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哲學

哲學的故事精品【15篇】

欄目: 哲學 / 發佈於: / 人氣:2.12W

哲學的故事1

有一天,一隻飢餓的知更鳥看見了一條一寸蟲,碧綠綠的像是一小塊祖母綠寶石,停在樹枝上,它想一口吃掉它。

哲學的故事精品【15篇】

一寸蟲説:“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蟲,我很有用,我會量東西。”

“真的嗎?”知更鳥説,“那你來量一量我的尾巴。”

一寸蟲“一、二、三、四、五……”量出了知更鳥的尾巴。

後來,它遇到了火烈鳥、巨嘴鳥、蒼鷺、雉雞、蜂鳥,它們當然也都是要吃掉一寸蟲,可是它們接受了一寸蟲的請求,讓它量了各自奇特的頸子、大嘴、長腿……

現在,一隻夜鶯來了。“量我的歌!”夜鶯這樣要求。歌聲是夜鶯最特別的美妙,最無與倫比的才華,我們不是在無數的詩裏誇耀過它的動聽嗎?那位丹麥的詩人安徒生甚至還用一個完美的童話來寫了一個《夜鶯》的故事。所以夜鶯這樣要求,可以説它很不講理,也可以説合乎它的邏輯。是的,如果一寸蟲不能量,那麼夜鶯會吃掉它。

可是一寸蟲説:“我願意試一試,你開口唱吧。”

夜鶯唱了。它沉浸、自豪地閉上了眼睛。

量聲音當然是不能在夜鶯的身體上量的。聲音美妙地飄漾得很遠,所以一寸蟲當然要慢慢地爬,慢慢地量,一直量到它的'盡頭。

它爬啊爬啊,量啊量啊,一寸啊一寸,最後它跑得無影無蹤了。用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得到欣賞的,也許還能解除生命的險困。

有能力也需要介紹給別人聽,這樣別人才可能安排你試一試。

哪怕遇到不講理的人,也應當很沉着、很從容,不要非指出他的邏輯錯誤,沒有刀,揮舞拳頭也非要搞清是非。你認為和一個只會沉浸在自己邏輯裏的人,揮舞拳頭真能夠勝利嗎?還不如就聰明地去“量”吧,惹不起,那麼我們就躲吧。躲掉總比被吃掉好。

哲學的故事2

那一年,我畢業後好久沒找到滿意的工作。我的家鄉是盛產麻糖的地方,經過一番考慮,我決定開一家麻糖鋪子。母親要我先開一個小店,一步步做起,我卻説要幹就幹大的。我在鎮上租下了一個兩百多平方米的鋪面,不僅花去了父母多年的積蓄,而且還借了一筆不小的款項。

一番熱鬧的開業典禮過後,我便躊躇滿志,想象着鋪面人頭攢動、日進斗金的情形。

然而讓人着急的是,好長時間過去了,無論我想多少招數,店鋪仍是冷冷清清的。春節快到了,我想或許生意會好點兒,然而情況依然令人失望。

那日,天颳着北風,店裏似乎比外面更冷。因為沒有客人光顧,我讓夥計們早早關了門,自己瑟縮着朝家中走去。剛一踏進家門,便覺有一股暖意撲面,原來母親在熬麻糖。母親吃不慣從鋪面上買來的麻糖,每年春節的麻糖都要自己做。

一口大鐵鍋,土灶下面旺旺的火焰舐着鍋底,鍋中的糖水在翻滾,屋子裏瀰漫着騰騰熱氣。我這才知道,熬一次糖大約需要一天一夜的`時間,那過程細緻而艱苦。先將大米或玉米加水用石磨磨成漿,把米漿煮熟,放到微温,然後加入磨細了的麥芽,再次加熱、過濾,再將濾出的糖水用大火熬稠……整個過程不但要付出較大的體力,而且每一道工序不能出半點差錯。母親見我進屋了,便讓我照料一下鍋,她去拿一些柴。我學着母親的樣,用鍋鏟不停地攪着鍋中的糖水。忽然,鍋中沸騰的糖水越來越高,眼看就漫出了鍋沿,我驚慌地大叫。

拿了劈柴剛進屋的母親趕緊放下手中的柴,拿葫蘆瓢在灶台後的一個木盆中舀了一瓢東西往鍋中倒去。

看着不再溢出的糖水鍋,我高興地説:“好神啊,終於化險為夷了!”母親笑了,説:“什麼‘神’?什麼‘險’?這是做麻糖熬煮過程中最平常不過的事情。”“這盆中是什麼?”我問。母親説:“它是留下的涼糖水。初時熬煮的糖水因為裏面的空氣多,最易溢出來了,要多次往裏倒這涼糖水。”

母親的話,讓我的心頭不禁一震:熬糖是這樣,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最初入世的年輕人,總是心高氣傲。這心高氣傲免不了變成心浮氣躁。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為自己留一些“涼糖水”,適時地給自己過激的言行澆一澆,直到將自己的人生熬煮成合格的“糖”。

從那以後,我將店鋪讓出去三分之二,並且讓母親教我做麻糖。從原來只零售到實行後廠前店,既生產又銷售。由於我的“家制麻糖”風味獨特,且成本相對低廉,鋪面開銷也小了。憑着價格優勢,鋪子的競爭力由此激增。就這樣腳踏實地,從最基礎做起,生意很快就步入了佳境。

後來我雖然不幹那一行了,可它對我的人生無疑是一次最為有益的熬煉。“為自己留一些‘涼糖水’”,其實是一輩子的事。它能隨時給自己不適宜的熱情降降温,不使自我膨脹。它讓自己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做到平心靜氣,低調行事。“為自己留一些‘涼糖水’”,它會讓你事業甜蜜,家庭甜蜜,讓你人生甜美幸福……

帶有禪理的哲學故事【7】

哲學的故事3

有位哲學博士某次漫步于田野中沉思,發現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是排列得如此整齊,猶如用尺丈量過一般。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工作的老農是如何辦到的。

老農忙着插秧,頭也不抬地回答,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

博士捲起褲管,很快地插完一排秧苗,結果竟是參差不齊,不忍卒睹。

他再次請教老農,如何能插一排筆直的秧苗,老農告訴他,在彎腰插秧的同時,眼光要盯住一樣東西,朝着那個目標前進,即可插出一列筆直的秧苗。

博士依言而行,不料這次插好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彎曲的弧形,劃過半邊的水田。

他終於虛心地又請教老農,老農問他:“您的眼光是否盯住一樣東西?”

博士答道:“我盯住那邊吃草的那頭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

老農説:“水牛邊走邊吃草,而你插的秧苗也跟着移動,你想,這道弧形是怎麼來的?”

博士恍然大悟。

這次,他選定了遠處的一棵大樹。果然插出了筆直的秧苗。

成功的果實如同田裏的秧苗。

你願意擁有一片縱橫排列整齊的漂亮成果,還是參差不齊、扭曲歪斜的結果?

在開始偉大志業的起點,懂得確立每一個里程的目標,絕對是極其重要的。

沒有目標的人生,或目標不斷飄移的人生,所得到的`成果正如博士所插的秧苗一般。

明確的目標是夢想實現的階梯,將你亟須達成的目標列出來、寫下來,讓它隨時出現在你的眼前,出現在你每天看得到的事情上,口中念着它,心裏想着它,每天至少重複20次以上。

只有朝着確切的目標行動,才有成功的希望。

讓你的目標進入潛意識中,然後不斷地行動,看看會發生什麼樣的好結果在你身上。

哲學的故事4

那天的《開心辭典》節目中,先後上場的三位選手因實力、定力或運氣等,都只答對了一兩道題,便遺憾地退場了。

第四個登台的是一位在讀的女大學生,來自江南水鄉的她,臉上掛着一抹羞澀,執意不肯説出自己的夢想,理由是:“如果過不了關,説出來就沒有意義了。”

三道題順利過關,主持人王小丫問她這時可不可以説出自己的夢

想,女孩莞爾一笑,搖了搖頭。

接下來的答題,她將自己的聰穎、機智與沉着發揮得淋漓盡致,即便是觀眾看得一頭霧水的偏題、怪題,女孩也輕鬆地對答如流。觀眾的掌聲一次次響起,王小丫也頻頻頷首讚賞,可女孩始終執拗地不肯説出自己的夢想。

最後一道是極其複雜的數學推理題,難度陡然加大,還有時間限制。女孩低頭思索了片刻,然後自信地給出了一個答案。

這時,王小丫對她笑着説道:“先不告訴你正確答案,希望你現在告訴我們你的夢想。要不,萬一你答錯了,你的'夢想就成了祕密。”女孩陽光一樣甜甜地笑了,明淨的眸子裏透着可愛的堅定:“我的答案是正確的。”

果然,女孩贏了。王小丫伸手向她祝賀。女孩青春的臉上洋溢着喜悦,她輕輕地説:“我要給西藏的一位朋友打個電話,我的夢想是送給他的。”

他是一位怎樣特殊的朋友呢?主考官王小丫按下了免提鍵,全場安靜傾聽。

當電話接通時,女孩滿懷的激動再也抑制不住了:“我在《開心辭典》答題,全部答對了。”電話那邊傳來歡喜的祝賀和誇獎。女孩繼續説:“你不是希望擁有一台筆記本電腦嗎?我今天幫你把夢想實現了。”那端的他顯然始料未及,驚喜得有些語無倫次:“謝謝你記得我的夢想,我代表這裏的孩子們謝謝你。暑假再來這裏看草海,看藍天吧。”

哲學的故事5

下班回家的路上,會經過一個菜市場。裏面有一位婦女,有着粗嗓門、肥胖的身體、憨厚的笑容。母親經常買她的菜,説她實在。那天,我也到她的攤子買菜。

她稱好菜,利索地幫我放在車筐裏。我看她不忙,便和她攀談起來。

她告訴我,丈夫在外地打工,家裏有一個正讀國小的兒子。為了一家人的生計,她每天早晨不到4點就要起牀去清掃馬路,5點之前一定要趕到菜市場,一旦晚了,下午的青菜生意就沒辦法做了。除此之外,她晚上還要帶着兒子去家教老師家接受一個小時的輔導,忙完這些回到家,常常是10點之後。

“一家飯店還想讓我去刷盤子呢,”她很自豪,“等孩子睡了就沒什麼事了。”

“您這麼忙啊!”我感歎道。

“我不忙,就是覺得時間不夠用。”她用衣角擦了擦額頭的汗珠。

現代社會,人們開始追求“慢節奏”的生活方式,而這句話從她嘴裏説出來,是那麼讓人感動。

有一個美國人,他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而苦熬了整整17年。他每年的休息日只有幾天。他通常36個小時不睡覺,然後倒頭睡上十來個小時,其餘時間全部在波詭雲譎的.商海中拼命廝殺。這對於一個億萬富翁來説,都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他就是比爾蓋茨。

儘管微軟公司一向以員工習慣性加班、拼命工作而聞名,但那些工作得眼冒金星的員工還是心悦誠服地説,他們之中幾乎沒有誰能比蓋茨更辛苦。有記者採訪時問蓋茨:“你已經擁有了很多,為什麼還要讓自己這麼忙?”蓋茨回答:“不,我沒有感覺我很忙,工作對我來説是一種享受。”

原來,忙與不忙是一種心境。丟失了對人生的渴望和執著,會忙得消極而悲觀;只有心中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才會擁有樂觀與豁達。

哲學的故事6

這是倫理學家的問題——你要覺得痛苦,那就怪著名的哲學家 Philippa Foot 提出了它。這個實驗有很多變體,但最早是出現在 Foot 1967 年發表的論文《問題和教條雙重影響》中。

假設你在一個鐵軌變道閘的控制桿前,遠處有一輛失控的火車衝來。鐵軌在你這裏一分為二,一邊有5個人,一邊有1個人。如果你什麼都不做,火車*死5個人,但如果你選擇變道,*死一個人,你怎麼選。

對於功利主義者來説,殺掉那一個人情有可原。而康德學派則認為人不能作為利益的代價,道德的判斷不是根據結果,而是動機,他們會提出你不能把那1個人作為另外5個人獲救的的代價。所以,你應該什麼都不做。

在這個思想實驗的`另外一個版本里,沒有分叉路,而是多了一個圍觀的超級大胖子,這個喜歡看煎蛋的胖子的死可以完全擋住火車而救下這5個人,所以,你會不會把胖子推倒鐵軌上?

這個思想實驗揭示了道德判斷的複雜性,在殺一個人和看着一羣人死之間做抉擇——一個永遠膠着在我們的法律、行為、科學研究、政治和戰爭之中的道德問題。「正義」和「邪惡」永遠不是聽上去的那麼簡單。

哲學的故事7

【瑣事】

一隻鼬鼠要與一隻獅子決戰,獅子果斷地拒絕了。

鼬鼠説:“你害怕了嗎?”

獅子説:“如果答應你,你就能夠得到曾與獅子比武的殊榮;而我呢,以後所有的動物都會恥笑我竟和鼬鼠打架。”

不要被不重要的人和事過多打攪,因為成功的祕訣就是抓住目標不放,而不是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上。

【銷售心理】

某富翁娶妻,有三個人選,富翁給了三個女孩各一千元,請她們把房間裝滿。

女孩A買了很多棉花,裝滿房間的`12。女孩B買了很多氣球,裝滿房間34。女孩C買了蠟燭,讓光充滿房間。

最終,富翁選了胸部最大的那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瞭解客户的真實需求十分重要。

【有效溝通】

兩頭牛在一齊吃草,青牛問黑牛:“喂!你的草是什麼味道?”黑牛道:“草莓味!”

青牛靠過來吃了一口,憤怒地喊到“你個騙子!”黑牛輕蔑地看他一眼,回道:“尼瑪,我説草沒味。”

團隊合作、管理過程中,能否有效溝通、掌握有效溝通渠道是凝聚競爭力,強化執行力,提升業績的關鍵。

哲學的故事8

張大師住在山邊。有一次颱風後發洪水,衝破了他家的前門,家人拿着木板和磚石想去阻擋,卻被大師阻止。

“前門不必擋,但是快把後門打開。”

果然那山洪由前門進,在院子裏打個轉,又由後門流了出去。院子裏雖然有水,但只是流過,始終沒有積深。

颱風過去了,家人前來報告:“房子裏只濺進了一點點水,古董字畫毫無損失,唯有幾卷立在門邊的'宣紙浸上了水漬。”

“把宣紙攤在地上,並用水將整張紙噴濕。”張大師又下了一道令人不解的指示。

家人照辦,那宣紙被噴濕,風乾之後,原先的水漬居然全然不見,再經電熨斗一燙,簡直平整如新。

“水怎麼流進來,就讓它怎麼流出去。怎麼浸漬,就讓它怎麼消除。”張大師撫須笑着説。

哲學的故事9

宋仁宗在閒暇的時候,喜歡悄悄地在皇宮裏面四處溜達。一次,當他走到便殿時,忽然聽到有爭吵的聲音,他躲在柱子後面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兩名侍衞在聊天。侍衞甲認為,人的命運不是命中註定的,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侍衞乙卻認為,他們都是伺候皇帝的人,命運自然是由皇帝決定的。兩人誰也説服不了對方,所以爭吵不休。

宋仁宗聽了感覺十分有趣,他忽然想起來,侍衞隊原來的隊長升職了,這個職位暫時空缺着,還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於是,宋仁宗悄悄回到自己的房間,拿起筆來在兩張紙條上寫下了相同的一句話:“誰先到達你那裏,就讓他成為侍衞們的隊長。”然後,他將紙條分別裝到密封的小金盒裏。

接着,宋仁宗派人叫來侍衞乙,讓他帶着一個小金盒送到負責皇宮內務的一名主管那裏。侍衞乙離開之後,宋仁宗估計他差不多已經走到半路時,又叫來侍衞甲,同樣給他一隻小金盒,也讓送到那名主管那裏。

不久,主管傳回來的消息説,他按照皇帝的旨意,已經推薦侍衞甲成為隊長。宋仁宗特意安排了侍衞乙先去,讓侍衞甲落在後面,為什麼結果卻是這樣?原來,在侍衞乙和侍衞甲離開之後,宋仁宗又安排了兩名侍衞,分別在半路上攔住他們打招呼,侍衞乙遇到可以聊天的人很開心,他從昨天晚上做了什麼夢到中午吃了什麼飯,聊得不亦樂乎。

侍衞甲卻一心惦記着要完成自己的任務,他只是匆匆打了聲招呼就繼續往前走,直接把小金盒送到了主管那裏,僅僅因為搶先了幾步,他就得到了一個改變自己命運的好機會。

最後,宋仁宗感歎道:“看來還是侍衞甲説得對呀,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就連皇帝也幫不上他。”是啊,人如果主觀不努力,再好的機會也會失去,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

哲學的故事10

北宋時期,有一日,幾千名後蜀的散兵遊勇在參將率領下,趁着月黑風高前來攻打梓州城。?

梓州城守城士兵只有三百人,雙方兵力懸殊。梓州知府馮瓚為了激勵士氣,對着城內官兵和百姓喊道:“大夥莫怕,只須天一亮,自己的援軍就會到。”

然後,馮瓚從容調遣士兵守住各個城門,又尋求了一些身強力壯的百姓到城牆上幫助守城。可是後蜀散兵人多勢眾、攻勢凌厲,守城士兵和百姓怕堅持不了多長時間,於是都盼望着天快點亮,援軍快點來。

一更敲響了,二更敲響了,三更也敲響了……終於,守城的士兵和百姓聽到了敲五更的鑼聲和梆子聲,他們歡呼起來:“五更了,天就快亮了,自己的援軍要到了!”而城下的'後蜀散兵,原本就是烏合之眾,目前聽到城內士氣大增,他們便方寸大亂,攻勢也陡然減弱。馮瓚看時機已到,下令立即反攻,最後順利擊退了敵人。

這個時候,守城士兵和百姓才有些納悶:“五更都敲了,天如何還沒亮?”馮瓚笑道:“目前才三更,離天亮還早着呢!”大夥兒不明所以,馮瓚的一名手下便講解説:“馮大人令更夫把每一個更次都提前打更,所以目前才是三更天。”

大夥恍然大悟:“是馮大人用‘亂更’嚇退了後蜀敵兵,救了咱全城的百姓啊!”

危急關頭,往往是善於攻心者勝。

哲學的故事11

三個好兄弟掉進了井裏。生命垂危之際,一根繩子垂下,他們同時抓住繩子向上攀爬。

爬到井壁的一半,上邊有人説:“繩子只能承擔兩個人的`重量,否則,就會崩斷。”

三個人面面相覷。過了片刻,其中一個鬆開了手,他掉下去,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兩個好朋友。

剩下的兩個人眼裏流着淚繼續向上爬。爬到離井口還有1/3距離的時候,上面又有人説:“繩子現在只能承受一個人的重量,否則,就會崩斷。”

兩個人緊緊抓着繩子,互相盯視着,離生只有幾步之遙,誰也不願意鬆手。

過了好久,其中一個人果斷地伸出腳,把另一個人踹了下去。

簡簡單單的一個故事,不同的人卻賦予了它不同的人生哲理。

哲學家説:第一個人雖然死了,卻還活着;第三個人雖然活着,但卻死了。

佛學家説:放手即是得到。第一個人放開了繩子,得到了昇華;第三個人抓住了繩子,卻最終墮落。

民間故事裏説:第一個人升了天堂,第二個人入了墳墓,第三個人下了地獄。

現實生活中,第一個、第二個人死了,第三個人最終爬了上去。

哲學的故事12

印度有一個師傅對於徒弟不停地抱怨這抱怨那感到十分厭煩,於是有一天早上派徒弟去取一些鹽回來。

當徒弟很不情願地把鹽取回來後,師傅讓徒弟把鹽倒進水杯裏喝下去,然後問他味道如何。

徒弟吐了出來,説:“很苦。”

師傅笑着讓徒弟帶着一些鹽和自我一齊去湖邊。

他們一路上沒有説話。

來到湖邊後,師傅讓徒弟把鹽撒進湖水裏,然後對徒弟説:“此刻你喝點湖水。”

徒弟喝了口湖水。師傅問:“有什麼味道?”

徒弟回答:“很清涼。”

師傅問:“嚐到鹹味了嗎?”

徒弟説:“沒有。”

然後,師傅坐在這個總愛怨天尤人的徒弟身邊,握着他的手説:“人生的苦痛如同這些鹽有必須數量,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我們承受痛苦的容積的大小決定痛苦的程度。所以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積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個湖。”

人生感悟:

人生的苦痛如同這些鹽有必須數量,既不會多也不會少。我們承受痛苦的容積的大小決定痛苦的程度。所以當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就把你的承受的容積放大些,不是一杯水,而是一個湖。

哲學的故事13

最近,朋友小鄭準備在某新建高檔小區建幼兒分園,讓我幫他參謀參謀。

我與小鄭是戰友,我們一起轉業的時候,他沒有選擇就地安置,而是選擇風險很大的自謀職業,雄心壯志的他想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俗話説:決心好下,後果難料。人往往只有經過了,才知道創業的不易。幾年時間的折騰就把幾十萬轉業費花光了,還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謀生之路。

當他絕望的時候,一家改制企業的幼兒園對外招聘園長。在家人的多次勸説下,他極不情願地參加了招聘,自然,憑着他當營長過硬的綜合素質,程序走到一半,就早早被內定為園長了。

到了幼兒園,他才知道,儘管幼兒園牌子很大,但設施已經很破舊,保育員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內退職工,招生是一年不如一年,不要説發展,就是能自保都成問題。

不過,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步履堅難的發展,幼兒園慢慢走上了正軌。招生數量一年比一年多,設施與師資力量得到很大的改善,幼兒園也成了周邊的熱點。

大家談到他們的幼兒園時,都説幼兒到他們園後,每天都顯得小孩特別開心,這就是他與其它幼兒園的取大區別,其它幼兒園一直不明白他的祕決。

要讓小孩開心起來,還真不容易。他的辦法很簡單,就是每天放學的時候,讓小孩看上十五分鐘的《開心一刻》欄目。這是他們幼兒園自導、自拍、自播的欄目。

為了辦好《開心一刻》欄目,他專門為每個班配備了攝像機,從小朋友入園、就餐、休息進行全方位拍攝,並堅持做到當天拍攝,當天進行剪輯,當天播放。

節日主要播放小朋友當天在園中,一些滑稽的動作,誇張的笑臉,他還經常配上一些動畫片的配音。你想,在播放時,看着片中的'你我,能不開心,你想不笑都不行。

其它幼兒園也有來取精的,可往往堅持幾天就沒有下文了,可小鄭一堅持就好幾年,並定期對欄目進行改版,每當有小朋友出園時,還免費送光盤。

説實話的,小鄭的成功之道,很是簡單。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成功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只是看你能不能堅持。

哲學的故事14

炫耀的牛

小獅子與牛相遇。牛心中膽怯,但故作鎮靜。牛有意把牛角靠在青石上磨,發出嚯嚯的聲響;然後,又對着小獅子,在陽光下襬弄着牛角,發出閃閃的寒光。

見這陣勢,小獅子心慌地退卻了,回到家裏,小獅子跟母獅講起這件事,而母獅告訴小獅子,一隻動物所炫耀的,正是它所缺少的,牛炫耀牛角,正是它內心缺少“牛角”,缺少拼殺的勇氣和膽量,是牛心虛和膽寒的表現。

小獅子聽了母獅的話,覺得那寒氣逼人的牛角也不再那麼可怕了。於是,小獅子回到去找牛決鬥,一試,果然,牛那炫耀的雙角,竟是無用的擺設,僅是幾個回合,小獅子就把牛置於了死地。

恐懼的狼

一隻狼看見老虎,便迎上前去討好地打着招呼。而此刻老虎正想着心事,並沒有聽到狼的討好聲。

這下,狼便犯愁了:老虎為什麼不搭理我呢,我到底哪裏得罪了它呢?

狼思前想後,也想不出自我到底什麼地方得罪了老虎。由於想得入神,狼掉進了路邊的一個陷阱裏。

掉入陷阱的狼,又憂心起來:必須是我得罪了老虎,老虎才設計了這個陷阱,即使我逃出了陷阱,最終也會被老虎吃掉。想到那裏,狼放棄了自救。

一隻本來能夠逃出陷阱的狼,由於內心的恐懼,而活活地餓死在陷阱裏。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

諂媚的狐狸

狐狸想,如果能討得狼的歡心,得到狼的庇護,就沒有誰敢欺負它了。拿什麼東西去討好狼呢?

一天,狐狸看見一隻羊,便把羊拐騙進狼窩,讓狼把羊給吃了。狼打着飽嗝,用讚賞的眼神看了一眼狐狸。狐狸心領神會,每一天拐騙一隻羊送給狼吃。

之後,羊識破了狐狸的伎倆,再也不上它的.當。

隔了幾天沒有吃上羊的狼,開始餓得發慌,見了狐狸,便責問起來。狐狸低着頭,想解釋點什麼,可還沒有等狐狸開口,狼就急不可耐地説道:“你不能送來羊,送上自我也行,我就湊合湊合吧。”説完,狼張口咬死了狐狸,把狐狸給吃了。

為了自我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地去“填”別人貪婪的胃口,最終“填”進去的,還有它自我。

哲學的故事15

我要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贈三個人生藥方給青年們。

第一個方子是:“總得時時尋一個兩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如果你有了一個真有趣的問題天天逗你去想它——這時候,你就會同戀愛一個女子發了瘋一樣,沒有書,你自會典押衣服去置辦;沒有師友,你自會不遠千里去尋訪。沒有問題可以研究的人,關在圖書館裏也不會用書,鎖在實驗室裏也不會研究。

第二個方子是:“總得多發展一點業餘的興趣。”

畢業生尋得的職業,未必適合他所學的;或者是他所學的,而未必真是他所心喜的。最好的方法是多發展他職業以外的正當興趣和活動。一個人的'前程往往全看他怎樣用他的閒暇時間。他在業餘時間做的事業往往比他的職業更重要。

第三個方子是:“總得有一點信心。”

我們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將來的大收成。一粒一粒地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穫。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然不會白費。但是,我記得兩年前,就有一個大學生寫信來説:“胡先生,你錯了。我們畢業之後,就失業了!吃飯的問題不能解決,哪能談到研究的問題?職業找不到,哪能談到業餘?為了十幾年的學,到頭來不能糊自己一張嘴,如何能有信心?所以,你的三個藥方都沒有用處!”

對於這樣失望的畢業生,我要貢獻第四個方子:“你得先自己反省,不可專責備別人,更不必責備社會。”

你應該想想:為什麼同樣一張文憑,別人拿了有效,你拿了就無效呢?還是僅僅因為別人有門路有援助而你沒有呢?還是因為別人學到了本事而你沒學到呢?

今日的中國社會已不是一張大學文憑就能騙得飯吃的了,找不着工作的人應該要自己反省:社會需要的是人才、是本事、是學問,而我自己究竟是不是人才,有沒有本領?

二十多歲的青年,若能自己勉力,沒有不能長進的。

只有責己是生路,因為只有自己的努力最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