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2023年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62W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2023年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年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

2023年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1

還記得那日的x本是風和日麗、陽光明媚、鳥語花香、生氣勃勃,然而卻在那一瞬間,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錯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西南處,國有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截止2023年4月25日10時,遇難69227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其中x省68712名同胞遇難,17921名同胞失蹤,共有5355名學生遇難或失蹤。乾脆經濟損失約達8451億元。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影響最大的一次地震。

於此可見地震帶給我們的危害是巨大的,而地震是自然災難,是無法避開的,是我們人類最大的敵人。雖然我們無法避開,但是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應當懂得用科學的道理,運用的方法來愛護自己,削減災難,避開威逼到自己的生命。下面我們一起了解如何用科學的方法來防震減災,愛護自己,愛護家園。

地震來臨前,地下水,動物都會有一些異樣。只要我們專心視察就會發覺地下水冒泡、發渾、變味等。而動物則是亂蹦亂跳、驚恐擔心等,這些都是地震來臨前的徵兆。在地震來臨前,我們要駕馭防震減災學問,提高自我愛護意識;明確地震時疏散路途和避震場所;清晰樓道和門前雜物;妥當處置屋內易燃易爆物品,關閉煤氣,切斷電源,熄滅爐子火等;衣袋裏裝上家庭成員名單、工作單位、通訊密碼等;有準確的.要寫明血型。

地震發生時,從地震起先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此時要保持冷靜,要做到以下幾點:能撤離時,快速有序地疏散到選定的平安地區,不要擁擠在樓梯和過道上。

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避震,震後再快速到平安地方。例如:在家裏可躲在牀或書桌下面或較小的房間,如衞生間。在教室可躲在書桌下或牆角邊。在影劇院和飯店可躲在椅子下。

撤離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避難。避震時要留意愛護頭部,如枕頭、臉盆、書包等頂在頭頂,或用雙手護住頭部。

地震發生後,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築物壓埋的人,只要神志醒悟,都應當堅決獲救的信念,妥當愛護好自己,主動實施自救。

我信任假如每個人都能做到,那我們在災難面前便顯得不再是那麼渺小,在災難面前絕不再低頭。防震減災,共創美妙家園!

2023年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2

災難是什麼?災難就是人為的或者自然的造成的對生活和財產的嚴峻損害。我們國家是一個自然災難多發的國家,如洪澇災難、旱災、地震、泥石流等等。而其中的地震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最為乾脆,信任大家對2023年的汶川大地震還都記憶猶新吧。6年前的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縣發生的里氏8.0級大地震,據有關方面統計,共遇難69227人,受傷374643人,失蹤17923人,其中遇難的學生就達到6376人,乾脆經濟損失高達8451億元。這是我國自建國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地震災難。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深深的沉醉在巨大的哀思中。但逝者已遠去,留給我們生者的'不僅是悼念,更應當是考慮如何對地震這種災難加以防範。我認為,地震來臨後肯定要有好心態,在危機時刻保持冷靜頭腦,不能驚惶失措,盲目的選擇跳樓。如在室外要遠離建築物,儘量待在空曠處,在家裏假如不能剛好逃出可躲避在堅實的傢俱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空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我們還可依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找尋平安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削減傷亡。在學校中,地震時要在比較堅實、平安的房屋裏,可以躲避在課桌下、講台旁、教學樓內開水間、有管道支撐的房間裏,決不行亂跑或跳樓。在公共場所,例如電影院、圖書館、商場、遊樂園等,應仔細聽從工作人員的指揮,從平安出口儘快撤離,切勿獨自逃跑和乘坐電梯。

雖然災難無情,但人有情。每當災難來臨,我們只要團結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就肯定會克服各種困難,重新建起我們的華蜜新家園。

2023年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3

學習了地震方面的學問,我知道了地震的類型,地震分為構造地震、塌陷地震、誘發地震和人工地震。其中構造地震的破壞力最強,約佔世界地震總數的.90%,___地震屬構造地震。

我還知道了地球為什麼會地震?地震是由於地球不斷運動和改變,漸漸積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殼某些脆弱地帶,造成巖石突然發生裂開,或者引發原有斷層的錯動。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同颱風、暴雨、洪水、雷電一樣是可以認知的。

我還學習了怎樣避震呢!假如你在家裏,突然地震了來不及跑,可以躲避在堅實的桌子、牀等傢俱的下面、旁邊或牆角、炕沿、衞生間、貯存室等管到多開間小的地方,因為小開間在房屋倒塌時能獲得相對的支撐。假如在學校裏發生地震教室是樓房我們應快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旁邊,用書包擋在自己的頭部,千萬不要慌亂擁擠外逃,更不要跳樓,帶地震過去後,再由老師組織快速撤離教室,疏散到空曠場地。假如在街上發生了地震時,我們最好將身邊的皮包或鬆軟的物品頂在頭上,沒有物品時也可以用手護在頭上,防止廣告招牌、馬口鐵板、霓虹燈架等掉下傷人。假如在影劇院或體育館裏發生地震,我們可以躲在排椅下,牆角也是合適的避震處。我今後肯定讀更多的課外書,瞭解更多的學問。

2023年地震科普,攜手同行心得體會4

在那裏,我學到的科學學問還真不少。首先,我懂得了地球的構造:地球由地殼、地幔和地核組成。地殼是固體外殼,由堅硬的巖石組成,它的平均厚度約33千米,在它以下2900米的深度範圍被稱為地幔,地幔以下直至地心的部分被稱為地核。當我瞭解了地球的構造後,心想:啊!原來地球有這麼大呀!這時,我的心中立即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會發生地震?當我望見下一段文字的時候,我心中的疑雲忽然消逝得無影無蹤了,原來,地球內部物質不停地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於巖層的巨大力氣,當這股力氣累積到巖層承受不了的時候,巖層便會發生急劇的裂開、錯動,產生劇烈振動,這就是地震。

其次,我又明白了地震的發生和種類。地震分為兩大類:自然和人工,自然地震包括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等,構造地震約佔全世界地震總量90%以上;火山地震只佔全世界地震總量7%左右;陷落地震次數很少,接着,我知道了什麼是震級、烈度,震級是地震大小的一種度量,每次就只有一個,依據地震釋放的.能量來劃分,用“級”表示;烈度指地震破壞的程度,用“度”來表示。最終,我又懂得了人類要如何預防地震,削減災難,為了防震減災,我們人類在樓房裏“造”上了抗震元素,就連中國古代都懂得如何抗震:如中國古代木結構建築的巔峯之作:應縣木塔,我想:要是我們住在像應縣木塔那樣結構的水泥樓房裏該多好呀!原來該木塔經驗過大震30餘次,甚至被軍閥用炮轟過還照舊巍然矗立着,假如你室外,可地震突然暴發,那你要立刻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要避開人多的地方,高大的建築物如樓房、水塔等,高聳支撐物或懸掛物如變壓器、電線杆等。

參觀了“防震減災”科普展覽,讓我懂得了很多有關於地震和防震的學問,我真希望下次還能再參觀這樣的科普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