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個人範例 > 職業

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欄目: 職業 / 發佈於: / 人氣:3.16W

“成”也國際化、“敗”也國際化—隨着高校推進辦學國際化,大學英語專業走到了轉型的拐點。

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狀況

進入“全民英語”時代,以後的學生為啥要讀英語專業?有統計説,現在大學辦的英文系數量比中文系還多。若是專業前景堪憂,這麼多大學英語系出路何在?於是,不少老牌外語院校開始自謀出路:擠掉辦學功利性的泡沫,向人文迴歸。問題是,紮根人文的土壤,就能把英語專業託到“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教育國際化軌道?

真正危機:有語言沒文化

開雙語課程、全英語授課、直接使用外文教材或講義、小班教學……一些大學院系目前還在大力推進的所謂“國際化辦學舉措”,在不少外語院校和大學英語系早就實現了。

很多名校英語專業風光不再,根源在於如今學生們從娃娃開始就在學英語—學生的英語水平都高了,英語專業的危機就來了。更壞的消息是,大學英語專業已連續3年被評為全國失業率最高的"紅牌"專業之一。

是英語專業已經窮途末路,還是它的辦學定位有問題?

上海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院長查明建前陣子做了一個“實驗”:讓學院裏一些自認為英語學得不錯的學生和外國留學生一起交流:每個人要像TED演講者一樣,用10來分鐘時間講講自己國家的文化,歷史、傳統、風土、人情、藝術,什麼切入點都行。不出所料,很多“英語尖子”慌了神—因為肚子裏沒貨。

“文化交流是雙向的,不瞭解自己的文化,如何可能傳播文化?別人又為什麼要和你交流!”查明建自2010年擔任上外英語學院院長起,便開始推行全方位的教學改革,其中一個重要舉措是:削減語言技能訓練方面的必修課,大量增加中西文化方面的選修課和人文講座,加強文史哲通識教育。

國內另一外語教學“重鎮”北京外國語大學也在大刀闊斧改革。該校英語學院去年剛付諸實施的本科培養方案,語言技能課被砍掉一半—從15門68個學分降至8門33個學分;而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專業選修課,則從原來的8門16個學分上升到18門54學分。

一南一北兩所老牌外語院校的`總體改革思路一致—教學去工具化,迴歸人文。

才擁擠,國際化人才難覓

實際上,國內外語教學圈醖釀改革不是一兩天。其間,關於英語專業人才到底是培養過剩還是不足,一直引發爭議。

時下,全國900多所院校都開設了英語專業,英語專業由此成為我國大學開設最多的專業,但另一方面,無論是國際政治、國際新聞還是文化交流傳播等平台上,精通英語又深諳中外文化的高層次人才仍然太少。

“小才擁擠,大才難覓。”這是查明建對於目前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狀況的概括。

“美國有很多‘中國通’,什麼叫中國通?首先都懂中文,其次懂你的文化。”一位滬上高校英語系教授直言,“電視上經常有一些國際問題專家,侃侃而談分析各國局勢。但研究一下其學術背景,大多是國際關係、國別研究出身,一些某某國的研究專家,可能對對象國的語言完全不懂或瞭解不多。語言不通,文化能懂多少?”

“大家總認為英語專業就是教學生英語的,其實不對!英語專業是教學生用英語來學習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的。”查明建説,過去英語系學生到海外留學,申請的無非是文學、翻譯或者語言學等幾個專業。最近一兩年,該院本科生畢業後出國深造,國際關係、社會學、人類學、教育學、法學……選什麼的都有,“這就對頭了”。

業內專家認為,不少大學目前對“國際化”的理解還比較膚淺,滿足於國際學術交流,看重學術GDP。而衡量大學國際化的一個重要標準,是看培養的人才是否具有國際競爭力,學生有沒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能不能為國家培養一批智庫專家,服務國家戰略。

英語專業,立專之本是什麼

英語專業向人文迴歸,在復旦大學外文學院英語系教師朱績崧看來,至少説明英語專業正在往另一個全新的方向自謀生路。

前些年,不少高校英語系洞察到辦學危機,紛紛打出搞複合型專業的旗號,鼓勵學生輔修、學習第二專業,如讓英語搭配會計、國際經貿等熱門、實用的學科。但同在求職市場,“英語+專業”的複合型人才,競爭力往往不如懂一門具體專業但同時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這無異於宣告搞複合專業“此路不通”。

而朱績崧真正擔心的是,無論是向人文學科迴歸,還是打造複合型專業,有一個問題終難避免:學生懂文史哲,懂政經法,若沒有過硬的英語語言能力,就不能稱其為英語專業的學生。這樣的英語專業,開設得毫無意義。

一家教育機構上月發佈的全球英語熟練度指標報告表明,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成人的英語熟練度,中國大陸排名34位,位於韓國和日本之後,屬於低熟練度國家。“有些專家盲目地認為,學一門語言似乎太低端,要搞語言學、文學、翻譯學,才是大學應該教的。”朱績崧認為,對全國高校英語專業來説,僅僅是培養學生有較強的“英語語言能力”這一點,已經是巨大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