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語文體悟式作文評講教學的方法和步驟介紹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1.69W

體悟式作文評講法,是指作文評講過程中,讓學生模擬當老師,親歷典型習作的評改,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適時進行引導點撥和總結歸納。這種評講法重視學生的體驗和感悟,把學生推到寫作的另一前沿陣地——修改,引領學生重新進入原來的寫作過程,這樣可以讓學生把握正確的寫作標準,提高他們辨別作文優劣、調整作文策略、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等,學生的收穫是多方的、鮮活的。它的操作步驟一般是:

語文體悟式作文評講教學的方法和步驟介紹

一、老師審閲,挑選典型

老師根據本次寫作訓練的目標或作文的總體情況挑選典型作文,挑出來的作文,可以是典型的好作文,也可以是典型的問題作文。主要看老師想通過這次作文達成怎樣的教學目標,如審題、立意、選材、語言、寫作技巧、寫作修改等,每次重點一個目標。如《樂在其中》這篇命題作文,是一篇階段測試作文,我選了四篇較好的作文,希望對學生的寫作有啟發。

第一篇作文,寫的是姐弟三人捉蝴蝶的事情,通過有聲有色的描寫,生動而富有情趣。這篇作文素材來源於小作者的生活,選擇它,希望學生寫“生活作文”,學會從平常的生活中擷取有價值的素材,具體生動地寫出來,寫出有自己獨特感受的文章

第二篇作文也是一篇“生活作文”,寫小作者的一次心路歷程,面對忙碌的生活,繁多的作業,由先前的煩躁不安到後來的樂在其中。但它與第一篇角度不同,它緊扣文題寫出了心靈的變化過程,樂在其中也就顯得豐厚了許多,選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學生能學習這樣的構思方法。

第三篇作文呢,也來源於學生自己的生活,構思巧妙,“樂在其中”含義豐富——爸爸沉浸在閲讀中,“我”沉浸在爸爸的閲讀中,沉浸在閲讀爸爸中。“在這個多情的春夜裏,一定有許多動人的故事發生”這句話更增添了文章的美感和深長意藴。選這篇作文,目的是希望學生審題方面能夠更多向化,並且注意精彩自己的語言。

第四篇作文,屬於“文化散文”,小作者在“閲讀經典”、“品味歷史人物”和“吟誦詩作佳篇”中自得其樂,條理清晰,積累豐厚,讓人讚歎小作者的見識和才氣。選擇這樣的文章,是希望學生從這點出發,多閲讀,多積累,使自己的文章充滿文化的氣息,使自己的文章更厚實一點。

挑選作文關鍵要“典型”,能夠符合學生的學情,要有明確的寫作訓練指向,讓學生有所得。

二、展示典型,學生評改

展示作文采用匿名形式,或投影,或朗讀,便於學生暢所欲言,甚至還可以讓小作者自己評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學生評改和自我評改的水平。

學生的評改可以按照下面的提示進行:

假如我是語 文老師,我將給這篇作文打分,理由是

美中不足的是 ,可作如下修改:

採用這樣的角色轉換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有新鮮感;讓學生做老師,富有挑戰性。從多次的課堂實踐情況看,很多學生表現很積極,評改作文的水平一次次提高,聽課注意力也大大提高了,這樣一次次的實踐,學生的寫作水平提高也很快。就拿我今年任教的七年級兩個班級來説,經過兩個學期的實驗,學生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在今年6月的期末考試中,兩班學生作文均分為23.3分(總分30分,原來均分21分左右),在同類班級中名列前茅。

展示的作文,每篇可由2—3名學生評改,可以補充,可以辯論,老師在適當的時候參與,作引導或點撥。如2009年4月14日作文評講課的情況是這樣的:

那天上課,我評講作文《就像一座山》,其中有個環節是通過這篇作文告訴學生如何選材,如何組織材料,我選取了周雨心和王子月兩位同學的作文。這兩篇作文選材相同,都來自於感動中國2008年度獲獎人物李桂林、陸建芬在二坪村支教18年這個材料。周雨心的作文我給了34分,王子月的作文我給了40分。

我先沒有告訴學生兩篇作文是誰的,也沒告訴他們我的評分和意見,上課先由我讀作文,讀完後讓學生當老師,給兩篇作文評分,同學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沒想到的是,大多數同學與我的意見相反:給周雨心的作文打了高分,説她語言好,有詩意;而給王子月的作文打了低分,説她的語言沒有周雨心的華美。這是我始料不及的,我以為學生和我的意見一樣呢。

我稍稍停了一下,對大家説:“同學們,請你們再耐心地聽一遍這兩篇作文,再想想有沒有新的意見?”

我把兩文又讀了一遍,同學們聽得也認真。聽完後,我給他們時間再思考:聽第二遍後,覺得誰的好一些?大家聽完後,思考討論很熱烈。

很多同學的意見發生的變化,他們覺得王子月的文章耐讀,耐人尋味。

我乘勢説出自己的意見:“我為什麼要選擇這兩篇同題材的文章?我想告訴大傢什麼呢?正是因為我們班不少同學都寫周雨心這樣的文章,我才非常擔心的,這樣的文章表面一看也許還不錯,但細細再讀就會覺得很空很泛,概述性的語言太多,評價性的語言多,缺少感人的描寫和動人的細節,甚至有點説教味。而王子月的作文在原有材料的基礎上加進了自己合理的想象,描寫比較具體。其實,初學寫作者要注意寫具體,情節具體了,細節具體了,文章的.情和趣也就具體可感了。”

通過這兩篇作文的評改,我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的素材可以來源於生活,也可以來源於閲讀,後者的範例像何為的《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當從自己的閲讀中選取素材的時候,千萬要注意少一些概述,少一些直接“拿來”,而應該有自己的創作。否則,要麼是“搬運工”,有轉述別人作品之嫌;要麼是“評論家”,流於空泛,前者是投機取巧,後者是取之不巧。

體悟式評講作文展示的注意點:

每次評講,出示習作的形式也要有講究。

如果一篇一篇地出示,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篇進行多方位的體悟式評講。這一篇既可以是典型的成功之作,也可以是典型的問題習作。如果是成功之作,學生要能容易學上;如果是問題習作,經過簡單的修改便可以升格。

如果是一次出示兩篇或三篇,這是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比較,這種形式,對比鮮明,效果強烈,但要注意分寸,尤其是反面例子的選擇,既要典型,又要一分為二,否則很容易挫傷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和寫作積極性,尤其是常常以某些同學為反面典型,副作用非常大。

三、老師綜述,總結提升

在師生共同合作評改後,老師對這次的作文進行總結。總結主要從三方面入手:

1、本次作文的亮點;

2、本次作文存在的主要問題;

3、今後努力的方向。

如《成長的快樂》這篇作文,我最後的總結是這樣的:

1、本次作文的亮點:

不少同學選擇自己成長中真實的生活,寫出真情實感,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如有一個同學的感悟“小時候的快樂很簡單,一個玩具,一個棒棒糖,一朵小紅花就是快樂”就很真實。也有很多同學寫出了自己不同階段的快樂:幼兒園的快樂是搭積木得到老師的誇獎,放學有一朵小紅花;國小的快樂是考試考出好成績,星期天不去上課外班;國中的快樂是自己獨立,擁有自己的朋友。

這次作文寫得比較好的有金秋羽、倪天悦、闞新蕊、李雅竹等,他們能夠選取成長過程中的幾個節點的快樂,體現了成長是一種過程。

2、本次作文的主要問題

①審題不準,審題不清。

很多同學的文章只有“快樂”,沒有“成長”,這是沒有認真審題造成的。“成長”是一種過程,至少是“線”,可是很多同學無視“成長”,他們的作文寫成了“爬山的快樂”、“游泳的快樂”、“學習的快樂”等。“成長”還可以理解成一種進步、一種提升,可以寫自己的一次進步提升而帶來的快樂。可惜這次很少有同學想到,這是審題不深刻造成的。

有的同學雖然注意了“成長”這個詞,但文章寫的是成長有無快樂,而不是成長的快樂,這是由於對題目的結構理解不清造成的。

②立意不高,有“意思”卻沒意義。

什麼是快樂?快樂不是一笑了之。快樂有高雅和低俗之分,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快樂是不道德的,調侃逗笑類的快樂是沒有意義的,甚至是低級庸俗的。如一個同學寫數學老師給他們帶來的快樂:數學老師有一天邊在黑板上作圖邊説:“同學們,請注意,我在這兒放了一個P!”下面的同學鬨堂大笑,我們很快樂。還有一次,數學老師罵一個學生:“你是十二生肖之外的第十三種動物——英格蘭純種大白豬。”我們大笑,我們快樂。以上兩種快樂都不好,不雅甚至有些低俗。

只有那些真正讓我們身心愉悦的、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和深刻啟示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如有個同學説,成長有如登山,登山的快樂不僅在於“登上山頂我為峯”的征服之樂,更在於一路的風景和堅持爬上山頂的過程,這種快樂就比較有意義。所以作文不僅要有意思更要有意義。

③佈局欠考慮,“心有數”但“言無序”。

有的同學寫成長過程中的快樂,抓住幾個節點,如聽課、下課、打球、爬山、放學、郊遊等,選材也比較真實鮮活,但是為什麼要選擇這些節點?它們之間有怎樣的聯繫?有沒有重複之嫌?這些節點之間有怎樣的順序?這篇文章修改修改可以成為很不錯的文章,修改時可以借鑑著名作家魏巍的《我的老師》一文的方法,從課內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期,最後用這樣的話作結:“在成長的每一天,只要我們善於發現,都能尋找到快樂。”

3、今後努力的方向

①審題準,審題清。

一着不慎,滿盤皆輸。拿到一個作文題,第一步就是要認真審題,審視題目中每一個詞語的意思,理清詞語之間的關係。如“成長的快樂”這個題目,“成長”什麼意思?“快樂”是什麼?“的”字表明修飾關係,應該寫成長中的快樂,而不是成長中有沒有快樂。

②有意思,有意義。

找些有意思的事、有樂趣的事、有收穫的事寫下來,還要挖掘出這些事情背後的意義,這樣的作文才能打動人、感染人、啟發人。

如作家肖復興的兒子肖鐵的作文《第一次掛鑰匙》有這樣的文字:

今天,我第一次掛鑰匙。以前我是不會的,可奶奶去世了,不會給我開門了。

可是,現在永遠、永遠不會了。我得自己在脖子上掛鑰匙了。

昨晚,我怕不會開門鎖,偷偷拿鑰匙練了一遍,發現門挺好開,心裏才踏實了。今天上課時我總想:回到家幹什麼呢?有人來了怎麼辦呢?我自己怎麼熱飯呢?……

中午放學回家,我用手一直捂着鑰匙,心咚咚跳,一直跑上樓,到了家門口,我敏捷地打開了門,長長鬆了一口氣。

肖鐵剛上四年級時,奶奶突然去世了。家裏少了老人,爸媽又上班,肖鐵放學回家不會有奶奶開門,他只好像許多雙職工的孩子一樣,脖子上掛一把鑰匙。不過,因為奶奶剛剛去世,那鑰匙便和他對奶奶的感情交織在一起。他寫得很好,不僅寫出了感情,而且寫出掛鑰匙之後微妙的心理變化,是真實的體驗和感受。有意思而且有意義。

③心有數,言有序。

如果説主題是文章的靈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麼,結構就是文章的骨架。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曾説:“正如‘結構‘二字的字面含義是蓋房子一樣,不管你的目的多麼高尚,材料多麼優良,如果蓋得不好,搖搖晃晃,結果是毫無用場。”這段話形象地揭示了結構對於文章的重要意義。當你完成了審題、立意和備料後,從某種意義上説,文體結構最後決定着作文的成敗,心有數還要言有序,謀篇佈局很重要。

體悟式作文評講要處理好這樣兩種關係:

第一,導與教的關係。

教師引導學生對典型的習作進行體悟式評價,必須輔以適當的點撥和指導,因為學生畢竟是學生,他們的體驗感悟肯定有模糊不清或不到位等情況,這時候就需要老師的教來指點迷津,可以讓學生澄清認識,強化注意點,為他們後面的寫作提供關鍵性指導。要明白教師的力使在哪兒,學生的勁用在什麼地方。

第二,點和麪的關係。

作文評講必須兼顧點和麪兩個方面。這裏的點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就習作而言的,一方面是就學生而言的。就前者説,點是個別情況,面是比較普遍的問題;就後者説,點是少數人的問題,面就是全體的問題。有面無點,容易空洞浮泛;有點無面,容易狹隘偏頗,沒有代表性。體悟式評講,學生接觸到的,感受到的,往往是一個一個的點,最多是線,缺乏面。這時候需要老師適時地補充歸納,這樣才能讓學生對這次作文的整體情況充分知曉,便於改進,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處理點面關係,尤其要防止只盯着幾個作文尖子,忽視絕大多數學生的問題和進步,把作文評講變成幾個人的表彰會、大多數人的挨批會。

作文評改,從參與評改的主體來看,主要有教師單邊評改、學生單邊評改、師生協同評改等。教師單邊評改,勞多功少且弊端甚多;學生單邊評改,教師撒手不問收效不會好;師生協同評改,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雙邊能動性,利於培養學生感悟能力與寫作能力。體悟式作文評講法屬於第三種,作文評改是師生共同參與完成的。葉聖陶説:“假如着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文而異,靈活處理,作文批改才能發揮它在作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