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範文(精選5篇)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07W

同課異構是一種新的教研方式,充分發揮了我們教師的創新才能,使課堂教學別開生面,不同的教學構思,不同的教學方法,使我們聽課者真正感受到數學教學藝術的魅力。下面由小編帶來的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範文(精選5篇),希望大家會喜歡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範文(精選5篇)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1

《圓錐的體積》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本節課主要任務是探索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生在已掌握了圓錐的特徵和圓柱的體積公式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

學生已經具備以下知識和技能:掌握了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含義及其計算方法,並掌握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理解了圓柱和圓錐的特徵。初步經歷了“類比猜想——驗證説明”的探索過程。能夠小組合作、動手完成一些簡單的實踐活動。在教學中不光要讓學生們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即深挖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能圍繞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為後面圓錐體體積的計算埋下伏筆。例如:本課利用課件出示圓柱的圖形。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圓柱的體積怎樣求?學生回答: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V=Sh)教師巧妙的出示與圓柱等底等高的圓錐(底面和高都出現)。提問:這是什麼圖形?導入:圓柱的體積會求了。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圓錐的體積好嗎?為圓柱與圓錐等底等高做好伏筆。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經歷觀察、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在此過程中,教師注重了對學生的引導。並能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通過演示、觀察、驗證先比較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的體積關係。比較這個圓柱和圓錐,誰的體積大,誰的體積小?你是怎麼想的?它們等底等高,圓錐上面是尖的,所以體積小,圓柱的體積大。從而引導:那麼,底面積×高是不是圓錐的體積呢?通過想象、猜測:這個圓柱和圓錐有什麼特點?(等底等高)觀察: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面積的二分之一提問:那麼圓錐體積有可能是圓柱體積的幾分之幾呢?1/2或1/3。最終通過實驗驗證,經歷研究問題的過程,做完實驗,得出的結論,圓柱和圓錐的體積在等底等高的條件下V=1/3Sh。教師又引導學生小組做實驗。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的關係,從而進一步證實:圓柱和圓錐是等底等高的,圓柱的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3倍,或圓錐體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1/3。板書:V=1/3Sh。

3、通過觀察學生表情的變化、回答問題、練習、測試、動手操作的準確性等信息反饋,可獲知學生對新知識新技能的掌握比較紮實。從他們身上可以看出教學任務完成的比較好。

教學建議:

在讓學生利用教具進行驗證時,只要多給學生時間,特別是合作的時間,學生不僅可以探索出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的體積關係,而且根據已的知識經驗還完全可以自己推導出公式。在這一環節,教師放手程度不夠。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2

今天,我們校內教研課中,聽了郭曉青老師的《圓錐的體積》一課。

本課內容是國小數學六年級的內容。課堂上,劉老師教學環節設計層次清晰,並憑藉着教者乾淨利落的語言給教學帶來了良好的效果,也為課堂增添了些許光彩。成功之處:

1、在教學中教師注重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經歷操作、猜想、估計、驗證、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過程,探索並掌握圓錐的體積公式。

2、並能運用圓錐的體積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簡單的判斷、推理能力。

3、在讓學生結合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轉化”思想方法的價值,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導學案運用得當。教學建議: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3

聽了郭曉青老師上的《圓錐的體積》一課,收穫很多,作為一位年輕老師能夠勇於參加這次教學活動,而且做了精心的準備已經不容易,能夠自然、流暢地完成教學任務就更不容易。下面我想重點談本節課的兩點成功之處,希望能與大家一起探討。

第一:為新知識的學習搭建合理平台。主要體現在劉老師能夠運用原有知識來推動新知識的學習,設計有獎問答和實驗等手段,讓學生大膽借鑑前面學習圓柱體積公式的方法來探究圓錐體積公式。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求圓柱體積的思路、方法中得到啟示,領悟出求圓錐體積的方法,使新舊知識得到整合。這種借鑑的學習方法,不僅使本節課的教學變得輕鬆,同時有利於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這種學習策略,有利於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和終身的發展。

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節課的重點是通過實驗來探究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以實驗目的為主線,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動手操作,有眼睛觀察,動腦筋思考,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活動,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探索出圓錐體積公式的由來,從而理解和掌握了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克服了幾何形體公式計算教學中的重結論、輕過程,重記憶、輕理解,重知識、輕能力的弊病。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得活,記得牢,既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合作者、發現者,並且獲得了富有成效的學習體驗。

不過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教學環節的銜接和時間的分配有些不恰當,教學方法沒有多樣化,欠缺改革創新。例如:在教學新課時,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拿出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和目的,進行倒沙實驗。我認為在實驗前,一定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如(你覺得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麼有關?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麼圖形的體積關係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呢?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關係嗎?)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候,學生就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盎然。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變濃了,課堂氣氛變得熱烈,那麼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當然,我相信郭老師通過這次的鍛鍊,在今後的教學道路上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4

聽了郭老師的《圓錐的體積》一課,給人的.感覺是新課標的理念已內化為郭老師的教學行為。本節課主要有以下亮點:

(1)重視學生的操作活動。學生們通過動手操作活動,感受了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有效提升和實踐能力的發展。這樣學生不僅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識,而且還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

(2)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突出學生主體作用。郭老師在教學中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積極主動地發現了等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體積間的關係,進而推導出圓錐體積的計算公式。特別是數學交流體現得很充分,有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小組或大組的多向交流。郭老師注重給學生創設一個爭論辯解的課堂氛圍,在學生爭辯過程中,老師以一個旁聽者身份,平等地參與其中,使課堂成了一個辯論的賽場。這樣的教學真正發揮了民主性,使學生感受到了自己才是課堂的主宰,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每個學生都經歷了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學生獲得的不僅是鮮活的數學知識,獲得更多的是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和研究問題的方法,如果長期在這樣的探究中去學習知識,學生就會變成有思想、會思考、會研究、會學習的。

不足:

教學環節的銜接和時間的分配有些不恰當,教學方法沒有多樣化,欠缺改革創新。例如:在教學新課時,像傳統教學那樣,直接拿出圓柱和圓錐容器的教具,讓學生根據實驗要求和目的,進行倒沙實驗。我認為在實驗前,一定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問題情景,如(你覺得圓錐體積的大小與它的什麼有關?你認為圓錐的體積和什麼圖形的體積關係最密切?猜一猜它們的體積有什麼關係呢?你們想知道它們的關係嗎?)通過師生交流、問答、猜想等形式,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這時候,學生就迫切希望通過實驗來證實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實驗來就興趣盎然。這樣學生的思維被激活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興趣變濃了,課堂氣氛變得熱烈,那麼教學效率,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圓錐的體積的評課稿5

一、本節課的主要優點:

1、從實際出發,課始教師出示一個圓錐的蛋筒2元/個,一個圓柱的冰淇淋5元/個,要求學生猜測“哪種冰淇淋更實惠?”,這樣創設學生生活中經歷的情境,讓學生通過難以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學生學習需要,為新課的引入,難點的突破作好了鋪墊。

2、在難點的突破上,通過猜測,引處疑問,帶着疑問去實驗驗證,通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用空圓錐盛滿水後倒入等底等高空圓柱中,總結得出“圓錐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不僅為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揮橋樑和啟智的作用,而且有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逐步從具體的操作過渡到內部語言。

3、在做實驗時,得出結論:“圓錐的體積等於與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然後教師用不等底等高的空圓錐、空圓柱盛沙做實驗,發現有時裝不下,有時不夠裝,有時剛好裝滿,得出結論:不是所有的圓錐體積都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加深了“等底等高”這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研究的嚴謹性和思維的嚴密性。

二、本節課的主要不足:

1、分組實驗過程,組長彙報時已經很正確了,其餘同學也理解了,教師沒必要再去重複。

2、教師在做實驗時,可以墊一張凳子在桌上,把容器放高一點,這樣可以避免很多學生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