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精選15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92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精選15篇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

當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彷彿進入個全新的世界,裏面講了一個少數民族——回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傳統風俗......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着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説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藴含着悲的意味。的確,結尾令人結尾慘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令人感慨,令人憐憫,但卻陰陽兩隔。這是愚昧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天星跟容桂芳的愛情也沒有結局,這難道僅僅是樑君壁的錯嗎?不,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遺留的`弊端,是封建禮教的思想侵害着沒有思想的樑君壁!

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着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着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看到這裏,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新月的悲慘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樣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她對學業是那麼充滿嚮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語系。她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幫助寢室裏英語差的羅秀竹。但她的心臟病把這一切都毀掉了,父親姑媽的疼愛,哥哥天星的關愛,楚老師的支持,並沒有讓韓新月自暴自棄,而是積極的於疾病做鬥爭,可命運就是這樣,從不眷戀人,還是讓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留有遺憾的離開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於愛,對於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脱命運的束縛。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着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2

完完整整算是花了三天時間讀完。記掛着那條玉的長河,愛的長河,生命的長河,我知道這條河將會流向所有心靈的乾涸,温柔地填補所有空缺,滋潤所有因為愛滋生的慾望和疼痛。我總是記着奧利佛那句“我有權利生活,有權利愛”。整部書彷彿也是因愛而生,各種自人性深處迸發出來的愛的光輝沿着一代又一代人,在時光的長河裏折射成星光,永不退色。

看了劉白羽先生為這本書寫的評,我雖不懂一些專業性評語,可是先生讀書之細緻之思考態度真正值得讚揚。並且因為有幾點看法與先生一致感到自豪,不過仍然慚愧我學識淺薄不能對故事之外的含義有自己的闡發,對故事之內的看法又不能準確的表述出來。向劉白羽先生致敬。

我知道品論一本書不能以眼淚來評價,否則現在市面上的很多總裁小説豈不成了絕世經典。眼淚分為憐憫和感動兩類,憐憫似乎只要有慘不忍睹的場面就可以,可是感動需要人的經歷和感情產生共鳴,需要人深深體會到在某種特定場景裏的感情才會有流淚的衝動。而讀完《穆斯林的葬禮》,讓我流淚的是三場死亡。

樑亦清之死,是干將莫邪之死。一聲鑄劍,終為劍亡。他擁有一雙成就藝術的手,雖然一輩子窩藏在一個膽小怯懦的軀體裏,可是如果像韓子奇那樣也有春風得意的時候,就不得不讓人想到因為不在清貧而走向與藝術越來越遠的道路。作為回族,帶着整個民族的少數的.孤獨感,樑亦清對於寶船的製作是懷着一種崇高的心情來製作的。負着對整個民族的熱愛,他把全部心血澆鑄在寶船上。他的死其實可以預見,因為這死是海子卧在鐵軌上,這死是海明威對着太陽穴舉起了槍,這死是荊軻壯士一去。這死是宏偉的,是如波濤一樣狂奔着怒吼着走向生命的盡頭。一口鮮血,吐盡懷中悠悠長歎。生而為玉,樑亦清死,是因那火一樣的對玉的愛戀。

奧利佛之死,是荀奉倩之死。他就那樣默默地等待,彷彿一片寧靜的湖水,深沉,蔚藍。他為樑冰玉每日帶來的鮮花,綻放在她的窗台,香氣像是一縷縷情思總是能投到人心深處。如果這時間有一個人會犧牲自己的時間來保護屬於你的一方空氣之潔淨,我似乎找不出什麼理由證明他的愛是是輕佻的。我們在這無常世間浮沉一生,往往就在金錢與名利中忘記了自我,為財色而死之人不在少數。而奧利佛的高貴之處就在於他,為愛而死。一個人,不管他活着的時候曾經多麼卑微,多麼狼狽,就算被愛拋棄過,最終能死在聖誕樹下,死在玫瑰的芳香裏,死在微笑與希望裏,他就是幸福的。

終於,韓新月還是死了,如劉白羽先生所言,她的死,是祝英台之死。悲壯而宏大,在穆斯林古老的儀式裏,新月帶着對事業的嚮往對愛情的嚮往走了。新月站在樑君璧面前,是一個清澈而熱情的生命;新月站在韓子奇面前,是一個勇敢而無畏的生命;新月站在楚燕潮面前,是一個堅強而不屈的生命,也是一個温柔卻無法挽留的生命。新月的存在就是因為愛,不是天星,天星是因生活而存在。所以新月亡去的時候,才讓人無故那麼多心酸淚流。人類存在於世上,如果不能因為孤獨而永恆,就只能因為愛讓時間有停下來的可能,愛才是永恆並且容易讓人們達到的境界。

如果這一生不知道我們是因何而出生,希望我們將死之際能笑着告訴上帝——此生為愛而活,為愛而亡。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3

在細密密的下着,懷着潮濕的心情我讀完了《穆斯林的葬禮》這部書。重重的歎了口氣,是為了書裏的人物故事?還是為了這壓抑的天氣?

剛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沒有細細的品味,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遍,卻絲毫沒有領悟到其中的真締!於是年少的好奇心讓我再一次仔仔細細的看完了這部書。我把自己置身於故事情節中,與書結為一體。閉上眼睛那些情節就象一部電影,清晰的出現在我的眼前。悲、喜、憂、愁相互交織,強烈的震撼着我的靈魂!

故事講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60年的興衰歷程,三代人的命運沉浮,同時又講了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愛情悲劇。就如天公雕琢般,《穆斯林的葬禮》就象是一個不真實的藝術,令人驚歎,令人佩服。本書用玉來做引子,引出了一條玉的長河、人生的長河、命運的長河……讀到最後,新月的死、奇珍齋的毀滅、韓子奇的倒下,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

這是一個悲劇。《玉殤》樑亦清的死震撼了每一個讀者,他死的悲壯淋漓,使人來不及有任何感歎;《月晦》一章,因韓太太的無知,韓子奇感情上的脆弱無能,把自己毀在了自己的手裏,而更可悲的是,韓子奇最心疼的女兒新月也在此時顛覆了她的命運。這是一個多麼活潑,對生命充滿了熱情與嚮往的女孩子啊!她該如何承受這命運的刁難呢?假如這是真主的安排,又是多麼的不公!《月情》一章是整本書也是整個家族的轉折點。原本一個和睦、欣欣向榮的大家庭因為韓太太的貪婪和無知一步步地走向了滅亡…但在那麼個年代,能怪誰呢?只有哀歎!《月戀》裏,新月的死令人悲痛欲絕,時間彷彿在那一刻靜止,就象當初她的`降臨給整部書增添了色彩。她帶着一個純潔的靈魂、一個美好的靈魂、一個安靜的靈魂活在這個坎坷的世界上,她就象一條活潑的小溪突然跌入了劫難的深淵,但她頑強不屈的精神和對一切美好事物的嚮往又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人的心。我們悲痛,一個純潔、善良的少女就這樣被無情的命運帶走;我們感歎,新月的離去淨化了多少人的心靈!

這是一部激勵我們成長的人生書籍。韓子奇的勾心鬥角以及長遠的眼光使我深受啟迪。在人生的道路上,雖然部滿了荊棘,有時候我們會被扎的滿身是血,但請不要停滯不前,也許你一努力希望便離你不遠;也有時我們會被慾望蒙了雙眼,聽信某人的謠言,最終受騙,但也請不要自暴自棄,俗話説“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等到時機成熟時便是你大顯身手的舞台。讀到那個純潔、堅強的靈魂—新月的事蹟時,我為之感動、為之淚流。她很自信。在填志願表時,她沒有填第二志願,因為她相信自己的能力,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她很堅強,得知自己病魔纏身時,她沒有放棄,依然繼續自己的學業,不放棄;她很善良,不管人家如何對她,她都沒有抱怨。那麼一個柔軟的心靈卻承受了那麼多痛苦,難道我們就沒有點心的悸動麼?這些精神如人生路上黑暗時的明燈,迷路時的指南針,指引我們不斷向前……

但願每個看過《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中淨化自己的靈魂,不再渾渾噩噩的虛度光陰,敞開胸懷,去擁抱生活吧!努力讓自己活的更完美,更充實!也許這才是生的真諦!美的象徵!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4

一年前,閨蜜向我推薦這本書。書買回來後,擱置了一年的時間好像沒有閲讀它的慾望。《穆斯林的葬禮》從字面上看,毫無疑問的是悲劇。“葬禮”一詞,容易讓人們聯想到送別親人的痛苦場面,對於淚點極低、又多愁善感的我,一直沒有勇氣翻開它。

《穆斯林的葬禮》描寫的是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形態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茅盾文學獎,冰心先生特為其作序,衝這兩點,就令人望眼欲穿。

小説的第一個催淚點,是樑亦清為琢玉熬盡了畢生的精力,當無限地接近勝利,充滿着曙光的生活即將到來時,生命卻在迅雷不及掩耳的一瞬中結束了,他倒在那殘破的寶船上,與寶船同歸於盡了。家人憧憬的幸福生活在這一刻都灰飛湮沒,化為烏有。生活中的.意外又何嘗不是如此,有句話説得很貼切,人們永遠不知道明天與意外哪個先到。而不幸總是殘酷地發生在人們對之毫無防備之時,沉重的打擊總是令人感到措手不及,毫無還手之力。

小説的視覺獨特,文筆冷峻。如果説讓文中最吸引我的地方,那就是描寫新月在北京大學的生活點滴,引起了我的共鳴,從初入大學時對各種陌生現象的好奇,到深深愛上校園生活的描述,精彩而生動。描寫北大未名湖的湖光塔影,文字優美,給人一種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感覺。

小説有着濃郁的宗教色彩,其中的某些教義禁錮着穆斯林家族的心靈,也註定了其結局是悲催的,主色調是灰暗的。尤其是對韓太太這個人物的刻畫,從她對新月的態度,忽冷忽熱,足見其內心矛盾的煎熬。為人母親的我,在閲讀過程中,無數次在懷疑,新月根本不是她的親生女兒,這也是小説作者設置的一個謎團,使讀者猶如走入迷宮一樣,而隨着小説情節的發展,最終謎底呈現,也印證了我的猜想。在家裏,韓太太扮演着冷酷無情、主宰一切的角色,無情地拆散了天星與容桂芳、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從這方面去想,我對其充滿了憎恨。而另一方面講,韓子奇與玉兒的不倫之戀又深深地傷害了韓太太的心,我又對其動了惻隱之心,彷彿又理解了她對新月忽冷忽熱的矛盾心理。所以,從根本上説,天星和新月的不幸,也是父母扭曲愛情的產物。

人們習慣性地把一劇情或一故事情節往好的方向去想,希望看到的總是皆大歡喜的場面。可惜,事實就像生活中的我們,希望事事如我們所願,而結局卻背道而馳一樣。很多時候,理想與現實總是那麼格格不入。新月上大學的生活片段,是全文給人幸福感滿滿的片段,當所有人都以為對未來充滿了憧憬的新月能充實愉快地過完她的大學生涯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卻吞噬了她年輕的生命。令人不禁感歎現實的殘酷,而人們在病魔面前卻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沒有健康的體魄,哪怕擁有天賦異稟的超強能力,理想與抱負也成了浮雲。

《穆斯林的葬禮》,其章節交錯的寫作方式,由兩個故事的主線同時推進,特別新穎獨特,一度讓我難以適應,不過,作者精湛巧妙的寫作手法卻令人歎服!與同一時代的路遙先生的著作《平凡的世界》相比,各有千秋,而我更喜歡的是後者,《平方的世界》描述的是生活的本色,是那一時代錯綜複雜的矛盾糾葛,人們對理想的憧憬與無奈,更貼近於生活。

當然,《穆斯林的葬禮》也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人性善的力量,以及在逆境中的不懈努力與頑強的意志。不愧是一部優秀的長篇鉅著,值得人們一讀再讀的經典之作。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5

兩個發生在不同的時代,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樑冰月與韓子奇的愛情是一個甜蜜的負擔,它因漂泊和孤獨而存在,因相互的依附和慰藉而美好。樑冰月,正如名字的釋義,冷冷的月兒,悽清孤獨,藴着隔世的光芒,這是她的個性。當遭受了她最深愛的人的背叛,她於絕望中選擇了離開,跋涉萬里,與子奇共赴英國。擔當昨日的夢魘重現,近乎崩潰的靈魂再也無法倔強的支撐,而同樣的子奇也在異鄉尋找慰藉,他們走到了一起,因為混亂的年代,誰也不知道誰還活着,誰也看不到希望。子奇後來回國,冰月依舊在異鄉生活,即使回去有能怎樣,‘’物是人非事事休”,她曾經勇敢的衝破世俗,這是她一個人的化蝶,沒有人能夠理解,也不需要理解。那些人,那些事,永遠不會在那樣進行了。

樑冰玉與韓子奇的愛情是一種近於親情的相互依賴,它因依賴而長久。他韓子奇從流浪而來,為了報答師傅的收留、授藝和養育之恩而娶了她,她則視他為困苦時可以依靠的寬厚得肩膀,落魄時能夠重振家業的脊樑。他與她結合了,現實的結合。如果她安於這種現實的愛情,亦或只是親情的話,那麼,即使是動盪的局勢造成的親人的離散,甚至是丈夫與妹妹的背叛,她也都是能夠尊重和默認的。悲劇就在於她太愛子奇,這穆斯林最忠實的教徒,在這現實的愛情中做的卻是浪漫的夢——夢想着自己的丈夫永遠是她的奇哥哥”,心中永遠只有她一個。卻不知子奇從來對她只是兄長對妹妹的關愛,只是“長子為父”傳統家庭觀念下一個男人的責任。他們的結合,在她是一種愛情的發展,在他也許只是一種生活的憐憫與相互依靠。

新月與楚雁潮的愛情美好而又坎坷,讓人為愛情的美好而微笑,為愛情的坎坷而難過。他門有着共同的夢想愛好。可是,世事的變化是常人無法預料的,當楚雁潮得知新月的了不治的心臟病後,決定向新月説出自己的愛,以燃起新月對生命的渴望,讓她能積極向上的過着每一天。他們相愛了,愛的那麼真誠,那麼熱烈。楚雁潮為新月買了留聲機給他放最愛的《梁祝》,跟他一起翻譯魯迅的文集,完成他們的.共同夢想,他對新月無微不至的愛與關懷,使新月的病情有了好轉。然而,他們的愛情卻受到了母親的阻礙。但他們並沒有為此而退縮,反而更加堅定的愛着對方。楚雁潮甚至願意同他們一樣信奉伊斯蘭,願意面對與新月沒有結果的事實,繼續深愛着新月。只要能讓他看到她,就足夠了。可這份愛卻始終無法留住新月的性命。當楚雁潮像往常一樣冒着風雪趕往醫院的時候,新月正在竭盡全力呼喚他所愛的人,但僅僅只喊出一個字“楚。”她死去了,絕望無奈遺憾的走了。這樣的事實讓楚雁潮無法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兩個相愛的人,面對生離死別,卻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幾年後,當新月的親生母親樑冰玉到女兒墳前看望女兒時,發現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親人墳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這樣一個結局。楚雁潮高大的身影,與新月的一幕幕,他所演奏的《梁祝》和他對新月不邊的愛,無不讓人的心靈震撼,博人眼淚。也許,新月正在另一個虛空對着楚雁潮微笑。

《穆斯林的葬禮》何嘗不是一場盛大的愛情葬禮呢?只是這葬禮來得太快,來的讓人猝不及防。愛情終究是易逝的。只怪當初抓的不夠牢,愛的不夠切,才會在中途走散的走散,遺失的遺失。也怪當時關心的不夠多,擁有的不夠多,才會在生離死別的關頭,哭得昏天暗地,哀的刻骨銘心。更怪當時走的那麼決絕,走得那麼沒有留戀,才會在回首的時候,空留一聲聲物是人非,人去樓空的哀歎。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6

《穆斯林的葬禮》的作者霍達是一個回族姑娘,她用獨特的視角,以“玉”和“月”為兩個特定的兩個意向穿插在一起,交替地展現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艱難的足跡。“玉”的故事是圍繞老一輩韓子奇展開的,“月”則是關於小一輩韓子奇的女兒韓新月的故事。交替的“玉”和“月”的故事,在不同的時代,向我們傳達着同樣的情感,即最純潔的夢想,最悽美的愛情,最痛苦的命運。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故事。兩代人,面臨着不同的痛苦與磨難,在不同的歷史環境下做出了艱難的抉擇。整本書,圍繞着“玉”和“月”交替展開,也可以用兩個字:“悲”與“情”來概括。

先來説説以韓子奇為代表的老一輩的“悲”與“情”。

對於韓子奇來説,玉就是他的夢想。一個對玉熱愛到痴狂的人,忍辱負重去奇珍齋學徒只為師父樑亦清報仇,後重振家業。在他決定從奇珍齋回來的時候,就註定他一生都要和樑君璧綁在一起。他對樑君璧的情,更多的是一種責任,或許是因為師父長女的緣故吧。侵華戰爭爆發以後,擔心玉毀的他去了倫敦,同行的還有感情受挫的妻妹樑冰玉。倫敦也逃不過戰火的紛飛,在異國他鄉,兩人便相愛了,生下了私生女韓新月。對於樑冰玉,韓子奇便是難以割捨卻又抵抗不了命運的愛情。回國後,冰玉不堪姐姐的屈辱遠走他鄉,留下了新月,卻帶走了韓子奇畢生的想念。

對於樑君璧來説,家就是她的夢想。她雖寵着妹妹,但也無法接受韓新月存在的事實。她的內心,一定是極為痛苦的吧。這痛苦的根源,究竟是人事還是命運,她也無從瞭解。她能做的,就是壓抑着自己過日子,維繫着她眼中的家。

樑冰玉,這個有着家國情懷的姑娘,從愛上韓子奇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她一生的'錯。有人可能會説:“相愛不分對錯”,我就不發表看法了。很大一部分人對該書評價不高,大多是因為韓冰玉的緣故。如果那時候樑冰玉沒有跟去英國,而是韓子奇和另一個人相遇了,命運會不會對他們更好一點。

老一輩的錯誤已經鑄就,無辜的便是新月這一代的孩子們。

韓新月一定是個人人都喜歡的小姑娘,成績優異,心地善良,每個和她相處的人都會覺得她是一個天使。她和班主任楚雁潮之間,不同於韓子奇和樑冰玉,是在和平年代的自發的愛情,與其他無關。當她知道自己的老師也喜歡她的時候,世界就被點亮了,照耀着她與病魔鬥爭的路。在這條艱難的路上,樑君璧以楚雁潮是漢族人為由不准他們來往,同時也讓新月懷疑自己的身世。

其實故事在新月死的那一刻,也跟着死了。新月是韓子奇最後想守護着的天使,是楚雁潮追尋一生也追不到的摯愛。多年以後,新月的墳前,依舊有個中年男子吹着斷腸的《梁祝》,一生都在想念着那個遠走的人。

一個錯誤的開始,如果不把握好,怎麼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韓天星喜歡小榮,但是母親樑君璧極力反對,工於心計的她拆散了天星和小榮。究竟是她自己本來就是這樣?還是韓子奇讓她變成了這樣?還是命運讓她變成了這樣?我們都無從得知,或許在新月存在的那一刻起,這個人就變了。

時代帶給我們的是經驗,好書帶給我們的是情感。在追求夢想,嚮往愛情,反抗命運的路上,我們未必能説比主人公做的更好。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成就了不同的“悲”與“情”,同時反映了穆斯林在中國行走的艱難與痛苦。終有一天,合上書本,我們會發現:在交錯的故事裏,自己的平淡生活才最為真實。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7

回族女作家霍達巧妙地將“玉”和“月”作為線索貫穿《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説,在跳躍的時間中緩緩地講着故事,在愛與被愛中來回: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一樣時代、有着不一樣資料,卻又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大約遠在公元七世紀,一羣羣頭上纏着白布的中亞和西亞商人,追尋傳説中東方帝國的繁華,輾轉數千裏,來到東土大唐。神州大地富足的水土,讓他們從此停留。歲月流轉,一個新的民族在東方誕生了。在千年的歷史中他們始終堅持着自我特有的語言文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

我對於這個民族本覺陌生,但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拉近了我與他們的距離。在一個特殊的民族文化背景下,這本書帶着我與一個穆斯林家庭一齊,走過時代長河中的許多跌宕起伏。

主人公韓子齊嗜玉如命,戰亂年代,為了保護自我的藏玉,他視為比生命還重要的東西,他拋下妻兒,遠渡重洋。彷彿命運的作弄,在異國他鄉,他與妻子的妹妹樑冰玉走到了一齊。戰爭結束,他迫不及待的回國,帶着感情結晶女兒韓新月。他的妻子縱有再多的委屈,應對自我的妹妹,自我的丈夫,應對那個可愛的小女孩,她怎樣可能讓自我沒有丈夫,讓兒子沒有父親?僅有樑冰玉明白,這個家是容不下她了。於是,韓新月便失去了親生母親的陪伴。韓新月委屈,不解,為什麼照片上的媽媽看着那麼慈祥,而現實中的媽媽,卻是那麼的陌生……隨着新月的長大,一代人的恩怨情仇漸漸落幕,一代人的悲歡離合又在上演。

韓新月,如玉一般的女孩,美麗,聰明,善良。與一個女孩的所有的讚美詞彙都能夠加在她身上而毫不誇張。她愛她的`家,卻不理解她的家,她不明白爸爸媽媽的爭吵,她不明白爸爸的懦弱,她不明白媽媽的盛氣凌人,她更不明白媽媽看到她似的眼裏偶爾流露出的冷冷的光。她與楚雁潮的感情完美而又坎坷,卻被無常的生命,斬斷了所有的夢想……

在新月離去多年之後,遠走異國他鄉,做了一輩子如無根飄萍的樑冰玉回來了。這個不被人承認的妻子和母親,為了尋找遺失的親情,為了尋找日思夜想的女兒,踏着自我的痛苦急切地回來了。然而一切都是物是人非事事休,博雅宅仍在,可她渴望見到的和不願見到的卻都已被歲月帶走。

小説《穆斯林的葬禮》有一個十分獨特的結構形式,單數章節寫“玉”,雙數章節寫“月”。玉,象徵着財富和地位,“玉”的章節寫是主人公韓子奇從易卜拉欣成為一代“玉王”的艱難歷程;月,象徵着純潔、善良,寫的是韓子奇的女兒新月和楚雁潮悽美動人的感情。

兩個世界被一道無形的大門所分割,卻又不得不重逢。讀者剛剛在這個世界讀到動情處,這一章節卻完了,輪到另一章中的另一個世界。調整好自我的心境,整理好情緒,重新投入另一個世界,也帶着上一章的感情去讀。這種交替式的敍述帶給人一種奇妙的閲讀體驗。讀者就這麼跟着霍達,彷彿穿梭在一條兩面牆壁在上演兩條命運線的細長鬍同中,當走到盡頭時,胸中是一股硬實的填在心頭,揮之難去的憂傷。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8

當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彷彿進入個全新的世界,裏面講了一個少數民族——回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傳統風俗……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資料卻交錯扭結的感情杯具。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一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着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説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述,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述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

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藴含着悲的意味。的確,結尾令人結尾慘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間的感情令人感慨,令人憐憫,但卻陰陽兩隔。這是愚昧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杯具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天星跟容桂芳的感情也沒有結局,這難道僅僅是樑君壁的錯嗎不,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遺留的弊端,是封建禮教的思想侵害着沒有思想的樑君壁!

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着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狀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明白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着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能夠失落一切,唯獨不就應失落自己……”看到那裏,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新月的悲慘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樣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她對學業是那麼充滿嚮往,必須要考上北大英語系。她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幫忙寢室裏英語差的'羅秀竹。但她的心臟病把這一切都毀掉了,父親姑媽的疼愛,哥哥天星的關愛,楚老師的支持,並沒有讓韓新月自暴自棄,而是用心的於疾病做鬥爭,可命運就是這樣,從不眷戀人,還是讓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留有遺憾的離開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於愛,對於完美,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脱命運的束縛。

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着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9

花了十幾天的時間,斷斷續續地將《穆斯林的葬禮》這部長達五十餘萬字的長篇小説給看完了。談起對這部小説的感想,我只有四個字:滄桑,淒涼,這也是我看完這部小説後,最深刻的體會。

剛開始看到這部著作,隨意翻閲的時候,只覺得內容太多,情節太過複雜,不過當我翻開第一頁,瀏覽簡介時,裏面的內容卻逐漸地吸引了我,真正地體會到其內容之繁多,情節之複雜,情感之真摯,這真的是一部鴻篇鉅製。小説展示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從興盛到衰敗的全過程,時間跨度長達六十年,描寫了三代人命運的糾葛與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所有的悲歡離合,滄桑變幻在這部著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不過,這本書不是簡簡單單地向讀者介紹幾個回族穆斯林的愛情故事,而是在借那幾個悲慘的任務表達着什麼,呼喊着什麼,控訴着什麼。

通過看這部小説,我更深入地瞭解了那個年代,那個特殊的年代。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改革開放的這六十年裏,中國曆經了抗日戰爭,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等重大轉折。在這個充滿着傳奇的歲月裏,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家庭,歷經辛酸與苦難,艱難地經營着一家玉器店“奇珍齋”,一段傳奇而悽美的愛情便由此而展開了。國小徒韓子奇與自己同門的大師妹樑君壁組建了家庭,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喚作“天星”,不幸的是,戰爭爆發了,他不得不拋下自己的妻兒,帶着自己心愛的玉器跑到英國避難,與此同時,小師妹樑冰玉由於感情受挫也一同前往了,無意間她已愛上了她的姐夫,戰爭硝煙瀰漫,沒能將親人間的信息互相傳遞,他便和樑冰玉重組家庭,生下了新月。樑冰玉為了自己的愛不惜毀了姐姐的家庭,並且有了愛情的果實—新月。她的愛是自私的,不要説是在思想封建的四五十年代,就算是在新事物飛速發展的新世紀,這樣沒有限度的愛,沒有原則的愛也是招人唾罵和摒棄的,因為他們違背了道德,也違背了倫理。韓子奇的背叛使得這兩個女人處於痛苦之中,他是這兩個女人痛苦的'源泉。但是樑君壁為了守住丈夫,捍衞自己的愛情,阻止丈夫對妹妹的愛,而強行攆走了自己的親妹妹,這又得到了什麼,只不過是一具沒有心的軀殼。她更不應該為了自己的愛,而扼殺自己孩子的幸福,用母親的身份強行安排兒女的婚姻。毋庸置疑,她的人生是悲慘的,為了守住穆斯林的信仰她一生都沒敢反抗,沒有掙扎,最後將所有的怨恨,無奈和不滿,一併帶入泥土,她的所作所為造成了所有人一生的遺憾。

最令我感動的,是新月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的悽美愛情,他們倆的愛情是那樣的純潔,那麼的唯美,可是由於民族的不同,身份的不同,他們倆只能默默地遠遠地相互守望,本以為他們倆艱苦地掙扎可以衝破宗教的束縛,可是最後,新月同樣逃不過命運的魔掌,她患了風濕性心臟病,並且在她的生命油盡燈枯的時候,仍然沒能見到楚雁潮最後一面。這對無緣的戀人最後只能接受命運的安排,接受這個殘酷的生離死別的結局。但我相信,他們的心靈是相通的,信念是堅定的,所以,無論在何方,他們都會是最幸福的。

面對愛情的無奈,家庭的破碎,家族的衰敗,時代的變遷,一種滄桑淒涼之感不自覺地湧上心頭,細細地品味這段傳奇般的故事,我不得不為故事中的人物感到悲傷和無奈…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0

我認識霍達,是從語文課本里的名著引讀開始的。

那時還在應付緊張會考的我,便對《穆斯林的葬禮》有着由衷的好奇。終於,會考之後,慢慢舒緩自己急促的心情,漫步書店,不匆不忙的買下了這本書。

封面是一幅西方哥特式建築的畫面,下面的印刷體打着穆斯林的葬禮這六個黑體字,簡單而又透着莊重的氣息。暑假連續幾天的綿陰小雨,使我徜徉於書海中,讀完這本書,一種肅穆感、敬佩感油然而生。

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裏,在灰色磚牆簇擁着懸山式的門樓裏,傾情的演繹了一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運,六十年間的興衰存亡以及糾纏交錯的愛情悲劇。

天生聰穎,為報師恩的韓子奇娶樑君璧為妻,事業之路蓬勃發展,最終成為北京的“玉王”。抗戰爆發期間,他與樑冰玉攜帶珍寶遠赴英國發展。在二戰的硝煙之下,韓子奇與樑冰玉竟萌發了愛情,韓子奇從前只知道事業,只知道報師恩,卻不懂什麼是愛。直到那一刻,冰玉病重,他們兩顆心緊緊地相貼,眷戀的眼神透露着纏綿。已近中年的韓子奇與樑冰玉相愛了,而新月便是他們愛情的結晶。也許這是一段不令人許可的愛,也許他們的愛被天下人廣為嗟歎,也許韓子奇早有妻室,可封建的束縛終究沒能約束他。其實,我很讚賞他們的愛,雖然我不懂什麼是愛,也沒經歷過愛,但是我知道,在愛面前,所有的世俗凡塵都是無法阻擋愛的。

儘管是兩代人,同樣不會阻擋愛情的萌芽。

新月就讀於北大,對於一個懵懵懂懂的青澀少女來説,也許還不懂什麼是愛。可是樑老師卻是對她情有獨鍾。當愛情悄悄到來時,一切話語都如此蒼白無力,心裏也是一片茫然。之後,楚老師毫不顧忌,勇敢的向新月表白:“新月,愛情,是人類最美好的感情,當兩顆心經歷了長久的跋涉而終於走到了一起,像鏡子一樣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無猜疑,當它們的每一聲跳動都是在向對方説:我永遠也不離開你!那麼,愛情就已經悄悄地來臨,沒有任何力量能把它們分開了!”

試想當時的場景,新月那青澀的臉龐,透露出一絲絲的純真與無知,當聽到這番話語時,她是何其的激動與忐忑不安,“老師,我們這是……愛情嗎?這是愛情嗎?

當然,無論新月是否接受,這段愛情始終無法走到歲月的盡頭。他們美好的愛情被韓太太阻止了,僅僅只因為楚老師是漢人,想想都令人無比的`心酸。也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封建的束縛,世人的眼光,就連身份背景都可以成為愛情、婚姻的絆腳石。更何況他們的關係令人無法揣測。在我眼裏,他們雖是師生,可卻不是師生戀,他們的愛情超越一切,超越的過概念,可沒想到,始終沒能衝破封建束縛的大牢。

他們的愛情是樑君璧無法想象的,她無法體會愛,她的一切就像是冥冥之中註定了的,這也是她作為那個時代的一個悲哀。韓子奇與樑冰玉,楚雁潮與新月,他們的愛是無比純潔的,是對抗封建束縛的又一股力量。

再回頭説説這部小説,讀這部書,猶如在讀《巴黎聖母院》,奧妙無窮。我覺得它是現代中國百花齊放的文壇上的一朵異卉奇花,挺然獨立。

這本書,情節的轉折,文筆的流暢,思路的清晰,都是我今後值得學習與深思的。也許我沒有多麼華麗的文字,豐富的辭藻,但是這部書讓我懂了許多,起碼懂了什麼是愛。今後,對父母要愛,對老師要愛,對同學也要愛……

這是一部穆斯林的聖潔的詩篇,充滿着悲劇的美感。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1

“一個是月,一個是玉。”我看着目錄,喃喃地説,“首先是‘月夢’,接着是‘玉魔’,往後都是有關於‘月’和‘玉’的詞語,”我頓了頓説,“這是一本奇書呀!霍達是個厲害的作家,就連每一章的名字都起的耐人尋味。”我無法抗拒自己的好奇心,慢慢地翻開一頁,兩頁,慢慢地讀着。不摻乎半點兒假,説實話,這真是一本好書,我入了迷。

三代的回族人,三代穆斯林。一個穆斯林家族,經歷的六十年興衰,都展示在這本書上。霍達用細膩的文字描繪了最真摯的情感、最深刻的內涵,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眼都催人淚下!看了這本書,我彷彿走進了一個完全煥然一新的世界,我並不瞭解回族,也不瞭解伊斯蘭的教,就連‘穆斯林’這個詞也沒聽説過。雖然不知道‘穆斯林’這詞,《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的名號卻是響噹噹。從前,我也不把它當回事,但最終還是“百聞不如一見”,不愧是榮獲茅盾文學獎的奇書呀!看得我真是如醉如痴。

從最初的樑亦清到英年早逝的韓新月,作者寫了一個多麼讓人回味無窮的故事!雖然悲傷而且催淚,但是,一字一句中都透露着真情實感。月,是韓新月,玉,是韓子奇,父親和女兒都有不同的經歷,但是同樣都那樣悽慘。韓子奇從一個流浪的回族孤兒變成了樑亦清的徒弟,幾乎成了樑亦清的兒子,從此,韓子奇在不顯赫的“奇珍齋”裏擺弄玉器。因為蒲老闆讓樑亦清在三年時間裏作出鄭和下西洋的玉器,玉器倒是做好了,人卻沒了,玉器也毀了。一場生死離別,從這裏開始。韓子奇忍痛離別,隨了蒲老闆。我無法訴説自己心中的心情,也不知該怎麼形容。

主人公之間的事情,不論大小,都讓我感動肺腑。新月的母親並不是樑君璧,看到這裏時,我也不由得大吃一驚,樑君璧的妹妹將新月託付給樑君璧和韓子奇,又是一場離別,我的心波盪起伏。新月的死訊,更是讓我心灰意冷,再一次催人淚下。霍達僅用四個半月將整本書寫畢,卻把回回民族一大家子的生死離別描繪得栩栩如生,觸動了我的心靈,塑造了一位位堅強的人們。我怎能不愛不釋手呢?一本令人讚歎的書,一個令人蕩氣迴腸的故事,一種不敗的信念。六個完全不同性格的主人公,樑亦清、韓子奇、樑君璧、樑冰玉、楚雁潮,以及韓新月,霍達完完整整地描繪了出來。

而韓子奇的逝世,又是一種令人完全不能説出口的悲痛;新月考進大學,我也不禁欣喜。主人公高興時,我也會高興;主人公悲痛欲絕時,我自然會傷心。我彷彿已經融進了這個悽美的故事裏。月和玉,霍達運用穿插的寫法,一邊兒描述韓子奇年少的年代,一邊兒描述新月年少的年代,給我強烈的震撼。

在這本奇書裏,不僅看見了兩代人悽美的愛情,我還看見了那時人們對愛情的無奈與悲哀,更多的是離別。失去的'韓新月、樑亦清、韓子奇,作者塑造的那麼幾個人,淳樸的愛情,讓我為之一震。如果沒有這些錦上添花的悲傷離別,這本書又怎能堪稱榮獲茅盾文學獎……這是一本好作,更是回回民族偉大的愛!

慢悠悠的合上這本充滿詩意的書,眼淚順着臉頰緩緩流下。書中的一言一詞印在我的腦子裏。《穆斯林的葬禮》的那股幽香久久沒有散去。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2

兩代人,兩小無猜,兩情相悦,兩段悲劇,兩行熱淚。

——題記

“人生是一條路,路走錯了可以重來,人生可以重來嗎?”她,腳步輕踏,一路紅塵飛舞,踽踽獨行的她,如黃粱一夢過,洗盡鉛華,為她的女兒,在她生日那天不負天下。她邁入闊別二十年的故園,耳邊的蟬兒喧囂着重拾起那些年。有人來了,玉兒心頭一喜。新月,我的新月!璧兒姐姐呢?奇哥哥呢?你們去了哪裏?“完了,一切都完了,新月早去世了,你來晚了!”懷着二十多年的期待和執念不遠萬里奔赴此地,卻被這樣的噩耗擊垮。一瞬間,所有的努力和執念付諸東流。眼淚柔軟了她曾經的一身疏狂,從佈滿灰塵的臉上跌落,擊在長草的墳頭上,撞擊的聲音令天地也為之動容。“新月!新月!媽媽還是來晚了啊!”她聲嘶力竭地狂吼着,回答她的`,只有咆哮的風和墓碑的陰冷……遠處流淌來梁祝的旋律,天上,雲霧朦朧;地上,琴聲縹緲。不知新月在九泉之下,能否和曲而歌?那些事呢?那些人呢?懷着飽經風霜的臉孔歸來,攜着笑頰粲然的遺像離去。追夢而回,方知恍如隔世。

情綿長,命苦短,香消玉殞琴聲顫。尋望故園處,腸斷。人世紛,愁緒亂,滾滾紅塵人羈絆。重走來時路,已難。

一個人看似堅強了多久,卻又被命運翻雲覆雨的手掌把玩了多久?他們是否知道,稍微走錯一步,就會被它拍得粉身碎骨?也許我當時不那樣做,也許我不該意氣用事,也許我應該先想想再下決定……但,時光的冷峻,在於它永遠不給你後悔的機會,並且只能把也許永遠置於也許。你永遠沒有抱怨自己命運的權利,只恨自己薄如紙,脆如花,擔當不起命運無常。誰又知,造成這悲劇的,僅僅是韓子奇和玉兒當年鑄成的一個大錯?

新月的出生並沒有給她的父母帶來新生命降臨的喜悦,如果韓子奇出於有婦之夫的責任沒有接受玉兒的愛,也就不會降生新月,他和璧兒也不會決裂,兩姐妹也不會從血濃於水變得反目成仇,也就沒有了新月和楚雁潮水晶般純潔卻脆弱的愛情悲劇,更不會親眼看着視若掌上明珠的女兒英年早逝,最後鬱鬱而終。“如果我們不曾相見,我們就不會彼此相戀;如果我們不曾相誤,我們就不會彼此相負。”面對人生中多少錯愛,倉央嘉措歎息出這樣的感慨。沒有那“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便不會曲終人散……

使我最動容的是新月與楚雁潮天地可鑑的愛情。“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睥睨天下傲狂;她,柔情似水,純真無瑕,看淡塵世浮華。她生病時他寸步不離,她駕鶴西去他靜候歸來,琴聲傳自遙遠的天堂,縱使陰陽兩隔,也要相思凝望。你曾揚言要飲遍世間所有的美酒,最後才發現白水最長情。他們的愛情,不就是一碗淳樸卻回味無窮的白水嗎?淡淡的,暖暖的。最美的愛情莫過於陰陽兩隔的忠貞不渝,等來世,若君為我贈玉簪,我便為君綰長髮,洗盡鉛華,從此以後,日暮天涯……“山無稜,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這,便是穿越兩界的肺腑之言!

時光蹉跎了記憶,命運模糊了過往,何事東風,不作繁華主。命運雖能摧毀人的肉體,但愛終究會在孤墳上漸滋漸長,綻放出永不凋零的花。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須感傷離別?一些東西不可挽回,另一些卻永不磨滅。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3

第一次,這麼快看完了一本四五十萬字的書,雖然不是第一次看《穆斯林的葬禮》,卻又一次將自己深深的融入其中,細膩的文字、純樸的情感、悽美的故事……看完了,全身繃緊的神經得以鬆弛,卻仍然是欲罷不能。閉上眼,腦海還停留着裏面的影像,我再次走進了他們的世界!

在這大量文字的背後,讓我碰撞到了生命的美麗!着實讓我觸動的一個人——盧醫生,可畏更可親可敬!像母親一樣呵護着脆弱而堅強的韓新月。以下是她對韓新月所講的一段關於莪菲莉亞的話:“我覺得這個莪菲莉亞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你看,她那麼愛哈姆雷特,卻連表達的勇氣都沒有,只會説,‘嗯,殿下’,面對宮廷裏的陰謀和哈姆雷特的悲劇,她唯唯諾諾,忍氣吞聲,委曲求全,這完全不符合我的性格!尤其令人遺憾的是,莎翁對她的結局無計可施,就讓她瘋,讓她死,這也是令我不能接受的!她死的倒是很別緻,漂在明鏡似的水上,頭戴奇異的花環:毛茛,蕁麻,雛菊,長頸蘭,輕輕唱着古老的歌……是的,很有詩意,很美,可是,這美還有什麼意思呢?我不能欣賞這病態的美,死亡的美,我要看到的是健康的人生,那才是真正的美,生命的美!”這樣激動人心的鼓舞韓新月的一番話,居然出自一位天天面臨生死早看似已近乎麻木的五十旬的女醫生之口,她對美的定義是那麼不容置喙,她是那樣的堅定心中的理想,堅定着對生命的'美的定義!

正所謂“朝如青絲暮成雪”,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總是附加在生命上,無從抗拒也無從躲避,可當這種自然規律落在這樣一個清新可人、聰慧熱情和温柔善良的純真少女身上的時候,我是那樣的難以接受。她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着對絢爛生命的渴望,然而,命運之神並沒有被她的純真和熱情所打動,依然無情地帶她走進了穆斯林的葬禮!同時令我潸然淚下的就是這段唯美而刻骨的愛情——楚雁潮和韓新月。他們相遇在北大,他們是師生關係,但是相同的熱愛與夢想讓他們越走越近。可是夢想還沒開始啟航,就要戛然而止。風濕性心臟病即將將她如花一樣的生命送到了穆斯林的終點,楚雁潮的隱隱的愛被病魔催生並迸射出驚人的火花,他無法面對失去她的痛苦。於是他在病榻前終於向她表白。對於一個十九歲的少女而言,愛情究竟為何物?他也許並不完全明瞭,但是他能清晰的感受到那股來自心底最真切的呼喚,似乎早已註定了一切。我想,能相愛也是美麗的,不論結果怎樣,真的,能相愛,就是美麗的……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樹影旁,響起了輕柔徐緩的小提琴聲,如泣如訴、如夢如煙。天上,新月朦朧;地上,琴聲飄渺……

我歎息着韓新月的悲苦,感悟着生命的真諦——生命因得到珍愛而美麗!和她比起來我們的幸福何止一點點,我們還擁有着生命,有親人朋友的愛,有陽光暖暖地照着、微風徐徐地吹着,難道這些還不夠嗎?這本書給了我大大的啟發和鼓舞,它教我想要咀嚼出生命的意義,就要把握當下的每一天,善待生活、關愛自己和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論是你的人生之旅正面臨着難以逾越的鴻溝,還是你現在的人生之路正充滿荊棘,都請學會瀟灑、學會珍惜吧,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何時會離開,一如也無法預知自己的到來。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和體驗,用我們充盈的肌膚和鮮活的生命,去感知自認為美好的一切,微風、晨光、暖陽、貓咪柔軟的毛絨、愛人温暖的手心……然後,在生命的年輪上,去實現花之綻放的美麗!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4

當我拿起《穆斯林的葬禮》這本書,彷彿進入個全新的世界,裏面講了一個少數民族——回族。他們的生活習慣,他們的宗教信仰,他們的傳統風俗。。。。。。書中講述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代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着不同內容卻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作者對此書結構的安排也別具特色,作者在這章寫當今,而後一章又開始着重寫過去。就如此的一環扣一環的。這樣的一種構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強烈興趣,使我開始對小説寫作的一些結構、佈局方式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作者還善於運用環境描寫,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環境的描寫來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稱托出當時的社會環境。從這本書的書名即可分析出結局藴含着悲的意味。的確,結尾令人結尾慘淡痛心!新月跟楚雁潮之間的愛情令人感慨,令人憐憫,但卻陰陽兩隔。

這是愚昧的封建禮教造成的,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幾代人,而新月的悲劇也恰恰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天星跟容桂芳的愛情也沒有結局,這難道僅僅是樑君壁的錯嗎?不,這是整個封建社會遺留的弊端,是封建禮教的思想侵害着沒有思想的樑君壁!新月渴望母愛,打從記事起,她就沒有享受過,幸好有一個疼愛她的姑媽,才讓她隱約感受着母愛。照片上的母親是那樣的和藹可親,而現實生活中的母親是那樣的冷若冰霜,她多麼渴望母親能給她一丁點的愛,甚至是理解跟肯定。

但事實確恰恰相反,“母親”反對她上大學,反對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談戀愛,甚至在她病危之即,還去刺激她。處處表現自己是為了維護自家的名譽跟對穆斯林的虔誠,但這一切讓新月發出“她是我的親媽嗎?”的感慨,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問她的父親,韓子奇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親生母親寫給新月的信。“新月,我親愛的女兒:你還在夢中,媽媽卻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來後會怎樣哭叫着尋找媽媽。。。。。。媽媽走了,繼續在陌生人當中孤獨的旅行,不是去尋找謀生的路,也不是去尋找愛,而是尋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獨不應該失落自己。。。。。。”

看到這裏,我也為之動容了,不知不覺也已淚流滿面,書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聲,新月想向母親傾訴這十幾年對她的思念跟內心的苦悶,但由於體力不支,頓時呼吸急促,不省人事。看到這兒我不禁為新月的悲慘遭遇而深表同情,新月她是那樣一個善良,純潔,開朗的女孩。她對學業是那麼充滿嚮往,一定要考上北大英語系。她對每個人都那麼好,幫助寢室裏英語差的羅秀竹。但她的心臟病把這一切都毀掉了,父親姑媽的疼愛,哥哥天星的關愛,楚老師的.支持,並沒有讓韓新月,而是積極的於疾病做鬥爭,可命運就是這樣,從不眷戀人,還是讓這樣一個單純善良的人留有遺憾的離開了。新月的心中都未曾放棄過對於愛,對於美好,善良等的追求,但最終卻無法逃脱命運的束縛。擁有生命,便是我們人生最大的樂趣。

與書中的主人翁相比,我們不都很幸福嗎?最起碼我們擁有着寶貴的生命,這便是我們的財富。我們還為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還苦惱嗎?還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煩惱嗎?珍愛我們的生命,樹立我們的信心,相信沒有過不了的砍,沒有成材不了的人。

穆斯林的葬禮讀後感15

《穆斯林的葬禮》,是中國回族女作家霍達在1988年發行的一部暢銷小説,後被原作者改編成同名電影。該書講述了北京一個回族家庭六十餘年間的興衰歷史,該小説以回族手工匠人樑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齋升沉起伏為主線,在歷史的背景下描寫樑家三代人不同的命運變遷,表現了主人公為追求理想和事業,為完善自身素質所發出的蓬勃不息的命運意識,是一個愛情悲劇。

1991年曾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小説塑造了多個人物形象,用中國傳統的兩個意象玉和月代表韓子奇和韓新月,穿插記敍前後兩代人的身世,並穿插地為讀者介紹了回教禮節及回族習俗。

這本書在我的書架裏沉睡已久,不知是因為書名的緣故,覺得這本書一定又會是一個非常引人思考的書,遲遲不肯翻頁。我們每一個人對“死亡”這個話題多多少少會有一點避諱,這何嘗不是我們本能的排斥,但又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話題。同時這本書作為世界名著不想錯過,所以努力地看完前幾頁之後,愛不釋手,經過幾個小時後,終於看完了。我想這本書對於瞭解穆斯林甚至對穆斯林葬禮有不一樣的認識和感悟。

故事裏的情節,故事裏的人物,就像是真真正正的存在似的,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關於這本書的詳細解讀,我想會有別的`讀者有更為深刻的理解與感悟。

這本書除了介紹一個大家族的興衰,還介紹了新月這個讓我印象深刻的人物,很多人讀完這本書,會很感慨新月的悲慘命運,會惋惜這樣一個正處在花季年華的女孩,為什麼會遇到如此不堪的命運,需要早早的離世,卻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更何況是作為一名北大的高才生。

我們常常高估作為人類的我們,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但是不得不承認在疾病面前,我們無能為力,乖乖聽從死神的安排,而我又覺得這個故事幸好是本書,要不然我會又對那些命運中常常處在最善良的人,偏偏遇到命運對她的不公,感到惋惜。

不知道為什麼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很多像新月一樣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的活好每一天,有多麼善良,但是卻又得不到應有的善待,早早地離世,我無不感歎那些善良的人,卻又無能為力。我們從小會被教導長大要做一個善良的人,但是長大後卻覺得這樣的想法真的是太奢侈了太美好了。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感到特別的痛苦,也許是因為同時在追一部年代很久遠的電影叫《小娘惹》,相信很多人看過或是有一些印象,這部劇雖然算作是一部勵志片,但是劇中不免存在一些悲劇的人物,其中看完玉珠的遭遇,讓我不禁感慨所謂命運對她多麼不公啊,她多麼善良、美麗,同時又熱愛着生活。

當然這部劇也有很多的看點,比如裏面介紹了“娘惹菜”、“娘惹文化”,同時最近也有翻拍的,裏面的男主角也是同一個人,不禁感慨不老男神的顏值,哈哈哈,我就不一一説了,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我們常常為一部電影的感動的情節,而內心充滿着力量,也為其中的一些悲慘人物,感歎不已,但是這些看似是虛構的故事,卻又常常在告誡着我們如何做人,讓我們知道不能做什麼。

我想誰又不是一邊咬着牙,一邊熱愛着生活,那些看似充滿陽光快樂的人,也許經歷過比別人更多的痛苦與磨難,卻又從泥濘中爬起來,繼續前行,珍惜着生活。

關於善良雖然也會看到一些無法理解的事情,但是我想我們總歸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身經百戰卻又永遠相信這個世界仍是美好的人。

莫問前程,但行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