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優秀】《活着》讀後感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94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優秀】《活着》讀後感15篇

《活着》讀後感1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人的看法。

——題記

讀完餘華的《活着》,我得到了一個人生感悟——為活着而活着。這篇小説主要講述了民國時期一個地主家的富少爺徐福貴,年輕時由於嗜賭放蕩,輸盡家財。父親被氣死後,徐福貴一家淪為佃農,並很快因為國軍抓壯丁捲入國共內戰。隨着內戰、三反五反等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遭受磨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或許讀完這篇小説你會感慨主人公徐福貴的悲慘人生,但是於此使我們收穫最大的應該是徐福貴在奢靡生活後的轉變,在經歷了多於常人的苦難後,依舊堅強樂觀地活着。

作者餘華自序中説自己創作《活着》的原因是聽到了首美國民歌《老黑奴》,歌中的那個老黑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都先後離他而去,但他依舊有好的對待這個世界。他深受打動,決定寫下一篇改樣小説。而他在寫作中得到了這樣的啟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

我個人認為餘華的《活着》在當今社會中仍具有獨特的意義。現如今生活中的誘惑太多,人們被矇蔽了雙眼,在利益的'驅使下忙碌着。或是為了金錢,為了地位,或是為了別的什麼東西。但是,人不應該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嗎?

我們的一生中定會經歷很多磨難,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對於那些磨難,在你第一次面對它的時候或許它很困難,但當你咬緊牙關挺過去,人到暮年,再回首時,這些磨難將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真相後依舊熱愛生活。”從某個角度看,主人公徐福貴未必不能稱作英雄,他看透了世間冷暖,仍樂觀地生活。我想當我們都能做到這些時,我們亦可以成為自己的英雄。

這世間磨難雖多,你我未必不可一笑而過。

所以,為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2

放暑假前在學校圖書館借了幾本書,最近天太熱,剛好在家啃書,利用了三天時間看完了餘華的《活着》,請原諒我在書中劃了一些我認為經典的句子。

趁現在有空閒時間,來寫寫自己的一點感想。六十年動盪造就了福貴悲慘的一生,一次次遭受厄運的打擊,令人無法喘息,而他卻一次次選擇堅強的活着。第一次厄運是他兒子有慶的死,一個五年級學生,多麼鮮活的生命,卻在一次義務獻血時,出現醫療事故而死亡。

第二次厄運是他女兒鳳霞的死,鳳霞是個乖巧,懂事的'女孩,卻因為一次高燒變成了聾啞人,她的人生在遇到偏頭二喜後有了轉機,她得到了二喜的寵愛,生孩子之前的那段時光她是幸福的,可幸福的時光太短暫了,最終她的生命在生孩子時由於大出血嘎然而止。

可是厄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緊接着是身患軟骨症一直卧牀不起的妻子家珍去世,這時這個家只剩下福貴,二喜,還有年幼的外孫苦根(因他一出生就沒有了媽,爸爸又是個孤兒,他的命很苦,因此而得名)。總以為厄運不會再找上門來,可接踵而至的又是親人的離去,二喜在一次外出搬運時被水泥板砸中而身亡。原本圓滿的家庭卻只剩福貴和苦根祖孫倆孤苦相依。日子雖然過得清貧但簡單,而簡單便也是一種幸福,但好景不長……

那一年,苦根他才七歲,因為孩子生病了,福貴心疼他,於是鮮少地給孩子煮了一大盆豆子,結果孩子由於過度食用而撐死了,“是我,我害死了苦根,我是老湖塗。”他守着老月獨自懺悔。從此,他便自己活着,也只能自己活着,在“福貴”這隻老牛的陪伴下孤獨的活着。

到此故事也就講完了,真不知道福貴憑啥勇氣活到最後?黃昏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福貴守着時光如住常般活着,然後無懼地老去,原來,《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活着就是生命的體驗,跡是最大的勇氣!

《活着》讀後感3

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福貴對生的渴望就一點一點的增強。也許他並不知道什麼是“好”,但當他看到什麼是“壞”的時候,自然可以做到“好”。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只有活着才能去追求,去選擇,去改變。

單純的活着,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我們應該傾盡一生去追求的,但事實上沒有人能夠單純的活着,慾望始終束縛着人的內心,無法擺脱的。其實所謂的痛苦和慾望,都是我們的主觀思想,如果真的可以把生存的意義上升到活着,便可以選擇性的接受與不接受,甚至是選擇性的面對於不面對,福貴這種經歷過人世間極苦極悲的人應該就可以做到,寵辱不驚也好,順其自然也好,隨遇而安也好,不過這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生命並非一個絕對體,有些時候還是要根據自身的需求和外界的必然條件視時迴歸現實,基於現實做出自己的判斷,給出自己的評價。

總之這都是一種對自己考驗,對自己人生的一種參悟。

同時,福貴這種釋然一切,對生死無所謂的態度也是一種悲哀。我們不能追求生死無謂,而是應該追求生死無畏,如果功利的為了活着而活着,放棄所有流淚的理由,甚至連一個藉口都不給自己留,活在一個虛設的環境裏,生活自然是枯燥泛味的,也是失去了其根本意義的。

有些人在有些時候是沒辦法的,就像福貴,經歷了那麼多,到最後他身邊就只剩一頭將死的老牛了,他一生都在選擇,卻一生都沒有被幸福選擇,只是悲哀,是他自己的放蕩還有社會的動盪造就了他的`悲哀。不説那些打着解放旗號的革命運動是否科學,我只看到了福貴這類人的真實的悲劇。

窮困人民是沒有地位的,福貴一家的悲慘泯滅也並非偶然,有造成其發生的必然原因。那就是黑暗的社會對於窮苦人民的蔑視甚至是無視,他們的生死沒有人在意,卻要在不必要的時候被剝奪生存的權力。

《活着》讀後感4

我活了十六年光景,在父母所謂的價值觀下成長,我到底是為了什麼活着呢?

春天是一個萬物復甦的季節,它們盡情地展現婀娜的姿態,也就在這個季節,我的爺爺請人給他打了一副棺材。他説“跟病痛對抗了這麼久,我累了。”聽到這句話我打了一個寒顫,皺起眉頭對他説“你還活着呢,説不定希望會發生呢?”

曾幾何時,有個熟悉的場景一直在我腦海回放,那是富貴在給家珍準備棺材。家珍當時岌岌可危,鳳霞不願相信啊!人還活着怎麼可以輕易放棄希望呢?終於,出於對生命的渴望,家珍越過了這道坎。

生活不就是度過一個個的坑和坎嗎?有時候你感覺有一步邁不出去了,可你還活着,那有什麼可怕的'。

只有在爺爺躺進棺材那一刻起,我才真正相信他的形體已經沒有生命機能。

他走後沒多久,來了很多人,我想為把我從小帶大的他在眾人面前流次淚,但我知道他跟病魔對抗時,六十多歲的老人會痛苦得用皺的乾枯得不成樣子的手抓緊牀單。如果活着是這麼狼狽,他更想衝破身體的枷鎖,達到精神自由地活着。那我又有什麼好流淚的呢?

萬千世界有許多種活法,那些還存有生命氣息的人總是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他們為了名利活着。那些追逐虛榮的人,是為了得到他人讚揚而活着。

我這個年齡的人,在學校為以後實現自己夢想努力着。在讀書之餘,經常有陽光透過樹葉映射到我桌子上。這時我就喜歡眺望不遠處的房子,那裏有個農民在每天扛起鋤頭在忙農務。周圍池塘不時有扭動身軀跳起來的魚,也有偷偷恢復生機的枯鬆。

時間流逝如白駒過隙,也許過十年後,我會過着普通人的日子,不平庸也沒有天賦異稟,又或者顛沛流離每天為生活焦頭爛額。但是人還在世上,還能呼吸,還有心跳,就不應該放棄對人生的希望。

人應是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了帶不進棺材之外的東西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5

這是我第一次讀餘華的書,故事樸實,可結尾又是那麼殘忍。我向來都不愛看悲劇的,也從不願直視社會上真真切切存在的慘案,我是個理想主義者!曾耳聞過《活着》中的一些故事與人物,所以《活着》在家中書櫃已久,甚至書上面都有了一層薄薄的灰。每每捧起它,我卻又一次次地放下,終於,我翻開了它,專心地讀着……

小説開篇便寫了兩位老福貴——男主人公和一頭老牛,由主人公的敍述來追憶往事,揭開了故事的序幕:

地主的兒子福貴的一生命運坎坷,該經歷的,不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從家庭的富裕到落魄,從富貴參軍到回鄉過着食不果腹的窮日子。災難在他身上接踵而至,猶如晴天霹靂般地將他原本就不太美滿的生活毀於一旦。兒女雙亡,妻子病逝,“偏頭”女婿工作時遭意外去世,連最後的親人,年僅七歲的小外甥都先天而去。每當一個厄運降臨,我的心都會為之一顫,若是那樣壯烈地死去,也就罷了,可偏偏就是那樣平淡地一個又一個死亡,普通人,連死去都是那樣無助,那樣平靜。福貴本是一個紈絝子弟,如今卻得面臨自己的摯愛一個又一個地離他而去,心如刀割卻又眼睜睜地束手無策……

書看完了,可每每想到福貴所遭遇的這些事情,我都會眼泛淚光,即便過了許久,那種為之惋惜,為之憐憫,為之悲切的情感也揮之不去。

上天可真是眷顧他——打仗的時候讓他從死人堆裏爬了出來;土地革命的時候他已不再是地主了;一個個親人死去唯他活着……他似乎是最幸運的人,但卻是最可憐的人!

小説最後寫福貴和老牛漸漸遠去,那滄桑的'背影,與夕陽的餘暉、無垠的田野,已融為了一幅畫,福貴的背駝了,他揹負着一家人活着的希望。他失去了一切,唯有活着的意志無法被剝奪。

他,為了活着而活着。

這是鬥爭與生存的故事,作者用樸實無華的筆墨,寫出了當時中國社會中農民階級不同時期的生活經歷,打造出福貴這麼一個看似幸運而又可伶的人。

正如餘華所説的:

“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6

説下最近在看的書《活着》。寫法很棒,其實總共也沒有多少字。但竟然就這樣一篇小説。做成一個電影,改編成了電視劇。然後影響力也是特別的廣。

原因可能就在於書名——活着吧。可能現代人感受不到當時的那種狀況。感同身受本身就是不存在的一個概念。你沒經歷過,你一定是體會不到那種感受的。

但是,就算這樣在閲讀的過程中,都能感受到。生活對於富貴的殘忍。從最開始的一個富家子弟到忽然破產,然後身邊的親人,不斷的經歷磨難,一個一個的都離開他了。到最後甚至她的外孫也走了。

只有他自己。然後這樣的情況下,他依然在好好的活着。為了解悶,或者説為了完成田地的`工作。他買了一頭老牛,而且是一頭馬上就要被殺的老牛。

能看出來他依然是一個這樣有善意,而且樂觀的一個老人。在這個小説中,我們其實能學到的,可能説他在找一種活着的意義。

但其實,活着就是為了活着。你不是為了你的家人活着,不是為了你的孩子,也不是為了你的配偶。你單純就是為活着而活着。

人能夠來到這個世界上是一個非常偶然的事件。也可以説是個奇蹟。一個生命在地球上能生存下來,其實也挺奇妙的。從這個角度來想的話,生活中的壓力,勾心鬥角,競爭都不是事兒。

就做好自己就行了嘛,努力工作,和家人,朋友,親戚,好好相處,就已經足夠了。沒必要整天被壓力,不要沉迷在無盡的享受享樂。和這個看不見盡頭的這個互聯網信息裏面。

出去走走,多認識一些人。找到這個更多的可能性,就像白巖鬆説的,30歲之前不斷的去尋找、去發現、去感受、去嘗試。甚至把這30給忽略你隨時都會都應該去找自己喜歡的東西。找到這個世界美好的存在。

或許就在你身旁,比如説你每天下班的時候在路上你會看到的風景!

《活着》讀後感7

“活着”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看完餘華的《活着》,積藴內心的苦痛久久無法釋懷,一行清淚便很好的詮釋了這本書對我的深深觸動。

我心痛 ,為故事中那個飽經風霜的孤獨寂寞的但仍然堅強活下去的福貴,為那些遭受罹難被命運捉弄不幸死去的福貴的親人,為那頭始終如一緊緊跟隨福貴的老黃牛;我感慨,為何人生之路如此坎坷,卻依舊要揹負着種種傷痛繼續前行;我懂得,活着的真正意義所在。

餘華説:“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

主人公福貴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

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不知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還是另外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只他一個人活了下來,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

命運對他如此殘酷,一刀一刀的'割着他的肉,但他並沒有被命運打倒,因為他還有老黃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和老黃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對親人的思念對全部寄託在牛的身上。

書中説:“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在經歷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福貴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沒有痛徹心扉的哭吼,也沒有自暴自棄的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早已在苦難中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忍受生活賦予他的責任。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活着》讀後感8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沒錯,只有活着才能“活”。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寫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年代經歷了戰爭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生活,經受了家庭的興旺到衰落。在他們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錢財,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骨瘦如柴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從去年開始,我就經常擔心各種事情,怕自己出現什麼意外,剛好那時學校發給了我《活着》這本書。看完後,我覺得這些擔心根本不用存在,因為只要有一顆想要活着的心,什麼困難都無法阻擋你。

但讀到家珍死去時,我幾乎看到了所有生離死別中最寧靜的一段。那時忽然想起阿朱死後喬峯抱着她的屍體的痛哭,想起陳家洛聽聞心上人香消玉殞後流下的眼淚——我想:人活一生,總要承受這樣的打擊。因為多年之後,當身邊的人一個個全都被歲月帶走時,那時的我們也許真的會選擇一種平靜,讓他們安安靜靜地離開吧。但數十年後的我呢?我是否敢於面對家人、朋友的離開呢?我是否敢於面對自己呢?我不敢回答。

或許這個世界的確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受榮華富貴,有人卻要像福貴一樣,勞累、坎坷地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平,無論怎樣做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幸福。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艘小船,漂盪在社會這個海洋裏,他只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救命“稻草”不放手,努力活着。

看完書後,我不禁為福貴感歎,為他有一種“忍”的力量而感歎;為他無論生活多艱難,都會努力活下去而感歎;為他……

活着,就要努力生活,享受這個美好的世界。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讓我們一起“好好兒活”!

《活着》讀後感9

《活着》這部小説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説它荒誕,是正因這部小説資料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裏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誇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説它真實,是正因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説的許多資料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户外和文革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資料,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至於這部小説的主題與內涵,一向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説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正因的確,這部小説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杯具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

讀者讀完整部小説,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説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好處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説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齊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然而我認為上

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下,一向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職責。”職責,是活着的好處,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職責。

《活着》讀後感10

其實在第一次讀《活着》的時候,每每看到了主人公福貴,總會想起另外一個福貴——那是經典國產動畫片裏的“神廚小福貴”。雖然早已經過了看動畫片的年齡,但這部動畫片給我留下的印象是難以磨滅的,記憶中,這是我看過的唯一一部邪不壓正的動畫片。在最後小福貴的爺爺死了,小飛蝶也走了,只剩下象徵着黑暗勢力的K大人在朝堂上耀武揚威。就像這本書的主人公一樣,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在故事的最後孑然一人。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當年《神廚小福貴》的文學顧問正是《活着》的作者餘華。

富貴這個名字也是相當諷刺了,除了在他還是少爺十那段紙醉金迷的荒唐時光,他的人生處處受挫,也無福分也無貴。

或許正如作者餘華自己説的那樣:“活着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富貴最終對生活的從容是建立在親人一個個離去的痛苦之上的。有慶、鳳霞、家珍、苦根等人先後連續給他帶來的痛苦大到他連痛苦的必要也沒有了,這時候他只能活着,漫無目的的活着。作者似乎是故意將它們從富貴身邊畫去的小説情節的發展,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親人的離去或許是偶然的,福貴的痛苦不斷延續卻必然的,兩者交匯出了福貴的淡然人生態度。

這才有了開頭,他牽着老牛談笑,從容的一幕從始至終,他沒有過激的語言,都是輕描淡寫的'帶過,彷彿那個受苦受難的人不是自己一般。

是現實的苦難練就了農民對生存產生了淡然以至於麻木的態度,既然生活沒有反抗的餘地,乾脆就認命,苟全性命於亂世,這不是一個人的悲劇,而是千千萬萬中國人民的悲劇。

關於活着的意義,從來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沒有所謂的標準答案。從另一個角度來説,這種豁達,其實也是一種消極避世的態度,漫無目的的如同行屍走肉一般活着,真的就能算活着嗎?活着不僅僅是不要死去或者不在乎生死,活着更應該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當一個人在死亡與生存邊緣選擇淡然時他應該是超脱的,但倘若一個民族在生死關頭上也抱着如同福貴一般無所謂的念頭,我想這將是一個民族的不幸吧!

《活着》讀後感11

《活着》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己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為伴,寄託着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以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明白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質,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為能夠活着。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12

張藝謀拍了這部電影,很有名氣但是沒有看過,只知道這是大背景下的小説。讀之前我準備了很多,準備成為時代下渺小的一隻,站在岸邊被滾滾而來的潮水打濕鞋子,去觸碰歷史的馬車揚長而去掀起的灰塵。但讀完之後卻是意外的平靜,有一點點的無奈,只是人生本就具有的無奈。沒有擰巴,沒有怨恨,彷彿小説里人物的命運都與時代無關。

餘華的筆觸細膩而有抓力,我好像也和小説中的人物一樣穿着布衫,一同經歷着這一生。印象很深的是文中有一處描寫餓了一段時間的男主人公和兒子把作為家裏唯一財產的羊賣了,換回來米,在回家的路上,月光灑在路上,像灑滿了鹽。讀到這的時候,嘴裏也鹹了一下,沒有經歷過捱餓,就想象着連續吃了很多天的大米粥,今天突然加個冒油的鹹鴨蛋,夾出一點放到粥裏,有點滋味了,剩下的還要留着以後吃,我想就是這種感覺吧。書中講羊是性價比很高的財產,能產奶能賣羊毛只吃草,男主人公的兒子每天餵羊,感情很深,但我想回來的路上,男主人公更多一點的是能吃上一段時間米的欣喜,能不被餓死的欣喜。書中像這樣簡單自然的描寫有很多,也是在表達了對生活的態度,去承受生活中的一切。

作者餘華在自敍中寫道“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在小説中,看到了時代,看到了被時代拉扯着的命運,更看到了一份簡單的意志,是希望,是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有的'人性的善良。

很感恩自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裏,在一定的範圍內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努力做什麼就能成為什麼。不用擔心是否有明天,而是去想怎樣讓明天更好。深處其中可能不會覺得,與書中的時代相比,現在這個時代真的給了我們很多。我想無論在怎樣的時代裏,我們都可以作出選擇,選擇做個善的人,選擇努力的生活。曾經想過,下輩子要做什麼。想過當一棵高高的大樹,驕傲的立着,看世界變遷。想過做一隻國寶大熊貓,過着吃吃喝喝賣萌的生活。現在更想做人類,去接受世界,接受命運的安排,有思想有性格,去感受一切好的、不好的情感,去渡過每一天。

《活着》讀後感13

曾幾何時,我就是那位收集歌謠的旅人。

我遊手好閒,卻對鄉村生活心馳神往。我尋,尋遍世間的每一個角落;我尋,尋遍每一條田野小徑;我尋,遊手好閒也期許迎來蜕變。於是,我尋着一支支歌謠,懵懵懂懂地試圖理解,何為生活?何為生命?

直到那個夏天,我遇見了一位樸素的老人,向我講述了他的故事。

原來,這位老人名喚福貴。年少時,福貴是有名的闊少爺,嗜賭成性,後而輸光了家產。此後,命運便像與其開玩笑似的,接二連三的奪走了他的親人們。如今的福貴早已鬢已斑白,只能同一頭老牛共度晚年。

我側耳傾聽着,彷彿找到了什麼別樣的靈感,不能自已。

久久,見老人清了清嗓子,站起來,拍抖走身上的泥,又召喚起他的老牛去了。

記得有那麼一刻,我就坐在原地,愣在那兒,既感歎於富貴一生的艱辛,又驚訝於這位老人講訴時的輕鬆和難以置信的平緩。我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老人對自己的評價一直縈繞在我腦海裏。

我似乎尋覓到了什麼。

一位輸光家產的敗家子,一段中國二十世紀艱難暴力的時期,分明湊成了一部家庭的悲劇。可對於已至暮年的福貴而言,他更像是去欣賞一出精妙絕倫的佳劇。他沒有喊叫,沒有進攻,沒有惶恐,沒有自怨自哀。活着似乎就是一種力量,他試着忍受,於是贏下了他的世界。

一種幡然醒悟的感覺在我心中瀰漫,我走着,尋着。眼前羊腸小道都像是現在的我。

路,狹窄而漫長,前方是漆黑的,看不清路的盡頭,未來將駛向何方?我也忍,忍受生活的鞭策,我也享,享受生活的酸甜苦辣。清新的'空氣,美好的風景。我呼吸,我欣賞。機械地走着,無休止地尋着,生活束縛了我的生活。

我彷彿看到一雙渾濁的眼睛凝望着我,意味深長地向我微笑。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以外的事物而活着。路的一端似乎響起了這麼一句話。

如飲甘露,如灌醍醐就是這樣的感覺吧?包袱的人生,為名利,為金錢,到最後孑然一身這又何必?

我抬起頭,望向前方。因活而活,為自然而活,泰然地活在當下,所有的美麗都藏在我的腳下。

幾縷陽光從縫隙中照向大地,追尋着,路的前方明亮了!

《活着》讀後感14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為活着之外的任何東西而活着。有時候活着很迷惑不知道為什麼而活着也不會去思考為什麼。反正活着就是活着。

福貴的一生頗富戲劇化曾經風光過曾經富甲一方過也曾經放蕩過亦曾經遊手好閒過之後他被貧苦飢餓病痛所壓迫親眼看着親人一個又一個死去到最後自己孑然醫生甚至沒有一個送終人。我想如果我是他我能承受得起嗎

一個人如果生來貧窮一輩子貧窮窮慣了也就適應了。一個人如果生來富貴一輩子富貴富貴慣了也沒什麼感覺但如果一個富人有一天一無所有了再也沒有人伺候每天要為柴米油煙醋成了一家老小的支撐者他身上的膽子一下子重了挑不動也得挑那他又如何堅持

福貴在回憶自己的'往昔時用了那麼輕描淡寫的口吻彷彿在説別人的故事一般。福貴老了有人説人活着只有常想想自己做過的事這樣人才能向前走。福貴講得很平靜講到過去的風光他不激動講到被龍二騙光了財產他不憤怒講到他被拉去衝軍他不哀怨講到他親人一個個死去他不傷心。我覺得也許人經歷了太多一切都淡然了好象一切都是過眼雲煙抓不住就放開隨它去吧……福貴是令人敬佩的雖然他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可無論生活多困苦無論發生什麼事他什麼人也不怨依然樂觀面對人生。有時候生活是無奈的人人都富就不覺得富了人人都窮就不覺得窮了。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有活着才可以去聞聞花香看看夕陽聽聽鳥語嚐嚐露珠。

老天是公平的人生下來是什麼都沒有的死了也是什麼也帶不走的所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所謂“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人只有活着才可以去爭取你想要的不管只活了4歲的苦根活了13歲的有慶還是年過花甲的家珍他們有的活長了有的卻短得可憐但至少只有活着他們才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死了在土裏躺着什麼也幹不了了。

《活着》讀後感15

第一次讀完《活着》這本書,我只覺得壓抑充斥了自我的整個心靈。同時也覺得餘華太過殘忍,讓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又一個的死去,卻惟獨剩下主人公孤獨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於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氣之下壓在了書堆底下,因為我厭惡於華,厭惡他的殘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個黑色的四月,在我滿懷憧憬着自我的幸福未來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噩夢徹底打碎了我所有的夢。我沒有辦法理解那樣殘酷的一個事實。我覺得整個世界都崩潰了。不清楚,自我流掉了多少淚。我開始自暴自棄,甚至有了萬念懼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為誰而活,我為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僅有這樣的一個問題。於是我開始發泄,開始焚燒我所有以往喜歡的東西。因為我想燒掉過去,燒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這唯一的一本,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可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本事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靈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為了什麼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當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變得開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開始挑剔身邊的人,無理取鬧,而身邊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無怨無悔。在傷害深深愛我的人同時,我也深深地傷害了自我。其實我比餘華更殘忍,我親手在傷害身邊一個個愛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們造成的,可是我卻讓他們左右為難。為什麼我要把自我的痛苦強加在愛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千萬別為自我找什麼藉口,因為"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艱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艱難!

Tags:讀後感 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