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欄目: 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7W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麼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正式頒佈,具體如何將“新課標”落實到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去,這是我們每一個一線教師最在意、最關注的事情。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和廣東省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xx版)線上解讀系列培訓活動(二)將於5月7日下午14:00—17:00舉行,此次活動特邀龔亞夫教授主講。通過龔教授的解讀,我受益良多。龔老師從老師們的困惑開始,提出了核心問題:核心素養的構成與特點、核心素養的形成與過程、以什麼作為教學的中心、是否遵循程式化的步驟,為我們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與分享。又從如何基於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教學設計給老師們提供了指引:學生應該發展哪些核心素養、學生能做什麼才算體現核心素養、在什麼情景下完成何種任務活動,讓老師們明確了的教學設計的應該關注的重點。龔老師的講座讓我更深刻地理解核心素養是教育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英語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養一個個成功的溝通者,而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為我們以後的英語教學指明瞭方向。所以,我們作為一線英語教師,要把落實立德樹人作為英語教學的根本任務,準確理解核心素養內涵,全面把握英語課程育人價值。引導學生在學習和運用英語的過程中,瞭解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文化歷史,以及科技、藝術等方面的優秀成果,進行中外文化比較分析,拓寬國際視野,加深中華文化理解,增強中華文化認同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每一個教師都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對學生抱有合理期待,讓他們獲得積極學習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教師的信任,健康、自信、陽光地成長。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2

一、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全面提高的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努力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新課標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從理念到目標、從實施到評價都呈現出一種嶄新的面貌。

本着上述課程理念,我在教學中努力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我都會以這樣的教學環節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課內探究、課後鞏固、課外拓展。

二、擴展學生的閲讀,以整本書閲讀和跨學科學習等引領學生的成長

國小語文低段注重提高孩子的識字量,以此達到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成語接龍背誦、古詩文誦讀、每月共讀一本書等三管齊下的辦法來激發孩子的背誦閲讀興趣。

三、加強綜合性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是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為此在教學活動中,我經常有意識地佈置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在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品德。

比如説利用節假日的契機,讓孩子對我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清明節進行了充分挖掘、探究,孩子們對這些節日的由來、意義有了充分的認識與瞭解。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內功,學生的綜合素養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們教育培養的孩子是為了孩子個人,也是為了家庭發展,還有社會競爭,也有國家需要。這些需求是相互依存的家國需求。所以我們的孩子一定要有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最終我們的教育就是要社會主義為發展服務,為人民幸福服務,為黨和國家的需求服務,為孩子的成長服務,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3

近期我聆聽了温儒敏教授的講座,對如何學習、落實語文新課標有了一定的瞭解。

1、和此前的語文課標相比,新版課標的理論性增強,出現了一些新的概念,如“核心素養”“素養型課程”“學習任務羣”“整本書閲讀”“跨學科學習”“主題引領”“真實的語用情境”“學習情境”“混合式語文學習”“語文實踐活動主線”“課程主題與載體”“過程性評價”等等。

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核心的概念?其內涵是什麼?提出的理由是什麼?多種概念之間的邏輯關係是怎樣的?這些概念所藴含的教學觀念或者方法,對於語文教學現狀的改善有哪些針對性?在我們教學實踐中是否有落實的可能?等等。

其次要通讀課標,梳理其6個部分組成的思路,各部分的邏輯,找出貫徹全文的主要概念,然後化繁為簡,轉化為我們能理解、好把握的幾條基本的課改措施。之後,就要“對標”,找差距,確定改進教學的方向。

2、新課標和前一版課標是銜接的,並非推倒重來,“標準”並沒有變。各個學段對語文基本知識和能力的要求,新課標和舊課標是幾乎一樣的。現在使用的中國小語文統編教材,是嚴格按照課標的“標準”來編寫的。我們只要按照統編教材體系架構,分學年逐步推進,就能夠達到課標所規定的課程目標。

3、語文課程要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立德樹人是培養人的指導思想,在語文課中不是貼標籤,不是過分的教化,而是薰陶化育,潤物無聲。我們在教學實踐中有這個意識,語文課就真正能起到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

4、新課標提出“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四方面,即是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和文化自信。

新課標提到語文學習中的聯想,分析,比較,歸納判斷等認知能力,特別提出要重視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和創造思維。對於國小生來説,保護和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慾,很重要的就是要注重直覺思維和形象思維。課標還提到思維品質的提升,包括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性……在教學中我們都會碰到的,要有這些方面的意識。如訓練寫作,不只是為了學會寫文章,更重要的是通過寫作來訓練思維。新課標把思維能力作為語文核心素養重要的部分,對改進語文教學是有重要啟示的。

語文核心素養中的審美創造,要求通過審美的體驗、評價來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

要特別強調“文化自信”。如何立國,如何凝聚和振奮國人的精神,都需要文化自信。對待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要批判拋棄那些腐朽的,不合現代社會的部分,挖掘優秀的成分,處理好創造性地轉化跟創新地發展的關係。

5、新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羣”,不只是學習內容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以理解為以學習任務來帶動教學,即“任務驅動”。6個“學習任務羣”下面分學段列出很多學習任務,可以選擇一個或者幾個學習任務,組成教學的單元。

國小高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都是採用的單元教學結構,各個單元都可能承擔着“學習任務羣”的其中某一項兩項任務。我們要做的就是研究教材的各個單元主要承擔或者接近“學習任務羣”之中的哪些“任務”,然後以這種“任務”來引領教學。教材的單元導語有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學習要點的提示,另外每篇課文後面還有思考題,可以參照這些提示與思考題,集中轉化為“學習任務”,也就是新課標所説的“典型任務”。同時可以設計和“典型任務”相配合學習情景,即所謂語境,引發學生興趣,讓學生進入探究性學習的氛圍,以此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種教學模式和現在我們熟悉而且通行的教學模式不同,不是一課一課地講,不是文本為綱,它也不求知識的系統和完備,不是把訓練作為純技巧的練習,而是在“任務驅動”下,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之中帶着一定的任務進行夥伴式的學習、探究式的學習,獲得自己知識的建構。學生是主體,教師在這過程中起到設計、引領、總結、提升等作用。這樣,可以減少灌輸式的講解,勻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來自主學習,帶着問題讀書和討論,拓展閲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

6、新課標提倡“整本書閲讀”,因為沒有閲讀量,語文能力無論如何是提升不了的。“整本書閲讀”的功夫在課外,是課外閲讀。課內只需要點撥一下,引發興趣,提示一些方法,就可以了。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4

一、新課程標準的雙重的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

在英語教學中,我經常會給學生強調英語的工具性: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擁有了流利漂亮的英語,就像給自己穿了一件漂亮的外衣,會讓自己光彩照人。但英語的人文性?在平時的教學中,滲透的很少。突出英語教學的人文性,主要是通過學習西方國家的主要節日、標誌性建築物、食品、交際習慣等,讓學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提高學生語言學習的綜合人文素質,這符合新目標的要求!

但是西方文化怎樣滲透到平時的教學中呢?我們的教材中有編寫一些西方的主要節日:聖誕節、復活節、萬聖節、感恩節等,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很難讓學生感受了西方文化的一種氛圍,很難理解某種文化的意義及對研究這種文化的興趣,所以通過新課標的學習。在以後的教學中,不妨嘗試着用單獨的一節課的時間,通過製作、收集、競賽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製作道具,來演示一種文化的魅力。

二、語言學習的漸進性和連續性。

語言學習是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在英語教學中,要遵循語言學習的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詞彙、句型的積累,我經常建議我的學生要學會聯想,要會舉一反三,如學習了單詞cow,在學習單詞now,學生要有能力自己拼讀出來,以及還有那些單詞含有ow,讓學生一一聯想出來。語言學習的連續性,對可以快速記憶,有可以快速忘記的國小生來説,太重要了。我們的教材編寫都是螺旋式上升的,新的內容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因此要重點培養國小生及時複習的好習慣,要讓他們學會學習,積極思考,學會總結積累,這樣才會事半功倍!

三、課堂上主要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

英語課堂應該是活波生動的,學習在積極的情緒下學習,學習效果會加倍的,因此在課堂上,我會通過玩遊戲、TPR、唱歌、模仿等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在創設真實情景,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方面做的不夠。

有以下原因:

1.學生在新課程學完的一節課中,很難講知識得以運用。

2.在第二節課複習時,大部分時間以學生複習鞏固學生的音形義、句子的問與答為主,少有讓學生去脱口而出。新課標告訴我們,任務型教學是讓學生學會做事情,將語言運用於實際,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知道語言的用途,在課堂開始時就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任務是什麼,讓學生有目的行的學習。

四、我們教師面臨的挑戰。

1.教師要轉變觀念,深刻認識和理解新課程的價值、性質、理念,思考如何體現在自己的英語課堂中。

2.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要進一步加強。時刻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做學生的好榜樣。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5

新課標以堅持目標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創新導向為原則,在義務教育階段首提核心素養,圍繞核心素養確定了新的課程目標和內容,對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為教材編寫和考試改革的重要指導材料,新課標的落地與廣大師生息息相關。新課改倡導全人教育,強調課程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課程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是課程改革的實施者,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更新教學觀念,迎接新課改的挑戰。下面簡單地談一下英語新課標學習的幾點體會。

在今後的英語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把基本的知識教會學生,還要對部分學生有提高和培優,做到分層教學。另外,我們需要加大學生的閲讀量,並對學生的閲讀做出指導。要求學生對英文文章有更深的理解,理解語篇顯性和隱性的邏輯關係;根據話語中的重複、解釋、停頓等現象,理解話語的意義。這些要求的提出,也需要我們在教學思路上做出轉變,更加充分的實現。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6

《新課程指導綱要》提出教學改革要着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讓學生享受“快樂教學”。

21世紀是個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要跟上時代的潮流就必須改革、課程改革正順應了時代的召喚,他為中國的教育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現在的新課標強調充分利用現實情景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體進行教學,鼓勵學生從現實中發現圖形、發現規律。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主動參與,讓他們在觀察、操作、想象、交流等大量的活動中,積累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建立科學學習新模式。達到讓學生先想象後動手、現在也不限制每節課必須講完某節內容、只要學生能通過自己的想象操作達到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目的,未完成的可在課餘時間繼續、在教學上靈活機動,不必教死書,也不必死讀書、對學生成績及教學的評價也不必單一評價,不只限於筆試。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我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的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的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評價的形式和手段應多樣化,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充分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我們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同時,對學生中出現的獨特的相法或結論給予激勵性的評價。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提高學習興趣

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悦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和練習。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自主合作探究

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係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

三、創新型教學

變“單一媒體”為“多種媒體”當今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以計算機和網絡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髮展,使我們的教育由一支粉筆、一本教材、一塊黑板的課堂教學走向“屏幕教學”,由講授型教學向創新型教學發展。在教學中,適時恰當地選用現代教育技術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悦耳的音響來創造教學的文體化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記憶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語文學習工具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讓學生享受“快樂學習”。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7

新課標發佈之後,作為新時代師範生我們及時進行了研讀。經過研讀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

第一,強化素養導向。“新課標”提出,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並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作為新時代的師範生,首先應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能單單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實踐運用,在實際的語境中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思維和審美能力。

第二,聚焦學習任務。“新課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了基礎型學習任務羣、發展型學習任務羣、拓展型學習任務羣這三大不同層面的六個語文學習任務羣,作為新時代師範生應多多關注這方面的內容,瞭解相關方面的任務羣,為以後的教學工作打好基礎,在安排學習任務羣時要注重整體規劃,根據學段特徵,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

第三,關注學習情境。“新課程”明確提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語文學科需要創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慾,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新時代師範生,這就要求我們的課堂不能只是老師一味地講,要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第四,注重質量標準。相較20xx版課程標準,“新課標”增加了“學業質量”的相關內容。學業質量是學生在完成課程階段性學習後的學業成就表現,反映核心素養要求。這要求我們在以後從事教學工作時,不能只單單關注教學進度,更應該關注教學質量。

作為新時代師範生,我們要樹立正確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提升自身知識素養,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為以後投入教育事業打下夯實的基礎,做一個在平凡崗位上奉獻的優秀教師。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8

20xx年5月6日,我參加了由中國教師研修網、教研網組織權威專家解讀20xx年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系列公益講座,學習了北京師範大學吳欣歆教授關於《語文課程標準》的解讀。通過講座學習,我瞭解到新版語文課程標準主要有以下變化:

一是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義務教育課程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髮展為目的,以識字與寫字、閲讀與鑑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索等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綜合構建素養型課程目標體系。

二是優化課程內容結構。從前期的沒有具體、獨立的課程內容,到課程內容成為獨立的版塊呈現,用三類六項學習任務羣呈現了語文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繫,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這六個學習任務羣體現了對語文學習規律的認識與架構,也呈現了課程內容變化的歷程。

三是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進行學業質量評價時要能滿足不同類型的評價和測量要求,要關注不同學段的進階發展。第一學段有明顯對象要求,第二學段比較寬泛,第三學段要求能聽清楚別人的觀點,根據他人的觀點來調整、修正甚至生成自己的觀點,第四學段對情感態度有更高的要求,而且要求發表時有根據有條理。

四是增強了指導性。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一學一評”一致性,不僅明確了“為什麼教”“教什麼”“教到什麼程度”,而且強化了“怎麼教”的具體指導,做到好用、管用。在評價主體上要凸顯學生主體的作用,要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求老師關注學生反思性思維的建構和發展。

五是加強了學段銜接。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

通過學習,我覺得教師要重視樹立專業素養終生髮展的意識,要改變教育觀念,注重師生的交流、互動,從重知識的把握轉變到更注重學習方法、研究能力的培養等等。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語文教師任重而道遠,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且思且行……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9

我通過學習,思想上更清楚了,我們搞創新教學是時代的需求。下面談談我今後如何來搞好創新教學的。

一,理解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地使用新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激活,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要的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二,搞好創新教學,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對新課程,教師要首先轉變角色,確認自己的教學身份。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另外,從新的課程標準來看,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來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習的實際出發,利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摸索新的學習方法,教師起到從旁協助的作用。

總之,新課程已經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方向。我們只有跟着新的方向,搞好創新教學,才不會迷失自己的方向。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0

一、新詞迭出,從總體方向上突出變化

新課標有了獨立的前言部分,前言包含所有學科的共同要求。並且分離出了課程性質和課程基本理念(20xx年版的課標這兩部分在前言),新增了學業質量部分。在前言部分就發現了很多新詞:“培根鑄魂、啟智增慧”,“面臨新挑戰”,“與時俱進”,“核心素養”,“終身發展”,“減負提質”等等。

新課標關於課程方案完善了培養目標,優化了課程設置,細化了實施要求;關於課程標準強化了課程育人導向,優化了課程內容結構,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增強了指導性,加強了學段銜接。同時新課標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希望:“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認真、行而不輟,不斷創新實踐,把育人藍圖變為現實,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二、新意不斷,從數學教學上突出目標和方向

新課標從課程性質、課程理念和課程目標、學業質量、課程實施上不斷突出新意,明確了數學教學的目標和學生的培養方向。

1、新課標明確了教材的作用和學校育人目標

新課標指出課程教材的作用:“書記多次強調,課程教材要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體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體現中國和中華民族風格,體現黨和國家對教育的基本要求,體現國家和民族基本價值觀,體現人類文化知識積累和創新成果”;學校育人目標應做到“教育需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育人方向應“聚焦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髮展方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明確了育人目標和方向,教師們要轉變教學觀念,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創新教學方式,與時俱進,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2、新課標確立了課程目標和教師教學方向

新課程標準確立了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課程目標以學生髮展為本,以核心素養為導向,進一步強調學生獲得數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簡稱‘四基’),發展運用數學知識與方法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簡稱‘四能’)”。

數學教學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能通過教學,使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逐步形成適應終身發展需要的核心素養。

因此,數學教學要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層次性和多樣性,教學過程中設計有效的、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活動,並精心組織與有效實施。新課標指出“教學活動應注重啟發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思考,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體會和運用數學的思想與方法,獲得數學的基本活動經驗;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核心素養。”

三、創新方式,聚焦學生全面發展

無論是在課程理念部分還是課程實施部分,都突出了先要制訂總體目標,再整體把握內容,然後選擇合適的方式,進一步加強綜合與實踐進行落實,為更好地實現育人目標還要注重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的融合,同時要發揮好評價的育人導向作用,以評促學,以評促教。

新課標多次提到老師要改進、創新、豐富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對於數學的學習,要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學習應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會主動思考與提問,學會利用觀察、猜測、實驗、計算、推理、驗證、數據分析、直觀想象等方法發現一般規律與數學模型。要求教師能夠以大概念的方式進行數學教學讓學生進行數學學習,認識數學的本質。教師教學時,強調了以主題式和項目式學習的方式,並開始側重綜合實踐和傳統文化中的數學。

對比讀完新課標,作為一線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從考慮如何教轉變為教會學生如何學,教師應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中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寫在最後

我用了2天的時間仔細閲讀了新課標除附錄的實例以外的內容,與20xx年版作了對比,發現20xx年版的有了很多改變,在寫這篇內容時覺得不能完全表達我的感受,這一篇只是寫出了新課標的一些“新”,還有國中數學內容要求、學業要求和教學提示的不同或具體要求沒能寫下來,我決定另寫一篇。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1

20xx年9月11日我校全體數學教師參加了湛江市教育局教研室張金麗老師主講的霞山區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解讀培訓。張金麗老師首先向我們解讀了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的主要變化,讓我們從中認識到教育理念已從原來的“知識為本”轉變成“育人為本”,課程目標從“雙基”變為“四基”,內容方法從“結果性”轉變成“結果性加過程性”,評價目標和方法從“單一”轉變為“多元”。然後她又分別對國小數學中“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做出詳細的分析和解讀。

這次培訓雖然只是半天短暫的時間,但收穫不少。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對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有了更加全面的瞭解,從基本理念、課程目標、內容標準到實施建議等定位上更加準確,為我們以後的教學教育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以這次培訓為契機,在校內的數學教研活動中展開全面的學習與研討,我們一致認為:時代變了,學生也變了,教材與教學目標現在也隨之改變,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我們要繼續加強課改學習,不斷的探討,在新課標的學習與實踐之中,大膽創新,不斷湧現出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

1、要教書,先育人。

聽了張金麗老師解講《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以後,我們深有感觸,我們深刻了解了義務教育數學課標上突出了“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數學教育當中。其實有高智商、高水平的人,如果沒有道德做基礎,那麼智力水平越高,對人類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因此,我們要教書,先育人。我們要堅持以德育為首,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德育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紀律教育、法制教育,真正體現出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

2、“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

隨着時代的發展,知識在不斷地更新,獲取知識的渠道也很廣泛,這使得當前的學生在很多方面有可能已經擁有超過教師的知識。具有先進教育觀念、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培養出知識豐富、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因此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觀念,明確“學”是為了能更好地“教”,我們要爭取每一次培訓學習的機會,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成果,要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不斷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科學知識;同時教師要加強自身職業修養,不斷提高自身的意識和個人師德素養;探索更好的教學方法,注重現代教學技術的運用,注重國小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善於在教學中進行改革和創新,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只有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務新時代的學生,才能為培養出更新、更好的人才。

3、“教”向“導”轉變。

通過張金麗老師對新課標解讀,我們意識到:必須徹底轉變以“教”為中心的舊觀念,樹立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思想。新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的教學重點不再是知識本身,教師在課堂中通過不斷的引導,使學生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感知、理解、評價、應用所學的新知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同時,我們要明確“過程與結果同等重要”。在課堂教學中,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參與到知識來源的整個過程,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研討,實驗操作等方法得出結果或結論,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的能力與習慣。

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隨着時代的進步,新課程標準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繼續加強學習,不斷的探討,不斷積累經驗,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為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2

讀了關於課標修訂解讀之語文課標,讓我領悟了老師要着力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加強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特別是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着力培養的能力有:閲讀、表達的實踐能力,語文學習的創新能力,注重讀書的能力……我認為特別是語文閲讀、表達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我們當下最應注重的對學生的培養。

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課程,必須要求學生在閲讀、表達的實踐上下功夫。我們現在大多數注重了孩子的成績,而一味地做題,光靠做題是不能培養孩子的閲讀、表達實踐能力,相反,應多設計各種學習活動,讓學生把語言文字的運用和生活聯繫起來,和各種學科的學習聯繫起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忽略了語文教學在其他科目中的學習,比如: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在其他科目中,課上的表達鍛鍊、課文的閲讀理解等都是在培養孩子們閲讀、表達實踐能力。應該根據生活和學習的實際需要,在運用中真正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能力。

此外,在學習新課標解讀時,講到“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第一要務,強調了“讀書”在語文學習和思想文化修養中的關鍵作用,那麼首先我們應該怎樣提高孩子們“讀書”的興趣呢?如何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的好習慣呢?

我看到了部分 班主任老師採取了讓孩子們一個禮拜背誦一篇習作的方式,還有的老師在晨讀時間讓孩子們反覆朗讀課文,每星期一篇課外閲讀,校長還讓每個孩子一個月讀一本經典名著等等,無論什麼方法,都重在培養孩子們閲讀的興趣和幫助孩子們養成閲讀的好習慣,使他們不畏懼閲讀長篇著作,而且對經典名著產生興趣。

不過,除了這些,新課標的目標和內容都更加明確、清晰和充實,給了我信心,也幫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3

在教育部最新頒發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xx版)》中,以音樂、美術為主線,融入舞蹈、戲劇、應試等內容,堅持“以美育美”的育人理念,整合創新、開拓貫通和跨域轉換的多種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正式發佈《成都市“十四五”教育發展規劃》,其中就有一項重要的評價改革內容是“落實藝術類科目納入會考計分”,把藝術素養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幫助每名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這些政策和措施都充分説明育人方向中加強學生審美能力提升和堅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養的核心素養導向越來越明確,現就新課標的學習談談心得。

一、從美術課程到藝術課程,提升人文素養

此次新課改將以往的美術、音樂等課程統歸為藝術課程,強調了藝術課程的重要性,提升了課時的比重,聚焦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中國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課標強調,藝術課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着力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引領學生在健康向上的審美實踐中感知、體驗與理解藝術,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傾向。

遵循藝術學習規律1—2年級以藝術綜合為主,美術課定義為造型。美術,主張開展具有遊戲傾向的藝術活動,通過造型活動把“看看”、“畫畫”、“做做”、“玩玩”融為一體,強調體驗,豐富學生感受;3—7年級以美術學科為主,融入其他姊妹學科,奠定美術學科的雙基;8—9年級開設藝術選項,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從感性逐漸到理性達到更高的思維,每個階段之間要注意銜接與過渡。

二、育人導向更清晰,弘揚文化強自信

之前我們美術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是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創意實踐、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現在綜合為藝術學科四大核心素養: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去掉了“圖像識讀”,將其包含在“美術表現”裏面。“美術表現”改為“藝術表現”,外延更廣,包含了音樂、美術、戲劇、舞蹈以及影視。“審美判斷”改為了“審美感知”,更加突出了本次課改更注重感受和體驗的特點。“創意實踐”和“文化理解”保留未變。課程內容堅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講好中國故事,吸收借鑑人類文明優秀成果,追求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相統一,以落實核心素養為主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種美術活動,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豐富審美體驗,學會和領會中華民族藝術精髓,增強中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瞭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開闊視野。核心素養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藝術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

三、目標設計更綜合,促進文化理解

四大學習領域沒有改變,更加清晰地確定了各階段目標,與教學大綱籠統地確定教學目標相比,內容更充實,脈絡更清晰。橫向理解四個學習領域課程目標的價值取向,縱向理解階段目標的分層遞進特徵。

通過義務教育藝術課程的學習,學生應達到以下目標:

感知、發現、體驗和欣賞藝術美,提升審美感知能力。

豐富想象力,運用各種藝術語言進行表達與交流,發揮想象力創作健康向上的藝術作品,提高藝術表現能力。

發展創新思維,積極參與創作、表演、展示、製作等藝術實踐活動,學會發現並解決問題,提升創意實踐能力。

感受和理解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藴和黨的百年奮鬥重大成就,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瞭解不同地區、民族和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傳統,理解文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關係,學會尊重、理解和包容。

四、教學內容倡綜合,教學方法重創新

以各藝術學科為主體,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重視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充分發揮協同育人功能;注重藝術與自然、生活、社會、科技的關聯,汲取豐富的審美教育元素,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同時優化了教學內容結構,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領,基於核心素養髮展要求,遴選重要觀念、主題內容和基礎知識,設計課程內容,增強內容與育人目標的聯繫,優化內容組織形式。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學科間相互關聯,帶動課程綜合化實施,強化實踐性要求。

五、優化評價機制,體現藝術學習特點

堅持創新導向,20xx新課程標準既注重繼承我國課程建設的成功經驗,也充分借鑑國際先進教育理念,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強化課程綜合性和實踐性,推動育人方式變革,着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增強課程適宜性,堅持與時俱進,反映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科學技術進步新成果,更新課程內容,體現課程時代性。除此以外,還研製了學業質量標準,課程標準根據核心素養髮展水平,綜合課程內容,整體刻畫不同學段學生不同學業成就的具體表現特徵,形成學業質量標準,引導和幫助教師把握教學的深度和廣度,為教學實施和考試評價提供依據。

新課標的頒佈,讓我們認識到我們要從一個美術教師的角色努力向着以藝術學科為主題,加強與其他藝術的融合,重視藝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充分發揮育人作用,並藉助豐富的審美教育元素,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瞭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開闊藝術視野,和學生一起成長,不斷提高藝術素養和創造能力,以美育美,美美與共。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4

四月教育部公佈了20xx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在這份新課標中,義務教育英語的課程標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今天,我們緊隨大咖的步伐,在線上深刻解讀聚焦“核心素養”解讀新課標。在這次解讀培訓講座中,使我深受啟發的是關於討論主題意義要注意的問題,在這一主題上,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理解一個主題的意義,值得注意的是能學生談論某個主題,並不能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而有些主題或話題本身不含什麼正確與否,或者唯一性,作者的觀念也並不需要全盤接受;在一個主題上,不僅僅是what、why、how,關鍵是選擇“本質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去理解其主題的意義。在這問題上,教師在教授中,要注意的是教師不應強行引導學生去按照自己的觀念灌輸學生,這反而可能阻礙學生獨立發展思考的能力;教學目標也不能簡單的設計為學生能談論某些話題,而是發展核心素養,同時發展他們的語音運用能力;在整個過程中,培養學生審辯能力,即批判性思維能力,最根本的是要能對作者的觀念、觀點質疑的能力。教師更好的作用是有效發揮引導,幫助學生在學習不同的語言下,形成客觀理性、具有思辨的價值觀念。課改無邊,學海無涯,社會一直在前進,我們教師更要不斷學習,立足“雙減”的政策下,聚焦核心素養,立足學生,深耕課堂。

義務課程標準解讀心得體會15

在學校的鼓勵指導下,第一次認認真真,完完整整的對《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解讀進行了自主學習,在校參加了課標培訓,初步確定了兩個大方向:教要準和教什麼。學習中自己對課標的認識有了很大進步,選取了印象最深的兩點進行心得交流。

(一)如何堅持推進“兒童閲讀”

在一次次的聽課、評課學習中也學到了不少,自己也好好學習了新課標,此次閲讀特別關注了“關於課外閲讀”部分。新課標對於課外閲讀進行了透徹的論述:從課程理念到階段教學目標,課標有多處涉及課外閲讀問題,凡是論及閲讀教學,幾乎都包括了課外閲讀。讓課堂閲讀教學往課外閲讀伸展,讓課堂內外的閲讀教學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連成一體。這是課標精神,這個教學內容很好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根。另外,我們學校正在開展全校性的閲讀活動。學生們興趣很高,但需要老師的指導幫助,無論何時何地,重視課外閲讀教學,正是給孩子們在寒冬送上了温暖。 閲讀教學在自己的課堂中也應適時地進行,進行閲讀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而閲讀能力的核心是理解。提高理解能力是一個從膚淺到深刻,從理解不確切到確切理解,從被動記背結論到主動思考理解的過程。因而,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是學生理解閲讀內容的有效途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閲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閲讀的自覺性。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閲讀的方法,在課外閲讀中能自主地進行閲讀,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為了激發學生持久的興趣,提高閲讀質量,把該項活動引向深入,每學期應進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閲讀檢查、評比。其形式或是舉行讀書報告會、經驗交流會,或是展覽優秀的讀書筆記、經驗,評比表彰課外閲讀積極分子等。對課外閲讀取得一定成績的學生,教師要及時地鼓勵,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悦。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後,會更堅持大量的廣泛的閲讀,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就隨之形成。同時個人的進步往往又是同學們效仿的範例,這樣班裏就會形成濃厚的課外閲讀氛圍,其意義也就更加深遠了。堅持推進“兒童閲讀”。 學習語文正如呂叔湘説的:“三分課內”、"七分課外”,激發閲讀興趣,加強閲讀的指導、交流、展示。

(二)加強調識字和寫字

第一學段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各學段,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每個學段都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筆畫、結構、行款,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注重寫字質量,切實提高書寫水平,避免大量、機械的書寫訓練。識字寫字是閲讀和習作的基礎。是第一學段的教學重點,也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關於識字寫字教學:認寫分開,多認少寫。寫字教學:體現漢字的規律和特點,由獨到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基本筆畫到字的間架結構,加強指導。注重書寫的規範要求。第一學段: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常用偏旁部首,按筆順規則寫字。對姿勢、習慣的要求是史無前例的,前所未有的。

總之,在教學時一定要紮實教好每一個字,老師示範要到位,學生練習要求準確,老師批改要細緻。聯合家長的力量,發揮班級鼓勵的力量。基本筆畫書寫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説光講解不夠,還需精煉成口訣讓學生熟記於心。讓家長了解孩子書寫的近況,定時給家長以書信的形式交流、表揚孩子書寫。在班級中展示、張貼孩子的優秀寫字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