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W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20xx年版《國中物理新課標》新鮮出爐,懷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我認真地研讀了課標內容,也觀看了許多專家對課標的解讀,感覺受益匪淺。

一、學習新課標

1、20xx年版《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主要概括為“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以主題為線索,構建課程結構;注重科學探究,倡導教學方式多樣化;發揮評價的育人功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義務教育物理課程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提升全體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機會。新課標中提出了將核心素養滲透到物理教學中,要求物理教師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等方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只是要學到基礎知識,而且要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活,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2、國中物理核心素養提出了四個維度,每個維度又細分了若干個要素,其中“物理觀念”主要包括物質觀、運動和相互作用觀、能量觀等要素,是從物理學角度形成的關於物質、運動和相互作用、能量等內容的總體認識。它概括了國中物理的所有內容,是國中物理的三大領域,是從知識層面進行劃分的,這樣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構建國中物理知識體系,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是構建國中物理知識的主脈絡;是物理概念和規律等在頭腦中的提煉與昇華,是從物理學視角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因此也可以將這三個要素歸納為物理觀念的形成和物理觀念的應用兩大方面。

二、反思實際教學

隨着歲月的流逝,物理學研究的事實和結論很容易被學生忘記,但通過具體物理知識的學習凝練而成的物理觀念卻根植於學生頭腦中而被長時間保留,從而成為他們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因此中學物理教學應重視學生物理觀念的形成和應用。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經驗,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策略着手:

1、引發學生認知衝突

認知衝突是一個人已建立的認知結構與當前面臨的學習情境之間暫時的矛盾和衝突,是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與新知之間存在的某種差異而導致的心理平衡。在物理教學中可巧妙地設置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解決問題的內部動機,從而主動投入到知識生成、發展、運用的過程,進而完善已有的知識構建,更好地發展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那麼如何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呢?例如,在講解力與運動這節課時,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之一是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那麼力還有沒有其他作用效果呢?在學生的前觀念中認為,有了力物體就可以運動,沒有力物體就不會運動,比如靜止在地上的足球,只有給它施加了力,它才可以運動,不給它施加力,它就不會運動。所以,學生就會普遍認為,物體的運動需要力來維持,即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但教師提出問題,滾出去的足球,我們會發現這時候在阻力的作用下它最終反倒會停下來。學生就會意識到力與運動的關係並非他們之前所認識的,此時便引發了學生的認知衝突。利用來自於學生的認知衝突來組織安排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感受學習的本質和魅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創造力,充分展示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願望。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國中物理教學應保證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足夠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氛圍中。為強化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課堂教學應側重運用物理實驗,問題情境,多媒體,生活實例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學形式對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實施有效培養,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大氣壓”一節課時,為避免單純地進行理論講解讓學生生厭,隨着大氣壓知識的講解,教師可適時的演示“瓶吞雞蛋”、“覆杯實驗”等證明大氣壓的存在,讓學生倍感學習物理的趣味性,親眼目睹大氣壓的神奇力量,進而促進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總之,瞭解到興趣對於國中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為此,在開展國中物理教學時,必須側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以保證學生能夠自主開展物理知識學習活動,逐步豐富物理知識,提高物理課堂的有效性,全面有效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在20xx年新課標的學習中,我只是針對其中一個小的內容發表了自己的一點感想。學無止境,我想,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應該不斷學習,不斷改進,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努力把握課堂生成的資源,生成課堂亮點,從學生出發,全面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新課程提出,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在課堂師生互動、自主學習、同伴合作中的行為表現、參與熱情、情感體驗和探究、思考的過程等,即關注學生是怎麼學的。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及其過程等等學生的行為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使關注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如教師如何組織並促進學生的討論、教師如何評價和激勵學生的學習,教師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

這種“以學論教”的評價體系,要求我們教師備課方式要有根本性的轉變,首先要更多的考慮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映,並思考相應的對策,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而不是在課堂上簡單的再現教材,備課時要了解學生對即將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也只有瞭解學生的需要,才能真正上好“以學論教”的每一堂課。教師對教學能力的認識觀念的轉變。從關注“教”到關注“學”課堂教學評價中心的轉移,將促使教師重新反思一堂“好課”要求教師具備的教學能力是什麼?“以學論教”課堂教學評價模式更為關注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麼、説了些什麼、想了些什麼、學會些什麼和感受到了些什麼等等。教師的板書和口語能力不再是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了。只要這位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板書也許是學生來寫,總結也許是學生來説,這依然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

可見,教師需要對“教學能力”進行新的思考和認識:對教材的把握能力是必要的,但似乎不夠,自主實踐將會引發學生行行色色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儲備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此外,更具挑戰的是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管理能力是必要的,但是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靜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參與,熱鬧又是課堂紀律的大敵,如何能讓學習在“熱鬧”中“有序”的進行是教師課堂管理的新課題;課堂環節的設計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不同,不能完全按事前設計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隨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更關注的教師的隨堂機智。總之,以往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囚犯,其內涵正在一點點發生着 “重心得轉移”和變化。

因此,課堂教學的新理念,是以新課程的相關要求為視點,課堂的概念需要重新書寫,課堂教學的活動需要重新規劃,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行為方式需要重新規範。事實上,只有深刻變化了的課堂,才能承載新課程的企盼,也才能將新課程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學校生活之中,落實到教育教學之中。進一步説,變革課堂,是實施新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和學校管理者不可推卸的主要職責。我們地理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轉變現行課堂教學、教師教學行為及其相關的教學管理的傳統做法.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

20xx年版新課標發佈後,最大的變化之一便是情境式學習和實踐式學習。

在課程理念中也提及到了增強課程實施的情境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習方式變革。

首先我們應該瞭解什麼是情景式的學習方式。課標是這樣解釋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情景式的學習方法是教師為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主動地給孩子們營造一種以形象為主的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生動的具體的場景,並藉此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體驗,從而幫助孩子們認識、學習的學習方法。

我們通常認為,科學合理的情景式學習方法有利於教學質量的提升,更有利於孩子們的學習,最為主要的是可以減輕孩子們的厭學壓力,持續性的吸引孩子們的學習注意力。

不論哪個年級的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我們也常聽一些孩子們説道——某某老師喜歡講故事,不喜歡上課,但是我們的成績卻很好。這就是情景式學習方法的有效性。孩子們容易被故事吸引,從而注意力提升,全神貫注的進行學習,也會充滿興趣的去完成我們的作業任務。所以講故事,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情景式教學方法,更應該成為我們孩子們的學習方法。

在一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的時候如果我們可以引進我們的生活情景,孩子們會在學習中被充分調動積極性和原有的知識儲備,增強孩子們對知識的理解。因為孩子們熟悉身邊的事物所以對可以遷移的知識會有親切感和渴求度。

情景式教學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認識生活和理解知識,在我們的教育教學和生活實踐中創立一種更加有效的溝通。

“引導學生注重積累,勤于思考,樂於實踐,勇於探索,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實踐式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教學內容應該可以在生活中得到實踐。換一種説法,實踐可以將一些抽象的知識體系豐富為一種可見的活動,便於學習者的理解和應用,增加學習者的學習情趣,最終形成“抽象知識——實踐深化——加深認識——優化知識”的良性循環。

學生也是有差異的,在我們的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到學生差異,然後在進行教學。怎樣彌補學生的差異和學生的不同呢?那就是閲讀。鼓勵自主閲讀、自由表達;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注重閲讀引導,培養讀書興趣,提高讀書品位;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作用,拓展語文學習空間,提高語文學習能力。

當孩子們的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後孩子們子讓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會如魚得水。

閲讀就是在給孩子們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認識世界的方式。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4

近日,通過觀摩xx省教育研究院《義務教育課程語文標準》(20xx年版)解讀培訓系列活動,我對新課標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對自己的教育教學設計與方法有了深刻的駁辨和新的調整。

xx部長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結合。在我們常規的語文課堂裏,為了省時省力和趕課程進度,教師更多用的是單一的目標導向或問題導向,教學設計以活動完成為目的,或者達到簡單的課程內容目標。當然,在一定程度上通過簡單的遊戲活動、小組合作等教學設計確實實現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原學習主體地位,但對於刺激他們的求知慾和想象力以及拓展語言運用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語文課堂也是培根鑄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的載體,但一個老師的設計力量是有限的。那麼在今後的教研活動、教學設計中,我們是否可以探索更加合理地合作分工,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不僅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也更注重對學生思維和人格的塑造,和對其思辨能力、文化意識、分析應用等綜合能力的培養。

學科核心素養和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已是當前的研究潮流和推行重點,我們如何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着力精選和整合單元學習內容,充分挖掘單元主題的育人價值,真正的將其融合進課堂教學中,而不是為了應對教學要求而生硬地“搬”進課程尾聲,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的思考和創新。同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判斷,符合認知邏輯,滿足學習需求,也是我們要持之努力的重點和方向。

另外,在倡導多元教學評價這方面,也是我要為之改進的一部分。評價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對老師教學過程有着重要的影響。根據國家政策規定,一二年級不能有筆試。那麼我們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掌握和評價方式就要有對應的調整了。沒有了單元考試、期中期末考試,我們要如何把控學生的學習情況呢?其實我們一直都被引導,評價主體要多元化、評價方式要多樣化;評價關注結果但更關注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5

20xx年x月x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xx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後,我的解讀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義教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瞭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於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着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並且設置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羣,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最後,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國小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新課標》在語文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羣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羣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於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説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繫,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6

語文新課標新增了6個語文學習任務羣,其中在拓展型學習任務羣增加了整本書閲讀任務。

學段要求中,將每學段的“閲讀”改為“閲讀與鑑賞”。

我區課外閲讀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的制定就與語文新課標整本書閲讀主旨相切合,非常實用。整本書閲讀學習任務羣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根據閲讀目的和興趣選擇合適的圖書,制定閲讀計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閲讀整本書,藉助多種方式分享閲讀心得,交流研討閲讀中的問題,積累整本書閲讀經驗,養成良好閲讀習慣,提高整體認知能力,豐富精神世界。

就整本書閲讀教學,淺談一下我班的做法:

首先,我校以校本課程的形式,每週三節校本課程充分保障學生充足的閲讀時間。根據閲讀興趣自由選擇合適的圖書

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閲讀活動。我班以讀寫繪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整本書閲讀,通過“讀書分享會”、“我是故事大王”、“繪製整本書思維導圖”、“讀書筆記我最棒”、“大手拉小手親子共閲讀”等豐富多彩的形式,增加學生閲讀興趣。

還要及時評價表彰,通過每月一次的整本書閲讀國小士、閲讀小碩士,閲讀小博士評選活動以及“堅持之星”評選活動,激勵學生堅持閲讀,強化閲讀習慣。

以下是我班級活動的部分圖片縮影。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7

20xx年4月21日,《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終於頒佈了。與20xx年版的課程標準比較,修訂的力度變化之大,是教育界全體有目共睹的。我在認真聽取了核心專家對該課程標準的權威解讀之後,我的心得與思考如下。

一、新課標修訂變化

本次新課標修訂中最亮眼也是最鮮明的改變就是強化了課程教育中的育人導向,首次點明瞭語文教育學科的“核心素養”。相較於傳統的“三維目標”,該新課標修正則主要圍繞着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四個方面進行闡述。此外,新課標在課程內容結構上進行了修正,將語文教學能力作為核心,把其它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實踐活動推到了輔助或者附加的地位,並且設置了與此相配的六個不同的任務羣,分別是基礎型學習任務羣(語言文字積累與梳理)、發展型學習任務羣(實用性閲讀與交流、文學閲讀與創意表達、思辨性閲讀與表達)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最後,新課標之中加入了對學業質量的評價,具體闡述了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應該達到的學業成就。

二、新課標解讀心得和思考

作為國小教師,一名教育工作者,深刻地認識到此次的《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在語文課程的設置以及教學等方面,相較於以往更重視語文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所以我們不僅應該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還要能能夠和諧地把讀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既能讓學生充分閲讀,又能有效發揮教師的指導閲讀的作用。

我們首先要依託新課標中的課程結構和育人目標,明確學習任務羣的定位和功能,準確理解每個學習任務羣的學習內容和教學提示,圍繞學習主題,以學習任務為導向,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學習資源,設計基於大任務、大單元、真實情境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説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繫,加強內容學習和思維發展的整合,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語文學習經驗,統籌安排教學活動;注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基礎性,培養學生未來學習、生活和發展所需的基本素養。

那麼,如何在國小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在教學工作中,我認為國小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兩點。

首先,要善於開拓學生的思路。要開拓學生的思路,就必須重視誘發因素的選擇和運用。我們知道,不誘不發,誘導得好,就會思緒綿綿,言辭滔滔。誘因範圍廣泛,一書一畫等等,都可以用之誘發引導,打開思路。情景教學是集成“形真、情切、意遠、理藴”的特點,教師應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創設情景教學,在情景中展開聯想的彩翼。語文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的特點,通過語言、實物、音樂、圖畫、表演、生活,把學生帶入教材描寫的情景中,激情引趣,啟發想象,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心理學家通過實踐證明,人們的思維有一種套用習慣的定式傾向,這種傾向愈強,思考問題的方式就越單調,思路就越狹隘、呆板、就不能進行靈活的創造性的思考。在教學中當學生一時思路阻塞,跳不出定式的影響,老師就要看準時機,巧妙地加以引導,挑起爭論,激起波瀾,讓他們從迷茫困惑中一下子豁然開朗,越思越勤、越思越精、樂趣無窮。

其次,要引導啟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為困難。所以,就需要我們老師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正好這個學期聽了幾堂公開課,我得到一點感觸,老師要上好一堂課除了熟悉教材、抓住重點,教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課堂問題的設計也是能體現出這堂課上得成功與否的關鍵。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新課程標準像石,敲出星星之火,只有跟着新課標的方向前行,我們才不會迷失前進的方向!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8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遷,在新課標中立足於培養學生的地理素養,把學生學習地理從死記硬背和滿堂灌中解放出來,目前新課標的改革,無論從改革的理念上,方向上,以及其具體的要求上,都很貼近時代的脈搏,把培養人的核心素養及價值觀的導向作為地理課標目標的理念,加強地球學科、空間科學、海洋科學和國家安全教育,並突出義務教育學段的綜合性和實踐性特徵,是真正關注人的素質提升和尊重人的發展。通過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得出了以下幾點心得:

一、夯實基礎——空間感知

新課標從空間尺度的視角引導學生逐步認識人類地球家園,從太空→地球→地面→世界→中國由遠到近的認識邏輯,將學科知識邏輯與學生學習邏輯很好的結合。地理學科中有許多章節都或多或少涉及對空間的感知。一位法國地理學者提到對於空間感知需要把握的原則有,一是分佈的原則:看空間,二是調合的原則:看個體與整體之相關——空間聯繫,三是互關的原則:看要素間,人地間相互關係,四是因果的原則:看因果關係,五是演變的原則:看地理過程。從空間看待一切是地理學的根本思想。

二、開拓創新

新課標中提到的“創設多樣化的學習情境”、“積極開展地理户外實踐”這就是讓學生動起來手,例如在“附錄2地理課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設計參考示例”中找到了令人興奮的“學習活動設計”,“探索太空,築夢航天”作為一個對“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延伸,可以結合我國的航天事業的飛速發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宇宙環境的同時極大的提升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科學探究的興趣和情懷,在學生心中種下一顆“飛天”的種子。

三、與時俱進

課程標準指出:“地理學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性質,在現代科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並在解決當代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問題,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具有重要作用。”無論是將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還是地球的演化過程,都會涉及到地理知識,這反映出地理學對科學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除了要將地理知識準確無誤傳授給學生外,還要通過課程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好少年。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9

新課標在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等方面都有明顯變化,明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體現了數學學科育人價值的課程理念,確定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

課標新舊交替,鞏固認知

最新出版的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中的基本理念和結構特徵,與20xx年版的有一些理念和內容上的變化。在基本理念中體現了“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求的核心素養”,要設計體現結構化特徵的課程內容,重點對內容進行結構化的整合。在探索激勵學習和改進教學的評價中,新課標要求通過學業質量的標準的構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養的具體表現,形成階段性評價的'主要依據,採用多元的評價主體和多樣的評價方式,鼓勵學生自我監控學習的過程和結果。

教和學相互促進,會教才會去學

新課標讓我們更進一步認識到“教”是學校和老師的基本職責,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課程內容結構化就是對學習內容的整體理解,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把握,從基於單元的整體分析,對關鍵內容的深度探究,然後再通過核心概念的感悟,和知識與方法的遷移,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逐步形成核心素養。我們整體把握了教材,我們就把握瞭如何去“教”,我們把握瞭如何去“教”,學生才能更好的去“學”。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摒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與提問,學會利用觀察、猜測、推理、驗證等方法發現一般規律與數學模型,加強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監控與自我評價

立足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提到“數學核心素養”其實我們並不陌生,近幾年“核心素養”一直是各類教研培訓的熱門話題。數學課程要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主要是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現實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數學核心素養是在學生本人蔘與的數學活動中,逐步形成發展的。核心素養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要求老師滲透在每一節課,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要圍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展開。這次新課標的修訂就是要讓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真正落實。

本次課標修訂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實現學科融合的教育要求。這説明未來數學課程將會聚焦於學科育人和跨學科教學,也是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應當致力於研究的大方向。新課標可以助力新課堂,但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完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要體現核心素養,注重建立具體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教學目標要處理好核心素養與“四基”“四能”的關係,強調核心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是“四基”“四能”,是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載體;教學目標的設定要體現整體性和階段性,強調根據主題、單元整體設計教學目標,圍繞單元的教學目標細化課時的教學目標。

2、把握教學內容

注重教學內容的結構化,強調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整體分析,幫助學生建立結構化的數學知識體系,通過合適的主題整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學會用整體的、聯繫的、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注重教學內容與核心素養的關聯,強調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具體內容與核心素養之間的關聯,還要注重內容主線與核心素養髮展之間的關聯。

3、選擇教學方式

注重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互動式的教學方式,探索大單元教學;重視單元整體教學設計,體現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係,以及學習內容與核心素養表現的關聯,積極開展跨學科的主題式學習和項目式學習;強化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強調發揮情境設計與問題提出對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促進作用,使學生在活動中逐步發展核心素養。

4、重視綜合與實踐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重點;以跨學科主題式學習為主線;以真實問題為載體,適當採取主題活動或項目學習的方式呈現,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社會擔當等綜合品質。

5、融合信息技術

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對數學教學的推動作用;改進教師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我深知只有不斷學習才會有收穫和進步,《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問世給予我了很好的學習素材,我相信在它的指引下,一定會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更多啟發和創新,讓我們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爭創出新的業績!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0

新課程標準把以學生髮展為本作為基本理念;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需求為培養目的;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提高學生的物理素養。因此,對今後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更新教學理念。

在整體把握物理學理論體系的同時,我們除了認真分析和處理教材,還要敢於打破常規,不斷創新,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多采用新方法、新途徑進行教學,多樣化地教學,努力在每一節物理課,每一個物理實驗知識點的教學中,不應只滿足於讓學生掌握書本上的現成知識,而是注重怎樣將它靈活應用,讓學生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更要不斷學習,開拓自身的視野,對教學進行研究,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創造思維和創造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

二、堅持以學生為本。

新課標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儘快適應新的形勢,大膽改革,在實踐中不斷改進,讓學生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感情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其次,注重科學探究,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現象、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見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師生互動,共同發展。再次,在完成”必學”知識教學後,還可根據需要完成”選學”知識教學,讓學生閲讀”閲讀材料”,動手做”小實驗”,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思維。

三、注重學科滲透,關心學科發展,加強STS教育。

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是當今世界科學教育的一個大趨勢。科技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同時它又受到社會發展的制約;科學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福利,同時也帶來了環境資源等許多問題。應該以物理學的內容為素材,受到科學的、技術的和人文的教育,着眼點不在於提出多少有實際價值的建議,而在於通過參與逐步樹立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科學技術問題的意識,以這種方式把人文精神滲透到物理課程教學中。

總之,新的課標體系更加註重了促進學生的發展,更加實用,更具體,更加貼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切合時代發展,我們會努力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實施教學,作為中學物理教師,我們應積極應對物理新課程帶來的挑戰,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以便適應物理新課程的實施。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1

近期學習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xx版)》簡稱《課標》的課程目標部分,有如下感悟。

《課標》的課程目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三維目標變成核心素養目標,這是基於《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而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

目標要求

物理觀念

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初步形成物質觀念。運動和相互作用觀念,能量觀念。然後將所學物理知識與實際情境聯繫起來,應用物理觀念解釋有關現象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這也是我們最近在做的,做題的時候要結合實際情境,也就是學習為了解決生活問題,而不是為了做題而做題。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有關於物理的現象,鼓勵學生多發現,多跟物理聯繫起來,多用物理的知識解決所發現的問題,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學習物理的知識是很有用的。

科學思維

會用所學模型分析常見的物理問題。物理中有很多的模型,之後要注重跟學生強調用模型的問題,讓學生覺得使用模型很方便而且能反應本質。但是也一定要強調模型是理想化的,實際中一定不存在,讓學生釐清事實和模型的區別;結合課程內容進行思維方法的學習。這些方法不僅適用於物理,也適用於各種自然學科,也能解決一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具有利用所收集的證據對所研究的問題進行描述分析和解釋的意識。這點對我們的學生很重要,就一個描述所觀察到的現象就是一個需要突破的點,這都是在教學中需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在課堂上不斷的鍛鍊,才能在生活中很好的應用,成為真正屬於學生自己的能力;敢於質疑,提出新的方案,具有質疑創新的意識。這一點雖然很難,但是是學生以後優越於其他人的關鍵,雖然不能常有,但是一定要保護好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新想法和敢於提出質疑的品格。

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由之前的七個點簡練成現在的四個點:問題、證據、解釋、交流。培養學生提出有需要的科學的問題,能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案,初步具有獲取證據的能力,能分析、處理信息,得出結論,初步解釋過程和結果,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觀點,能自我反思和聽取他人意見。在之後的教學過程中需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環境,讓他們勇於展示自己,表達自己的看法,多給他們信任,讓他們更多的獨立或合作完成一些科學探究,儘量少的包辦代替,這樣才能是他們的能力得到真正的發展。

科學態度與責任

要培養學生愛科學,有學物理的慾望和好奇心,培養學生關心物理科技發展的歷史和現狀,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教育內容,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要培養學生崇尚科學不迷信的科學態度。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2

經過本次新課標的學習分享活動,我意識到新課標是一種新的學習,講究學生們自主學習;新課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新課標要求學生語文的學習方式要從單一學習轉變為綜合性學習;新課標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能力。

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我將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升專業素養,踐行新課標的理念,提升課堂效益。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3

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注重幼小銜接,基於對學生在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領域發展水平的評估,合理設計國小一至二年級課程,注重活動化、遊戲化、生活化的學習設計。依據學生從國小到國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例如內容要求,以數與運算第三學段(5-6年級)為例:

(1)知道2,3,5的倍數的特徵,瞭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瞭解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瞭解奇數、偶數、質數(或素數)和合數。

(2)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理解小數和分數的意義,感悟計數單位,會進行小數、分數的轉化,進一步發展數感和符號意識。

(3)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整數除法與分數的關係。

(4)能進行簡單的小數、分數四則運算和混合運算,感悟運算的一致性,發展運算能力和推理意識。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4

隨着時代發展,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變化,義務教育課程也需要不斷與時俱進,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xx版)於x月x日頒佈。新版課程方案和標準體現了當下教育改革的風向,體現了先進的教育理念。作為一線教師教師需加強自身學習,準確把握新課標的方向和亮點,用課標要求去改進課程教學,來實現高質量的育人目標。

在前期學習新課標時候瞭解到新課標有五大亮點:

一、聚焦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終身發展。

二、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強調跨學科主題學習。

三、加強學段銜接,體現學習進階。

四、增強指導性,強化教、學、考一致性。

五、研製學業質量標準,關注學生持續發展。

當時就覺得壓力山大,感覺無從下手。而今天參加了化學課標下的化學實踐教學研討活動,一下子醍醐灌頂,受益匪淺。

北師大附中兩位老師帶來的七個問題與新課標緊密聯繫,也是我在研讀新課標中遇到的疑問和困惑,胡久華教授一一進行了分析和剖析。以具體的課例為例進行講解,一下子讓高大上的理論很接地氣,比如在大概念教學中,要有建立模型的意識,要給孩子們有驅動任務,問題課程的設置要貫穿整個單元,尤其是吳東芽老師對於燃燒條件及其滅火原理的設計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清晰地模型不但反映了燃燒的條件,而且還滲透了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變化和能量的變化,還體現了對燃燒的控制方法。另外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應只關注孩子的答案、結論,更要關注學生認識問題的角度和思路,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要注重素養評價,不僅僅注重知識本體,更要注重思維方式的評價。不僅要有師生對話評價,還要有生生對話生生評價,以評促學,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從學科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學業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還有在雙減和新課標背景下的作業設計中一定要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把孩子們從題海中解放出來,設計的作業要有整體性、多樣性、選擇性和進階型。從簡單到綜合,從實際生活到學科問題中,關注學生的思考,關注學生持續發展和終生髮展。高水平的作業必是符合學情的,作業形式除了紙筆作業還可以更多的實踐作業,注重結合勞動教育,加強學生自我診斷,促進學生髮展,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新課標中強調跨學科主題學習,當時我就覺得老師一下子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了,學生的負擔也更重了,xx教授的一席話將我從錯誤的觀念中拉了出來。跨學科實踐活動不是做加法,而是改變教與學的方式,採用任務情景與驅動,基於化學學科立足於化學學科開展,關注新課標要求的10個跨學科活動即可,不要為了跨而硬跨。

xx老師最後反映的一個問題也是我的學生升入高中階段後經常給我吐槽的一件事就是高中和國中化學的不銜接,高中化學好難,劉娟老師也總結出了新高一學生7個方面的欠缺:有知識的欠缺,也有方法的欠缺,還有觀念上的缺乏。這也給我了深深的警示,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孩子們的分類思想,有序思維,微粒觀、探究意識、定量意識等。當然胡久華教授表示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是所有高一新生的問題都是義教化學造成的,初高中教師都應注重學科核心素養的銜接,知識層面的銜接,方法與能力的銜接,胡教授還特別突出了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在新課標中不予評價,這樣使得酸鹼鹽部分內容難度降低,但要講給學生類比的方法,研究一類物質就要掌握一類物質的性質,瞭解這一類物質的共性和差異性,通過類比方法得出酸鹼鹽相關的性質。

短短不足一個半小時的學習,讓我收穫頗豐。新課標對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是對一線教師的新要求,只有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才能稱的上自己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育人的老師。

解讀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5

本次去省城,共聽了11位名師的15節課,節節都很精彩,課堂上充分體現出了新課標的理念,而且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課堂上都能夠得到不同的發展。

原本我以為數學就是枯燥乏味的,從來不知道數學課也可以上的這麼精彩有趣,聽完這些課後,我真是受益匪淺,收穫了不少,也有許多感悟,而我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而這十一位老師都做到了這一點,課堂上語言幽默風趣又親切,真正做到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學,課堂上注重滲透德育知識,銜接很緊密,我覺得我都被教師深深的吸引着,沒有時間開小差,何況學生呢?教師也將生活和數學緊密的聯繫了起來,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比如説錢守旺老師在教《百分數的意義》這一課時,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了一些中國釣魚島時國人抵制日貨後,日本各大商品銷量大減的圖片,不僅引出了百分數,還教育了學生。蔡宏聖老師在講《認識負數》一課時,首先多媒體出示了一組照片,都是中國著名主持人,演員和體育明星,讓學生介紹自己所認識的明星,學生們暢所欲言,其中有個學生説到認識千手觀音,老師就順勢引導説她們都是殘疾人,但是依然樂觀向上,不屈不撓,我們應該向她們學習。除了語言幽默風趣外,教師們主要扮演着引導者的角色,不斷的引導鼓勵學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理解數學概念或通過數量關係,讓學生自己相互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從而掌握最基礎的知識,讓學生將這個思維過程,自己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我覺得這對學生來説不管是從思維上還是從語言表述上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

每位名師都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宗旨,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學生回答“沒問題”後老師所説的“沒有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

徐長青老師説“我們要做‘種子教學’而不是‘果子教學’,教育是激勵與喚醒的藝術,真的教學未必從真的答案開始,用‘假’的答案引起學生知識的矛盾和質疑”這就對我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大家分享一下徐老師的理念:

離開老師還讀書,離開學校還學習;

成長的意義在於經歷而不是得到;

差異是世界的美,也是生命的美;

我們不知道學生的明天會怎樣;

學不會是每個學生的權利。

我們要認識到每個學生的差異,承認這種差異,並嘗試着去尊重,然後發展差異,讓差異成為一種資源。帶着欣賞的目光去看待每一個孩子,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明天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