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語文

有關課堂教學的改革分析

欄目: 語文 / 發佈於: / 人氣:3.2W

摘要:科技興國,教育為本,教育有着舉足輕重的意義。素質教育是相對“應試教育”提出來的一種教育思想和理念,是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理論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具體表現,是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中國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改革實踐探索的成果與結晶,是中國教育走向21世紀的旗幟和方向。現代教育的要求: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因此,教育的改革也帶動了課堂教學的改革——由原來的以“教”為主,變成了以“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為主。

有關課堂教學的改革分析

關鍵字: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改革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把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成人力資源優勢,這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一條必由之路。”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社會的要求,又是教育領域自身的要求,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科技挑戰的需要。

隨着課改的進一步深入,《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大部分教師已率先用以學生為本、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新理念大膽地對國小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課堂較多地出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人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局面。開放型語文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新要求。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首先着眼於人的可持續發展,是一種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觀點對照現在語文課堂教學,目中無“人”的現象還是比比皆是,那種把學生當着等待灌輸的容器的“滿堂灌”、“填鴨式”且置之不論,就是那些所謂“啟發式”的課堂教學,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學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靈性的人呢?因此,必須充分認識到,在實施素質教育的背景下,應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積極推進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努力提高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1當代的課堂教學改革,要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各種有用的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而且要使學生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質,還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共同生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教學的主體,課堂教學就是構建學生的主體,即教師的一切活動就是要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正確的把握好教師和學生的活動,那麼課堂教學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前,在國小語文學習活動中,學生是被動的、消極的,是被灌輸的器皿,是書本的奴隸,教師的“應聲蟲”。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長期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產生了厭煩情緒,認為課文閲讀不外就是知道里面所講意思,存在這種心理現象比比皆是,學語文簡直一點味道都沒有。《語文標準課程》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中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國小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即要求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教師也不再是課堂的“主角”,其主要任務是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充當語文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興趣,發揮其學習的主體精神,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這就首先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能夠了依據;其次,通過對教師定期培訓,大部分教師都能實現了三個轉變,即(1)師生關係的轉變,從傳統的“師道尊嚴”轉變成新型的夥伴、朋友關係。(2)教學關係的轉變,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知道者;評價方式的轉變,出現了教師、學生、自我等不同的評價方式。這也`為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保證。

2《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合作學習認為,學習是滿足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對於教學來講,合作學習的假定是:“只有願意學,才能學得好。”只有滿足學生對歸屬感和影響力的需要,他們才會感到學習是有意義的,才會願意學,才會學得好。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看,其情意色彩滲透於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之中。尤其是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小組成員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既充滿温情和友愛,又像課外活動那樣充滿互助與競爭。同學之間通過提供幫助而滿足了自己影響別人的需要,同時又通過互相關心而滿足了歸屬的需要。在小組中每個人都有大量的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傾聽他人的意見,使學生有機會形成良好的人際技能。當學生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工作出色時,他們學到的就會更多,學得也就更加愉快。

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並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加以科學利用。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一些教師儘可能的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培養國小生合作與交流的同時,調動每一個國小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的積極性、

3傳統權威式的師生關係讓位於平等的、互相尊重、互相負責的交往方式,並且學生的人格和權力得到充分的保護。師生關係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上好課的前提,只有學生熱愛他們的老師,才會喜歡這門課。教師與學生應該彼此敞開心扉,實現教學互動,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師生互動”意味着師生相互尊重、相互構建,它既是一種教學行為,更是一種教學境界和精神氛圍。他們之間互相交流探討,互相理解,互相接納,師生形成一個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個性得以張揚,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這樣教師在備課時也能根據他們的理解,設計可能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也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使教學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的和諧境界。

4在教學中的對話是教師與學生以教材內容為“話題”或“談資”共同去生成和創造的“文本”、去構建“意義”的過程。它包括人與文本的對話、師生對話和自我對話。對話既是一種精神,又是一種方法。從精神角度説,他是平等、交往、互利和共同發展的理念,注重教學的開放性和生成性。從方法的角度來説,它要求我們改變過去太多的“傳話”和“獨自”的方式,走向互動和交流,使“知識在對話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組,在共享中倍增”。可以説,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獨自式教學的超越。

5從學生出發,課堂教學的改革需要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的、沸騰的、真實的生活。讓學生在自由自在、豐富多彩而又充滿挑戰性的活動中得到發展。因此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教學方法是師生為達到教學目的、實現教學目標而相結合的活動方式,其中包括教師的教法和學生的學法,而學生的學法實際上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方法。是要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學,教師就要採取適合他們,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積極性的方式這就是要求能讓他們參與課堂,在課堂上體驗成功,體驗活動,體驗探索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儘可能的創造出讓他們參加的活動.

總之,新課程突破了“課堂教學就是教室上課”的傳統觀念,學生學習活動的空間不再侷限於教室,而是拓寬到生活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學生學習活動的對象也不再只限於有字的教科書,而是延伸至整個自然界和社會這部“活”的無字書。無字書的內容十分豐富、深奧。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的好,“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雲雷雨,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得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都是活的書。”這部宏大、深邃的“無字書”走進了新課程,成為學生閲讀、思考、探索的對象。這是新課程可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