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範例 行業範例 行政範例 職場範例 校園範例 書信範例 生活範例 節日文化範例
當前位置:文學範文吧 > 行業範例 > 教師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欄目: 教師 / 發佈於: / 人氣:2.74W

教師是具體實施教育的人,大到教育方針,小到教材的一章一節,都需要通過教師來影響學生。接下來小編蒐集了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歡迎查看。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如何提高教學水平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修養

課堂駕馭能力是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也是評價教師能否掌控課堂的一項重要指標.它的成熟成長需長期的艱苦訓練.同時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所以加強理論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多讀一些教育理論,多讀一些教育名人名著,與名人同行,與名著同行

二、潛心備課,研究教學方法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證.可以説,不備課就不能上課.備不好課也上不好課.其實,提高課堂駕馭能力應從提高備課水平和備課能力入手。多研究學情、生情,多注意教育教學方法、方略;同時多向同行學習也不失一種好方法。

三、重視情感投入,營造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不單純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時也是師生雙方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與碰撞.師生關係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影響着學生的認知能力。有句話説得好“親其師,信其道”;愛學習某科其實就是愛某個老師。所以我們要把功夫下在平時,多關心、呵護、愛護學生,讓他們感到我們的善意,就會對學習感興趣,最起碼不討厭學習

四、精心設計,活躍學生思維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則會根據教師的提問.有選擇地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上,使自己的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駕馭能力強的教師善於在課堂教學的不同階段向學生提出不同程序、不同類型的問題。

五、提煉教學語言,凝聚教學思維

教學語言是教師施教、傳輸教學信息的最基本的形式。可謂教學活動的第一要素.課堂駕馭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形式就是教學語言的運用.所以教師無論備課,還是在課堂上都要精心地選擇、推敲和組織自己的教學語言。

總之,作為一名一線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把學習的理論知識切實地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不斷地總結,反思,改進.在反思中成長,在成長中反思.在反思、成長中不斷地走向成熟。

教師教學方法

一、“空堂”現象

即牧羊式教學。假“素質教育”之名,真正“還課堂給學生”。號召自主學習,就成了讓學生自學;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就絕不強迫他們,讓他們隨意討論,學到哪裏是哪裏,收穫多少算多少……無論學什麼課文,形式是一樣的:先用一大半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看書、讀書,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再問老師。

這種教學方式,把“自主”學習,完全變成了學生“自己”學習。教學秩序鬆散,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二、“練堂”現象

本着“多講不如多練,多練不如多考”的原則,教師用很短時間突擊完本節課的授課任務,然後就是發試題,做試題,評試題。有人戲曰:“課堂還剩十分鐘時,插入廣告(即分發試卷),剩餘內容且聽下回分解”。

這種教學方式,教師的有無,對學生來説,是沒有多大實際意義的。教師照本宣科式的所謂講解答案,純屬浪費學生時間,因為教師講的,和學生手中資料上有的,並無二樣,何況學生把課文內容都沒吃透,測試的作用何在。

三、“秀堂”現象

即作秀式教學。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各種現代化手段一齊上陣,各種教學環節不論需要不需要的,依次僵硬地秀出;聽課者“大開眼界”、“大飽耳福”,如置身舞台劇場中。但課程本身如何,卻又如墜五里霧中,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種形式大於內容的教學,與其説是老師在上課,不如説是老師在作才藝表演!

四、“假堂”現象

即造假式教學。多表現在一些“成果展示課”、“公開課”或“示範課”上。有的請別人為自己設計教案、製作課件、編串台詞;有的挑選優秀學生,提前多天進行預演排練;有的邀請行家裏手對自己的教學環節一一精雕細琢,全方位包裝打造;有的甚至變成全教研組或全校性“任務”……於是,公開展示時,教師綜合素質之高令人瞠目,學生反應之快令人乍舌,教學過程之“完美”令人叫絕。

這種師生共同作假的現象,不僅於教學毫無增益,而且,負面效應極大。上過這種課的老師,面對學生的不誠信,可能再也不敢理直氣壯的批評教育了!

五、“模堂”現象

即今天學東家,明天學西家;不是學精髓,而是學形式。搞得教師不用探究學生需要怎樣教,不用研究和創新教學法,只知到牢記領導要求怎樣教就行了。不論遇到怎樣的課文,都得生搬硬套進入規定模式,如:前幾分鐘做什麼,然後做什麼,再然後……下課前十分鐘必須測試。

這種現象不利於教師的進步和成長,久而久之,必須成為沒頭沒腦的教書匠了。

六、“同堂”現象

即要求同級同科教師,必須統一備課(教案),統一作業,甚至統一課件,統一作文題目。什麼教無定法、什麼因材施教,什麼以學生為主體都不需要,只需要教條地按照集體備好的程序來進行,即可達到備教一致了。

集體備課本來是可以羣策羣力,並且有助於傳、幫、帶,幫助教師共同提高共同發展的,但這種教條的做法,其結果只能是:教師離開了集體備課還真就不會備課了。

七、“亂堂”現象

即隨意式教學。有不少教師課前不認真備課,不精心設計教學,課堂上毫無思路,要麼支支吾吾,不知所云,要麼眉毛鬍子一把抓,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亂講一氣。上課隨心所欲,跟着感覺走。既不考慮一節課完成了多少教學目標,也不考慮一個教學任務需要多長時間完成。

這樣一節課下來,教師暈暈乎乎,身疲力竭,累得夠嗆,學生則如霧裏看花,苦不堪言!

八、“滿堂”現象

即“滿堂灌”式教學。披着教學改革的外衣,喊着素質教育的口號,用着多媒體手段,卻走着“注入式”“填鴨式”的老路。比如先用投影顯示“作者介紹”,然後用錄音機播放課文示範朗讀,接下來便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完全是新瓶裝舊酒,換湯未換藥。

這種教學方式,師生錯位,反映了有的教師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沒有真正領悟新課改的理念!

九、“冷堂”現象

即媒體堆積、喧賓奪主式教學。在課堂上圍繞教學內容頻繁地轉換媒體、展示案例,可學生卻如走馬觀花,並沒有留下深刻印象。因為眾多鮮活的畫面撲面而來,喧賓奪主,學生應接不暇,來不及記憶、思考和歸納,只是機械地跟着畫面轉動眼球,呆若木偶!

這種教學方式,表面熱鬧非常,又很“現代”,實則是一種嚴重的“冷堂”現象,反映了課堂教學中主導和主體之間不能產生聯動或互動的僵持狀態!

十、“鬨堂”現象

討論教學法是目前課堂教學中用得比較多的方法。如果組織得好,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在討論中積極思考問題、相互啟發、取長補短、集思廣益。

但如果組織不嚴、誘導和調控不恰當,就會導致課堂上學生説話聲此起彼伏,難以平靜。現在很多學校班大人多,這種現象更易發生。這種現象的發生,既反映了一個班的班風問題,同時,也反映了老師的組織和管理能力、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教學的吸引力有待提高!

Tags:教學 教師