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校園範例 > 作文

傳統文化作文9篇(推薦)

欄目: 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02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傳統文化作文9篇(推薦)

傳統文化作文 篇1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節日,據説是為了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人們包粽子投進江裏,餵飽魚蝦,為了避免魚蝦損害他的屍體。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粽子、賽龍舟有習俗。

我們這裏的端午節還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艾草、菖蒲掛在門口上、喝雄黃酒,都是驅邪的,還有小孩子手腕和腳裸系五彩線。保佑小孩子,長命百歲、健健康康。

接下來,媽媽要包粽子,我也想學包粽子,媽媽包的是蜜棗粽,先準備好箬葉,拿兩三片箬葉,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形狀,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把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捆結實就可以了,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煮,我就耐心等待,終於粽子出鍋了,我狼吞虎嚥地吃粽子,啊!粽子又甜又香真好吃。

這真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端午節。

傳統文化作文 篇2

我們的中華傳統文化節日有許多,例如:春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清明節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節日就是春節了。每年的'正月七年級是春節,但有些地方的習俗是不同的,但通常是吃餃子、守年夜、貼春聯、放鞭炮。有一次,到了晚上,我看見有許多人在放鞭炮,我對爸爸説:“咱們也把鞭炮放起來吧。”爸爸連聲説:“好吧。”我和爸爸把鞭炮放了起來,天空一會兒變成紅色的春聯,一會兒變成好看的彩花,太美了!我最喜歡春節這個節日!

傳統文化作文 篇3

提到傳統文化,我就會想到包餃子,裹粽子,賽龍舟,看京戲,吃月餅。但我最喜歡裹粽子,因為它會讓我回憶起和家人團聚的時光。

每逢暑假,我和媽媽、姐姐就會坐火車來到魚米之鄉——江蘇,去往我心心念唸的奶奶家。我們懷着無比期待的心情走在熟悉的街道,到處都能聽到、看到賣粽子的人在高聲呼喊:“賣粽子了,賣粽子了,五元兩個,又便宜又好吃。”不管他們喊的有多激情,我還是覺得,爺爺奶奶包得粽子才是最好吃的粽子。

剛走到拐角處,我就看到奶奶拿着熱乎乎的粽子在門口等候着我們的到來,我和姐姐飛奔着撲向奶奶,迫不及待地想要擁抱她,奶奶笑得合不攏嘴:“快進屋裏,粽子已經涼了,我們一起來包吧!”奶奶邊説邊拉着我們進了屋。只看奶奶慢慢地把昨天剛摘的粽葉放在接好的温水裏,手一次、兩次、三次地……打着粽葉,奶奶邊打邊笑眯眯地説:“在盆裏拿出三四片粽葉。”爺爺把糯米、花生、肉和大棗放在四個盆裏,奶奶順手一握一個圓乎乎的'粽子就形成了。我驚呼到:“爺爺奶奶,你們兩個配合的真是天衣無縫!”奶奶耐心地看着我:“先在盆裏拿出三四片的粽葉,再捋成一條直線,把它們折成立體三角形,想吃什麼,自己向裏面盛一點自己想吃的東西就好了。”我好奇地看向媽媽、姐姐,這下可把我急壞了,她們都做出來一個個精緻的粽子了。而我卻把立體做成了扁形,她們哈哈大笑。雖然我做的不好,但家人都不停地鼓勵我,讓我原本低落的心情一下子變得高興起來。這有趣的裹粽子可真是讓我的心情一波三折啊!

我們的傳統文化可真是不少呢!我還是最喜歡裹粽子,因為它能使我感受到我和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我愛我身邊的傳統文化,更愛和家人一起享受這些美好的時刻。

傳統文化作文 篇4

中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剪紙、京劇、書法……但我最喜歡的傳統文化還是京劇。自從我上了三年級,學校週三下午的實踐活動課中新增了一門京劇課後,我便對京劇產生了興趣,並報了這門課。

有一次,京劇老師馬老師教我們“踢腿”。他先讓我們觀看幾個去年學過京劇的同學“踢腿。我本來以為“踢腿”對我來説是“小菜一碟”的,因為只要“動動腿”就行了。可是,看過他們“踢腿”後,我立刻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們“踢腿”前還要做“叉腰”、“八字”、“左右手起”、“翻腕”、“亮相”這些動作;還有“踢腿”,不是隻有一種踢法,而是有多種踢法,比如,旁腿、偏腿、蓋腿等多種踢法。看到這裏,我的自信心也漸漸消失了。

開始“踢腿”了,馬老師讓我們每五人一組練習“踢腿”。終於輪到我踢了,我的`心怦怦地跳着,生怕踢不好。但是,跟我想的一點都不同,我踢得非常好,老師還表揚了我呢!

但是,美好的時光總是稍縱即逝,六十分鐘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懷着心事的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腦袋裏卻想着一個問題:京劇是怎麼來的?我百思不得其解,於是打算回家查一下資料。原來,京劇是由各地的各種曲調、劇目和表演方法不斷交流、融合而形成的。

京劇是多麼的有趣啊!我喜歡京劇,你呢?

傳統文化作文 篇5

二胡的悠揚踩着三月斜雨的韻腳,沁過薄霧和窗紗,微微的還有些許暖意。冉冉檀香瀰漫着空氣,讓我不覺神遊於五千年的古國文化長河中。

天地初開,萬物終歸混沌。祖先們就踏上了征服自然的征程。語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藝,文學藝術,哲學思想,道德倫理、無一不體現着祖先們的智慧,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春秋戰國以來,諸子百家的爭鳴,如一聲春雷驚雨,給華夏大地一場潤澤。道家,法家,儒家、諸如雨後春筍紛湧而出。其文學思想,道德學説更是沿用至今,令我們受益匪淺。而反自春秋《詩經》開始,先秦散文,魏晉文學,後唐詩宋詞元曲,品讀時給人以美的享受,怎不叫人感慨古文學的博大精深。從孔子的“詩可以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給人們打上了一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使得這種憂患意識逐步上升到愛國精神,體現了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的崇高天倫。“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不屈不撓精神。“仁者愛人”的`高尚道德。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功業抱負。“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人閒桂花落,月靜春山空”的天人共鳴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塵莫及的。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滾襲來時,總將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難以抵擋。在這個物質利益至上的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物質生活。慾望,拜金,權利等都充斥着人們的生活,一步一步的侵蝕着我們的精神世界。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洋節”,昔日的傳統文化進一步步被淡忘。生活中的這些情況比比皆是。追求自己喜歡的,是沒錯。可這又何嘗不是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一種漠視?那些我們曾引以為傲的民族文化都哪去了?我記得魯迅曾説“惟有民魂是寶貴的,惟有它發揚起來,中國才真有進步。”美國總統也曾説“當中國忘記了自己的民族文化時,就是我們攻打這個民族的時候”覺醒吧!我希望我們用全部的聰明才智和生命熱血來傳承我們的優秀民族文化,來構建我們的祖國輝煌。

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惹銅綠,淅淅小雨盡苦泣。

傳統文化作文 篇6

靜悄悄的新年像極了一個普通的週末。

昔日的年畫、鞭炮和祭祖活動了無影蹤,中國人最傳統的新年文化似乎已逐漸被一次年夜飯、一台春晚和幾條拜年的短信所取代。然而,安靜的新年只是中國傳統文化流失的一個表現。當韓國的端午祭申遺成功,當我們內蒙古族的馬頭琴成為蒙古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成影戲成了印度尼西亞的“傳統”,當埃及和韓國在爭奪中國造紙術的發明權時,每一箇中國人都應當在情人節的玫瑰和聖誕節的鈴聲中覺醒。我們應當重新回顧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那昔日的輝煌為什麼如此輕易的.被我們遺忘?那些正在一日日流失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中華的文化有深厚的歷史背景,那是幾千年來的沉澱和積聚,每一次的民俗民風都有着其最獨特的傳説和文化背景,每一個節目都有上古的史載和存在流傳的價值。西方簡明快捷的文化似乎更易被接受,但中國文化的橫深和縱深是不容許被遺忘和取代的。在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時代背景之下,每一箇中國人,每一個華夏兒女都有責任深思中國傳統文化得以保存並流傳的方法。在某種意義上,那是中華民族得以穩站世界民族之林的出路,那是一個以禮治國的民族得以豐富和充實的出路。

雖然那瑰寶仍以痛心的速度流失着,但我們還是看到關注的目光正移向它們。

舉世矚目的奧運會開幕式便是最好的例證,在那次盛會上,我們看到了千人擊缶的恢宏場面,我們聽到了“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古誦,我們被崑曲的悠揚感動,我們被活字印刷術的精妙而懾服。張藝謀傾盡心血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文化悠遠的東方古國,也向每一箇中華兒女訴説了傳統文化的價值和珍貴。

當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把民俗民風申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當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我們又可以聽到喜慶的鞭炮聲和飛舞的秧歌綵帶時,當在傳統節日裏我們都有機會去重温過去的習俗時。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不再是個讓人永遠擔憂的問題,中華兒女終會將每一個傳説每一處風俗留給後人,手手相承。

我們看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出路通向光明。

那靜悄悄的新年,有了鞭炮的祝福,有了廟會的歡慶,有了昔日的味道。

傳統文化作文 篇7

我國是一個有着豐富文化底藴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説説端午節。

為什麼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很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説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户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與窗户上,我問奶奶“為什麼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説“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裏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是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傳統文化作文 篇8

“祖國的兒女,龍的傳人”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文人雅士撰寫名著,來突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特點。

孔子云:“禮之用,和為貴”追求社會的和諧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愛人如己,和而不同,才能兼容幷包,和衷共濟。和諧是我們國家社會核心價值觀之一,為世人所知。這一觀點在我心中更是深刻。

小時候,我還不懂和諧這個詞語的含義,與別人相處不太融洽。那一天,爸爸帶我去慈祥的胖叔叔家玩,爸爸要和胖叔叔談公事,所以要我去和胖妮玩,前幾天,因為和胖妮不和,所以我們已經好幾天不説話了,也沒有去找她玩。回家後,我把心中的`話全部訴給了爸爸聽,爸爸聽後説:“女兒啊!你知道為什麼有的友情不長久嗎?因為她們倆不和諧,不和諧才會分開,你想和胖妮分開嗎?”我仰起了那天真的臉龐,看了看爸爸,然後一頭鑽入爸爸的懷抱中,“不想”我的聲音已有了些沙啞,淚水早已鋪滿了我的臉龐,肆意地浸濕着爸爸的衣襟,爸爸一邊安慰我,一邊給我説:“爸爸雖然沒有什麼文化,但你爺爺教會了我兩個字,知道是什麼嗎?”我在父親的懷中搖了搖那顆小小的腦袋,“是‘和諧’你爺爺雖然一生平平凡凡,但一生最注重和諧。鄰里間吵架不和,他總會去調解,在公路上,路人和路人發生爭吵他也會去調解。他總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和諧能使萬家興,和諧能使國家旺’告訴爸爸你想和胖妮和好嗎”我把那張佈滿淚痕的小臉抬起來,説道:“想”,“那就去吧”。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自從和胖妮和好後,我們倆的感情日漸深厚,且學習越來越好。我們曾約定過即使日子像流水一樣快速逝去,我們也一定要相伴到老!

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包含着世界上最好的真理。快去品嚐它們吧!

傳統文化作文 篇9

在我的家鄉里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位於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一個美麗小城——揚州。我們家鄉過年的習俗大概從臘月二十四左右就要算起了,那時候已經充分感覺新年的腳步離我們是越來越近了。

在臘月二十四這天撣塵,用雞毛做的撣子將屋裏的所有旮旯角落的灰塵都要打掃乾淨,然後給灶王爺上好香,帖好“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對聯,送灶王爺上天,稟明今年在我家一年的待遇情況,和我們家的大小事情。記得那時在家給灶王爺上香帖對聯要相當嚴肅的,要誠心誠意的,這樣灶王爺才會在玉帝面前説好話,來年保我家平安。接着就要將家裏的被褥牀單衣服什麼的全部洗乾淨,將屋前屋後也要收拾妥當,做到窗明几淨,乾乾淨淨迎接新年。

十五這天就要開始做饅頭,饅頭的面要發酵,發酵的時間就可以準備饅頭餡,餡有很多種,我家一般都喜歡坐糯米肉丁餡的,青菜肉丁餡的,豆沙餡的,平安菜餡的,還有芝麻餡的。現在想來家裏的饅頭真是香,真好吃,比外面買的包子有嚼勁多了。

二十八左右開始帖對聯和福字,不知幾何起,福字都是倒帖着了。好像以前媽媽解釋倒着帖,就是福到了。現在的對聯一般是買現成的,手寫的少了。記得小時候在家,每年的對聯都是自己寫的,別人一來,爸媽都會對別人炫耀那是我兒寫的對聯,自己好不得意。因此小時候是特盼着過年的,除了好吃好喝外,就是自己的虛榮心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大年三十這天,基本就是在家做吃的,為晚上的年夜飯準備,殺雞宰羊,煨湯燉肉,涼菜熱菜準備一大桌,晚上一邊看春節聯歡晚會一邊享用。我們家是一大家,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聚在一起吃團圓飯,都是用一個大圓桌來吃飯,伴着晚會上的相聲小品的哈哈聲,年味氣氛十足。

我們家一般在年夜飯中途的時候就去放煙花爆竹,我們兄妹幾個都會搶着放煙花,點着了放孩子手裏,看誰的煙花放得高,放得遠,好開心。晚上會一直看春節聯歡晚會守歲,等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去放鞭炮,然後我們打牌,爸媽會去準備芝麻桿放在門邊,門檻那兒還會放一根木材。

第二天早上,我們兄妹幾個都會起得很早,去放自來水,也叫搶財神水,誰第一個搶到誰今年就會行大運。然後開大門,看見木材,要説發財,討得吉利,看見芝麻要説,芝麻開花節節高,今年好運。然後放鞭炮,拿吉禮。就是每人一個托盤,托盤裏有一個蘋果,寓意平平安安,一個桔子,寓意運氣好,一條糕,寓意甜甜蜜蜜,一個紅包,寓意紅紅火火。

然後就是吃早點,一般就是棗茶加各色點心,去村裏給長輩拜年。

從八年級開始拎着禮物走親戚,親戚如果多的話,要一直走到十五元宵節才能算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