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心得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26W

國學小名士》比賽中的每一位選手都是實力非凡的,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勁頭,去熱愛經典,熱愛國學,熱愛詩詞。主動的在生活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把它們發揚光大。爭做優秀“國學國小士”!歡迎閲讀本文,更多優質內容,歡迎關注PINCAI網。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心得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心得

那天我打開電視,看到節目中好像在舉行什麼比賽,並且還剛開始呢。我懷着好奇心看了下去,才知道這個比賽是《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看完後還感覺知識長進了不少呢。

參賽的選手們,年齡並不大,但各個都是人才,他們對國學經典的熱愛讓我震驚不已。選手們十分好學上進,對詩句的瞭解和把握都已經滾瓜爛熟了,各種高難度詩句居然都能倒背如流、脱口而出,不光是觀眾,就連評委老師們也很敬佩這些孩子。不論大小年齡都十分淡定的迎接一次次比賽,不在乎輸贏,他們的行李素質是多麼得讓我們欣賞啊!他們的腦袋裏裝着數不清的詩句,那麼多的詩句,都那麼深奧,是怎麼把這些記在腦子裏的?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看來他們無論是在家裏,還是在學校,都一定下了很大的功夫。他們表現平淡,一句句詩時刻在腦子裏環繞着。看見對手反超了一點點,就要做得比對手還要強。他們説過的話,有水平、有素質、有涵養,每一句都有一定的意義和道理,聽他們説話,就會懂得很多以前不知道的道理。當我看完時,就向自己發誓以後一定要學好文學知識,學好語文這項學科打好基礎,爭做一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以後我希望老師多教我們一些國學方面的知識,讓我們從國學經典中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心得

中華民族文化五千年,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最震撼人心的莫過於古詩詞賦了。每一位詩人在不同的朝代環境中編織出令人感歎的詩詞,留給我們一幅又一幅令人迷惘的畫卷。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部門聯合山東廣播電視台舉辦山東省首屆“國學小名士”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多名來自各地的優秀青少年突破重圍來到這個舞台一展風采,同時也帶給電視機前的觀眾饕餮盛宴。

每一期節目並不只是比賽,更是對於選手經典詩詞積累的考驗。當新一輪比賽題目出來後,每一位選手波瀾不驚的流利作答。但相對自身而言,都是一道道難題,例如背誦有關鍵字的詩句,只是想的時間就已經過了幾位選手了。詩詞的積累量少之又少,與選手相比簡直是九牛一毛,實在是自愧不如啊。平時在學校總認為背的詩詞已經夠多了,也不想在課外裏再背什麼了。在沒看節目之前,背誦詩詞不過是為了應付考試罷了,哪還能想到詩詞的深涵。可是,聽到台上選手們流利的回答以及評委老師對關鍵字的點評和理解,又讓我不得不佩服詩人的偉大,欣賞詩句的唯美。

近期,越來越多關於詩詞的節目出現在電視上。可是節目內容有些欠缺。但此節目給人不一樣的感覺。每一輪的比賽規則都在變化,有時是考查選手對詩句的理解,有時是考查選手對詩詞背景的瞭解,有時是考查選手對詩句所藴含的情感的理解。不同的比賽規則能夠多方位的考察選手。看完節目後,我的'詩詞量有了更多的積累。聽了好多陌生的詩句,也在評委老師的點評中更近一步的理解詩句的內涵和詩人的情感。

如今的青少年似乎流失了對經典的熱愛,流失了對中華民族文化的熱愛。越來越少的人執着於對國學的探究,對詩詞的探索。甚至是對於漢字的書寫都出現提筆忘字的現象。更何況是誦讀經典呢。舉辦此大賽的目的必非是獲得一個名詞,而是讓更多的青少年意識到國學的重要,經典的重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現在的生活遠離了戰爭的硝煙,遠離了惡劣的環境,更多的青少年在和平的環境下養尊處優。

漸漸地忘記了作為一個青少年對祖國應承擔的責任。有時在電視上看見外國朋友對中國歷史侃侃而談,而自己卻不清楚自己祖國的歷史,愧疚之感油然而生。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更有使命承擔起對祖國的那一份責任。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身上所擔負的使命不僅僅是自己個人的前途和親人的期望,更擔負着祖國發展和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隨着生活內容的豐富,國學經典也隨之被拋之身後。作為祖國未來的一份子,應該認知經典,學習經典,傳承美德。也不僅僅是認知和學習就足夠了的,更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努力為保護祖國經典抹上一道色彩。

比賽中的每一位選手都是實力非凡的,他們不僅是在學校學習中積累經典,更是因為他們對經典的讚賞和熱愛使得他們情不自禁的去學習,去探索。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勁頭,去熱愛經典,熱愛國學,熱愛詩詞。主動的在生活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把它們發揚光大。爭做優秀“國學國小士”!

《國學小名士》知識競賽觀後感心得

中國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意義的幾個字“忠孝仁義禮智信”,“忠孝”是最基本的。忠是立國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兩字,是支撐着這個國家、民族乃至家庭的穩固“支柱”,屹立不動。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親近父母,不忘故交,按功論功,按勞論勞,這是仁的區別對待,給尊貴者榮譽,給位尊者恭敬,給賢才以敬重,孝順老人,謙讓長者,這是義的常理。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這些行得得當,就是禮的秩序。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生活中的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約定俗成的,人們依據俗成的禮儀規範,適度把握人際交往的尺度、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假如缺失禮儀規範,會使人們在交際中感到侷促不安,乃至失禮於人,悔不當初。因此熟悉、掌握禮儀常識,就能夠融會貫通,待人接物自然會恰到好處。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是國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國學小名士》中的一個環節,就是考驗選手們的日常的行為禮儀。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倒地的垃圾桶,散落的橘子,看似於己毫不相干的小事情,實則是對人品的大考驗。“日行一善,積善成德”應是我們學之、習之、堅守之的傳統美德。

學習國學大致有兩個要點:化繁為簡、由內而外。所謂化繁為簡,是講將國學豐富且繁複的知識具象化、簡單化,從而使國學更為通俗易懂,加之廣而告之,進而提高社會普及率;再謂由內而外,即是將從國學中學到的道理,吸取的經驗、加以借鑑效仿的行為規範等融入生活中,使得人人遵循從我做起、與人為善,提高個人修養,社會環境自然而然會相繼得到改善及至良性循環。

體味國學,最重要的便是知行合一;學習國學,更需要學以致用。如此,才能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予以傳承,使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得以世代傳承,進而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