我總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理解潛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理解潛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樣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潛力的培養。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潛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潛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好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務必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潛力。因此,以下方法能夠嘗試: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資料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我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最後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帶給了超多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

只要"我説你做"就能夠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資料,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持續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持續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但是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用心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能夠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潛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狀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能夠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務必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務必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貼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貼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資料,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持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4

《鏈接少兒網站》是安徽省信息技術教材第二單元第7課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製作網頁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較完整的應用,並從中引出了網頁的靈魂——超級鏈接。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超鏈接知識;學會在文字、圖片上插入超鏈接; 通過鏈接網站,培養學生負責任的使用信息技術網站意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文字和圖片上插入超鏈接。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超鏈接概念,會編輯超鏈接。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引導自學型的模式進行了教學設計,並組織課堂教學。在導入部分,我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對超級鏈接的理解,進而讓他們在操作點擊文字和圖片鏈接觀察效果,對比文字鏈接和圖片鏈接的不同點,進一步感受超級鏈接,最後我做總結,並告訴他們超級鏈接的對象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圖片還可以使flash動畫,從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並順其自然的導入新課。

在新課的插入表格環節,由於學生已經有了設置表格的基礎,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進行組內學習,小組長很認真帶領同學們自學並完成操作任務,我在巡視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對學生閲讀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觀察課本中圖表所示的設置步驟,此環節學生學習地很輕鬆。

插入文字鏈接是本課的重難點,插入超級鏈接步驟,學生們很容易掌握,但對於編輯超級鏈接,特別是文字鏈接的樣式,學生掌握有難度。因此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的組內合作學習難點問題收集,在小組彙報時,由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解決,而在組內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同學設置了不同的任務,一節課下來,每個同學都有收穫。

由於有了插入文字鏈接的基礎,圖片鏈接設置難度降低了,因此我讓同學們先自己設置,再看書,多數同學在沒有看書的情況下,都很輕鬆的完成。

在最後的反饋練習階段,我讓學生完成了課本練習“一‘網’打盡”網頁的製作,準備好模板,學生只需要做文字鏈接並設置文字鏈接的樣式,至此多數同學都已經掌握了文字鏈接的設置步驟。

總的來説,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特別是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組內分工要合理,要讓每個同學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個同學都有收穫,這對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水平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由於接觸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對信息技術素養、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確,但通過其他老師的相助,感覺自己還是在成長,比如,從以前的完全放任學生去做到現在的適當的組織,從找不到重難點到掌握突破重難點、、、。以下我來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感受。

一、導入沒有及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前,我覺得上課鈴一響就應該馬上上課。但通過萬老師的講解,我才發現原來上課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話説:“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節課的導入階段,我並沒有關注學生,直接進入導入階段,沒有與學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學生感覺有點“蒙”。導入時,我採用的是“採訪”來學問學生喜歡的網址,應該來説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但可能由於我的聲音比較小,所以,很多學生沒有參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場”。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夠

教學活動是教師引起、維持或者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而這些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的。信息技術課程由於起實踐性與工具性特點,更加應該具有學生主體的理念。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總是在他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其對新知識的理解並發展其認知結構的。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5

隨着素質教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我國已經確定在中國小中普及信息技術教育。上好信息技術課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上機操作這一優勢,並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下面談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課由於其自身的特點,很多內容極具抽象性,傳統的單一模式教學已經很難適應。而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可以將數據、文字、圖象、聲音有機的融為一體。並且製成課件後,還可以按教學的需要隨時變換組合,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培養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為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師,蒐集素材,自己整理並製作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合成多媒體課件。

二、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若詢問100名學生:“你喜歡上信息技術課嗎?”會有99人説“喜歡!”學生這種高漲的學習熱情,教師無論如何也不能讓他們把期望變失望,不管學生的“底子”是多麼的參差不起,教師都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望。因此,選取最佳的教學形式,才能真正讓學生對每節課都有新鮮感。

在教學中,我化靜態為動態、變抽象為形象、變虛為實,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給低年級上計算機課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學生鍵盤上的字母不認識,更談不上讓他們去記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給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講解帶來很大困難。通過實踐,我把有趣味性的內容、圖形編製成動畫、配上音樂、設計新穎的導課,讓學生欣賞,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或找一些較貼切且又能讓學生感興趣,能輕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顯著。

三、重視作業的處理

信息技術學科中的作業易被教師所忽略,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重要環節之一,教師佈置合理、適當的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學習效果。由於信息技術教育學科可操作性強,所以佈置作業應多注重實際,與上機操作及上機報告結合起來。

在教學中,我將探究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給他們多一些表現的機會,多一份創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給學生一種到達成功彼岸的力量。

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濃了,課堂教學的形式多了、新了,師生間的氛圍和諧輕鬆,教學效果必然明顯提高。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也將越來越被人們重視,我想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必將逐步走向成熟、趨於完善。

總之,信息技術教育課要根據自身特點,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和上機操作這一優勢,並注重和其他學科的整合,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6

學生最愛上什麼課,就是我所教學的:信息技術。學生愛上信息技術課,這種愛好往往表現在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導入,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我的教學內容中,既注重傳授知識,又注重讓學生理解電腦獨特的思維;不僅要會使用電腦,還時常想一想,為什麼要這樣設計,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這個程序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思路。

在課堂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尤其是創造性思維,鼓勵學生大膽地質疑,作出別出心裁的答案。學生智慧的激活,會反作用於教師和其他學生,使其能在更高層次上積極思維,從而在師生、學生間積極思維的互動中,不斷閃耀出智慧的光芒。師生可從中盡情地去體驗教學創造美的樂趣,並可獲得教案目標之處的收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關注知識的結構和學習學習的認知結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和獲得的能力的遷移,使這些結構具有適度的靈活性。讓學生成為主角。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進入主體角色,主動地去發現學習從而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

這就要求在一節課中,讓學生充分體驗到自由,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力,選擇方法是自由的。創建多向的交流環境,學生可以問教師,也可以互討論,還可以查資料來解決。我們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教室是你們的,電腦是你們的,老師只是你們的學習夥伴,能學到多少知識,全看你自己的了

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在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每堂課下來,學生都能根據自身的狀況,根據自己的選擇到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真正成課堂的主角。學期末我還讓學生嘗試,自己給自己的作品打分,學生的誠實、信心也是我所教學的體現。

教學的確是一門藝術,而且這門藝術又要跟現實結合起來,即教師又要趕進度,又要儘量把課上得生動,的確很不容易。你可以嘗試着課前先告訴他們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可以解決哪些問題,把這個結果通過實例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調足他們的胃口,然後再上課,這樣他們也許會更有興趣,同時,聽課時也更有方向感。還有,可能的話課下跟學生多交流,可能會更知道他們的想法。其實,有時候學生對信息課不重視,也不完全是課業負擔的問題。

總之,我覺得只要付出總是有回報,看到學生獲獎的高興,也是我的成績的認可,當然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做,有更多的學生正渴望老師用知識去澆灌。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7

鍵盤指法是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初學的基本內容,在認識鍵盤以及8個基準鍵位的基礎上本節課教學任務主要是讓學生掌握常用按鍵的位置以及左右手的手指分工。

在教學過程當中,先讓學生回顧了8個基準鍵位的位置以及手指分工,然後引入本節課的內容,利用比喻的方法把左手的四個手指比作是四個小朋友;將四個基準鍵比作是小朋友的座位,小朋友都靜悄悄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這時前排的一個座位上出現了困難需要請求幫助,請問派哪個小朋友去是最合適的?老師講清楚幫助原則(即後面的擊鍵技巧):只有距離最近的小朋友才可以去幫忙,有任務的小朋友去幫忙,幫助之後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沒有任務的小朋友靜靜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動。讓學生討論得出各個手指的手指分工。然後加強鍵位的認識,藉助比賽的方法讓學生在高壓狀態下識記常用鍵位。

但通過本節課和後續課程的學習,可以看出,很多學生在指法的認知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客觀分析存在的種種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間隔時間長。由於國小信息技術課每星期只有一節,不及時鞏固,間隔時間7天后,保持的百分比就只有20%。所以教完就忘的現象很嚴重,導致以後的教學內容不能正常進行。

2、難以適應鍵盤的字母排列順序。目前我們使用的計算機,鍵盤上字母的排列並沒有按照國小生熟悉的順序。不少國小生反映鍵盤字母順序太亂,不容易記住,甚至有的學生還提出要發明一種新鍵盤的設想:字母一律按照“ABCD……”順序排列。

3、手指不夠靈活。由於學生年齡小,且平時課程大多數用不到靈活的手指動作,所以,很多國小生手指活動相對較為笨拙:小拇指、無名指一般不能單獨活動,小拇指一動,無名指也跟着動,無名指一動,小拇指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動;所以在打字時手的擺放位置總會在無意中改變,有的學生的中指也不能靈活地單獨活動。

4、指法練習相對枯燥。與國小生愛玩好動的特徵相比,指法練習並不有趣,很多中低年級的學生練習指法的持續時間超不過5分鐘,這給完成指法練習任務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儘管在教學裏採用遊戲教學方式進行,可很多孩子的自制力不夠,玩的同時,就忽略到最根本的指法。因此遊戲教學只有在學生掌握字母排列,及鍵盤位置的基礎上才能有利的開展。從而加深學生對於指法的練習深度。

因此,怎麼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從而能保持學生指法練習的持久性是我將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藉助遊戲巧記鍵位

雖然字母擺放散亂,那如何加深學生記憶,知道字母所在的位置是學習的第一步。為了吸引學生注意,可以採用拼圖遊戲的形式,讓學生把散亂的拼圖,按鍵盤順序,放回原位。通過反覆的擺放,加深他們記憶鍵盤字母排列。

2。熟識手指分工

為了幫助學生把手指練得更靈活,設計一些兒童手指遊戲,結合琅琅上口的兒歌,練習手指的靈活性。通過討論自己得出各個手指的分工,藉助“金山打字”加強練習,實現知識的掌握。

3。藉助遊戲提高學習熱情

在實踐中,藉助“金山打字通”的遊戲供選擇——“青蛙跳河”、“警察抓小偷”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幫助學生一步一步鞏固指法。從而評選出打字小能手,彈指神功等稱號,來提高大家興趣,通過一句話的反覆輸入,可以讓學生明顯看到自己的進步速度,從而打消枯燥的感覺。

4。嚴格要求

孩子畢竟是孩子,一看到遊戲就忘乎所以,只知道要勝利,只知道要得高分,哪還顧得了什麼指法,什麼打字姿勢。因此在遊戲過程當中老師講清楚打字規則,遊戲標準,嚴格要求,及時提醒犯錯誤的孩子,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不知不覺地提高自己的打字水準。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8

信息技術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富有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避免空洞繁瑣的講解,將操作技術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聯繫起來,對於學生而言,將教學目標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在任務中學習”是我這堂課設計的核心。從一開始的“如何是自我介紹更有個性”探索如何利用背景等工具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豐富,到“插入新幻燈片使自我介紹更豐富”激起學生為自己的作品添加更豐富內容,以及後來的“添加自己的作品讓自我介紹更個性”這些環節,我始終將操作方法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始終堅持讓學生在興趣中自己找任務的理念,這一理念是我認為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應該做的,也存在着許多的困惑之處,這種設計理論,對課堂的動態生成體現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師的預設為主,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為主,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那這種教學方法也是無從下手的。

上述任務的設立,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實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求知和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在進行“動畫設計”這個環節,當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時,當學生髮現自己的作品也能動起來時,那此起彼伏地響起在教室裏的歡呼聲,那滿臉驚訝、欣喜、興奮、激動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覺得,如果這些問題不是靠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去解決,學生會有這種愉悦的情感體驗嗎?學生會有積極主動的思考嗎?他們的探索慾望會強烈嗎?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9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不但要寫作文、日記,還要製作黑板報、手抄報、海報等。五年級信息技術課,在這一段時間學習的就是如何利用計算機方便、快捷德製作出精美的電子板報。

作為一名新任職的電腦教師,我同時也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製作手抄報、海報需要確實紙張大小,製作電子板報是也需要設置好紙張大小並確定板式佈局。通過教學,我也學習到平時A系列紙張的定義。我們過去是以多少“開”來定義紙張大小,現則採用國際標準,以A0、A1、A2…B0、B1、B2…等表示紙張的幅面規格。

我學習到的另一個技能就是如何編輯圖片,以前對於圖片的處理應該算是一件頭疼的事情,通過圖片編輯、應用圖片的學習,我學習到如何在word文檔中對圖片進行簡單的編輯和設置格式,至少讓我在今後處理圖片的工作上會比以前容易一些,雖然現在掌握了一些基礎的圖片編輯技能,但是還是有很多關於圖片的技巧不能完全掌握,需要我進一步學習與研究。

通過對文字編輯和修飾、設置紙張、應用藝術字、應用圖片、應用圖片、應用文本框與圖形和應用表格的學習,學生基本能自己製作出精美的電子板報,但因實際情況不能上機進行操作,只能在課堂檢測部分學生學習效果。

在實際教學中雖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隻要我肯努力去鑽研,相信我在計算機教學上能有進一步的提升,只要我肯努力,相信學生也能學到更過的計算機技能。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0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信息技術以其直觀、生動、形象等優勢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尊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同樣的一節課,使用不同設計風格的多媒體課件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如何合理的設計、使用多媒體課件是我們在教學之前應該深思的問題。只有正確、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才能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數學教學;信息技術;多媒體課件;找規律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只有我們的教育要先於時代的發展社會才能進步。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信息技術已頻頻走入課堂,並以其直觀、生動、形象等特徵服務與數學教學,為數學教育的發展創造了無可比擬的教學效益。這種技術將我們難以呈現的教學情境、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練習等,用聲音或靜態、動態的圖像任意地結合在一起,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躍了起來。我在使用過程中親身感受到了它的優勢,但也發現了一些使用不當的問題。下面我就以二年級下冊《找規律》為例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

1.激活教學情境,使學生深入教學氛圍,深化主題。數學教學中有很多內容都需要從生活中總結歸納、引入課堂,因此,只有教師講或是用書中的主題圖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認識也較為片面。如《找規律》一課,直接出示主題圖,內容就顯得單一,而且有為了講課本而特意編題的嫌疑,像把學生生拉硬拽到課堂中。而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提前把生活中各種有規律排列的圖片、場景集中起來,展現給學生,既生動又形象,學生也樂意去觀察。自然會發現這一些圖片和場景中存在着共同點,就是有規律。這樣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主題內容。並且因為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學習興趣也高,也使學生加深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

2.簡化難點,優化數學過程。數學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其操作性強,光讓學生聽和看並不能讓他們牢固掌握知識,只有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在二年級下冊《找規律》這節中,規律是有一定難度的,只有在腦中形成動態的變化影像,學生才能理解。利用教具操作是有侷限性的,逐行逐列之間的變化很難連貫地展示,但有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動畫的形式,過程鮮明、有連續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從實物的變化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的模型,再動手操作時就不會手足無措。

3.激發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對數學的認識。魯迅曾預言:用活動的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是的,時代進步了,教學課堂也在不斷改革。現代化教學手段,正以形象性、生動性、情趣性、直觀性、快速性代替教師的講和寫的教學手段。如《找規律》這節課因為有生動、真實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從開課就對這節課很有興趣。集中注意力去觀察,從觀察中發現規律、思考規律並操作發現的規律,從而創造新的規律。正是因為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圖片、聲音、動態的影像等多種媒體相結合構建了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數學變得生活化、趣味化。學生才能始終保持興奮、愉悦,對知識保持高度渴求的狀態,在無意識間吸收了大量知識。讓學生學得輕鬆,變聽課為主人,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產生了優化的效果。

多媒體課件如果運用得當,與數學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就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但隨着多媒體課件的廣泛應用,也有人認為:信息技術與一支筆、一塊黑板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而已。所以,它的運用必須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必須前提,若一味貪圖它的熱鬧就會走彎路。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1

摘 要】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能夠促進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改革,豐富國小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給學生帶來更為新奇、全面和直觀的學習體驗。這就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發揮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國小英語;課堂教學

為了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需要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程進行整合,將課程內容、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充分地整合起來,打造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實踐進行了反思。

1.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1.1現代信息教育的重要特徵

與傳統教育相比,現代信息教育不再將計算機作為簡單的教學內容呈現工具,而是要將計算機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發工具。現代信息教育具有多種多樣的現代化技術,能夠在課堂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和超文本鏈接還可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解答學生的疑問,提高學生的課堂主動性。

1.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含義

國小英語教學的教育目的是讓國小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起來,也就是在國小英語課堂中充分利用現代化設備和資訊技術,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融為一體,激發國小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

2.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要求

將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進行整合的根本目的在於更好地完成國小英語的教學任務,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各種優勢,使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更加豐富、新奇和有效。

2.1促進國小英語教學與網絡技術和多媒體的整合

在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不應該僅僅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其技術還應該成為課堂重要的教學因素以及學生的學習對象,要真正做到二者的整合就應該通過信息技術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通過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更好地呈現教學內容,使教學過程更加便利。

2.2二者的整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做到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國小英語教師面臨着全新的挑戰。首先國小英語教師必須全面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包括瞭解信息技術的相關知識,能夠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教師需要具備信息設備的應用和操作能力,還要能夠整合、選擇和創新信息資源。國小英語教師要能夠選擇和優化各種新型設備,並採取合適的方式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信息技術。

國小英語教師還要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以課程內容、教學目的、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為基礎,使信息技術能夠更好的融入英語課堂教學,並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教學特長。

3.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

本文主要從國小英語的英語單詞教學、英語課文教學、英語複習課程教學和英語課堂遊戲四個方面闡述了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整合的實踐,在這四個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中應該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3.1在單詞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單詞教學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國小生的身心發展階段性特徵決定了其喜愛新鮮事物,不喜歡枯燥、重複的學習內容。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在進行單詞教學時要儘量避免枯燥的單詞記憶,以免讓國小生感到厭煩,影響課堂的效率。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國小英語教師更好地進行單詞教學,國小英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英語單詞,並配以色彩鮮明的實物圖片、標準的英語讀音甚至英語視頻,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筆者會將每個單元的單詞表製作成一個PPT,每一個單詞都用鮮豔的顏色標示出來,並配以實物圖片和準確的發音,讓學生看圖片、聽讀音並進行跟讀。當學生學會一個單詞之後筆者還會對該單詞進行擴展教學。例如江蘇譯林英語新教材中“clever”這個單詞,由於該單詞比較抽象,筆者就在該單詞的PPT頁面上畫了一個“聰明的一休”這個形象,再配上“clever”的標準發音,讓學生跟着圖片的閃動進行跟讀。當學生掌握“clever”這個單詞之後,筆者又提出“clever反義詞是什麼?”進而再點開PPT畫面上的反義詞鏈接,鏈接到“foolish”這個單詞的學習。這樣的單詞學習方法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聽、看、讀的能力,培養學生標準的發音,並且通過動感的節奏、鮮豔的顏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強化學生的記憶。通過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拓展英語單詞教學的課堂容量,使學生的知識面得到拓展。

3.2在課文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傳統的課文教學環節往往是教師先對課文進行範讀,再讓學生進行跟讀,由於課堂教學但形式比較枯燥,學生很容易感到厭煩,學習效果得不到提高。

通過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教學的知識自主化、多樣化的進行呈現,並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來降低國小生的認知難度,吸引國小生的注意力。例如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1“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的教學,筆者就將課文內容與信息技術整合起來來開展教學。筆者採取了一邊逐句朗讀課文,一邊用多媒體播放課文情節片段的形式,讓學生獲得更為直觀的感受,並將視覺與聽覺結合起來,讓學生能夠通過觀看多媒體圖片來理解課文的意思,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表現出對該故事強烈的好奇心。在學生朗讀環節,筆者先讓學生自由的朗讀課文,之後再逐一播放剛才的多媒體畫面,讓學生根據每一幅畫面來描述一個課文情節,最後讓學生通過看圖説話的方式完成課文的朗讀。

3.3在英語複習課程教學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複習課是國小英語學中一個重要的課型,能夠幫助國小生鞏固英語知識,形成良好的複習習慣。然而傳統的英語複習課的教學效率並不高,這是由於國小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而對已知的事物都不再具有好奇心,課堂參與程度不高。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加快複習教學的教學節奏,並在複習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進行鍛鍊。

例如筆者將江蘇省譯林國小英語新教材6AUnit3的單詞製成一個PPT,每張圖片都包含着一個單詞的基本信息,或者是實物畫面,或者是內容提示,讓學生説出對應的單詞。筆者還採取了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來參加看圖説單詞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學生説得又快又準,使學生的思維興奮起來, 鞏固對已經學過的學習內容的印象。

3.4在英語課堂遊戲環節中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整合

課堂遊戲是國小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技術可以極大的豐富遊戲的內容,是課堂遊戲與英語知識更好地結合起來。教師可以利用Author ware等軟件開發新的課堂遊戲,不斷給學生帶來新奇的遊戲體驗。例如在譯林英語新教材3A Unit1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認識主要人物,並根據不同的情境與周圍人打招呼,筆者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學生能夠拖動遊戲人物來到不同的場景中,並遇到不同的人物,要求學生能夠正確的説出人物的名字,並和不同的人物打招呼。學生對於這個遊戲非常感興趣,失敗的學生還要求反覆玩這個遊戲,直到全部答對為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結語

通過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整合,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國小英語課堂教學的內容,更改變了國小英語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國小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課堂節奏更加活潑,國小生的課堂學習效率更高。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國小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張愛雲.將趣味遊戲活動置於國小英語課堂教學[J].寧夏教育科研.20xx(01)

[2]劉凱國.現代信息技術與國小英語教學整合的思考與實踐[J].陝西教育(教學版). 20xx(03)

[3]律美鳳.身臨其境樂在其中——讓情境教學走進國小英語課堂[J].學週刊.20xx(10)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2

《文件夾》這個單元主要講了文件夾的創建,文件與文件夾的重命名、複製、移動、刪除等操作,在掌握這些基本操作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整理文件與文件夾,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即做事要有條理。這是一節很重要的課,學生雖然一直在與文件、文件夾打着交道,但是學生還沒有從理論上分清楚文件與文件夾的一些操作,包括一些名詞,學生還不能夠將它們組合到一塊兒。因此,講這一節課在學生已有一定關於文件和文件夾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是很有必要的。

這對於五年級學生來説,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不易理解,這就要求在教學中,適當地舉出生活中學生容易接受的例子。而我在教學中,沒有很好地把這些相關的知識點融入到同一個生活情境中,由情境引入問題,讓學生聯繫生活來解決問題。文件的複製與移動是難點,我能通過形象生動的比喻,理解兩者的區別。但是在學生操作時,我還發現有些問題:

1、學生運用右鍵菜單進行文件的移動和複製操作時,容易在選定區域外單擊,找不到剪切和複製命令,在教學時要強調選中。

2、學生在操作時,選中多個不連續的文件或文件夾時,需要按住ctrl鍵,但學生容易出現複製出很多個文件或文件夾,需要提示按住ctrl鍵時,不能移動文件或文件夾。

反思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我深刻地感受到:教師應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及幫助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為,一堂成功的信息技術課應注意以下幾點把握:

1、對教材編寫意圖的把握:應能夠抓住教材重點,明確教學目的,不應為創造而創造、刻意更改教材內容,要做到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和諧一致。

2、對學生經驗及認知規律的把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有趣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保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做,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鍛鍊學生分析能力、表達能力、培訓團隊精神。教師則在協作學習過程中發揮其主導作用。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3

“二十一世紀的人才,必須懂英語,會電腦。”、“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抓起。”從以上的話語中,可見計算機知識的學習已成為學生必不可少的課程組成部分,這不僅對培養跨世紀的人才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提高我們民族的素質也有着深遠的意義。信息技術課與其它國小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國小都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程。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以前我總覺得信息技術課就是教會學生如何操作,上課時,無非是教師演示,學生再照着“葫蘆畫瓢”。其實,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並不好,接受能力強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説什麼。這種方法很不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課程,它對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對信息社會的適應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必須以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探索適合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教與學的新策略和新模式來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素質,尤其是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方法:

一、活用教學形式,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大,則學習的動力越大,學習的效果就越好。學生對計算機早已有着濃厚的興趣與神祕感,渴望更深層次的瞭解它,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隨心所欲地操作計算機,在計算機上作動畫,上網聊天等等。信息技術課正好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如今他們已夢想成真,終於能夠直接動手操作計算機了,較多的實踐機會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空間,這大大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好動心理。但是,如果課堂採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模式,是"學"跟着"教"走,只要"我説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術是一門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仍按以前的做法,學生很容易在新鮮感和興趣感過去之後產生枯燥的消極想法。所以在教學中,對於較容易掌握的內容,我採用"先學後教"的方法。學生們邊學邊練,很快就攻克了本節的難點。用這種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創設和諧氛圍,保持學習情趣

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踐讓我懂得,堅持鼓勵和誘導相結合,排除學生學習中各種心理障礙,克服學生的畏難情緒,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是保持他們學習情趣的有效手段。

每班學生都在四、五十人左右,絕大部分同學上機操作時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為教師根本忙不過來,有時不免會挫傷沒有被輔導同學的積極性,於是,在分組的基礎上,我讓幾位先掌握的同學學當“小老師”,把他們分到各組去,這樣即可以減輕教師逐個輔導學生的壓力,也使“小老師”們得到鍛鍊,使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克服了部分學生因怕問老師問題而舉步不前的現象,從而使所有的學生各得其所。在這種分組情況下,教師並沒有失去作用,我們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輔導個別的計算機“特困生”,使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同時,在同學互相輔導學習中增進了感情,瞭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創造出合作學習的和諧氛圍。

三、嘗試以“任務驅動”的方法組織教學。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則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創建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着真

實的任務學習。學生必須擁有學習的主動權,教師不斷地挑戰和激勵學生前進。

“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探究式教學模式,適用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極富創造性、具有明顯的時代的發展性特點的課程。“任務驅動”教學法符合計算機系統的層次性和實用性,提出了由表及裏、逐層深入的學習途徑,便於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信息技術的知識和技能。

另外,經常利用學科中豐富的內容,為學生展示一些新知懸念,讓學生課課從電腦上有新發現、有新收穫,讓學生感受到電腦中所藴含的知識、技巧真多,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探索欲,保持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的新鮮感和興趣感。

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4

這一節課上下來,我覺得比較成功,學生真正“動”起來,思維“活”起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知識,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具有建構個性化教學模式的基礎條件。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鬆,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鍵盤是計算機最基本、最常用的輸入設備,通過鍵盤接口與主機相連,用户通過敲鍵向計算機輸入信息。本課學生學習的是標準的110鍵鍵盤,其中3個是Windows專用鍵。學生已經學習了鼠標操作的能力,在這一課安排學生認識鍵盤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的。學生學習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下面的指法練習和畫圖等簡單的學習。教材根據教學重難點安排了四個學習板塊,分別是鍵盤分區,主鍵盤區,光標控制區和小鍵盤區。其中主鍵盤區是本課重點,掌握使用方法,初步識記字母鍵位。每個鍵區上的鍵位的認識和使用,不能夠死記硬背,要讓學生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練習和實踐來掌握。

直觀演示可以讓學生一目瞭然,迅速地認識事物,因此,教學認識鍵盤四區時,我做了一個課件,將鍵盤上的四區分別設為四種顏色,並用“找朋友”的方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熟知各區的名稱。然後再讓學生在自己的鍵盤上找到四區,加深了學生對鍵盤分區的認知力。

任何教學都要以學重教,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材和學情來確定。因此,教學主鍵區、光標控制區、小鍵盤區分別採用三種教學方法。

1.教學主鍵盤區

⑴教學字符鍵:因為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教材上敍述的也較為清楚,我採用“嘗試自學”法來指導學生學習,具體流程為:嘗試自學(讓學生讀讀、劃劃、議議)──反饋交流(讓學生彙報學懂了的什麼?)。讓學生覺得自學這段我能行!激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慾望與衝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⑵教學特殊控制鍵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一種告訴,而是一種自我嘗試和自我建構。這部分內容,我採用了“發現法”教學生學習。學習流程為:嘗試發現(讓學生在打開的寫字板中分別按這些鍵,説説你能發現什麼)→彙報結果(要求學生彙報發現結果,集體交流)→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鍵位和使用的方法)。通過讓學生自己發現、探索,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最後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成功帶來的快樂。

2.教學光標控制區

這部分內容需要的文本頁較多,且內容簡單明瞭,我採用了直觀演示教學法教學。讓學生先觀察課件演示,然後再自主實踐。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掌握Delete和BackSpace鍵的功能區別,

3.教學小鍵盤

這部分內容十分簡單,不是教學重點,教師要以略作介紹,學生對照教材自主實踐加以練習即可。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各環節邏輯而嚴密,生生都能參與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學生的自我意識,避免正面否定學生,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態度。在這樣一個生動愉悦的教學中,領悟鍵盤的認識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國小信息技術教學反思15

電腦知識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我們教師應該充分抓住學生的這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這也是培養學生不斷創新的手段之一。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能夠自己探索一些工具及軟件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況下采取“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老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己去閲讀教材,然後老師再加以引導,最後解決實際操作問題,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形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時,老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助起來。最後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窗口的基本組成,並學會了窗口的最小化、化、關閉。總之,要上好國小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