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湘美版高中美術繪畫選修第二單元第一課教學設計

欄目: 繪畫書法 / 發佈於: / 人氣:1.57W

  【設計思想】

湘美版高中美術繪畫選修第二單元第一課教學設計

形和色是構成繪畫的基礎。本堂課是在講完造型後,幫助學生開始認識色彩。整堂課要以探索研究的形式作為主體基調。最好能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開展課堂討論或者辯論,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積極研究繪畫中光與色的奇妙。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通過拋出新穎的課題吸引學生的興趣,在學生討論發表之後,提出一些科學的論據,然後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每一個結論得出後,都通過簡單的小實驗或者事實論證。學生再通過觀賞不同的繪畫作品對比、分析光與色在繪畫作品中的作用。

  【教學內容分析】

這節課是色彩單元中的第一節課,課的本身理論性較強,要讓學生理解內容,要上得生動有趣,深入淺出,需要輔以例子,實驗等手段,讓學生直觀的看到理論現象,產生直接的視覺經驗,教學效果才能輕鬆有效。本課是以探究色彩的本質為主要內容的。簡單來講:人是依靠眼睛辨別色彩的,而眼睛是一個光學接受器,所以人眼看到的色彩都和光有着密切的聯繫。所以有以下幾個要點是需要本堂課解決的:

1、光與色的關係;

2、固有色到底是什麼概念;

3、光源色對物體色彩的影響;

4、環境色對物體色彩的影響。

  【教學目標分析】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要達到以下三個目標:

1、使學生對色彩的產生和本質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

2、對於色彩的觀察方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色彩寫生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3、學會以科學為理論依據,以思辯為推理方法,以實踐為檢驗標準的探究式學習模式。

  【教學準備】

實物類:三稜鏡

教學工具類: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部分:光與色的關係:

導入課程(實驗導入):

師:經過前部分的學習,同學們對於繪畫中的造型已經有了一些認識,今天我們開始研究繪畫中的色彩。下面請兩位同學來做一個小實驗。就是三稜鏡折射日光的實驗。

生:一人站窗口手執小圓鏡將一束日光反射至講台方向,一人手執三稜鏡將此束日光折射至貼於黑板的白紙上。

眾生觀察:一束日光經過三稜鏡的折射,會分解出一道彩色帶,大致呈現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漸變的顏色。

師:這就是17世紀時科學家牛頓發現的光譜。光經過折射變成了色。光和色兩者之間有着什麼樣的關係是我們今天研究的重點。

(板書,寫出課題:“光與色的世界” 。)

拋磚引玉

師:我們觀察色彩的重要器官是什麼?

生:眼睛!

師:眼睛是接收什麼的器官?

生:光!

師:那麼,光與色是什麼關係呢?

生:討論,發表各自對光與色的關係的看法。教師傾聽,從發言中找有價值的線索。

師:我寫一句話,大家看看對不對。黑板上寫下:“有光才有色,無光就無色”。

大家來談談這句話是對的,還是錯的,或者半對半錯?

學生討論

生一:不對,沒有光也有色啊,我拿着一枝紅色的花走進一間黑漆漆的屋子裏,花還是紅色的,並不會改變。並不能因為我看不見,就説花不是紅色的了。那盲人生活在無光的世界裏,認為沒有色彩,可是我們知道世界還是彩色的呀!

生二:我不同意這位同學的觀點,他以盲人為例是錯的,盲人只是看不見光,而光還是存在的,我們現在討論的`是沒有光的情況色彩是否存在?

生三:我認為這句話是對的,因為顏色是光照在物體上後反射到人眼睛裏的。如果沒有光照到物體,就不會有反射光,那麼我們也就看不見這個物體,更談不上看見色彩了。所以我認為“有光才有色,無光就無色”這句話是對的。

例證檢驗

師:一個物體如果有光線照到但沒有反射光,我們的確無法看它的存在。比如説“宇宙黑洞”。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所有經過的光和物質都被其吞噬,沒有一絲反射光逃逸,所以迄今我們看不見黑洞的存在,只能通過種種現象推測它的存在。所以説沒有光就沒有色彩,因為色彩是光的反射。

第二部分:固有色。

(一)提出疑問:

師:為什麼地球上的萬物受同樣的陽光照射,卻出現不同的色彩呢?

(二) 思考回答:

生: 因為萬物是由不同的物質構成,不同的物質對光譜中七色光的吸收和反射是不同的,反射出來的光色,就是我們眼睛所見到的色彩。

(三)實例驗證:

師:請舉例説明。

生:比如我們的校服是由黃白兩色組成,在同樣的光照下,黃色部分吸收了其他六中色光,只反射了黃色的光線,所以我們看到的是黃色,白色部分反射了絕大部分光色,故我們看見的是白色。

師:很好,舉的例子很直觀恰當。請大家看書。

(四)作品欣賞:

書上23頁右上角,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茶杯為白色,蘋果為紅色。茶杯的白色和蘋果的紅色就是物體的固有色。

第三部分:光源色。

(一)提出疑問:

師:我們對於固有色的概念是在光源假設為在自然光的情況下,我們對物體的顏色的固有概念,比如,我們腦子裏固定的認為樹葉是綠的,天是藍的,這都是在太陽這個最大的光源正常的情況下產生的認識。可是,如果光源變了呢?

(二)學生思考,回答。

生:那就象茶杯和蘋果的下兩張圖一樣,在藍色光源下,物體都籠罩了一層藍色,杯子變成了藍色,而蘋果也不那麼紅了。在紅色光源下,物體都籠罩了一層紅色,杯子變成了紅色,蘋果變得更加紅了。

(三)得出論斷:

師:那我們可不可以説“光變色就變”?

生:可以!

(四)實例驗證:

師:能否找出生活中的例子來説明一下?

生:比如説,雙湖公園的樹,白天在陽光下,為綠色。可是到了晚上,各種彩色的燈光一照,有的變成了紅色的樹,有的變成了紫色的樹。

作品欣賞:1、《盧昂大教堂》油畫 法國 莫奈

師:盧昂大教堂在不同時間的陽光照耀下,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變化,有清晨,有正午,有黃昏。天的顏色也忽而黃色,忽而紫色,教堂的顏色更是變幻莫測,誰能説出教堂的固有色是什麼顏色呢?

2、《乾草垛》

師:這就是光源色對物體色彩的影響,這樣看來,固有色是非常善變的,靠不住的東西。而光源色對物體的顏色起了重要的決定性的影響。

第四部分:環境色。

提出問題

師:除了光源色對物體的顏色有重大影響,物體附近的顏色會不會對其色彩產生影響。作品欣賞:

看書上25頁《餐趣》及《水中的蛋》,這兩幅作品中就有環境色對物體顏色的影響。

教師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系統的學習了光與色的有關理論知識,知道了“有光才有色,無光就無色”的原理,還知道了“光變色就變”的道理,理解了“固有色”、“光源色”、“環境色”等概念,對大家後續的色彩學習奠定了基礎。

第五部分:課後觀察。

師:請大家在課後隨時注意觀察身邊樹的影子的顏色,仔細分辨,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下節課來談談你的觀察結果,告訴大家你看到的樹的影子在什麼環境裏呈現什麼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