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5篇)

欄目: 讀書筆記 / 發佈於: / 人氣:7.51K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讓我們好好寫份讀書筆記,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烏合之眾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5篇)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

老實説,剛開始看這本書的時候我感到憤怒,我認為勒龐一定是個極端主義者,才會這麼絕對的看待一類事物。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被思辨思維支配,又或者是我的潛意識裏一直在遵循中國傳統文化中那種中庸之道,認為絕對地認識事物是愚蠢的做法。這世界上有精英羣體,也有烏合之眾,而我認為自己所接受的教育和在思維上的訓練足以讓我在某個羣體中保持理智,我完全可以頭腦清醒地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可轉念一想,根據我這些年在各種各樣羣體中的經歷來看,事實好像並不是這樣。

就像我本以為讀這本書一定是一次糟糕的體驗,但事實證明我開始反思自己,思考一些以前我從未注意過的問題。

“在羣體的心理特徵中,有些可能與獨處的個人有相同之處,另一些則完全相反,完全為羣體所特有,只有在羣體當中才見得到。”我開始明白自己的那部分理智也許只有在獨處時才能發揮到極致,當我處於羣體當中或許會變得有所不同,換句話説,或許大部分時間裏我向別人展示的是我的另一個維度。就如勒龐舉的例子,眾多細胞聚集在一起創造的新生命有着與單個細胞完全不同的特徵,酸和鹼組合後會形成與原來物質完全不同的新實體,我們在羣體當中會不自覺根據當前環境調整自己的想法和行為,它們當中有些愚蠢的成分我們意識不到。對於這種現象我覺得很無奈,我想不出方法來讓這種積聚愚蠢的行為停止,只能盡力的保持冷靜,向別人展示我理智的一面。因此在大多數時間裏,我選擇保持沉默,甚至在無意中迎合大多數人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我已經被羣體所影響,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

一個具有一定理性思維的人在融入羣體之前會對自己進行心理暗示,但不可避免的是另一種更強大的心理暗示,這就是羣體心理。小到自我,大到國家民族。我們在高中歷史中研究民粹主義和精英決策到底哪個更能維持國家的和平穩定,我一直認為羣眾的力量強大,任何重大歷史事件都離不開他們,但這並不代表他們有能力參與國家治理。就拿一些西方國家來説,公投的弊端已經非常明顯。有一類人,他們不需要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他們的行為帶來的後果也不會對他們產生過多影響,因此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可以説是毫無責任意識。另一類人以為自己做出了符合邏輯的理性選擇,但事實上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被他人或某個組織所影響,做出了與自己的意願和國家利益不完全相符的選擇。在這種幾乎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民主的一個相對理想的狀態就是決策者反映民眾的意願,但不要完全被羣體力量征服,因為羣體也並不完全知道他們想要得到什麼,這才能使決策達到一個比較合理的高度。

即使這樣的羣體心理不可避免,對於以上兩類人,後者也比前者高尚許多。勒龐提到“羣體從來不渴望真理”,但羣體中的個人渴望真理。他們中的一些人仍然在用智慧的眼光看待問題,提出鍼砭時弊的.見解,不在意自己到底是多數派還是少數派,也不在意自己是不是和什麼有權勢的人意見相左。有一些人則具有更大的格局,他們不會一味地向羣體中的其他人輸送自己的價值觀,而是希望自己提出的想法能夠引起羣體中人的思考和討論,從而將他們的任務做得更好。然而事實往往和想象有很大出入,這些人要麼成為默默無聞的獨行者,要麼被眾人批判,被羣體驅逐。長此以往,成功只屬於個人,人們將羣體於烏合之眾畫上等號,感歎反智主義在低智商社會橫行。難道我們就這樣什麼都不做,只能在烏合之眾中做一個蜷縮在角落裏的看客嗎?

其實羣體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但我們要的是改變缺點和更多益處。就拿我個人所經歷的來説,辯論賽讓我的辯證思維得以發揮,但我的想法難免有偏差,幾個人集中在一起深入思考和討論就能讓這個偏差減少很多。這樣的事例在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可是我們教育環境、學習理念和思維方式不允許它有更多。“人們還是會接受我們的傳統教育的種種不利之處,雖然它只製造失去社會地位的人和不滿的人,”我們之所以無法換掉教科書和競賽,是因為我們無法找到,或者難以付諸實踐的另一種替代方法來鍛鍊人的能力,而現存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説效率低下,或者他們從未想過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能力和道德,只一味的死記硬背,於是就造成了今天這樣一種可悲的局面。正如勒龐所説,一個國家給青年人什麼教育,就可知道這個國家以後會怎麼樣,希望有一天真正適合青年學生的素質教育可以大規模施行,我們能在國家和民族這個大羣體中充分展現出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帶給我們的好處。也希望我們能從現狀中尋找出希望,實現真正的德育和智育。積極進步的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是智慧的羣眾,而不是等待聽命的羣眾,哪怕他們改寫歷史的力量再強大。文字/張鈺惠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2

這個禮拜我們讀的是烏合之眾,嗯,是沐風所寫的中國版的《烏合之眾》,以下是讀完後想法:

01、一個人變得無腦,通常是各種原因作用的結果,所以不要輕易給別人貼標籤。

其次,不要忽視自己的任何一個小缺點,也許哪天他就和其他的小缺點一起共同組合產生化學反應帶來不可預見的.後果。同理,可以培養一些小優點,也許某個時刻也能大放光彩呢!

02、人們更容易花掉偶然性收入,因為沒有可以對標的努力。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家很容易花掉得來的錢,大吃大喝大額購物,消費一些平常捨不得的東西。

偶然性收入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提高大家的消費閾值。所謂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因為購買了不符合自己消費層次和消費能力的名貴產品,提高我們的消費水平。待消費完畢,再回到原來的普通生活水平會很不習慣。

03、利益和安全感算是非理性行為的終極解釋,其餘都是他表現出來的各種現象。

看起來是人們在路口聚集亂糟糟的一羣之後就過馬路,其實是因為一開始走的人並沒有受到任何懲罰,反而增加了通勤效率,於是自然誰也不肯吃虧。還有,當我們闖紅燈被車撞了以後,不是白撞,而是哪怕車原本沒有責任也得賠償,這其實就是一種很不好的暗示,暗示隨意闖紅燈可以增加通勤的效率,風險卻並不大。

所以我們的所以過馬路的成本是非常低的。我。最終總結人外在形態可以到,內心的各種行為都有其內在規律,不要輕易的批判一個人,也不要讓自己輕易輕易的讓自己成為烏合之眾。

外在行為可能亂糟糟,內心卻其內在規律,不要輕易的批判一個人,也不要讓自己輕易輕易的讓自己成為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3

更像是一張應該被釘在牀頭的便籤,讓我們儘量保持清醒。

一、羣體心理

心理羣體的特質是人性的特質決定的,人性的特質在不同環境下呈現出不同的狀態,所以羣體心理是無意識的,同時,羣體也是衝動的奴隸,強烈的情感暗示能帶來巨大的能量,也能帶來巨大的破壞。

當個人融入羣體時,智商不如獨立時來得高。三人市虎,以訛傳訛,當某一件事得到數千名目擊者的證實,真想很可能漸行漸遠。

二、影響羣體的意見和信念的因素

1、種族

2、傳統觀念

3、時間

4、教育(教育既不能讓人更道德,也不能讓人更幸福,受教育的目的是不斷獲取謀生的技能,同時促進經濟的發展。)

5、簡短、模糊、重複的口號式語言,經過不斷地傳播,更具有力量感。凡事民眾接受的觀點,最終都會頑強地紮根於社會最上層,不管觀點多麼荒誕。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種族不斷形成各種必要的'特質,讓這種理想變得崇高而富有生命力。當一種文明的強盛和複雜性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便停止發展,然後迅速走向衰弱。

伴隨着理想不斷消亡,種族不斷喪失越來越多的使之團結、和諧、強盛的特質。個人的個性和水平可能會得到提升,但與此同時,種族的集體自我意識會被過度發展的個人自我意識所取代,隨之而來的是種族特徵的弱化和行動能力的降低,最終成為一盤散沙。恰恰在這個階段,當這些擁有不同利益和願望的羣體不能自我管理的時候,國家開始接管。

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從野蠻到文明,在理想破滅之後走向衰敗和死亡,這就是一個民族生命的循環過程。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4

花了幾個早上美好時光將這本書讀完,一開始讀的時候感覺特別震撼,雖然距離作者寫下此書的年代已經過去很久,但是還是感覺文章中個各個觀點在現在依舊很適用。

人類是屬於羣居動物的,當一羣人聚集在一起就成為了一個羣裏,因為有了這個羣體,人們會顯得更為從眾更為無意識。還印象中小時候和家人一起去看煙花,在去的分叉口中,一個人説煙花在這邊,大家跟我走,結果無論是知道還是不知道的路全部都選擇了跟他一起走,即使是那些年年來看煙花知道路的人,也是毫無意識的跟着他走了,雖然明知道他帶的是一條錯路,但是很多人就是單純盲目的跟着一起走。

其實,生活中,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明明自己不喜歡一件東西,卻還是要讓自己符合大眾的審美,因為不想自己看起來和別人不一樣?明明沒有什麼事情,可是下班了還是會等大家一起離開,因為不想自己看起來和大眾不一樣。是的.,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不想成為標新立異的人,我們都不希望自己和別人不一樣,我們都願意成為大眾的一份子,久而久之,當這種成為習慣時,我們也就慢慢的變得無意識與麻木,慢慢的變成了小時候我們看起來都一模一樣的大人。

文章雖説有些觀點過去偏激,但是大部分觀點放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適用的,因為人的本性是不會改變的,無論這個時代這樣變化,只要有人,有一個羣體,那麼總會有羣體從眾現象,總會有存在這樣的從眾現象。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5

本週書單為《烏合之眾》,作者龐勒是法國的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這本講大眾心理的書也受到了另外一位心理學大牛弗洛伊德的盛讚。可能因為太學術的原因,加上又是碎片化的閲讀場景,這本《烏合之眾》看起來其實有點吃力。

一、羣體無智慧VS羣體智慧

其實從書名就可以反應作者要表達的觀點:羣體是無智慧的。乍一聽與我們之前認同的羣體智慧自相矛盾。但是看完書其實需要特別界定作者對於羣體的定義:羣體是一個活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和思想。羣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特點:1. 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2. 羣體中的人的感情和思想都在關注同一件事。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説的話,我們通常所説的羣體智慧其實和烏合之眾提到的羣體其實有點不同。個人覺得羣體智慧中很重要的一個優勢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角度,這樣對同一件事就能想出很多種解決辦法,最後就可以選擇一種更快更好的解決辦法來解決問題。很明顯,在羣體智慧裏,每個個體是有個性的,並且這種個性還是促成羣體智慧優勢不可或缺的要素。

換句話説,羣體智慧中,羣體是個形容詞,強調的是多個解決方案。而羣體無智慧中的羣體是個名詞,指一羣人聚在一起,關注同一件事情有同樣情感,個性服從於共性的狀態。叨逼這麼久,估計把你繞暈了,總之記住一點就好:羣體智慧和羣體無智慧是不衝突的,兩者的羣體表示的含義不一樣。

二、“人民羣眾”絕不比任何一個人更聰明,反倒是他們的愚蠢是有目共睹的

看到這個觀點,你是不是會嚇一跳?説好的歷史發展是人民羣眾的選擇的呢?在作者看來,羣體只有很普通的品質、很普通的智慧、最低甚至更低層次的智力。因為羣體的思考和行動決策與個體在正常狀態下是截然不同的。羣體被以下3種因素所驅使:本能、傳染和暗示。

激發一個人最本能的決定性因素是數量。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法律上和道德上的責任;但是羣體是無名氏,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羣體就是法律,羣體就是道德,羣體的行為天然就是合理的。在羣體中,曾經牢固地約束一個人的責任感蕩然無存,只有最為原始的本能表達和宣泄。

羣體情緒的相互傳染,決定着羣體行為選擇的傾向。在羣體中,任何一種不合常理的.感情和行動都會很容易的傳染開來,其程度之強,足以讓一個人隨時準備為另一個與他毫不相關的人作出犧牲。一個被羣體情緒傳染的人會感受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他的行動完全憑另一種陌生的力量來主宰。

羣體中的人格是很脆弱的,他隨時都會被帶入一種完全失去任何意識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他的自我自我人格消失了,但他的行動力還在。羣體中的人理智的力量與自控的能力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而放大非理性的衝動能力卻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強化。如果有誰想讓羣體冷靜下來或是改弦易轍,只有使用不同的暗示。

三、羣體中的人是野蠻的玩偶

當人的自我意識消失,思想和情感都會任由暗示和相互傳染的作用轉向同一個方向,於是暗示的觀念就會在霎時轉化為行動或者傾向。羣體中的個人行為表現有以下特點:

1. 自我人格消失

2. 無意識人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3. 情感與思想在暗示與傳染的作用下轉向同一個方向

4. 暗示的觀念具有即刻轉化為行動的衝動

在羣體狀態下,一個有着明確的身份與性格的個人已經消失,融入集體後,他成為了而一個再也不受自己意願控制與支配的玩偶。任何一個羣體更像是一個原始人的烏合之眾!

四、羣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

在羣體中,眾目睽睽下所發生的最簡單的事情,不久會變得面目全非,並在迅速的傳説之中,呈現出多種怪異的版本。因為羣體慣於把歪曲性的想象力與因為這種想象力所引發的幻覺同真實的事實混為一談。羣體因為用形象來思維,很容易引發幻覺現象,無法區別真實與幻覺,沒有能力區別主觀和客觀。

五、羣體只接受簡單觀念

羣體能接受的觀念只有兩類:時髦觀念和基本觀念。時髦觀念因為環境而產生,非常容易讓人着迷,然而來的快也去得快,很少具有生命力併發揮持久的影響。基本觀念因為環境、遺傳規律和公眾意見而具有極大的穩定性,比如宗教觀念,社會主義和民主觀念。論為羣體提供哪種觀念,它們必須是絕對的,毫不妥協的,毋庸置疑的,簡單明瞭的。因為羣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並且容易誇張,容易陷入極端,想要某一種觀念對羣體產生有效的影響,它就必須披上形象的外衣。

六、掌握羣體的想象力

想要領導羣體,需要在他們的想象力上下大功夫。不管刺激羣眾想象力的是什麼,都必須遵循以下兩點原則:

1. 採取的形式必須是令人吃驚的鮮明形象

2. 一定不要做任何多餘的解釋,只需要伴之以幾個不同尋常或神奇的事實就夠了

影響民眾想象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只有對它們進行濃縮加工,它們才會形成一種令人結舌的驚人形象。

七、直搗人心,影響羣體意見的因素

影響羣體意見的因素分為間接因素和直接因素。間接因素包括:民族性格、傳統、時間、政治和社會制度、教育。對於這些間接因素,沒有什麼好説的,都是一個長期過程累積下形成的。直接因素包括:形象、詞語和套話、幻覺、經驗、理性。羣體容易被鮮明的形象打動,當鮮明形象不存在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詞語或套話,巧妙地把它們從民眾心中激活。羣體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他們必須擁有自己的幻想,他們本能地轉向那些他們需要的巧舌如簧者。經驗是唯一能夠讓真理在羣眾心中牢固生根的方法,也是唯一讓危險的幻想歸於破滅的有效手段。羣眾從不受理性的影響,他們只能理解那些拼湊起來的觀念。羣體從不會遵從正常的邏輯,要想讓羣眾相信什麼,那麼就先得搞清楚讓他們興奮的情感,並裝出自己也有這種感情的樣子。

結語:

本書看完之後,對羣體心理觸動比較大,對於那些左右宗教狂熱分子的力量也終於有所理解。能夠對現有現象給出合理解釋應該是很多研究者追求的目標。不過整本書的基調還是蠻黑暗的,從人性的陰暗面去剖析羣體,可能作者相信人性本惡吧。

最後也提出書中自相矛盾的一個點:作者提到歷史是人民羣眾杜撰的,因為羣體的證詞多是對事實真相的背叛,我們無法再對這個世界上發生過的事情做出準確的判斷。但是,作者自己卻引用了很多歷史典故來論證自己的論點,這是不是也説你的那些論點本身也是站不住腳的呢?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6

他們會用很直白通俗的言語,寫自己觀察到的種種現象,以及自己對這許多現象的思考和總結。以下就是我幾點個人的感受。

一、羣體行為不理性,不需要負責,

勒龐提出了一個羣體的概念。通過他的觀察,發現羣體的行為會跟個體上有很大差異。羣體的行為是不理性,不需要負責的。羣體做出的結論往往會跟個體理性分析做出的結論差別很大。其實這個就有點像屈原幾千年前的詩文裏説得:“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這種問題幾千年就有了。只是西方學者勒龐把他作為一個具體的學術分支展開後去研究。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時常會有這樣的感受。明明公司的這種制度會有問題。為什麼大部分的人就同意了。以前不理解,看了這本書後,就知道了。這就是羣體的行為。所以後續在看一個人的意見,一定要區分他是羣體的意見,還是來自己個體的意見。他本人是完全獨立的個體,還是羣體中的一員。後續自己在心理上就完全會有準備了。知道自己的理性意見不被羣體接受是完全正常的。

由此而來,我們就會想到,羣體在很多時候是非常可怕的。尤其是羣體中的個體,由於不需要對具體的事物負責,所以他的行為是非常可怕,也是不需要去想後果的。羣裏的暴力行為在本書1895年發表後,都能從很多社會事件中得到證明。個人在實際生活過程中,一定要處理好個人和羣體的關係。不要捲入其中。

二、羣體不具批判精神,只講感情;斷言,重複,傳染是影響羣體的重要因素

看了此處,我才知道,原來現在西方的政治家為什麼會經常在公眾集會的'時候經常發表一些自相矛盾,或是很明顯就是錯誤偏激的言論。原因很簡單,就是需要迅速獲得羣體的支持。越是偏激的斷言,越是能在羣體中得到支持。越是重複偏激的斷言,越是能在羣體中得到廣泛的支持。所以要成為一個羣體的領導,偏執,狂妄的言論是必不可少的。這裏的理論根據就是出自勒龐的《烏合之眾》。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越是不對的言論,越是能得到很好的傳染和傳播。具有理性批判思維的人壓根就成為不了羣體的領袖。

以前我總是認為,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現在通過勒龐的理論,深刻的知道這個在羣體中是完全行不通的。羣體不具批批判精神,不想動腦子想問題。他們只在乎表面的的感情。所以想要爭取羣裏的支持,需要在羣體的感情上做努力。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很政府行為明明會造成不好的影響,但是也一定要通過。其實在個人事業的成長的過程中也是的這樣的。大眾關注的不是這件事正不正確,而是你有沒有考慮到羣體的感情。有個時候需要變傻,或是在非理性的情況下,你反倒能把事情做好。這個是我最大的感受。所以在説服羣體的時候,根本不需要邏輯的理性分析,而是要去“動之以情”。這就解釋了為什麼現在很多網紅或是創業都需要有感人故事背景的邏輯。在具體的事物中藥説服別人,感情會起到比理性分析更大的作用。

三、名望

勒龐提出領導人的名望是最能影響大眾選擇的。所以羣體中的領袖一定要努力去維護和包裝的自己的名望。羣體只所以服從領袖是由於領袖具有很大的名望。換句話説,説服羣體其實主要是靠名望。這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不管是政治領袖還是娛樂明星,都會有很多在正常看來很不可思議的報道。其實這些宣傳無非都是為了在羣體中簡歷他們的名望。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7

一、人一到羣體中,智商就嚴重降低,為了獲得認同,個體願意拋棄是非,用智商去換取那份讓人備感安全的歸屬感。個人很認同這句話。

二、羣體只會幹兩種事: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這個總結太經典了。

三、在與理性永恆的衝突中,感情從未失過手。説明感情用事的人太多了,大眾是不理性的。

四。掌握了影響羣眾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這句話讓我想到了很多廣告商家編故事的能力。

五、孤立的個體具有控制自身反應行為的.能力,而羣體則不具備。這句話讓我想到了某些樓盤請託造成熱銷的場面,然後真正的消費者一鬨而搶的畫面。

六、影響民眾想象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很多有名的廣告都是用這招。

七、專橫和偏執是一切類型的羣體的共性。利用好這條,何愁生意做不好。

八、大眾沒有辨別能力,因而無法判斷事情的真偽,許多經不起推敲的觀點,都能輕而易舉的得到普遍贊同!網絡時代,這種事情太多了,很多商家借某些虛假新聞迅速火了自已。

九、我們始終有一種錯覺,以為我們的感情源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其實在羣體活動中,我們很多感情並不是源於自己的內心,而是周圍環境對心智的影響。

十、我們以為自己是理性的,我們以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實上,我們的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瞭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8

《烏合之眾》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羣體心理學創始人古斯塔夫勒龐的名著,初次出版於1895年。該書深入淺出地剖析了羣體的諸種特點及其成因。全書分為三卷,依次分析了“羣體的感情和道德觀”,“羣體的觀念、推理與想象力”,“羣體的意見”,“羣體領袖”等,深入透視了社會服從和過度服從、趣味單一、羣眾的反叛、大眾文化、受別人支配的自我、羣眾户外、人的自我異化、官僚化過程、以及無意識在社會行為中的作用。

這部著作在國際學術界有着十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弗洛伊德曾評價説:“勒龐的這本書是當之無愧的名著,他極為精緻地描述了羣眾心態。”社會心理學家奧爾波特評價説:“在社會心理學領域已經寫出的著作中,最有影響者,非勒龐的《烏合之眾》莫屬。”社會學家墨頓評價?:“勒龐這本書具有持久的影響力,是羣體行為的研究者不可不讀的文獻。”與任何學術著作一樣,該書也有其侷限性,如作者因羣體的非理性性質和表現而對它持鄙視和恐懼的態度。

他説:“個人在羣體影響下,思想和感覺中道德約束與禮貌方式突然消失,原始衝動、幼稚行為和犯罪傾向的'突然爆發。”但同時他又認為羣體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因而是世界潮流的引領者。但這種內在矛盾並未減損其思想學術價值,而是為之後者開啟了更深入研究的空間。這部著作對於我們這天認識和研究各種政治、經濟、文化現象依然有着重要的參考價值和啟發好處。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9

(一)羣體是個活的生物

許多人湊在一起,就叫羣體。不管他們是誰,不管他們是幹什麼的,也不管他們因為什麼湊在一起,只要他們湊在一起,就是一個羣體。或許我們會認為,雖然這些人是一個羣體,但他們之中每一個人仍然是獨立的,與他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沒什麼區別。

但是現代心理學可不這麼認為。在現代心理學看來,羣體一旦形成,就立即有了一種羣體的特點,這種特點與其中的任何一個人的特點都不相同,卻和每一個羣體的特點沒什麼區別。所有的羣體都是一樣的,羣體就像是一個活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這種羣體中共同的感情與思想,就是所謂的“羣體心理”。 “羣體心理”是不可靠的,是暫時的,一旦構成羣體的人羣四分五散,每個人立即恢復到了自己以前的狀態,但在羣體之中,他的個性卻消失了,不見了,這時候他的思想與感情所表達的與羣體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有關羣體共同的心理狀態沒有明確的術語可以表述,我們只能稱之為組織化的羣體,或者叫心理羣體。這個組織化的羣體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存在,他的行為體現為精神的統一律。

(二)構成羣體的條件

但是,一些人偶然出現在同一個場合中,這還不足以構成組織化羣體的特點,大街上往來穿梭的人羣雖然同時出現在同一個地點,但是這些人的目標各有不同,構不成心理學意義上的羣體概念。

真正意義上的羣體,是有其前提條件限制的,缺少了這個條件,一羣人就稱不上是羣體。羣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於同一件事。有時候,即使這些人不在同一個場合上,但如果符合這個條件的話,那也可以稱之為一個羣體。較為典型是的這種激烈感情的促動,比如是大家共同關心的國家大事,一旦太多的人同時考慮這同一個問題,那麼這些原本是獨立的個人就立即形成了一個羣體。

一個偶然的契機,可以讓這些原本散處於四面八方的人同時湊在同一個場所,這時候這羣人就立即表現為同一種心理特徵,他們的行為再也沒什麼區別了。所以,有時候三五個人會形成一個羣體,而成千上萬的人卻未必會發生這種心理現象。任何時候一個民族也不可能同時出現在一個共同的場合——他們的人數太多了——但不管他們在哪裏、他們彼此之間的距離有多遠,但他們是同一個羣體,他們的行為表徵沒任何區別。

(三)羣體的相同和不同

心理羣體形成之後,就會表現為一種共同的、暫時的、然而又是十分鮮明的普遍特性,除此之外,羣體還會表現出一些附帶的特性。組成羣體的人員不同,那麼除了普遍特性相同之外,不同的羣體的附帶特性不同,而且,羣體的精神結構也會有所不同。這樣,我們就可以對羣體進行一下分類。

所的羣體都有一些共同的特點,不管羣體是由什麼人組成的,但所有的羣體都有着一致性。除此之外,不同的羣體還會有不同的附帶特點。構成羣體的人員不同,其附帶的特徵也就有所不同。除此之外,不同的羣體還會有不同的附帶特點。構成羣體的人員不同,其附帶的特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我們可以根據羣體的普遍特性辨認出羣體來,同時又可以根據羣體的不同附帶特性將他們區別開來。

(四)羣體共性的研究方法

現在,我們先來看看羣體的共同特性。我們就像是自然科學家一樣,先將人類分成一個大的族系,找到並描述出所有族系共同擁有的特點,然後再區分出不同族系的個性特點。但是族系研究相對來説簡單多了,而羣體的心理卻幾乎無從着手。但是族系研究相對來説簡單多了,而羣體的心理卻幾乎無從着手。構成羣體的種族不同,羣體心理就有所不同。同一種族的構成方式或比例不同,羣體心理同樣有所不同。刺激羣體心理的要素不同,羣體心理就有所不同。即使羣體承受着同種類型的刺激,但如果刺激的強度不同,羣體的心理表現仍然會有所不同。以上諸多因素的變化構成了羣體心理研究的困難,但幸好,個體心理學的研究也同樣會遭遇到這些困難。

比如説,只有在小説中,一個人的性格才會一生不變。再比如説,只有環境的完全一致性,才能造成族羣性格明顯的單一性。諸多權威資料都告訴我們:任何一種精神結構都包含着各種性格的可能性,而環境的突變,卻會讓這種可能性表現得更為突出。這樣,我們就會明白,為什麼法國國民公會中那些最殘暴的成員竟然都是些平常表現最為温和的人。當環境正常的時候,他們是一些合法的公民或是善良的官員。而當環境突變的時候,他們表現出來的那種邪惡與殘暴,就連他們自己都無法相信。等到暴虐過後,他們又都恢復了此前的'那種善良與謹小慎微之中去,成為最老實最温順的民眾,拿破崙就是在他們之中找到了最恭謹的臣民的。

但是我們沒辦法對羣體強弱程度不同的組織做出全面的研究,我們最多能夠做到的,只是研究那些成熟的羣體——也可以稱之為完全組織化階段的羣體。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看清楚羣體可以演化成一個什麼模樣——不管它最終變成什麼模樣,肯定不會是你所想象的那樣一成不變——也只有在這種發達的組織化階段,種族那些看起來似乎永遠也不會發生變化的特徵才會體現出來一種新的特點。在這種情況下,羣體的全部感情和思想就會表現出明確的指向,我們甚至能夠看到這期間所有的變化細節。

同樣是在這種特殊條件下,我們前面所提到的“羣體精神統一性”的心理學現象才會體現出其規律性的變化。在羣體的心理特徵變化中,有一些可能與獨立的個人沒有任何不同,而另外一些特性卻是完全屬於羣體所特有的,這些特性從未在一個人身上具體體現出來,可是當這個人成為羣體中的一員的時候,他的舉止表現也就不可思議地體現出了這一特性。這種奇異的特性也只有在羣體中才會有,而這正是我們關注的目標。

(五)羣體共同的心理特徵

所有的羣體,都具有這樣一個共同特徵:構成這個羣體的人,不管他是誰,不管他們的生活方式有多大區別,不管他的職業是什麼,不管他是男是女,也不管他的智商是高還是低,只要他們是一個羣體,那麼他們就擁有一個共同的心理——集體心理。當他們成為羣體中一員的時候,他們的感情、思維和行為與他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迥然不同。他們在羣體中的思維觀念或是感情,在他們單獨一個人的時候是絕無可能出現的,即使出現也絕不會形成具體的行動。

這就是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特點,心理羣體是一個由異質成分組成的暫時現象。當足夠數量的不同個體聚集在一起的時候,就像是諸多的有機質集聚在一起形成的細胞一樣,當這些類別成分完全不同的細胞組成一個新的生命個體的時候,這個新生命個體的表現與構成它的細胞組織完全不同。完全不同的個體就會組合成一種全新的存在,這個全新的存在與構成這種存在的每一個個體沒任何共同之處。哲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認為:在形成一個羣體的人羣中,表現為其構成要素的總和或是它們的平均值——但這個觀點完全是錯誤的,是缺乏統計學上的依據與相關例證的。實際情況是,正像兩種化學元素——如酸和鹼——產生了化學反應之後形成了一種新物質一樣,這種新物質的屬性完全不同於使它得以形成的那些元素的基本屬性。而羣體的表現也正與構成羣體中的每一個人完全不同,沒有任何或絲毫的相近之處。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0

現代社會以前是一個強權者的時代。不管是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還是西方的中世紀,都是專制的、獨裁的。我們首先不要給專制、獨裁定性,不要很隨意的説專制獨裁好還是不好,要分析。在下一篇文章專門分析專制與獨裁的利弊。

自從現代民族國家建立,組織越來越龐大,世界上的決策權力就逐漸被分散化。一個人獨自決策的組織格局逐漸被替代。現代社會,伴隨着民眾的崛起。二十世紀以來,乘着馬克思主義的東風,亞非拉的殖民地開始了獨立運動,擺脱西方強權的時代到來。隨之而來的'是,殖民地內部的強權被呼喚出來,亞非拉的'領頭羊帶領羊羣去抵抗西方強權。

隨着社會主義理論的蒼白、隨着資本主義的新一輪攻擊,殖民地的領頭羊紛紛倒台,只不過卡扎菲時間長一些而已,再次使羊羣渙散,要害是羊羣在思想上沒有了依靠。但是卻並沒有也不會再次出現領頭羊。因為大眾時代已經到來。勒龐《烏合之眾》的暢銷,説明了這一點。大眾的依靠強者意識在減弱。自己走上街頭的慾望在增加。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1

本文是《烏合之眾》的讀書筆記,這本書感覺比較枯燥,核心思想就是人一旦聚集成羣,就喪失了個人的智慧,隨波逐流了。書雖然枯燥,但對我們平時做投資決策及其他方面,是有警示意義的。詳細內容如下:

第一章羣體心理

1、羣體的一般特徵

聚集成羣的人,他們的感情和思想全部轉到同一個方向,他們自覺的個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種集體心理,叫心理羣體。

心理羣體的特徵:構成這個羣體的人不管是誰,他們變成了一個羣體這個事實,使他們獲得了一種集體心理,這使他們的感情、思想和行為頗為不同。在集體心理中,個人的才智被削弱了,無意識品質佔了上風。

2、羣體的感情和道德觀

(1)羣體的衝動、易變和急躁

羣體幾乎完全受着無意識動機支配,羣體沒有能力做任何長遠的打算或思考:

“羣體感情的狂暴,尤其是在異質性羣體中間,又會因責任感的徹底消失而強化。意識到肯定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是肯定——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羣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在羣體中間,傻瓜、低能兒和心懷妒忌的人,擺脱了自己卑微無能的感覺,會感覺到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力量。”

(2)羣體的易受暗示和輕信

羣體通常總是處於一種期待注意的狀態中,因此跟容易受人暗示。最初的提示,通過相互傳染的過程,會很快進入羣體中所有人的頭腦,羣體感情的一致傾向會立刻變成一個既成事實。羣體中的某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是傳染性暗示過程的起點。

(3)羣體情緒的誇張與單純

意識到肯定不會受到懲罰,而且人數越多,這一點就越是肯定,以及因為人多勢眾而一時產生的力量感,會使羣體表現出一些孤立的個人不可能有的情緒和行動,羣體會感覺到一種殘忍、短暫但又巨大的力量。

(4)羣體的偏執、專橫和保守

羣體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意見、想法和信念,他們或者全盤接受或者一概拒絕,將其視為絕對真理或絕對謬論。

專橫和偏執是羣體有着明確認識的感情,他們很容易產生這種感情,而且只要有人在他們中間山東起這種情緒,他們隨時都會將其付諸實踐。羣體對強權俯首帖耳,卻很少為仁慈心腸所動。

(5)羣體的道德

私人利益幾乎是孤立的個人唯一的行為動機,卻很少成為羣體的強大動力。

第二章羣體的意見與信念

1、羣體的意見和信念中的因素

間接因素:它能使羣體接受某些信念,並且使其再也難易接受別的信念:種族、傳統、時間、政治和社會制度、教育。

直接因素:隨着長期性準備工作的延續,它們能夠成為實際説服羣體的資源:形象、詞語和套話、幻覺、經驗、理性

2、羣體領袖及其説服的手法

(1)領袖:聚成羣的人會完全喪失自己的意志,本能的轉向具備他們所沒有的品質的人。

(2)領袖的動員手段:斷言、重複和傳染

斷言: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瞭,證據和證明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有威力。

重複:斷言需要不斷重複,儘可能措辭不變,才會產生真正影響。

傳染:如果一個斷言得到了有效的重複,在這種重複中再也不存在異議,此時就會形成所謂的流行意見,強大的傳染過程於此啟動。

(3)名望:利用斷言、重複和傳染進行普及的觀念,因環境而獲得了巨大的威力,就是所謂的名望。

第三章不同羣體的分類及其特點

異質性的羣體:

無名稱的羣體(如街頭羣體)

有名稱的羣體(如陪審團、議會等)

同質性羣體:

派別(政治派別、宗教派別等)

身份團體(軍人、僧侶、勞工等)

階級(中產、農民階級等)

羣體分析:

犯罪羣體類型羣體:容易受到慫恿、輕信、易變,把良好或惡劣的感情加以誇大、表現出某種道德,並且個體在其中感受不到罪惡感,反而具有使命感。

刑事案件的陪審團:

找到有影響力的某個人就可以突破整個陪審團,並且陪審團的組成並不影響決策結果,因為羣體特性導致了個性的磨滅

選民羣體:

如何讓選民接受,首先候選人應當享有名望(個人名望或財富);

必須能夠迫使選民不經過討論就接受他;

而後開始用最離譜的、甚至異想天開的許諾來哄騙選民,投羣體所好;

對於對手則用斷言、重複、傳染法等中傷(如果對手不會用斷言法,而用解釋的做法則一定失敗),但是注意文字綱領不要過於絕對,而口投綱領則可以誇張得多。

金句:

1、“羣體心理”是不可靠的,是暫時的,一旦構成羣體的人羣四分五散,每個人立即恢復到了自己以前的狀態,但在羣體之中,他的個性卻消失了,不見了,這時候他的思想與感情所表達的與羣體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2、任何一種精神結構都包含着各種性格的可能性,而環境的突變,卻會讓這種可能性表現得更為突出。

3、完全不同的個體就會組合成一種全新的存在,這個全新的存在與構成這種存在的每一個個體沒任何共同之處。

4、大凡事情一旦涉入到情感領域,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消失了。

5、羣體只能從事最低級的勞動,而涉及到普遍利益的決定,只能由傑出人士組成的決策中心來作出。

6、羣體的疊加只是愚蠢的疊加,而真正的智慧卻被愚蠢的洪流湮沒了。任何一個人都比“人民羣眾”聰明,所以“人民羣眾”是靠不住的。

7、單獨一個人必須要為他的行為承擔責任——法律上的和道德上的。但是羣體則不然,羣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羣體就是法律,羣體就是道德,羣體的行為天然就是合理的。

8、激發一個人最原始本能的決定性因素是數量。

9、傳染——感性的、本能的情緒特別容易傳染,而理智的、冷靜的情緒在羣體中起不到絲毫作用。

10、一個被羣體情緒傳染的人會感覺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他的行動完全聽憑另一種陌生的力量所主宰。

11、羣體有着自動放大非理性衝動的能力——暗示的作用對於羣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這種作用隨着羣體的情緒鏈條的傳遞,會越來越強大,

12、羣體只接受暗示力量的影響。如果有誰想讓羣體冷靜下來,或是改弦易轍,那就只有使用不同的暗示。除了暗示,羣體對一切明確的告誡置若罔聞。

13、羣體中的個人行為表現具有如下四個特點:第一,是自我人格消失;第二,是無意識人格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第三,是情感與思想在暗示與傳染的作用下轉向一個方向;第四,是暗示的觀念具有即刻轉化為行動的衝動。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2

不厚的一本書卻因為可能是因為是外文翻譯過來的原因,讀起來生澀難懂,論述的道理性很強,説教的成分很大。而我本人,更喜歡看故事類情節的書。

一旦把一本書定義為生澀難懂,讀起來的效果,心情那是可想而知的。但好在自己最近用kindle讀書的最大好處便是,讀的速度很快,難懂的,晦澀的一概而略。哈哈,這不得不説,這是我閲讀上的一大進步。

不得不説,電子書和紙質書是有絕對差別的,電子書給了我們更快的閲讀速度,然而,更多的時候更像渾淪吞棗,時而不知味,更多的只是增加了自己對一本書淺入的瞭解和增加自己談資。但我不後悔自己花了接近一千大洋買下了kindle,不得不説,自從買了kindle,更愛看書了,尤其是火車上,等車的時候,比一遍遍無聊的刷手機要好上上千倍。

烏合之眾,本書的中心思想,沒有比這個詞更適合了。一羣人湊在一起,拉低了整體智商,猶如一羣烏合之眾。雖然我對書中的某些觀點持保留態度。但書中過激的言辭還是有點道理的。尤其是講到信仰那裏,一個人的`信仰,一羣人的信仰,一個領導如何能夠領導一羣人,和信仰是絕對密不可分的。羣體,可以讓個人意識淡化,作出忘我(更高大,或更卑鄙)的事。思想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它可以超脱一切而存在。在羣體中的大多數人是沒有思想的,或者説,少數人的思想就可以控制大多數人的思想。不同思想的人做出不同的事情。任何一件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當事人那裏都可以找到思想的源頭。做與不做,如何做,是完全由思想決定的。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想必必有過人之處。偏執,堅持,忘我,讓他們成為領導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一羣烏合之眾也的確需要一個領導。

呵呵,這是本人這學期的最後一本中文小説。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3

讀勒龐在一個世紀前寫的這本《烏合之眾》,就像是在讀一本二十世紀的人類史。他以先知一般的洞見,察覺了羣體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單元的各種特點及影響,並預見到,羣體在一個愈加明主的社會中必將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但也因此必將造成更大的危害。

勒龐該是個種族主義者。恕我可能對西方大眾文化批判無知,但縱覽全本書,“種族”這個詞出現得最多次。勒龐認為:種族是決定人類行為最深層的因素。正是種族保留下來的“生理解剖學的”因素,決定了人類的無意識動機,而無意識動機又是羣體行為的動因。所以,即使羣體一律的無知、多變、衝動,但表現出來的方式又因種族而有所不同。

勒龐應該也是個精英主義者。在書中,他毫不掩飾對安德魯撒克遜民族的崇拜,深為認同後者個人主義的民族特性。而他卻多次地將法國大革命歸結於本民族羣體意識的主導,失望之情可見一斑。

看書時不時被他武斷、不加推導的.結論所煩,認為其要是放在當代,可能連出版的機會都沒有,或是很快就銷聲匿跡。

《烏合之眾》,本書的中心思想,沒有比這個詞更適合了。

一羣人湊在一起,拉低了整體智商,猶如一羣《烏合之眾》。雖然我對書中的某些觀點持保留態度。但書中過激的言辭還是有點道理的。尤其是講到信仰那裏,一個人的信仰,一羣人的信仰,一個領導如何能夠領導一羣人,和信仰是絕對密不可分的。羣體,可以讓個人意識淡化,做出忘我的事。思想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它可以超脱一切而存在。

在羣體中的大多數人是沒有思想的,或者説,少數人的思想就可以控制大多數人的思想。不同思想的人做出不同的事情。任何一件在我們看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當事人那裏都可以找到思想的源頭。做與不做,如何做,是完全由思想決定的。領導,之所以能成為領導想必必有過人之處。偏執,堅持,忘我,讓他們成為領導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4

隨着理想的逐漸消失,種族也將失去使其融洽、團結和強大的東西。個人的個性和智力可能增長了,但與此同時,種族的集體自我意識也將被極其強烈的個人自我意識所代替,並伴隨着種族特徵的衰退和行動能力的減弱。原先是一個民族、一個聯合體和一個整體,最後成了一羣沒有任何共同語言的人,由於傳統和制度的作用才勉強聚集在一起。他們被個人的利益和希望弄得四分五裂,不知道如何是好,什麼事情都需要領導,這時,國家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隨着古老理想的徹底喪失,種族將最終完全失去自己的靈魂,成了一羣獨處的個人,回到了起點:羣體,表現出一切短時間的'特徵,步調不一,沒有前途。文明失去了穩定性,只能隨風飄散。民眾掌握了至高無上的大權,社會變得越來越野蠻。文明似乎還能輝煌一段時間,因為它仍擁有漫長曆史所建的外牆,但那其實是一座已被蟲蛀空的大廈,支撐不了多久,暴風雨一來就會倒塌。

從野蠻到文明,一路追逐着夢想,而當這種夢想失去了力量,便開始衰落,走向死亡。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生命週期。

烏合之眾讀書筆記15

《烏合之眾,大眾心理學研究》一書的作者對女性羣體有一種固執的偏見。

他在闡述大眾心理是如何使人產生羣體性幻覺一節中,列舉了以下幾個真實的例子:

幾位水手在搜尋遇難船隻時,發現了他們正在尋找的救生船,並且聽到了救生船上遇難者們的呼喊。當他們駛近卻發現那不過是幾根順着洋流漂來的樹枝。

耶路撒冷的聖喬治顯現在所有十字軍士兵面前。

以及色當一役,數千名參與戰爭的官兵對究竟是誰指揮了這場著名的戰爭始終各執一詞。

另外一個故事中,一名受到錯誤提示的母親把一名在波爾多遭到殺害的兒童的屍體錯認成自己的`孩子。

作者由此得出結論,“產生這種誤認的經常是婦女和兒童——既最沒主見的人”。

感謝作者,他完美的演示了個體在社會羣體中是如何遭受矇蔽並由此失去判斷力的。

他用自己的偏見,給這段話加上了一段極為貼切註解:“羣體中累加在一起的只有愚蠢,而不是天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