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教育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3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1

不同的對待方式,造成學生以後不同的人生。一個個觸動心絃的真實的故事發生在你我周圍。

這本書的讀者不應該僅僅是教師,如果更多人看到這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他們就會明白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會有多大,不管是好的.方面還是壞的方面。年齡越小影響越大。老師無意的一句話可能點燃一個幼小的求知的火種,也有網民戲言:老師不一定能幫你把成績提上去,但可以把你的成績拽下來。

教師的社會地位再低,再多的人瞧不起這個職業,教師自己清楚:當老師不難,難在踏踏實實當好老師。普普通通的一線教師,身份最是普通,這個羣體對教育的影響確是無法估量。

注:讀書過程中,感慨很多,比如越深入越發現牛人多,越深入越發現當好老師匠就需要匠人精神,潛心做學問真的不容易;比如教師行業是否就註定要守住清貧?比如有的“名師”只是因着“名校”;比如眾多真正優秀的老師只是在默默無聞;比如一個老師對學生的影響絕不僅僅是分數;比如教師行業中有許多‘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現象,有可能孩子的某個優秀特徵在大學裏顯現出來是因為他的國小老師的某個教育行為——而今天只是趁着晚自習記錄下一點點,敲打下來備忘。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2

這段時間,一直在看王維審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 本書。通過他的文字瞭解了這個人,他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名師大家,就像他的網名“百分百草根”一樣。但這個“草根教師”卻一路走得虎虎生風,多姿多彩。他用了十幾年的時間,讀書,觀察,實踐,思考,記錄……用質樸乾淨的文字,透過獨特的視角,讓人讀後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王老師草根出身,成長道路坎坷。但他堅持寫作十幾年,選擇用文字來安頓生命裏的痛點,讓寫作與自己的精神和磨難一起紮根。寫作之於教師的成長毋庸置疑。在我們的教育生活中,瑣碎的'故事一旦有了串綴,就可以變的生動起來。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故事,或平凡,或悲壯。作為老師的我們就天天生活在一個故事的海洋,天天有故事,時時有故事,只要關注,足以打動心靈。當你把這種生動而真實的教育生活展現在別人面前的時候,那就是心靈的對話和交流,感動的不只有自己,還有他人。

這本書當中的每一個故事,都非常的真實與樸素,沒有太過華麗的辭藻,但卻深深地吸引着我。在《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故事當中,詮釋教育的本義:教育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把靈魂裏的東西,在不經意間傳遞給學生,比如善良、寬容,人格與品性;《丟掉的專業尊嚴》裏面,用典型的例子抨擊了當今的教育生活常態:老師們習慣用簡單的方法處理複雜的問題,從而丟失了為師者的專業尊嚴;在《別讓過去成為生命的負擔》中,通過大樹被移植,就要去掉華麗的樹冠的故事,告訴我們當一個生命需要去面對一個新的開始,或是一種完全不同的生命狀態時,那些曾經的輝煌與成就,就要懂得適時捨棄。

讀了王老師的教育故事,再次和學生相遇、和教育相遇,你的教育觀應該會發生很大的轉變。在教育之路上,不再追求鮮花和榮譽,而是守候一份寧靜;教育不再是職業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聲,會行走;沒有掌聲,亦會行走。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3

一、第一章用敍事寫作記錄教育。王維審老師從“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成就教育”三個方面展開闡述了“為什麼寫教育敍事”。講述了他從最七年級個農村出來,學歷、知識、經驗都處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沒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鳥”老師,一路摸索,改變教育方法,尋找成長的其他方向,並找到了他獨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記錄教育,很多教師教育水平很高,評到各種職稱,但卻無法走得更遠,因為缺乏寫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能進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長的底藴和情懷,他的發展就會欠缺支撐遠行的力量,有建樹的名師都離不開寫作的支撐,王維審老師就用文字將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記錄下,在文字中對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讓別人在解讀這些小故事的過程中,來一次心靈的對話和交流,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個小標題——常在細微處用心,這是我讀完整本書感觸最深的一段。小標題下面有段文字:“在細微處用心有兩層含義看,一是説敍事的過程中要注意細節描寫,二是説在提升提煉觀點時要善於以小見大”。他説的是在寫作時要注意細節,但我認為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注意細節。大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習慣了教育的宏大,總喜歡把教育弄得莊嚴而隆重。其實,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個老師,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瑣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裝作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小事。

我想,正如王維審老師説的換個方向走,不要讓情緒左右自己,用心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從每一個小細節中找到突破口,或許,堅守住這些“微小”,才是教育真正的力量。

然而作為一名國小老師,可能暫時不用面對孩子叛逆時的種種情況,但這時的孩子個個充滿着調皮的性格。當每次遇到孩子們出現問題時,我很多時候會不知所措,感覺頭大,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更合適。只知道對錯的一方進行批評,對另一方進行安慰,以為這樣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結局。但是在我閲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曾經自己做的遠遠不夠,也不是最正確的方法。如果學着開導孩子們去面對矛盾,解決矛盾,可能到最後兩個孩子會變成好朋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需要去試着學習不一樣的教育,而達到不一樣的結果。

再回顧王老師書中的內容,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成績或許是一把枷鎖。有的學生在上學時成績很差,在班裏只能屈居於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學,也能做出一番事業。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績的'枷鎖,給了他探索其他領域的機會,或許在學習上不是什麼好手,但天生我材必有用,當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弱項時,就一定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這本書中王老師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較大的孩子,而我作為一名國小老師,面對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別研究的比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麼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時,我發現他的主角是一個學前幼兒,我便細細的研讀了起來。的確,像王老師看到的這件小事在生活中發生的比較多的,大人在不瞭解孩子心理情況下,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他們,理所當然的進行着教育,那麼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動的,如此一來教育的意義還有嗎?顯而易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課傳授知識時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方法。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4

利用暑假的時間,我仔細閲讀了王維審老師寫的這本書,或許沒有王老師親身體會的那樣深刻,但也讓我內心和對教育的認識有了巨大的提高。想想自己,從學生生涯的結束走到老師這個崗位,我曾迷茫過,高興過,失望過;看着每天的每一節課,每次考試的每一張卷子;我依舊沒有清楚什麼才是“教育”。

王老師在這本書裏面用了許多教育故事來闡述什麼是“教育”, 在閲讀這一個個簡單而深刻的教育故事時,很多次,都讓我回憶起了自己上國中、上高中那會兒的生活,激起了學生時代的感情。在這些故事裏,我一會兒站在學生的角度,感受學生時代和學習有關的一切人或事;一會兒又站在老師的角度,去思考學生的心理、老師的處理方法,雖然這一個個故事大都和中學、高中相關。但也能讓我聯想到我所接觸、面對的'一個個天真活潑的孩子。

然而作為一名國小老師,可能暫時不用面對孩子叛逆時的種種情況,但這時的孩子個個充滿着調皮的性格。當每次遇到孩子們出現問題時,我很多時候會不知所措,感覺頭大,不知道如何解決問題更合適。只知道對錯的一方進行批評,對另一方進行安慰,以為這樣就是事情最完美的結局。但是在我閲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曾經自己做的遠遠不夠,也不是最正確的方法。如果學着開導孩子們去面對矛盾,解決矛盾,可能到最後兩個孩子會變成好朋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需要去試着學習不一樣的教育,而達到不一樣的結果。

再回顧王老師書中的內容,我們來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成績或許是一把枷鎖。有的學生在上學時成績很差,在班裏只能屈居於角落,但很多人即使考不上大學,也能做出一番事業。我想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去掉了成績的枷鎖,給了他探索其他領域的機會,或許在學習上不是什麼好手,但天生我材必有用,當孩子們放棄自己的弱項時,就一定有屬於自己的那片光明。

然而在這本書中王老師的教育主角大多都是比較大的孩子,而我作為一名國小老師,面對的都是小孩子,所以特別研究的比較少。在看到他的一篇文章“教育,什麼時候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時,我發現他的主角是一個學前幼兒,我便細細的研讀了起來。的確,像王老師看到的這件小事在生活中發生的比較多的,大人在不瞭解孩子心理情況下,將自己的意思強加於他們,理所當然的進行着教育,那麼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是被動的,如此一來教育的意義還有嗎?顯而易見。因此我們作為老師更應該注意自己在日常上課傳授知識時的方式方法,讓孩子們有自己的思維和方法。

最後再想想自己這一年的教學路程,依舊平平常常,中規中矩;如同王老師説的“教育是一個舞台,我們都在扮演一個相同的角色—教師。只不過這樣的扮演,有的順風順水,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慶幸的是,我們都沒有選擇放棄。”是的,無論怎麼樣,我們都在堅持,既然在堅持為什麼不能做的好一點。

回頭去想想什麼是“教育”,對於孩子們來説:“教育就是成長,或者幫助成長。”對於我來説就是走出一條正確的人生道路。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5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説到“不一樣”,那麼就會有“一樣”,什麼樣的教育又是一樣的教育呢?我給大家帶來一個視頻——《鍾美美模仿老師片段》。

可能很多老師都對鍾美美比較熟悉,他因模仿老師的言行拍成短視頻而爆紅,這條視頻是從他的合集中隨意挑選的一條。相信大家對視頻中模仿的老師形象都或多或少的有些共鳴,其實有共鳴的不止我們在座的老師,看看下面的回覆,我們發現原來全國的老師都一樣,而且還不分年代。這就很有意思啦,也許老師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為了學生好。

那既然都是為了學生好,有沒有更好的方式呢?這本書給了我答案——《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的作者是王維審,他現就職於蘭山區教體局,他是敍事教育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看到作者的簡介大家是不是感覺很親切啊,甚至有種自豪感,這是我們臨沂的老師!翻開書,裏面的.內容更吸引人,因為這本書沒有很多理論性的知識,只有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很多故事也發生在我們身上,很容易引起共鳴和思考。就像為這本書寫序的作者所説:語言質樸乾淨,寫的是尋常教育生活中的瑣事,但又獨具特色,讀後讓人有撥雲見日、恍然大悟之感。也正如這本書封面上所寫,這是一本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關於教育敍事的寫作寶典。

這本書共分為五章,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幾個地方:第一章,作者用敍事寫作來記錄教育,從“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成就教育”三個方面展開闡述了為什麼寫教育敍事,指出了教育的本意絕不僅僅是教師把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學生,更不是千方百計幫助學生獲得分數,而是把自己靈魂裏的東西在不經意間傳遞給學生,比如善良、寬容接納和鼓勵,再比如人格和品性。

我對此非常認同,回顧我的學生生涯,幾乎不記得每門學科到底考多少分,也不記得哪位老師教了我多少篇課文,學會了多少道題目,但會記得這位老師的教學風格,會記得他對我的鼓勵,會記得我們之間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就像昨天張主任的講座《迴歸教育的原點》中問到的一樣,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我想教育就是幫助人慢慢獲得成長的動力,慢慢完成對生命的體恤對尊嚴的認同和對自我的成全,簡單地説,教育就是成長以及幫助成長!

那麼該如何助力成長呢?本書的最後一張是“發現教育的密碼”,王老師認為寫作才是發現教育意義的密碼,一次不動筆的思考,往往是膚淺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寫什麼呢,寫教育故事中的痛點、疑點和亮點。這樣通過對生活事件、教育行為的描述,不斷地反思自己的得失,總結經驗教訓,尋找出不一樣的教育。

就像王老師在書中講述了一個故事,令我印象很深刻,他説班裏有個孩子不思進取、好吃懶做,怎麼説都不聽。一次偶然的機會激發了他的上進心。就是有一年冬天為了防止走廊結冰,學校給每個班級配備了新式拖把王老師搗鼓了半天沒弄上,他正好來了三下五除二就安好了,然後把走廊拖得乾乾淨淨,老師不僅表揚了,他還讓他做了拖地教練。這大大激勵了他,他一下子找到了自信,慢慢地開始努力起來,最後得到全班同學的認可。

相信這樣的例子,大家都遇到過,就如我們班有一個學生經常不寫作業,一寫字就犯愁開始的時候,因為寫不完會罰他,一罰更不寫了,自暴自棄,上課也睡覺。後來我心平氣和地和他溝通,當時他説了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他説,反正老師都不喜歡我了,透過這句話,我意識到,他曾經多麼想努力得到老師的認可和表揚呀。所以後來我將目光聚焦在他的優點上並且給他佈置特色作業,他特別喜歡畫畫,就讓他用畫畫的形式來表達。上次六一兒童節我們學校舉辦了繪畫活動,我鼓勵他參加,他也很積極,因為時間很倉促,他加班加點的完成了,最後得到了一等獎。這給了他很大的鼓勵,接下來的幾天,感覺他幹什麼事都很積極,上課也很認真聽講了,臉上呈現了久違的笑容。

真的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比任何東西更為人們所需,那就是認可和讚美,每個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和學習的地方,作為教師善於觀察和懂得欣賞學生的價值與美好是一件比什麼都重要的事情。其實這一點在我們很多老師身上都有所體現,比如我們年級的張九霞老師,因為兩個班捱得近,我經常看到張老師真心誠意地與孩子們共情,妙語連珠的表揚後進生,言語中無不透露着媽媽般的師愛。當然,每個老師都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這其實也讓我看到了我們教育中的“不一樣”,是那種充滿愛心與奉獻的教育。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也許我們努力追求奮勇拼搏一輩子也成不了像陶行知那樣的教育家,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向王維審老師那樣去追求,成就自己獨一無二、有滋有味的教育人生,我想如果這種教育蔚然成風,像周美美這種有點抹黑教師形象的視頻是否就有所改觀?全國的家長朋友和孩子們對教師的印象是否會有所改觀?在探索如何做好教育的這條道路上,我還有太多的未知要學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6

馬克斯·範梅南説:“教師從事實踐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寫出和不斷寫出一個個真實的教育故事。”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正是具有這樣的力量,它囊括了作者多年敍事寫作中的優秀文章,從教師身邊最真實的教育實例入手,通過講述其與學生一起走過的那些故事,於細微處挖掘教育的本質與精髓,還原教育最真實的面目。

讀完王維審老師的這本書,使我對教學有了更深更好地理解。在平常的教學中,經常遇到很多讓自己想寫的教學感受,有某節課的煩惱或者某節課的歡樂,每一次都有想寫的衝動,但又不知從何入手,有時往往寫到中途會因突然而至的其他事情就會放棄,心頭會留下小小的遺憾,正不知該怎樣為教學的感悟留下痕跡時,王老師的這本書給了我很多啟示,他將教學故事與自己的思想有機融合,在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的同時,滲透了教育敍事寫作方法的指導。感謝王維審老師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將發生在學生們身上的趣事記錄下來,讓我知道了如何記錄教育點滴。

讀到“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麼”時,我的感觸比較大。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麼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説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裏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説,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芽,最終葱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雲煙。所以分數、名次對學生來説並不是全部,也不是衡量一個學生的標杆,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如何讓他們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人,可以自立自強、品德高尚、頑強不屈的在人生的道路上自由馳騁。

我很贊同王老師讓所有的努力都有目光追隨。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他們希望得到表揚和認可,王老師在書中描述説,一個本來很優秀的'學生,因長時間到不到老師的關注,就故意不做試卷,以此來吸引老師的注意力,我在最近的教學中也遇到這個問題,所以,我對這個特別有共鳴,平常的時候我們經常覺得成績不好的同學,需要更多的關注,但往往忽視了一些優秀的學生,不要理所當然的覺得他們很優秀,就無須過分操心,再優秀的演員也需要掌聲的鼓勵,再優秀的學生也需要老師的關注。任何時候,都應該給所有學生心靈上的陪伴,讓所有的跋涉不再孤單,讓所有的努力都有目光的追隨。

王老師認為寫作才是發現教育意義的密碼,一次不動筆的思考往往是膚淺零碎的,所以思考的最好方式就是寫作。寫作對於像我們這樣的年輕教師來説,可以讓我們更加理清教育思路,自己處理班級問題的方式,教學過程的不足,自己的言行舉止及對學生的影響,都能在寫作中得到反思,從而不斷總結,尋找出不一樣的教育。

蘇格拉底説過:不知反省的生活不值得過。帶着思考閲讀,帶着思考寫作,在閲讀與寫作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增長我們的智慧,我們才能不被教育的瑣碎所羈絆,我們的心靈才會獲得充分的自由。

教育是本永不完結的書,願我們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永遠的清澈高遠,盛開着永不凋零藍蓮花。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7

放暑假之前學校發了《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讓所有老師在假期裏閲讀。原本沒有在意,當某天閒來無事翻閲次數,變被此書中的樸實無華的話語給吸引了,讓人有一睹為快的感覺。

讀完此書,讓我有種錯覺,這不像是老師寫的,在我的認知里老師和作家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讀罷此書後方知那些但凡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必然有與常人不同的地方。這個不同的地方並不是在於你有想法,這只是前提,如果有想法卻表達不出來,是不會出彩的。這也是書中王維審老師的想法。我們都是躬身於教育第一線,每天都有很多繁重的工作要做,其實教師工作不累身,最關鍵的是心累。我們每天都是在用心和孩子交流,每天都用心上課背課,每天都用心去處理孩子家長眼中的“大事”。正因為如此,我們每天身心俱疲,下班之後再有自己的生活已無暇去整理了,其實教育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每天都有不同的素材,只是我們之所以成不了名師,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們每天喊着累的幌子不去記錄,二是因為我們不經常寫東西,以至於不會寫,或者不知道該如何去寫。我想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不能走得更遠的原因。

人活在這個世上,遇到的困難和坎坷固然很多,但所有的困難就怕一個“鑽”字。我們只有全身心的`去鑽,去做,才能收穫自己想要的,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才能走得更遠。這也是這本書的作者為什麼能夠寫出這麼多精彩紛呈的教育故事,有踏實的文筆是基礎,更重要的是那股鑽勁兒,我想這就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去學習的。

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要忽視這些問題,而是要通過閲讀和思考來尋找解決之道。同時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下次遇到類似問題就可以做到輕鬆面對了。記錄什麼?怎麼記錄?王老師在書中謝了他的案例,我們可以模範着來寫。我們在教學路上,要“不忘初心,善思善行”。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8

在我工作的第一年,在我對未來還有些迷茫的時候,王維審老師所撰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一書讓我對即將面對的未知生活充滿了信心,這本書不僅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教育,也讓我懂得了如何在教育這條道路上走的更遠——多寫教育敍事、多反思、多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

剛接觸這本書的時候,最先吸引我的便是封面上的“不一樣的教育”幾個字,教育不就是教育嗎?為何還有不一樣的教育?帶着這兩個疑問,我開始閲讀。這本書和我之前接觸過的教育理論書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像那些專業理論書一樣大多是對寫作理論的知識講解,比較枯燥乏味,而是運用一個個小故事循序漸進的為我們展開教育寫作的密碼,他將故事和寫作指導相結合,在講述故事的時候融入了教育敍事的寫作方法,同時也向我們訴説了他眼中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在書本的第一章《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下面,他用一句簡單的話講述了教師為什麼要進行教育敍事寫作:“教師進行教育敍事寫作,不僅是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頓生命裏的痛感,更重要的是為了找到擺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尋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方向”。這句話讓我深深的體會到,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我們想要到達自己想去的'終點,有一個簡單而又非常有用的方法,那便是進行教育敍事寫作,就像王老師一樣,當他感到頹廢、無助時,他通過撰寫教育敍事來充實自己的生活,不僅如此這些文字還讓他在不知不覺中走上了另一條通往成功的道路。我想,如果我也可以堅持記錄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就算將來不能如此成功,用來回憶也是很有價值的。

王老師用一個個故事告訴我們,教育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他的每個故事都是在我們的職業生涯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他用故事的形式來告訴我們遇到不同的情況應該如何去處理,當然這些方法的確是非常受用的,如果我們可以靈活運用這些方法,相信我們的課堂會變得有趣而又和諧。此外,在王老師的這些故事裏還藏着我們經常忽略但是卻值得我們深思的話,例如“教育孩子本身就是一種載重,千萬不要過分關注最終收穫什麼,而是要學會欣賞過程,欣賞一步步走來的細節和心情。其實,有時候也是為了看花”、“作為教師,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我們都應該給他們開始的機會和堅持的勇氣,並告訴他們行走的方向和前行的方法。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無權徹底否定一個生命,或者簡單地折斷一個孩子成長的念想”、“教育,是一種人性的引領,絕對不能等同於企業的加工生產。一個孩子的行為好與不好是不能用分數來量化的,一顆心靈的純淨與否更不可能用數字來計算”、“教育需要謹慎,教育需要心平氣和。對於教師來説,謹慎是對教育複雜性的尊重,是減少錯誤行為的必需。我們可以對教育進行千百次的反思,但是對於孩子的生命來説,教育沒有如果”等等,所以只要我們用心去讀,用心去思考,就肯定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共鳴。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其實和孩子們一樣,一直在成長,與其説我們在教育孩子,不如説成是孩子們在陪着我們成長,因此我們也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這樣才可以在未來的路上走的更遠,在未來的路上走出一片天地,繼續加油吧!成長,一直都在!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9

王老師説,“教育是一個舞台,我們都在扮演一個相同的角色——教師。只不過這樣的扮演,有的順風順水,有的磕磕絆絆,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慶幸的是,我們都沒有選擇放棄。”是啊,大家都在一個學校,每天都是一樣的時間,有充實,也有埋怨,但是無論怎樣,我們都在這個崗位上堅持了下來,並且,還將堅持下去。

王老師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實、質樸的語言記錄下來,並用他那雙彷彿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象裏,敏鋭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裏,發現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

從《為生命擦亮一些日子》中,我們讀到了一個真正的執着於教育事業,用生命詮釋教育的真諦的王老師。從《早讀哭泣的孩子》、《懂得欣賞,比什麼都重要》等故事中,我們讀出了教育不是簡單的命令或判斷,教育需要智慧。從《行走也是一種教育》、《種瓜,也是為了看花》等故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心繫學生生命,充滿希望和欣賞,慢慢地行走在教育之路上的師者情懷: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栽種,千萬不要過分關注最終收穫什麼,而是要學會欣賞過程。

靜下心來,回想自己的教育生活,我也曾無數次活躍在各種比賽的舞台上,獲得了一些榮譽,但教育究竟是什麼,我有些迷茫了。在書中,王老師説:“簡單地説,教育就是成長,或者幫助成長”。但我相信,更多的老師對於教育是什麼仍然沒有答案。因為,若要有自己的教育定義,不但要通過長久的教育實踐,更要通過不斷地記錄、反思、總結來找到答案。

不一樣的教育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領悟,需要我們每個教師用心去感悟,多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育中的有愛人,在教育敍事中尋找不一樣的教育。

讀王老師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一個最大的感觸就是——寫教育敍事,貴在堅持。我也有通過博客的形式“幼兒成長簡記——某某某”在記錄着一些孩子的問題與成長,以及我當時的一些感觸與思考,但是,缺乏的就是堅持,尤其是如今有孕在身,精力更加不夠用了吧!我想説的只是儘量多的去關注身邊的每一個孩子,去發現他們的問題、成長並加以記錄、思考,在這一過程中,要摒棄對孩子的偏見,用欣賞的眼光幫助孩子打破生命的盲點!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10

我們大家都知道,《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是以教育敍事的形式呈現給讀者的。有些事兒甚至我們在教育教學中還遇到過。可是讀後細思靜想,為什麼我們經歷的類似事件不能夠以教育敍事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我想,除去種種理由之外,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取決於我們當時是否用“真心”去做。陶行知老先生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我覺得,教人求真的師者,首先自己得“真”。我在王老師的書中讀到了“真”。他的每一個小故事無不是與心靈的對話與交流,被打動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有他人。因為他説的是真話,敍述的是真事,表露的是真誠,用的是真情,揭示的是教育的真諦。

“原來教育就這麼簡單,無非是打開自己的世界,再進入學生的世界,完成師生之間一次沒有任何芥蒂的心靈相容而已。”王老師如是説。人們也常説,教師是靈魂的工程師。那麼,塑造孩子幼小的靈魂首先需要我們教師要擁有一顆真誠的心。我們打開了自己的世界,也進入了學生的世界,溝通與交流也不存在任何芥蒂,我們更需要真誠的靈魂去塑造孩子那幼小的靈魂。敞開自己的心扉,打開孩子的心靈,只不過是手段而已。這誰都能夠做到。古往今來,那些大師級的老師自不必説,單是現在就有很多。著名特級教師李鎮西便是其一。我在他的“鎮西茶館”的公眾號中讀到他的《並不是我教過的每一個學生都喜歡我》,我讀到了李老師那顆高尚的心。對於一個早已經聲名遠揚的特級教師來説,能夠反思這一點,可不是每個人能做到的。正如王維申老師所言:一個教師最大的業績和成就,不在於你獲得了多少榮譽稱號,不在於你給了學生多少分數,而在於你為學生帶來了哪些深刻的、可以延續終生的影響。我想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功成名就的李鎮西老師,至今仍對學生用以真心、付出真情。對他而言,可不僅僅是對教育的堅守,那是對教育的摯愛。同樣,王老師也是如此。從他的個人經歷中,從他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中,我讀到了諸多大師級的老師一樣的“真”。

教人以“真”,我們自己得“真”。我覺得首先是真性情。周國平説:“一個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時,看重的是它們在自己生活中的意義,而不是它們能給自己帶來多少實際利益,這樣一種生活態度就是真性情。”我們喝了太多的名師成長之路的雞湯,可為什麼我們絕大多數並沒有從根本上健壯起呢來?不是雞湯有害,不是我們不求上進。從根本上講,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我們可以學方法,我們可以摘取皮毛,但如果我們的性情未改,結果也只能是打一針雞血而已。

其次是真誠。我們都知道,人與人的相處要用真誠維繫。我們與學生的相處也是如此。何況我們還要不時地與素質參差不齊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如果缺少了真誠,且不説會平生許多事端,也會給學校帶來麻煩,使自己的工作被動。我們要尊重學生。儘管有時我們是真的煩,可這就是我們的職業。怎麼辦?唯有對待所有學生都客觀地評價。以公正、開明的態度對待學生,我們不要輕易對學生的缺點、錯誤下結論,應充分肯定學生的優勢與長處。當然,當學生出現缺點、錯誤時,我們也決不放任縱容姑息,開誠佈公説明看法,進行交流和批評,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幫助他們矯正,監督他們的行動。積極的約束同樣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事實上,只要我們付出的是真誠,絕大部分學生回報我們的`也一定是真誠。儘管,個別的學生也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隨着年齡的增大,閲歷的增加,他們也會漸漸的理解老師的初衷的。

第三,王老師是用真話敍述真事兒。當班主任多年,我所帶過的班級也發生過許許多多的事兒。有些事兒,甚至與王老師所經歷的事兒相似度極高。我也試着把這樣的事兒寫成教育敍事,不斷地向教育期刊雜誌投稿。可結果卻令我大失所望。如今反思一下,可能有其他原因,但最主要的我覺得還是要用真話敍述當時的真實過程。倒不是説,用所謂的真話編了故事。事兒還是那樣的事兒。而是,當時在處理的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完美,可我們不敢承認。其實,盧梭的《懺悔錄》何嘗不是真話?老年巴金的《隨想錄》吐露的全是真言。這並沒有影響他們在讀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作為一名普通教師的我們,又有什麼不能承認的呢?其實,我們處理學生事情中的“失”,恰恰是我們以後教育的“得”。王維審老師在這本書中,這樣例子還真不少。

讀完此書,如果我們也能夠對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梳理一個個令人為之感動,為之欣喜,為之沉思的小故事。我想,收穫的不僅僅是我們這些為人師者吧。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11

在《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中,王維審老師通過記錄身邊發生的一個個典型的故事,進而闡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並且解決自己在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對於我具有極大的啟發和借鑑意義。每當閲讀這本書時,我總能聯想到自己平時和學生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並且有時會思考這其中藴含的道理。

書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種教育很清澈”。王老師在書中談到:“現在回想起來,有一些事情真的很瑣碎,但卻有可能是在人生最灰暗的時刻一再温暖、安慰、拯救人的力量;有一種教育很清澈,但卻能在不知不覺中濡養人的靈魂,給人以前行的勇氣。比如,那些焦黃焦黃的.烤饅頭。”對於復讀班的孩子們,王老師並沒有選擇冷漠,相反,他用熱情接納了那羣會考失利後回校復讀的學生們;他用關懷走進了那羣內心大多帶着大大小小的傷痕的孩子們的心;他用温暖幫助他們重新找回曾經的自信和勇敢。王老師在學生們最灰暗的時刻給予他們繼續前行的力量,這份温暖幫助他們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再平凡的人,也有屬於自己的美麗風景。學會欣賞自己,才能夠領略到自信的魅力;學會欣賞自己,才會擁有奮起直追的勇氣。”我經常跟學生們講,不要總是去跟別人比,每個人的起跑線是不一樣的,與其把時間浪費在羨慕別人上,不如把時間用在充實自己上。你總是看到別人的光鮮與亮麗,殊不知別人在背後默默付出了多少努力。所以,不要總是抱怨自己做的有多差,而應該學會反思自己,並且給自己一次駐足,學會靜下心來欣賞自己,或許你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

“其實,作為教師,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學生,我們都應該給他們開始的機會和堅持的勇氣,並告訴他們行走的方向和前行的方法。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無權徹底否定一個生命,或者簡單地折斷一個孩子成長的念想。”是啊,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即便有的學生的成績不好,我們也不能輕易地看低他們,因為未來充滿無限的可能,我們要給他們機會,並且鼓勵他們,不要輕言放棄,或許未來的某個時刻你就會發現他們有了不一樣的生活。

有些事情很普通,也很平凡,可是有時藴含在其中的道理卻讓人值得回味。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工作的時間也不是很長,但有時和學生們交流的時候,我彷彿回到了自己的中學時代,傾聽他們的故事,同時我也會思考自己需要改進的地方,對我來説這何嘗不是一種成長呢?

讀完這本書,我明白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其實我們身邊每天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尤其是在和學生們相處的過程中,這些事情或許會讓我們感動,或許會讓我們難過,又或許會讓我們生氣。但記住一點,學會與學生們共同成長,幫助他們尋找適合自己的方向,在這個過程中或許你就會發現不一樣的教育!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12

初次拿到這本書時,是四五年前了。當時捧着他,只是囫圇吞棗地看了一下,接着就束之高閣。自己慢慢地也變得懶惰起來,甚至有點不思進取。現在學校成立了讀書團隊,我積極參與其中,我希望有團隊的監督,每天的打卡,來督促自己多讀點書,給自己一直以來一成不變的的教學注入 一些更新的思想。於是我又拿起《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本書,細細品味。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我們教室裏有教育故事,校園裏,生活中都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只是每天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任務,班級裏每天學生安然無恙,就算萬事大吉了。從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現那些故事,思考那些故事。

文中有一小節深深觸動了我這已不再年輕的心靈。寫道當老師的,習慣了守護三尺講台,總以為它足以演繹教育生涯全部的風風雨雨。其實我們錯了,一個邁不出講台的老師,註定走不遠,也站不高。王老師一直不斷地尋找成長的方向,並找到了他獨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記錄教育。很多老師教育水平很高,評到各種職稱,但卻無法走得更遠,因為缺乏寫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能進行反思也缺少成長的底藴和情懷,他的發展就會欠缺支撐遠行的力量。有建樹的名師都離不開寫作的支撐,王老師就用文字將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記錄下來,在文字中對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讓別人在讀這些小故事的過程中,來一次心靈的'對話和交流,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師,多關注身邊的孩子,多思考,多反思,多寫寫自己的教育故事,幫助自己的人生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13

讀了王維審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除了感動,更多的是反思。我們的教室裏有教育故事,我們的校園裏有教育故事,我們的生活中也有教育故事。然而,我們卻沒有像王老師一樣,去發現那些故事,去思考那些故事,去總結那些故事。

書本是一樣的,但教書育人的方法卻有很多種。王老師就是這樣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之路上的故事,用最乾淨、質樸的語言真實地記錄下來,並用他那雙彷彿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象裏,敏鋭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裏,發現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尤其是今天讀到其中的一節"我們最終要教給學生什麼"時,感觸較大。作者提到在與第一屆學生聚會之時,他問他的學生,你們都是靠什麼小有成就的?結果學生七嘴八舌説了很多,比如從老師那裏學會了擔當、堅持、誠信、愛心等等,但是沒有人提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是讓自己成功的關鍵。從而讓作者意識到:從某個角度來説,學生的成功只是我們教育目標的副產品,是我們無意之中撒下的一些種子在他們的內心生根發芽,最終葱蘢了他們的生命,而我們一直苦苦追逐的成績、名次,在他們的生命之中卻只是一片過眼雲煙。

看到這裏,我想到了我們現在的素質教育,我們除了將知識教給學生之外,還要教給學生什麼?我們的教育最終要教給學生什麼?我想,不止是知識,更多的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為善……學校一直強調,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的培養,重視學生素質的提高,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有禮貌、有規矩、有責任、有智慧,充滿正能量的好少年。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14

“教育是種子的事業,它的成功與否需要時間的見證。多年以後,我在學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種子能不能開花結果,他們會因為我的教育而變得幸福還是窘迫,這才是最重要的。”暑期讀完王維審老師的《尋找不一樣的教育》,這段話就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頭。

王維審老師在一次學生聚會後思索:我到底教給他們什麼了?什麼才是理想的教育?因為一個被他管教出來的男生對他説:“老師,我得敬您一杯酒,要不是您當時踹我那幾腳,我也許早就混到監獄裏去了。等我有了兒子,一定還得讓您教,您可得給我踹出個北大、清華來呀!”這樣一段並不是批評的、真誠的話卻開始讓王老師思考。

其實,像這樣的面臨教過學生的經歷我們很多老師都有,有兩個學生畢業後對我的反饋讓我印象深刻。小胤是我初當教師時教的畢業生,他對數學的理解總是比別人慢,我急啊!“我是一個年輕教師,這孩子的成績肯定要拉我們班的後腿,班級成績不理想,多丟人啊”,這是我當時內心真實的想法,我利用課餘時間給小胤補課,在補課的過程中看到他轉不過彎來,我急着了,説出來的話也不大好聽。讓我沾沾自喜的是,在我這樣不辭辛苦地補課下,小胤的成績提高地挺快,畢業時的成績都已經達到中上水平了!我在這個孩子身上花費了很多心血和時間,可是他畢業後見到我的反應讓我心涼一截,他看到了我,就這樣直直地從我身邊走過,後來我從其他同學那裏聽到這樣的'話“我不喜歡譚老師,反正她也不喜歡我,碰見了還不如看不見呢”。孩子敏感地傳遞着這個世界的一切,原來他認為,在我的心底是嫌棄他的,不喜歡他的。

時隔境遷,人的心態會發生變化,青澀的我也會變得成熟,這個時候我碰到了小穎,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小女生,比我曾經教的任何一個學生在學習方面都要來得慢。為了幫助她提高,我也只能利用課餘時間給她補課,但這時候想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她不會,我會為她後面的學習擔心,會放慢自己講課的腳步;她有了進步,我比她還開心,我認為她肯定能和其他同學一樣學習數學。我對她的這種相信通過我們日常的相處傳遞給了她,她慢慢地,願意和我共同努力了,最後畢業雖然她在數學方面還不是很擅長,但已經朝着好的方向發展了。畢業了,這孩子每年都要跑回到國小來看看我,現在一個二十歲的大姑娘了!説的一句非常樸實的話讓我感動:“謝謝你,譚老師,謝謝你從來沒有放棄過我,我長這麼大,只有你一個老師從來沒放棄過我”!

同樣是給孩子補課,幫助孩子在學習方面取得進步,為什麼兩個孩子給我的反饋完全不一樣呢?因為在補課過程中,我給兩個孩子傳遞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我想我在王維審老師的這本書裏能找到最後的答案:一個教師最大的業績和成就,不在於你獲得了多少榮譽稱號,不在於你給了學生多少分數,而在於你為學生帶來了哪些深刻地、可以延續終生的影響。真正的教育,需要我們用心去做!

《尋找不一樣的教育》讀書心得15

老師的作品《尋找不一樣的教育——我的教育敍事》這本書,我懷着學習的態度走進了王老師撰寫的一個個教學事例,與其説是教學事例,可能用“故事”來形容更為恰當。品着這淡淡的兩行字:“一本清淺而深刻的教育故事”“一部關於教育敍事的寫作寶典”,進入了暑假的充電時間,淡然恬適。整本書,既有對一線教師敍事寫作的精要指導,又有對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反思,堪稱教育敍事寫作的範本。王老師把一個個散落在教育中的故事,用最真實、質樸的語言記錄下來,並用他那雙彷彿能透視教育的慧眼,從那些不被常人關注的現象裏,敏鋭地挖掘出教育的精髓;從那些尋常的細節裏,發現動人的教育力量,讓我們讀到了一種不一樣的教育,帶給了我們直抵心靈深處的觸動和對教育的自我審視與思考。

很多教育著作裏面多是對寫作理論知識的講解,比較枯燥難懂,所以讀着讀着就放棄了。很幸運的是,自己選擇了王老師的這本書。他將故事和寫作指導有機融合,在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故事的同時,滲透了教育敍事寫作方法的指角色。而在教育這個舞台上,我們在出演着教師這一相同的角色,雖然每個人的經歷不盡相同,卻又百般相似。可能這條道路順風順水,也有可能坑窪不斷,有可能平常無奇,也有可能精彩絕倫,但不管怎樣,慶幸的'是,我們都在堅持,還沒有選擇放棄。

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推開教育的另一扇窗;第二章:我們需要怎樣的故事;第三章:找到一種最好的表達;第四章:精心講好自己的故事;第五章:發現教育意義的密碼。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這兩個地方。

一、第一章用敍事寫作記錄教育。王維審老師從“改變自己、影響他人、成就教育”三個方面展開闡述了“為什麼寫教育敍事”。講述了他從最七年級個農村出來,學歷、知識、經驗都處在最低水平,在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沒有方向的教育路上行走的“菜鳥”老師,一路摸索,改變教育方法,尋找成長的其他方向,並找到了他獨特的教育方法——用故事記錄教育,很多教師教育水平很高,評到各種職稱,但卻無法走得更遠,因為缺乏寫作的能力,他的教育特色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不能進行反思也缺少了成長的底藴和情懷,他的發展就會欠缺支撐遠行的力量,有建樹的名師都離不開寫作的支撐,王維審老師就用文字將自己的成長、學生的成長記錄下,在文字中對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回味、咀嚼、反思,讓別人在解讀這些小故事的過程中,來一次心靈的對話和交流,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二、第四章中有個小標題——常在細微處用心,這是我讀完整本書感觸最深的一段。小標題下面有段文字:“在細微處用心有兩層含義看,一是説敍事的過程中要注意細節描寫,二是説在提升提煉觀點時要善於以小見大”。他説的是在寫作是要注意細節,但我認為在教育孩子時也要注意細節。大時代的教育環境下,我們習慣了教育的宏大,總喜歡把教育弄得莊嚴而隆重。其實,教育工作不一定要去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一個老師,每天需要做的都是些普通的、瑣碎的事情,尤其是一些裝作不經意間表現出來的小事。

每章節都有幾篇小故事,看似每個小故事都不一樣,卻都處處有着聯繫。作者藉助一個個故事循序漸進地為了我們展開了教育敍事寫作的密碼,用一個個簡短卻又生動的教育故事為每位讀者敲開了不一樣的大門,正所謂一本書,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收穫。而這一個個尋常教育生活中的真實的小故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更是一種成長的力量、教育的智慧和師者的情懷。既為我們解疑答惑,也為我們提高了思想境界。剛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在第三頁寫下了這樣一段話:許多新老師的疑惑。在積極與怠慢中徘徊不定,最終會選擇哪一方,更為妥當的説法是:會妥協於哪一方呢?當然,對於出於怎樣的感想自己會寫下這樣一段話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了,所以不妨跟着我繼續走走看看,接着,我在本書上陸陸續續寫下了一些隻言片語,比如:意願大於能力,教育的力量往往體現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我們最應該教給孩子的是包容、善良、接納、鼓勵等等,一直到最後幾頁,我寫了這樣一句話,不管在怎樣的制度下,我在這本書中看到的,體驗到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所以我要從現在開始,真真正正的好好的愛這一行。説實話,也早已忘了當時自己為何這麼的激動,但結果總歸是好的。相信大家也從這些隻言片語中,深深地體會到這本書的力量了吧!王維審老師對自己在教育一線工作中遇到的問提進行細節分析,積極反思,認真歸納,使自己真正做到了教育的有心人,多少年磨鍊下來,他使自己成為一個有“教育感”天賦異稟的人。王老師用了教育敍事的方法,將一個個教育生活中的點滴瑣事進行闡述,從中告訴我們只有改變自己,改變心態,才可以改變教師的行為,教師的精神世界才會慢慢豐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