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大數據時代下出版社的市場營銷論文

欄目: 市場營銷 / 發佈於: / 人氣:1.11W

  一、大數據——“於情於理”地對數據進行蒐集、分析和運用

大數據時代下出版社的市場營銷論文

(一)“於情”即情感數據的建立和運用,也稱柔性營銷。作為出版商,需要建立和培養與主要聯繫人的關係,如相關的媒體、發行網絡、書店、圖書俱樂部、書目服務中心、專業零售連鎖以及其他主要的市場。出版與營銷是人與人之間在打交道。聯繫越廣泛,朋友就越多,成功的機會也就越多。簡而言之就是廣交朋友:將客户當做朋友,生意會得到更好的照顧;將朋友發展成客户,也可以為我們的產品拓寬渠道。當然,朋友本身也是數據,只是我們無需花費更多的精力對其進行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經常聚在一起討論行業前景、作者八卦、營銷活動,必要時進行一些資源的互換,便可對圖書的營銷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於理”?t是依賴真實的數據做理論支撐,一個是圖書數據,一個是人物數據。

1.針對圖書數據,開卷系統已經比較完備,它可以清晰地呈現,如銷售額、碼洋佔有率、排名,庫存、上架率、動銷品種數,同類圖書、市場細分等等;但不計入開卷系統的渠道產生的圖書數據,則要定期跟蹤整理,且定期要做出版社“全數據”的蒐集、整理、分析。透過這些基本數據,大到可以進行宏觀市場分析,小到可以對圖書的路徑進行實時監控,做到及時補貨、再版以及圖書選題市場的分析等,從而生產出更加適合各類分級市場的圖書。

2.針對人物數據,包含對讀者、作者和媒體的數據採集和利用,建立相對應的讀者信息庫、作者信息庫和媒體信息庫:

(1)對讀者:宏觀上要對各個公眾號的粉絲、各大電商平台以及出版社自有平台的交易和瀏覽數據信息進行監測和採集工作,繼而利用大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從而做出相應的用户畫像。如通過購買者的`購買網頁入口、出口以及近期瀏覽動向來確定讀者的性別、年齡、學歷、職業、瀏覽習慣、交易偏好等等,從而形成活生生的用户類型。利用此種方式來了解如何更好地為各個類型用户服務,建立與用户的對話,將用户需求轉化為接下來的圖書選題策劃的重點,並將其轉變為銷量。微觀上,對每一個前來造訪的讀者、活動後流連忘返的讀者都要耐心熱情的接待,如有可能成為大會客户,則應保持適量的聯繫。因為大數據是由每一個他們組成的。

(2)對

(3)對媒體:媒體庫的建立是出版社要做的必不可少的功課之一。熟悉每個媒體的定位、風格和形式,根據媒體的偏好推送適合的書摘、書評、作者等。如美術類圖書適合在紙媒推送,文學類圖書適合在廣播類媒體上推送,明星作者或是熱點話題類圖書則適合進行電視訪談節目或是專題紀錄片,甚至與多平台合作,打造跨界宣傳。現如今,全民閲讀已提上國家重點規劃日程,央視的《朗讀者》、地方衞視的《見字如面》等中國大型圖書類真人秀節目也都相繼取得了不菲的收視率。

  二、滿足消費者——物質滿足和精神滿足

(一)物質滿足

顧名思義,物質滿足是指出版社的產品,包括圖書、展覽、活動等。圖書是核心產品,從設計、裝幀、用紙,到內容、質量、細節既要符合出版社的品牌定位,又要考慮目標讀者的閲讀習慣,這就需要我們能夠深入洞察目標讀者,甚至邀請目標讀者一起來生產圖書,提出選題方案等,這也可以增強出版社的品牌親和力和活躍度,提升用户的參與感。展覽和活動是出版社的品牌附加值,也是出版社的另外一條與圖書相關的生產線:利用出版社優質的作者資源、作品資源、史料資源舉辦多種類、多形式的展覽和活動,如光盤課程或講座、有聲書等視聽形式的,新書發佈會或讀書羣等互動體驗形式的等,通過以上種種,讓消費者以多種方式來感受核心產品一一圖書,擴大出版社影響力的同時,提升出版社品牌價值。在現如今同質化嚴重的出版行業中,圖書的差異化越來越小,消費者選擇的重要依據之一便是出版社的品牌。因此,提升出版社的品牌價值也是在物質上滿足消費者的一項重要舉措。

(二)精神滿足

1.要有服務意識。對外要服務好消費者,用最好的態度為他們解決問題、和他們互動、為他們提供出版社相關的有價值的資訊內容;對內要服務好編輯和營銷人員,定期舉辦講堂,邀請書店、網店或兄弟社進行業務交流,不斷豐富社內員工的思想,開拓視野,有效提升社內員工的綜合素養和專業水平。

2.要有社會效益。91歲的葉聖陶在開明書店六十週年紀念會上認為開明書店做到了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為,就是出書出刊物,一定要考慮如何有益於讀者;有所不為,明知對讀者沒有好處甚至有害的東西,我們一定不出。出版有益的東西,不出版有害的東西。”這裏講的就是社會效益。

(1)教育。在出版業面臨全面轉制的形勢下,出版社要想興旺發達,在追求市場利益的同時,還要走文化建構之路、教育之路,在培養內聚力和創造力方面下大功夫,做立體化全方位出版,這也是出版社所應承擔的企業社會責任之所在。

(2)公益。公益活動的定義是指活動的目的旨在提供人類福利和增進公共利益,企業通過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加社會的公共利益,而且能夠使公司的形象增強,很多大公司在制定長遠戰略時都將公益事業作為一項重要內容來考慮,從這一點上來看,公益事業作為企業經營策略的一個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作為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的一項重要舉措。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試圖將正確的理念和價值觀傳輸給社會,以此來積極影響社會,同時也是給自己營造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大數據時代出版社的盈利模式

這也是出版社經營的終極目標。出版業的盈利模式已從過去單一依賴紙質圖書盈利轉向依賴紙質圖書、數字產品、版權、形象、衍生品等多元盈利,其中衍生品的開發漸成常態,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所謂圖書衍生品是指以圖書為基礎,經過再加工、再創造,延伸、演化而形成的新產品。

如可根據圖書的具體內容和受眾羣體進行全媒體出版,包括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DVD、甚至可出版電視片、影視劇、電影,再由此衍生出遊戲、玩具、服飾、主題公園、旅遊等等,形成一個龐大的產業鏈,而這個產業鏈又可繼續延展、豐富。其中帶來的經濟效益不容小覷。出版產業鏈的拓展可有效擴大圖書的傳播範圍,也可有效擴充讀者羣。眾所周知,大眾花費在熒屏的時間遠高於其花費在書本上的時間。因此全媒體出版有利於提升圖書的影響力,從而擴大出版社品牌影響力。

現如今的市場特點與從前大不相同,它是依靠在互聯網這個大環境下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出版社的市場營銷則更多依靠的是出版工作者對市場的洞察、對消費者需求的蒐集、分析和滿足,以及對出版這條產業鏈的創新、延展和開拓。作為出版人,我深知揹負着重大的社會責任,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從市場中挖掘,在工作中學習;向同行討教,向時代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