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鹿苑長春》讀後感(精選3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鹿苑長春》讀後感(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鹿苑長春》讀後感(精選3篇)

  《鹿苑長春》讀後感1

《鹿苑長春》是一篇很好看的小説,裏面的喬弟是一個敏感又能自得其樂的小男孩。讀了這篇小説,我被小説裏那些故事所打動。

喬弟像所有七八歲的孩子一樣玩心很重。爸爸讓他養了一隻小鹿,他像愛兄弟一般地愛它。可是頑皮的小鹿長大後,糟蹋了很多糧食,最後被媽媽殺了。他帶着悲傷的心情離家出走,嚐盡了各種苦頭,終於明白:有時候,人也必須學着捨去自己心愛的東西,於是他又滿懷希望地回家了。

這個小説告訴我們只有舍才有得,生活中不也這樣嗎?種桃子只有剪去那些粗壯的看起來很重要實際卻只會佔養分的枝條,才能結出又大又多的桃子。就像我,是個比較喜歡音樂的女孩子。我現在正在學習古箏,為了彈古箏,擠出了很多看電視、休息和玩耍的時間。雙休日,別的小朋友都出去玩,我只能老老實實地呆在家裏。有時出去玩,也是在彈完古箏後。不過我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一次表演,我彈了一首古箏曲,得到了場下的一片掌聲,心裏別提有多激動了。我心中明白了,我花去了自己休息和玩耍的時間,收穫了自己的才藝進步。這同樣是有舍有得啊!

喬弟捨去了小鹿,收穫了人生道理。我們的生活中,同樣是有舍有得的!

  《鹿苑長春》讀後感2

讀完這本書,我的心情有點慶幸,又有點遺憾。慶幸的是這個夏天我讀了一本多麼好的書啊,一本可以在往後的日子裏反覆再讀的書;遺憾是:這麼好的書我為什麼沒有早點發現。

《鹿苑長春》看書名,不僅引不起人注意,甚至還嘀咕這書名的意思。如果不是因為我對一切寫大自然生活的書感興趣,我大概也還要錯過它很久。

這本書寫的是小男孩喬迪的成長故事。喬迪自幼和父母在自然叢林社會過着原始樸素的生活。其父親出身牧師家庭,內心温柔悲憫,因厭倦美國內戰後的混亂生活,帶着妻兒子女住進了巴克斯特島裏,過着自給自足,耕地打獵的生活。

叢林生活平靜卻有趣,大自然的奇妙景觀,森林裏的飛禽走獸,狩獵的驚險,家庭生活平靜,都給小男孩帶來極大的滿足幸福安寧。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擁有一隻寵物,撫慰他的孤獨。最後在父親的幫助下,他如願以償擁有了一隻小公鹿寵物。

小男孩不是突然長大的,隨着與大自然的相處,狩獵時與動物的博弈中,與鄰居兒子們相處的微妙中,他學會了看天氣耕地,開槍狩獵,面臨過差點失去親人的恐慌,好友的死亡,森林的瘟疫,在過聖誕節還是跟隨父親去狩獵之中糾結,以及母親時不時冷靜而略毒舌的'話語,都讓喬迪在享受生活中開始接受成長的逐漸洗禮。這種過程美麗炫目,令人豔羨。

而喬迪又是突然長大的。他把他的寵物視為自己內心裏最重要的夥伴。但是隨着公鹿的成長,它的破壞力日益無法控制,甚至到了踐踏和咬損糧食作物的地步。作為自給自足看天吃飯的一家人,面對這樣的破壞,是無法容忍的。於是喬迪遭受到了他認為的父母共同的背叛:小鹿被父母開槍打死。

喬迪瞬間成長,過程是充滿哀愁的,這不僅説小孩內心哀傷,而是這個成長過程充滿哀愁--不得不成長的,瞬間的過程,不可避免,無法挽回。喬迪自此失去童年,開始領悟生活。作為成年人,回首這樣的過程,忍不住惆悵側目,只能在炎熱夏天裏歎口氣,替喬迪,也替自己。

書的開頭和末尾寫了同一個場景:同一地方做了同樣的水車,可是開頭是歡快的,末尾是悲傷的,因為成長的劇痛無法安慰。

面對成長被背叛的哀愁,喬迪也曾出逃,卻因為飢餓和對家人的思念又迴歸家庭。而書中最後,由那位寬厚悲憫的父親和喬迪對話來昇華整本書的啟迪意義:

"我要跟你談談,來場男人跟男人之間的對話。你認為我背叛了你。但有件事,每個男人都得知道。或許,你已經知道。毀掉的不僅是我。不僅是你那頭一歲的小鹿,孩子,背棄你的是——生活。"

"你已經見過成人的世界是什麼,知道成人得卑劣。你見過死神玩弄的把戲,也曾被飢餓玩弄於股掌之間。每個人都想過輕鬆安逸的生活。孩子,這種想法很好,非常好,卻不容易實現。生活總會把一個人擊倒,等他站起來,又再次把他擊倒。我這輩子一直過得不容易。"

"我曾希望你能輕鬆自在的生活,至少要活得比我輕鬆。看到你這樣的年輕人不得不面對現實,知道你也會像我曾經那樣痛苦掙扎,大人的心是很疼的。我很想盡可能長地保護你,讓你跟那一歲的小鹿嬉戲玩鬧。我知道它減輕了你心中的孤寂,但每個人長大之後,都是孤寂的。屆時,他該怎麼辦呢?被生活擊倒時,他該怎麼做呢?沒辦法,只有挑起重擔,繼續前進。"

看到這裏,感覺一個人成長中的大家都知道的祕密被人捅破並被理解,動容而心顫。

整本書節奏緩慢,基調平和。文字斟酌精緻得體。寫景部分,還原了我幼年對叢林世界的想象。狩獵部分,驚險有趣卻又悲憫。家常對話,幽默親切,有世外桃源裏有煙火氣息。

這書適合小孩看,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和情節,以及末尾的道理都可以啟發小孩。而也適合成人閲讀,經歷世事,有些道理深刻而熨帖。

  《鹿苑長春》讀後感3

張愛玲説:“有一種書,是我們少年時代愛讀的作品,隔了許多年以後再拿起來看,仍舊很有興味,而且有些地方從前沒有注意到的,後來看到了會引起許多新的感觸。看這樣的書,幾乎可以説是我們自己成熟與否的一個考驗。這樣的書不多,像這本《鹿苑長春》就是一個例子。”

《鹿苑長春》由美國作家瑪·金·羅琳斯創作於1938年,根據佛羅里達林區一位老人的童年回憶創作改編的長篇小説,小説通過小主人公裘弟和他的小鹿的故事,生動地描寫了美國南北戰爭後佛羅里達州墾荒區普通人的勞動、鬥爭和悲歡離合。,發行後登上美國暢銷書榜首並持續140周,於次年獲得普利策文學獎。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關於童年的故事,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精彩作品。

小説講述美國南北戰爭後佛羅里達墾荒區普通人的勞動、鬥爭和悲歡離合。主人公巴克斯特一家生活在佛羅里達島地過着自給自足的農耕狩獵生活,所處的自然美景中是一幅生動絢麗的叢林畫卷,該作品後被譽為描繪少年時代的經典童年詩歌。

童年是美好的,裘弟是巴克家族的唯一孩子,倍受父親彭尼的呵護,而他的母親儘管每天嘮叨不停,但對於這對父子兩也是極其在意的。作為一個貧困的家庭,全家人的生活來源都落在了爸爸彭尼的身上,他任勞任怨的在墾地辛苦勞作,為妻兒撐起整個家。儘管日子過得不算太好,但一家人在一起也算安靜幸福。小説的前半部分,描寫了很多父子倆一起去打獵的場景,既驚險又刺激。那些有關叢林美景的文字讀起來流暢優美,讓人格外向往。

好景不長,一場意外的災難來臨了。暴風雨後的森林一片狼藉,動物們大量死亡,墾地種的農作物遭到嚴重的破壞,瘟疫也隨後接踵而至,這一切讓倖存的動物開始瘋狂捕食。幸運的是最後彭尼父子在巴克等人的幫助消滅了狼羣和一直為禍森林的“大笨腳”。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一件令人值得高興的事情,那就是裘弟終於擁有了一頭完完全全屬於他自己的小鹿。

善良的裘弟愛極了這頭小鹿,他把自己的口糧讓給它吃,他們一起玩耍,一起睡覺,幾乎形影不離,似乎小鹿的快樂就是他最大的快樂。他們彼此相互依戀,也正因為如此,在後來的故事中,裘弟經受了難以言述的痛苦。當父親彭尼失去照顧一家人的能力後,裘弟作為男子漢,理所應當的挑起家庭的重擔,開始幫媽媽幹活。這時,小鹿已經長大了,面對不斷啃食幼苗的事情一次又一次發生,儘管彭尼和裘弟已經想辦法努力想辦法改變這一情況,可結果依然不盡如意。眼看着一家人即將捱餓,最後矛盾爆發了,為了避免痛苦,裘弟在媽媽打傷小鹿後親手結束了他的生命,接着因為無法面對這一現實離家出走。

作為父親,彭尼是合格的,他用自己的行為和言語循循善誘的教導裘弟,那些真摯的話語體現着他做人的原則,讓人印象印刻,並對這樣一個人而產生敬佩。可是後來,連他也變得無能為力,才出現了小鹿的死亡。裘弟覺得爸爸背叛了他,直到飽受飢餓後,才明白父親的無奈,並回到自己的家中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只是他覺得自己再也不會像愛小鹿那樣愛一個人。對於裘弟來説,無憂無慮的童年已經過去,因為小鹿已經把那個天真的男孩兒帶走了。

小鹿不見了,裘弟的童年也不見了。那些生命中特定的符號,總會讓人們想起某個人、某件事,在某個恰當時機到來之時,忽然長大。

短短一年,裘弟已經長大了.他知道自己此生不會再愛任何人或動物,像他愛小鹿那樣純真.世界上純真的感情,可能出現在童年;在父母對子女的愛;或是運氣好的話,可以遇到生命中的另一半,成人時期因為生活歷練,總是不免多方顧慮,瞻前顧後,到頭來反而羨慕小孩子的單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