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紅與黑》讀書心得(14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02W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紅與黑》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紅與黑》讀書心得(14篇)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1

“可是我和誰一起吃飯呢?”

於連在被告知有一個工作機會時,卻問出瞭如此角度奇特的問題,由此可以體現他是一個很自卑同時又極端自負的人,虛榮且自尊。在最初對德萊納夫人的感情裏,在被她的美麗温柔吸引時,也有對市長的報復心理,於連將愛情當作了欺騙復仇的籌碼。我認為在他對德萊納夫人的愛情裏,有一定程度上的俄狄浦斯情結。德萊納夫人温柔美麗,且在與於連的交流中,尊重於連,於連認為這是第一次有如此一位上層社會的美麗女性以這種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他,結合於連的成長背景來看,母親早逝,母愛的温暖他沒有體會,而父親哥哥對他卻很冷漠,從最後於連在牢裏父親來看望只為分清遺產就可見一斑,在家裏沒有歸屬感,身如飄萍,這樣的成長和生活環境讓他的人格和性格是有缺失的。也許是在當家庭教師的過程裏,在看到德萊納夫人温柔地對待自己的孩子時,於連看到了母性,為其吸引沉迷,他對德萊納夫人的感情裏有一種對母親的留戀,德萊納夫人的出現彌補了他內心的那塊空白。但是他對德萊納夫人確實是有愛的,他告訴自己只是為了報復市長證明自己的征服欲、滿足自己躋身上流社會的願望,可沒想到自己入戲太深,真的愛上了德萊納夫人。

對德萊納夫人來説,於連是她昏暗生活裏的一道光,這道光滿足了她少女時期對愛情的'期望,給她平庸無味的婚姻生活裏帶來了一抹鮮亮,她美麗、善良、端莊,但又極富勇氣、真誠,敢於拋下一切去與於連相會,她明白於連的虛榮、自負和敏感,也明白他的野心,但她對於連仍是愛的,於連早已走進了她內心深處,這份愛很珍貴,很有勇氣。

我認為於連對瑪特爾小姐也是有愛的,雖然這份感情裏摻雜了太多的功利性和目的性,贏得瑪特爾小姐的“愛”,他也就贏得了自尊和野心,這裏有一些瘋狂的病態的目的性,瑪特爾小姐對於連也是如此,她從於連身上得到對激情刺激的滿足,她的生命力極其旺盛,不滿周圍追求她的貴族青年的平淡無趣,不滿循規蹈矩的符合常規的愛情方式,於是她選擇了於連,我覺得瑪特爾小姐和於連一樣,都以為自己是在做戲,都對感情遊戲自信滿滿,但是沒想到有時候雖假戲真做,有可能最終自己也付出了真心。

於連對德萊納夫人的愛有男孩對母親的迷戀,有一種俄狄浦斯情結。而他對瑪特爾小姐的愛則是一種成熟男人對女人的愛,是在與德萊納夫人的愛情後,一種“成長”了的愛,這種愛裏有權衡利弊、有激情刺激。但於連最後對德萊納夫人的深情告白,我認為是一個人知死之將至時對母性愛的留戀和迴歸,母親將他帶到這個世界,也由母親送他離開。是一種人生的輪迴,是一種人性的迴歸。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2

説《紅與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了,為什麼在這風雲變幻的200年中小説仍能夠經久不衰?原因在於小説不僅僅十分成功地塑造了於連·索黑爾這個極富時代色彩,又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形象,並且經過主人公的經歷,展示了法國復辟王朝時期廣闊的時代畫卷,觸及到當時許多尖鋭的社會問題。小説主人公於連的經歷和遭遇反應了當時廣大小資產階級青年的普遍命運。於連生性聰穎、高傲、熱情、堅毅,但又自私、多疑。在僧侶貴族當政、門閥制度森嚴的封建社會,因出生平民而備受歧視。這種受壓迫的地位使他滋長了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啟蒙思想和拿破崙的影響,培養了他的反搞性格。他立志要像拿破崙那樣靠個人才智建立功勛,飛黃騰達。可是在復辟時期,拿破崙式的晉身之道已被貴族階層堵死了。

就在這樣的巖石底下,一株小樹彎彎曲曲地生長。於連為了博取大家用賞識,明知毫無價值,卻還把拉丁文的《新約全書》背得滾瓜爛熟。他那驚人的背誦本事讓他跨進了維立葉爾市長家,當起家庭教師來。在那段時期,他與德。瑞那夫人發生了曖昧關係,大部分是為了反抗和報復貴族階級對他的凌辱。可是,紙醉金迷、利慾薰心的上流社會也腐蝕了於連的靈魂,助長了他向上爬的慾望和野心。

於連進入陰森恐怖的神學院後,親眼目睹了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醜惡內幕,於是他便耍起了兩面派手法,這種表裏不一的行為居然得到院長的表睞和寵幸。神學院的生活進一步扭曲了於連的性格,強化了他向上爬的野心和虛偽的作風。於連給木爾侯爵當私人的祕書後雖然還不時流露出平民階級的思想意識,但在受到侯爵重用,征服瑪特爾小姐後,於連的“平民階級叛逆心”已消失。他成了復辟王朝的忠實走卒。正當於連一步步走向他所向往的.“光明”時,因槍擊德·瑞那夫人而徹底斷送了自我的前程,把自我送上了斷頭台。

作為一部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小説,《紅與黑》並沒有從概念出發,將主人公於連圖解成一個追求功利的符號。相反,作者卻給予了他深切的同情,經過人對慾念的執着追求與追求不到的痛苦來批判那個時代特定的社會現實,這也是《紅與黑》流傳至今魅力長存的原因。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3

於連縱觀他極其短暫,卻充滿波折動盪的年輕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複雜。對此,人們可以做出很多批評,是個小私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一個野心家的毀滅;一個反封建的犧牲品等等。就我以為,説於連是個個人主義的野心家固然沒錯,但不如説他是一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向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

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的社會背景所造成的,而是來自他內心的更深處的矛盾本質。時間已經給了作者和作品最無私而又公正的批評,我的閲讀態度自不能像對待暢銷書那樣肆無忌憚,又不能對言情小説那樣不置可否。引領我啃完這本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從一紙簡單刑事案件資料中展示出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畫面,把一個普通的刑事案件提高到對一十九世紀初期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制度,進行歷史和哲學研究的水平。

平民出身,較高文化,人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是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情和毅力,對階級差異的反抗鎖上表現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作者用淡化物質的描寫而突出心靈跟蹤的手法強化的,正是於連處於青年衝動下追求幸福“英雄夢想”經歷,這是對那個社會形態的反抗,也是對碌碌無為,虛度青春的反抗。年輕有為青年表面上看是被毀於病態的愛情,實際上時被毀於病態的法國社會。

斯丹達爾説過:“一個人的幸福不取決於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而是取決於他自己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入獄之前,於連是在社會這根“竹竿”上攀登,以他人(智者)的眼睛看待事物,所以他要三十歲當上大司令,或者當上年薪千萬的主教;他要受到巴黎美婦人的青睞,以誘惑和征服貴族女人為“責任”;他要擠進上流社會,甚至真的以為是個大貴族的私生子,凡此種種都是“智者眼中的事物的表象”,即他人的承認,社會的承認。

其實,於連已經成功了,即使他犯罪入獄後,他仍有可能逃跑,他若放棄尊嚴表示屈服。於連的“成功”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反而是他的失敗促使他走上幸福之路。紅與黑是象徵賭盤上的紅點黑點,而輪盤則象徵人生的遊戲等。我認為紅色還可以象徵於連追求人生的意義,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的生存狀態吧!

在社會現實阻礙實現抱負時只有兩種選擇:退避或反抗。那些當着小職員不求上進、整天抱怨生活乏味的青年就是退避者。這個時代當然不歡迎虛偽的言行作為手段,但仍需要對生活的熱情來反抗空虛的度日。這樣,於連悲劇性的結局除了昭示“個人反抗行不通”外,就有了對當今社會更實際的意義。我們不難發現在這種幸福的標準是以社會和他人的標準為標準,追求他人和社會的承認。實質上,他並沒有獲得多少快樂和幸福,反而使他處在一種緊張狀態,僅僅是感到“快樂的道路極點”,興奮地跑來跑去,一種“野心家實現後的狂喜”,只是片刻激情而已,剩下的是想着緊接着應該在制定一個計劃。

紅與黑讀書筆記3 《紅與黑》是19世紀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奠基作品。小説圍繞主人公於連個人奮鬥的經歷與最終失敗,尤其是他的兩次愛情的描寫,廣泛地展現了19世紀初30年間壓在法國人民頭上的歷屆政府所帶來的社會風氣,強烈地抨擊了復辟王朝時期貴族的反動,教會的黑暗和資產階級新貴的卑鄙庸俗,利慾薰心。因此小説雖以於連的愛情生活作為主線,但畢竟不是愛情小説,而是一部政治小説。

司湯達是善於從愛情中反映重大社會問題的文學大師。於連的兩次愛情都與時代風雲緊密相連,這是當時階級角逐的一種表現形式,他對德·雷納爾夫人後來的確也產生了真正的感情,但開始是出於小市民對權貴的報復心理。因此,於連第一次佔有德·雷納爾夫人的手的時候,他感到的並不是愛情的幸福,而是拿破崙式的野心的勝利,是狂歡和喜悦,是報復心理的滿足。如果説於連對德·雷納爾夫人的.追求還有某些真摯情感的話,那麼於連對瑪蒂爾德小姐的愛情則純屬政治上的角逐,瑪蒂爾德既有貴族少女的傲慢,任性的氣質,又受到法國大革命的深刻影響。

她認為,如果再有一次大革命,主宰社會的必定是像於連這樣富於朝氣的平民青年。同於連結成伉儷,既富於浪漫氣息,又找到了有力的靠山。而於連則認為與瑪蒂爾德小姐結婚可以爬上高位,青雲直上,因此不惜去騙取她的愛情。但是,於連的兩次愛情最終還是失敗了。這是因為在復辟時期,封建勢力向市民階層猖狂反撲。於連不是統治階級圈子裏的人,那個階級決不會容忍於連那樣的人實現其宏願。

這部小説的一個創舉——使於連與德·雷納爾夫人心靈的愛情和於連與德·拉莫爾小姐頭腦的愛情相映成趣。儘管這兩個貴族女性的愛情方式迥然不同,一個深沉,一個狂熱,他們在這兩個基本點上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對本階級的厭惡,對封建門閥制度的叛逆。記得當於連發現自己的愛情正蜕變成虛榮的工具時説我把自己毀了,可之後的細節是一種高傲之間帶着惡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摯,最強烈的愛情的表情。這時的貴族小姐卻是擺脱了一向慢得像烏龜爬一樣的生活,用喪失尊嚴的方法博得愛情。書中兩段悲劇愛情的進展始終伴隨着新貴的若即若離和於連的自卑帶來的懷疑,直至生命將要終結時,愛情才爆發出無濟於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懷。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4

最近讀完了《紅與黑》,法國作家司湯達的小説。總體是引人入勝的,看完了這一章就好奇下一章發生了什麼,我們的主人公會去哪裏冒險,還有有着怎樣的發跡故事。然而這樣的願望也不是非常強烈,實在是書裏有些句子寫的太繞了。幾百年前語言交談的方式已經與現代人的語言交談大不相同。我們講話講究言簡意賅,追求效率。而書中法國上流社會人士講話,講究禮貌、體面。因此許多對話寫的一段又一段,卻不能馬上理解他們到底在講些什麼。

還好隨着閲讀的開展,對這種對話的理解能力也是有所長進的。比如拉莫爾侯爵明明是想要告誡於連不要泄露祕密,卻不會直接表達,而是説:我是忘了在昨天向您提出這個問題了。我不要求您發誓永遠不把您將要聽見的説出去;我太瞭解您的為人,不會這樣來侮辱您。總之,讀多了竟然也習慣了,能夠理解瑪蒂爾德和於連之間大段大段對話所表達的真正含義。

讀到一半的時候我真的很好奇於連的結局會怎麼發展,讀完結尾我卻發現這結尾並不怎麼引人入勝。到結尾時於連的性格似乎已不再重要。憑藉記憶力驚人的頭腦、察言觀色的模仿能力以及最重要的,作者安排的好運氣,於連獲得瞭如此好運的前程,他從外省一個木匠的兒子,做到了巴黎一位侯爵的祕書,只要他想,輕鬆就可以成為巴黎附近某地區的主教,因為他和瑪蒂爾德的愛情,最後甚至被給予了上校的職位。雖然不在於連心心念唸的拿破崙時代,但他發跡的速度,難道不是平輩中鮮有的嗎?可是,從書的四分之三處開始,於連的野心、抱負、嫉恨、傲慢全部都消失不見了,開始醉心於和瑪蒂爾德之間的愛情了。他固執地越來越愛這個巴黎最美妙的女子,而將所有的精力花費在如何獲取她的心上。儘管瑪蒂爾德非常美貌,但一向對美貌不感興趣的於連,是真誠地對愛情產生了興趣嗎?

不是的,當勝任侯爵的祕書,並能應付上流社會的社交場合、流利地説出那些“客廳裏的笑話”之後,於連好像再沒有別的發跡之路了。因此,當他遇到瑪蒂爾德的愛情時,自尊與征服之心又熊熊燃燒起來,將贏得瑪蒂爾德的心視為最大的挑戰,併為此付出了持久的`堅持和努力。這樣也説得通。但在書中瑪蒂爾德的愛情幾度消失時,促使於連行動起來的,只有他那越來越多的愛情。這説不通。於連是沒有那麼追逐名利,還是在他成熟的路上真的開始對愛情感興趣了。

如果是在成熟的路上對愛情產生過興趣,這也説不通,因為他清楚他對瑪蒂爾德沒有愛,雷納爾夫人的房間才是讓他充滿愛的回憶的地方。我只能認為,於連壞的沒有那麼徹底,對美貌也沒有熱情地那麼徹底。

但其實,如果要説壞,那麼於連一點也不壞。他沒有做什麼壞事。他只是面對上流社會時感到窘迫,利用自己的自尊、敏感、熱情去應對遇到的這些事情。他剝削了窮人嗎,他炫耀了自己的財富嗎,他為了名和利誘惑了侯爵的千金嗎?他都沒有。他敏感、脆弱、自尊、熱情,想象力無邊。過分地自尊與認真讓他可能不那麼可愛,但我相信獨特的人可以擁有好運。

綜上,我覺得於連是一個被動的人,他極度自尊,想要發家致富,蔑視那些貴族。但他沒有直接做過什麼能幫助自己平步青雲的事情。他只是在機會的面前依照他的性格做了應有的反應。雖然於連人生幾個重大的上升轉點都包含了前往某個富麗堂皇但完全陌生的環境、見到某個位高權重卻陌生的人、依靠記憶力和熟知拉丁語的本領實現有趣的交談——試想這些這些元素集中在一起是會令一個外省的沒多少見識的小木匠於連感到壓力重重、難以應對的。但這幾次經歷最終都給於連帶來了人生的越遷。從木匠成為本地富商雷納爾先生的家庭教師,從家庭教師到神學院經歷了痛苦的學習生涯後成為了院長神父最優秀的畢業生,因着拉莫爾侯爵和院長神父的交情成為了侯爵家的祕書,由於跟侯爵女兒結合而被授予上校···這些都是於連生命中的“好運選擇”。

可是,成為上校後被雷納爾夫人寫信舉報,這是不是他人生中第一個降臨的壞運選擇?這算不算他第一次需要在“壞運”面前決定要如何選擇?面對好運選擇時,他依靠強烈的自尊、熱情和敏感將對方想象成嫉恨的人,取得了越遷。面對壞運選擇時,他不願接受別人給予的幫助,實現了人生的墜落···可惜我為了追求在昨晚上讀完,並沒有仔細閲讀於連入獄以後的故事。但如果不那麼認真地説,於連的性格也是一以貫之的啊,不是嗎?一個排斥過度親密的人依靠自己的本性可以三言兩語把別人打發走,也依靠着自己的本性得不到想要的親密。每種性格都是一體兩面。取得成功因為它,落得失敗也是因為它。

插句嘴,從前有一個人對我説:你想太多了,如果不是想這麼多,你現在會做的更好,擁有更多。我覺得的確是我想太多了,我怎麼總是想的這麼多呢,怎麼可以做到想的不多?而現在的我認為:正是因為我想太多,才成為了現在的我,如果不是想太多,也許我連現在的我都無法做到。

書中的兩位女主人公和他比起來,可就徹底地多了。一個是擁有崇高心靈的單純的外省夫人,她瘋狂愛着於連,認為能死在於連的手裏是幸福的。一個是擁有所有人都沒有的一切卻覺得生活無聊透頂,整天幻想路易十六時代英雄事蹟的年輕女人。

她們的性格一以貫之,在我看來是如此顯著。瑪蒂爾德追求英雄式的故事追求到極致,甘願放棄高貴的身份和得天獨厚的美貌與才情,下嫁給一個木匠的兒子。在於連試圖槍殺寫信舉報他的人之後,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英雄愛情故事又得到了極大的昇華。多麼神奇的腦回路,可這就是瑪蒂爾德的激情之泉。她永遠不改變,永遠不厭倦。最後抱着於連的頭顱埋葬在地下的時候,她心中應該還飽藏着自己的英雄故事吧!

雷納爾夫人追求愛情,她對於連就是產生了愛情,無法放棄的愛情。要被丈夫發現了,沒有關係,她變得果斷、勇敢、雷厲風行,斷然處理整件事情,免去丈夫的懷疑。有人要她相信她的情人行為將使得上帝報應在她最愛的孩子身上,她就深深遭遇悲痛,伏在被上帝報應了的小兒子牀邊,又無法放棄對於連的熱愛,只能深深地折磨自己。知道自己和家庭教師搞在一起的風流韻事已經暴露在維裏埃爾,自己將遭到所有人的非議與上帝的背棄,決心永遠放棄於連,卻在他凌晨與她相會並款款以待的深情中,再次犯錯。待到多年後,於連回到維裏埃爾,卻只是為了槍殺她,雖只射中了肩膀並沒有大礙,但她請求於連不要自責,因為死在他手裏是最幸福的事情···啊,我們會覺得這個女人瘋了,可是這個美麗、熱情、單純的女人對待愛情是這樣飛蛾撲火,從不曾改變。

小説的人物塑造是有意思的,一個人的性格一以貫之,就會讓讀者感覺到人物是鮮活的。比如《紅樓夢》中的賈瑞,前段時間重看87版紅樓夢的電視劇裏賈瑞的片段,藉由六小齡童對這個角色的演繹,覺得賈瑞這個人物是如此生動,如此猥瑣又如此悲劇。甚至可以聯想到當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而分析賈瑞性格的成因。寫小説的人太厲害了。

《紅與黑》是很長時間以來第一本讀完的外國文學名著,以後還想再讀更多,希望能開開做人的眼界。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5

紅與黑講述的是一個富有才華又身懷野心的年輕人於連,從窮苦的木匠兒子,一步步踏近貴族階層的故事,故事裏有兩個女性人物,是於連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前者是德瑞那夫人,是一個年長於連近十歲的美麗婦人,後者是侯爵的小女兒,瑪蒂爾德小姐,一個十八歲的巴黎名媛。

故事的背景發生在拿破崙戰敗,波旁王朝第二次復辟之後,社會等級依舊分明,第三等級的人懷念偉大的法蘭西皇帝,貴族重掌權利,與第三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鋭。於連擁有驚人的記憶力,能背誦整部拉丁文的聖經,不論是書籍還是對話,他都能過目(耳)不忘,憑着這個技能,年邁的謝蘭神父把他送到市長德瑞那先生家做家庭教師,這是於連改變一生的開始。

於連負有天生的才華,也有天生的敏感和驕傲,他內心狂熱地崇拜拿破崙,那是一個憑着能力可以建功立業的時代,如今已經一去不返。所以他像其他年輕人一樣,開始尋求宗教的庇佑,着黑袍成為教士和神父,這是跨越階級的唯一之選。然而,優秀的才能,姣好的面容,內心的抱負,都註定他無法寂寂無名地過一生。

於連的兩段愛情都是被動的,德瑞那夫人是一個善良單純的人,於連的出現讓她第一次感受到異性的吸引力,青春的少年,區別於丈夫的柔情,她不顧一切想守護他。瑪蒂爾德小姐身邊圍繞的總是貴族的紈絝貴公子,於連在這些人中間顯得尤為特別,因為他從不逢迎自己,甚至非常冷漠,這種反差讓她愛上於連。

我試着理解這兩段愛情的降臨,德瑞那夫人對於連而言,是平等的戀人,即使身份看來並非如此,兩個人在心靈上是平等的,他們彼此依賴,當這份感情敗露,於連不得不離開貝藏鬆,前往修道院學習,之後去了巴黎,遇見第二份愛情。而瑪蒂爾德小姐,一開始兩個人毫無交集,是美麗的侯爵女兒跨出了第一步,於連從這份感情中獲得的認同感超乎想象,來自貴族的垂青,滿足了他的虛榮心,也讓他患得患失,因為一旦失去,就開始懷疑自己。

這兩份愛情都是外界的爭議越大,當事人反而越堅定,好像這才是真正的愛情。不被人拆散,不經歷抗爭,順遂地進入婚姻是索然無味的`,德瑞那夫人認定這是她心靈的歸宿,瑪蒂爾德小姐以為這是跨越階級的偉大愛情,所以不顧一切地營救於連。

我們都是皮相的奴隸,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裏,一個擁有美麗面容的異性總是讓人心馳神往,在市長家裏擔任家庭教師的於連,在侯爵府擔任祕書的於連,都是在這樣的環境裏俘獲芳心。我們都對異性的好感非常敏鋭,尤其是來自那些我們自己也有好感的人,一旦發現幸運降臨就迫不及待的接收這份好運,究竟這是不是於連真正的愛情,我不知道,因為沒有機會證明。有時候我們是別無選擇,有時候我們是放棄選擇,名著裏的故事並不讓人驚歎,這個年代的愛情也並不容易,然而從不見得有何偉大之處。

於連為什麼要殺德瑞那夫人呢,可能他看到那封毀謗的信,對昔日的愛人產生了強烈的憤怒,所以策馬前往維裏埃爾,買了槍並裝上了子彈,直到真的見到德瑞那夫人的時候,於連已經開始後悔了,作者説於連在行刑前才發現最愛的只有德瑞那夫人,我猜是摻雜了作者的主觀意志,明明前幾章都在説於連如何為瑪蒂爾德小姐憂思難忘,已經漸漸忘了曾經的那段不道德的戀情。

故事的結局,於連被處以死刑,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人生命終結在22歲,死於兩場戀愛,也死於對那個年代的絕望,即使於連最終能活下來,也只能更名換姓,去一個遙遠的城市終其一生,他的抱負他的理想永遠沒有機會實現,等級制度森嚴下的法國,允許有才能的年輕人出現,但不會允許他擠入貴族階層,破壞既定的等級秩序。

當然,這個故事最主要想傳達的意思,我想應該是:姐弟戀是沒有好下場的。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6

讀《紅與黑》是一段太過漫長的過程,因為時間已給了作家和作品最無私而又公正的評判,我的閲讀態度自不能像對暢銷書那樣肆無忌憚,又不能像對言情小説那樣不置可否。我是在用心靈去與那個時代交談,重點也放在歷史以外的探究和思考。

引領我啃完着本書的是其本身的巨大魅力。作者從一紙簡單的刑事案件資料中展示出那個時代廣闊的社會畫面,把一個普通的刑事罪行提高到對十九世紀初期法國資產階級社會制度,進行歷史和哲學研究的水平。小説令我看到在生硬的歷史書上無法感受的,那段法國大貴族和資產階級交替執政的關鍵時期的狀況。我從中瞭解到現實主義作品的另一種藝術特色——司湯達傾心的人的“靈魂辨證法”;這與以往我從《高老頭》、《歐也妮·格朗台》中體會的巴爾扎克的“造成一個人的境遇”有很大不同。

全書最耀眼也是文學著名的人物自然是於連·索雷爾,“平民出身,較高文化,任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事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當今社會更實際的意義。

寫至此,不得不引到這部小説的一個“創舉”——使於連與德·雷納爾夫人“心靈的愛情”和於連與德·拉莫爾小姐“頭腦的愛情”相映成趣。儘管這兩個貴族女性的愛情方式迥然不同,一個深沉,一個狂熱,他們在這兩個基本點上卻是一致的,那就是:對本階級的厭惡,對封建門閥制度的叛逆。記得當於連發現自己的愛情正蜕變成虛榮的工具時説“我把自己毀了”,可之後的細節是“一種高傲之間帶着惡意的表情很快的代替了最真摯、烈的愛情的表情。”這時的.貴族小姐卻是擺脱了一像慢得像烏龜爬一樣的生活,用喪失尊嚴的方法博得愛情。書中兩段悲劇愛情的進展始終伴隨着新貴的若即若離和於連的自卑帶來的懷疑,直至生命將要終結時,愛情才爆發出無濟於事的原始的火花,令人感懷。

當我將落筆時,發現用意識寫出感想的時間已可與用精神閲讀原著的時間相比較了。我興奮於自己得到反抗平庸的啟示,感動於那些儘管扭曲而依然壯烈的愛情片段。當有人提及《紅與黑》,我可以自豪地在回答“我讀過”後面加上一句“我也掩卷沉思過”。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7

人們都説書籍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其實,書又何嘗不是反映作者觀點的一面鏡子?

歷史上,有很多作家都透過書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拿《紅與黑》來説吧,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於連的年輕人,他聰明但出身貧寒,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便想通過女人作為階梯,擠進上流社會,最終因為誤入歧途而走上斷頭台。

看完這本書,我既為於連感到悲哀,又對他恨之入骨,以他的才能,明明可以大有作為,可是他卻選擇了錯誤的途徑,企圖利用兩個女人對他的純潔愛情,作為他走入上流社會的台階,在這裏,我不禁想問,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曾迷茫,世界上的善與惡,美與醜,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如果走對了,就會在正途上,順利前進,反之,就會掉入萬丈深淵。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事情,也要通過正確的方式解決,才能走出這片“迷茫”的森林。

反觀於連的悲劇,是他個人的選擇錯誤,也是社會環境的必然結果,那個時代,貴族社會的體系,使得他走上上流社會的'諸多路都被堵死,社會的不公平,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因素,這也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

在迷茫的時候,不要像於連一樣,走入歧途,要時刻謹記:走正路,方能修成正果。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8

《紅與黑》是司湯達的代表作。司湯達又譯為斯丹達爾,原名瑪利亨利貝爾,自1830年7月革命後就一直在政府供職。他生前默默無名,在文壇上根本沒有立足之地。但是就是這樣一個人,寫出了讓世界上最著名的的文學家、批判家都很感興趣的作品。可以説,斯丹達爾完全是憑藉這本書便在文學史上取得了幾乎和巴爾扎克比肩的位置。

《紅與黑》是法國乃至歐洲現實主義的奠基作。小説主要就是描述了於連索海爾這個人,以他和兩個女主人公的愛情為主線,最終的結局是他的.兩次愛情都破滅了,他自己也死了。

看完第一遍感覺有些糊塗,架不住好奇心,多次閲讀之後終於有所瞭解。於連是獨自一人在與整個社會環境衝突,加上他那巨大的野心,最終導致了他的厄運。我個人認為於連是有點變態的,因為在第一次愛情的時候,他完全是一種下層人對上層人的報復心態。他因為看不慣市長的傲慢就想去佔有市長的妻子來報復,他成功了。

讀得多了之後,我才發現於連這個人的性格太特別了。他追求真理,卻又為反動勢力效勞;他正直善良,卻又以虛偽的面目出入貴族階層。從他的所作所為中,我讀出了野心,以及他心中那股不甘低人一等的強烈慾望。

然而我最推崇的還是這部書的心理描寫。不得不説,斯丹達爾的心理描寫真的很有特點,在作品中,人物心理的掙扎、矛盾、扭曲、鬥爭……每種變化都真實細膩、深摯動人,有着獨具匠心的刻畫,充滿了邏輯和理性。尤其是在描寫於連和兩個女主人公的愛情時,那心理微妙的變化和發展過程分析的相當的精緻、獨到。也怪不得丹納都説斯丹達爾是這個時代和任何時代最偉大的心理作家。他開創了心理小説的先河。

這部書反映了法國下層青年的想法和處境,於連就是一個這樣的體現,可能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他,但肯定都會被他吸引。

這的確是本好書。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9

通常,人們認為書名中的“紅”是象徵拿破崙時代的軍服;“黑”是王政復古年代的僧侶黑衣。也有人認為,紅是德·瑞那夫人的鮮血,黑是瑪特爾的喪服;紅與黑是象徵賭盤上的黑點紅點,而輪盤則象徵人生的遊戲等。我認為紅是於連執着追求幸福的熱烈的心,而黑則是殘酷的現實和社會。

《紅與黑》是十九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品。《紅與黑》的主人公於連,是韋裏埃小城一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希望藉助個人奮鬥躋身上流社會。王朝復辟後,於連通過穿上紅軍服從軍而飛黃騰達的道路被堵塞,只好決定穿上黑色教會服裝向上爬。去市長家當家庭教師是於連踏入社會的第一步,了於對市長的報復心理和試練自己膽量的冒險心態,於連和卻又陷入了貴族階級和教會所設下的圈套,最終被送上了斷頭台,成為統治階市長夫人之間產生了暖味關係。事情敗露後,於連進入貝桑鬆神學院既而又隨比拉爾院長來到巴黎,成為德·拉莫爾侯爵的祕書。由於自己的聰明和個性,他不僅受到了侯爵賞識而且贏得了侯爵小姐(馬蒂爾德)的芳心。二人祕密結婚,拉莫爾先生對這門婚事雖則暴跳如雷,但也無可奈何,於連也因此得到了騎士稱號、中尉軍銜和二萬零六百法郎年收入的莊園。好景不長,正當於連躊躇滿志之際,他級陰謀的牲品。

大多數人認為於連是一個野心家,是一個利慾薰心的人。説於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説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而且,我也不認為他完全是個利慾薰心的人,於連有一顆深邃的心靈,他不愛財富,否則他就會接受好友傅凱的.提議去做一個木材商人,那樣的話對他這個草根出身的人無疑是發財的途徑.他的奮鬥,歸根結底是為了證明自己.

有人人認為,於連完全在利用侯爵小姐,我不這麼認為.若僅僅是利用,他何不答應俄國的柯拉索夫親王,與他的表妹結婚,她豈不比侯爵小姐身份更顯赫?在後期侯爵小姐不愛他時,他如果絲毫不傷心,以他的頭腦難道發現不了欣賞他的元帥夫人只要動動嘴便可讓他得到夢寐以求的主教之位?

於連執着的追求幸福是沒有錯的,只是他用錯了方法,也沒有真正理解幸福的含義,在他被送上斷頭台前,他和德瑞納夫人在一起的一段日子才是他最幸福的時光。實際上,在生活中,沒有追求是不可能的,只要在執着追求的過程中不時的駐足停留,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就是幸福;又或其實在追求的過程中,保持一種平和的心境,那就會感受到幸福了。切記,在追逐的路上,我們不能迷失了自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10

《紅與黑》是根據當時報紙上一條短新聞的故事改編的,寫的是一個情感騙子被判死刑真實發生的故事,司湯達看到這篇新聞發表在法國《法院新聞》上,根據死刑案件改編。

《紅與黑》裏的是於連來自鄉村,是個野心勃勃的青年人,他不願意待在家鄉和父母一樣,當木匠每天和傢俱打交道,因此跑到了城裏當了神父,鑽研起神學,把一本拉丁文《聖經》全背下來,這事轟動了全城,因為精通拉丁文,獲得了給市長德瑞那兒子當家庭教師的機會;小説寫的都是年輕人在異鄉的奮鬥史,經歷了短暫的成功,但最終獲得的.是失敗。

作為木匠的兒子,於連個人奮鬥的經歷與最終失敗。靠女人混飯吃,獲得機會往上爬,市長夫人瑞那貪圖於連英俊的外貌,也限於對丈夫粗暴的不滿,讓家庭教師於連獲得了機會,勾引得手;於連對她的愛完全是出於男人的動物性,出人頭地的野心和雄性動物的慾望,還有男人的虛榮心和佔有慾,能夠得到上等階層的高貴典雅美麗的市長婦人,他初次佔有德瑞那夫人時,沒有愛情的幸福,而是下等人對上等人的報復心理的滿足。

同樣,於連到省城貝尚鬆神學院進修,因為彼拉院長的推薦,成為木爾侯爵的祕書因此去了首都巴黎,進入了醉生夢死的上流社會,他覺得侯爵的女兒瑪特爾小姐不夠美,但她的家庭卻能夠把社會上的好地位帶給自己,還能夠獲得政治上的地位,受人尊敬,便追求起瑪特爾來。千方百計,想盡辦法,於連終於得手,還讓瑪特爾懷孕了,侯爵也同意了婚事,於連成為了驃騎兵中尉,還獲得了貴族稱號。雖然因為情婦瑞那夫人吃醋,給木爾侯爵寫信揭露了於連是個騙子,導致準備和他結婚的瑪特爾最終和他分手。於連依靠和瑪特爾姐結婚成為貴族,成為上等人的夢想破滅。

回到問題本身,瑞那貪圖於連英俊的外貌,有對丈夫粗暴的不滿和失望,更有對婚姻生活平淡一成不變的不滿,於連的出現不過是一場浪漫的春夢,讓她的寂寞無聊的生活有了光彩和樂趣;瑪特爾雖然覺得於連出身低微,但看在於連的英俊和帥氣的外貌外,她還是給了於連一個機會,最初她和於連不過是想搞搞愛情遊戲,滿足一下浪漫的少女心,還有對於連的同情和希望,押寶他在未來成就大事,成為拿破崙一樣的成功翻版。兩個人,對於連的愛情,不夠平等,有同情,更多的賞賜和高高在上。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11

在斷斷續續歷經兩週的閲讀時間裏,我好不容易讀完了它——《紅與黑》。

其實這本書,在早年間就讀過幾次,但由於各種緣由,都沒有讀完整,以致對此書只知其是一部名著外,對其被稱為名著的意義沒有一個真正的理解

這是一本很久遠的書了,《紅與黑》出版至今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了。寫出這麼一曲折故事的才人是已逝世很久的司湯達,他生於法國,我非常敬佩他能寫出如此長的小説。

我看的這本書是縮版,把幾十萬的字縮到了幾萬字而已。但是書中的故事卻依然表現得淋漓盡致。

書中描寫主人公於連在“紅”與“黑”的道路選擇上進行了痛苦的掙扎,但其中終極目的,都是想無所不用其極地躋身於上流社會。

於連。索萊爾的命運時時刻刻牽動着我。綜觀他極其短暫,卻滿是波折動盪的年輕生命,流淌着太多矛盾和複雜。對此,人們做出很多評判——有的説他是個小私有者盲目追求個人利益的悲劇;有的説他是一個野心家的毀滅;還有的説他是一個反封建鬥士的犧牲等等。各有各的看法,但又都在情理之中。就我以為,説於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説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採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更深處的矛盾本質。

我認為書中的2個亮點深深吸引住了我,首先是於連在躋身上流社會的途徑選擇上,是選擇做一名聲顯赫的紅衣主教,還是做一個像拿破崙那樣有膽有識的大將軍,產生了思想上的激烈鬥爭衝突,使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其次就是在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奮鬥中所遇到的兩次至誠至真的愛情,這也深深地打動了我,以致我看到如此忠貞不渝的愛情,幾次為之熱淚盈眶,也許是因為它太可貴了! 讀《紅與黑》是一段太過漫長的過程,因為時間已給了作家和作品最無私而又公正的評判,這本書表現得不僅僅是於連的一生坎坷,更告訴我要想在社會上立足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12

以下內容看完書再來看因為不看書看不懂並且會被劇透。

於我來看,《紅與黑》當真是個很偉大的作品。首先,它讓我在六十頁之內討厭上了一個角色,並在一百三十頁內讓我對這個角色產生了又愛又恨的感覺。不必説翻譯之典雅優美、描寫之細膩入微,單是大量真實立體的人物心理刻畫便能讓我為這部作品所傾倒。總之是很令我歎服的作品了。於連一形象極複雜而真實,令我想好好分析他一番,而不是如許多文章、視頻一樣以簡簡“野心家”三字概括其人。

於連出身於法國小城市的木匠之家,因為纖弱愛讀書而不被父親喜愛,經常被哥哥和父親欺壓。本書併為以於連開始,反由鎮上市長及其夫人開始講述故事。此時從場景刻畫到人物對話都顯出風平浪靜、歲月靜好之感。而於連在第四章一出場便被父親打了一通,加上他的心理描寫,一個可憐的鄉下男孩的形象便躍然於紙上,更與前文的神甫、市長一家形成對比。此時於連的形象便已十分明顯。經濟上的制約使他無法離開原生家庭,因此“有錢”和“出人頭地”成了少年於連心中最大的願望。他渴望鷹一般的孤高和力量。神職人員的收入權利高,因此他想去做神甫。他其實沒有信仰,許多人認為拿破崙是他的信仰,但我覺得他只是以拿破崙為標準與目標。於連信仰的永遠是自己。他在心中把自己當成一個拿破崙一般的人物,認為自己雖出身底層卻有一顆高貴的心。他本不想去瑞納家,認為會被當成下人;但是他在心裏為自己鼓勁:“難道我真是懦夫?”於是便去了。看,他並不以功利的理由如賺錢、躋身上層社會來説服自己——事實上他討厭上層社會,他是想越過所謂上層社會而非加入上流——反以懦夫一詞來激勵自己。於連其實不是個所謂“精緻的的利己主義者”,反之,他是個英雄,自封的英雄。他認為自己是英雄、要求自己是英雄,因此決不允許自己作出不符合英雄作為的行動後文帶着槍爬梯子去找馬吉爾特的時候他也是以“榮譽至上,唯此唯一”、“説穿了,不去就是卑怯”來勸解自己的。他甚至想,“這像決鬥一樣!”當然,除了他自己,瑞納夫人和法穆爾小姐也是把他看作是英雄的。只以所謂“野心家”來概括於連是不太對的,許多紅與黑相關的作品創作和解説上在這一點令我尤為不滿,如此他們便解釋不了於連之主動赴死了。

於連早在心中決定了,為了他的理想他可以不擇手段;但同時他也在前期確立了自己的立足根底是“自己性格中堅毅可靠的那部分”。這讓他對老神甫、木材商朋友等人一直懷着友愛之心,於連並不是個所謂的“壞人”。當然,在他給自己確立這個基本點的時候,他也意識到了自己於道德上並非曾經想象的那麼高尚。

於連這一角色一直在成長。在小城鎮裏,市長便在他心中代表了所有的闊佬和劣紳。待他見過國王、主教、待他來到侯爵府中,他的世界便突然開闊了起來。最開始時於連表現得並不好;但讀者很快便能看到他的進步。在交際場上不説,原書中自有大量一一對應的細節使大家看到於連從單詞都拼不對的蹩腳祕書成長為在舞廳中游刃有餘的年輕人;最開始他對付馬蒂爾德還需要靠前輩指引,後來在獄裏能很自然地運用一切技巧使法穆爾小姐繼續為他死心塌地四處奔波,於連的學習能力可見一斑。

於連這一角色的魅力更在於他如真人一般的矛盾。他的英雄主義和他的利己主義還有他的良心良知總是在打架,他無數次艱難地作出抉擇。司湯達慷慨地用了大量的筆墨描寫於連的心理活動和與之配合的肢體動作,真切地把這個人物剖開展示給讀者。相比之下他並未用很多筆墨去渲染環境等其它要素,這算是司湯達的一個寫作特點了。

至於於連之死,我不覺得是必然的,我認為是於連最終做的一個抉擇。他在真正選擇赴死之前是有猶豫的,而且有很多猶豫。而這正是一個複雜的人類該有的糾結。像於連這樣的人物,我們不能像斷言埃斯梅拉達一定至死純潔一樣斷言他會慷慨赴死,只能説最終他確實還是走向了這條道路。他的求生欲、對所謂愛情的渴望、繼續向上爬的美好願景還是被他的英雄主義打敗了——甚至可以説是被他的衝動所打敗的`:他在法庭上發出的那段關於階級的發言顯然並非預謀的演講,而是衝動之下帶着激昂的情緒發出的。這番言論無疑推進了他的死亡,而這是他完全下意識的選擇。可以説於連其人就是這樣意氣風發的少年人,造成他死亡的是他的性格、他的觀念、他的信仰,是於連這個人做出的選擇。

再説法穆爾小姐,我一直認為她跟於連是很相似的。他們很相似,所以第一反應是互相排斥;但他們其實在心中都有很強的自戀情緒,所以他們又會慢慢無可救藥地迷戀上於自己驚人地相似的對方。正如於連認為自己是農村裏的國王,法穆爾小姐認為自己是紈絝子弟中的清流,他們都認為自己是世間漫漫迷途羔羊之中的醒獅。法穆爾小姐絕不會愛上木匠的兒子於連,但她一定會愛上英雄於連。這一點書中幾乎不用分析就能看出來,畢竟法穆爾小姐總在於連表現得高傲、英雄的時候格外喜愛他。她第一次感覺喜歡上於連便是聽到於連説不願意和貴族老爺們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於連敢於揣着槍爬梯子來找她的時候,她更是激動地獻身於他。在與於連在一起時,法穆爾小姐短暫地、認真地活在了自己的世界裏,她認為她愛上了一個英雄,她認為自己簡直也是英雄。我並不覺得法穆爾小姐真的“愛”於連的靈魂,我認為她自始自終沉浸在自己的自我感動中。她正和於連一樣,給自己套了一個人設和模版,於連崇拜拿破崙,她崇拜自己做皇后的那個祖先。在於連死後,她更是踐行了百年前皇后之所作所為,她fulfill了自己的終身目標。(這麼看的話我覺得對於馬蒂爾德來説這本書是he)當然她也和於連一樣充滿糾結,她的貴族思想也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她。她和於連談戀愛的過程簡直是在博弈。這樣的戀情在文學裏好像並不常見,我覺得為這種神奇的關係這本書也很值得人看。

還有些想寫的,但思路有點混亂了。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13

盞盞茶香,淡淡書香,交錯縱橫,散發一陣陣幽香,使人無法不沉迷於其中。茶,可以使人靜心;書,可以使人高尚;一邊品茶,一邊讀書,那是怎樣的一種境界呢? 兒時,在書的薰陶下慢慢嚮往《童話故事》中令人心馳神往的美麗世界。在那個世界裏,又白雪公主的善良,有嫦娥奔月的神祕,更有着牛郎織女的幸福美滿。這時的書在我眼裏,那麼變幻神奇,那麼美麗誘人,那麼令人如痴如醉。

在書相伴的日子裏,我漸漸長大,開始品味書中的人生百態,世事變遷。讀《紅與黑》使我感受到於連身上那份固執的可愛以及對愛情的勇往直前;讀《簡·愛》使我更折服於簡·愛身上屬於女性的堅韌與頑強,讀《圍城》令我驚異於圍城內外,人心和迥異於那“圍城外的人拼命追求城內那燈紅酒綠的世界和圍城內的人拼命追尋那圍城外那自由的氛圍。”

書,就像年過半百的`淵博學者,在其中,靈魂在這裏昇華,大腦在這裏日益完善,更認識到許多著名的人物給我無盡的啟示。如《孫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本草綱目》中我又重新認識了大自然,它是一座貯藏豐富的藥物寶庫,花花草草、枝枝葉葉都是治病救人的良藥。從《三國演義》中我交到了“三奇”的朋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諸葛亮;“忠、勇、義”的勇士關羽;胸懷寬廣,招賢納才,求賢若渴的王者曹操。從《上下五千年》中我瞭解了從天地混沌的遠古時代到中國近代的鴉片戰爭約五千年的歷史。從《曾國藩傳》中教會了我:對書本應精讀,看一本書就應踏踏實實地深入下去,直到弄透全書要義;切忌淺嘗輒止,看個大概意思······

在書香中,去領悟那沁人心脾,去領略那神清氣爽,獲得一份高原的曠遠,一份自省的靜謐與安詳。讓,名著伴你我成長!

《紅與黑》讀書心得 篇14

在正式開始之前,請允許我數一數於連身上的矛盾。

於連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在短暫的二十二年生命中一向想躋身上層社會,卻又從內心深處鄙夷所有所謂的貴族;他一身教士黑袍,能流利用拉丁文背出《聖經》全本,卻不信宗教,甚至做出天主教看來十惡不赦的事情;他渴望榮耀,追求榮耀一生,死前卻發現自我最留戀的是夫人的温膝軟臂;他小聰明人前人後用了一輩子,卻在斬首前擁有了哲人才擁有的智慧,與直面死亡的勇氣。

這是於連。他讓人恨不起來,又讓人愛得欠缺,他之於我們,就如瑞那夫人看着那個蒼白、漂亮的黑髮年輕人,我們明白無論他犯了什麼錯,他都是天真無辜的。他的魯莽、他的稚拙,可是是因為他是個鄉下來的淳樸的年輕人,他還那麼孱弱,那麼無知,他未曾理解貴族教育,也因為這點,他性格中殘存着一點粗野般的可愛。這也是吸引瑞那夫人與瑪娣兒特的原因。

觀之,感情佔了紅與黑的大半篇幅,這男子和兩個女人的糾葛就這樣展開。瑞那夫人之於他,是白玫瑰,温柔善良,像愛自我的生命那樣愛他;瑪娣兒特之於他,則是名副其實的紅玫瑰,熱烈、高貴,甚至於瘋瘋癲癲,這女子竟最終學起她祖上英雄的故事抱吻愛人落地的頭顱,縱她傲氣、時而無禮,這意氣之舉都能將她寬宥。

以我拙見,於連並非以他所説,只愛過瑞那夫人一人。他對這兩種女人,是兩種不一樣的愛,於連更愛瑞那夫人,是因他明白她愛他更甚之故,而瑪娣兒特,是她那瘋瘋癲癲和貴族的高傲壞了事。以於連的性格,對後者只能是一種活力般的感情,只因他脆弱又多疑,正需要温柔痴情的女子,才能完全向其敞開心腹。

我見《紅與黑》這個名字,一般是説騎士軍的紅衣和教士黑袍(兩種當時法國青年用來實現野心的職業),當然,這兩種顏色也是於連內心對榮耀的追求,與現實世界虛與委蛇的對抗。

不得不説,於連是落後的,因為他生在農村,在書籍方面所識有限,只看過拿破崙自傳和歷史小説,最多也只能提伏爾泰,不懂哲學也不懂文學,他的眼光帶着一種温和的侷限——拿破崙偉大,熱愛榮耀,我便熱愛。但到最終,他的這種對榮譽的追求不再是嚮往偶像式的,而是投身於其中——最高的`榮譽,死亡。雖説他這一行為還是帶了無知的色彩,但無形罩上了一種慈悲。他不是堂吉柯德式人物,沒有裝瞎到底,他看見了在這個時代,榮耀永遠無法實踐。能夠説,他對瑞那夫人死前爆發的發狂般的愛,其中懷有對這種榮耀死去的一種祭奠,當夢想破滅,他以往將投諸其上的所有熱情轉移到了感情之上。

司湯達無疑塑造了一個極其成功的矛盾人物,懦弱和勇敢、魅力和缺乏魅力、無知和智慧、虛榮和真正的榮耀在他身上完美的雜糅。正是所以,多少人愛他像愛自我的兒子和情人。

紅與黑的感情觀,我無法認同。只因為他們的感情牽扯了太多的利益,被這些拖累得庸俗不堪。所以只能是杯具。僅有杯具能讓於連從庸俗中被拯救出來,僅有杯具能將這兩段感情昇華為同過去戰爭年代的感情同樣的偉大,因為僅有杯具能讓人們直面死亡和永恆,在它面前,生時之事渺不可言。如果於連不死,他就不是於連。如果於連不死,司湯達也不會這麼偉大。

Tags:紅與黑 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