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其他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推薦】

欄目: 其他 / 發佈於: / 人氣:4.94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評課稿,評課的類型很多,有同事之間互相學習、共同研討評課;有學校領導診斷、檢查的評課;有上級專家鑑定或評判的評課等。我們該怎麼去寫評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毫米的認識》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推薦】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1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分米和毫米不僅是認識長度單位的基本內容之一,也是學生逐步掌握測量方法和技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本節課的重點是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分米、毫米做單位測量或描述物體的長度。縱觀本節課,田老師巧妙構思,精心安排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猜測、交流等活動,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建立毫米和分米的表象,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與上節課相比,教學流程更清晰合理,語言表述更準確到位,具體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巧妙導入,激發探索慾望

強烈的探索慾望是學生學習最好的動力。課的伊始,田老師通過簡單的複習,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明確它們之間的關係,並且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再通過填合適的單位,既鞏固了學生對米和釐米的認識,又通過“一根吸管長1”,這一問題引發了認知衝突:米太大,釐米又太小了,進而激起了學生認識比釐米大、比米小的長度單位的慾望,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下一階段的探索學習。這樣的導入簡潔、有效。

二、注重體驗,建立清晰表象

年級的學生容易接受直觀形象的事物,對於分米和毫米表象的建立教師重在讓學生體驗和感悟。田教師在引出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之後,分別讓學生在學生尺上找1分米和1毫米,用手比劃出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閉上眼睛想長度,找出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或厚度大約是1分米或1釐米,再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等,通過豐富多彩的體驗、感知活動,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學生的認知更加真實,更加清晰。

三、聯繫生活,體現學習價值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説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祕難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離實際。”因此在教學中在不違背教學宗旨的基礎上,應儘量優化以生活為背景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中感受數學是從生活中來的。因此,數學教學中應注重內容的生活性,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主動思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本課教學中,教師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安排了多次觀察直觀教具,測量身邊物體的實踐活動,學生對1分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並且通過手勢幫助學生形成1分米的表象,接着通過找一找、看一看、數一數,使學生直觀地認識到分米和釐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關係。毫米的認識也是通過測量數學書的厚度引發出學習需求,教師同樣組織了多樣的“找一找”、“量一量”、“數一數”等體驗活動,讓學生建立了1毫米的表象,並結合身邊的物體,如“膠帶紙的厚度”、“手機的厚度”等,豐富學生的體驗,體會出分米、毫米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體現出學習的價值所在。

四、關注發展,活躍學生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既要面向全體,又要兼顧差異。田老師充分關注到這一點,交流時注重讓學生展示不同的方法,如畫1分米長的線段,在學生展示畫法後,繼續提問:有沒有不一樣的畫法;量回形針長度時交流不一樣的想法。這樣既給了學生展示的機會,又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深化了學生的認識。

五、優化練習,增強應用意識

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後,田老師緊扣教學重點設計了多樣的練習,有填合適的單位,有實際的測量活動,從而更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會用分米、毫米做單位測量或描述物體的長度。發展了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當然,個人覺得本節課還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夠到位:

1、忽視了估測意識的培養。概念教學應與估測相結合。如在實際測量時,應讓學生選擇單位後先估一估長度,再進行測量。

2、語言的表述還需進一步準確。如讓學生説胸卡的厚度大約1毫米時,教師讓學生實際測量,發現不足1毫米,教師説:以後我們還要學習更小的長度單位來測量胸卡的厚度。這樣表述合適嗎?

3、問題指向不太明確。如當學生畫完1分米的線段,第一位學生展示畫法後,教師問:有沒有畫法不一樣的?學生總是圍繞刻度0—10説自己的畫法;直到問:你是從幾畫到幾,有不一樣的嗎?學生才説出了很多不一樣的方法。課堂結構就顯得不太緊湊,導致練習拖延了時間。

4、靈活應變能力有待增強。本節課已經拖延了時間,應在交流測量結果後用一句話結束本節課,如:課後同學們可以繼續選擇感興趣的物體去測量。而不要再總結本節課學了什麼知識,要靈活應變。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2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並且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並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從總體上來看,這篇教案設計重點突出,環節清晰,層次分明,鞏固獨特到位。下面就本節課的總體及細微之處表達一些個人的想法。

在複習舊知階段。長度概念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屬於遺忘較快的一個知識點,教師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導,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長度概念,並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長度的空間觀念。教者首先讓學生回憶學過的米和釐米單位,並用手比劃一下它們的長度,激發學生的長度空間觀念,直接進入今天的學習主題。

在教學新授新知分米階段,本段的設計巧妙之處就是將知識簡單化,讓學生在量的過程中建立1分米長度概念,教者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找一找、畫一畫等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感知長度單位概念,得出1米=10分米。在交流畫1分米的畫法時,有多種找出1分米的方法,比如刻度0—刻度10,刻度1—刻度11等等,教師總結也就是畫滿刻度10,就是1分米。然後互相檢查是否畫了1分米,這樣的一個活動過程,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間的差異,採用互查,互學等形式,完美的體現出差異教學思想。

通過讓學生用釐米作單位,去量數學書的厚度的活動,讓學生意識到不足1釐米時,為了測量的精確,我們需要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即毫米。切實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在實際操作中逐步建立起毫米的表象。然後講述:直尺上1釐米中間有一些小格,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你能用自己的手指比畫一下1毫米的長度嗎?此部分講解非常細緻到位,值得我學習。

注意細節”是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把握了教學中每個細小的環節。“大約”一帶而過,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長度單位,也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嚴謹意識。特別是在認識1毫米1毫米地數時,數到5毫米的刻度線時,讓學生觀察這個刻度稍微長些,是5毫米刻度線,滲透讓學生以後看刻度時更準確更快的方法。這個方面講解得很細緻。

從多媒體應用方面來看,教師能夠把握每次集體交流過程,通過實物展台呈現給每位學生,照顧了全體,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建議:

1、隨着數學的綜合化,數學的長度單位不在是生硬的文字,而是生動形象的字母符號等等,所以,在學習分米和毫米單位時,可以順其自然地介紹他們還可以用字母符號來表示,這樣更加地全面具體。

2、教者在最後一環節安排學生合作:選擇長度單位再測量,並寫出來。時間太急促沒能完成,結果就匆匆結束讓學生課後完成,這樣的活動不算完整,好多學生是不能完成的,也不懂的,不是一個完整的課堂,我想有佈置就應該有檢查和評議。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3

本節課劉老師思路清晰,語言簡練,能運用多媒體技術為教學服務,並且做到重、難點突出。

1、“毫米產生的意義”在本課中是以已有知識為前提引出的問題,當原有學習經驗在實際學習中受困時,必然會產生一種新的認知,即毫米的出現。

2、在“毫米的認識”時,先認識1毫米,再到1釐米=10毫米,這個過程始終圍繞學生的動手在直尺上找,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毫米與釐米的關係,這樣直觀的體會比死記硬背更記得牢。這個環節的重點是學生的動手操作:

a、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10毫米。

b、利用1元硬幣、身份證等物品讓學生切身體會1毫米有多長,產生一種直觀感受,為日後填寫單位做準備。

3、在“實際測量”環節中,首先先複習了物體的長是如何測量的?一端對準“0刻度”,另一端對準幾毫米就讀幾毫米。注意的地方:

a、一端對準“0刻度”。

b、直尺的邊緣要與被測的`物體的邊緣對齊。這個必須在測量前要複習到。在這設計了8毫米,有兩種方法:

一、找到5毫米的地方往後數三格就是8毫米。

二、1釐米=10毫米,10毫米—2毫米=8毫米,這裏5毫米的認識非常關鍵。

《毫米的認識》評課稿4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並且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並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本節課吳老師教學環節清晰,層次分明,重難點突出。

1、從這部分知識特點來看,長度概念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屬於遺忘較快個一個知識點,學生因為日常應用較少,知識點空間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學本課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印象。教師在處理這部分知識特點是,合理巧妙的情境引導,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長度概念,並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長度的.空間觀念。

2、從學生主體性,教師引導方面來看,長度概念的掌握論方法實踐操作優於其他任何教學手段。而本節課教師則充分考慮到這方面,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教師引導為輔;以學生動手探索為主,教師談話傳授為輔;以學生綜合感悟總結為主,教師總結評價為輔。整個教學流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引導角色。

3、教師通過量一量、畫一畫、數一數、找一找等實踐活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了知識,參與面廣,活動量大,在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並且課堂氣氛融洽,學生聯繫生活,深化概念,過程不做作也體現了數學美、符號化,對於學生的後階段的學習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

Tags:評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