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論語的讀後感集錦【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48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論語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的讀後感集錦【14篇】

論語的讀後感 篇1

佇立水邊,凝望悠悠流水,我不禁心緒飛揚,遐想萬千……

水是時間吧?時間無情,正如流水之無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感慨中有多少“時不我待”的無奈?“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是誰——聖人或凡人,英雄或平民,都阻止不了時間的腳步,脱不了黑髮變白首最終化為一抔黃土的“宿命”。時間無限而生命有涯,於是有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的感悟和“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警戒。

水是德吧?德之高下,正如水之深淺。

“深水不響,響水不深。”歡呼叫囂的必是淺溪,低吼沉吟的才是江海。“聖人韜光,賢人遁世。”德高之人甘於平淡,耐得住寂寞。追名逐利、吵新聞爆醜聞的必是寡德淺薄之輩。一塊石頭就能讓小溪開一朵炫耀之花,一座大山也改變不了江海的沉穩。小人為自己唱讚歌,君子讓別人去評説。

水是心靈吧?心靈之明晦,正如水之清濁。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水的.澄澈來自於活水不斷的水源,心靈的澄明來自於善於納新的心胸。水之澄澈能映出天光雲影,心靈之澄明能包容世間萬象。

水就是人吧?

水結而為冰,冰是人稜角鮮明的性格;冰融而為水,水是人或激揚澎湃或纏纏綿綿的情感;水化而為氣,氣是什麼呢?氣是陶淵明籬下長開不敗的菊花,是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憂天下,是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抱負,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是充沛於天地之間,亙貫於歷史古今的浩然正氣,是多少人窮其一生追求的人生真諦。

論語的讀後感 篇2

作為儒家經典,《論語》宣傳仁。在《論語》中,孝道有着不可動搖的低位。自古以來,中國人認為孝是第一位的,孝是道德的基礎。

子游問孝道,子説:今孝者,就是能養。至於犬馬,可以養,不敬,為什麼不呢?年輕學德的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説,對於現在的你來説,你一定認為孝順只要能養父母孩子吃飯,但是狗、馬等動物都會喂幼崽。如果人們不能堅持照顧老人和孩子,他們和動物有區別嗎?人與其他動物的區別之一是探索他人的心理,孝順父母不僅是物質支持,而且是精神和心理關懷。

孟武伯問孝。子説:‘父母只有疾之憂。意思是孩子孝敬父母,不能讓父母為自己難過。只有當他們生病時,父母才會擔心自己,其餘的都不能讓父母擔心。事父母能盡力。一個人可以通過努力做很多事情,讓父母高興。只有生老病死,這是人力無法控制的,父母也無法擔心。除了這些人力無法控制的事情,其餘的都做好了,不讓父母擔心,這就是孝順。

兒子説:父在,觀其志;父不,觀其行;三年不改於父之道,可謂孝順。孔子説:當他父親還活着的時候,觀察他的抱負;父親死後,檢查他的行為;如果他對父親的教導長期沒有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説是孝順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自己強,品德好,這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出發點。因此,為父母提供豐富的物質並不是孝道的基礎。如果你能按照父母的意願和教導行事,真正的'孝道是值得的。

子説:事父母幾勸,見志不從,尊不違,勞而不怨。這句話告訴我們:為父母服務,如果有過錯,要婉言勸告。説清楚了,卻沒有被接受,依然尊重他們,不違反對抗,繼續努力而不怨恨。這句話明確表明,為父母服務不能順從。孔子絕對反對愚蠢和孝順。他應該以道德為標準,客觀地對待父母的對錯;如果父母做錯了什麼,但不聽從自己的建議,他們也應該履行孝道,永遠不要怨恨父母。

《論語》告訴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都是思想的寶庫。如何做人是一門終身課程。

論語的讀後感 篇3

寒假,我讀了些《論語》,其中令我感悟最深刻的是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幾個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他們身上的缺點,我用來檢查自己加以改正。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虛心地學習別人的長處,而要改掉自己身上的短處,使自己不斷地進步。從這裏我又想到了孔子的另一句話,“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見到好的我就要向他學習,見到壞的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有沒有這樣的錯誤。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我們偉大的孔聖人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的。一次,孔子周遊列國途中被幾個孩子擋住了去路,其中一個叫項橐的孩子説出了擋路的原因,孔子認為有理,見他聰明,就又提了一些問題。項橐對答如流,孔子便虛心地向他求教了!那麼有學問的孔子都虛心地向一個小孩學習,何況我們這些國小生呢?更要虛心好學啊!

觀光電梯的發明也説明了這一點。有一個酒店因原來的電梯不夠用而請來了建造師和工程師設計新的電梯。建造師和工程師一致認為在每層的樓板都要開一個孔,以便安裝新的電梯。一個清潔工聽到他們的'談話,就建議把電梯建在酒店的外牆上就省事多了。建築師們眼睛一亮,連聲叫好,觀光電梯就這樣誕生了。因為建造師虛心地聽取了清潔工的意見,才有了觀光電梯的誕生。如果建造師們看不起清潔工,不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就不能誕生今天的觀光電梯。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只有不斷地吸取別人的長處,改正自己的短處才能成為一個好學的人,一個不斷進步的人。

論語的讀後感 篇4

前陣子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帶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論語》中有一句話是: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説:“君子要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背離君子之道了。”

為了幫助孩子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很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家都以為他沒出息。一天,他聽見有人對自己家的孩子説:“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錢不讀書,別跟他學壞了。”他聽了後收到深深的警醒,覺得很有道理,從此發奮讀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

是啊,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放縱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這個暑假,我沒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學習,每次都是在媽媽的再三提醒下做作業、看書。我又想到,我的一個姐姐在常熟市重點中學1200名學生的入學考試會考到了第2名,而她媽媽卻向來不太管孩子的學習,我對姐姐的聰明絕頂佩服不已。而媽媽卻説,姐姐能取得好成績,都是靠自己的勤奮與自覺。她沒有參加任何輔導班,媽媽也只讓她自己學習,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姐姐自己抓重點、做練習,取得了全市第二名的優秀成績。我想,如果我也像姐姐一樣學習,我會不會也會有她那麼好的成績呢?

故事裏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姐姐通過自己的勤奮、自覺取得好成績,而我卻仍然事事靠老師,靠家長,總希望別人推着自己前進。可現在我明白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我們不能靠老師、靠家長,只能靠我自己,靠我的努力,靠我的勤奮。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及時改正錯誤,自我約束,奮發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績。

論語的讀後感 篇5

今天早晨,我和母親在家一起讀着被世人稱之為“儒家經典”《論語》開始母親為我推薦《論語》這本書時,我卻不以為然。看着這復古的封面醒目的大字——“論語”,一種無趣便油然而生,連忙擺頭説道:“不,我不看。”這時母親並沒有訓斥我而是微笑地説:“這本書可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著作的,他可是經歷了一次大規模的焚書坑儒才倖存下來的一本書。你確定不看?裏面有很多道理要不我和你一起看吧!”看着母親極力的説服我自己,我便硬着頭皮答應了下來。

打開第一篇直接白白的紙頁上印着兩個大字《學而》第一張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易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易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母親看着我似懂非懂的樣子對我説你試着翻譯一下吧我又看了看第一篇自信地説道:“學習按時複習,這不是一件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到這不是一件高興的事嗎?別人不瞭解你你卻不生氣,這不是君子嗎?”母親聽了笑了笑説:“是啊!學習的知識在恰當的時機發揮作用,有知己從遠方到來。這就是一件高興的事。別人不瞭解你你卻不生氣,這正是君子啊!這幾點你做到了嗎?”我聽完母親的話,低了下了頭。是啊在現實中我們總説自己學會了可真正實現的時候真的學會了嗎別人不瞭解你你總是表面上沒什麼可心裏真的不曾計較過嗎“下一篇是什麼道理”母親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於是我又重新投入到下一篇上來: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是深思熟慮一番説道:“學習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只是考不學習就會迷惑不解”“對,就是這樣,我希望你在學習上也能這樣多思多學。”我看了看母親點了點頭,是啊,只有多思考,多動手學習才算學習……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只有多讀書才可以解決疑惑,讓我們一起在書的海洋裏遨遊吧!

論語的讀後感 篇6

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國古代文化,對中華民族的統一種獨特文化心理定勢的形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説,沒有中國古代文化,就沒有中華民族;沒有強大的文化支撐,中國不可能延續五千年.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論語》,《論語》是一本中國傳世經典叢書,內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文化、宗教、藝術、醫藥、民俗等各個領域,多方位、多角度地介紹了源遠流長、內容宏富的中國古典文化寶庫中之精華.其中,有一段使我深有感觸,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意思就是孔子説:“勤求學問但不用心思考,就會迷惑;只是挖空心思去想卻不認真讀書,那還是疑難叢生得不到確實的知識的.”

對啊,學習要勤學好問,學問是要自己用心去學的,有了學問但沒有用心思考,就會迷惑,是沒有作用處的,不能領貫通和有新的發現.相反的,有了思想就要用學問來培養,如青少年們,天生聰明,但不愛學習,就像美國有些青少年一樣,由吸毒而裸奔,以後還不知道會玩出什麼花樣.所以人要有思想也要有學問,兩者必須兩相兼顧,只想不學終究一無所得,只學不想會糊里糊塗.像我們現在這麼小就應該用功讀書,做什麼事都從娃娃抓起,像我看書都是家長催的,不催就不看不學,但有時一有興趣的話,就會看看一兩眼.一個人只知道讀書,而不是用心去讀,那麼只如孟子説:“盡信書不如無書.”也就是讀書必須用智慧來分辨書中所講的.道理是否正確,要從書中找出一個自我.書讀多了,想深了,見廣了,便會離開書本,足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認識,成為自己的精神世界的組成部分.

這也使我懂得了,讀書就要用心讀,而不是讀了就過了,還要反覆的讀幾遍,不懂的地方要不恥下問,這樣才能吸取裏面的知識,相反,讀書不認真讀,那就不要讀,因為那都是惘然,所以從今天我懂得了這個道理開始,一直到未來,都要有方法的去學習.

論語的讀後感 篇7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個暑假,我就背了大半部論語。別説裏面的內容了,就單單簡介就把我嚇了一跳:19XX年,第75位諾貝爾獎獲得主在法國巴黎説:”如果人類想在21世紀生存下去的話,必須回到252017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的確,我讀了大半部論語,也懂得了不少做人的、學習的道理。

論語一共分二十篇,主要都是孔子説的話。背論語,真是受益匪淺。

8月8日,是奧運會的開幕式。有一個環節,是有2017個人在擊缶,他們一邊擊缶一邊誦論語: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當時,我大聲地跟着背,我弟弟則在一旁跟着小小聲的背。

論語藴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就是説,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嚐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於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候,我們考試成績下來了,考了95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還有好多同學排在我後面呢。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連兩千多年前的孔子都知道這樣是不會有前途的。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產生了那麼多道理的精華,在我們現在那麼發達的社會都那麼需要它。

論語的內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後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的讀後感 篇8

中國文化淵源博長,擁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我們華夏子孫的驕傲。

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給人類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詩文。這些經典詩文,寄託了我們先輩對於人格與道義的追求與嚮往,是中華民族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今天,人類社會正處在急劇大變動的時代,回溯源頭,傳承命脈,相互學習,開拓創新,是各國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的明智選擇。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意思是説:君子胸懷寬廣{所以少了許多憂愁};小人心胸狹窄{所以多了許多憂愁}。教育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要學會寬容。當今社會,紛爭不斷,就是因為很多人心胸都很狹窄,別人的一點錯誤一點缺點也不原諒,換個角度來説,自己的缺點是不是更多,犯的錯誤是不是更大?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意思是説:作為一個仁德的人,自己要站得住,也使別人能站得住,自己要行得通,也是別人能行的通。這句話強調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不要只想到自己,不管別人。凡事多為別人想一想,社會就和諧了。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此言義為:多優秀啊,顏回!吃的是一籃撈飯,喝的是一瓢清水,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一般人都受不了這種清苦的生活,但顏回卻不改變他的樂趣。多優秀啊,顏回!人,是要有點精神的!當今,雖然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也沒有必要一定吃撈飯,喝清水,住簡巷,但顏回精神,仍不可或缺,因為人生的道路艱難曲折,有點顏回精神,心裏才能平衡,事業才可有望可成。尤其是當今的許多學生家庭富裕,讓他們體會一點顏回精神更具深遠意義。

讀了《論語》我受益匪淺,在此,提倡各青少年多研究四書五經,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

論語的讀後感 篇9

暑假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論語》,這本書裏講了許多人生道理,每個道理都有一個故事、一幅插圖,圖文並茂,令人更加能明易懂。帶着好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論語》中有一句話是: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意思是:孔子説:“君子要廣泛地學習一切知識,並且用禮來約束自己,這樣就可以不背離君子之道了。”為了幫助理解,下面還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有一個小孩很放縱自己,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大家都以為他沒出息。一天,他聽見有人對自己家的孩子説:“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錢不讀書,別跟他學壞了。”他聽了後收到深深的警醒,覺得很有道理,從此發奮讀書,做了一個有用的人。是啊,我們要從小嚴格約束自己,廣泛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能放縱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這個暑假,我沒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學習,每次都是在媽媽的再三提醒下做作業、看書。

書中還説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就是説學習要勤奮,要有科學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著名的公式:勤奮努力+方法+講究=。也是説明勤奮是學習的首要因素,勤奮是精神,更是方法,要勤學、勤記、勤思。子曰:“學而不思則殆,思而不學則罔。”人要增長知識和才幹,就要要勤奮學習。説得多好啊,我也要以這句話為我的座右銘,陪伴我今後的學習之路。

故事裏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遠近聞名的學者,我也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樣,通過自己的勤奮、自覺取得好成績。

論語的讀後感 篇10

《經》中有“玉不琢,不成器”之語,《詩》中説“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似乎中國傳統上希望人經受磨練,最終成器。人們常在生活中用“成器”來評價一個有作為的人。

然而,孔子卻説“君子不器”。誠然,成器的思想的確有其現實意義。尋個小職,微薄俸薪,過着周而復始的生活。不可否認,許多人追求安逸,便滿足於一個階段。“成器”的思想,最大的弊處便是不思進取。人總應該向高處看,本着一種學無止境的思想,不斷充實自己,這便擺脱了器的束縛。

儒家主張博學,孔子認為學者應兼通各個領域。這種思想與所謂“術業有專攻”是不矛盾的人類不再像古代那樣知識貧乏。“科學的大廈已經建成,只等着我們進行修修補補”。在這個時代,一切看似沒有關聯的知識都可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倘若真去專攻某一領域,一定會更加困難。

君子不器,並非泛泛而學不求甚解,而是博採眾長,專注精通。班超本是翩翩君子的'文弱書生,但投筆從戎後,成了令匈奴聞風喪膽的漢家將軍。文武皆通,便是不器。唐玄宗坐在朝堂之上,是開創盛世的一朝天子,在宮廷中,他是浪漫的詩人和藝術家,他編的《霓裳羽衣曲》成了盛世永遠的記憶。才高藝廣,亦是不器。

君子不器,並非要求我們無所不能,而是要廣泛的瞭解增長知識。達巷黨人説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孔子既不能“執御”,也不能“執射”,他只是做一個教書先生。他的博學,所有領域的博學,都是在使他增長見識。為他收徒積累聲望

人們以“成器”,孔子以“不器”。説到底,“成器”是為了適應生活,而“不器”是為了戰勝生活。不器是高級的價值追求,是君子修德的目標

論語的讀後感 篇11

這個暑假,我參加了三味書屋舉辦的經典誦讀“《論語》10+10”夏令營。

我又見到遠道而來親切的“大蘿蔔”—子舒老師。

子舒老師告訴我們,《論語》是記錄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在我心目中,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子舒老師像講故事一樣跟我們講述其中的道理。一下拉近了古代和現代的距離。其中有許多句子耐人尋味,讓我受益匪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學到了知識或本領以後按一定的時間去複習,不也是令人愉悦的嗎?這裏既有學習方法,也有學習態度。是啊,在學習中,有時候學過了的'字在應用時我卻不知道怎麼寫,就是因為學過之後沒有複習,沒有牢記。我們應該經常複習,掌握好它的形態、字的意義,讓這些字牢牢地記腦袋裏,就不會忘記了。我們讀書要經常讀,多讀書才會學到新的知識,學過的東西一定要複習,“温故而知新”,只有這樣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上;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對他們的缺點,要注意改正。取長補短。這裏説的是隻要虛心求教,處處留心,處處都有老師。

《論語》中還提到:做了好事不一定要別人知道和理解。不管別人理不理解,知不知道,都應該多做好事。還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有道德的人。雖然,孔子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孔子思想卻代代相傳。作為一名國小生,我們要好好學習,努力做一個正直,謙遜,與人為善的人,即使不能成為參天大樹,也要做好一顆螺絲釘。

論語的讀後感 篇12

《論語》這本書雖然只是一些隻言片語和對話,但卻包含了文,史,哲,人生,教育,社會生活等多方面。

《論語》中有一些經典名言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巧言令色,鮮矣仁。"、"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學而》一篇中孔子談到孝悌忠信等行為規範和做人的原則。比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在孔子看來,孝弟乃做人立世之根本。每個人如果對父母不尊敬侍奉,對兄長不聽命維護,社會就亂套了。孝,悌,忠,信,是孔子經常涉及到的命題,也是孔子用以衡量做人的尺子。用今天的道德標準衡量,這些雖然並不是全都適合,但基本是合理的.。畢竟跟封建社會不一樣了,現在的人有了自己的規範,例如我們反對古人的"愚忠"、"愚孝"。

幾千年過去了,可是孔子在做人與學習的關係問題上,所強調的做人第一,首先做好人,到現在依然受到肯定。

《為政》一篇也談到了人生的修養。孔子把孝的問題,禮節的問題,忠信的問題,義勇的問題看得很重。認為一個人不具備這些品格,就談不上有道德,也就無法立足於社會,更無法治理國家。另外,孔子對許多日常言行舉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止,是知也。"孔子向我們強調了做人要實事求是,別不懂裝懂。

2、"先引其炎而後從之。"則教到了我們要有重視實際的求實精神。

3、"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表露出孔子輕言重行的傾向。

我們可以從這些言論中學到孔子的思想,而對於我們當代人的人生取向也是有很大指引。

論語的讀後感 篇1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不但要關注當代文化,更應該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於我學識尚淺,只能品讀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樣受益匪淺。

孔子應該説是中國儒派的創始人了,他的《論語》記錄了他的一些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言論,大多關於學習,最適合我們國小生閲讀。

《論語》中有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告訴我們,學習知識並不僅僅是學習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經常温習,鞏固知識。同時,要把學習當作一個充實自己的過程,懷着愉快的心情去對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也在強調温習舊知識的重要性,還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從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難,但只要你換一個角度去想,總會有新的發現。而我們也從過程中獲取了更豐富的經驗。孔子的這學習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現代教育人士提倡的。通過細讀《論語》,僅閲兩句話,就收穫了這一學習方法,難道那些對古文不屑一顧的人還不刮目相看嗎? 《論語》中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講的`是積累的重要性。只有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時間長了才能成為一座山,到時風雨自然興盛了。只有積累一滴滴的水,才能匯聚成深淵,蛟龍自然來了。只有積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長期不斷,也就養成了品德,心靈也自然昇華了。只有積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只有積累每一股細流,才能形成江海。不就是用舉例的方法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經驗,最後就擁有了相當龐大的實力,成功自然會尾隨而來了嗎? 《論語》只是眾多經典古文中較優秀的一部,經常品讀古文,不僅可以使我們擁有更豐富的知識,還教會我們學習、做人,它們難道不是我們的文化老師嗎?

論語的讀後感 篇14

《論語》是經典作品,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我細細品讀了這本書,感受經典的魅力。

讀着,讀着,我彷彿穿越了歷史時空,見到了慈眉善目、聰慧睿智的孔子,並且幸運地成為他三乾弟子之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那是孔子教導我們無論做人還是做學問都要實事求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那是孔子教導我們要勤學善問,多多發現他人的長處;"己欲立而立人,已欲達而達人”,那是孔子教導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換位思考。關愛父母長輩,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論語》裏記載了孔子的許多弟子向他問孝的事情。子游問孝,子日:“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子夏問孝,子日:"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種種言論可見孔子對於孝道的看重與推崇。

孝是心靈裏盛開的.鮮花,它比自然界的花朵更為永恆、持久地散發着清香;孝是一種博大,它包容世間萬物;世界有多大,孝就有多大;孝是東漢孔融四歲讓梨,黃香九歲替父温席,晉代王祥“卧冰求鯉“,古人的孝感天動地,今人的孝同樣為人稱道。電視裏播放過的“感動中國人物"陳斌強老師,不僅上課風趣幽默,而且非常孝順母親。為了照顧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親,家住縣城的陳老師,每週都會將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摩托車30公里,帶着母親去上班,風雨無阻。從陳老師的身上,我們更深地讀懂了孝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